北宋雨霖铃写作背景柳永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victorlu一. 背景常识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郁悒。

二. 赏析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的况味。

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

”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

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

柳永简介及写作背景

柳永简介及写作背景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 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 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 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 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 门外。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 天阔.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 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 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 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 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 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雨霖铃》的由来:
相传安史之乱后,唐 明皇避难入蜀,伤悼杨贵 妃,忽然听见栈道中的铃 声,倍感凄苦,于是采其 声作《雨霖铃》曲以寄恨。 曲调低沉哀怨。
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北宋词
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福建崇安人。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 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 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 柳词”的说法。《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 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 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 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 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 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 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 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 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雨霖铃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雨霖铃

雨 霖 铃
—— 柳 永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 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 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俞文豹《吹剑录》
词牌解读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避乱入蜀,到斜口 ,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 念杨贵妃寄托哀思。这一词调的情味悲怆低回、凄楚欲绝。当 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 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 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专出入名妓花楼, 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能和柳七亲热唱 和,哪怕是倒贴银子,就成了歌妓们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 面。”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 变”。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后既无家室,也无财产, 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 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特为他戴重孝,众妓纷纷效仿。 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齐唱柳词,一片哀声。 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 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自从黄金榜上断绝了你独占鳌头的希望,你就自嘲为白衣 卿相,四海为家,到处流浪。尽管心中的痛苦多于脸上的欢笑 ,你却并不悲伤。不受皇帝的赏识又如何?只要莺莺燕燕们赏 识就足够了。在春花秋月的青楼上,风流倜傥的你,总是被珠 翠红裙簇拥在中央。笑够了,喝醉了,饱蘸内心的献血,你开 始填词,一首堪称经典的佳作,被鲜艳绝伦的红唇传遍四方。 凄切的寒蝉,在长亭的黄昏,替你修饰多情的泪眼,执手相看 ,却怎么也看不饱那绰约的红妆。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兰舟 后面就是千里烟波,就是晓风残月的凄凉,你只能无语凝噎, 只能借酒浇愁,把蝉声灌醉,把夕阳灌醉,然后在梦里远航, 在酒香四溢的幽梦里,回归故乡,在幽梦惊会的杨柳岸边,寂 寞地徜徉。三千红袖知己,远远等候在秋天的路旁。

雨霖铃优秀课件

雨霖铃优秀课件

残月
四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 赏,等同虚设。 即使有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 情,又能同谁倾诉呢?
课 良辰好景——虚设
文 千种风情——无人可 说

乐景衬哀情,虚写
解 别后相思之苦
下 自古多情 伤离别 清秋节(实写)
阕 今宵酒醒
悲秋离情
杨柳、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结 此去经年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别后相思

(情 虚景

写交 )融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五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无话可说
、 无话可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 文 果,让我们感受到沉默的震撼,表达出离别
本 痛彻心扉般的艰难与无奈。
探 究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人可说
课 杨柳、晓风、残月 文 特点:凄清、悲凉
手法:虚写,借景抒
讲 情。景中含情,点明 相思之情,晓风凄凉, 残月清冷,酒醒后更 添惆怅。
解四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这幅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文 讲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更何况
解 四 遇上个冷落凄清的秋季,让人难以承受啊! 、 “伤离别”——词眼、主题 课 “冷落清秋(实景)”——悲秋的情怀 文 讲 悲秋离情,让离
别的愁绪更浓重
解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停泊在 杨柳的岸边,晨风习习,残月西挂。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导语: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雨霖 铃柳永风格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风 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 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简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 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 凄 婉动人。

一、《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柳永(约 980-约 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少年 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 须求我文章。

”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 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遂落第。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 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比较阅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 比较阅读
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虽然它们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都展 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和美丽的诗意表达。
背景介绍
1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创作背景:柳永生活《念奴娇》
作者:李之仪 创作背景:李之仪生活在唐朝时期,这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离去的思念和对深情的诗意 描写。
《雨霖铃》简介
主题
失意离别
风格
婉约风格
写作手法
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
《念奴娇》简介
主题
思念和爱情
风格
豪放风格
写作手法
运用象征和意境描写
主题比较:风格和写作手法
1
《雨霖铃》
婉约风格、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
《念奴娇》
2
豪放风格、运用象征和意境描写
3
比较
两首诗的风格截然不同,通过不同的 写作手法,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诗歌 氛围。
《念奴娇》
展示了唐代女性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渴望,反映 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
结论与总结
两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展示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它们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和美丽的意境描 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并代表了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诗意之美。
主题比较:感情表达和意境描写
《雨霖铃》
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 和思念之情,描绘了凄美 的雨夜情景。
《念奴娇》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 和思念之情,描绘了浪漫 的月夜情景。
比较
两首诗通过感情表达和意 境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情感 和对美的追求。
主题比较: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雨霖铃》
抒发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离愁别绪,对人事沧桑 的反思。

