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质的研究设计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引言: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现象的深入描述和解释,揭示出背后的意义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质性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基于实践需求、学术兴趣和理论构建等因素确定。
研究问题决定了所需的数据类型和收集方式。
例如,当我们想要探索某一社会现象的内在动因时,可以选择深度访谈;而当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对某一政策的态度时,可以选择问卷调查。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在质性研究中,样本选择不是基于统计学的代表性,而是基于信息丰富度和研究目的的考虑。
可以利用方便抽样、目的性抽样、典型案例抽样等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
数据收集方法多种多样,如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记录等。
在选择方法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需要和实际可行性。
三、数据分析与意义解释质性研究数据分析的核心是意义构建与解释。
研究者需要通过对数据的系统整合、分类和比较,分类将不同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
基于所发现的模式与主题,研究者需要回到理论框架中进行解释,以获取内在的意义和洞察。
四、研究信度与效度的保证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需要注意研究信度与效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通过同行校核、数据三角法和研究日志等方式可以减少研究者主观影响。
而效度则表示研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通过开放性审查、理论凝练和反馈机制等方式可以提高研究的效度。
五、伦理问题与研究者角色在进行质性研究时,伦理问题和研究者角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伦理问题涉及研究对象的保密性、知情同意和对个人权益的尊重。
研究者角色则涉及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要求研究者保持中立、客观,并尽量减少主观偏见。
六、结果呈现与文献回顾在质性研究中,结果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
一般可以通过文字逐渐展示、图表和图片辅助呈现等方式来展示研究结果。
此外,在质性研究中,文献回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和分析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和分析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报告撰写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报告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和分析”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论述。
下面将列出六个标题,分别探讨在报告中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所涉及的设计和分析问题。
第一部分: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1.1 质性研究方法的定义和特点1.2 如何设计和安排质性研究的样本1.3 选择合适的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第二部分:质性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常用的质性研究数据收集方法及其优缺点2.2 如何进行质性研究的访谈和观察2.3 数据整理与编码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第三部分: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3.1 质性数据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3.2 如何进行质性数据的归纳和建模3.3 在质性研究报告中如何展示和解释分析结果第四部分:质性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4.1 质性研究的信度评估方法4.2 如何提高质性研究的可靠性和验证性4.3 如何评估和应用质性研究的有效性第五部分: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和调查道德5.1 质性研究中的隐私和保密问题5.2 如何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权威性5.3 遵循伦理准则的质性研究实践第六部分:质性研究的应用和前景展望6.1 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案例6.2 质性研究在商业与管理领域的应用6.3 质性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通过以上六个标题的展开论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质性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质性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质性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和调查道德以及质性研究的应用和前景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将为读者提供报告中质性研究设计和分析的基础知识,并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报告撰写。
《早期教育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评介
---------------------------------------------------------------最新资料推荐------------------------------------------------------《早期教育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评介《早期教育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评介《早期教育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下的理论与实践》是一本系统论述有关早期教育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进展的书籍。
本书的著者是一支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早期教育研究者团队。
本书由李敏谊等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年 2 月出版。
该书共十七个章节。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本质,共包括五章。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步骤、范式、方法和知识,第一次如何开展研究以及早期教育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作者指出应将研究视为一种工具,这就意味着研究者要控制整个研究过程,而不是让研究过程反客为主控制研究者。
第二部分,分析与设计,包括第六章至第九章。
这一部分不仅介绍了研究方案设计、量性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质性研究设计与分析和研究设计中的公平问题,还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具体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
在第六章中,作者明确指出研究设计是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项目的过程。
1 / 4在转化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研究主题、研究假设、实验设计、研究时间、地点和对象等要素,以期将研究问题从抽象的研究理念转化到一整套现实可行的具体研究程序之中。
第七章中,作者运用一个典型案例儿童看护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量性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第八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质性研究设计与分析。
本章从质性研究的历史渊源和说起,在解释主义范式下阐释了质性研究与实证主义范式下的量性研究的区别。
第九章集中探讨了研究设计中的公平问题。
