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C语言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

C语言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

C语言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建立一个简单的会员卡储值积分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会员卡管理功能和会员卡储值积分管理。

会员卡管理功能:(1)根据身份证办理会员卡,一张身份证只能办理一张会员卡。

(2)根据需要可以注销、挂失、冻结会员卡或修改会员卡密码以及积分和消费金额查询。

会员基本信息包括:会员身份证号、卡号、密码、积分、消费金额、级别。

会员卡储值积分管理:(1)根据会员卡级别设置折扣率,根据折扣率自动打折计算消费金额。

(2)根据消费金额计算积分,积分累计达到一定标准后换购商品。

2.设计分工组员组员组员:组员在本系统开发中,小组各成员的分工如下:会员的信息存储数据结构和各个子函数的名称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由全体成员统一制定;主函数main,主控程序模块call函数,系统退出函数,各函数名称及用到的变量名称的规定由胡丽萍统一负责。

会员管理总函数,会员积分总函数,会员信息查询函数及信息内容输出函数由陈建飞负责。

会员信息冻结函数,挂失函数,注销函数及内部返回到主菜单的返回函数由郭娟如负责。

密码设置函数,查询时检查函数,增加新会员函数,修改密码函数统一由郭霞负责。

输入级别函数,输入消费函数,查询积分函数,查询折扣率函数统一交由胡桂芳负责。

3.问题概述要实现这个会员积分管理系统,要遇到的问题如下:①. 首先要有一个主函数来负责对子函数的调用。

②. 进行新增一个会员时的增加操作③. 对身份证号码的判定操作及密码的设置及判定操作④. 输出会员信息时对各部分的总体把握⑤. 修改密码时覆盖其原有的密码⑥. 会员级别及消费来查询折扣率和积分的操作4.问题分析首先该问题分为两个大块,一个是会员卡管理功能,另一个是会员积分管理功能。

针对会员卡管理功能,首先应具备7项功能,新会员的录入,查询会员的信息,会员的挂失操作,会员的冻结操作,修改密码的操作,注销会员的操作,以及返回上一层目录的操作。

在没有一个会员的时候,如果用户进行了查询及注销等其他在有用户基础上才应该进行的操作,也应该给出相应的提示,来警示用户应该正确的操作。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实验背景
实验背景介绍。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采用以下材料和设备:
- 材料1
- 材料2
- 设备1
- 设备2
3.2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1. 步骤1
2. 步骤2
3. 步骤3
3.3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事项1
- 注意事项2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实际实验,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实验结果描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6.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Test in the Course ofPrincip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1.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的结合、科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从简单转向综合,从理论转向设计。

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构建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2.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土木工程专业8个班,分为1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为了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强调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设计、制作和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构件一个构件的破坏形态,每人提交一份初步设计计算书,计算书中应包括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设计或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筋量,预测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

方案必须能在提供的试验条件下实现。

各组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各组实验前提交最终的设计计算书,并给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两个实验小组(土02-7班)的实验梁由学生自己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拼装模板,绑扎钢筋,按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要求贴应变片,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用量,浇筑混凝土。

实验按照预定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加载实验,直至构件破坏,与预测结果比较。

每人提交试验报告一份,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全过程的照片,数据的整理,分析构件的受力,预测偏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整个试验的体会与心得,应做到图文并茂。

本学期完成教学实验16组,其中正截面受弯构件实验12个,斜截面受剪构件实验3个,大偏心受压构件1个。

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1].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

食品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1].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食品化学》实验题目:实验二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姓名:刘选东学号:10118020班级:食质一班卵磷脂的提取,鉴定和应用一、实验的目的及原理1.1 实验目的(一)掌握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的方法(二)提高实验动手能力1.2 实验原理卵磷脂是甘油磷脂的一种,由磷酸、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组成。

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在植物种子和动物的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以及红细胞中含量最多;其中蛋黄中含量最丰富,高达8—10%,因而得名。

