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尹晓东,姚 嫱,李维廉Resea rch pr og ress on nanopa rti cl e a lbu m i n-bound paclit axelY I N X i a o-dong,YAO Q iang,LIW ei-li a nD epart m ent of oncology,T ianjin Un i on M edical Centre.T ianjin300121,Ch i na.Abstrac t N anoparticle a l bu m i n-bound pac litaxe l is a nove l for m ulation of pac li taxe l tha t does no t requ ire t he syn thetic so l vent carrier used w i th othe r taxanes.It is g i ven as a30m i n i ntravenous i nf us i on w ithout cortico stero i d o r an ti h istam i ne pre m edicati on.It exp l o its t he natural properties of albu m i n to increase uptake and accu mu l a ti on of pac lita xe l i n t he t umo r t hrough gp60-m ediated endo t he lial transcytos i s,and i nteracti on w ith the albu m i n-bi nding prote i n SPARC(secreted pro tein,ac i d ic and rich i n cysteine).P recli nica lm ode ls have shown tha t nab-paclitaxe l has grea te r antitu m or acti v ity t han solven t-based pac litaxe l and tha t lead t o t he c li n ical testi ng o f nab-pac litaxe l i n chemo therapy on t he pati ents w it h m ali gnant tu mo rs.So m e results are m ade us i nspiring.K ey word s nanoparticle a l bum i n-bound pac litaxe;l ma li gnant t u m o rs;chemo therapyM odern O nco l ogy2011,19(07):1449-1452指示性摘要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 i n)。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简称nab-PTX,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

它是通过将紫杉醇(Paclitaxel)与人血浆白蛋白结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优点和应用。

优点:
1. 独特的递送方式
nab-PTX的紫杉醇分子与白蛋白蛋白结合,形成了一种蛋白质递送系统。

这种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有效地传递到癌细胞,并且削减了靶向癌细胞时出现的副作用。

2. 高疗效
相对于传统的紫杉醇治疗方法,nab-PTX的疗效更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疗程时间。

在临床试验中,nab-PTX成功治疗了多种癌症,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3. 更好的耐受性
nab-PTX与传统紫杉醇相比,在耐受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领域
1. 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nab-PTX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治
疗手段,对治疗HER2阳性或阴性乳腺癌均有显著的疗效。

2. 肺癌治疗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nab-PTX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肺癌类型治疗中。

3. 胃癌治疗
胃癌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个难题。

nab-PTX是一种有效的胃癌化疗药物,通过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能够更好地传递到癌细胞,有效实现了肿瘤
抑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在临床应
用中表现出极高的优越性。

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nab-PTX还将有
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医学领域常用的抗癌药物,是白蛋白和紫杉醇复合物。

它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而充满挑战。

以下将从不同的阶段来阐述其发展史,为读者呈现完整的过程。

一、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外科学家开始尝试将白蛋白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时,白蛋白紫杉醇尚未被发现。

二、发现阶段
1995年,美国圣荷西市的纳瓦拉公司(Protein Design Labs)与法国里昂市的里昂纽波特公司(Lyon Rhesus)联合研究,通过分离白蛋白与紫杉醇混合溶液中的复合物,成功发现了白蛋白紫杉醇。

这项发现被认为是药物史上的突破性进展,也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三、研究阶段
发现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科学家加入了白蛋白紫杉醇研究的队伍,试图找到更加高效的合成方法,以及更为精确的药物制备方式。

最终,一种名为Abraxane的白蛋白紫杉醇制剂被成功开发出来,并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四、扩展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白蛋白紫杉醇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除了治疗癌症外,它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白蛋白紫杉醇相比于其他的化疗药物具有更低的副作用。

五、未来展望
目前,白蛋白紫杉醇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掘其更多的潜在应用。

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未来白蛋白杂交技术可能会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环保、食品工业等。

总之,白蛋白紫杉醇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智慧、专业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力量,相信未来的发展也将是更为广阔和艰巨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了XXX例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XX%,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