作者认为研究是一种文化创造,公平应渗透在研究及研究设计之中。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书中强调,质性研究是一种深入探究现象内在性质与意义的研究方式。与量 化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更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互 动性。对于教师来说,质性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探究教育 现象的本质,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困难、行为 问题等。通过质性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背景、经历和感受,从而 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质性研究还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 教学实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书中还提到了进行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 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等。作者也强调了伦理问题在质性研究中的重要性,确保 研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权益和隐私。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 为教师们提供了进行质性研究的全面指导。通过阅读这本书,教师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质性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这不仅有助于提 高教育质量,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向明教授,她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质 的研究如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在书中,陈教授详细阐述了质的研究 的定义、特点和操作程序,同时也分享了许多实际的研究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加 直观地理解质的研究方法的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质的研究的魅力和价值。在教育领域,尤其 是教师工现象的 深入理解和洞察。质的研究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加 细致地观察、体验和思考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进阶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如何 将质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等问题。这些内容对于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实践应用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挖掘人们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背后的动因。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设计1. 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目的通常是为了理解某一现象、探索人们的观点或意见,或者发现新的理论。
研究问题应该是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研究目的紧密相关。
2. 研究参与者的选择质性研究常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确定研究参与者时,需要考虑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研究者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并从中发现模式和主题。
3. 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质性研究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参与观察和文件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
4. 数据分析方法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和归纳。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内容分析、主题分析、常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二、研究分析1. 数据整理与编码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
整理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地存储和管理数据,便于后续分析。
编码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归类,以便于后续的主题分析和比较分析。
2. 内容分析与主题分析内容分析是对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解释。
通过内容分析,研究者可以统计不同类别或主题出现的频率和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观点。
主题分析是对数据中的主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发现其中的模式和关联。
3. 常模分析与比较分析常模分析是将个案或团体的数据与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比较分析是将不同案例、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和相似之处,并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质性研究设计与分析
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质性研究设计与分析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对于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大学生毕业论文中进行质性研究设计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进行质性研究。
此外,也应该对质性研究的设计和分析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了解该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研究设计(此处可以分小节,但不使用"小节一"等词语)2.1 研究类型在质性研究中,常见的类型包括个案研究、现象研究和理论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最适合的类型,并详细解释选择的理由。
2.2 研究样本在确定研究样本时,研究者应该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一般来说,质性研究的样本较小,但需保证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如目的性抽样或方便抽样,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受访者。
2.3 研究工具质性研究通常使用面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使用的研究工具,比如面谈指南、观察记录表等,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2.4 数据分析在质性研究中,数据分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主题编码和理论构建等。
研究者应该明确自己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解释其适用性和操作步骤。
此外,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效度,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三、研究结果在这一部分,研究者应该详细呈现研究结果。
可以通过引用实际的数据和受访者的引述来支持研究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结果的呈现应该符合学术规范,并避免主观臆断。
四、研究讨论研究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研究者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讨论。
此外,还需要对研究过程中的限制和挑战进行适当的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结论在结论部分,研究者应该简要概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回顾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此外,还可以对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以丰富和拓展该领域的知识。
质性研究的设计 ppt
-
5
确定“有意义的问题”:
• 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 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
• 该问题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 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 题。
-
6
问题类型:
• 其它互动模式:目的、情境、方法、效度,围绕 着研究的问题互动。
-
3
研究设计过程:
• 界定研究现象 • 确定研究问题 • 讨论研究目的与意义 • 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 确定研究对象 • 讨论研究关系 • 选择研究方法 • 确定研究结果的检测手段 • 其它安排
-
4
• 研究现象: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 件、行为、过程、意义的总和,是研究者 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 概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春节鞭炮 • 差异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中国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
设是否支持,起何作用。 • 意义类问题与情境类问题。交警如何看自己的职业;
交警如何履行职责。 •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推论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女性员工推休后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 性别理论的意义,是否具有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如何 评价。 • 比较性问题。 • 因果性问题。与量研究不同,是特定情境中的因果研 究。
-
7
问题表述
• 给出定义,如何定义,为何定义,如何调 整,等等。
-
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个人目的: • 实用目的: • 科学目的:理论目的?
