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第一讲集合与函数(1) 精品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全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全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全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相等的含义;(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引例1:(数学家和牧民的故事)牧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不知道集合是什么,于是他请教一位数学家.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牧民的问题.有一天他来到牧场,看到牧民正把羊往羊圈里赶,等到牧民把全部羊赶入羊圈关好门.数学家灵机一动,高兴地告诉牧民:“你看这就是集合!”2:军训时当教官一声口令:“高一(14)班同学到操场集合”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教案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的性质:包含关系、互斥关系、相等关系
4.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5.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
6. 函数的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
7.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与常见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的计算
3. 能够判断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斥关系和相等关系
4. 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能够对函数进行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的分析
5. 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6.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集合与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集合的概念与基本运算
2. 学习集合的性质,并进行相关实例讲解
3. 引入函数的概念,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与性质
4. 学习函数的运算,包括复合函数、反函数等内容
5.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归纳,巩固学生对集合与函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黑板、练习题等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集合与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一、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的概念
-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 集合的符号表示
- 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集合:A={1,2,3,4,5}
二、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1. 集合的运算
- 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
- 学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 集合的运算应用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运算
三、集合的性质和定理
1. 集合的性质
- 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互斥、重复、子集等
- 学习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
2. 集合的定理
- 掌握集合的代数定理和逻辑定理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介绍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集合的运算和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等
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作业等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个性化教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前预习· 预习案〖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了解空集的含义.3.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学习重点〗1.子集的概念2.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利用数轴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1.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2.能利用数轴表达集合间的关系〖自主学习〗1.集合的相关概念(1)子集:(2)集合相等:①若,则集合中的元素和集合中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②用子集的含义去理解,则_______________ 且 ________________.(3)真子集:①的含义是:集合,但存在元素,且______________.②有两种情况:与.2.Venn图Venn图表示集合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通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3.空集的有关概念以及常用结论(1)空集的有关概念:①特征:不含任何元素;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③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_______.(2)常用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②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 _____________.〖预习评价〗1.已知集合,,则A. B.C. D.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B.C.D.3.用适当的符号填空:(l)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已知集合,则集合= ______________.5.集合,,若,则=____________.知识拓展· 探究案〖合作探究〗1.子集根据子集的含义,探究以下问题:(1)“”与“”各反映什么样的关系?(2)若,则说明集合是由集合的部分元素组成的,对吗?2.子集观察下面给出的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中的元素.,.②设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思考问题:(1) 两组中的集合中元素与集合有什么关系?(2) 两集合间的关系如何表示?(3) 如何用直观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3.真子集、集合相等及空集的概念根据真子集与集合相等的概念及或,思考下列问题.(1)若,则中的元素是否一定比中元素少呢?(2)集合相等的定义中的“”能否换为“”?(3)对于集合,,,若,则吗?(4)有没有真子集?有没有真子集?〖教师点拨〗1.对子集含义的两点说明(1)“是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中的元素.(2)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2.对真子集、空集的三点说明(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对于集合,,,如果,,那么(3)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不能认为,也不能认为,而是,或.3.对集合相等的两点说明(1)从元素的特征出发表达两个集合相等,即集合中的元素和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则这两个集合相等.(2)从两个集合的关系出发表达两个集合相等,即若,别对任意.都有,同时若,则对任意都有,这说明两个集合的元素是相同的,即两集合相等.〖交流展示〗1.如果,那么A. B. C. D.2.已知集合{x|x=,x∈N且x<2},,试判断集合,间的关系.3.集合),定义,则的子集个数为A.7B.12C.16D.324.已知集合,求集合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5.已知,若则的值是A.2B.2或3C.1或3D.1或26.已知集合,集合,若,求的值.〖学习小结〗1.判断两集合关系的步骤(1)先对所给集合进行化简.(2)弄清两集合中元素的组成,也就是弄清楚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就需要把较为抽象的集合具体化、形象化.提醒:要分清所判断的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还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也就是说使用属于(不属于)符号,还是使用包含(不包含)符号.2.求集合子集、真子集个数的三个步骤3.与子集、真子集个数有关的四个结论假设集合中合有个元素,则有:①的子集的个数为个;②的真子集的个数为个;③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个;④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个.以上结论在求解时可以直接应用.〖当堂检测〗1.设,若,则=A.0B.-2C.0或-2D.0或±22.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3.同时满足:①;②则的非空集合有A.16个B.15个C.7个D.6个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_________.5.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6.已知集合,集合,试问集合与的关系怎样?答案课前预习· 预习案〖自主学习〗1.(1)任意一个含于包含(2)①一样的②(3)①x∉A3.(1)②Ø③子集(2)①子集②〖预习评价〗1.C2.B3.(1)(2)(3)4.{1,3}5.0知识拓展· 探究案〖合作探究〗1.(1)“∈”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不对,如集合A与集合B相等,显然A不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2.(1)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2)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3)如图,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3.(1)一定,因为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2)不能.因为A B同时B A的集合A,B是不存在的.(3)相等,由集合相等的定义可知A=B,B=C,则A=C一定成立.(4)因为Ø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所以它没有真子集;{0}有真子集,是Ø.〖交流展示〗1.D2.因为x=|x|,所以x≥0.又因为x∈N且x<2,所以集合M={0,1}.又因为x∈Z,-2<x<2,所以集合N={-1,0,1}.由子集的定义可知M N.3.C4.集合A的所有子集分别是:Ø,{1},{3},{5},{1,3},{1,5},{3,5},{1,3,5}.注意A中的每个元素均出现在A的四个子集中,故所求元素之和为(1+3+5)×4=36.5.D6.因为A=B且a≠0,所以b=0,因此由已知得a2=1,所以a=1或a=-1,若a=1,那么集合A中的元素a=1,与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a=1不成立,则只有a=-1成立,所以a2 013+b2 013=(-1)2 013=-1.〖当堂检测〗1.C2.A3.C4.75.m≤36.因为a∈R,所以x=1+a2≥1,x=a2-4a+5=(a-2)2+1≥1,所以M={x|x≥1},M={x|x≥1},所以M=P.。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能够运用集合和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1.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1.3 集合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吸收律)第二章: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1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2 函数的域和像2.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第三章:函数的图像3.1 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3.2 常见函数图像的绘制和识别3.3 函数图像的应用第四章:函数的计算4.1 函数的求值和解析式4.2 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4.3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第五章:集合的应用5.1 集合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5.2 集合在概率论中的应用5.3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函数的图像和应用。

3.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练习,深入理解集合和函数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集合和函数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集合和函数概念的掌握。

3. 期中和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集合和函数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集合和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 教学案例:提供相关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和函数的应用。

