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周易_的生命哲学
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一)
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一)《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
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
《象传》云:“山下出泉,蒙。
”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
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
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
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
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
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宇观规律。
不仅六十四卦是一个系统,囊括了许多自然的规律,堪称宇宙的一个科学图式,就是一个卦,虽说只有六爻,其阴阳关系的“承”、“应”乘”比”据”的演变也是一个运动着的微型宇宙的抽象概括。
很好地认识掌握这套符号系统,深入地灵活地操纵这具宇宙的动态模型,也就是知天了。
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
谈艺随笔《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的源头之一,包含着我国古代先民特有的以“生生为易”为内涵的诗性思维,是一种东方式的生态审美智慧,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形态。
一、作为《周易》核心内容的“生生为易”之生态智慧《周易·系辞上》指出:“生生之为‘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为坤。
”《周易·系辞下》也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
”可见,“生生”或“生”,也就是阐述万物生长、生命力量与人的生存,这是《周易》的核心内涵。
《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阐述中国古代的生存论和生命论的生态智慧。
第一,万物生命之源是乾坤、阴阳、太极。
所谓“周易”顾名思义是周人对于“易”的秘密的揭示,而“易”在甲骨文中从日从勿,日下一横,下有三划,寓意为“日在天上,光芒四射”。
日为阳,为乾也,表明乾坤阴阳运行中乾阳之上升,故曰“开也”。
也就是说《周易》阐述的是阴阳运行中乾阳之上升,成为生命万物之源。
《周易·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将乾、阳看作是世界之“元”、万物的起始。
对于与“乾”对应的“坤”,《周易》也认为它是万物的根源之一。
《周易·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乘天。
”也将其作为万物“资生”之源。
但万物与生命产生的最后根源还是阴阳乾坤混沌的“太极”。
这就是著名的“太极化生”的思想。
第二,万物生命的产生是乾坤、阴阳与天地之相交。
《周易》对万物与生命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那是一幅乾坤、阴阳与天地相交的图画。
《周易·泰·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也就是说,天地阴阳之气相交,生成万物,所以叫“泰”。
相反,“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这就是与之相反的“否”,是一种阻滞万物生长的卦象。
第三,宇宙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环链。
《周易》本身就构建了一个天人、乾坤、阴阳、刚柔、仁义循环往复的宇宙环链,而且这种环链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无尽的循环往复。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化著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哲学内涵。
“生生”之道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延续以及生命的循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并探寻其中的哲学意蕴。
我们需要理解《周易》中“生生”之道的基本含义。
在《周易》中,“生生”一词源自于卦辞中描述八卦变化的断语,代表着宇宙间无尽的生命力量。
按照《周易》的思想,“生生”之道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种生生之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生命力量和变化律动,它反映了宇宙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我们可以从《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中找到更多关于“生生”之道的相关内容。
在《周易》的卦辞中,经常描述了天地之间的生生不息、生机盎然的景象,如乾卦中所描述的“元亨利贞”,意味着宇宙间无穷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而在爻辞中,也经常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变化,如《坤卦》中所言“元吉在上,大畜至于庶人”,正是指出了生命力的延续与永恒。
这些卦辞和爻辞的描述,都体现了《周易》中生生之道的内涵和哲学意义。
我们可以从《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中汲取一些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在《周易》的哲学中,“生生”之道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道路,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宇宙的奥秘,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生长和变化的历程。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拥有一颗勇敢,积极进取的心,不断探寻、不断进取,以“生生”之道的精神,追求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浅谈《周易》的人生哲理