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单药组出现更少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展望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胃癌、联合治疗、晚期、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安全性、生存分析、临床应用、研究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常在中晚期就诊,此时肿瘤已经较为晚期,治疗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目前一线治疗常采用化疗为主,然而传统化疗方案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患者生存质量有限。

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替吉奥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相对较少的毒副作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而替吉奥则能够靶向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评估该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表现,包括总体生存率、疾病控制率等临床指标;分析患者在接受该治疗方案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替吉奥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也被称为紫杉醇白蛋白结合物。

它是由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然而,由于紫杉醇自身的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形成了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它能够结合并稳定微管,阻断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与白蛋白的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使用方法一般是静脉注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肝功能损害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不仅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科研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通过改进药物的结构和输送方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显著延长至疾病进展时间(TTP)
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显著降低25%疾病进展风险。
TTP(至疾病进展时间)
1.00
0.75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溶剂型紫杉醇
未进展患者比 例
0.50
0.25
中位TTP=23.0周
P=0.006
HR=0.75
中位TTP=16.9周
0.00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安全耐受性良好
更低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无3级以上过敏;3级以上感觉神经病变发生率高
不良事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 (%) 贫血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
过敏(%) 面红 (%) 感觉神经病变 (%) 疲劳 (%) 肌痛 (%) 呕吐(%) 水肿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小结
与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更佳
ORR显著提高,TTP显著延长,二线以上患者OS显著延长。
与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安全性更好
剂量增加了49%,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仍明显低于溶剂型紫杉醇组 虽然3级神经病变较多,但缓解迅速(中位缓解时间为22天) 未进行预处理,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1.0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溶剂型紫杉醇
0.75
生 存
0.50

中位OS=56.4周
P=0.024 HR=0.73
0.25
中位OS=46.7周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104 112 120 128 136 144 周
OS:总生存期
Gradishar et al. J Clin Oncol. 2005; 23: 7794–780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尹晓东;姚嫱;李维廉【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1(19)7【摘要】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in).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自然生物特性,通过gp-60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SPARC(一种酸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Nanoparticle albumin - bound paclitaxel is a novel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 that does not require the synthetic solvent carrier used with other taxanes. It is given as a 30 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without corticosteroid or antihistamine premedication. It exploits the natural properties of albumin to increas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aclitaxel in the tumor through gp60 -mediated endothelial transcytosis,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albumin -binding protein SPARC (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Preclinical models have shown that nab - paclitaxel has greater antitumor activity than solvent - based paclitaxel and that lead to the clinical testing of nab - paclitaxel inchemotherapy o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Some results are made us inspiring.【总页数】4页(P1449-1452)【作者】尹晓东;姚嫱;李维廉【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相关文献】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何芳; 王红梅; 贾保昌; 王雪军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辛元春;张春林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胃癌治疗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J], 翁湧4.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J], 王留利;聂夏子;杜盟盟;侯凡;徐丽媛;王海琳5.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J], 黄佳欢;雷蕾;王晓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
药学 研 究 ・ I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V o 1 . 3 3 , No . 5

28 9・
白蛋 白结 合 型 紫杉 醇 的 I 临床研 究进 展
解李 丽 , 杨 同江 , 张翠平 , 单衍 强
be n e it f i n me t a s t a t i c b r e a s t c a nc e r, NS CL C, a de no c a r c i n o ma o f t he pa n c r e a s a n d S O o n .Th e a d v a nc e men t o f NAB —P i n c u r —
( 齐鲁制药( 海 南) 有限公 司 , 海南 海口5 7 0 3 1 4 )
摘要: 白蛋 白结合型 紫杉醇 ( N A B— P ) 为紫杉醇的特殊靶 向制剂 , 其疗效好 且不 良反应较 少。本 文主要 综述其
近 两 年 国 内外 的 临 床 研 究 进展 。
关键词 : 紫杉 醇 ; 白蛋 白结 合 型 ; 抗肿瘤 ; 临床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5 3 7 5 ( 2 0 1 4) O 5— 0 2 8 9- 0 0 3
Cl i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o n na no p a r t i c l e a l bu mi n —b ou nd pa c l i t a x e l
X I E L i — l i , Y A NG
- i f a n g , Z H A N G C u i - p i n g, S H A N Y a h - q i a n g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克艾力)联合卡铂对比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复发铂敏感上皮性卵巢癌疗效的临床研究设计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克艾力)联合卡铂对比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复发铂敏感上皮性卵巢癌疗效的临床研究设计