-
9
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 现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一项研究都是原始资料、 现有理论和研究者本人知识三者之间的一个循 环往复又交错作用的互动过程。
产品设计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探析
有 三种 :1 顺 序设 计 , () 也就 是 根据 其 重要 性 进行 优先 级 的 2 0 . 0 9 排序, 以重 要 的 为 主 导 方 法 进 行 研 究 。( ) 行 设 计 , 者 [ ] 美]SeeMudrZvY a 著. 晓 燕 译 . 2平 两 3[ tv le, i a r 范 赢在 用户 [ . 京 : M] 北 不 交叉 , 自在研究 不 同性 质 的 问题 中使 用 相对 合适 的方 各 机械 工业 出版 社 , 0 8 20. 法 。( ) 3 分叉设计 , 在过程 的不 同阶段 使用 不 同的方法 。分 [ ][ MawelJA著. 4 美] x l,. 朱光 明译. 质的研究设计, 一种互魂的取 向 [ . M] 重庆: 重庆 史学出版社 ,0 7 20. 解 式结合也 分为三种 : ①混 合式 设计 : 它又可 细分 为 4种形
摘
要 : 的研 究 是 一 种 个 体 主 义 的研 究 , 是 通 过 小 样 本 的 经 验 和 实 践 的研 究 和 分 析 , 广 到 整 个 系统 在 产 品 设 质 它 推
计 研 究 当 中 , 计 师 以 个人 作 为 研 究 的 工 具 , 过 对 资料 的 搜 集 和 整 理 得 出 结 论 , 行 产 品 设 计 。在 产 品 设 计 中 需要 将 质 设 通 进
的研 究 方 法 和量 的研 究 方 法 相 结 合 。
关键词 : 的分析 ; 品设计 ; 户 质 产 用
中 图 分类 号 : B 7 T 4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0 — 2 80 1 7 — 1 8 2 1 ) 10 8 —1
1 产 品设计 研究 中的质 的研 究 的重要 意义
质性研究的方案设计
质性研究的方案设计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个别样本、以理解人们的行为、看法、经验和情感为核心的方法,其研究方案设计是研究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共计。
一、研究问题质性研究的研究问题是指针对特定主题所需进一步了解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职场歧视?”、“家庭对婴幼儿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什么?”、“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在设计研究问题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明确度:问题必须特别、具体、明确,不能存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情况。
2.问题的重要性:问题需要与社会现实或相关研究领域有关,且与学术观点或理论有关。
3.问题的可研性:问题需要可操作、可研究、可设想的。
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为了回答研究问题而制定的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其设计包括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及分析等方面。
1.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中,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等,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2.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是指从人群中选择适当的个体或社会单位进行研究,样本需能代表所研究的人群。
样本选择的方式有:方便抽样、区域抽样、目的抽样、多重抽样等。
3.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以某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数据收集方式包括访谈、观察、文本记录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尊重研究对象的需求,做到研究过程公正客观、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概括总结。
数据分析的方式有:内容分析、类比分析、模型分析等,需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所使用的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
三、伦理考虑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研究的伦理问题,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情同意:在进行研究前,需要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不便,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2.保密原则: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严格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证数据的私密性和保密性。
论文写作中的质性研究设计
论文写作中的质性研究设计在论文写作中,质性研究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
质性研究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化数据,以揭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探讨质性研究设计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质性研究设计的研究目的通常是为了了解和描述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内在的意义。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注重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深入理解,强调对细节、情境和语境的观察和解释。
因此,在论文写作中选择质性研究设计时,研究问题应具有探索、揭示和理解的特征。
二、数据收集在质性研究设计中,数据收集常用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件分析等。
访谈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可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其观点、态度和经验。
观察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语言和环境,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真实反应和行为模式。
此外,文件分析也是质性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研究者通过对书面材料、档案资料、文献等的分析,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三、数据分析质性研究设计的数据分析过程相对而言更为灵活和开放。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主题分析、现象学分析等。
内容分析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逐字逐句的编码和分类,以揭示其中的模式和主题。
主题分析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以发现其中的概念、观点和模式。
现象学分析则强调对数据的整体理解和意义的解读,通过对文本和语言的解读,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表达和思维模式。
四、信度和效度在质性研究中,要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非常重要。
信度指的是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多个研究者的独立编码和交叉验证来提高。
效度指的是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细致的数据收集和合理的数据分析来提高。
为了增强信度和效度,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反思和自省,以及与研究对象的对话和反馈来进一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科毕业论文中质性研究的方法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中质性研究的方法与分析质性研究方法一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通过对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质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致力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等复杂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的方法和分析过程,并介绍其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一、质性研究方法1.1 研究设计质性研究的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和问题。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个案研究、现象学、资料分析和地理研究等。