浅谈《周易》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启示摘要:《周易》以简单的语言系统和符号系统囊括了宇宙万物变迁发展的规律,其内容之庞大,其形式之简单概括性之强不得不令人折服,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周易》也是一部关于做人的百科全书,《周易》中通过很对隐晦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做人的智慧,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周易》中的部分卦象及卦辞的理解,以及其对我们做人以及为人处世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适时而变,居安思危,祸福相依,理性。
一、由乾卦引发的思考。
乾卦中的六爻辞取象于龙,先后分别解释了龙潜伏于地,初现于田,活跃于天,悔于过高盛极而衰的整个过程,联系到我们的成长实际,从我们学习到走入社会再到发展事业从起步到最终成功,每一次经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揭示在从初九到上九的六个卦辞中。
乾卦的第一句是“初九,潜龙勿用”,初九处于乾卦六爻之中最下面的位置,这时候可以理解为龙潜伏在地下,而根据《周易》中的“三才之道”,最下边两个爻代表地,称之为地道,中间两个爻代表人,称之为人道,最上边两个爻代表天,称之为天道,天地人叫三才之道,而龙本应该在天上自由翱翔,而如今处在初九的位置,显然这不是当道,得位的,所以只能在地下慢慢积聚力量,厚积薄发,为以后的辉煌腾飞做准备,而引申到做人的层面上,在这时期代表着人还未成熟,还没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积累充实,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安安分分,低调做人,耐的住寂寞,沉得住气,努力充实自身实力,练一套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处于这个阶段,即求学阶段,这个时候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懂得继续自己的力量,包括扎实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阶段是踏踏实实的积累阶段,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以为是,否则将把自己的前途扼杀在摇篮之中。
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处于地道上位,这时候代表龙已经到地面上来了,这时候的龙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物无知的潜伏者了,这一阶段的龙开始小心翼翼地浮出地面,寻找自己的出路,“利见大人”则表明单凭龙的一己之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遇到知音或者伯乐助他一臂之力,方能助其成就一番事业,最典型的就是寻找知遇之人,寻找一个能赏识你栽培你的前辈,跟着他好好学习出事为人之道,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这是的“恩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还是要谦虚谨慎为人,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人才总会遇到伯乐的,在这一阶段能找到知遇之人,给自己一个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舜在田间耕作打渔的时候就得到尧的赏识,从而得到重用和栽培,积累了一副治理天下的好本事,这时候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再锻炼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升华提高,那么此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在刚刚离开学校初入社会找工作时,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单位得到锻炼,对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还是要低调做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不过也要适当的展示自己,以期遇到贵人赏识,方可成大器。
中国哲学史的问题
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周易》:1,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释“大生”、“广生”、“生生之谓易”与“天地之大德曰生”等生命哲学思想。
3,释“…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4,论“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5,论“干元”性体及干卦经传的本体论思想。
6,试通过卦象、卦爻辞与彖(tuan\)、象、文言传来解读干卦。
7,论“坤”德。
8,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与“地势昆,君子厚德载物”的统一。
9,论“感”、“通”、“变”、“感通”、“变通”、“亨通”。
10,试论天地人三材之道及《周易》的机体主义、整体观、系统论。
11,试论《系辞传》的本体—宇宙论思想及道德性上学思想。
《论语》:1,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释“为政以德”3,试谈“仁”与“礼”之间的创造性张力。
4,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5,论夫子的一贯之道。
6,试谈“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问也”。
7,何谓“无伐善,无施劳”?8,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释“天生德于余”。
10,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1,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释“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13,试论夫子以天下斯文自任的担当精神及其背后的终极关怀。
14,论“子绝四”。
15,论“和而不同”。
16,论“命”与“天命”。