3. 练习题库:准备丰富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教学建议:1. 在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时,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意义和应用。

2. 在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核心概念,如域、像和单调性等。

3. 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特征,提高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4. 在讲解函数的计算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如求值、复合和反函数等。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2 1函数的概念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2 1函数的概念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函数的三要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函数三要素的含义,掌握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定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方法.(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题型及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求出函数的函数值,加深对应法则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研究数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成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学习乐趣,培养钻研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函数定义域的题型及求法.难点:理解函数由定义域与对应法则确定函数这一基本原则.(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在老师引导,学生在合作的状态下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备选例题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112y x =-+; (2)224x y x -=-;(3)1||y x x =+;(4)2y =;(5)1||3y x =-;(6)y =(a 为常数).〖解 析〗(1)x ∈R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x 2– 4≠0,得原函数定义域为{x | x ∈R 且x ≠±2};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x + |x |≠0,得原函数定义域为{x | x >0}; (4)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10,40,x x -≥⎧⎨-≥⎩得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 | 1≤x ≤4};(5)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240,||30;x x ⎧-≥⎨-≠⎩得原函数定义域为{x | –2≤x ≤2};(6)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ax – 3≥0,得 当a >0时,原函数定义域为{x | x ≥3a }; 当a <0时,原函数定义域为{x | x ≤3a}; 当a = 0时,ax – 3≥0的解集为∅,故原函数定义域为∅. 例2 (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 1),求f (x 2)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 (2x + 1)的定义域为(0, 1),求f (x )的定义域.(3)已知函数f (x + 1)的定义域为〖–2, 3〗,求f (2x 2 – 2)的定义域. 〖解 析〗(1)∵f (x )的定义域为(0, 1),∴要使f (x 2)有意义,须使0<x 2<1,即–1<x <0或0<x <1,∴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x | –1<x <0或0<x <1}.(2)∵f (2x + 1)的定义域为(0, 1),即其中的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令t = 2x + 1,∴1<t <3,∴f (t )的定义域为1<x <3,∴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 1<x <3}.(3)∵f (x + 1)的定义域为–2≤x ≤3, ∴–2≤x ≤3.令t = x + 1,∴–1≤t ≤4, ∴f (t )的定义域为–1≤t ≤4.即f (x )的定义域为–1≤x ≤4,要使f (2x 2– 2)有意义,须使–1≤2x 2– 2≤4,∴≤x≤≤x.函数f (2x2– 2)的定义域为{x |≤x≤≤x}. 注意:对于以上(2)(3)中的f (t)与f (x)其实质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一集合必有真子集
B、任一集合必有两个子集
C、若A∩B=Φ,则A、B之中至少有一个为空集
D、若A∩B=B,则B A
学生思考,叫学生
回答




子集、
真子集的概念,
等集的概念及其符号
师生共同完成
作业布置
习题1.1A组1,2,4题
做在作业本
难点:空集的概念.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双边互动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生:独立思考完成引例.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归纳子集




一.“包含”关系—子集
1.AB (或BA),AB (或BA)
课题:§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情感、价值观:体会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理解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二.“相等”关系:AB且BA则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 ,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如果AB, BC ,那么AC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函数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函数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研探新知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① “y =f (x )”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 =g (x )”;②函数符号“y =f (x )”中的f (x )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 乘x .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②无穷区间;③区间的数轴表示.(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 =ax +b (a ≠0) y =ax 2+b x +c (a ≠0) y =xk(k ≠0) 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2.1函数的概念》教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2.1函数的概念》教案(1)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 A 版)》的第一章 1.2.1 函 数的概念。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 从初一字 母表示数开始引进了变量, 使数学从静止的数的计算变成量的变化, 而且变量之间也是相互 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变量间的这种依存性就引出了函数。

在初中已初步探讨了函 数概念、 函数关系的表示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

到了高一再次学习函数, 是对函数概念的 再认识, 是利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来理解函数的定义, 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函数与 数学中的其他知识紧密联系,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都互相关联、 互相转化。

函数的学习也 是今后继续研究数学的基础。

在中学不仅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 图象等知识,尤为重要的 是函数的思想要更广泛地渗透到数学研究的全过程。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函数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 的枢纽, 特别在应用意识日益加深的今天, 函数的实质是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的相互依存又 互有制约的关系。

因此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 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又有着重要的现 实意义。

本节的内容较多,分二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 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区间表示等。

(第二课时内容为:函数概念的复习、较复杂函 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分段函数、函数图象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 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 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 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然而, 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 学生对于动态与静态的认识尚为 薄弱,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 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造成了一定的难 度。

初中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函数进行定义, 虽然这种定义较为直观, 但并未完全揭示出 函数概念的本质。

