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绘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

课文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地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金华双龙洞洞口内洞出洞2. 奇特景观山峦清澈瀑布奇石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金华双龙洞的游览图。

2.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景点,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教案) 2021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教案) 2021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教案)2021一、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是叶圣陶先生在游览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后所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双龙洞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溶洞景观,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神奇。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文章第2、3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第2、3自然段的内容,感受双龙洞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游览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孔隙的狭小和奇趣。

2. 体会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板书设计。

2. 学具:学习用品、预习笔记、课文抄写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画出关键词句。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相互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孔隙的狭小和奇趣,体会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观察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1. 游览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2. 孔隙特点:狭小、奇趣3. 作者心情:好奇、兴奋、赞叹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字数不限。

2. 课堂作业:结合课文内容,为双龙洞设计一则导游词,字数不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本课时将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流利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

2. 领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细致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

4.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7.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板书,突出文章的结构和关键信息。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结构:引子 - 游记正文 - 结尾- 关键信息:双龙洞的位置、特点、历史背景、作者的游历过程及感悟。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学生自行选择一处自然景观,仿照课文写一篇游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等。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 写作训练:以双龙洞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进行写作训练。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双龙洞的景色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双龙洞的印象是什么?你们觉得双龙洞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二、课文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写作手法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用词描绘景物,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写作训练(10分钟)1. 以双龙洞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2.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双龙洞景色特点写作手法作业设计:1. 阅读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以家乡的景色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双龙洞的景色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篇游记篇幅不长,但给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样把一次游玩写得这样精练生动的呢?哪些写法值得借鉴?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生听讲
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品赏感悟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
“孔隙”局部
这里有何特点?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
你从几方面看出来的?
这是一片多么美好、和谐的景象!可在作者所在的晋末,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桃花源终究只是一片美好的空想。而在和平年代,在现代的我们就身处在这样一个不是桃源、胜似桃园的环境中,比起古代,我们这和平的日子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努力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大好时光?
四.作业布置
你会写游记吗?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
“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调子。”
这是课文哪局部内容?
途中见闻
理解和朗读以下句子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掉调子。” 你理解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写写旅游的片段吧。
这里四面环山,与世隔绝,果然是世外桃源啊!在这里,我见到了文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池。池中鱼儿互相挑逗着,嬉戏着。等待着人们给它们喂食,好让它一跃而起,展示它那优雅的身姿。
走着走着,我终于见到了文中写得最传奇的潜村了!走近那幢村长的住所,里面早已空无一人,可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浓浓的乡土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为躲避秦时战乱而隐居山林的百姓在桃花源里安居乐业,过着普通人无法过的幸福生活。小木屋门前挂着一串串玉米,小院子里放着一捆捆劈好的柴,一张桌子,一对椅子,想必他们也会偶尔对弈吧。院后,是马棚,马槽里拥有放过草的痕迹,也许马儿也过得怡然自得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人教部编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生字,理解“登陆、移动”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的图片)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感受一下金华双龙洞的神奇。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去双龙洞时沿途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写“我”游览双龙洞外洞和内洞时的见闻和感受。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出了双龙洞。

4.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孔隙肩背移动额角登陆石笋上源石钟乳变化多端(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音“浙、乳”。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浙罗杜鹃窄郁肩臀移额陆乳笋端源(1)认读字音。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罗—萝杜—社移—侈端—瑞(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这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

下面的“”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记金华的双龙洞》PPT课件(第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PPT课件(第2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 簇,很不少。 多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 乎没有见过。
独特
与众不同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景色明艳
溪流形美、声美
反义词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 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 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随着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
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他是 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互动课堂
路上
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自身感受:容纳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宽敞的外洞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 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 的感受写清楚的。
孔隙
狭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 自问自答
衬托孔隙的狭小。
对比读一读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自身感受:“贴”说明仰卧的姿势没 法再低了,突出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孔隙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 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 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 角,擦伤鼻子。

部编版四下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课件

部编版四下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课件

课文主旨
本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 者去金华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 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双龙溶洞游记 陈娇
盼望着,盼望着,清明小 长假终于如约而至。早和家人 商量要趁着假期去双龙溶洞游 览一番。这天,一大家子人驱 车直上,穿过月河大桥,绕过弯道,跑过乡村公路,一 路欢笑,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目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听录音,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双龙洞怎样的奇异景观?
课文理解
品读“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 上沙土呈(chénɡ)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说 说作者为什么感到“一片明艳”?
延伸问题
课文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课文描写的途中景色“一片明艳”,“洞 口像桥洞似的”,外洞很宽敞,孔隙很窄小, “内洞一团漆黑”,洞内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 化多端,颜色各异,“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课文结构
记金华的双龙洞
山路
洞口
(美) (宽)
外洞 (大)
内洞(深黑的石洞) (奇)
孔隙 (险)
课文理解
为什么叫双龙洞?
因为洞顶岩石的样子一 条像黄龙,一条像青龙,双 龙洞因此而得名。
课文理解
石钟乳和石笋为什么值得观赏? 因为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所以其景 很值得观赏。“即使……也……”表示假设的情况,即退一步讲, 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 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做什么了。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四)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第 5单元第 17 课共 2 课时课前准备: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标注笔、典中点,拿出你们的激情和坐姿,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我们的口号是:学好语文!我能行!导学案:课前预习单。