17,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8,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当代全球伦理的建构。
19,谈孔子之忧与孔子之乐。
20,试论孔子的理想境界与理想人格。
《老子》:1,释老子之道与“道”、“名”、“无名”、“有名”之间的关系。
2,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试论以“冲”、“虚”、“玄牝”、“橐(tuo)”喻“道”的意义。
4,论“涤除玄览(鉴)”。
5,释《老子》与《论语》中对“水”的比喻。
6,释《老子》中的赤子婴儿喻。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作者:姜岩来源:《祖国》2019年第05期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到得生命哲学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生生之道”折射了遵循天道以做到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
《周易》一书对此生命哲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历史的烙印。
接下来本篇文章就针对这一生命哲学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周易》; ;生生之道; ;生命哲学《周易》是一本涵盖了天下万物的奇书,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
生生之道在于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是指人类在自然和社会活动当中所持有的一种对生命永恒、精神不朽的敬畏心理态度,这种态度不同于其他理智的和实践的传统文化理念,是一种千百年来内化于心的道德涵养积淀。
生命哲学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开端,而生生之道也是保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必不可少维护器,对于提高个体精神境界、促进中国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周易》糅合了古人思想精髓对此生命哲学做了科学详细的阐述,再加上现代文学的系统解释,它便成为了一种系统的生命发展理论。
这本书利用道教的阴阳理论巧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其中“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书为了说明社会构成基础,将万物分为男女,又将人类的生育繁殖与天地孕育万物有机结合起来,放弃了对世间万物的孤立看法,将一切融为一体,从微观和宏观的两个角度来阐述生生不息的生命理论内涵。
一、生生之道《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是用天道给人以启示,倡导天人合一和“阴阳之道”。
历代国学家都对生命的本质和特征进行过分析和探讨。
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在研究《周易》的基础之上,又创作了《周易正义》,写道“生生,不绝之辞。
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
前后之生,变化改易。
生必有死,《易》主劝诫,奖人为善,故云‘生’,不云‘死’也。
”自古以来,国人对于生命的追求在于延寿,只有更长的生命才能够为个体以及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世间一切都需要以生生之道作为条件,最终达到自由的状态和精神的超越。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1. 引言1.1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中的“生生”之道源自于先秦时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
生生,即生生不息、生生不已,代表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和变化。
在《周易》中,“生生”之道被视为宇宙和人类生命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万物生成、生长、衰败、再生的规律。
这一思想贯穿于《周易》的各篇卦象中,为人们提供了具有普遍价值的修养和生活指导。
根据《周易》的观点,宇宙万物皆有其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又是源源不断地生成和流动的。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强调了变化和运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变通和适应能力。
这种思想教导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理解《周易》中的“生生”之道,人们可以学会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和变化,拥抱生命中的变迁和挑战,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修养和生命的价值。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周易》的起源《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经典之一,它是由伏羲氏编纂而成的。
伏羲氏是中国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神灵之一,被认为是八卦的发明者。
据传,《周易》最初由伏羲氏以八卦为基础而创作,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传承了古代先贤的智慧,集合了占卜、哲学、天文等多种学科知识,成为一部涵盖广泛内容的经典著作。
2.2 《周易》中的“生”的意义《周易》中的“生”的意义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刻的概念。
在《周易》中,“生”代表着万物生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宇宙间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通过对“生”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首先,“生”在《周易》中被看作是一种自然的律动,是宇宙间各种事物运行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生”从无到有、从微小到庞大,一切皆由“生”而来,无不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这种“生”的力量贯穿于整个宇宙,使得万物都能源源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对中国艺术观念的影响
