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肝硬化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考试试卷(10)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考试试卷(10)](https://img.taocdn.com/s3/m/02372c85a26925c52dc5bf84.png)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A型题(35分,每题1分)1.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睾丸萎缩B.痔静脉曲张C.肝性脑病D.腹腔积液答案:C解析:肝性脑病(肝昏迷)是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后果,系肝功能极度衰竭的表现,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2. 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是()。
A.锁骨上淋巴结B.脾门淋巴结C.腹腔淋巴结D.肝总动脉淋巴结答案:A解析: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通常是由原发部位→第一站淋巴结→第二站淋巴结→第三站淋巴结,循序逐步转移,但恶性程度较高的胃癌可以发生跳跃式转移,可经胸导管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三项,脾门淋巴结、肝总动脉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均属于胃的区域淋巴结。
3. 使用正压静脉输液时,可能发生的栓塞是()。
A.肿瘤栓塞B.血栓栓塞C.脂肪栓塞D.空气栓塞答案:D解析:空气栓塞多由于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如头颈、胸壁和肺手术或创伤时损伤静脉、使用正压静脉输液以及人工气胸或气腹误伤静脉时。
项,血栓栓塞多见于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流通不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
项,肿瘤栓塞见于肿瘤经血道转移,堵塞血管,如恶性肿瘤。
项,脂肪栓塞是由于脂肪粒聚集脂滴导致的血流障碍,多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等。
4. 该患者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 膜性肾病B.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 微小病变型肾病D.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答案:C解析:电镜下广泛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为轻微病变型肾病的病理特点。
项,膜性肾病的病理特点为钉突形成,广泛足突融合。
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电镜下在系膜区可见到电子致密物。
病理学名词解释肝硬化
![病理学名词解释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00859bf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7.png)
肝硬化介绍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丧失,被持久性纤维化和结节形成所替代。
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过多导致肝脏受损,进而出现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2.病毒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造成的炎症与纤维化。
3.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的肝脏组织,导致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4.脂肪肝病变:长期过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并引发炎症与纤维化。
病理变化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包括:1. 纤维化不断进行的肝组织损伤导致纤维化的过程。
炎症反应激活肝星状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促使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积累。
这些纤维化物质逐渐取代健康的肝细胞,形成纤维。
2. 结节形成纤维化过程中,结节形成是严重肝损伤的结果。
结节是由纤维组织和再生结节组成,周围是略有受损的肝细胞。
结节之间的血管通道被破坏,导致血流受阻。
3. 细胞凋亡在肝硬化过程中,肝细胞会发生凋亡,凋亡细胞释放细胞内组分,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4. 血管畸形由于血流受阻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血管形成,肝硬化患者的肝内血管布局异常,易发生出血和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进程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1.腹水:脾功能失调导致门静脉高压,造成腹水的积聚。
2.黄疸:肝功能减退导致胆红素堆积而引起的黄疸。
3.皮肤瘙痒:胆汁淤积后,体内毒素通过皮肤排泄引起的皮肤瘙痒。
诊断肝硬化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1.超声检查:通过声波产生的图像可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
2.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3.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即可评估肝功能。
治疗肝硬化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停止疾病进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1.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及症状可以选择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进行治疗。
病理实验报告肝硬化
![病理实验报告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380b59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0.png)
病理实验报告肝硬化引言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俗称"红樱桃",主要由长期酒精滥用、病毒感染、肝炎、肝病等因素引起。
肝硬化病变过程中,肝脏的正常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严重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衰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和分析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肝硬化病人切除手术标本制备了肝硬化的病理切片。
首先将肝硬化标本用10%正形胶囊固定,然后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逐渐脱水。
脱水后,将标本浸入熔蜡并固化,最终用切片机将固化块切成5微米的薄片。
薄片染色使用了尼氏染色方法。
实验结果肝硬化病理切片下,我们观察到以下几个主要的病理变化:1. 肝细胞坏死和变性:肝硬化标本中,大量肝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变性,细胞核染色深染,细胞间质增多,细胞排列紊乱。
2. 纤维化和结节形成:在肝硬化的切片中,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将肝组织包围,并形成结节,导致肝脏表面凹凸不平。
3. 淋巴细胞浸润:在肝硬化病理切片的肝窦中,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这是由于炎症反应的增强和肝细胞损伤引起的。
4. 血管异常:在肝硬化的切片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血管异常的迹象,如毛细血管扩张和纵行排列。
实验讨论肝硬化病理切片中观察到的病理变化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长期的肝细胞受损和炎症反应会导致纤维组织和结节形成,从而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
肝窦内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炎症反应的表现,也可能是免疫反应的结果。
血管异常可能是肝硬化病变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反映。
然而,本实验仅通过肝硬化标本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不能获取到全面的肝硬化信息。
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更深层次的肝硬化病理变化和分子机制。