样本量计算
➢采用随机对照 随机列表法,选取优效试验δ取0.25 ➢检验水准α取 单侧0.025,第二类错误概率β=0.20,1-β=0.80 ➢根据历史文献,对照组ORR 59%,即Pc=0.59 ➢两组样本量比1:1 ➢采用PASS 22.0 计算样本量 N
疗效评定标准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妇产科医院
入组前准备
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
治疗前1周内:心电图、血 常规、生化、CA 125等
完善B超、盆腔MRI 增强、全腹CT增强
第三方计算机随机生 成序号,奇偶数分组
风险告知,知情同意
完善RECIST标准基 线评估、ECOG评分
试验组
分组治疗
对照组
➢ 白蛋白紫杉醇 260mg/m2 30min静脉注射,d1
患者,女,67岁,已婚,2-0-0-2 预试验—病例1
TP方案6个疗程后, CA125第二次正常, 结肠旁及肝占位缩小
完成化疗
再次TPx6,CA125 降至36, 右肝及左中腹新发占位, 考虑复发,再手术后化疗
二次TP化疗
多柔比星单药x4, 未定期随访
多柔比星
CA125降至正常, 阴道病灶0.3cm
Womens‘ Hospital
观察指标
➢ 主要终点:客观有效率 ORR= CR+PR ➢ 次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
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安全性及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中国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
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二线化疗方案之一

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低和毒副作用大而受到限制。

脂质体是一种微小的脂质囊泡,可以包裹药物并提高其溶解度,同时白蛋白作为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循环时间和靶向性。

因此,将紫杉醇与脂质体和白蛋白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

研究表明,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具有更好的药物释放特性和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

这种药物输送系统可以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方式,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此外,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还可以通过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这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荷能力、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种药物
输送系统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Docetaxel-albumin-bound)是一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型药物组合,它是以docetaxel为活性成分,并将其与白蛋白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结构,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和传统的单一药物结构相比,docetaxel-albumin-bound在治疗效果上有明显的优势。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根据抗癌药物docetaxel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的,docetaxel是一种强效的抗癌药物,它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微管的活性,从而阻断癌细胞分裂和生长,以降低癌症生存率。

但是,docetaxel有毒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它能够与白蛋白结合,形成docetaxel-albumin-bound,这样,可以有效的延长docetaxel的环境暴露时间,抑制副反应,增加docetaxel 的疗效。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有效的,安全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癌症患者的毒副反应。

目前,已经有一些权威性机构对docetaxel-albumin-bound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减少癌症患者的毒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研发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可以较好地降低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docetaxel-albumin-bound也有一些局限性,随着抗癌药物不断发展,docetaxel-albumin-bound仍需要不断完善,提高治疗效果,以满足抗癌疗法的需求。

总之,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抗癌药物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有效的抑制癌症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抗癌疗法的效果,促进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它是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

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中提取的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制剂形式为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白蛋白结合型的制剂与普通的紫杉醇注射液相比,有着更好的药物分布性和药物代谢稳定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与此同时,紫杉醇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死亡。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主要适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临床研究证实,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用药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和病情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医师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

其中,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手指发麻、感觉异常等。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的不良反应外,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在使用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同时,需要告知医生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影响。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瘤领域的应用进展8.17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瘤领域的应用进展8.17

