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加试题型 二、加试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3题对题练【必做练习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含答案解析
考点2秦汉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这主要反映出李白()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B.认为秦的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C.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D.认为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李白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充满赞叹,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了李白对秦始皇的赞叹而非不满,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思想方面的问题,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D项错误。
2.《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下列与该记载有关的是()A.修筑直道B.征服越族地区C.平西南夷D.修筑长城“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可判断是秦朝修筑直道,故选A项;越族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B项错误;西南夷在中国西南地区,与题干材料中的地理位置不符,C项错误;修筑长城是防御措施,D项错误。
3.(2023广东深圳二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为“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C.宣扬孝道以强化道德教化D.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太上皇”的做法成为历代开国皇帝的惯例,这一做法使得“家人父子”的亲亲之礼向“朝廷君臣”的尊尊之礼转化,由此强化新建王朝的政治统治,故选A项;“借助神权”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提及的是借助人伦以稳定社会秩序,排除B项;“强化道德教化”不是主要目的,强化道德教化是服务于现实统治的手段而已,排除C项;“避免权力纷争”夸大化,皇室争权夺利贯穿封建王朝,排除D项。
4.秦朝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宗庙祭祀”“宫殿警卫”“宫廷财政与皇室手工业制造”“宫门警卫”“宫廷用马”“皇族、宗族事务”,可知九卿的主要职责是服务皇室,体现了君权至上,故选B项。
(浙江专版)最新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加试题型 二、加试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4题对题练
第34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世界杰出的历史人物(加试题)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
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
在家里,爱因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图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
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
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材料二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
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
……大多数情况下,前任的著作中冒出来的新问题总是要由下一代的年轻学者解决。
哥白尼之后是开普勒,伽利略之后是牛顿,法拉第之后是麦克斯韦。
……(而)爱因斯坦既是自己的前任又是自己的后继者。
他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目的地之后决定再跑一次。
——摘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综合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
对应练1.(加试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
……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
……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
……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1辛亥革命 含答案解析
考点11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自救,并非发展民族经济,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表明孙中山()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D.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作为目标“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萌发民生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可知当时俄国还没有发生十月革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尚明轩在《孙中山传》中指出,1905年到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出身可考者有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354人,达到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师、医生8人,这两类各占2%多一点,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为数极少。
据此可知,影响中国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地位D.阶级属性,在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留学生和学生占据93%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和学生思想解放程度高,易于接受新的革命思想,故A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阶级属性都不是影响中国同盟会成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排除B、C、D 三项。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4货币
考点34货币一、选择题1.汉武帝初,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纹币、方形马纹币、椭圆形龟纹币,分别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
朝廷这种做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D.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可知中央用不等值的金属货币换取等值的货币,属于中央对财富的掠夺,故选A项;“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无法体现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反映了地方也有铸币权,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排除。
2.唐朝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已出现“柜坊”“飞钱”等金融元素。
北宋时,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
这一变化说明()A.交通迅速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商业信用体系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金融元素”到“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变化反映的是信用体系的变化,且由题干材料“商业发达城市”“交子”“会子”等,可知是在商业领域,因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故选C项;“信用票据”“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交通迅速发展的产物,排除A项;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并未完成,排除B项;唐宋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排除D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7.《后汉书·蔡伦传》记载:“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1·连云港调研)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戍嗣子鼎的铭文中有“王商(赏)戍嗣子贝廿朋”的字样;不少商代墓葬还发现海贝、玉贝、骨贝和青铜贝等天然和人工货贝,这反映出当时( ) A.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B.贝主要用作随葬品C.贝已成为财富的象征D.青铜铸造技艺高超C[由题干材料可知,赏赐和陪葬均有贝类,说明贝是财富的象征,故选C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河南安阳“最早”出现贝的结论,排除A项;“人工货贝”体现出贝具有货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青铜技艺高超,排除D项。
]2.(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唐代均田制承袭前制,永业田传诸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
但实际做法有变化,如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
这种变化( )A.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B.突出反映社会矛盾的尖锐C.反映了土地兼并的严重D.为均田制的崩溃埋下伏笔D[“身死无以供葬及由狭乡(地窄人众之处)迁往宽乡者可卖永业田,迁宽乡及卖充住宅者亦可卖口分田”说明永业田和口分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可以买卖的,这为土地兼并打下了伏笔,土地兼并必然导致均田制崩溃,故选D项;题干描述的做法适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信息只是客观地反映史实,没有体现社会矛盾,这些状况本身是经常存在的,排除B项;题中现象只能反映出为大规模土地兼并打下了伏笔,但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无法体现,排除C项。
]3.(2021·重庆市南开中学质检)明代法规中对民间手工业有诸多规定,如“凡造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
这反映出政府( )A.保护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C.对商业活动秩序的维护D.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明代法规中对民间手工业的规定有利于确保手工业生产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公平,是维护交易秩序的表现,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确保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不能算作严刑酷法,排除B项;题干中的规定不是对手工业的打压,反而能保证其质量,促进手工业的健康发展,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2)第1、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卷(五)(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二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记·周本纪》说周人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以上材料说明A.只要重视农业就能得天下 B.重视农业是商周兴起的重要因素C.夏周已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只有帝王亲自耕稼才能兴国2.康熙《嘉兴府志》记载:“镇油坊可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辙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是①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②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③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5.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
202 1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唐朝2.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说:“经数百年之蓄积滋长,而我族文化,乃从各地方为多元的平均发展。
至春秋战国间,遂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壮观,皆封建之赐也。