例如,对于函数如果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

高中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人教版必修①

高中数学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人教版必修①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17 A ; -5 A ; 17 B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由325k +=-,解得73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1,4)}26y x x y y x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 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例4】已知集合2{|1}2x a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212x a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 △=0,得94a =-,此时的解为12x =,合.⑵方程有一解为,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1x =⑶方程有一解为,而另一解不是:将x =代入得a =,此时另一解为1x ,合.综上可知,9{,4A =-.点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研究出根的情况,从而列举法表示. 注意分式方程易造成增根的现象.第1练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基础达标1.以下元素的全体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是( ).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 地球上的小河流C. 方程210x -=的实数解D. 周长为10cm 的三角形 2.方程组{23211x y x y -=+=的解集是( ).A . {}51,B. {}15,C. (){}51,D. (){}15,3.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Q ;③ *3N ∈;④0Z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 5.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π=, {3.14159}N =B. {2,3}M =, {(2,3)}N =C. {|11,}M x x x N =-<≤∈, {1}N =D. {}M π=, {,1,|N π= 6.已知实数2a =,集合{|13}B x x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7.已知x R ∈,则集合2{3,,2}x x x -中元素x 所应满足的条件为 . ※能力提高8.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函数23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9.已知集合4{|}3A x N Z x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探究创新10.给出下列集合:①{(x ,y )|x ≠1,y ≠1,x ≠2,y ≠-3}; ②{{12(,)13x x x y y y ⎧⎫≠≠⎨⎬≠≠-⎩⎭且 ③{{12(,)13x x x y y y ⎧⎫≠≠⎨⎬≠≠-⎩⎭或 ; ④{(x ,y )|[(x -1)2+(y -1)2]·[(x -2)2+(y +3)2]≠0}. 其中不能表示“在直角坐标系xOy 平面内,除去点(1,1),(2,-3)之外的所有点的集合”的序号有 .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A BB A A B A BA .B .C .D . ¤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则A B ⊆;若A B A =,则B A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 {0}; N {0}. 解:(1), ;(2)=, ∈, ,. 【例2】设集合1,,}22{|,{|n n x n n A x x B x =∈=+∈==Z}Z ,则下列图形能表示A 与B 关系的是( ). 解:简单列举两个集合的一些元素,3113{,1,,0,,1,,}2222A =⋅⋅⋅---⋅⋅⋅,3113{,,,,,}2222B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另解:由21,}2{|n x n B x +=∈=Z ,易知B ≠⊂A ,故答案选A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 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例4】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x ,ax 2}. 若A =B ,求实数x 的值.解:若22a b axa b ax+=⎧⎨+=⎩⇒a +ax 2-2ax =0, 所以a (x -1)2=0,即a =0或x =1. 当a =0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为0,故舍去; 当x =1时,集合B 中的元素均相同,故舍去.若22a b ax a b ax⎧+=⎨+=⎩⇒2ax 2-ax -a =0.因为a ≠0,所以2x 2-x -1=0, 即(x -1)(2x +1)=0. 又x ≠1,所以只有12x =-. 经检验,此时A =B 成立. 综上所述12x =-. 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第2练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3,,6,A x x k k Z B x x k k Z ==∈==∈, 则A 与B 之间最适合的关系是( ).A.A B ⊆B.A B ⊇C. A ≠⊂B D. A ≠⊃B2.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k ≤ B .1k ≥- C .1k >- D .2k ≥ 3.若2{,0,1}{,,0}a a b -=,则20072007a b +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 4.已知集合M ={x |x =2k +14,k ∈Z }, N ={x |x =4k +12, k ∈Z }. 若x 0∈M ,则x 0与N 的关系是( ).A. x 0∈NB. x 0∉NC. x 0∈N 或x 0∉ND.不能确定 5.已知集合P ={x |x 2=1},集合Q ={x |ax =1},若Q ⊆P ,那么a 的值是( ). A. 1 B. -1 C. 1或-1 D. 0,1或-1 6.已知集合{},,,A a b c =,则集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7.当2{1,,}{0,,}ba a ab a=+时,a =_________,b =_________.※能力提高8.已知A ={2,3},M ={2,5,235a a -+},N ={1,3, 2610a a -+},A ⊆M ,且A ⊆N ,求实数a 的值.9.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探究创新10.集合S ={0,1,2,3,4,5},A 是S 的一个子集,当x ∈A 时,若有x -1∉A 且x +1∉A ,则称x 为A 的一个“孤立元素”,写出S 中所有无“孤立元素”的4元子集.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B (读作“B (读作“U A (读作“{|B x x ={|B x x ={|U A x =号 图形表示¤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15},{|39},,()U R A x x B x x A B A B ==-≤≤=<<求.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1,9}U C AB x x x =<-≥或,【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1)()A B C ; (2)()A A B C . 解:{}6,5,4,3,2,1,0,1,2,3,4,5,6A =------. (1)又{}3B C =,∴()A B C ={}3;(2)又{}1,2,3,4,5,6BC =,得{}()6,5,4,3,2,1,0A C BC =------.∴ ()A A C BC {}6,5,4,3,2,1,0=------.【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A =,可得A B ⊆.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与集合B ,如右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4m ≥.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求()U C AB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解:由{1,2,3,4,5,8}A B =,则(){6,7,9}U C AB =.由{5,8}AB =,则(){1,2,3,4,6,7,9}UC A B =由{1,3,6,7,9}U C A =,{2,4,6,7,9}U C B =, 则()(){6,7,9}U U C A C B =,()(){1,2,3,4,6,7,9}U U C A C B =.由计算结果可以知道,()()()U U U C A C B C AB =,()()()U U U C A C B C A B =.另解:作出Venn 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形可以直接观察出来结果.点评:可用Venn 图研究()()()U U U C A C B C A B =与()()()U U U C A C B C AB = ,在理解的基础记住此结论,有助于今后迅速解决一些集合问题.第3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基础达标1.已知全集{}1,2,3,4,5,6,7U =,{}2,4,5A =,则UA =( ).A. ∅B. {}2,4,6C. {}1,3,6,7D. {}1,3,5,72.若{|02},{|12}A x x B x x =<<=≤<,则A B =( ).A. {|2}x x <B. {|1}x x ≥C. {|12}x x ≤<D. {|02}x x <<3.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U A BB. U A BC.()UA B D.()UA BUA-2 4 m xB AAA BB A4.若{}{}0,1,2,3,|3,A B x x a a A ===∈,则AB =( ).A. {}1,2B. {}0,1C. {}0,3D. {}35.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k ≤ B .1k ≥- C .1k -> D .12k -<≤6.设全集*{|8}U x N x =∈<,{1,3,5,7}A =,{2,4,5}B =,则()U C A B = . 7.已知集合{(,)|2},{(,)|4}M x y x y N x y x y =+==-=,那么集合M N = . ※能力提高8.设全集*{|010,}U x x x N =<<∈,若{3}AB =,{1,5,7}UAB =,{9}UUAB =,求集合A 、B . 