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下的辽宁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指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围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交通网络和环保措施展开探讨。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
其中,辽宁和山东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基地,河北和天津则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这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钢铁、石化、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等产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环渤海地区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沿海城市更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和开发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同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建设也加快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捷。
环渤海地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保。
沿海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渤海地区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平衡和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辽宁省导游词_导游词
辽宁省导游词辽宁省概况导游词篇1 辽宁概览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全省国土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292公里,近海水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已发现各类矿产110种,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有24种,其中硼、铁、菱镁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地形概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东西。
辽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渔业、优质水果及多种特产品的重点产区。
全省有14个省辖市、100个县(市、区),总人口4271万人。
行政区划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
解放战争期间,辽宁地区曾先后建立过辽宁省、安东省、辽南行署、辽吉行署(部分地区)、辽北行署(部分地区)、热河省(部分地区)等行政区划。
建国初期,辽宁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五个直辖市。
1954年6月两省合并,五市改为省辖,正式成立辽宁省,省会设在沈阳。
1 / 101955年,中央撤销热河省,将其所属朝阳等六县划入辽宁;同年成立辽阳、锦州、安东、铁岭四个专区分辖各县,各市由省直辖;1958年第一次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撤销专区;1964年又成立了沈阳、朝阳、辽南、锦州四个专区及盘锦垦区,实行市、专区、垦区领导县体制。
1969年内蒙昭乌达盟划归辽宁,1979年又划出。
1984年设立盘锦市,铁岭、朝阳市改为省辖,其所属各县不变,至此,再次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9年锦西升为省辖市,1994年更名为葫芦岛市。
截止20xx年底,全省下设14个省辖市、17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6个市辖区。
自然地理辽宁省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南部。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
辽宁省情简介
辽宁省情简介一、辽宁省情简介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南邻黄海、渤海,北接松辽平原,处于东北亚中心地带。
土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
海岸线长2920公里, 占全国的9.1%。
全境平均海拔200-500米。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丰富。
年平均气温在5-10℃之间,平均无霜期130-210天,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主要河流有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鸭绿江等。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10种,其中铁、菱铁、金刚石、玉石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现有14个省辖市、17个县级市、27个县、56个市区。
总人口421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2%。
从业人员2090.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06.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0 83.8万人。
科学研究开发机构总数1300个,其中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68个。
全省有“两院”院士5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万人。
辽宁的金属材料、航空发动机、工业自动化、永磁电机、水稻育种等25个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0所,在校生62.6万人。
辽宁的歌剧、芭蕾、京剧、杂技、美术等在全国享有盛誉,足球、田径、柔道、举重、自行车、赛艇等多个竞技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辽宁省历史悠久。
辽河流域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朝阳境内发现的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清王朝发祥于辽宁,沈阳故宫和昭陵、福陵、永陵是清文化的象征。
辽宁旅游资源丰富,朝阳的古生物化石遗迹,葫芦岛的九门口水上长城、明代古城兴城等名胜古迹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大连的海滨风光,本溪的地下溶洞,盘锦的“红海滩”,鞍山的玉佛,锦州的笔架山,阜新的海棠山等奇观异景,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辽宁省交通运输发达。
境内以沈阳为中心有铁路干线6条、支线29条,向北直通哈尔滨,向南与大连港相贯,沈山线经山海关入京连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3939公里,铁路密度、复线里程均居全国首位。
发挥辽宁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区位优势