由于 《 易》 的 “ ”和 “ ”都 不 限于人 ,而是包 括整个 宇宙 ,因此 ,《 易》 的生命宇 宙观或 周 气 生 周
生命 哲学是一 种普遍 生命 的哲 学 ( 即视 宇宙 为一活跃 的生 命有机 体 ) 。按照 英 国著 名汉学 家李约瑟 的说
法 ,这叫做 “ 有机 的宇宙哲学 ” 。李 约瑟说 :在希腊 人和 印度人 发展机 械原 子论 的时候 ,中 国人则 发展 “
到第 二本 。 《 周易 》 的本 文事 实上包含 着三 个相互 对应 的系统 ,即符 号系 统 、宇宙 系统 和社会 ( 理 ) 伦 系统 。符号 系统 即太极 、两 仪 、四象 、八卦 、六十 四卦所构成 的卦象 系统 ;宇宙 系统 即阴 阳二气 、天 地 万物 ( 括刚柔 、动静 、虚 实 、往来 、顺 逆 等处 于时 空 中的 变化属 性 )所 构成 的物 质 系统 ;社 会 ( 包 伦 理 )系统 即男女 、夫妇 、父 子 、君 臣等所构成 的人 际系统 ( 间接地也 包括尊 卑 、贵贱 、进 退 、得失 、吉 凶 、祸福 等所构成 的价值观念 系统 ) 。
如果撇 开 《 周易》 的卦象 符号不 谈 ,单 就 其对宇 宙生 成变 化 的解 释 来说 ,那 么 《 易》 的宇 宙观 , 周 实质上是 以 “ ”为万 物本 源的 、气 的宇 宙观 。卦象 符号 系统 中 的 “ 极” 气 太 ,对应 于宇 宙系 统而言 就是
派生 阴阳二气并 进而 派生天地 万物 的 “ 气” 元 ,而对应 于社 会 系统 而言就 是使 人 的生命得 以成 立 的 “ 精
作 者简 介 范 明 华 , 武 汉 大 学哲 学 学 院 副教 授 、哲 学 博 士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0 2 。
一
《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样看来,《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以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这里的天指的是人类所处的宇宙自然)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
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一切学术的根源。
⑴《周易》的阴阳变易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即宇宙的一切现象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
例如:天与地、明与暗、刚与柔、强与弱、男与女等,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界限虽明确,但必须相互会合,才能成立。
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意在阐明《周易》的阴阳观是鲜明的,这是《周易》的核心理论,既是《周易》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六十四卦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阴一阳”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周易》的经文中虽有“—”(叫阳爻)与“- -”(叫阴爻)的两种符号,却没有以文字形式出现的阴阳范畴。
如《系辞下传》解释八卦的性质时说:“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这是以乾?为阳,以坤?为阴,并按阴、阳数量的多少,确定其它卦的阴阳性质。
坎?,一阳二阴,则为阳卦;离?,一阴二阳,则为阴卦。
可见《周易》不仅把卦画、卦象阴阳化了,而且也把这种阴阳理论推演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去了。
《周易》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实际上点明了阴阳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变化就是宇宙间最广泛、最普遍的基本规律。
《易·系辞》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其刚、柔,乃阴阳之义,皆说明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源。
又云:“阴阳不测之谓神”,此明确指出阴阳两个对立方面的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彼此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是宇宙运动的根本。
周易的生命哲学
1022018年·第5期《周易》是一部弥纶天地之道的奇书,对中外哲学和美学等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重大影响。
它原是一部占筮之书,对国家大事兴亡成败的预测,对历史经验事实的认识和解释,对治国处事的看法,有很多智慧。
六十四卦的筮辞有不少能给人哲学、政治、道德、美学等社会思想感情的启发。
《周易》有经和传。
易经是周代筮官根据历代筮辞编选而成。
《易传》写成于《荀子》之后,《乐记》之前,大约在秦末汉初。
列国争雄,百家争鸣之后,荀子、韩非、《春秋左传》等,都综合各家思想,提供建国方略。
《周易》站在儒家立场上,吸收道家思想,第一次设想建立一个自然、世界模式,强大国家,如《乾卦·彖传》说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周易》最大的特点是讲生命哲学刘纲纪教授在《周易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里明确断言:“我认为《周易》的哲学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哲学,这是《周易》哲学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所在。
”所言极是。
包含在《周易》中的古老的生命哲学,比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狄尔泰(1833—1911)和法国柏格森(1859—1941)的生命哲学,更有不可轻视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可以说,生命是《周易》哲学的中心。
《周易》生命哲学的基础是天地。
生育万物,推进不已,是天地最伟大的功能与生命阴阳交感创新最大的特性。
中国农历也叫“夏历”。
从夏代起,按照季节种植农业,称“行夏之时”。
要靠天“云行雨施”。
人类要掌握四时变化。
天地是生命之所从出,又按照生命变易,推陈出新之道,不断变化。