卵磷脂可溶于乙醚、乙醇等因而可以利用这些溶剂进行提取。

本实验以乙醚作为溶剂提取生蛋黄中的卵磷脂。

通常粗提取液中含有中性脂肪和卵磷脂,两者浓缩后通过离心进行分离,下层为卵磷脂。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准状物,遇空气可氧化成为黄褐色,这是由于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所致。

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三甲胺,三甲胺有特殊的鱼腥味,可以此鉴别之。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作乳化剂,抗氧化剂,营养添加剂。

1.3.1 本次实验是《食品化学》课程的综合实践内容,要求实验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所做实验题目制定出周密而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各实验工作,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

1.3.2 本实验均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每位同学要在安排的时间内分租完成每一次实验内容,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1.3.3 要求每一位同学做好每次实验的原始记录,以便资料整理和分析。

1.3.4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注意安全,爱护公物,并自觉保持实验室的卫生。

1.3.5 每组小组完成整个实验后,如数归还所借用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如有损坏实验器材者,照价赔偿。

二、实验方案设计2.1 实验材料与设备鸡蛋、花生油乙醇 10%NaOH,纱布,漏斗,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恒温水浴箱2.2 实验方案设计1、卵磷脂的提取取15g生鸡蛋黄,于150毫升三角锥瓶中加入40毫升乙醚,放入磁搅拌器,室温下搅拌提取15分钟。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引言:设计性实验是一种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来验证或探索某种理论或观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旨在通过实验来探讨人们对颜色的情绪感知和认知的关系。

实验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

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参与者对这些颜色的情绪反应来了解颜色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1. 参与者选择:我们从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选择了100名参与者,确保他们没有任何色盲或视觉障碍。

2. 实验环境:实验在一个安静、明亮的实验室中进行,以确保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

3. 实验材料:我们使用了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显示器来展示颜色。

参与者需要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相应按键来表示他们对颜色的情绪反应。

4. 实验步骤:参与者被要求观看屏幕上一系列随机出现的颜色,并根据他们的情绪反应按下相应的按键。

每个颜色的呈现时间为5秒,之间有2秒的间隔。

5.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我们收集了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红色:参与者对红色的情绪反应普遍较为积极,表现出愉悦和兴奋的情绪。

2. 蓝色:参与者对蓝色的情绪反应相对较为中性,表现出冷静和平静的情绪。

3. 绿色:参与者对绿色的情绪反应多样,有的表现出愉悦和放松的情绪,有的表现出不安和压抑的情绪。

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吻合,即红色通常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然而,绿色的情绪反应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绿色是一种中间色,同时具有红色和蓝色的特点,因此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结论:通过这个设计性实验,我们验证了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红色能够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蓝色则更容易让人保持冷静和平静。

绿色的情绪反应则相对复杂,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这些发现对于设计领域和情绪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颜色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及材料
3、理论依据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5.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及结果
2、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原因分析、关键环节及其改进措施)
3、结论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五级制):
伊犁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专业_____班级_____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___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____
开课学期至_学年__学期
上课时间年月日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否○
签名:
年月日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药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2. 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为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当抗氧化剂与DPPH自由基反应时,DPPH 自由基的吸收峰会减弱,其吸光度值降低。

通过测定吸光度值的变化,可以评估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复方:采用某中药复方药材,经粉碎、过筛后备用。

- 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

- DPPH自由基溶液。

-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 超声波提取仪。

- 分光光度计。

- 真空干燥箱。

四、实验方法1.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分别制备中药复方提取物。

- 将药材与乙醇、甲醇、水等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超声波提取仪中提取。

- 提取液经真空干燥箱干燥,得到中药复方提取物。

2. 抗氧化活性检测:- 配制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

- 取一定量的DPPH自由基溶液,加入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混合均匀。

- 在517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 以未加中药复方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溶液为空白对照。

3. 数据处理:- 计算抗氧化活性指数(IC50):以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溶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之比作为抗氧化活性指数。

-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复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超声波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渗漉法制备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超声波提取法所得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回流提取法次之,渗漉法最低。