雨霖铃预习学案

雨霖铃预习学案

《雨霖铃》预习案【学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2.整体感知,读懂词作大意。

【自主学习】(一)知识1.走近作者,知人论世柳永(约980--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崇安人。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郊。

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善于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著有词集《乐章集》。

2.题解及词牌来源“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源于唐玄宗与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3.写作背景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二)预习自测:(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都()门凝噎()暮霭( ) 那()堪2.解释下列词语留恋处:念去去:那堪:经年:风情:《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吟咏,把握词的容,体会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

2.品味语言,赏析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品读:思考问题1、用一个词概括本词的感情基调。

柳永

柳永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写作背景:宋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题材:本诗的题材为“送别”,“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

“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大家”;
•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均对当时和后世有 深远的影响。
• 书画多佳作,与黄庭坚、米芾fú、蔡京并称“书法四 大家”。
•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赏析 诗词
字音
初嫁了liǎo 羽扇纶guān巾 一尊还huán 酹lèi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英俊潇洒
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 _______ 从容闲雅
谈 笑 间 _______指挥若定
强弩灰飞烟灭 _______ 足智多谋
词人眼中的周瑜是一个雄姿英发风流 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 烘托英雄,写尽周瑜的俊伟风姿,“羽扇 纶巾”描写他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既写了谈笑自若的 指挥神态,又概括了战争的胜利场景—— 一个卓异不凡、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跃然 而出。
妻。 • 9. 英发:英俊勃发。 • 10.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 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
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
• 11.谈笑间:谈笑之间,形容指挥若 定。
• 12. 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又作“狂 虏”。 有的版本写作“樯橹”,代 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 13.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 战场。
课堂
小结
词人将写景、咏史和抒情熔于一炉,全 词境界宏大,风格豪放,却也衬以谐婉之句, 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 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 直中有曲。特别是它在词的创作中第一次以 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 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 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 开拓了新的道路,在词的创作上产生了重大 影响。

雨霖铃柳永

雨霖铃柳永

请找出情景交融的句子?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些句子选取了那些景物?这些 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季节、悲凉凄切 地点、离愁别绪 气候、凄凉愁苦
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
念去去
千里烟波
黯淡的情绪 茫无边际的离 愁别恨
2、请找出诗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暮霭沉沉
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留意,不舍 晓风 凉意,凄冷离别 残月。 离愁别恨,凄凉
孤清冷落的 别后情景
• 找出诗词中实写虚写的句子
念句从那可以看出是想象呢?在 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苏幕遮 • 范仲淹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柳 永
雨 霖 铃
词牌溯源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相传, 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 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2、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 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 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 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 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 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 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 (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柳永《雨霖铃》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分析

柳永《雨霖铃》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分析

柳永《雨霖铃》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分析1. 背景介绍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的作品《雨霖铃》被视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

本文将对《雨霖铃》中柳永运用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2. 题材与情感表达《雨霖铃》以写秋天枯萎时节、思念之情和忧伤心境为题材,通过歌颂美好回忆、抒发琵琶声韵以及描写自然景物等方式,展示了作者深沉的哀思和离愁别绪。

3. 韵律与押韵技巧柳永在《雨霖铃》中运用了丰富的韵律和押韵技巧,使整首词流畅优美。

他采用了平仄交错、声调起伏等手法,配合悲怆的音调,增强了词曲之间的共鸣。

4. 象征意义与修辞手法在《雨霖铃》中,柳永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以增添词曲的美感和艺术张力。

例如,运用对比、借物抒情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互映衬,使整首词更具深度与内涵。

5. 音调变化及其意义柳永在《雨霖铃》中灵活运用音调变化,通过高低起伏、明暗转换等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变化。

这种音调变化既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又营造了一种温婉悲凉的意境。

6. 旋律特点与节奏处理《雨霖铃》的旋律特点独具匠心,结合了中国古典乐器琵琶的独奏技巧和旋律走向。

此外,在节奏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通过加速或减缓的节奏转换,传达出不同情感状态之间的交替与冲突。