个案研究用于深入了解个别案例,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来获取详细的数据。
现象学关注人们对经验的理解和主观体验,通过深入访谈和现象描述来收集数据。
资料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文献、报告和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地理研究将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来解释现象。
1.2 数据收集方法在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
观察是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对象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情境,通过记录和观察数据来了解问题。
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交流,以获取关于研究问题的信息。
文本分析是通过对书籍、文章、文档、音频或视频记录的内容进行细致研读和解释来获得研究数据。
1.3 数据分析方法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强调对数据的整理、归纳和解释。
研究者可以使用一些软件工具来帮助数据分析,如Nvivo和ATLAS.ti等。
数据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a)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一个清晰的数据档案。
b) 反复阅读和轮廓制作:通过反复阅读数据,了解其核心内容和关键主题,并制作文字或图表的轮廓。
c) 编码:将核心内容和主题转化为具体的代码或标签,以便后续分析。
d) 发现模式: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并将其整合成有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e) 解释和归纳:通过对模式和关系的解释,提炼核心观点和结论,并归纳出重要的主题和概念。
二、本科毕业论文中质性研究的应用2.1 主题选择在选择研究主题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确定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主题。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现场调查前的准备、现场调查实施和资料分析与撰写研究报告三个阶段,而第一阶段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设计,也就是本章将要介绍的内容。
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研究工作的指南,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和构思。
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一项科学研究成功与否,与科研设计质量密切相关。
一项完善的科研设计,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更是取得真实结果及达到预期目标的可靠保证。
因此,在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必需做好周密而完善的科研设计。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则流行病学研究同其它医学研究不同,它以人为研究对象,通常是在人群中实施,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要着重考虑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和效应指标的安排。
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的方法学,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强调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作好科研设计,努力提高研究的精确性与真实性。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对照、均衡、重复和盲法等。
一、随机化原则随机化就是使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或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是保障调查样本有代表性或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匀的一种统计学措施。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随机抽样:使每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保证所得样本有代表性。
常用的随机化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整群抽样。
⑵随机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被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均等,使不同组间的非处理因素具有均衡性或可比性。
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法,或通过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字进行分组。
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⑶试验顺序的随机,每个受试对象接受不同处理措施的先后顺序机会均等,从而平衡试验顺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对照原则只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不管是病因探讨,还是病因假设的验证,或是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都要设立对照组,其目的就是在病例组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所研究因素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评价研究因素在各比较组的效应值,从而使研究因素的效应得以显露。
第八章实验设计案例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 正常人群选择应注意其性别、年龄、民族、职业、
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等。
❖病人选择应诊断明确、依从性好,还应注意性别、
年龄、病情和病程等的基本一致。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处理因素(treatபைடு நூலகம்ent factor)
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二 类。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通过统计研究设计有计划 的安排实验,从而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 例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非处 理因素(混杂因素)是指对评价处理因素作用有一 定干扰,但研究者并不想通过实验考察其作用大小 的因素,例如,病人的病情、病程等。
第八章 实 验 设 计
调查研究是指对特定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 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地观察和 如实记录。调查时的研究条件往往难以控制,一般 只有通过合理分组、设置对照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 干扰。
例如,研究某县高山、平原与丘陵3类地区儿童血红蛋 白水平,已知血红蛋白与营养有一定关系,因此3个 人群按经济收入、饮食习惯分层、确定各层样本含 量进行随机抽样,以达到减少营养状况对调查结果 干扰的目的。
第八章 实 验 设 计
在医学研究中,根据观察者是否主动施加干预 而分为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两类。 实验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试对象 设置干预措施,控制非干预措施的影响,总结干预 因素的效果。 例如,观察哌库溴铵不同剂量的肌松效应,研究者选 择了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注 射0.05mg/kg,第二组注射0.075mg/kg,记录起效时 间。由于受试对象条件一致,很好的控制了不同疾 病对肌松效应的影响,然后分析实验结果,便能获 得该药不同剂量的效果。
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社会学质性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究个体和群体的经验、观念、态度和行为,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和认知。