9.设U R =,{|24}A x x =-≤<,{|8237}B x x x =-≥-,求()UA B 、()()UUA B .※探究创新10.设集合{|(4)()0,}A x x x a a R =--=∈,{|(1)(4)0}B x x x =--=. (1)求A B ,A B ;(2)若A B ⊆,求实数a 的值;(3)若5a =,则A B 的真子集共有 个, 集合P 满足条件()A B ≠⊂P ≠⊂()AB ,写出所有可能的集合P .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B n A n B n A B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求实数a 的值.解:由于{}{}24,21,,9,5,1A a a B a a =--=--,且{}9A B =,则有:当219 a -=时,解得5a =,此时={4, 9, 25}={9, 0, 4}A B -,-,不合题意,故舍去;当29a =时,解得33a =或-.3 ={4,5,9} ={9,2,2}a A B =时,-,--,不合题意,故舍去; 3={4, 7 9}={9, 8, 4}a A B =-,--,,-,合题意. 所以,3a =-. 【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解:{1,4}B =.当3a =时,{3}A =,则{1,3,4}A B =,A B =∅; 当1a =时,{1,3}A =,则{1,3,4}A B =,{1}A B =; 当4a =时,{3,4}A =,则{1,3,4}A B =,{4}A B =;当3a ≠且1a ≠且4a ≠时,{3,}A a =,则{1,3,4,}A B a =,A B =∅. 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解:先化简集合A ={4,0}-. 由A B =B ,则B ⊆A ,可知集合B 可为∅,或为{0},或{-4},或{4,0}-.(i )若B =∅,则224(1)4(1)0a a ∆=+--<,解得a <1-; (ii )若0∈B ,代入得2a 1-=0⇒a =1或a =1-, 当a =1时,B =A ,符合题意;当a =1-时,B ={0}⊆A ,也符合题意.(iii )若-4∈B ,代入得2870a a -+=⇒a =7或a =1, 当a =1时,已经讨论,符合题意;当a =7时,B ={-12,-4},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得,a =1或a ≤1-.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4】对集合A 与B ,若定义{|,}A B x x A x B -=∈∉且,当集合*{|8,}A x x x N =≤∈,集合{|(2)(5)(6)0}B x x x x x =---=时,有A B -= . (由教材P 12 补集定义“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为{|,}U C A x x x A =∈∉且”而拓展)解:根据题意可知,{1,2,3,4,5,6,7,8}A =,{0,2,5,6}B = 由定义{|,}A B x x A x B -=∈∉且,则{1,3,4,7,8}A B -=.点评:运用新定义解题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实质性内涵,这里新定义的含义是从A 中排除B 的元素. 如果再给定全集U ,则A B -也相当于()U A C B .第4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A = {}1,2,4, B ={}8x x 是的正约数,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A = BB. A ≠⊂B C. A ≠⊃B D. A ∪B =∅2.已知,,a b c 为非零实数, 代数式||||||||a b c abca b c abc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为M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M ∉B. 4M -∉C. 2M ∈D. 4M ∈ 3.(08年湖南卷.文1)已知{}2,3,4,5,6,7U =,{}3,4,5,7M =,{}2,4,5,6N =,则( ).A .{}4,6MN = B.MN U = C .()u C N M U = D.()u C M N N =4.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A .9 B. 14 C. 18 D. 215.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2|4M x x =>与{}|31N x x x =≥<或都是U 的子集(如右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21x x -≤< B. {}|22x x -≤≤C. {}|12x x <≤D. {}|2x x <6.已知集合{11}A x x =-≤≤,{}B x x a =>,且满足A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7.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能力提高 8.已知集合2{|0}A x x px q =++=, 2{|20}B x x px q =--=,且{1}AB =-,求A B .9.已知集合U =2{2,3,23}a a +-,A ={|a +1|,2},U C A ={a +3},求实数a 的值.※探究创新 10.(1)给定集合A 、B ,定义A ※B ={x |x =m -n ,m ∈A ,n ∈B }.若A ={4,5,6},B ={1,2,3},则集合A ※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15B .14C .29D .-14(2)设全集为U ,集合A 、B 是U 的子集,定义集合A 、B 的运算:A *B ={x |x ∈A ,或x ∈B ,且x ∉A ∩B },则(A *B )*A 等于( )A .AB .BC .()U A B ∩D .()U A B ∪(3)已知集合A ={x |2x n ≠且3x n ≠,n ∈N ,x ∈N *,x ≤100},试求出集合A 的元素之和.第5讲 §1.2.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知识要点: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2. 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则:{x |a ≤x ≤b }=[a ,b ] 叫闭区间; {x |a <x <b }=(a ,b ) 叫开区间;{x |a ≤x <b }=[,)a b , {x |a <x ≤b }=(,]a b ,都叫半开半闭区间.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则{|}(,)x x a a >=+∞,{|}[,)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3. 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21y x =+-;(2)y =.解:(1)由210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3,1)(1,)-∞----+∞.(2)由3020x -≥⎧⎪≠,解得3x ≥且9x ≠,所以原函数定义域为[3,9)(9,)+∞.【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3254x y x+=-; (2)22y x x =-++.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540x -≠,解得54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5{|}4x x ≠.32112813(45)233233305445445445444x x x y x x x x ++-+==⨯=⨯=-+≠-+=-----,所以值域为3{|}4y y ≠-.(2)22192()24y x x x =-++=--+. 所以原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9(,]4-∞.【例3】已知函数1()1xf x x-=+. 求:(1)(2)f 的值; (2)()f x 的表达式 解:(1)由121x x -=+,解得13x =-,所以1(2)3f =-.(2)设11x t x -=+,解得11t x t -=+,所以1()1t f t t -=+,即1()1xf x x-=+. 点评:此题解法中突出了换元法的思想. 这类问题的函数式没有直接给出,称为抽象函数的研究,常常需要结合换元法、特值代入、方程思想等.【例4】已知函数22(),1x f x x R x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1)(2)(3)(4)()()()234f f f f f f f ++++++.解:(1)由2222222221111()()111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x ++=+=+==+++++.(2)原式11117(1)((2)())((3)())((4)())323422f f f f f f f =++++++=+=点评:对规律的发现,能使我们实施巧算. 正确探索出前一问的结论,是解答后一问的关键.第5练 §1.2.1 函数的概念※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1,xy y x==B. 11,y x y =+= C. ,y x y ==D. 2||,yx y ==2.函数y =的定义域为( ).A. (,1]-∞B. (,2]-∞C. 11(,)(,1]22-∞-- D. 11(,)(,1]22-∞-- 3.集合{}22M x x =-≤≤,{}02N y y =≤≤,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以M 为定义域,N 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是( ).4.下列四个图象中,不是函数图象的是( ). 5.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B.C.D.[1,2)-,则(1)f x -的定义域为( ).A .[1,2)-B .[0,2)-C .[0,3)-D .[2,1)-6.已知()f x =2x +x +1,则(2)f =______;f [(2)f ]=______. 7.已知2(21)2f x x x +=-,则(3)f = . ※能力提高8.(1)求函数21x y x -=-的定义域; (2)求函数2113x y x+=-的定义域与值域. 9.已知2()f x ax bx c =++,(0)0f =,且(1)()1f x f x x +=++,试求()f x 的表达式.※探究创新 10.已知函数()f x ,()g x 同时满足:()()()()()g x y g x g y f x f y -=+;(1)1f -=-,(0)0f =,(1)1f =,求(0),(1),(2)g g g 的值.第6讲 §1.2.2 函数的表示法¤学习目标: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知识要点:1.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可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2. 分段函数的表示法与意义(一个函数,不同范围的x ,对应法则不同).3.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 ).记作“:f A B →”.判别一个对应是否映射的关键:A 中任意,B 中唯一;对应法则f .