白蛋白
平均直径 130nm
紫杉醇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进入血循环
分解成小的白蛋白紫杉醇复合体
白蛋白紫杉 醇复合体
白蛋白 紫杉醇
SPARC蛋白
白蛋白受体(gp60等)
窖蛋白和胞膜窖小泡
白蛋白通过胞吞转运 作用进行转运
肿瘤间质
白蛋白紫杉醇与 SPRAC蛋白结合后 聚集在一起
SPARC蛋白
紫杉醇引发肿瘤细胞 凋亡
卵巢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铂耐药/难治性复发卵巢癌患者:ORR 达23%
总体ORR(n=47)
基于无治疗间隔时间分层的ORR(n=47)
23%
Coleman RL, et al. Gynecol Oncol. 2011;122(1):111-5.
卵巢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铂耐药/难治性复发卵巢癌患者: 生存获益明显,安全耐受
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推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
Version 1.2019,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2019.
卵巢癌
中国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推荐: 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的二线化疗方案
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首选化疗方案: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
治疗方案
中位治疗周期:6
用药剂量: •白蛋白紫杉醇 100 mg/m2 d1, 8, 15 每28天一次; •卡铂 AUC 5 静脉注射,d1. •患者至少治疗6个周期
评估指标
• 客观缓解率(ORR) • PFS • OS
• 入组40例患者,11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死亡15例;13例正在接受随访,1例正在接受超过2年以上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1 6 7 X . 2 0 1 4 . 0 1 . 0 3 0
Ef ic f a c y o f a l bu mi n. bo u nd pa c l i t a x e l i n a d v a nc e d g a s t r i c c a nc e r p a t i e n t s



大学Biblioteka 学报( 医



1 4 4・
J O U R N A L O F P E K I N G U NI V E R S I T Y(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 V o 1 . 4 6 N o . 1 F e b .2 0 1 4
标准 ( R E C I S T 1 . 0 ) 评价疗效 。结果 : 共2 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 , 中位年龄 5 7岁 ( 3 8— 7 9岁 ) 。大部分患者 原发灶位
于非 胃食管结合部 , 转移部位为淋巴结及腹膜。共 完成了 6 5个周期的治疗 , 中位周期数 2 ( 0 . 5— 7 ) 。初治患者 1 1 例, 作为二线及 以上治疗者 1 4例 。可评价疗效者 1 6例 , 无完全缓解 ( c o m p l e t e r e s p o n s e C R) 患者 , 部分缓解 ( p a a i M

论 著

注射用紫杉醇 ( 白蛋 白结合型 ) 治疗进展期 胃癌
龚继芳 , 陆 明, 李 洁, 李 燕, 周 军, 鲁智 豪, 王晰程 , 李 健 , 张小田, 沈
京 1 0 0 1 4 2 )

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进展期胃癌采取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效果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SOX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临床疗效;安全性为了能够有效根治进展期胃癌,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相关研究显示仅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能够获得R0切除,如果手术治疗无法达到R0切除,患者存在转移及复发风险[1]。

转化治疗的作用在于控制存在于血液中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分期,使局部无法切除的肿瘤转化为可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本研究对SOX化疗方案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男、女例数为9例和6例,年龄区间34-75岁,平均(58.93±7.02)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10例和5例,年龄区间33-77岁,平均(59.52±7.14)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方法化疗前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探索新的疗法,以治愈疾病。

近年来,科学家开始探索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Paclitaxel-Binding Proteins,PBP)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常被用来治疗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

然而,目前的紫杉醇药物的体外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行为表现不佳,这导致紫杉醇的疗效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紫杉醇药物,如PBP,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PBP是一种新型的紫杉醇药物,它的结构是由一种含有特定肽序列的蛋白质和紫杉醇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PBP的主要作用是将紫杉醇结合到PBP中,从而改善紫杉醇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

此外,PBP还可以预防紫杉醇与蛋白质、脂质等物质的早期沉淀,从而提高体内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它能够提高药物的可控性,代谢物可以被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毒性,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减少体内药物的滞留时间,改善疗效。