”该观点认为A.西周疆域扩张传播了先进文化 B.分封制推动了区域特色发展C.民族融合促进大一统意识形成 D.宗法制不断强化了血缘纽带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B. 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C. 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D. 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5.《桃花源记》讲述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人把推崇这种桃花源式的生活看成心理上的“返祖”现象,主要是因为这种生活A.就是儒家描绘的大同社会 B.是自然经济下的和谐相处C.在中国历史上长期被推崇 D.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7.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含答案解析
考点37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
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
这说明()A.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B.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C.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D.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可知牛耕的出现不会晚于战国时期,故选A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都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来源,从史料的历史价值来说,不能单纯评价文献史料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不符时,出土的实物史料更有说服力,并不是强调我国牛耕技术历史悠久,排除D项。
2.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制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
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出现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D.冶铁业以制造农具为主,可知两汉时期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南方农业发展落后,故C项错误;题干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出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故D项错误。
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朝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朝时期()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朝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反映了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文化 含答案解析
考点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
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
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不能说明绍兴府的行政效率高低,排除A项;朱熹作为官员调查问题不能反映理学精神,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赈灾方式不合理,排除C项;“种麦”说明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说明注重对土地进行治理,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这体现了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项。
2.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A.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政府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可知,政府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立法,不是商业立法,排除B项;中国古代政府以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排除C项;宋朝时期,政府允许土地流转,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
3.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转为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转为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
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
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制度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由世家大族向科举文官、地方士人精英转变,这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出制度创新对社会力量变迁的影响,故选C项。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检测卷1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
检测卷1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2.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
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玉礼器系统”等,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现城市文明和玉器文明,根据题干材料“贵族墓地”,可知出现了权贵阶层,而城市文明和贫富分化的产生说明当时可能出现早期国家,故选D项。
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可知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这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故选A项。
4.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故B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郡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
5.西周时期,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阶段检测3 中国现代史
阶段检测三中国现代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
”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
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橡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原料,橡胶树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苛刻的热带雨林植物,对于苏联要中国为其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要求,新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给予有条件地回复,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D项正确。
2.1951年初夏,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发生蝗灾,面积达1 300多万亩。
在中央要求下,各级政府领导民众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
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人民空军出动了4架飞机协助灭蝗,这是中国飞机治虫史上的第一页,最终有效抗击了蝗灾。
这次灭蝗大战()A.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体现了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C.得益于“一五”计划的成就D.凸显了新技术的决定性作用答案 B解析1951年新中国尚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民众和人民空军积极展开行动,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国家体制的优越性,故选B项;灭蝗属于增加农业生产方面的举措,不会起到推动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作用,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民空军动用飞机灭蝗,体现了科技的作用,但“决定性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3.(2022·成都模考)“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共投资7 664亿元,其中55.8%用于基本建设投资;而基本建设投资中的58.2%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又把工业基本建设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新人教版)新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加试题型 三、加试30分强化练(二)【提分必备】
加试30分强化练(二)一、选择题1.(2018·浙江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加试题)(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载“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此材料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下列哪一剧种的形成( )A.昆曲B.京剧C.杂剧D.散曲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加试题)《民国演义》记载:“自民国七年11月28日始,至30日,举行庆贺大会,居然有古时‘大酺三日’的遗意,无非是张皇粉饰。
大总统亲至太和殿前,行阅兵礼。
”“宾主交错,中外一堂,大家欢饮至晚,兴尽始归。
”“商学界各发起提灯会,游行都市。
”“唯是胜会不常,盛筵难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酺三日是因为国民政府参加一战获胜B.太和殿是清皇帝举行盛宴和殿试的地方C.商学界的游行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致盛筵难再3.(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加试题)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中央集权制——选官制度——刺史制度B.亚洲觉醒——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色佛尔条约》5.(2018·浙江衢州四校期中联考)(加试题)“……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的融合对比,潇洒奔放,宣告着新一轮浪漫主义的到来。
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阶段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阶段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故孔子闵(悯)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
”这一记载说明,孔子编订《诗》《书》意在A、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周礼C、宣扬礼法并用D、发展私学2、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
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
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B、王室逐渐衰微C、宗法制度瓦解D、殷人旧俗影响3、春秋中期以前,各国卿大夫若行求“富”之实国君将依礼制以“贪(侈)”之名惩罚。
到春秋后期,晋、鲁、秦等国卿大夫群起争“富”,大肆敛聚土地、财货,并且用“富”这一新概念对自身“贪(侈)”之举进行正当化的修辞。
这一变化反映了A、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B、私有制的兴起发展C、贵族等级秩序逐渐瓦解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4、汉武帝时期,文化繁荣。
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赋备受推崇;贯通古今,篇幅宏大的《史记》横空出世。
这些都体现出A、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B、奋发向上和大一统的气势C、东亚儒家文化圈逐渐形成D、文化认同与多样化的结合5、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疾疫的部分记载。
由此可见,当时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B.政府主导疫情防控事务C.救灾防疫体系完备D.官员普遍重视防疫工作6、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分别是《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人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3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含答案解析