天地是生命的根基,源泉。
生命是天地的灵魂与中心。
《易传》是天地宇宙哲学,其本质核心是生命哲学。
美是天地顺动的产物。
天地顺动,符合人类不断推进创新的理想,不忒(违反)规律和理想追求,才是美。
天地顺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的进步理想目的(达到统一)就是贞(正),有利于人类,也符合天道、地道、人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正道,自然秩序,都是顺动的“不易之道”,符合规律、法则、准则:生生不息,永恒发展,天地日月能永照,四时变化能永成,万物化育能久美,就是永恒无限的生命之美。
论《周易》中的生命伦理意蕴
论《周易》中的生命伦理意蕴
《周易》哲学思想最核心的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变化发展,从生命伦理角度而言,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生命万物产生的本体根源、天与人之关系、人性为善之根据、生命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就在深入、系统地论述《周易》生命伦理思想。
以《周易》元典文本为切入点,主要从义理层面特别是生命伦理的角度,探索、分析、论证《周易》的生命伦理思想,从本体论、人性论、德性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境界论等方面展开,继而归纳论述其继善成性、以德配天、生生之谓易、崇尚太和的生命思想,并结合生活现实,着力论证其中进德修业、刚健进取、中正当位、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等思想的当代价值,助力于“好生活”的实现,以期对当代人生和当代生活产生有益影响。
从卜筮之书《周易》中参悟宇宙人生哲理
从卜筮之书《周易》中参悟宇宙人生哲理孔子如何知天命与乐而忘忧——从卜筮之书《周易》中参悟宇宙人生哲理杨丹荷《易》是孔子承传并且加以诠释的重要古代典籍。
流传下来的《周易》由卜筮之书《易经》和解读《易经》的《易传》(又称《十翼》)组成。
《易传》记载了儒宗孔子对宇宙人生奥秘(即天地人之道)的哲学认识。
孔子晚年时,对卜筮之书《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皆称孔子晚年喜好研读《易》并作《易传》:“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要》中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
”为什么孔子晚年对《易》产生了如此大的兴趣?因为他从这部卜筮之书中能够解读出天地人三者的奥妙。
孔子认为:“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研几也。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地道、人道”(《易传·系辞》)。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据此,可见孔子不轻易跟学生讲论关于宇宙人生奥秘的哲学。
不过,孔子对性和天道的认识,确有学生“得而闻”,并将之付诸文字而流传了下来。
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思想,不仅集中反映在《易传》中,还反映在《礼记》中的“礼运”、“祭义”、“乐记”、“大学”、“中庸”、“表记”等篇章中。
《论语·为政》记载,孔子称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天命”的理解认识,以及他晚年对天命的自觉遵循实践,与他钻研《易》的心得密不可分。
《易》本是卜筮之书。
卜筮的目的是征求天意,预测决定人事,趋吉避凶。
卜筮本身就是对天意的敬畏和遵从,孔子从《易经》中读出了天道。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
《周易》人生哲学整理
《周易》人生哲学整理《周易》人生哲学《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又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学的基础《周易》一书上篇阐发天地之道,下篇论述人世关系,用自然关系类比社会关系,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必定性,推天道以明人事。
在《大象》传里对六十四卦卦义的解释,充分体现了这一道理。
如其释《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释《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益》卦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些话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间是存在着同一性的,人民通过熟悉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吸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应遵循的原则。
《序卦传》说的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
”天地创生万物,然后进一步缔造人世以及相关的礼仪等人世原则。
《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简单的变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性的予以表现。
假如单纯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现象,那也就是简洁的排列了。
二、忧患意识是《周易》人生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区分于西方空间思维角度,中国古人是时间角度。
同时中国文化,是“欢乐”文化。
所以中国古人就有了剧烈的忧患意识。
《周易》忧患意识提出了几个人生的原则。
(一)、防微杜渐,戒惧危亡。
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
”《周易全解》曰:“履霜坚冰至是这样的象,即脚下既已踏霜,坚冰必将到来。
引申一步,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
”又《周易正义》曰:“初六阴气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践其霜,微而积渐,故坚冰乃至。
义取所谓阴道初虽柔顺,慢慢积著,乃至坚刚。
”因此说对于全部的恶事要毙之于小,慎之于微,擅长在他们势力还很微小的时候,就识破他们,以早防范、消饵。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