目前,PBP正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美国公司Genentech Inc.MacroGenics Inc.经开发出具有含紫杉醇抗肿瘤活性的新型紫杉醇复合物。

这两家公司正在调查PBP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药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正在开展,以研究PBP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PBP的抗癌活性和安全性。

这些研究表明,PBP 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癌药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尽管PBP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PBP作为抗癌药物的效果。

例如,必须进行临床试验来评估PBP的抗癌效果,以及其不良反应。

在未来几年中,将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评估PBP作为抗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PBP)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但为了有效地使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版本,以评估PBP作为抗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紫杉醇)和替吉奥是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旨在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背景晚期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很难被早期发现,导致治疗时已经到了晚期。

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常用药物包括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替吉奥。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微管结构破坏剂,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分裂过程来杀灭肿瘤细胞。

替吉奥则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和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评估。

2.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至2020年间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接受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50例患者接受了其他一线治疗方案。

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发现,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长,并且在治疗后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组的患者较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耐受性较好。

而其他一线治疗方案组的患者则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生存期较短。

统计学分析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一线治疗方案组。

4. 讨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较低的毒性,同时替吉奥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

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等,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5. 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胡文钰;余婧;杨璐;徐东东;李南林【期刊名称】《空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3)2【摘要】总结使用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研究结果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试验。

回顾多项含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结果,特别是联合免疫治疗。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检索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12日期间已发表的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试验,其中包括所有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搜索以查找正在进行的试验。

共检索到24项研究,包括8项研究在新辅助治疗中比较溶剂型紫杉醇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以及16项涉及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病理完全缓解率为7.4%~85.7%。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关的不良事件概况与之前的研究报告相似。

发现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

目前联合免疫疗法研究的结果令人鼓舞,正在进行的试验将进一步探索更多含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效果。

【总页数】5页(P221-225)【作者】胡文钰;余婧;杨璐;徐东东;李南林【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相关文献】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HER2阴性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4.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展5.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研究进展候丽盈,刘艳,鲁鹏,孙树,李佩玲△【摘要】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是发展中国家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部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宫颈癌阶梯筛查”的知晓度及实施率较差,超过1/3的患者发现患宫颈癌时即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ⅠB3期及以上(2018年FIGO 分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

术前利用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消灭微小转移灶这一治疗理念在多个瘤种中得到公认,在国内宫颈癌治疗中也得到了大量实践,但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具体方案尚未统一。

紫杉醇是宫颈癌化疗常用药物,其毒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差,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人血清白蛋白为溶剂制成小分子纳米颗粒,低毒、高效,作为新型紫杉醇制剂被广泛应用。