与社会学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更注重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获取主观经验和构建深入的理论解释。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质性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一、研究设计社会学质性研究设计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和参与者,并确定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1. 研究目的在设计质性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比如,研究某个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个体如何构建意义、群体互动的模式等。
明确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2. 研究对象和参与者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和参与者。
比如,研究某个城市社区的居民社交互动,研究对象可以是该社区的居民,参与者可以是社会工作者、居民组织成员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参与者可以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3. 数据收集方法社会学质性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
深度访谈可以通过倾听和提问,了解个体和群体的观念、经验和态度。
观察可以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行为和环境,捕捉群体互动的模式。
文本分析可以通过分析文本(如书籍、新闻报道等),发现潜在的隐藏信息。
二、数据分析社会学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依赖于对数据的整理、编码和解释。
研究者需要根据数据分析目的,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1. 数据整理与编码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例如,对深度访谈的数据进行逐字逐句的整理,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2. 数据解释与模式提取社会学质性研究的数据解释主要是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式进行分析。
归纳是将研究数据中的个例归类,并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模式。
演绎是通过理论和相关研究,对归纳中发现的模式进行解释。
例如,通过深度访谈的数据,可以归纳出参与者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观念和态度,然后通过社会学理论和相关研究,对这些观念和态度进行解释和分析。
方法论视角下的质性研究方法论分析
方法论视角下的质性研究方法论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主义、现象学、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描述,更加注重细节和语境的理解。
质性研究方法有着严谨的理论构建和方法论指导,其方法论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本文从方法论视角出发,探讨质性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分析。
一、研究设计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包括问题的选择、参与者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问题的设计更多地是针对量化特征的问题,而在质性研究中,研究问题的设计则更着眼于主体的行为和经验,把这些主体对自身的理解和作为对象的经验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因此,在研究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深入度,快速核定研究焦点,必须提高对质性研究主体的理解和反思,降低随意性,更加准确地反映主题的实质。
其次,需要精心挑选参与研究的人群,以确保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深入的探讨。
特别在参与者有较强阶级差异时,要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
最后,需要采用方法论指导下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工具,例如深入访谈和观察方法、档案分析等。
这些工具可以体现研究者“直觉”的同时,也能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逻辑性。
二、数据收集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是通过观察、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来描述和诠释对象的经验和现实。
数据的收集在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方法论技能、数据产生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许多帮助。
其中,质性研究在数据收集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数据收集方法,例如访谈指南和观察指南、比重问题、提示、学习指导、反思等,以确保数据的广泛性与满足数据收集的要求。
其次,需要采取适当的数据收集工具,以匹配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度。
例如深度访谈能够帮助研究者前进到被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的较深层次,以发现価值核心。
最后,需要采取足够的步骤,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得以真实反映被研究者的观点。
报告撰写中的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
报告撰写中的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引言:报告撰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对于解决问题和提出合理的建议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质性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报告撰写中应使用何种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来进行研究,并解释其优缺点。
一、现象研究:理解现象的内在意义现象研究主要关注于理解现象的内在意义,通过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经验、观点和感受,来获取对现象的深刻理解。
对于某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现象研究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归纳分析来提炼有关现象的主要内涵。
尽管现象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描绘性信息,但其结果的普遍性和推广性相对较差。
二、解释研究:探索因果关系与机制解释研究旨在探索因果关系和机制,帮助回答“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
与现象研究不同,解释研究的目标是推导出某种因果关系,并验证其有效性。
研究者可以使用案例分析、对比研究、借助理论模型等方式来进行解释性研究。
由于解释研究与现实场景的联系紧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然而,解释研究的一大局限在于难以控制和操纵独立变量来进行实验。
三、描述研究:描绘现象的特征与变化描述研究旨在描绘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帮助了解现象的状态和发展过程。
在描述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
描述研究在提供客观描述的同时,也可以为后续进一步的解释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然而,由于描绘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客观描述,其局限性在于缺乏对现象内在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比较研究:探索差异与相似之处比较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变量、不同场景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各种因素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比较研究常常采用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帮助研究者进行跨区域、跨群体、跨文化等方面的分析。
质性研究的设计ppt课件
计论研究关系
12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研究者的个人身份: 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种族,社会地位,受教育程 度,个性特点,形象整饰,等等。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角色意识,看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与个人经历。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关系对研究的影响:局内与局 外人,熟人与生人,上下级与平级,性别,年龄异同。
问题表述
8
给出定义,如何定义,为何定义,如何调整,等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9
个人目的: 实用目的: 科学目的:理论目的?