结论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肝细胞坏死和变性、纤维化和结节形成、淋巴细胞浸润以及血管异常。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肝硬化的病理机制和病变特征。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及分类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35c17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5.png)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及分类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学特点和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严重的破坏和改变。
在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肝脏组织出现了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导致肝细胞逐渐死亡和坏死。
随着病情的进展,纤维组织逐渐增多,肝脏的结构变得不规则,形成了肝硬化的特征性结节。
同时,由于肝细胞的大量死亡,肝脏的功能逐渐丧失,包括合成、解毒、排泄等多个方面。
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还包括肝内血管的改变。
由于纤维组织的增生,肝内血管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窦oid样结构的形成等。
这些改变会导致肝内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肝脏功能的损害。
二、肝硬化的分类根据肝硬化的病因,可以将其分为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等几类。
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是由长期酗酒引起的,其病理学特点主要是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病毒性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其病理学特点主要是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药物性肝硬化是由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其病理学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肝硬化相似。
此外,肝硬化还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期分级。
常用的分期方法有Child-Pugh分级和MELD分级。
Child-Pugh分级根据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将肝硬化分为A、B、C三级,C级最为严重。
MELD分级则根据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血肌酐和国际标准化比率等指标进行评分,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综上所述,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学特点和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肝硬化的病理学特点和分类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理学肝硬化
![病理学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3fdbb5e56f1aff00bfd51e02.png)
主要病变:小结节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 距贲门 3cm处粘膜见0.2cm破裂口。
病理诊断: 小结节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死亡原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析死亡原因。
肝硬化
肝细胞持续反复弥漫性变性坏死
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脏变形,质地变硬(肝硬化) 肝小叶结构及血管系统 破坏改建
晚期,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
一、病因
引起肝细胞反复持续变性坏死的各种因素
(一)病毒性肝炎 (五)长期肝内胆汁淤积
(二)慢性酒精中毒 (六)血吸虫病
(三)代谢障碍
假小叶:
肝硬化时由纤 维组织包饶的肝细 胞团,不具备正常 肝小叶结构称为假 小叶
(四) 肝内血管系统破坏和改建
肝脏正常血液循环
A
肝内血管系统破坏和改建
1.再生结节压迫肝静脉分支
2.大量肝窦闭塞,肝内血管网 减少 (弥漫纤维化致)
3.肝内血管异常吻合: ⑴门静脉—肝动脉
假小叶
⑵门静脉—肝静脉
⑶肝动脉—肝静脉
病例讨论
55岁男性患者,10年前曾患急性肝炎住院治疗, 3个月后病愈出院。近4年每逢劳累后感周身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 近1年来无诱因上述症状加重,常有牙龈出血和鼻 衄。近2个月来逐渐出现腹部隆起、尿量减少、下 肢水肿。6天前突然呕血,既往除有吸烟和饮酒嗜 好外,否认其他病史。
(二)病因学分类 根据引起肝硬化的原因
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2.酒精性肝硬化 3.寄生虫性肝硬化 4.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 5.代谢性肝硬化 6.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 7. 胆汁性肝硬化 8.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9.隐源性肝硬化
病理学肝硬化
![病理学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9288aae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6.png)
第8页,此课件共48页哦
小结节性肝硬化见片 9 小结节性肝硬化见片 10
小 结 节 型 肝 硬 化
第9页,此课件共48页哦
门脉性肝硬化(属小结节性)直径≤3mm
第10页,此课件共48页哦
2. 病理变化(掌握)
m :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
注
:
点
击
返
(1) 肝索紊乱
(3) 癌变率高
注:点击
第39页,此课件共48页哦
返回肝硬化目录.
单选题 强化练习
1.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原因是: ( C ) A. 药物中毒 B. 毒物中毒 C. 病毒性肝炎 D.营养缺乏 E. 慢性酒精中毒 2. 我国最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是: ( D ) A. 寄生虫性肝硬化 B. 坏死后肝硬化 C. 胆汁性肝硬化 D. 门脉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3.下列哪项是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C ) A. 呕血 B. 便血 C.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D. 下肢静脉曲张 E. 肝掌
返回肝硬化目录.
(二)坏死后肝硬化
1、病因
(1)肝炎病毒感染: ① 亚急性重型肝炎迁延一年以上形成。 ② 慢性普通性肝炎(活动期)反复发作。
(2) 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砷、磷、CCl4。
. 注:点击 第36页,此课件共48页哦 返回肝硬化目录
2、病变
M:肝体积小、重量↓ 、质硬、表面有大小 不等结节,大者为主(0.1- 6 cm); 又称大结节性肝硬化,因坏死范围大, 纤维组织↑而明显变形。
病因及发病机制
(2)发病机制(了解)
肝细胞脂肪变,坏死、炎症 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
(有细胞性硬化)
肝细胞坏死
网状支架塌陷→融合为胶原纤维
肝硬化名词解释病理学
![肝硬化名词解释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c8ca2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a.png)
肝硬化名词解释病理学
肝硬化是指肝脏遭受到慢性损害,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出现纤维组织的病症。
当肝脏处于受害状态时,就会出现肝硬化的病理学改变。
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
1. 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增厚或脱落等改变;
2. 淋巴细胞的浸润,导致肝细胞间的结缔组织增生;
3. 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增多伴随着结缔组织的活跃,形成了纤维化结缔组织;
4. 纤维组织的增生会慢慢地占据肝脏的重要结构部位,造成肝脏功能的紊乱;
5. 在肝脏的几个重要位置,纤维组织可能会占据肝脏的大部分空间,这称为肝硬变;
6. 病理改变会导致肝炎,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也可能会导致其他慢性的肝病。
肝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综合症,它除了可能会导致肝癌之外,还可能会导致其他肝病,比如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性脑病,肝脏移植的排斥反应等。