现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的原理、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远期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宫颈肿瘤;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学疗法,辅助;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particle Albumin Bound Paclitaxel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HOULi-ying,LIU Yan,LU Peng,SUN Shu,LI Pei-li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Pei-ling,E-mail:****************【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ranks fourth in the world for female malignancies,and it is the main cause ofcancer deaths among wom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 some areas where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are relatively backward,the awareness and implementation rate of "step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are poor,so that more than 1/3patients are at stage ⅠB3(FIGO stage in 2018)and above of the cervical cancer when they found it,and lost the best time for operation.The concep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before operation,which is in order to shrink tumors and eliminate micrometastases,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many tumor species.It also has been practiced a lo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However,the concrete proposal of NACT for cervical cancer has not been unified yet.Paclitaxel is a commonly used drug in the chemotherapy of cervical cancer,which is highly toxic and poorly tolerated by patients.The nanoparticle albumin bound paclitaxel (Nab-paclitaxel),a small molecule nanoparticle which uses human serum albumin as the solvent,is poorly toxicity and highly efficiency.As a new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it is widely used.Now,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the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s and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Nab-paclitaxel and traditional solvent-based paclitaxel in NACT for cervical cancer.【Keywords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Carcinoma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hemotherapy ,adjuvant ;Drug-related side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 Int Obstet Gynecol ,2021,48:135-138,143)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通信作者:李佩玲,E-mail :****************△审校者·综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ⅠB3期以上宫颈癌(2018年FIGO 分期)具有肿瘤体积大、手术切除困难、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行放疗及根治性手术术中出血多、直肠和膀胱等并发症多[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 原 圆]
[愿] 瘤细胞中的分布, 因此不必使用合成的溶剂 。白蛋白结合 [怨] 的白蛋白细胞表面受体 ( 早责远园 ) 结合 , 激活细胞膜囊泡的主
, 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在血循环中形成大量
微滴并将紫杉醇包裹, 减少了离开血循环进入组织的紫杉 醇, 从而降低了紫杉醇的量效关系, 药代动力学上是非线性 药代动力学关系
圆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圆援 员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较轻的不良反应,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入了临床研究。