¤例题精讲:【例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铁皮,将其四个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写出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_____,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解:盒子的高为x ,长、宽为2a x -,所以体积为V =2(2)x a x -.又由20a x >-,解得2a x <. 所以,体积V 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式是2(2)V x a x =-,定义域为{|0}2a x x <<.【例2】已知f (x )=333322x x x x-⎧++⎪⎨+⎪⎩ (,1)(1,)x x ∈-∞∈+∞,求f [f (0)]的值.解:∵ 0(,1)∈-∞, ∴ f (0)=32.又 ∵32>1,∴ f (32)=(32)3+(32)-3=2+12=52,即f [f (0)]=52. 【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y x =-; (教材P 26 练习题3) (2)|1||24|y x x =-++.解:(1)由绝对值的概念,有2,2|2|2,2x x y x x x -≥⎧=-=⎨-<⎩.所以,函数|2|y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2)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所以,函数|1||24|y x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点评:含有绝对值的函数式,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定义域的分段情况,选择相应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例4】函数()[]f x x =的函数值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3.5]4-=-,[2.1]2=,当( 2.5,3]x ∈-时,写出()f x 的解析式,并作出函数的图象.解:3, 2.522,211,10()0,011,122,233,3x x x f x x x x x --<<-⎧⎪--≤<-⎪--≤<⎪=≤<⎨⎪≤<⎪≤<⎪=⎩. 函数图象如右:点评:解题关键是理解符号[]m 的概念,抓住分段函数的对应函数式.第6练 §1.2.2 函数的表示法※基础达标1.函数f (x )= 2(1)x x x ⎧⎨+⎩,0,0x x ≥< ,则(2)f -=( ). A. 1 B .2 C. 3 D. 42.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为了不迟到,先跑,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设在途中花的时间为t ,离开家里的路程为d ,下面图形中,能反映该同学的行程的是( ).3.已知函数()f x 满足()()()f ab f a f b =+,且(2)f p =,(3)f q =,那么(12)f 等于( ).A . p q + B. 2p q + C. 2p q + D. 2p q +4.设集合A ={x |0≤x ≤6},B ={y |0≤y ≤2},从A 到B 的对应法则f 不是映射的是( ).A. f :x →y =12xB. f :x →y =13xC. f :x →y =14xD. f :x →y =16x 5.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 分钟的话费由[]3.71,(04)() 1.06(0.52),(4)m f m m m <≤⎧⎪=⎨+>⎪⎩给出,其中[]m 是不超过m 的最大整数,如:[]3.743=,从甲地到乙地通话5.2分钟的话费是( ).A. 3.71B. 4.24C. 4.77D. 7.956.已知函数(),m f x x x=+且此函数图象过点(1,5),实数m 的值为 . 7.24,02(),(2)2,2x x f x f x x ⎧-≤≤==⎨>⎩已知函数则 ;若00()8,f x x ==则 . ※能力提高8.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2||3y x x =-++; (2)2|23|y x x =-++.9.设二次函数()f x 满足(2)(2)f x f x +=-且()f x =0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f x 的解析式O d t O d t O d t O dtA. B. C. D.※探究创新10.(1)设集合{,,}A a b c =,{0,1}B =. 试问:从A 到B 的映射共有几个?(2)集合A 有元素m 个,集合B 有元素n 个,试问:从A 到B 的映射共有几个?第7讲 §1.3.1 函数的单调性 ¤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增区间、减区间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知识要点: 1. 增函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仿照增函数的定义可定义减函数.2.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个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f(x )的单调区间.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从左向右是上升的(如右图1),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是下降的(如右图2). 由此,可以直观观察函数图象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3. 判断单调性的步骤:设x 1、x 2∈给定区间,且x 1<x 2;→计算f (x 1)-f (x 2) →判断符号→下结论.¤例题精讲:【例1】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2()1x f x x =-在区间(0,1)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12,x x ∈(0,1),且12x x <. 则122112121222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由于1201x x <<<,110x -<,210x -<,210x x ->,故12()()0f x f x ->,即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x f x x =-在(0,1)上是减函数. 【例2】求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 解:设任意12,x x R ∈,且12x x <. 则2212112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221212()()a x x b x x =-+-1212()[()]x x a x x b =-++.若0a <,当122b x x a <≤-时,有120x x -<,12b x x a+<-,即12()0a x x b ++>,从而12()()0f x f x -<,即12()()f x f x <,所以()f x 在(,]2b a-∞-上单调递增. 同理可得()f x 在[,)2b a -+∞上单调递减. 【例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1||24|y x x =-++;(2)22||3y x x =-++.解:(1)33,1|1||24|5,2133,2x x y x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由图可知,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在(,2]-∞-上是减函数.(2)22223,02||323,0x x x y x x x x x ⎧-++≥⎪=-++=⎨--+<⎪⎩,其图象如右. 由图可知,函数在(,1]-∞-、[0,1]上是增函数,在[1,0]-、[1,)+∞上是减函数. 点评:函数式中含有绝对值,可以采用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的方法,将函数式化为分段函数. 第2小题也可以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先作y 轴右侧的图象,并把y 轴右侧的图象对折到左侧,得到(||)f x 的图象. 由图象研究单调性,关键在于正确作出函数图象.【例4】已知31()2x f x x +=+,指出()f x 的单调区间. 解:∵ 3(2)55()322x f x x x +--==+++, ∴ 把5()g x x -=的图象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f x 在(,2)-∞-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增.点评:变形后结合平移知识,由平移变换得到一类分式函数的图象. 需知()f x a b ++平移变换规律.第7练 §1.3.1 函数的单调性※基础达标1.函数26y x x =-的减区间是( ).A . (,2]-∞ B. [2,)+∞ C. [3,)+∞ D. (,3]-∞2.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的是( ).A. y =-x +1B. yC. y = x 2-4x +5D. y =2x3.函数()||()(2)f x x g x x x ==-和的递增区间依次是( ).A. (,0],(,1]-∞-∞B. (,0],[1,)-∞+∞C. [0,),(,1]+∞-∞D. [0,),[1,)+∞+∞4.已知()f x 是R 上的增函数,令()(1)3F x f x =-+,则()F x 是R 上的(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先减后增D .先增后减5.二次函数2()2f x x ax b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你能确定的是( ).A. 2a ≥B. 2b ≥C. 4a ≤-D. 4b ≤-6.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且对其内任意实数12,x x 均有:1212()[()()]0x x f x f x -->,则()f x 在(,)a b 上是 . (填“增函数”或“减函数”或“非单调函数”)7.已知函数f (x )= x 2-2x +2,那么f (1),f (-1),f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能力提高8.指出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单调性:(1)3()1x f x x +=-;(2)2|23|y x x =-++ 9.若2()f x x bx c =++,且(1)0,(3)0f f ==. (1)求b 与c 的值;(2)试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探究创新10.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实数m 、n 均有()()()1f m n f m f n +=+-,且1()22f =,又当12x >-时,有()0f x >. (1)求1()2f -的值; (2)求证:()f x 是单调递增函数.第8讲 §1.3.1 函数最大(小)值¤学习目标: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能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知识要点:1. 