- 1 -。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病理学》模拟题及答案(卷九)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病理学》模拟题及答案(卷九)](https://img.taocdn.com/s3/m/daedd700e009581b6ad9eb90.png)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模拟题及答案(卷九)一、A11、下列哪项是胃癌最好发的部位A.贲门小弯侧B.胃窦大弯侧C.胃体大弯侧D.胃窦小弯侧E.幽门管2、下列哪项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A.肝细胞变性坏死B.假小叶形成C.汇管区炎细胞浸润D.肝细胞再生E.肝细胞脂肪变性3、原发性肝癌是指A、肝细胞发生的癌B、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E、枯否细胞的恶性肿瘤4、肝体积轻度肿大,镜下见肝细胞疏松化,气球样变,易见碎片状及桥接坏死及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有的肝小叶正常结构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分割而破坏。
上述病变属于哪型病毒性肝炎A、急性普通型B、轻度慢性C、重度慢性D、急性重型E、亚急性重型5、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弥漫性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及嗜酸小体形成。
病理诊断是:A、急性普通型肝炎B、急性重型肝炎C、亚急性重型肝炎D、轻度慢性肝炎E、重度慢性肝炎6、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轻度慢性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亚急性重型肝炎7、轻度慢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是A、大片状坏死B、亚大片状坏死C、碎片状坏死D、桥接坏死E、灶状坏死8、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的主要形式是A、灶性坏死B、桥接坏死C、点状坏死D、大片坏死E、碎片状坏死9、病毒性肝炎中见明显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的是哪种肝炎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慢性活动性肝炎D、慢性持续性肝炎E、急性黄疸型肝炎二、A21、男,32岁,恶心、呕吐、腹胀,乏力4天,发热、胡言乱语1天。
既往无肝病史。
查体:巩膜明显黄染,肝浊音界缩小,扑翼样震颤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ALT 130U/L,TBIL 240μmol/L。
该患者的肝脏可能发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肝淤血性改变B、假小叶形成C、肝细胞气球样变D、肝细胞广泛坏死E、肝细胞碎屑样坏死2、一病人钡剂胃透检查,见胃壁僵硬胃腔变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
病理学课件:肝硬化
![病理学课件: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138adc654693daef5ef73db3.png)
B、小叶内缺少中央静脉
C、小叶内中央静脉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D、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明显异型
3、以下哪项属于门脉性肝硬变肝功能障碍的表现
A、 脾肿大 B、蜘蛛痣
C、胃肠道淤血 D、腹壁浅静脉曲张
4、关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侧支循环,下列哪项错误?
A、胃左冠状静脉与食管下静脉吻合
B、肠系膜下静脉与痔静脉丛吻合
→ 水钠潴留。
④ 侧支循环形成 a.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 门静脉→胃冠状静脉→食管下段静脉→
奇静脉→上腔静脉 ↓
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大呕血→死因
b. 直肠静脉(痔静脉)丛曲张 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
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便血、贫血(痔核)。
c. 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肝硬化
基本病变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 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 等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肝小叶结构和 血液循环被破坏和改建,最后肝变形, 质地变硬。
分类
病因: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 胆汁性、 淤血性、寄生虫性
形态:小结节型(<3mm)、大结节型 (>3mm)、 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全分隔型
副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向上经胸腹壁V→上腔V 向下经腹壁下V→下腔V
脐周浅静脉曲张→“海蛇头”现象。
胃左V
食 管
食管V
奇V
上 腔
V丛 腹壁上V 胸廓內V 静
门 静 附脐 脉V
脐周 V网
胸腹壁V 胸外侧V
脉 系
腹壁下V 髂外V 下
系
肠 系 直肠 膜下V 上V
腹壁浅V 大隐V
直肠 V丛
直肠下V 肛V
巨块型
病理学—肝硬化
![病理学—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d909d9f931b765ce0508149d.png)
侧支通路:门静脉分支→脐静脉→脐旁静脉丛→
↗腹壁上静脉→ →上腔静脉 ↘腹壁下静脉→ →下腔静脉
●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 女性:月经不调、不孕 蜘蛛痣:颈、面、上胸部、前臂和 手背等处皮肤小血管呈蜘蛛状扩张。 (2)出血倾向 牙龈、鼻粘膜出血、皮肤淤斑、浆 膜、粘膜出血
3.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可刺激细胞增生,形
成增生结节,后者虽可代偿受损害而 消失的肝细胞,但结节的生长又可压 迫周围的血管,特别是壁薄而无结缔 组织支持的肝静脉分支,进而加重肝 内循环障碍。
(2)病理变化 1.肉眼观:
早中期,肝体积正常稍增大,质地正 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缩小,硬度增加, 表面和切面均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结节 大小较一致,直径多在0.1~0.5cm之间。
(二) 形态分类:小结节性、大结节性 大小结节混合性及不全 分隔性等
(三) 综合分类: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 淤血性、寄生虫性、色素性
(一)门脉性肝硬变 相当于小结节性肝硬变,是最常见的一
种肝硬变,约占现有肝硬变的50%。 (1)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性中毒 3.营养缺乏 4.毒物中毒 肝硬化的发生,常常不是单一因素引起, 而是各种不同病因长期作用引起肝脏损害的 结果。
(2)在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的刺激下,汇 管区纤维细胞增生,形成多量的胶原纤 维,并伸入小叶 形成主动间隔 细胞性硬化。
* 在这个过程中也包括血窦周围储脂细 胞转化为纤维细胞,导致肝细胞周围纤 维化。
**肝纤维化为可复性病变,如果病因消 除,纤维化尚可被逐渐吸收。
病理学病例讨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病理学病例讨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0eb06db75022aaea998f0f6e.png)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本例患者先后发生过一些什么疾病?其间有何联系?
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导致道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导致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氨神经毒素和假神经递质等假说。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 病因。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推测本例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可引起②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性阻塞性胆汁淤积应首先考虑 有无癌栓,再考虑肝内结石 (3)呕血应考虑的问题 ①门脉高压症:引起胃底食管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型胃出血 ②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本例患者先后发生过一些什么疾病?其间有何联系?