7. 形式结构与整体效果《雨霖铃》由若干首句清唱组成,并结合间奏乐段。

这样的形式结构使整部作品更具层次感和连贯性。

整体效果上,《雨霖铃》给人以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艺术享受。

8. 影响与价值柳永的《雨霖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而且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研究的重要对象,也启发了许多后来的词人和音乐家创作。

以上是对柳永《雨霖铃》中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的简要分析。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柳永在这首词曲中所融入的丰富元素和精湛技艺,进一步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雨霖铃

雨霖铃

词作思路梳理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此去行程
别后情景
名句赏析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这首词中有一句‚千古俊句‛, 你认为是哪句?为什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曹操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成消忧解愁 的最好办法,‚酒醒‛即‚愁醒‛,曾经 被麻醉的‚愁‛一经复苏,更是无以排解。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 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别后
别后生活
3.景物描写作用:
对长亭晚 ——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矛盾 心态 骤雨初歇 ——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景写哀
孤寂、痛苦 “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凄切悲凉 寒蝉 长亭 骤雨 (实)
离别场面 无绪催发 难分难舍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柳永 婉约
阴柔之美
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 松愉悦之情 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 林曲涧如珠玉之辉
婉约派: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豪放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鉴赏诗歌的简单方法:
把握诗象,感受诗情,
体味诗境,领悟诗意。
根据问题,仔细研读: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寒蝉、长亭晚
勾勒环境
骤雨歇
别后 烟波暮霭 晓风残月
渲染气氛
别后去向 别后情景
2.情语:
离别时
都门帐饮 执手相看 清秋伤别 良辰好景 情事 情态 点旨
请听示范朗读: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

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柳永《雨霖铃》写作背景导语:对于柳永的《雨霖铃》,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相关知识,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是柳永离开京城时所写。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用红色檀木制成,于唱歌时打拍子用的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最早的琵琶不是专门用来当乐器演奏了。

而是类似战鼓那样在作战的时候激励士气的。

铁绰板估计也是金属制品,像快板)唱‘大江东去’。

”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板书)二、作者简介: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

北宋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北宋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相聚之日,每逢良辰 好景,总感到欢娱;可 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 一年,纵有良辰好景, 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

知音已远 良辰不再
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饯别时暗淡 低落的心情
出发时难舍
难分的痛苦
设想中今宵酒 醒后的凄凉怅 惘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缠绵悱恻 凄清清丽
小结
• “一切景语皆情语”, 柳永以清秋之萧瑟, 写离别之凄恻,虚实 结合,融情入景,达 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 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 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晓风: 凄凉
使意境更显凄冷,以凉风写出别后心境 的凄凉。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 “酒醒”之后。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贵妃死后,玄宗入蜀, “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 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 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 曲》。”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 历,乃玄宗悼亡之曲。柳永用 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汴京时 与恋人的凄凄别情。
作者当时由于仕 途失意,心情十分压 抑,决定离开京城到 外地去,但一想到从 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 生活在一起,失去爱 的慰藉,便觉得痛苦 万状。这首词就集中 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 心情。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白描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 对别后情境的想象
无 边 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 无 的江面上,傍晚时 际 分,浓重的雾气使人 的 离 透不过气来,极目南 愁 望,令人不胜伤感。 别 开收 恨 启束 写写 承上启下 心情 情景

《雨霖铃》

《雨霖铃》

词作内容:《雨霖铃》这首词是写词 人离开京城时与恋人分别时的情景, 表现了词人与恋人难舍难分的情状。 思考: 说说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分别时的 场面和情感的。
概括艺术特点: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金曲之 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被认为是写别情的典 范之作。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2、眼前实景和永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 江淹《别赋》
同学们,想 一想,以前我们 都读过哪些描写 离别题材的古 诗词?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风流倜傥,早年屡试不第, 生活穷困潦倒,后来干脆抱着一种玩世不恭 的处世态度,寄情于烟花之地,与众多歌伎 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由于生计所迫,柳永决定离开汴京(开封) 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 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别时容易见 时难”,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跟爱人分别时的心情。

揭秘柳永的《雨霖铃》:南宋时期的人情世故与艺术审美

揭秘柳永的《雨霖铃》:南宋时期的人情世故与艺术审美

揭秘柳永的《雨霖铃》:南宋时期的人情世故与艺术审美引言:一首代表广大文人墨客眷恋情思的南宋民歌《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清雅而优美的词曲,蕴含着浓厚的南宋人情世故与独特的艺术审美。

这首民歌由南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柳永创作,以其凄婉动人的旋律和深情意境,成为了广大文人墨客追捧和模仿的对象,流传至今。