定义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存在x 0∈I ,使得0()f x = M .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 仿照最大值定义,可以给出最小值(Minimum Value )的定义.2. 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最大(小)值,先配方成224()24b ac b y a x a a -=++后,当0a >时,函数取最小值为244ac b a -;当0a <时,函数取最大值244ac b a-. 3. 单调法: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或者可以先证明出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4. 图象法:先作出其函数图象后,然后观察图象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题精讲:【例1】求函数261y x x =++的最大值. 解:配方为2613()24y x =++,由2133()244x ++≥,得260813()24x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8.【例2】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售出时,每天可售出100件. 现在他采用提高售出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提价1元,其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问他将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并求出最大利润.解:设他将售出价定为x 元,则提高了(10)x -元,减少了10(10)x -件,所赚得的利润为 (8)[10010(10)]y x x =---.即2210280160010(14)360y x x x =-+-=--+. 当14x =时,max 360y =.所以,他将售出价定为14元时,才能使每天所赚得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360元.【例3】求函数21y x x =+-的最小值.解: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且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所以当1x =时,min 2112y =+-=,函数的最小值为2.点评: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用单调性法研究,也可以用换元法研究.【另解】令1x t -=,则0t ≥,21x t =+,所以22115222()48y t t t =++=++,在0t ≥时是增函数,当0t =时,min 2y =,故函数的最小值为2.【例4】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5332,[,]22y x x x =--∈-; (2)|1||2|y x x =+--. 解:(1)二次函数232y x x =--的对称轴为2b x a=-,即1x =-. 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当1x =-时,max 4y =; 当32x =时,min 94y =-. 所以函数25332,[,]22y x x 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94-. (2) 3 (2)|1||2|2 1 (12)3 (1)x y x x x x x ≥⎧⎪=+--=--<<⎨⎪-≤-⎩.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可知,[3,3]y ∈-. 所以函数的最大值为3, 最小值为-3. 点评: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常根据闭区间与对称轴的关系,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含绝对值的函数,常分零点讨论去绝对值,转化为分段函数进行研究. 分段函数的图象注意分段作出.第8练 §1.3.1 函数最大(小)值※基础达标1.函数42y x =-在区间 []3,6上是减函数,则y 的最小值是( ). A . 1 B. 3 C. -2 D. 52.函数221y x x =-+的最大值是( ). A. 8 B. 83C. 4D. 43 3.函数2()2f x x ax a =-+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1a ≤C .1a >D . 1a ≥4.某部队练习发射炮弹,炮弹的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是()24.914.718h t t t =-++则炮弹在发射几秒后最高呢( ).A. 1.3秒B. 1.4秒C. 1.5秒 D 1.6秒 5. 23()1,[0,]2f x x x x =++∈已知函数的最大(小)值情况为( ). A. 有最大值34,但无最小值 B. 有最小值34,有最大值1 C. 有最小值1,有最大值194D. 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6.函数3y x =的最大值是 .7.已知3()3x f x x =-,[4,6]x ∈. 则()f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 . ※能力提高8.已知函数2()2f x x x =-+.(1)证明()f x 在[1,)+∞上是减函数;(2)当[]2,5x ∈时,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9.一个星级旅馆有100个标准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经理得到一些定价和住房率的数据如右:欲使每天的的营业额最高,应如何定价?※探究创新 10.已知函数2142a y x ax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为2,求实数a 的值. 第9讲 §1.3.2 函数的奇偶性¤学习目标: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几何意义,能熟练判别函数的奇偶性.¤知识要点:1. 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偶函数(even function ). 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叫奇函数(odd function ).2.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轴对称.3. 判别方法: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用比较法、计算和差、比商法等判别()f x -与()f x 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判别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31()f x x x=-; (2)()|1||1|f x x x =-++;(3)23()f x x x =-. 解:(1)原函数定义域为{|0}x x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3311()()()()f x x x f x x x -=--=--=--, 所以为奇函数.(2)原函数定义域为R ,对于定义域的每一个x ,都有()|1||1||1||1|()f x x x x x f x -=--+-+=-++=,所以为偶函数.(3)由于23()()f x x x f x -=+≠±,所以原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例2】已知()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且1()()1f x g x x -=+,求()f x 、()g x . 解:∵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 ()()f x f x -=-,()()g x g x -=. 则1()()11()()1f x g x x f x g x x ⎧-=⎪⎪+⎨⎪---=⎪-+⎩,即1()()11()()1f x g x x f x g x x ⎧-=⎪⎪+⎨⎪--=⎪-+⎩. 两式相减,解得2()1x f x x =-;两式相加,解得21()1g x x =-. 【例3】已知()f x 是偶函数,0x ≥时,2()24f x x x =-+,求0x <时()f x 的解析式.解:作出函数22242(1)2,0y x x x x =-+=--+≥的图象,其顶点为(1,2).∵ ()f x 是偶函数, ∴ 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作出0x <时的图象,其顶点为(1,2)-,且与右侧形状一致,∴ 0x <时,22()2(1)224f x x x x =-++=--.点评:此题中的函数实质就是224||y x x =-+. 注意两抛物线形状一致,则二次项系数a 的绝对值相同. 此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直接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来求,过程如下.【另解】当0x <时,0x ->,又由于()f x 是偶函数,则()()f x f x =-,所以,当0x <时,22()()2()4()24f x f x x x x x =-=--+-=--.【例4】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实数a 满足不等式22(33)(32)f a a f a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 ()f x 的图象在y 轴左侧递减.又 ∵ ()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则在y 轴右侧同样递减.又 (0)(0)f f -=-,解得(0)0f =, 所以()f x 的图象在R 上递减.∵ 22(33)(32)f a a f a a +-<-,∴ 223332a a a a +->-,解得1a >.点评: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 由图象对称性可以得到,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第9练 §1.3.2 函数的奇偶性※基础达标1.函数(||1)y x x =- (|x |≤3)的奇偶性是(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奇又偶函数2.(08年全国卷Ⅱ.理3文4)函数1()f x x x =-的图像关于( ). A .y 轴对称 B .直线y x =-对称 C .坐标原点对称 D .直线y x =对称3.已知函数()f x 是奇函数,当0x >时,()(1)f x x x =-;当0x <时,()f x 等于( ).A. (1)x x -+B. (1)x x +C. (1)x x -D. (1)x x --4.函数()11f x x x =+--,那么()f x 的奇偶性是( ).A .奇函数B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C .偶函数D .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教案 新人教A版必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教案 新人教A版必