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
10
现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一项研究都是原始资料、 现有理论和研究者本人知识三者之间的一个循环 往复又交错作用的互动过程。
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质性研究认为个人生活与 研究不可分,研究者个人的经验和经历对研究是 有价值的。
2,可以用来研究的方法是什么?真的是质性研究 方法吗?如果是访谈法,能“问”的出来吗?
3,概念是否指向具体的人、事、现象,还可以进 一步明确吗(《90后大学生选择非主流的原因》)
4,受访对象是否能够找到(《士兵真实射击与虚 拟射击的心理差异分析》)
5,是否有意义(理论,现实) 6,是你自己能够把握的吗 7,前人做过了吗(《京剧旦角的性别心理分析》)
是否支持,起何作用。 意义类问题与情境类问题。交警如何看自己的职业;交
警如何履行职责。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推论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女性员工推休后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 性别理论的意义,是否具有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如何评 价。 比较性问题。 因果性问题。与量研究不同,是特定情境中的因果研究。
15
第一次把新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 独创性的技术或观察 在检验别人的设想中表现了独创性工作 前人没有做过的经验性工作 利用已知材料得出新的解释 在本国做出某些只在别国做过的研究 把一个特殊技术应用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为一个老问题提供新证据 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交叉学科的研究 本学科没有开展过的研究领域 以一种前人没有做过的方式增进人类的知识
质的研究与研究设计
译者简介余东升,1962年生,安徽太湖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出版著作《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995)。
参与主编专著两部。
发表美学、教育学论文十多篇。
作者简介约翰·W.克里斯韦尔,内布拉斯加—林肯(Nebraska-Lincoln)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
主要为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有关定量和质的方法在教育学中的运用的课程。
他是定量方法、质的方法、综合方法、教师和学术领导等方面的研究专家。
出版有6部专著。
其中,有两部是关于教师科学研究的绩效问题;三部是关于作为学术领导者的系主任的研究,一部是关于研究方法的。
译者的话一在本书翻译期间,几部重要的质的研究方法专著的中译本,如林肯和古巴的《自然主义研究》、邓金和林肯主编的《质的研究手册》(中译本书名为《定性研究手册》)陆续出版。
本书的出版,与这些著作一起,将对推进质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界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译者看来,本书是初学者最佳的入门书。
译者强烈推荐初学者将本书作为首选的入门必读书。
具体理由有三:第一,如同作者指出的,方法论的学习,最佳途径有二:一是采用传统手工艺人师徒相传的方法,也就是在经验丰富的专家的指导下,具体运用某种方法,在做中学;二是通过观摩运用某种方法取得的优秀成果,从中体悟这一方法的精妙之处和操作程序。
而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后者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本书最为突出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五篇优秀的质的研究论文。
作者将对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对这五篇论文的评析相结合,从而使得读者对质的研究方法既有理论层面的认识,又有经验层面上的体悟。
进而使读者深刻体会到质的研究方法的精髓和独特价值。
第二、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方法论(methodology),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或策略(method,strategy)。
换句话说,质的研究方法是某些在哲学等方面有着共同基础的方法的总称。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质的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理解和描述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关系,帮助研究者获取对复杂现象的深入洞察。
本文将介绍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质的研究。
步骤一:研究问题的明确在进行质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需要具体、明确和有意义,从而能够引导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步骤二:确定研究设计质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设计,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设计。
常见的质的研究设计包括个案研究、群体研究、文化研究和现象研究等。
步骤三:参与者招募与选择质的研究通常需要参与者的参与和配合。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招募和选择适合的参与者样本。
步骤四: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质的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和文件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步骤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质的研究的核心环节。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分类、编码、分析模式或主题等方法进行。
步骤六:模式的识别与描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识别和描述模式。
模式是质的研究的重要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
步骤七:结果解释与论证在模式识别和描述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解释和论证结果。
结果解释和论证需要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相结合,从而得出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步骤八:结果呈现质的研究的结果可以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发表论文、演示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呈现。
结果呈现需要清晰、准确地传达研究发现和讨论。
结论本文介绍了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的明确、确定研究设计、参与者招募与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模式的识别与描述、结果解释与论证以及结果呈现。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质的研究,并获得对复杂现象的深入洞察。
质的研究方法的复习提纲
质的研究方法的复习提纲
一、引言
- 介绍质的研究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 解释本文档的目的和结构
二、研究问题
- 提出研究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 阐述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设计
- 选择适合质的研究的设计方法
- 解释为何选择该设计方法
- 阐述研究设计的步骤和程序
四、数据收集
- 选择适合质的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 解释为何选择该数据收集方法
- 阐述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五、数据分析
- 选择适合质的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 解释为何选择该数据分析方法
- 阐述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 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
- 阐述结果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和贡献
七、结论
- 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 强调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八、参考文献
- 列出本文档中引用的参考文献
九、附录
- 包含补充性的数据、图表或其他相关信息
以上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复提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每个部分的具体细节可以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与接触“守门员”
守门员的类型: 合法的(正式的、非正式的) 不合法/自我任命的
守门员与研究是什么关系? 守门员在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接触守门员比较合 适?
