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食品微生物学 ”作为食品营养 与检 测专业必 修的专业基 全过程 ,印象 不深,所学知 识不连贯 ,实 际应用能力较差。实 础课 程,是 一门理论性 和应用性很 强的学 科。而 “ 食品微 生物 验的内容 整合调 整后,使 原来孤立 的、不连续的实验 形成一个
学”实验 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纽带,对 该门课程的整个 连续的整体 ,前一个 实验 的完成即是对后一 个实验的准备,这
理生化实验 ; 7 ()食品中细菌总数 的测定 ; 8 ()食品中大肠菌群 离纯化、培养及无菌操作技术,微 生物菌种的选育和鉴定 技术 ,
的 测定 等 。
及菌 种的活化与保藏 技术等 ; 初步培养了学生独立 思考、综合
考虑 到实 验内容 较多,实验 学时有限的实情,经过多年的 分析 问题 的能力,为他 们独立完成毕 P
2 1年 第3 总 第14 00 期 5 期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冯 美琴
摘要 : 针对传统的 “ 食品微 生物学” 实验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着重对 “ 食品微 生物 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
制度 进 行 了 改革 和 探索 。实 践证 明, 改革显 著 提 高 了 实验教 学的效 果 。
关键词 : 食品微生物学 ;实验教 学 ; 学改革 ; 教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 : 冯美琴 ( 7一 ,女,江苏如东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讲 师,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士研究生, 15) 9
( 江苏 南京 20 9)主要研究方向 : 10 5 食品微 生物与生物技术。( 江苏 南京 20 3) 108
学生独立实验 和未来 的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 础。传统 的 “ 食品微 孢杆 菌的分离与鉴定 ,泡菜 自然发酵过程 中菌群 的演替,家乡 生物学” 实验 课教学 的顺序基 本上 是按理论教学 内容的顺序安 传统 发酵 肉制品 中微生物 的分离 与鉴 定等。例如 ,通过样 品中
食品微生物心得体会(2篇)
食品微生物心得体会食品微生物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
这些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促进食品的加工和发酵,也可能导致食品变质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食品微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食品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但当这些微生物的数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会导致食品变质。
因此,在食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加工和控制条件来控制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不同的食品对微生物的要求和耐受能力是不同的。
比如,酸性食品对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霉菌和酵母在酸性环境下可以继续生长繁殖。
因此,在酸性食品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以防止霉菌和酵母的污染。
另外,一些特殊的食品,如乳制品和肉制品,对细菌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并导致食品变质。
再次,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细菌和霉菌一般在25-3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最为适宜,而酵母则更适合在15-2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
此外,相对湿度也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过高的湿度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而过低的湿度则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在食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减缓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最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代的PCR和快速检测方法则可以更快速和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此外,加强食品生产和贮存环节的卫生管理,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适时清洗、消毒、低温贮存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食品微生物的污染和繁殖。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食品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合理控制和利用食品微生物的功能,以确保食品的健康和安全。
食品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食品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食品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1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比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
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
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
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
涵盖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难度,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把握
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题型设置
理论考试内容设置及难度把握
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致病菌检验等。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02
CHAPTER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命名规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方案设计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基种类与选择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医学检验、疾病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 课程设置精准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课程设置,吸引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② 加强实验教学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论通联实际,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③ 加入前沿科技内容和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方法灵活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一般注重理论课讲授,实验课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视瓶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③ 开展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实验室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② 开展实习课程,将学生送入医院、实验室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③ 制定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参与科研、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也需要改革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
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作者:陆海霞张蕾朱军莉梁新乐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4期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专业认证,将工程认证所倡导的三大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推进工程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2020年,经学校申请、自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审核、专家组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等程序,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食工专业”)首次认证并一举通过。
专业工程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主要方式之一。
微生物學实验作为微生物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学科研究的基础,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具备工程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食工专业基于工程认证达成度评价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进行了综述。
一、专业工程认证角度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认知专业认证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强化培养过程,通过规范培养过程来得到良好的培养结果,从而使毕业生具备12项核心能力,便于其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
1.专业工程认证对课程的要求。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工程认证专业应建立面向产出(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和课程质量评价的机制,对课程目标达成度做出评价,并能根据结果改进教学过程。
简言之,专业工程认证机制是通过“评估”“反馈”“持续改进”这三个关键步骤来实现的,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基于科学原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专业工程认证机制中的“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的评估。
前者主要针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课程体系及质量、考核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后者主要是通过过程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评估”是为了“持续改进”,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课程组教师,用以评判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现状,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是否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达到毕业要求,这些都是后续课程调整和改进的指导方向。
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4》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1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作为一门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国家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考核的三大内容之一。
先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二、课程目标结合食品检验工的国家职业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经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微生物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对实习或毕业后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了充分的熟练,可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一)知识目标认识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理解微生物营养与生长,了解微生物对食品、食品工业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国家标准,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能设计微生物检验方案,掌握微生物检验的镜检、染色、灭菌和消毒、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分离、纯化与保藏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常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