地方经济497发挥辽宁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张 翀 辽宁社会科学院摘要: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辽宁省地处经济圈的中心:东邻开启全方位振兴起步征程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南邻跃跃欲试改革开放的朝鲜,再往南是经济发达的韩国,西邻中国三大经济带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北面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蒙古国和俄罗斯毗连。
另外,辽宁省还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隔海相望。
一言以蔽之,辽宁省是延边、沿海省份,其东西两侧是我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地区。
为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辽宁省应发挥在东北亚经济圈建设中的这种区位优势。
关键词:辽宁省;东北亚经济圈;区位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1-0497-01一、发挥与朝鲜半岛接壤的优势2019年以来,朝美对抗转圜,朝鲜开始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党的自主路线和战略决断使朝鲜国内外局势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
2019年6月第三次朝美领导人会晤闪电成形,通过对话,政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即实现半岛完全无核化,同时建立半岛和平机制。
①(外长王毅语)种种迹象表明,一旦半岛完全实现无核化,美国和国际社会将解除对朝制裁,朝鲜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尤其在经济领域开展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与朝鲜接壤,中国及辽宁省将是朝鲜对外经济合作的最主要方向。
半岛建立起和平机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延伸至朝鲜半岛。
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一是华北通道,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赤塔。
笔者认为,辽宁省可以推动延伸中蒙俄经济走廊至朝鲜半岛,形成中蒙俄朝韩经济走廊。
我国东北地区铁路网四通八达,中蒙俄朝韩经济走廊也有两条通道:一是从上述华北通道的呼和浩特到北京、沈阳、丹东再到朝鲜半岛;二是从上述东北通道的沈阳到丹东再到朝鲜半岛。
环渤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以辽宁省与山东省为例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山东 省位于 中国东部沿海 地处 黄河下游 , 是沿黄河 经
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 华北地区和华东地 区的结
合 部 。 山东 省 面 积 为 56 1. 7万 平 方 千 米 ,0 0年人 口为 21
( io igKoe nNoma c o 1. h n a g 1 0 3 La nn r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lS h o S e y n 0 2) 1
BE
I
A N I
州 aM
: l
l经团 :箕坦 l 方
以辽 宁省 与 山东省为例
朴 子 润
( 宁省朝鲜族师 范学校 , 辽 沈阳 10 3 ) 10 2
摘要: 以辽 宁和 山东两省 的 3 1个地 市为研 究对象 , 选取 经 济实力 、 市规模 、 城 科技 文化 、 基础 设施和 对外开放程 度等 5个 方 面 的 2 4项 指 标 ,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两 省 城 市 运 将 竞 争力划分 为强、 强、 较 一般 、 弱和弱 5种 类型 。研 究结 较 果表 明: 辽宁省和 山东省的双核 结构模式都较 明显 , 辽 宁 但 省 省 内城市竞争力分布 的差 异性 比山 东省要 大。 关键 词 : 环渤 海地 区; 宁省 ; 东省 ; 市竞 争力 辽 山 城 中图分类号 :9 1 文献标识 码 : K 2 A 文 章 编 号 :0 5 9 3 2 1 )6 0 3 — 3 10 — 1X(0 2 0 — 0 5 0
环渤海经济圈
LOGO
天津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重回并站稳中国北方经 济中心的位置。滨海新区和天津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京冀、辐射“三北”、面 向东北亚。能否吸引环渤海范围内其他省市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 能否将滨 海新区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拓展到整个区域, 成为实现滨海新区和天津规划目 标的关键。因此, 天津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变现出来的姿态比北京更加 积极主动, 要在交通港口、能源、产业、科技、金融、环境、旅游和文化八 个方面推进区域合作或协作。
LOGO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 除北京市外, 环渤海的其他省市都是以第二 产业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 造业的拉动。2003 年以后, 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在第二产 业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 出现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 从2005 年开始, 河北、辽宁、山东的第三产业比重已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1980 年以来, 环渤海五省市在全国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0%以上,而广东省 和长三角三省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则呈现出明显的由稳步上升转为缓慢下的趋势。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3. 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环渤海区域内缺乏合作的突出表现是各个地方对资源尤其是投资的恶性争 夺, 这种争夺在改革开放后因为整个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方面的转移、中央 与地方分权以及财政分灶吃饭而表现得更为激烈。20 世纪90 年代, 当时的国 家计委曾经计划在京津地区投建30 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 乙烯生产规模在60 万吨以上才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 最终各建一个15 万吨的项目, 这使得双方都没有收益。港口建设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协 调的突出事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环渤海地区港口存在着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现象。新建中小港口货源紧张, 港口企业效益不高, 而主要港口的 专用码头和大型码头运力紧张。1989 年, 在天津港还“吃不饱”的情况下, 北 京开始在与天津港相距100 多公里的唐山市南新建与天津港功能相似的京唐 港; 辽宁的绥中港与河北的秦皇岛港只相距20多公里; 山东省临海的县市有30 个, 港口有26个, 几乎是“一市( 县) 一港”。重复的建设和对资源的争抢使区 域内的竞争大于合作, 过度竞争不仅增加了区域内每个经济体的发展成本O
环渤海经济圈.