进入现场的方式
隐蔽地进入 逐步暴露式 完全暴露式
制约进入方式的因素: 研究场所:封闭型、开放型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熟人、生人
。。。。。。。
抽样的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抽样标 准;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的类型, 需要限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边界(如: 选择小学5年级以上的学生研究民办学 校学生的幸福感)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要 的标准,而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即与研 究问题最相关的标准,并对其重要性进 行说明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教师走进教室, 我很久没有 学生一齐站起 看到如此规 来,大声说: 矩的课堂了, “老师好!” 着实吓了一 跳。
我坐在教室的前 该课堂似乎 3/2处,没有看 很重视规则 见所有学生的动 的建立。 作。
8:05
8:10
观察举例
任务:观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列出计划重点观察的 内容,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内容, 教师提名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座次,教师 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回应,教师指导学 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和特点等 设计观察表 观察时使用观察表作详细记录 回来以后及时整理观察记录,补充遗漏的内容 分析资料 撰写观察报告,反思观察方法、过程和结果
分析资料
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
1、提出研究问题
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作质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
特殊现象与一般现象,平面和深入
பைடு நூலகம்
提出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 2)聚焦研究问题 3)定义重要概念 4)确定研究内容 5)探讨研究问题与研究其他部分的关系
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1) 研究目的:证实 v 解释 研究内容:事实 v 过程; 局部 v 整体 研究设计:预定 v 演化 研究工具:量表 v 研究者 表达的手段:数据 v 文字、图片 研究关系:主客对立 v 互为主体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2)
抽样:随机 v 目的性 收集资料:问卷/封闭观察 v 访谈/开放观察/实物分析 分析资料:演绎为主 v 归纳为主 效度检验:真实性 v 相关性、严谨性 推广度:可控制性推广 v 认同推广 理论推广 伦理道德问题:无关 v 重视
3)如果收集实物?
实物分析的作用 确定需要收集的实物 设计实物收集清单 对实物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
6、 分析资料的方法
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是一个相互渗透的
过程 资料分析越早越好 以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
登录和编码(第167-169页)
发现“本土概念”(第190页)
1)分类法
“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
数量多不应作为抽样的标准(如:女 生玩网络游戏的比较少,因此选择男 性)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的标准(如: 选择该校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 别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 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
代表性:强度和密度不等于代表 性
比较:样本太小无法比较(如: 三个拥有不同计算机知识和计算 机的学生)
第八章 质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的研究设计要素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模式及论证 第四节 质的研究表现形式
第八章 质的研究设计
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二、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定性研究的 区别 三、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四、质的研究重要环节的实施
一、质的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举 例
“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如何 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
1)开放式:确定分析主题
2)集中式:在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3)整合式:提升出最重要主题 举例: 中国留美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观念的变化
2) 如何作观察?
观察的作用 观察的类型(开放、封闭) 设计观察提纲
设计观察表格
观察中的记录、整理和再整理
常用观察表举例
时间 事实
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一 齐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好!”