(三)素质目标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1.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微生物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大学微生物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17、不同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51、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微生物群落分析52、浅谈《微生物学》教改53、信息技术条件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54、《微生物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55、微生物对冰封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降解释放的影响56、《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57、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58、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59、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开发探析60、微生物生态学理论框架61、群体感应抑制剂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62、刍议微生物工程技术对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6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64、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5、浅谈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6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思考67、高氨氮污水的微生物修复初探68、《微生物技术》信息化教改的研究69、探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70、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71、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72、论助教机制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作用73、论教师在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74、制药残留溶剂对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微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比较75、师范类院校开设微生物学多元化教学的几点思考76、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77、土壤质地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78、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效应、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79、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80、微生物分类单元整合与检索81、构建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兽医专业技能82、案例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83、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分析84、探究如何有效进行兽医微生物的教学活动85、微生物培养箱温湿度控制策略研究86、以应用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87、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88、微生物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89、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90、有效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91、石油污染土壤土着微生物强化修复研究92、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微生物多样性93、媒介黄脱色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初探94、鸡骨泥微生物控制方法的研究95、浅析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96、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97、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98、论环境微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9、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索100、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改革措施--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以“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以金蝉花为例”探讨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切实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内化了职业精神并将积极践行职业使命。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微生物技术》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19年的农林类专业群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园艺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本门课程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研究微生物与农业及农业生产关系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习实训,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以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努力使得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岗课赛证融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对接植物检疫员和农产品检验员工作岗位,结合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和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将本课程整合为5个教学项目54学时(图1)。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以能力为本位,落实岗课赛证融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实一体相结合进行教学。
本案例来源于课程的项目五“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以金蝉花为例”。
图1岗课赛证融通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践行新时代新农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基于教学项目构建“四种态度、四种意识、四种境界”的三层递进课程思政维度。
教学内容,紧扣“以菌治虫”为主线,融通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合理保藏、防治应用的任务流程,凸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实践、见于成效”的四种学习态度,增加职业认同;教学过程,以“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成功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深度探究,以知促行,深化“创新、规范、责任、劳动”的四种职业意识,内化职业精神;技能实践,以师徒组成学习小组,结合产学研项目,达到“探索求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科技兴农”的四种职业境界,践行职业使命。
基于OBE理念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数字化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数字化教学改革第一章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OBE理念融入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数字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将分析当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环节不足等。
我们将提出基于OBE理念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数字化教学改革策略,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等。
我们将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提出的改革策略的有效性,以期为我国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微生物学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结构、生理、生态和致病性的科学。
检验是通过对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其中是否存在特定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在临床医学中,微生物学和检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关键作用。
微生物学和检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生物样本,可以迅速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从而指导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微生物学和检验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微生物学和检验在疫苗研发和免疫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病原体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
微生物学和检验也可以用于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学和检验在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微生物学和检验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关键信息。
通过对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还可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微生物学和检验在公共卫生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公共场所、食品水源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源,防止疾病的传播。
微生物学和检验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评价、环境监测等方面,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高考生物)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简介
(生物科技行业)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简介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简介一实验室基本情况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前身是湖南农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和食品化学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由当时的食品科技系直接管理。
1998年整合成立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为校、院二级管理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并于1999年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2002年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双基”合格实验室复评。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下设微生物与食品分析两个功能室,目前实验室拥有学生实验用房4间,可同时容纳4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另外还有微生物培养室2间,实验准备室1间,仪器室1间,天平室1间,无菌室1间,库房1间,实验室共有使用面积937.81m2。
实验室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10万元,800元以上仪器203台件,设备完好率为95.2%。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统计7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3 91.78 微生物学实验室(2)8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4 91.78 微生物学实验室(1)9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5 81.78 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10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6 81.78 微生物菌种室、无菌室11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7 81.78 微生物培养室12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8 40.89 准备室13 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9 102.2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总面积(m2)937.81部分仪器图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发酵罐冷冻离心机厌氧培养箱旋转蒸发器纤维测定仪BIO-RADMicroPulserLabTec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IO-RADPCR二实验室队伍实验室主任:胡亚平老师,男,1971年8月生,江西省修水县人,于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现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
中共党员,食品科技学院党总支委员,食品科技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免费参考【毕业论文不同专业的选题参考2.0】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100例免费参考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专业主要涉及微生物制药,环境能源微生物,临床微生物,生物发酵等类别,研究方向不同,论文题目选择也有所不同。