二、板书课题17《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三、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出示课件】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出示课件】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在一些资料中,一般认为杜鹃又名映山红,在《辞源》中提到,映山红并不等于杜鹃,只有野生的杜鹃花才叫映山红。

在本文中,作者把二者分开来比较,恰恰体现了作者知识丰富,用词准确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出示课件】预设: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1)“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2)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板书:宽、窄;缓、急;)(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两对反义词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历;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双龙洞景观的描绘。

2. 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学习笔记、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双龙洞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观察实践: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观察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记金华的双龙洞》2. 重点词语:双龙洞、景观、观察、表达3. 板书内容:课文摘要、观察方法、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仿照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某个景点的作文。

2. 观察作业:观察身边的景物,记录下来,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观察实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和所见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

2. 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3.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巩固记忆。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15分钟)1. 学生自读第36自然段,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双龙洞位置:浙江金华特点:奇峰、异石、洞穴、瀑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双龙洞的示意图。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类似的游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学生对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及所见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优秀课件

热 爱
龙 洞
出洞
内洞:黑、奇、大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 雨》
观赏 欣赏 出现 呈现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欣赏)。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观赏)兰花。 3.这座繁荣的城市到处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4.拐个弯,(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明艳的油菜花。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 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拟人)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重点) 2.从具体句段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之美和作者
对双龙洞的赞美之情。(重点)
回想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看 到和听到了什么?
外洞:宽敞、大
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孔隙的特点的? 窄小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具体说明小船的窄 小,处的工人先进内 洞,在里边拉绳子, 船就进去,在外洞的 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 船就出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 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 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 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 破额角,擦伤鼻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谈论课文中的故事和情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习课文中生字词,掌握其正确发音和书写。

3.学会归纳课文中的生活常识,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复述主要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准确发音和书写。

难点:1. 理解词语“堆积”,“湿漉漉”,“巨石”,“闻言”,“惊呼”等生字词的意思。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句子填空和口头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

2.黑板和粉笔/白板和马克笔。

3.生字词卡片,包括“堆积”,“湿漉漉”,“巨石”,“闻言”,“惊呼”等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简短的口号或歌曲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华的双龙洞”。

3. 学习新词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音,并教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让学生做词语归纳练习,加深记忆。

4. 课文学习1.听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

3.学习生字词,明确每个生字词的含义。

4.学生互相讨论和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5. 情感认识•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后练习1.写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者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2.选择几个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堂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朿对老师们的备课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读出小溪的欢快、喜悦之情,以及作者愉 快的心情。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仿写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小鱼在水中时而 吹泡泡,时而玩游戏, 时而跳出水面,时而睡 觉,快乐极了。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 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 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 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 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结构梳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城
洞口 途中 (很宽) (一片明艳) 罗店
外洞 (宽敞)
孔隙
内洞 (漆黑、有双龙和 石钟乳、比外洞大)
(狭小)
出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题概括
课文按__游__览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 作者去__金__华__的__双_龙__洞___所看到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___祖_国__山__川__的__热__爱____,以及对 __大__自__然__的__热__爱___。
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洞的,这是一种特殊的 进出洞方式,不仅说明了孔隙的小,而且也激发了作 者的好奇心。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孔隙 狭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 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贴”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了孔 隙的窄小、低矮。
仿写
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完成句子。
1.谁是最可爱的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 )。 2.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协作)。 3.(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绿色的田野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赞美
点明是逆流而上。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
调子。
排比
说明溪流蜿蜒曲折, 宽窄不一,才形成了流水 速度的缓急不同。
拟人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
调子。 找出这段话中的反义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宽——窄 缓——急
状元成才路
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 状元成才路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运用反义词
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烘托出作者浓厚的游兴以及对溪流的赞叹。
小练笔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造句。
动物园里的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
状元成才路
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懒
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 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

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孔隙
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 个方面来写孔隙“窄、矮、险”的特点的?
(1)船大小 状元成才路
(2)进洞方式 状元成才路 (3)自己的感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设问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洞里出来 的。读读这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春意盎然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 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把物当作人写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
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 乎没有见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语文课文。

课文主要描绘了金华的双龙洞的美丽景色,通过作者的实地考察,向读者展示了双龙洞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作者对双龙洞的整体描述,二是作者对双龙洞内部景色的详细描绘。