《周易》中的“生生”之道《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易经”。
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理论:“生生之谓道”。
这个道理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生生之谓道”是指生命的延续和循环是宇宙的本质,也是宇宙存在的基本规律。
这个理论源自于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不息,年复一年,不断循环,因此总结出“生生之谓道”的理论。
这个道理其实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生命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整个宇宙中无数个个体的整体。
每一个生命都是相对于其他生命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它自己的生命,也影响着周围的生命。
这个理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世界和人类生命的本质。
人类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都是无限延续和循环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不只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是一个参与整个宇宙自然规律的细胞。
我们的存在和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环境,而周围的人和环境也会影响到我们。
在这个道理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规律的无穷无尽。
它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生命不息的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个结束。
在这个循环中,我们都是没有终点的参与者。
我们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但我们的生命不会消失,它只是和其他生命进行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交互。
“生生之谓道”还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全局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它自己,也影响着整个宇宙。
孟子曾说:“天下之事无小无大,有细有粗,皆有所归。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责任,我们的生命也与周围的生命相互交织。
总的来说,“生生之谓道”是一个积极向上、关注整体和平衡的哲学思想。
它提醒我们要以整体的角度看待生命和事物,而不是局限在个体的小范围内。
它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以共同的利益为前提来建立社会。
它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试论《周易》与中国哲学的联系和其人生哲学
试论《周易》与中国哲学的联系和其人生哲学《周易》是我国5000年来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积淀下来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历经千年时间考验而流传下来的真正完全属于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精髓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
古人用《周易》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一.《周易》其书《周易》,一名《易》,又称《易经》周字义为周普,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还有另外的说法,指周字指代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而对于易字,对其的理解则是众说纷纭:一说其为象形字,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还有认为其为日月,象征阴阳,对应易经阴阳之说;也有人说易事占卜之名;还有人认为易指交易,从这里引出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与太极图相互对应;而《系辞传》中则说:生生之谓易,说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是食物随着时空变换,恒常的道不变。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和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1】。
《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二.《周易》包含的哲学思想1.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
_周易_的大生命哲学
一阳, 盖言天道之化不已也, 道也。 一阴一阳, 其生生乎, 8/ 9 ” 这是对易道的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其生生而条理乎? (阴阳 ) 所谓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乾坤 不独用, 乾坤并建,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 “阴阳 ” 相互不离, 彼此渗透。 宋儒朱熹对 命题作了较简明 “ 以一日言之, —— — 生命产生的来源 而切近的解说。 他说: 则昼阳而夜阴; 以一 月而言之, 则望前为阳, 望后为阴; 以一岁言之, 则春夏为 《 周易 》 “ 近取诸身, 对生命的认识 , 是作者 远取诸 阳, 秋冬为阴。 从古至今, 恁地滚将去, 只是个阴阳, 是孰 8. 9 《 说卦传 》 84 9 物” 而得出的结论。 依 , 乾取为父, 坤取为母, 使之然哉? “阴阳 ” “二 ‘道’ ” 认为 是大自然万物的 乃 也。 震为长男, 巽为长女, 坎为中男, 离为中女, 艮为少男, 兑 ” 气 , 而一阴一阳的交互作用则是事物运动发展之道。 而 为少女。 八卦好像一个大家庭, 有三儿三女。 把天地乾坤 “ 恁地滚将去 ” “ 动态 ” 阴阳 , 是从 的角度表明阴阳所以为 《 系 “道” 化生万物理解为与父母、 男女生育后代相似的事情。 的内在动力。 