学习资料1。

1。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重点)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易混点)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难点)1.通过对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以及子集、真子集概念的理解,培养数学抽象素养.2.借助子集和真子集的求解,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1.Venn图的优点及其表示(1)优点:形象直观.(2)表示:通常用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集合.2.子集、真子集与集合相等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定义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相等A⊆B,但存在x∈B,且x∉A,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示符号表示A⊆B或B⊇A A=B A B或B A(2)符号“∈”与“⊆”有何不同?提示:(1)不一定.如集合A={0,1,2},B={-1,0,1},这两个集合就没有包含关系.(2)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而“⊆”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3.空集(1)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思考2:{0}与∅相同吗?提示:不同.{0}表示一个集合,且集合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0;而∅表示空集,其不含有任何元素,故{0}≠∅。

4.集合间关系的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2)对于集合A,B,C,①若A⊆B,且B⊆C,则A⊆C;②若A B,B C,则A C.(3)若A⊆B,A≠B,则A B。

1.设集合M={1,2,3},N={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N∈M B.N∉MC.N⊇M D.N⊆MD[∵1∈{1,2,3},∴1∈M,又2∉N,∴N⊆M。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为()A.{0}B.{x|x>8,且x〈5}C.{x∈N|x2-1=0} D.{x|x〉4}B[满足x>8且x<5的实数不存在,故{x|x〉8,且x〈5}=∅。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3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3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2、会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3、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领会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2、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或者函数的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讲解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功能,为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提供直观、形象的认知基础;同时对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1)近六届世界杯进球数如下表: 画成折线图:问题1:随着年份的不同,进球数有什么变化?进球数的变化和图象的变化有什么联系?(2)绵阳市某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问题2: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事实上,在生活中,有很多数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

观察满足函数关系的数据变化规律往往是看: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如何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函数的单调性。

(板书课题) (二)建构定义: 1、引入直观性定义: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由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几何画板动态展示)问题3:这两个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下降?)问题4:函数2()f x x =在区间 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区间 内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总结到一般情况下:象从左到右,图象上升 从左到右,图象下降2(2)()f x x=(1)()1f x x =+y2()x1()x1x 2x x yx 2()f x1()f x 01x 2x教师说明直观性定义:称左边的函数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函数,右边的函数则称为区间I 上单调递减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集合(第1课时)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Ⅰ)情景设置: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

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

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为……(板书)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母a、b、c……(或x1、x2、x3……)表示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2.1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202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2.1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202

广西南宁市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西南宁市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西南宁市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A 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2。

1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一、问题链接:1.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探究一:函数的概念:思考1:(课本P15)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2h t t=-.1305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课本P15图)C.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概念教案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概念教案数学教案
2、抽查记忆情况。
2、抽象归纳出集合的概念。
3、背会集合的概念。
体会集合的概念,抽象归纳出集合的概念,及元素的性质。
3分钟
思考1:高一·三班所有“个子高”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思考2: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说明什么?
思考3:我们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10分钟
4.
总结提升
1、总结本课内容2、叙述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集合元素的性质。
1、提问: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集合的概念及集合元素的性质。
1、归纳3个思考提出的问题。
2、抽签提问结果。
3、总结并记录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训练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数学思维。
2、其余学生互相补充并学生对所展示习题进行评价。
3、质疑、解答。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13分钟
3.




分析研究以下4题
(1)2,4,6,8, 10……(2)π近似值的全体……
(3)大连渤海高中高一·三班的全体同学
(4)与0相差很小的数
1、巡视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集合。
1.小考:《预习测评》1-4
2.提出自主学习困惑.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准备学习。
3分钟
2.
承接结果
1、教材第4页练习A组第1,3题和练习B组题。
2、教辅第1页:课前导学。
3、学生提出的困惑.
1.巡视检查学生预习习题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学生出现的漏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集合与函数● 高考风向标本讲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逻辑关联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一些应用. ● 典型题选讲例1 在ABC ∆中,“B A <”是“B A sin sin <”的什么条件?讲解 在ABC ∆中,角A 、B 的对边分别是,a b R 是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一方面,因为 A<B ,所以a<b , 即B R A R sin 2sin 2< ,亦即 B A sin sin < ,从而ABC ∆中A<B ⇒B A sin sin <。

另一方面,因为B A sin sin <,所以B R A R sin 2sin 2< ,即 b a < ,得A<B ,从而ABC ∆中,B A sin sin <⇒A<B 。