【体检分析】 ①可见蜘蛛痣和肝掌,乳头可触及硬结,双侧睾丸缩小,考虑 肝功异常可能性大,灭活雌激素水平降低;②重度腹水,腹壁 静脉曲张,肝大质硬,表面不光滑,脾大,考虑有门静脉高压 征,肝肿大考虑肝癌可能性大;(患者病史不支持肝硬化早期)
器官
镜下特点
镜下可见假小叶,血管多,间质少,中央静脉异常,小胆管 肝 增生,肝索与肝血窦失去正常放射状排列,少量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胞侵润,癌细胞排列呈巢;
镜下可见脾小体萎缩,脾索增宽,纤维化,脾血窦扩张、淤 脾 血,窦内皮细胞增生,红髓内纤维组织增生,常形成含铁结
个体差异有关,病毒性肝炎属于变质性炎,肝细胞病理过 程为变性、坏死、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替进行会导致 肝变形、变硬,导致肝硬化发生。
由于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窦性阻塞,假小叶 压迫小叶下静脉发生窦后性阻塞,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异常 吻合支导致窦前性阻塞,从而发生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 循环的建立,从而发生胃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
肝炎、肝硬化病理学
![肝炎、肝硬化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9123707c1cfad6185fa705.png)
④ 大片坏死 massive necrosis
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 仅有极少数肝细胞存活。常见于重型肝炎。
后果:急性肝衰
肝细胞坏死类型小结
㈡ 渗出(炎细胞浸润)
部位:小叶内、坏死区、汇管区 成份:主要为淋巴C、单核C;中性粒C和浆C
㈢ 再生与增生
肝细胞再生与网状纤维支架是否完整有关 完全再生--------网状纤维支架完整 结节状再生-----网状纤维支架破坏 ➢网状纤维支架破坏时,再生的肝细胞排列成结 构紊乱的肝细胞团
2015年全国及广东省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
全国
广东
病毒性肝炎 1, 218, 946
172, 075
甲型肝炎
22, 667
1, 665
乙型肝炎
934, 215
144, 304
丙型肝炎
207, 897
21, 066
戊型肝炎
27, 169
2, 739
肝炎未分型
26, 998
2, 301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嗜酸性坏死
与细胞水肿有何不同?
肝细胞变性
正常
肝细胞水肿 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
溶解坏死
正常
嗜酸性变
嗜酸性坏死
2、肝细胞坏死
嗜酸性坏死
少见
嗜酸性变发展而来
溶解性坏死
多见
严重的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1) 嗜酸性坏死 ( 属于细胞凋亡 )
单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嗜酸性变的肝细胞,胞质进一步浓缩,核浓缩
美国诊断标准
HBsAg 阳性>6个月,HBeAg -, HBeAb +
血清HBV DNA<10 5 拷贝 / ml ALT (丙氨酸转氨酶)、AST (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正常 肝活检无明显进行性坏死性炎症病变
病理学—肝硬化
![病理学—肝硬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8300fbcf84b9d529ea7a49.png)
发病机制
假小叶形成:产生于三种病理过程
肝细胞变性坏死,坏死后残存的肝细胞排列、分布不 规则
肝细胞再生,形成腺样或结节样排列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肝储脂细胞网状支架 塌陷,网状纤维融合形成胶原纤维,称为“无细胞硬化” 由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变
血管网减少和异常吻合支形成
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门脉性肝硬化 (1)病理变化 (2)临床病理联系
liver cirrhosis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 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 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 而形成肝硬变。
portal cirrrhosis
又叫雷奈克(Laennec)肝硬变,相当 于小结节性肝硬变。
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营养缺乏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自身免疫性肝炎 D.丙型病毒性肝炎 E.药物中毒
肉眼: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至1000g,硬度增加, 表面小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 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 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 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答案:B
liver cirrhosis
假小叶形态
假小叶中央静脉数目和位置异常,可以缺如、 偏位或出现两个以上并且可以出现汇管区。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感染 C.肝性脑病 D.原发性肝癌 E.门静脉血栓形成
胃 癌、食管癌 、大肠癌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 纲 胃 癌、食管癌 、大肠癌 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肝硬化病理
![肝硬化病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db8b6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4.png)
肝硬化病理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是肝脏组织受到慢性损伤并逐渐发展为纤维组织增生与再生,最终导致肝功能进行性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
肝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的异常变化、细胞的异常积聚和功能障碍等几个方面。
肝脏结构的异常变化
肝硬化的病理过程中,肝脏会出现肝细胞损伤增多,胶原纤维化合生于组织之中,使得原本疏松的肝组织变得坚硬。
受损的肝细胞逐渐减少,而纤维组织增生,使得整个肝脏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肝脏的健康结构被破坏,形成了类似于网状的瘢痕组织,这种结构的变化影响了肝脏正常功能的发挥。
细胞的异常积聚
在肝硬化病理过程中,除了肝细胞损伤外,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类型的细胞异常积聚。
典型的表现是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这些细胞的存在加剧了肝脏的损伤过程。
此外,肝硬化病理还会导致肝脏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病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
功能障碍
肝硬化不仅导致肝脏结构和细胞的异常变化,同时也会严重影响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例如合成蛋白质、代谢糖类和脂肪等。
但在肝硬化病理过程中,肝细胞的受损和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功能进行性减退,使得肝脏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总结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的异常变化、细胞的异常积聚和功能障碍。
了解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以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病理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85866a98271fe910ef924.png)