• 环渤海钢铁经济圈是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 会副会长宋继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 兰格钢铁信息网在推动。在2005年 11月15 日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多家钢铁企 业初步表示了合作意向。环渤海钢铁经济 圈不是空想,因为在国内钢材市场上,环 渤海钢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2006年全国钢铁企业累计粗钢产量排名 前15位中,环渤海地区占8家,五省二市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北京、天津、 内蒙等)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四、环渤海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 通,也已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
• 2006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 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 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 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而北起山 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 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2/3的建设任务。
3、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 外商在我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 环渤海地区,且走势渐强。目前全球80多 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 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 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 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环渤海经济圈面临的机遇
• 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 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 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 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 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 会。
1、可承担邻国产业结构调整扩散的 产业
• 在环渤海地区将形成曹妃甸、任丘、沧州、 石家庄、天津、燕山、齐鲁、青岛等石化 企业群与石化基地。
• “八五”期间,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最 大的工业密集区,还因为可能承接日本、 韩国钢铁产业的转移而被广泛看好。不过, 由于种种原因,预期中的腾飞并没实现。 在珠三角率先崛起、长三角紧随其后的梯 次发展波浪中,只有环渤海经济圈显得一 时沉寂。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环渤海经济圈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等六个省市。
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增长迅猛,同时也伴随着结构变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政府的支持。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北京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而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河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特别是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增加和产值提升。
其次,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中产阶级和消费升级的出现,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再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结构变迁的加速。
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步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传统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变迁。
然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协调和协同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协调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相互交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未来,环渤海经济圈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优势和政府支持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访辽宁省委书记王珉
专访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辽宁省提高“产业丰厚度”的背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统筹试验,坐拥“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大国家战略辽宁在哪里?大众印象中的辽宁是东北三省最南部的省份,这个濒临渤海湾的省份,以工业为主,拥有多个港口,是国家的“装备部”。
而在如今的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上,辽宁已经承接起一个多维度的发展使命:环渤海省份、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这里已经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的多角色定位下,辽宁正积极破解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多个发展掣肘。
辽宁向南是环渤海,东面是日韩,西接京津冀,北边则是东北其他两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辽宁在精确找寻自己的区域定位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身价值的转型调整。
从江苏一路走来的王珉,到吉林,再到辽宁,串联起这个轨迹的是三种显著的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农业、工业,经历了多种经济发展类型的他,如今在工业大省辽宁讲得最多的是“产业丰厚度”。
何为“产业丰厚度”?按照一般理解,这或指产业链的完善。
但在这一全国独树一帜的提法背后,是辽宁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工业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升级再造,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王珉提出要提高“产业丰厚度”。
王珉给辽宁省党政干部的感受是,喜欢“讲短话”、“发短文”;能不讲就不讲,能短讲就短讲,能不发文件就不发文件;他将着力点深度聚焦在既有战略的彻底实施上,在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上,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上。
“两个国家战略”和“东北的辽宁”在全国,只有两个省份有两个国家级的区域规划和试验区,这两个省份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辽宁,也就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去年刚刚获得国家批复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这两个区域,如何协调发展撬动整个辽宁崛起?《财经国家周刊》:沈阳经济区综改区的主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辽宁省的实体经济相对厚实,在抵御此轮经济危机过程中,显示出自身的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区域价值论证
一
辽 宁沿 海经 济带开 发作 为 国家 战略 的 实施 , 有 利 于进 一步利 用沿 海港 口群 的综 合优 势 , 重新 布局 临港 产 业 , 促进 海 洋 经 济发 展 壮 大 , 使沿 海 地 区成
为 国际先进 产 业 转 移 的重 要 承 接 地 。而 东 北 地 区
全面振 兴步伐 。
式 通过 议案 , 把辽 宁沿海 经 济带开 发 上升 为 国家 战 略。 希望 把其 打造成 东北 地 区科学 发展 和对 外 开放 的区域 引擎 , 且 为 其 明确 了 “ 足 辽 宁 , 托 东 并 立 依 北 , 务全 国 , 向东 北亚 ” 战略定 位 。这 一 战 略 服 面 的
综合运 输体 系建设 , 保障 东北 地 区对外 贸 易 加快 发
展, 进一步推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实现沿海与
腹 地之 间 的 良性互 动和 优势互 补 。 同时 , 有利 于 还 促进东 北地 区产业结 构 的优化 升 级 , 面 提升 东 北 全 区域经 济的整 体竞争 能力 , 加快 东北 老 工业 基 地 的
得成功经验 , 已经成 为 国内沿海省市 的主导战 并
略 。有 鉴 于此 , 国务 院常务 会议 在实 现全 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战 略取 向的关键 时期 , 全 面振兴 东北 老 工 从