考点33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先民()A.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B.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C.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D.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认为他们拥有同一祖先,即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体现出中华民族先民已经有了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故选D项。
2.北宋中期实施茶马法以后,与西部少数民族政权的经济交往多以茶马贸易为主,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
这反映了()A.茶马贸易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B.中原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C.边界贸易是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D.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茶马贸易获得茶叶、丝绸等,各取所需,缓和双方关系,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茶马贸易,不能体现中原地区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排除B、D两项;宋朝当时主要的财政来源是农业和商业,故排除C项。
3.元朝所设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等都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元还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地区,设置了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
这表明元朝的边疆治理()A.促进了民族交流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C.扩大了管辖范围D.沿袭唐宋民族政策的传统,并且进行驻军、屯田、征收赋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表明边疆治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故选B 项。
4.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含答案解析
考点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担任宰相一职的更是不断出现。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创立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看重门第和家世,故C项正确。
2.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开始让尚书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期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宰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故A项错误;C项反映的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故错误;D项在题干材料中并未涉及,故错误。
3.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A.扩大了统治基础B.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C.提高了官员素质D.放宽了录取标准,可知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时期,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实施,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得以入仕,使得统治者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扩大,故选A项;题干表格数据变化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实施,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无关,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但是题干表格数据主要反映的是统治基础的扩大,而不是官员的素质,排除C项;“放宽了录取标准”与“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不符,排除D项。
4.据统计,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为8914705户,人口为52919309人。
后来,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仅为1933174户,人口为16990386人。
(新人教版)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加试题型 二、加试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3题对题练【经典练习】
第33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加试题)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
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
……未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
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
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
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
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
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
(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对应练1.(2018·浙江绍兴学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加试题)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题对题练题组一2018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1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加试题)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
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
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
……未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
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
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
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
……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
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
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
(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对应练1.(2018·浙江绍兴学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加试题)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
有两丞,秩千石(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与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材料二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1)写出与材料一直接关联的秦朝监察制度的官员名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以来的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
题组二2017年11浙江选考真题2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遗产(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材料二“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
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对应练2.(2018·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加试题)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人类文明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
……而吴中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塘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
……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
寿亦豪爽,谈笑倾坐。
若寿复嫁以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材料二任继愈先生指出,有四种文化现象引起注意,即第一文化的继承与积累现象;第二文化衰减与增益现象;第三文化势差现象;第四文化的融合现象。
建筑文化亦如此。
对于以上四种文化现象,我们从不同史实出发形成了以下认识:①新文化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势差②以古希腊罗马建筑文化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③以颐和园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根据吴庆洲《建筑文化传承融合与演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认识?请扼要予以论述。
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加试题)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
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吏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
宋太祖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
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
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和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材料二图一清末殿试宫殿图二紫禁城某区域宫殿群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一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二中的位置(填写代号)。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题组三2017年4月浙江选考真题3中外杰出的历史人物(加试题)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
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
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
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
”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材料二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
——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
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对应练4.(加试题)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5.(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据《论语·先进》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材料三是谁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题组四2016年10月浙江选考真题4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加试题)古语云:温故知新。
重温历史,汲取智慧的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
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
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