病理学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名词解释(20 分)1、Atrophy2、肉芽肿3、癌肉瘤4、噬神经细胞现象5、风湿小体6、肺气肿7、内爆效应8、新月体9、假结核结节10、肝硬化二、单项选择题(40 分)1 .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是A .生理性增生B .内分泌性增生C .代偿性增生D .非典型性增生E .肿瘤性增生2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可化生为A .鳞状上皮B .移行上皮C .软骨D .骨E .肠上皮3 .有关坏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坏疽是一种坏死B .坏疽易见于肝脏C .坏疽局部颜色变黑D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E .坏疽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脏器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萎缩?A .重症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体积变小B .空洞型肾结核时变薄的肾实质C .老年人的心脏D .小儿麻痹症的下肢肌肉E .恶病质时的肢体5 .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时,病变处不出现A .粘多糖B .免疫球蛋白C .纤维蛋白D .基底膜样物质E .胶原崩解碎片6 .关于结核病引起的干酪样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坏死灶呈淡黄色,均匀细腻B .镜下呈颗粒状物质C .可发生钙化D .不发生液化E .多由结核杆菌引起7 .关于固缩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固缩坏死大多为细胞的生理性死亡B .常为单个分散的细胞的死亡C .可见核缩、核碎、核溶D .固缩坏死不引起炎症反应E .固缩坏死不破坏组织结构8 .下列哪一项不是化生?A .由柱状上皮取代了食管的鳞状上皮B .胃粘膜中出现了胰腺组织C .膀胱粘膜出现鳞状上皮D .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E .支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9 .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B .组织器官重量增加C .局部呈鲜红色D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E .局部温度升高10 .门静脉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淤血?A .脑B .肝C .肾D .肺E .脾11 .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A .血管内皮损伤B .血流缓慢C .血小板数量增多D .纤维蛋白溶解酶增加E .涡流产生12 .病理诊断羊水栓塞的依据是A .肺脏广泛出血B .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C .肺泡内有角化上皮D .肺毛细血管内有角化上皮E .肺泡内透明膜形成13 .潜水员从深水中快速升到水面易发生A .肿瘤细胞栓塞B .氮气栓塞C .脂肪栓塞D .羊水栓塞E .血栓栓塞14 .肺动脉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A .急性右心衰B .急性左心衰C .肾功能衰竭D .中毒性休克E .大片肺出血15 .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A .肺动脉栓塞B .脑动脉栓塞C .股静脉栓塞D .门静脉栓塞E .肝静脉栓塞16 .出血性梗死可发生于A .脑B .肝C .心D .肺E .肾17 .心肌梗死灶的肉眼形状常为A .楔形B .不规则形C .锥体形D .节段性E .点灶状18 .下列哪项不符合肺淤血的病理改变?lA .肺泡内有水肿液B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C .肺泡腔内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D .肺泡腔内出现心力衰竭细胞E .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19 .下列疾病中哪种不是化脓性炎?A .皮肤疖肿B .痈C .急性肾小球肾炎D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E .急性肾盂肾炎20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可引起纤维性粘连B .见于细菌性痢疾C .见于绒毛心D .见于病毒性肝炎E .见于白喉21 .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A .物理性因子B .化学性因子C .机械性因子D .生物性因子E .免疫性因子22 .5- 羟色胺主要存在于A .巨噬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肥大细胞D .淋巴细胞E .嗜酸粒细胞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A .蜂窝织炎B .脓肿C .出血性炎D .浆液性炎E .纤维素性炎24 .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渗出的炎症细胞中,最多见的是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碱粒细胞D .浆细胞E .嗜酸粒细胞25 .下列哪种炎性介质具有化学趋化作用?A .组织胺B .C 5a C .C3bD .缓激肽E .活性氧代谢产物26 .渗出液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血管通透性增高B .液体比重高C .液体静置后凝固D .液体内含纤维蛋白原E .液体内含极少细胞27 .下列哪项病变不是浆液性炎?A .胸膜炎积液B .感冒引起的鼻粘膜炎C .肾盂积水D .昆虫毒素引起的皮肤水肿E .皮肤烧伤引起的水疱28 .如下肿瘤中哪种是恶性肿瘤?A .神经纤维瘤B .软骨肉瘤C .骨瘤D .尖锐湿疣E .肺炎性假瘤29 .下列哪一种不是致癌因子?A .硒B .紫外线C .亚硝胺D .黄曲霉毒素E .3,4- 苯并芘30 .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A .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B .青年人C .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D .无包膜E .肺部转移31 .下列哪一项是原位癌的主要特征?A .发生于子宫颈粘膜上皮B .是一种早期癌C .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D .发生于食管粘膜E .发生转移32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毛细血管瘤的特征?A .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B .多为先天性发生C .多位于皮肤D .成年后停止发展,甚至可以自行消退E .包膜形成33 .有关肿瘤免疫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B .癌组织内人量淋巴细胞浸润是预后较好的指标C .恶性肿瘤可以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D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E .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34 .下列哪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A .双侧肾脏细颗粒状B .单侧肾脏细颗粒状C .双侧肾脏大瘢痕D .单侧肾脏大瘢痕E .肾脓肿35 .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记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高血压病常引起左心肥大B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致死原因C .高血压晚期的肾脏常为颗粒性固缩肾D .高血压可继发糖尿病E .高血压常引起下肢坏疽36 .风湿性病变中,哪一项对机体危害最大?A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关节炎B .反复发作的环形红斑C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内膜炎D .风湿性皮下结节E .风湿性动脉炎37 .慢性心瓣膜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B .表现为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C .二尖瓣最常受累D .狭窄和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E .病变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的瓣膜38 .主动脉瓣口狭窄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左心室肥大B .右心室肥大、扩张C .主动脉瓣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D .水冲脉E .心绞痛39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A .可由多种细菌引起B .病变多为化脓性炎C .支气管旁淋巴结常有急性炎症反应D .病灶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变E .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40 .病毒性肺炎常为A .大叶性病变B .小叶性病变C .间质性肺炎D .肺泡性肺炎E .胸膜增厚41 .有关肺癌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肿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密切关系B .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嗜银细胞C .以鳞癌最多见D .早期可形成淋巴道及血道转移E .肺腺癌以周围型多见42 .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中,哪一种最为多见?A .未分化癌B .泡状核细胞癌C .腺癌、D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E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3 .下列哪一项能反映大叶性肺炎的本质?A .