业 基地 的战 略 目标 出发 , 于 2 0 已 0 9年 7月 1日正
海经济带开发 的国家战略推进, 有利于东北地区的
《 策咨询通讯) 0 0年 ・ 5期 决 21 第
辽 宁 沿 海 经 济 带 开 发 区域 价 值 论 证
李靖 字 刘 长 吴 超
摘
要: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 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枢纽 位置 , 是东北地 区的主要 出海 口和对外 开放 的重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第二次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第二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闭卷。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图1为我国文昌发射场位置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南省地势中间低四周高B.文昌经纬度大致为(19.5°N,110.5°W)C.海南省多长河航运便利D.文昌大致位于海口的东南方向2.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当天,文昌昼夜长短情况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昼长夜短,甲B.昼短夜长,乙C.昼长夜短,丙D.昼短夜长,丁“春天还会远吗?”待到春风乍起,世界各地将陆续进入春耕大忙时节。
水果车厘子一般春季开花,初夏成熟上市。
下图为车厘子产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车厘子主产区数量最多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4.智利车厘子热销我国春节市场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短缺B.错峰上市C.海域辽阔D.包装精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
下图中,图1为俄罗斯地形图、图2为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运送到东亚港口航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图1 图25.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地形起伏大,施工难度大 B.寒冷期长,施工时间短C、距离市场远,销售成本高 D.降水量大,施工条件差6.俄罗斯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配建了港口,利用海洋运输通过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运至日本、中国等地,运输的最佳时间及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冬季海盗B.春季野生动物C.夏季浮冰D.秋季强降雨7.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的原因是①航行更省时②航程更短③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④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
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发展情况
环渤海经济圈的主要发展情况环渤海经济区概况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
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
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3.0%。
统计显示,环渤海15个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已经超过了珠三角9个中心城市,但比长三角少将近6个百分点。
环渤海地区具有五大优势1.地理区位十分优越。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2.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3.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
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4.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5.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
中国8大经济圈
中国8大经济圈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
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
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
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
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
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
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
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环渤海经济圈(1)
环渤海经济圈一、环渤海区域介绍1.1区域构成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
•狭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18个城市,即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廊坊、北京、天津、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
•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则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的广大地区。
•泛渤海地区则包括京、津、冀、鲁、辽、晋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目前常用的是环渤海地区采用广义概念,即三省两市范围。
1.2 区域定位立足于环渤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该区域要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便利、能够支撑 2.5 亿人生产与生活的良好人居环境为前提,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成为联系国内外各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特大型经济区、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和承载更多人口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合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极。
1.3 核心指标A、土地面积环渤海地区土地面积5218.77万公顷,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4%;B、区域人口环渤海地区总人口约为23750万人,约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18%;C、经济总量2009年环渤海经济总量近9万亿,约占全国GDP的26%;D、城市群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镇人口超百万的有38个。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统计年鉴1.4 机遇与挑战发展机遇•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环渤海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京放弃经济中心定位,北京—天津的区域龙头地位开始逐步成型; • 国际航运中心等关键性项目启动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面临挑战• 环渤海地区三大相互独立的经济板块影响了区域合作的进程; • 各大经济板块内部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尚未形成; • 环渤海各个港口之间竞争大于协作,制约了区域合作; • 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地域性的政治原因给一体化带来了诸多难题。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定位探索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定位探索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状条件,然后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现状条件发展定位辽宁沿海经济带于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空间范围上主要由辽宁沿海城市带构成,具体为大连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盘锦市、葫芦岛六市,面积5.65万km2,占辽宁省的38%;人口1746万人,占辽宁省的42%。
该城市带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范围内,与周边其他地区共同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辽宁沿海城市带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该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定位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1 现状条件分析1.1 区位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西接京津冀城市群,东与韩国、朝鲜接壤,北与长春、哈尔滨相连,南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隔海相望。