教师手捧课本,开始念 书上的内容。
分析
学生似乎已形成一些固 定的课堂规则
教师似乎对教学内容不 太熟悉。
8: 00
访谈的类型
结构:开放、半开放、封闭
正式程度:正式、非正式
接触方式:直接、间接 受访人数:个别、集体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自愿原则 保密原则 录象与否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设计的思路:研究现象——研究问题—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可行性)——概念 框架
访谈问题不同于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需要简洁、明了 访谈提纲主要起提示的作用 访谈既需要事先设计,又需要灵活性、 应变 访谈提纲需要不断修改
3、反思研究关系
自己与对方是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将如何影响到自己的研究? 自己打算怎么办?
研究者个人因素对研究的影响
生理和社会特征: 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种族 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 个性特点、形象整饰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 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本体论(本质 v 现象;参见图) 认识论(客观 v 主观、客观地建构主观 研究方法(自发性 v 自为性)
研究结论(概括 v 特殊)
性质定位:前科学 v 后科学
请 思 考
什么是“研究”?
研究的分类
研究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行动研究
质的研究
定性研究
量的研究
概念辨析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
研究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实用的目的、
探究的目的)
研究的背景、自我反思、研究关系 研究的方法(抽样、收集资料、分 析资料、成文) 研究的质量检验(效度、信度、推 广度、伦理道德问题)
再练习:修改研究问题
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研究的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中占据什么位 置?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方法等是否 匹配?
倾听的原则: 不轻易打断对方 容忍沉默
访谈中的回应
回应的类型和作用 认可 重复、重组和总结 自我暴露 应该避免的回应方式 论说 评价
特别注意
如何既让对方自由畅谈,同时能将对 方的思路定位在自己的研究框架内?
如何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 真诚 + 关注 + 敏锐 智力上的挑战不等于态度上的挑衅 如何做到“聪明的(智慧的)无知”?
2)聚焦研究问题
1)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与辍学之间 是什么关系?(相关因素分析) 2)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为什么辍学?(“为什么” 的问题) 3)某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现状如何?(“是 什么”的问题) 4)这些农村学生是如何辍学的?(“如何发生” 的过程性问题) 5)这些辍学生是如何看待辍学问题的?辍学对他 们意味着什么?(“意义解释”问题)
其他注意事项
如何录音 如何做访谈记录 注意非言语行为 如何结束访谈
集体访谈
抽样:同质、异质
长处: 将访谈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对研究问题进行集体探究 集体建构知识(分布智力,社会建构)
短 处
研究者控制比较弱 话语霸权 成员相互影响,造成集体思维 访谈内容杂乱,给整理和分析带来困难 建议:初学时不要进行集体访谈,待经验 成熟,并需要检验结果时使用
量的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
为什么说质的研究 特别适合研究教育?
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便于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 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 能够有效地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 灵活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的实践要求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新 便于教师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 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访谈中的提问
三类问题之间的关系 ——研究问题 ——访谈提纲中的问题 ——实际访谈时提的问题 如何完成每一步的转化?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开放型问题与封闭型问题 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清晰问题与含混问题
注意:
适时追问 自然过渡
访谈中的倾听
听的方式 行为层面的听(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极关 注的听) 认知层面的听(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建构的 听) 情感层面的听(无感情的听、有感情的听、共 情的听)
2、抽样: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目的性抽样:抽取能够最大 限度回答研究问题的样本 (人、事、场所、实物等)
抽样的方式
滚雪球抽样 机遇式抽样 目的性随机抽样 方便抽样(下策) 综合抽样
访谈应尽量面谈,不要在网上 交流或电话交谈
抽样的标准
性别 年龄、年级 职业、专业 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 家庭背景、婚姻状态 学业表现、工作业绩
8: 05
8: 10
8: 15
教师问了一个问题: “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统 一中国的?”所有学生 立刻翻书找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都先 举手,等待教师点名。
教师问的问题都是事实 性问题,总需要学生从 书中找答案。
学生没有即兴回答问题 的可能性,教师的控制 很严。
分类更加细致的观察表
时间
8:00
事实笔记
接触研究对象的方式
四C原则:关系、交流、礼貌、合作 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机敏、灵活、即兴 精心选择进入的方式 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进入失败怎么办? 如何保持良好的关系?
5、收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的作用1)如何作访谈? 访谈的类型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的类型与作用
访谈中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