小叶融合性炎症B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症C .肺的化脓性炎症D .肺的肉质变E .肺的出血性炎症44 .下列哪项对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是最有意义的?A .腺体萎缩B .胃粘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生C .固有膜结缔组织增生D .粘膜增厚,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粘液分泌细胞增多E .腺体肠上皮化生45 .胃溃疡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A .梗阻B .穿孔C .出血D .癌变E .粘连46 .下列哪种是胃癌的癌前病变?A .慢性浅表性胃炎B .假幽门腺化生C .肥厚性胃炎D .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E .腐蚀性胃炎47 .碎片状坏死主要见于A .急性重型肝炎B .亚急性重型肝炎C .肝硬化D .慢性肝炎E .急性肝炎48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是A .慢性酒精中毒B .营养缺乏C .毒物中毒D .病毒性肝炎E .药物中毒49 .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不密切的是A .亚硝胺B .黄曲霉毒素C .乙型肝炎病毒D .丙型肝炎病毒E .血吸虫50 .下列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意义的是A .甲胎蛋白(AFP) 阳性B .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C .癌胚抗原(CEA) 高度阳性D .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E .转肽酶活性增高51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 .膜性肾小球肾炎D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52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A .少尿B .血尿C .蛋白尿D .高血压E .高血脂53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的尿液变化是A .蛋白尿B .少尿无尿C .多尿夜尿D .管型尿E .血尿54 .与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密切关系的肿瘤为A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B .子宫颈腺癌C .绒毛膜上皮癌D .子宫体腺癌E .恶性葡萄胎55 .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A .癌穿过基底膜,深度在1mm 以内B .癌穿过基底膜,深度在2mm 以内C .癌穿过基底膜,深度在3mm 以内D .癌穿过基底膜,深度在4mm 以内E .癌穿过基底膜,深度在5mm 以内56 .下列哪一种是乳腺原位癌?A .髓样癌B .硬癌C .导管内癌D .粘液癌E .单纯癌57 .关于霍奇金病,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 .类上皮细胞B .陷窝细胞C .镜影细胞D .异物巨细胞E .异型性组织细胞58 .Ph 染色体出现在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 .恶性淋巴瘤59 .III 期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变范围为A .限于一个淋巴结B .病变限于隔的一侧C .隔肌两侧的淋巴结、脾及邻近器官均累及D .限于结外一个器官E .扩散到淋巴结外,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60 .关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多见于中年女性B .甲状腺中度增大C .晚期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D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E .可见肉芽肿样病变61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哪一种恶性度低,预后较好?A .滤泡腺癌B .乳头状腺癌C .髓样癌D .小细胞癌E .巨细胞癌62 .关于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甲状腺质硬如木样B .可不侵犯全部甲状腺组织C .甲状腺内纤维增生显著D .没有疼痛和发热E .周围器官不受累63 .下述哪项不符合I 型糖尿病?A .多为青少年患者B .胰岛B 细胞明显减少C .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D .有遗传倾向E .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64 .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A .类上皮细胞性肉芽肿B .巨噬细胞增生C .坏死性肉芽肿D .纤维组织增生E .钙化65 .结核结节最主要的细胞成分是A .郎罕巨细胞B .淋巴细胞C .纤维母细胞D .类上皮细胞E .浆细胞66 .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记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结节具有完整的包膜B .结节对周围甲状腺组织无明显压迫作用C .可见纤维组织增生D .结节内常有出血E .年轻女性多发67 .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道狭窄A .肠阿米巴病B .肠伤寒C .肠结核D .细菌性痢疾E .肠血吸虫卵沉积68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A .阴道B .子宫颈C .子宫内膜D .输卵管E .卵巢69 .伤寒带菌者细菌一般居留在A .小肠B .结肠C .胆囊D .肝脏E .肾脏70 .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为A .浆液性炎B .纤维素性炎C .肉芽肿性炎D .出血性坏死性炎E .蜂窝织炎71 .哪种炎细胞浸润支持梅毒的诊断?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D .肥大细胞E .巨噬细胞72 .下列哪种病损属一期梅毒?A .睾丸树胶样肿B .硬腭坏死穿孔C .皮肤斑疹或丘疹D .外生殖器硬性下疳E .脊髓后根和后索变性73 .有关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哪项是错误的?A .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B .筛状软化灶形成C .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D .病变以小脑、延髓和桥脑最严重E .胶质结节74 .有关暴发性脑膜炎时的临床病理表现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皮肤粘膜广泛淤点及淤斑B .双侧肾上腺广泛出血C .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渗出物D .起病急骤,高热,头痛,呕吐E .伴有周围循环衰竭75 .乳腺癌最好发于乳腺的A .外上象限B .外下象限C .内上象限D .内下象限E .乳晕部76 .引起新月体形成的是A .巨噬细胞B .纤维素C .淋巴细胞D .红细胞E .中性粒细胞77 .伤寒的传染途径是A .经口传染B .呼吸传染C .血液传染D .接触传染E .内源性传染78 .伤寒肠道病变的好发部位是A .空肠B .回肠下段C .回盲部D .横结肠E .乙状结肠79 .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A .胆汁性肝硬化B .门脉性肝硬化C .坏死后性肝硬化D .干线性肝硬化E .淤血性肝硬化80 .能并发结肠癌的肠道寄生虫病为A .钩虫病B .阿米巴病C .血吸虫病D .蛔虫病E .蛲虫病三、多项选择题( 5 分)8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包括A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B .杯状细胞增生C .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D .细支气管周围炎E .软骨发生钙化、骨化82 .下列疾病中,属于肉芽肿性炎的有A .麻风B .结核C .阿米巴病D .梅毒E .伤寒83 .哪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 .高脂血症B .高血压C .吸烟D .糖尿病E .肿瘤84 .下列病变属于浆液性炎的是A .胸膜炎积液B .感冒引起的鼻粘膜炎C .肾盂积水D .昆虫毒素引起的皮肤水肿E .皮肤烧伤引起的水疱85 .慢性菌痢的特点是A .病程>2 月B .志贺氏菌感染多见C .慢性溃疡形成D .急慢性炎共存E .肠壁肉芽组织增生四、问答题(35 分)1、肉芽组织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2、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病理学病例讨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病理学病例讨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7a4a8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5.png)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本例患者先后发生过一些什么疾病?其间有何联系?