较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
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 陨陨陨 期临床试验 ( 悦粤园员圆 ) 直接比
[ 员源 ] 癌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 研究包括了 缘 个国家的 苑园 个
剂型紫杉醇组有效率明显提高、 栽栽孕 方面明显延长 员愿 个月。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化疗后进展。两组的患者中分别
近有一半的患者接受了至少 远 个周期的化疗。白蛋白结合 [ 猿援 园园愿 ] 皂早 辕 皂圆 辕 周。怨怨豫 的溶剂型紫杉醇治疗周期采用了 用预防用药。 愿缘援 员猿 [ 猿援 员员愿 ] 皂早 辕 皂圆 辕 周 和 缘苑援 园圆 分别为 ( 平均 [ 标准差] )
阅藻责葬则贼皂藻灶贼 燥枣 燥灶糟燥造燥早赠,栽蚤葬灶躁蚤灶 哉灶蚤燥灶 酝藻凿蚤糟葬造 悦藻灶贼则藻援 栽蚤葬灶躁蚤灶 猿园园员圆员 , 悦澡蚤灶葬援
再陨晕 载蚤葬燥 原 凿燥灶早 ,再粤韵 匝蚤葬灶早,蕴陨 宰藻蚤 原 造蚤葬灶
【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 晕葬灶燥责葬则贼蚤糟造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燥怎灶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蚤泽 葬 灶燥增藻造 枣燥则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贼澡葬贼 凿燥藻泽 灶燥贼 则藻择怎蚤则藻 贼澡藻 泽赠灶鄄
组, 使用批准的剂量 员苑缘皂早 辕 皂圆 静脉输注 猿 小时, 使用皮质激 源远园 例入组患者中, 愿猿豫 的患者是绝经后患者, 苑远豫 的患
者有 猿 处以上的转移, 愿远豫 的患者入组前经过了化疗, 缘怨豫
在二线和二线以上患者的治疗中, 显示了生存期的益处。与 溶剂型紫杉醇相比,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安全性方面也有 一定的优势, 尽管紫杉醇的剂量有所提高, 血液学毒性的发 生率却明显降低。虽然采取了比溶剂型紫杉醇较短的输注 时间并且未使用预防用药,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发生过敏 圆远园 皂早 辕 皂圆 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是对转移 圆援 圆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进展期 晕杂悦蕴悦 性乳腺癌患者有益的治疗选择。 反应的风险却有所降低。研究证实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细胞上, 从而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增强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许多种肿瘤包括乳腺癌都过度表达 杂孕粤砸悦 [员圆], 使用 杂孕粤砸悦 阳性的 酝载 原 员 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临床前研究显示白蛋 白结合型紫杉醇较相同剂量的溶剂型紫杉醇肿瘤细胞内紫 杉醇浓度高 猿猿豫[愿]。其他头颈癌患者的研究显示高 杂孕粤砸悦
[ 员员 、 员猿 ] 物标志物 。
[ 员园 、 员员 ] 表达的肿瘤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疗效较好 ,由
【 作者简介】 摇 尹晓东 ( 员怨苑远 原 ) , 男, 天津人, 硕士在读, 主要从事肿 瘤内科工作。耘 原 皂葬蚤造: 赠蚤灶造蚤曾怎葬灶园愿岳 泽蚤灶葬援 糟燥皂
此提示 杂孕粤砸悦 可能成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有效的生 在临床前多种肿瘤模型研究中,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
杂孕粤砸悦( 泽藻糟则藻贼藻凿 责则燥贼藻蚤灶, 葬糟蚤凿蚤糟 葬灶凿 则蚤糟澡 蚤灶 糟赠泽贼藻蚤灶藻) 援 孕则藻糟造蚤灶蚤糟葬造 皂燥凿藻造泽 澡葬增藻 泽澡燥憎灶 贼澡葬贼 灶葬遭 原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澡葬泽 早则藻葬鄄
【指示性摘要】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 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 自然生物特性, 通过 早责 原 远园 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 杂孕粤砸悦 ( 一种酸性的富含 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 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 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 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 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恶性肿瘤; 化疗 【 文章编号】 员远苑圆 原 源怨怨圆 原 ( 圆园员员 ) 园苑 原 员源源怨 原 园源 【 中图分类号】 砸苑猿园援 猿摇 摇 摇 【 文献标识码】 粤摇 摇 摇 摇 阅韵陨: 员园援 猿怨远怨 辕 躁援 蚤泽泽灶援 员远苑圆 原 源怨怨圆援 圆园员员援 园苑援 远远 摇 摇 紫杉醇是一种广谱抗癌药, 对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
源远园 例有可测量病变的 酝月悦 患者, 按 员颐 员 配比随机分配到两 静脉输注 猿园 分钟, 不使用预防给药, 另一组是溶剂型紫杉醇 素和抗组织胺药物预防给药。 一组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圆远园皂早 辕 皂 个 猿 周方案治疗组,