以下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同学一个参考。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17、不同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1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2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51、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微生物群落分析52、浅谈《微生物学》教改53、信息技术条件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54、《微生物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55、微生物对冰封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降解释放的影响56、《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57、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58、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59、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开发探析60、微生物生态学理论框架61、群体感应抑制剂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研究进展62、刍议微生物工程技术对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63、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64、微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65、浅谈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6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思考67、高氨氮污水的微生物修复初探68、《微生物技术》信息化教改的研究69、探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70、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71、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72、论助教机制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作用373、论教师在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74、制药残留溶剂对废水生物降解系统微生物毒性的测定方法比较75、师范类院校开设微生物学多元化教学的几点思考76、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77、土壤质地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机制78、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效应、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79、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80、微生物分类单元整合与检索81、构建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兽医专业技能82、案例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83、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分析84、探究如何有效进行兽医微生物的教学活动85、微生物培养箱温湿度控制策略研究86、以应用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87、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88、微生物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89、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90、有效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91、石油污染土壤土着微生物强化修复研究92、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微生物多样性93、媒介黄脱色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初探94、鸡骨泥微生物控制方法的研究95、浅析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96、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97、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98、论环境微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99、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索100、高职院校动物微生物课程改革措施--以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5。
食品分析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食品分析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作者:李升福,林春梅,闻海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3期李升福,林春梅,闻海波(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考试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试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校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察。
本文分析原有的食品分析考核模式的弊端,基于食品分析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并加以实施,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优缺点,希望能对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食品分析;考试改革;考核模式;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07-02作者简介:李升福(1977-),男(汉族),黑龙江穆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林春梅(1972-),女(汉族),山东栖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活性物质研究;闻海波(1975-),女(汉族),黑龙江塔河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考试是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课程掌握情况的一种必要的考核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
食品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
食品专业的课程考核应该有独特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食品性”。
而随着国内外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大多数高校对教育模式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讨和实践,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进行相应的尝试,尤其在考核模式上的探索。
如杜丽臻对多门课程的考试改革的研究、薛素铎等对工程实践课程的探讨、王晓波等对食品营养卫生的考试模式的改革等。
一、食品分析考试存在问题及原因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者都只是把考试作为学生评奖学金、是否能够获得学位以及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可以说,考试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为了取得毕业证而去考试,很难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食品检验实验课程微课题教学探索-食品工业论文-工业论文
食品检验实验课程微课题教学探索-食品工业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为提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该文结合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食品类专业食品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出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立项,通过微课题的实验改革形成规模小、周期短、研究方式灵活的实验项目,进而提升食品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食品类专业的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微课题;实验课程;科研课题;教学改革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教学体系[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检验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引导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了解并掌握食品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就对食品检验实验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验项目要贴近生产实践,实验设计要体现食品专业特色,实验过程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以往食品检验实验课程以演示实验项目为主,存在些许不足:学生只须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预知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过于机械化;实验设备较为复杂,生产应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
微课题作为新的实验模式,正被引入实验课堂。
大量数据证明,微课题既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又能够改善课堂实验效果,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微课题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成为高等院校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2]。
1微课题的概念及特征1.1微课题的概念微课题研究也称作微型科研,在创新创业教育大环境中、新课程改革体系下的微课题是一种辅助课堂理论教学的新模式。
微课题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梳理、筛选和凝练,使之成为一个微型的课题并进行扎实的研究[3]。
基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工作过程系统
66 I FOOD INDUSTRY I解读INTERPRETATION基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食品微生物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力不大。
课程实施无法达到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度的培养要求。
1.3以“微生物检测”工作过程导向为主,产业融合度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现有公开发表的食品微生物类课程改革相关文献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的是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相关工作过程。
首先,检验检测工作过程由于程序化程度较高,且程序比较单一,即检验检测类课程基本都基于同一种工作过程,学生重复学习后,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其次,在实际学生就业中,检验检测岗位人才需求只占少部分,而与生产相关的岗位需求占比较大;同时,在食品工业中,食品微生物技术主要用于发酵食品的生产,且我国有着悠久的发酵文化及技艺史,目前我国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食品有1500项左右,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约10%。
因此,食品微生物相关课程若能与发酵食品生产相结合,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深化课程的产业融合度,还能使学生在课程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
食品微生物技术课程是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为满足食品加工、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检验等相关岗位需求而设置,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利用有益微生物为生产服务,能够控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等。
随着食品行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适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和模式是上世纪后期在德国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能使学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深刻的职业体验,以促使其职业能力的形成。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作者:张少颖于有伟张秀红崔美林徐建国李艳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27期摘要: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对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构建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时需要遵循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三个基本原则。
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前专题素材准备、课堂专题展示汇报、课后完善互动交流和教学模式评价改进四个环节组成。
这四个环节由十三个具体过程步骤环环相扣完成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空间将食品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课堂有效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食品科技人才。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专创融合;柔性分课堂;新工科;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7-0009-05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s training in food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teaching mode of Food Microbiology using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flexible classroom was designed. Three basic principles including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tim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ideas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teaching mode is composed of four main procedures, namely,preparation of special materials before class, presentation and report of special topics in class,improvement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fter class, and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ode. These four procedures are linked by thirteen specific process steps through interlocking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flexible classroom.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food microbiology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teaching mode mighteffectively extend learning space from classroom to extracurricular,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Keywords: Food Microbiology;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flexible classroom;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食品微生物學是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