故ABC ∆中,“B A <”是“B A sin sin <” 的充要条件.点评 试问:在ABC ∆中,“B A <”是“22cos cos A B >”的什么条件?例2 试构造一个函数(),f x x D ∈,使得对一切x D ∈有|()||()|f x f x -=恒成立,但是()f x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则()f x 可以是 .讲解 ()f x 的图像部分关于原点对称,部分关于y 轴对称,如2 ||1() ||1x x f x x x ⎧≤=⎨>⎩.点评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你能给出其它的答案吗?请不妨一试. 例3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直分裂下去.(1) 用列表表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2)用图像表示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n (n ∈N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y 之间的关系;(3)写出得到的细胞个数y 与分裂次数n 之间的关系式,试用计算器算算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讲解 (1) 利用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以算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列表如下(2)细胞个数y 与分裂次数n 之间的关系式是y =2n ,n ∈N +.利用计算器可以算得215=32768,220=1048576.故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分别是32768个和1048576个.点评 细胞分裂是一种很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也可以思考下面的类似的问题:一种专门占据内存的计算机病毒,开机时占据内存2KB ,然后每3分钟自身复制一次,复制后所占内存是原来的2倍,那么开机后经过 ______ 分钟,该病毒占据64MB 内存(1MB=102KB ).例4 已知函数13)(-=x x f 的反函数)(1x f y -=,)13(log )(9+=x x g (1)若)()(1x g x f ≤-,求x 的取值范围D ; (2)设函数)(21)()(1x f x g x H --=,当D x ∈时,求)(x H 的值域. 讲解 ∵ 13)(-=x x f , ∴ )1(log )(31+=-x x f .(1)∵)()(1x g x f ≤- 即)13(log )1(log 93+≤+x x . ∴)13(log )1(log 929+≤+x x ,∴2(1)31,10.x x x ⎧+≤+⎨+>⎩解之得 10≤≤x ,∴[]1,0=∈D x . (2) ∵ )(21)()(1x f x g x H --= )1(log 21)13(log 39+-+=x x)1(log )13(log 99+-+=x x113log 9++=x x . []1,0∈x令123113+-=++=x x x t ,显然在[0,1]递增,则有 21≤≤t .∴2log )(09≤≤x H ,即)(x H 的值域为}2log 0{9≤≤y y .例5 某厂生产一种仪器,由于受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会产生一些次品.根据经验知道,该厂生产这种仪器,次品率P 与日产量x (件)之间大体满足关系:⎪⎩⎪⎨⎧∈>∈≤≤-=),(32),1(961N x c x N x c x x P (其中c 为小于96的正常数) 注:次品率生产量次品数=P ,如0.1P =表示每生产10件产品,约有1件为次品.其余为合格品.已知每生产一件合格的仪器可以盈利A 元,但每生产一件次品将亏损2A元,故厂方希望定出合适的日产量.(1)试将生产这种仪器每天的盈利额T (元)表示为日产量x (件)的函数; (2)当日产量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讲解 (1)当x c >时,23P =,所以,每天的盈利额120332AT xA x =-⋅=;当1x c ≤≤时,196P x =-,所以,每日生产的合格仪器约有1196x x ⎛⎫- ⎪-⎝⎭件,次品约有196x x ⎛⎫⎪-⎝⎭件.故,每天的盈利额()113196962296A x T xA x x A x x x ⎛⎫⎛⎫⎛⎫=--⋅=- ⎪ ⎪ ⎪ ⎪---⎝⎭⎝⎭⎝⎭.综上,日盈利额T (元)与日产量x (件)的函数关系为:()3, 12960, xx A x cT x x c⎧⎡⎤-≤≤⎪⎢⎥=-⎨⎣⎦⎪>⎩ (2)由(1)知,当x c >时,每天的盈利额为0.当1x c ≤≤时,()3296xT x A x ⎛⎫=- ⎪⎪-⎝⎭. 令96x t -=,则09695c t <-≤≤.故()3961144114796979702222t T t A t A A A t t ⎛-⎛⎫⎛⎫=--=--≤-=> ⎪ ⎪ ⎝⎭⎝⎭⎝.当且仅当144t t=,即()1288t x ==即时,等号成立.所以(i )当88c ≥时,max 1472T A =(等号当且仅当88x =时成立). (ii ) 当188c ≤<时,由1x c ≤≤得129695c t <-≤≤,易证函数()144g t t t=+在(12,)t ∈+∞上单调递增(证明过程略).所以,()()96g t g c ≥-.所以,()2114411441441892979796022961922c c T t A c A A t c c ⎛⎫+-⎛⎫⎛⎫=--≤---=>⎪ ⎪ ⎪--⎝⎭⎝⎭⎝⎭, 即2max14418921922c c T A c ⎛⎫+-= ⎪-⎝⎭.(等号当且仅当x c =时取得) 综上,若8896c ≤<,则当日产量为88件时,可获得最大利润;若188c ≤<,则当日产量为c 时,可获得最大利润.点评 分段函数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话题,常考常新,值得我们在复课时认真对待.例6 设二次函数),()(2R c b c bx x x f ∈++=,已知不论α,β为何实数,恒有.0)cos 2(0)(sin ≤+≥βαf f 和(1)求证:;1-=+c b(2)求证:;3≥c(3)若函数)(sin αf 的最大值为8,求b ,c 的值.讲解 (1)由),()(2R c b c bx x x f ∈++=产生b+c ,只要消除差异x ,这可令.1=x.0)1(,0)(sin 1sin 1≥∴≥≤≤-f f 恒成立且αα.0)1(,0)c o s 2(3c o s 21≤∴≤+≤+≤f f 恒成立且ββ从而知 .1.01.0)1(-=+=++∴=c b c b f 即 (2)由.039,0)3(,0)cos 2(≤++∴≤≤+c b f f 知β又因为.3.1≥∴-=+c c b(3),)21()21(sin sin )1(sin )(sin 222c c c c c f +-++-=+--+=αααα 当.8)](sin [,1sin max =-=ααf 时 由⎩⎨⎧=++=+-.01,81c b c b 解得 .3,4=-=c b点评 注意:b a ≥且b a b a =⇒≤, 这是用不等式证明等式的有效方法,很是值得重视.例7 设f(x)=lg nn a n xx x ⋅+-++)1(21 ,a ∈R, n ∈N 且n ≥2.若f(x)当x ∈(-∞,1)有意义,求a 的取值范围.讲解 f(x)当x ∈(-∞,1)有意义,当且仅当1+2x+…+(n-1)x+an x>0 对x ∈(-∞,1)恒成立.即函数g(x)=xn)1(+xn)2(+…+xnn )1(-+a>0 对于任意的x ∈(-∞,1)恒成立.因为g(x)在(-∞,1)上是减函数,其最小值为g(1)= n 1+n 2+…+n n 1-+a=21(n -1)+a ,所以g(x) >0对x ∈(-∞,1)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21-n +a>0,即a>21n-. 故所求实数a 的范围为(21n-,+∞). 点评 构造函数是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的基础,怎么构造,构造怎样的函数完全因题而定.请读者注意,恒成立问题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其解题方法,很值得探究.例8 函数是定义在[0,1]上的增函数,满足且,在每个区间(1,2……)上,的图象都是斜率为同一常数k 的直线的一部分. (1)及,的值,并归纳出的表达式;(2)直线,,x 轴及的图象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1,2……),记,求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和最小值.讲解 (1)为了求,只需在条件中,令0x =,即有,得.由及,得.同理,.归纳得.(2)时,.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 .的定义域为1,当时取得最小值.点评 本题是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第18题,将函数与数列综合在一起,体现了数学知识交汇性,是一道既知识、又考能力的活题. 针对性演练1.合{} ,16,9,4,1=P ,若P a ∈,P b ∈,则P b a ∈⊕,则运算⊕可能是 ( )(A)加法 (B)减法 (C) 除法 (D)乘法2.已知集合{1,2,3}A =,{1,0,1}B =-,则满足条件(3)(1)(2)f f f =+的映射:f A B→的个数是 ( )(A )2 (B )4 (C )5 (D )73.某天清晨,小鹏同学生病了,体温上升,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中午时他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半夜才感觉身上不那么发烫了. 下面大致能上反映出小鹏这一天(0时—24时)体温的变化情况的图是 ( )(A ) (B) (C) (D)4.定义两种运算:a b ⊕=a b ⊗=则函数2()(2)2xf x x ⊕=⊗-为( )(A )奇函数 (B )偶函数(C )奇函数且为偶函数 (D )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5.偶函数()log ||a f x x b =-在(,0)-∞上单调递增,则(1)f a +与(2)f b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f a f b +≥+(B )(1)(2)f a f b +<+(C )(1)(2)f a f b +≤+ (D )(1)(2)f a f b +>+6.已知函数,),(D x x f y ∈=+∈R y ,且正数C 为常数.对于任意的D x ∈1,存在一个D x ∈2,使()()C x f x f =21,则称函数)(x f y =在D 上的均值为C. 试依据上述定义,写出一个均值为9的函数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7. 绿缘商店每月向工厂按出厂价每瓶3元购进一种饮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