随着我国沿海开发开放重心北移,环渤海地区的两市三省——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成为发展重点,北京3小时交通圈形成、环渤海铁路大动脉建设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为整个环渤海区域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北部,应抓住发展机会,努力融入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1.2 交通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多层面立体发展。
公路方面有沈大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公路、滨海大道以及国道等;铁路方面主要有京沈铁路、哈大铁路、哈大客运专线、沈丹铁路等;航空方面以沈阳、大连机场为主,丹东、锦州机场为辅;此外海运呈现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港,其他港为辅助港口的发展态势。
1.3 产业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现状产业基础较好,其中石油、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大连的造船业、装备制造业处于先进水平;冶金及金属产业基础较好,是东北特钢集团的重要生产基地,葫芦岛锌厂、营口镁质材料生产和铝材加工都在我国处于重要位置。
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商贸、金融、旅游业也有不同发展。
1.4 环境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物产丰富,自然环境资源优越。
沈阳简介
辽宁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
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集体之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素有“东北鲁尔”的美誉。
沈阳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我国第三大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沈阳,号称“东方鲁尔”;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1],中国建成区面积第三大城市,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十大城市之一,中国十五[2]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驻有沈阳军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东北电监会、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家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境外媒体常驻沈阳新闻机构、国土资源沈阳局、沈阳邮区中心局、沈阳陆地搜救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等中央直属机构,以及美国、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法国六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及英国签证中心。
沈城一角气候简介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记录以来,沈阳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95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9℃(2001年1月15日);之前沈阳还观测到39.3℃(1920年)的高温,和-33.1℃(1950年)的低温。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冬寒时间较长,达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
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季晴朗。
面积人口沈阳市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9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100万,包括流动人口和各个区县,户籍人口810余万,人口根据《沈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8106171人。
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对大连经济的带动作用
带 动 大连 经 济 发 展 意 义 重 大 。 运 用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基 本 理 论 分 析 环 渤 海 地 区 对 大 连 地 区 的 经 济 效 应 , 并 在 科 学 层 面 对 大 连 地 区 在 环 渤 海 经 济 区域 中的 经 济发 展 提 出建 议 。
关键 词 : 大连 市; 环渤 海经济 圈;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 经 济 发 展 中图分类号 : F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0 6 — 0 0 3 6 — 0 2
于珠江 三角洲与 长 江 三角 洲 , 其 快 速 的 崛 起 于 前 行 当 前 已 区 作 为 主要 投 资 对 象 , 把 北 京 作 为研 发 中 心 和 运 营 总 部 , 把
经被受市 而言 , 是
生产基 地 建设 在 天 津 、 大连、 青 岛 等 地 。 由 此 我 们 可 以 预
NO . 06, 2O1 4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2 0 1 4年第 O 6期
论环 渤海 区域经济发 展对大连经济 的带动作 用
连 靖 文
( 华 南师范 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 , 广东 广 州 5 1 0 0 0 0 )
成 为 中 国海 洋 经 济 的 区域 龙 头 。 全 球 性 金 融 危 机 对 中 国 南 经济 圈正逐渐 的发展 成 为 我 国排 名第 三 的经 济 区域 , 仅 次 方 经 济 的 冲 击 作 用 , 致 使 越 来 越 多 的 跨 国 公 司 把 环 渤 海 地
随着中国新 一轮 改 革 开放 浪 潮 的冲击 与影 响 , 环 渤 海
美丽的锦州作文
美丽的锦州作文美丽的锦州作文(精选1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美丽的锦州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锦州作文篇1锦州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素享盛名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座生机勃勃、蕴含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优秀旅游城市,那里风景优美,景色怡人,依山靠水,而且物产丰富。
锦州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有很多丰富的物产,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一的了解一下,说到锦州风景优美的地方,当地人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笔架山和医巫闾山,接下来是北普陀山和翠岩山······要说到笔架山和医巫闾山,当地人可真是滔滔不绝,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
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
28平方公里,景点密集,有马鞍桥、一线天、神龟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梦兰湾等。
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万佛堂、龙王庙、三清阁等。
笔架山天桥:从海岸到笔架山岛有一条长1620米,高出海滩的砂石路,人曰“天桥”,天桥平坦径直,把海岸和山岛连在一起,象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神奇绝妙,堪称“天下一绝”。
医巫闾山,古称于微闾、无虑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今称闾山,自隋开始,此山便成为“四大镇山”的“北镇”,从而声名鹊起。
元、明、清帝王登基时,都照例到山下北镇庙遥祭此山,故其声名日隆,一跃而为东北名山之首。
美丽的锦州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美丽的锦州作文篇2锦州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开放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城市,也是享有盛誉的商贸重镇,是具有生机勃勃、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优秀旅游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经济圈下的辽宁
【摘要】在面临世界经济大动荡时期,环渤海经济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辽宁在面临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和发展沿海城市的双重机遇下,更应该把握市场,实现发展。
【关键词】渤海经济圈SWOT分析产业集群五点一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生产要素“东移”趋势继续加强的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北上”。
“东移”和“北上”这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在环渤海地区。
辽宁,中国工业最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沿海省份,如今更令人瞩目。