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景色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画面想象出作者所描述的场景。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细微的景色描绘,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地理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地理术语。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细微的景色描绘,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双龙洞景色。

6.展示成果: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描绘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7.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精品ppt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精品ppt教学课件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体会内洞“黑”。”我是从“内洞一 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和 “在内洞走了一转……大概有十来进 房子那么大。”这两句体会到内洞的 大。
内洞天,我们跟随着观看了外洞, 感受了孔隙,欣赏了内洞。再来回 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找到的把这些景 点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外洞
你们从哪些句子体会出孔隙 的狭窄、低矮?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 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 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 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孔隙
思考:想想叶老是怎样写 孔隙的特点的?
叶老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 的、感受到的,真真实实的写了 下来。
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画出相关语句。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叶圣陶 爷爷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回忆他都介绍了哪几个景点?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 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游览地点 外洞
特点 大
孔隙
狭窄 低矮
内洞
黑大奇
外洞的特点是大,你从哪个句 子读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 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 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 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 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 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 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
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就 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 出了洞。(出洞)
这些过渡句是靠什么线索串连 在一起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第2课时)
2.练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_游__览__顺序, 依次介绍了_路__上__、_洞__口_、_外__洞__、_孔__隙__、 _内__洞__的见闻感受及_出__洞__情况。其中重 点描写了孔__隙__和_内__洞__。
研读课文 领悟写法
各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特点?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这一 特点?
(1)默读全文并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
(2)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2、在游览中,你对哪一处的景色印象最深? 一会儿向大 家做个介绍,形式不限,可以拿着图片或照片做介绍,也 可以编成解说词讲解,还可以朗读课文。
3、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同游 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其间我们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 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 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在我们游览的同时,泉 水始终伴随着我们,你能找到书中描写泉水的句子吗?
书写指导
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杜陆端源
左窄右宽
鹃 郁 移 额 乳 左右等宽
书写指导

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 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宝盖头下方的“撇、点”不要丢掉。

竹字头,下面“尹”字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
课后巩固
1.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写 景的方法。
写一写 练一练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 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
叶圣陶不仅在文学上造就很高,在教 育上也有重要贡献。
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 借助字典进行理解。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课件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课件

举例: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一路迎着溪 流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各游览点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迎着溪 流上山,溪流随山势时宽时窄,时缓时急。到双龙洞口,在洞口抬头望, 山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外洞很宽敞,仿佛到了个 大会堂……从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发现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的孔隙…… 再到内洞,内洞一团漆黑,工人举着汽油灯指点洞内景物:一条黄龙,一 条青龙……洞内转了一圈后排队等候出洞。
运用:《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按游双龙洞的顺序(一 路迎着溪流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来写,游览经过清楚 明了,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结构,可以根 据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3):路上


4:洞口(宽)、外洞(高、宽、大)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 二 课时
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的景观?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双龙洞的? 作者按“一路迎着溪流上山→洞口→外洞→孔 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
讨论交流:
作者游双龙洞时看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时时变换调子。
( 排比 )
2.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比喻 )
3.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
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设问 )
四、精彩赏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业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先和家人交流看到 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 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 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 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 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 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 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画出写泉水来路的句子,思考:这些 句子有什么作用?
•一路迎着溪流。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 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 孔隙流出。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 的石洞里。
船两头都系着绳 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 子,船就进去,在外 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 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1.写船的小。 2.小船的进出方式。 3.自己的亲身感受。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 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 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 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 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 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 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 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 了内洞。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 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 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 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 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 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 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 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
浙江 罗店 杜鹃 臀部 移动 额角 上源 一簇 漆黑 突兀森郁 变化多端
宽窄 登陆 蜿蜒
肩背 石笋 石钟乳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孔隙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孔隙有怎样的特点? 画出关键词句,在旁边写写感受。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 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 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 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 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 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 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 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 了内洞。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 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 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 狭小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船。
按一定的顺序 有详有略
抓住景物的特点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 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 的示意图,画出参观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 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我们从植物园的南门进入。先向东北方向走,会 路过郁金香园,那里有大片大片的郁金香,满园的香 气扑鼻而来,红、黄、粉各色郁金香如一个个精灵般 在风中摇曳,欢迎着前往看花的人们。沿着郁金香园 东面的路往北走,很快就到了望湖亭。站在望湖亭向 西观望,一眼就能看到对面的天鹅湖,那里水波荡漾, 湖水绿得像碧玉一样。湖面上游着几只天鹅,它们全 身雪白,高傲优雅。沿着湖边继续向北,经过北门, 就来到了天鹅湖的西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 的松林。过了小桥往南走,就回到了南门,游园到此 结束。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 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 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 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 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 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