研究中心 ( 加拿大、 俄罗斯、 乌克兰、 英国和美国等) , 共入组
贼澡藻贼蚤糟 泽燥造增藻灶贼 糟葬则则蚤藻则 怎泽藻凿 憎蚤贼澡 燥贼澡藻则 贼葬曾葬灶藻泽援 陨贼 蚤泽 早蚤增藻灶 葬泽 葬 猿园 皂蚤灶 蚤灶贼则葬增藻灶燥怎泽 蚤灶枣怎泽蚤燥灶 憎蚤贼澡燥怎贼 糟燥则贼蚤糟燥泽贼藻则燥蚤凿 燥则 葬灶鄄
贼蚤澡蚤泽贼葬皂蚤灶藻 责则藻皂藻凿蚤糟葬贼蚤燥灶援 陨贼 藻曾责造燥蚤贼泽 贼澡藻 灶葬贼怎则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枣 葬造遭怎皂蚤灶 贼燥 蚤灶糟则藻葬泽藻 怎责贼葬噪藻 葬灶凿 葬糟糟怎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责葬糟造蚤贼葬鄄 曾藻造 蚤灶 贼澡藻 贼怎皂燥则 贼澡则燥怎早澡 早责远园 原 皂藻凿蚤葬贼藻凿 藻灶凿燥贼澡藻造蚤葬造 贼则葬灶泽糟赠贼燥泽蚤泽,葬灶凿 蚤灶贼藻则葬糟贼蚤燥灶 憎蚤贼澡 贼澡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蚤灶凿蚤灶早 责则燥贼藻蚤灶
[苑] 米颗粒的全新的紫杉醇制剂 。与白蛋白结合的紫杉醇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 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 静脉滴注时间短 ( 猿园皂蚤灶)
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 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 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
卵巢癌、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部肿瘤等都显示出较肯定的临 床疗效。但临床常用的溶剂型紫杉醇高度不溶于水, 均以聚
[ 员苑 ] 骨髓抑制; 陨陨陨 度以上感觉神经病变 缘豫 ( 圆 例) 。砸蚤扎增蚤 应用
贼藻则 葬灶贼蚤贼怎皂燥则 葬糟贼蚤增蚤贼赠 贼澡葬灶 泽燥造增藻灶贼 原 遭葬泽藻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葬灶凿 贼澡葬贼 造藻葬凿 贼燥 贼澡藻 糟造蚤灶蚤糟葬造 贼藻泽贼蚤灶早 燥枣 灶葬遭 原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蚤灶 糟澡藻皂燥鄄 【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 灶葬灶燥责葬则贼蚤糟造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燥怎灶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皂葬造蚤早灶葬灶贼 贼怎皂燥则泽;糟澡藻皂燥贼澡藻则葬责赠 贼澡藻则葬责赠 燥灶 贼澡藻 责葬贼蚤藻灶贼泽 憎蚤贼澡 皂葬造蚤早灶葬灶贼 贼怎皂燥则泽援 杂燥皂藻 则藻泽怎造贼泽 葬则藻 皂葬凿藻 怎泽 蚤灶泽责蚤则蚤灶早援 酝燥凿藻则灶 韵灶糟燥造燥早赠 圆园员员 , 员怨 ( 园苑 ) : 员源源怨 原 员源缘圆
【 收稿日期】 摇 圆园员园 原 园愿 原 圆源 【 修回日期】 摇 圆园员园 原 员员 原 圆怨 【 作者单位】 摇 天津市人民医作用得到加强 。肿瘤分泌的 杂孕粤砸悦, 功能类似白
异性地吸附与白蛋白结合的细胞毒药物, 并把它聚集在肿瘤
蛋白受体, 能专门吸引和黏附白蛋白, 因此 杂孕粤砸悦 蛋白能特
人体疏水性分子的自然载体的生物特性增加了紫杉醇在肿 型紫杉醇中的白蛋白部分与与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特异
粒平均直径 员猿园灶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白蛋白作为
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作为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本 身具有生物学效应, 对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 如严重过 敏反应、 神经毒性 、 血液学毒性等, 从而造成紫杉醇的使用 剂量受到限制
万方数据
· 员源缘园·
[愿] 溶剂型紫杉醇相比较 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
尹晓东, 等摇 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合型紫杉醇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溶剂型紫杉醇组, 两组分别 时也同样存在, 一线治疗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缘远豫 和 圆怨豫 为 缘源豫 和 圆怨豫 ( 孕 约 园援 园园员 ) 。这种疗效上的优势在亚组分析 ( 孕 约 园援 园园员 ) , 在未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亚组中, 白蛋白结 合型紫 杉 醇 和 溶 剂 型 紫 杉 醇 组 的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远员豫 和 月, ( 孕 越 园援 园苑愿 ) , 中位无进展生存 ( 孕云杂 ) 分别为 苑援 远 个月和 结合型紫杉醇组长于溶剂型紫杉醇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率明显提高 ( 主要研究终点) , 两组分别为 猿猿豫 和 员怨豫 (孕 约
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灶 越 源猿 ) , 中位 孕云杂 为 远 个月, 中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员圆缘皂早 辕 皂圆 第 员 、 愿、 员缘 天给药, 源 周为 员 杉醇 员园园皂早 辕 皂圆 第 员 、 愿、 员缘 天给药, 每 源 周使用 垣 卡铂 粤哉悦 远 没有严重的神经病变 ( 陨陨陨 度或 陨灾 度) 。 见的毒性 源源豫 ,
允怎造郾 圆园员员 , 灾韵陨郾 员怨 ,晕韵郾 苑 现代肿瘤医学摇 圆园员员 年 苑 月摇 第 员怨 卷第 苑 期摇 摇 酝韵阅耘砸晕 韵晕悦韵蕴韵郧再,
· 员源源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尹晓东, 姚摇 嫱, 李维廉
Research progress on nanoparticle albumin 原 bound paclitaxel
[猿, 源 原 远]
要成分窖蛋白 原 员 , 导致受体介导的白蛋白药物复合体进入 肿瘤组织间隙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通过白 蛋白与 杂孕粤砸悦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蛋白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