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伤导致道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导致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有氨神经毒素和假神经递质等假说。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 病因。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问题讨论
推测本例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实验诊断
肝功能部分检测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ALT)
180↑
5-----40
血清清蛋白(A) 血清球蛋白(G) 清蛋白/球蛋白(A/G) 血清总胆红素(STB)
35↓ 43↑ 0.81↓ 40↑
40----55 20----30 1.5--2.5 3.4-17.1
单位 U/L g/L g/L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体格检查
❖ 显著消瘦,皮肤、巩膜中度黄染; ❖ 胸前、躯干可见蜘蛛痣,双手掌大、小鱼际处明显发红;
❖ 腹膨隆,重度腹水征,腹壁静脉曲张; ❖ 肝下界在肋缘下3横指宽处可触及,较硬,表面不平;
❖ 脾下界在肋缘下2横指宽处可触及; ❖ 双乳房乳头下皆可触到直径约3cm的硬结,双侧睾丸缩小;
病理学课堂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男性患者,48岁,因食欲不振和消瘦半年、发热和进行 性加重的黄疸三个月、神志恍惚一周入院。患者于15年前 曾有过食欲不振、呕吐及黄疸史,由传染病医院诊断为 “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缓解;后常感乏力、食欲 差、肝区不适等,检查发现肝功异常,超声见肝大。 5年 前患者又曾腹胀、黄疸和由于门脉高压导致胃食管静脉曲张
❖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约10%的肝癌患者可发生
由于肝功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病理联系☆ ①脾大
1.门静脉高压
②胃肠道淤血水肿 ③腹水
④侧支循环失形成
①蛋白质合成障碍
②出血倾向
2.肝功能障碍
③黄疸 ④雌激素灭活障碍 ⑤肝性脑病
(五)结局
⒈ 相对稳定,肝功得到改善 ⒉ 继续发展,死亡
①肝性脑病 ②上消化道出血 ③感染 ④肝癌
小结
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
基本病理变化
实质和间质增生 定义、结构
③黄疸
2、肝功能障碍
①蛋白合成障碍: ②出血倾向 ③黄疸 ④雌激素灭活障碍
蜘蛛痣
男性乳腺发育 肝掌
2、肝功能障碍 黄疸 蛋白质合成障碍 肝性脑病
①蛋白合成障碍: “肝胆相照” “肝脑涂地”
②出血倾向 ③黄疸 ④雌激素灭活障碍
“歃血为盟”
出血倾向
“心慈手软”
雌激素灭活障碍
⑤肝性脑病 肝合成尿素减少→血氨 肝硬化最严重的后果,也是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纤维间隔 较薄且均匀
(三) 临床与病理联系
1、代偿期 症 状:
体 征:
乏力、纳差、恶心 腹胀、腹泻、 上腹隐痛
肝、脾轻度肿大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
(三) 临床与病理联系
2.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 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障碍
(三) 临床与病理联系
2.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 (1) 门静脉高压
机制 临床表现
肝功能障碍 门静脉高压
假小叶
肝内血液循环被改建
变性、变硬
◆代谢紊乱:血色病(铁质沉着) 肝豆状核变性(铜沉积)
◆营养缺乏:长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 ◆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原因不明:隐源性肝硬化
综合分类: (我国常用的分类)
门脉性肝硬化( 小结节)(最常见) 坏死后性肝硬化( 大结节、大小结节混合) 胆汁性肝硬化 寄生虫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化 色素性肝硬化
上腔V
下腔V
右心
(三) 临床病理联系
1、门静脉高压 2、肝功能障碍
①蛋白合成障碍: 白蛋白↓、白/球↓ ②出血倾向 ❖ 肝合成凝血因子↓
❖ 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过多
(三) 临床病理联系
1、门静脉高压 2、肝功能障碍
①蛋白合成障碍: 白蛋白↓、白/球↓ ②出血倾向 ❖ 肝合成凝血因子↓
❖ 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过多
我国的综合分类→ 坏死后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淤血性肝硬化 寄生虫性肝硬化 色素性肝硬化
二 坏死后性肝硬化
肝细胞亚大块坏死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病因:
1、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反复发作、坏死严重的慢性肝炎
2、严重的化学毒物、药物中毒
(二)病变特点:
大体:
1.肝脏体积明显缩小,变硬,左叶为甚 2.肝脏变形明显,结节较大,大小不等 3.结节间纤维间隔较厚,厚薄不均。
纤维间隔窄、均匀一致
(三)病理改变
❖ 1、镜下:
1.假小叶 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变性、坏死、再生 ②中央静脉偏位、缺如、多个 ③汇管区可在假小叶内
2. 纤维间隔窄而一致:
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及假胆管。
中央静脉:偏位、缺如
结构改变
两个或以上
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假小叶(大小相仿)
肝细胞改变:变性、坏死、再生
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纤维间隔: (窄一致) 小胆管增生和假胆管形成
(三)病理改变
1、镜下: 2、大体:
⑴ 早、中期:肝脏体积正常或略增大
质地正常/稍硬
2、大体: ⑵ 晚期:
⑵ 晚期:
体积 缩小
重量 减轻
质地 变硬
表面
颗粒或小结节状,大小相仿0.1-0.5cm
被膜 增厚
< 1cm
切面
弥漫性圆形或类圆形结节
病例讨论
男性患者,39岁。 主诉:腹胀2个月,加重3天。 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
欲不振、消瘦。3天前因过度劳累腹胀加重。同时 有牙龈出血,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溏泻,每日4— 5次,小便量少而黄。 既往史:8年前患乙型肝炎,口服护肝药治疗,自 觉无症状,以后未经任何诊治。无其他病史。
门静脉
⑵窦后性阻塞
假小叶 压迫小叶下V
肝窦内血液 流出受阻
门V血进 入 肝窦受 阻
肝动脉 门静脉
> 肝动脉 门静脉
小叶下静脉
门
静
脉
高
小叶下静脉
压
(3)窦前性阻塞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 动 脉
门静脉
⑶窦前性阻塞
肝A、门V的小分支 汇入肝窦前形成 异常吻合支
压力高的A血 流入门V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A.急性普通性肝炎 B.慢性持续性肝炎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急性重症肝炎
E 亚急性重症肝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肝功能不全?