通观宇宙、 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 “夫乾, 辞传 》 对乾坤进行了生殖器官交合前后的描写: 其 “ ” “化生” 物, 皆在阴阳 动态 之中生生不息的 。 (抟) 静也专 ,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 夫坤, 其静也翕 我们知道, 世间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事物, 假如没有 8. 9 《咸・彖传 》 (合 ) (开 ) ” 还具体 , 其动也辟 , 是以广生焉。 异, 天地浑沌, 男女不分, 万物无殊。 然而, 物有同类、 异 “ 二气感应以 相与 (亲 和) 8. 9 描写 了交媾的情 形: , 止而 说 “ ” 类, 而异类不相交, 所谓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类有同 8. 9 《 易传 》 (悦) (通 ) ” 8.9 中充满了性暗示, 性、 , 男下女, 是以亨 。 “二女同居, ” 异性, 而同性不相交, 所谓 其志不相得。 8. 9 “ ” 所谓 天地氤蕴, 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 万物化生。 这里 《 周易 》 而在 中, 男女是同类异性, 天地、 乾坤、 阴阳, 也都 “ 男女 ” 所说的 , 显然不单指人, 而是泛指万物的阴阳两 是同类异性。 我们知道, 一方面, 非同类不相交, 这是一个 性, 如动植物之雌雄、 牝牡等。 把男女交媾外推为天地交 “同声相应, 生命法则, 所谓 同气相求。 水流湿, 火就燥; 云 合, 再抽象为阴阳交感, 此即周易哲学阴阳范畴的逻辑诞 从龙, 风从虎。 圣人作, 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 “男女 ” “万物 ” 8. 9 生。 从 交媾而直接言及 化育, 这是思维的跃 ” 另一方面, 非异性也不相交, 这 者亲下, 则各从其类也。 8! 9 “ 极而言之, ” 8. 9 当 迁。 故李贽一语道破: 天地一夫妇也。 “二女同居, ” 也是一个生命法则, 所谓 其志不同行。 这就 《周易 》 然, 关于生命产生的来源, 并不是对男女构精现象 是说, 无论异类之间, 还是同类同性之间都是不可交和 “ 顺 性命之理, 的简 单比附, 而是 是以立天 之道曰阴 与 “ 生生 ” “易 ” “ 一阴一阳之谓 的, 纵然交合也无 之理。 学把 8. 9 易学家们是在经历了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精义入 阳” 。 “生命交流 ” 道” 概括为生命产生的来源, 将个体之间 本体 8. 9 神、 穷神知化的过程, 才最终形成具有丰富内容、 深邃智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 任何个体都不能单独完 化, 所谓 。 慧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 成生命, 只有阴阳双方的相交、 相感, 生命才得以产生。 当然这里所说的生命不单指狭义的生物学意义上的 生命体, 而是指广义上的生命, 是指能够自我发展、 自我 “尚和” “ “ 二、 、贵时” 、变通” 创造、 自我演化、 自我更新的存在物。 宇宙间无论是有生 —— — 生命产生的法则 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 只不过是一阴一阳之道的 《 系辞传 》 “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尚和 体现和实现。 云: 继之者善 8.9 “一阴一阳 ” 《周易 》 “生命交流 ” , 是说, 又阴又阳, 即有阴 也, 成之者性也 ” 。 据 所释, 有了个体 , 万物才得以化
《周易》哲学体系的当代解读
《周易》哲学体系的当代解读《周易》哲学体系的当代解读《周易》哲学以“生生”本体论为根基,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价值论承诺,以“中道”的认识论方式构建起一套完备的生命哲学体系。
《周易》自古即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被公认为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源头活水,但其何以获得如此地位的内在学理依据却是暗而不彰,故“解易之书最多”,却分而为“两派六宗”,且“相互攻驳”,以至在当下学界演化出“丁四新问题”。
此问题源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丁四新于2011年首届“羑里论坛”提交的论文《出土<周易>材料与<周易>经学的哲学解释》,此文提出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把对《易经》这本书的解释转变为哲学性的?这是我们的麻烦。
”因为将《周易》进行哲学性解读,这是当代人的理性思维能够理解《易经》的唯一进路,也是《易经》能够成为群经之首的学理依据。
而回答此问题的前提性问题就是:“《周易》原来到底是什么著作,或者说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书?”如果《周易》仅仅是一本卜筮之书,那就意味着无法对之进行哲学解读,也没有必要对之进行哲学解读,但如此的结果就使《周易》作为群经之首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中华文化怎么可能建基于一种卜筮学之上呢?所以丁四新有意义地提出:“我们要训解《周易》,把它重新变成经学,一种‘训故(旨意)举大谊(义)’,一种充满义理之趣的经学”,而这又“确实困难大极了”。
“丁四新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但并不是无解的问题。
《易》学发展到当代,“丁四新问题”早已有人做出了回答,只是此回答湮没于民间而尚未进入当代学人的研究视域之中。
为消除当代《易》学研究中的这一视域盲区,本文就根据鞠曦的“形而中论”哲学来解读《周易》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所内含的完备体系。
回答“丁四新问题”的关键是《周易》是否具有自在的“义理之趣”,从而可以让我们进行“训解”,并“把它重新变成经学”。
如果《周易》没有自在的“义理之趣”,没有自在的(内化的)哲学理论体系,我们现代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言说出一套可以归属于《周易》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所以本文根据鞠曦的“形而中论”对《周易》哲学体系的当代解读并不是在《周易》的文本之外另造一个西化的,或是当代化的理论体系而强加于《周易》文本之上,而是将内在于《周易》之中的自在的哲学体系提取(外化)出来,使现代理性思维可以理解《周易》哲学的博大精深,理解《周易》哲学何以成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意蕴