本文将带您揭开《雨霖铃》背后的故事,解读其中的中国古代人情世故和艺术审美特色。

一、柳永与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1. 柳永的生平与成就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柳南,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

他出身于士族家庭,自幼聪慧出众,深受家教熏陶。

柳永早年就读于国子监,后进入官场任职,但由于性格不合官场权贵,他一直感到自己身不由己。

柳永辞职后,便投身于文学和音乐创作之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随着中央政权的迁都,许多文化人才逐渐聚集于南京、杭州等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南宋时期的文学艺术多样丰富,尤其是婉约派的兴起,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内涵和感情的表达。

二、《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与意境1. 对柳永创作的思考与追求柳永以其悲凉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创作了许多享誉千古的作品,其中《雨霖铃》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柳永在创作《雨霖铃》时,希望通过音乐和文字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楚和对逝去爱情的眷恋表达出来。

2. 《雨霖铃》的故事与意境《雨霖铃》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男主角深爱着女主角,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最终只能以相思与思念为慰藉。

整首词通过对雨声、铃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配以细腻动人的词句,将男主角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凸显了作者对爱情的悲凉和无奈。

三、《雨霖铃》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1. 婉约派文学的特征《雨霖铃》的创作风格典型地彰显了婉约派文学的特征。

婉约派文学追求文辞简练,意境深远而悠然自得。

柳永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

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 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惜别送别诗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词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得较多。 常用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思想感情:离愁别绪;表明心志; 劝勉鼓励安慰等。 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语言特点:平淡朴实
明确体裁:
从内容上看:惜别送别
从表现形式上看:写景抒情
整体感知:
上片:缠绵难舍的情状
下片:孤苦相思的景况
请同学们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感情基调:
凄凉 哀婉
离 情 别 绪
离别前 离心理)
离别后
赏析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 (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 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 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惜别怀远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 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 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
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
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
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
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
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
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
《雨霖铃》以寄别恨。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 [南宋]李清照《蝶恋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梳理文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 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元 卢挚《沉醉东风》:“冷清 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 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 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 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 词人的愁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韦庄
离 愁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情虚 ,设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 “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千种风情”也因爱人不在而不愿与 人说。 “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 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的实情却 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读完下片回 味上片,更能懂得“都门帐饮无 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 包含的深情。这就达到了虚实相济的效 果。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 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 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用几 个名词连缀而成,给读者留下 无尽的想象空间,很有韵味。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杨柳岸
柳有“留”意,送
别留赠的信物,古

人有折柳送行的风

俗。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
——俞文豹《吹剑录》
词牌溯源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 铃”,词牌名。相传,唐 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 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 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 的成分。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写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
作 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
背 景
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 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
酒醒
愁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 • 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
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虚 构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与前面实写 离别场景融为一体,更形象地抒发别 情。 • 表现作者分别后孤独、无助、迷茫的 精神状态。
更 便 应此 与 纵 是去 何 有 良经 人 千 辰年 说 种 好, ? 风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 边,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 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 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明主旨,由自己的感情推展开去,泛写 此情此恨自古皆然,自己亦与古人同。
“更那堪”使离愁别恨翻进一层,本已不 堪,离别的时刻又恰恰在冷落凄清的秋季, 就使人倍感忧伤,这一点来说,他又比古 人、他人更不幸。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研读下阕:
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 清秋节!
共人同难感“以自承受古受”离说别明之了苦什?么?为什么清触秋景节更生让情 普遍情感
名句赏析——景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 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梢头。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 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 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 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 “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 “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 “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 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 流畅,主题突出。
研究读上阕: 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寒蝉
勾勒环境
离别之前 长亭晚
融情于景
凄切悲凉 骤雨歇
渲染气氛
用“寒蝉”“长 亭”“骤雨”三个独立 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
“流泪眼对流泪眼,断 肠人对断肠人”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 方说,却激动地哽咽, 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动 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 感的集中表现 ,真挚 动人。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 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
描写:“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 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 觉得利害。听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 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 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 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
——
雨 霖 铃


•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 风格。
•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 品味诗歌的语言。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 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 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 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
残月: 亲人分离的象征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 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词 中直接抒情的 句子并细细体 味。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 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是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 他的内心是怎样的?)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词 人的内心独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 景物,是虚写。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 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 挂念,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 又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 起到过渡作用。上下片的过渡衔 接自然。
景语 寒蝉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
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
难 舍 难
心思,为什么?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
离 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
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 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 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