A.出血倾向 B.腹水
C.肝昏迷
D.蛋白质合成障碍 E.黄疸
门脉性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是 A脾肿大 B胃肠淤血水肿 C蜘蛛状血管痣 D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E痔静脉怒张
门脉性肝硬化
×
肝 动 脉
×
门静脉
⑴窦性阻塞 ⑵窦后性阻塞 ⑶窦前性阻塞
(1) ☆门静脉高压形成机制☆
①窦性阻塞:中央V、肝窦
压迫
周围纤维T增生 中央V、肝窦
门V血进入 肝窦受阻
②窦后性阻塞:压迫假小小叶叶下V
肝窦内血液 流出受阻
门V血进入 肝窦受阻
③窦前性阻塞:
肝A、门V的小分 支
汇入肝窦前形成 异常吻合支
压力高的A血 流入门V
肝硬化
Liver cirrhosis
肝细胞 弥漫性变性坏死
广泛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 结节状再生
假小叶
变性、变硬
正常肝小叶 门静脉高压
肝内血管 破坏 扭曲 压迫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血窦
肝 动 脉
门静脉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门
肝内
静
脉
血液循环
高
被改建
压
肝细胞 弥漫性变性坏死
广泛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 结节状再生
→水钠潴留 腹水使血流量↓→RAAS激活→水钠潴留
门脉高压表现
① 脾大
② 胃肠道淤血水肿
③ 腹水
门脉高压表现
④ 侧支循环形成: 门V系统血液 --肝 --肝静脉 --下腔V
门V系统血液 --侧支循环 --上、下腔V
门V血
胃冠状V 肠系膜下V 副脐V
食管下段V丛 直肠V丛 脐周V丛
奇V
髂V
上下腔V
讨论题: 1、临床诊断及诊断依据? 2、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原因是: ( C ) A.药物中毒 B.毒物中毒 C.病毒性肝炎 D.营养缺乏 E. 慢性酒精中毒
2. 我国最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是: ( D ) A. 寄生虫性肝硬化 B. 坏死后肝硬化 C. 胆汁性肝硬化 D. 门脉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三)病理改变
❖ 1、镜下:
肝窦压力↑ 液体经肝被膜漏入腹腔
☆腹水形成机制
肝合成白蛋白↓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肝灭活激素功能↓ 血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水钠潴留
☆腹水形成机制
腹水使血流量↓
RAAS激活 水钠潴留
☆腹水形成机制 ☆
门V压力↑→门脉系统淤血→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液体漏入腹腔
肝窦压力↑→液体经肝被膜漏入腹腔 肝合成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 肝灭活激素功能↓→血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 ②假小叶:
假小叶:
假 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
小
叶 绕肝小叶或再生性肝细胞结节,
形成的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
形排列紊乱的肝细胞团,是肝
假
小 硬化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叶
正 常 肝小叶
假小叶
正 常 肝小叶
假小叶
假小叶
肝细胞脂肪变性
汇管区 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血窦
肝 动 脉
门静脉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肝动脉
肝脏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
小叶间A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右心 肝静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 动
×
脉
门静脉
⑴窦性阻塞
中央V、肝窦 周围纤维T增生
压迫 中央V、肝 窦
门V血进 入 肝窦受 阻
× 肝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 动 脉
假小叶形成和肝内纤维组织增生
肝内血液循环被改建
肝功能不全
门脉高压症
机制、表现
❖练习题:
1.试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 病理联系及结局。
2、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引起的病变有哪些?
❖ 练习题:
5、下列哪项不是胃溃疡的并发症 A.穿孔 B.出血 C.反复发作 D.癌变 E.幽门狭窄
6、肝组织桥接坏死常见于: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二)病变特点:
光镜: 1、假小叶大小、形状不一, 相差悬殊,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三)结局
1、病程短 2、肝功能障碍明显、出现较早 3、癌变率高
门脉性肝硬化的特点是 A.结节大小不等,纤维间隔厚薄不均 B.结节大小相仿,纤维间隔薄而均匀 C.肝脏呈深绿色 D.纤维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大量增生 E.肝细胞结节状增生
体格检查:慢性肝病面容,结膜苍白,巩 膜无黄染,牙龈有少量渗血。心肺未见异 常。腹部胀满,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壁静 脉曲张。肝脏触诊不满意,脾大,左肋缘 下2CM,质硬,双下肢轻度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