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意蕴*‘医易学“求索周树智**摘要:‘周易“和中医是两门不同的学问,‘周易“是占卜预测学和元哲学;中医是医学科学,是养生治病的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保健养生治未病㊁治急病㊁治慢性病㊁救人生命的生命科学㊂但是,易和医又是相通的,‘周易“为中医医术提供了养生治病应树立的总体观念㊁思想方法和前提根基,中医是‘周易“最务实㊁最具体㊁最有实效㊁最成功的应用,是对‘周易“合理性最有力的证明,也是打开中国古代实学哲学文化宝库㊁理解其精髓的金钥匙㊂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学功劳巨大,这一切都应给予充分肯定㊂当今时代人类文明进化已经由古代自然农耕文明时代,跨越近代大机器生产工业文明时代,进化到现代以电子为平台的知识经济机器人生产的后工商业文明时代和互联网大数据信息业文明的现代文明时代,由古代自然农耕文明时代产生的‘周易“中医和‘医易学“,理应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有所进步,无疑应反思其不足,吸取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理论和近现代西医科学技术理论之优点和长处㊂坚定不移㊁持之以恒地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之路,走以中医(含‘周易“暨‘医易学“)为基础的中* **本文是作者向陕西省哲学学会2020年12月17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举行的以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与哲学创新 为研讨主题的2020年年会提交的发言文稿,经作者修订成文㊂作者简介:周树智(1942 ),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㊁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㊁政治哲学㊂医和西医暨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理论融合的新路,才能实现创建现时代需要的以中医为基础的中医和西医暨现代自然科学哲学技术理论融合的 人体科学 新医学,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复兴,为人类和自然界和谐共生,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提升人类文明㊁健康㊁美好㊁幸福生活水平,做出新贡献㊂关键词:‘周易“;生命哲学;‘医易学“;人体科学‘周易“和中医是什么关系?‘周易“对中医药学有什么用处?中医药学对‘周易“有什么价值?‘医易学“是什么意思?这是本文拟解答的问题㊂唐代药王孙思邈言: 不知‘易“,不足以成大医㊂ 明代名医张介宾有‘医易“专论,言: 医易相通,理无二致㊂ 钱学森也指出: 我国老中医的行医理论在组建唯象中医学过程中,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参考医易理论㊂ ①其实,我国老中医看病都在遵循‘医易“为人治病㊂但是,真正知二者及其关系者甚少;而从事哲学研究者,更是很少有人关注中医药学㊂故,本文特对‘医易学“加以求索㊂一首先,我们应在总体上探讨明白 医 与 易 的关系㊂我认为,‘周易“和中医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问,但易和医又是相通的㊂‘周易“是占卜预测学和元哲学㊂2000年前史圣司马迁的‘史记“说: 昔西伯拘麦里,演‘周易“㊂ ②这里指的是3000年前西周周文王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囚拘麦里,演义远古时代三皇之首天皇伏羲氏观河图洛书,创制 先天易经 经卦㊃八卦图画,发明二进位制 后天别卦 ㊃八卦㊃六十四卦图像‘周易“一事㊂时周文王推演 后天别卦 ㊃八卦㊃六十四卦图像‘周易“,每卦作‘卦彖系辞经文“,他当然是为了设法逃出商都㊂回到封地西岐后,交给第四子周公旦,解六十四卦爻图像‘易经㊃周易“,44西北哲学论丛(第三辑)①②钱学森:‘钱学森书信选“(下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935页㊂司马迁:‘史记“(第十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99页㊂周公每卦又作‘卦爻象系辞经文“㊂500年后,春秋时代孔子作通论‘周易㊃易传“上下两篇(汉儒谓之 十翼 )系辞,进一步阐释周文王和周公旦所作的‘周易“易经系辞经文㊂这是中国自有文字产生以来一直流传至今㊁最早对 易经 做出最全面系统而深刻解释的历史文献㊂所以,今天无论民间还是学界在谈论 易经 时,都指这部‘周易“㊂‘周易“就是 易经 ,这是人们公认的基本史实㊂从表象形式上看,‘周易“易经确实原本是占卜人的方位和未来行为的筮术,以阳爻 和阴爻 为基本符号图像单位,以三爻为一经卦㊂ 三爻 者,代表天地人 三才 的变易之道㊂以三阳爻 ☰ 乾卦和三阴爻 ☷ 坤卦为卦首,演化出八幅图像为 经卦 八卦图㊂八卦图像由宇宙自然界八种自然事物构成:☰天(乾卦)☳雷(震卦)☲火(离卦)☱泽(兑卦)☷地(坤卦)☶山(艮卦)☵水(坎卦)☴风(巽卦)㊂接着又以二进位制演化出 后天别卦 (复卦或重卦)之上三爻(外卦或上卦)与下三爻(内卦或初卦)合一之六爻为一卦,以六阳爻 ˋ 乾卦和六阴爻 ˋ 坤卦为卦首,进而演化出六十四幅图像为别卦(复卦或重卦)六十四卦,分上下两篇㊂以初㊁二㊁三㊁四㊁五㊁上六爻定别卦(复卦或重卦)㊁中爻之位次,以奇偶数之六㊁九定别卦(复卦或重卦)之阴阳性质㊂六爻者,为变通之道㊂以象数预测决定占卜吉凶祸福暨 方位 ,按照占卜象数预测决策行事,逢凶化吉避祸迎福,是极为玄虚神秘的㊂若对‘周易“易经周文王所作六十四卦的‘卦彖系辞经文“和周公解析每卦所作的‘卦爻象系辞经文“以及孔子所作通论‘周易㊃易传“的系辞文言文,从 图像数理系辞 层次做认真深入反思,求索研究理解其内涵,我们会发现‘周易“易经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先哲圣贤由 敬天 占卜的神学思维方式,向 爱人 立道的理智哲学义理学的理性思维方式转变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特有的实事求是㊁务实求实㊁经世致用之实学的发端,是关于自然宇宙观,社会历史观,现实人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㊁文明观和预测决策未来行为的学问,是中国自有文字以来有据可查的第一部哲学经典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根㊂①54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意蕴①周树智:‘周易: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根“,‘文化学刊“2015年第9期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