当国内外重工业的重心转移,与老工业基地雄厚的产业基地相互碰撞时,势必在辽宁沿海、临港地区迸发出绚烂夺目的经济火花。
一、辽宁省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雄厚的工业基础
辽宁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不仅是辽宁优势行业,而且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鞍钢、本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石化行业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拉动力大的特点,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
2.丰富的资源和较强的配套能力
辽宁省沿黄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陆海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油气资源储量约7.5亿吨;拥有储量最大、品位极佳的大石桥镁矿和全国储量第一的瓦房店金刚石矿;海水及海水化学资源中盐田面积达8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18%;海产品产量占全国1/8;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重要水果生产基地;此外沿海土地和滩地资源丰富,可以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空间。
3.便捷的交通网络
辽宁环沿海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沿海开发连为一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而且现已建成的沈大、沈山和沈丹高速公路又将沿海同腹地连为一体,形成沿海同腹地的良性互动,这将大大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步伐。
同时中部城市群地处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地,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最大的铁路枢纽和全国最高等级公路网。
4.丰富的人力资源
辽宁省科技文化的重要基地。
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济济。
据了解辽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5所,共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等11大学科250多种专业,基本形成了多科类、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劣势分析
1.市场经济观念缺乏
与渤海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相比,尤其与天津的比较,辽宁受内陆位置影响,辽宁缺少重商的历史文化传统。
计划经济影响深刻,企业依赖政府,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距离远,不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使城市群缺乏内在的形成动力。
2.历史负担重
相当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僵化,技术落后,改造资金匾乏,产业结构升级受阻,产品滞销,造成企业亏损甚至倒闭,产生大量下岗职工。
第三产业长期落后,就业机会不多,导致人才外流。
3.传统工业竞争力减弱
原材料、能源和机械制造业主要以消耗资源和初加工为主,产业层次低,缺少深加工度,基础产业薄弱,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落后。
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偏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滞缓。
(三)机会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辽宁经济发展首先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之中,然后才能更好地开展与东北其他省份和渤海经济圈中其他省份的经济合作。
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辽宁发挥作用的机制,也是辽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与其他省份经济合作的跳板。
2.有利的政策环境,开发政策的比较优势
为加快沿海开发,辽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辽宁省鼓励沿海重点发展
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并做出了以“五点一线”为支撑,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投资、入驻,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无疑会给辽宁沿海开发注入强大的动力。
3.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参与的主要地区就是环渤海经济圈。
韩国新总统上任后,把中国作为第二内需市场,日本己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辽宁在吸纳日本、韩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中有更多机会和优势。
(四)风险分析
1.差距加大的威胁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已构成中国经济的两个“增长极”,而环渤海经济圈一直受到关注,但发展速度缓慢,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一极。
因此只有迅速提高区内联合与协作水平,尽早走向一体化,才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2.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
辽宁要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必须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向、产业转移动态的研究,抓住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释放的机遇。
3.周边环境的不稳定因素
美、日对中国影响力扩大的戒备心理增强,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
此外,朝鲜半岛及台湾海峡局势如果出现动荡,也将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带来重大冲击。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风险并存,但是优势大于劣势,机会超过风险,外部环境给区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区域内部优势明显,可以采取发展型战略,抓住渤海经济圈发展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机会实现区域进一步发展。
二、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一)发展产业集群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是辽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和中心环节。
在积极应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构筑多种所有制经济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改善创新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
(二)依托沿海经济优势
辽宁提出“五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将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和锦州西海工业区、葫芦岛北港工业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将这“五点”连接成为“一线”,从而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开发和整合沿海荒滩、盐田等土地资源,形成沿海经济带。
这样能更好的转化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同时对外来投资的承接和吸引起到接续的作用。
(三)推进先导园区的建设
辽宁要进一步整合“三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其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充分发挥先导区在我省对外开放中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区”建设不仅要完善和创新体制,使开发区在改革和开放区走在全省前面,逐步实现园区接园区、基地联基地的局面,推进沈阳装备制造园区、大连长兴岛临港产业园、营口滩涂工业园、大孤山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扩大大连保税区的面积,在丹东和营口建立“境外关内”的保税园区,在沈阳建成海关封闭监管的内陆干港。
参考文献:
[1]胡建伟.论环渤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J].管理世界,2008,12:5-9.
[2]陈学军.对外贸易与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辽宁日报,2006-3-7(5).
[3]阎金明.发挥天津滨海新区龙头作用推动环渤海经济区域合作[J].港口经济,2007,01:26-29.
[4]JohnFahy.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 global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7 V11:16-20.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