2. 中药复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随着中药复方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强。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 10级 2011—1:假设某银行有四个窗口对外接待客户,从早晨银行开门起不断有客户进入银行。

由于每个窗口在某个时刻只能接待一个客户,因此在客户人数众多时需在每个窗口前顺次排队,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客户,如果某个窗口的业务员正空闲,则可上前办理业务,反之,若四个窗口均有客户所占,他便会排在人数最少的队伍后面。

现在需要编制程序以模拟银行的这种业务活动并计算一天中客户在银行逗留的平均时间。

2.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初始化(OpenForDay),模拟银行开门时各数据结构的状态。

2)事件驱动(EventDrived), 对客户到达和离开事件做相应处理。

3)下班处理(CloseForDay), 模拟银行关门时的动作,统计客户平均逗留时间。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离散事件模拟的认识;2)进一步理解队列的实现与应用;3)对链表的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实验涉及到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删除等操作,涉及到了队列的建立、插入、删除,涉及到了离散事件的应用思想,还涉及到了排序的概念。

完成这个实验对线性表、队列及C语言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将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对离散事件也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整体设计。

包括初始化(OpenForDay),事件驱动(EvenDrived),下班处理(CloseForDay)初始化的代码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银行工作系统的框架,把实际问题数字化,利用“事件”来描述系统程序,其中包括变量客户人数、累计时间、客户到达成为事件的一个部分,当然每个窗口看做是一个队列。

算法如下:void OpenForDay(){ // 初始化操作int i;InitList(ev); // 初始化事件链表为空en.OccurTime=0; // 设定第一个客户到达事件en.NType=Qu; // 到达OrderInsert(ev,en,cmp); // 插入事件表for(i=0;i<Qu;++i) // 置空队列InitQueue(q[i]);}接下来,客户进入,进行客户到达后的处理要做的操作有:客户人数加1—>记录到达的时刻—>加入事件列表—>查找队列最短的窗口—>客户插入—>办理业务—>离开—>记录办理业务需要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马建国、孟宪元.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2006.1.
[4] 姜威.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2008.1.
[5] 张靖武.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2007.4.
[6] 赵海雁.《AD590温度传感器》.测试技术学报.1997.11.
[7] 刘燕,兰志强. 《AD590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中国仪器 仪表,2005.6.
6实验注意事项
1 电路板的检查: 检查电路板的焊接是否正确,有无虚焊、错焊以及漏焊,各电阻的阻值是否正确,集成运放LM324的管教是否连接正确,以及AD590和1N4728的连接是否有误。在该次调试中,发现有一电阻接错,后仔细对照图纸检查,重新焊接正确。
2 各关键点电压的测量: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的电压值,检查电路工作是否基本正确。实际测得,U0=2.81V,U1=2.63V,Uout=3.8V,温度改变,U0变化,但是输出不变。分析后发现,原来最后一个放大器U2D的反馈电阻接到了+端,所以导致输出电压值恒定不变,于是将电阻重新焊接。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们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
如 图为AD590 的外形电路,在制造时按K氏度标定,即在0°C时,AD590的电流为273uA,温度每增加1K氏度,电流随之增加1uA。AD590相当于恒流源,和一电阻串联即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为了精确起见还应有一电位器串入,如果串入1KΩ电阻,温度每变化1K,电压变化1mV,且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即转换当量1mV/K。当电源电压在V=4uV~30V之间时,其电流将随温度的大小而线性变化。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动亦会影响AD590电流输出,但随电源电压的变大,其电压变动所造成的影响将变小,因此建议采用较高电源电压,AD590对温度T的端电流关系式为:
[8] 张新安.《用AD590制作高精度数字温度计》.实用电子制作,2007.8.
[9] 汪明珠,毛德梅等.《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电路及应用》.皖西学院报,2009.2.
[10]蒋敏兰,胡生清等.《 AD590温度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及应用》.传感器技术, 2001.2.
8实验总结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们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叙述本实验操作的详细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及数据处理)
对测试结果分析研究,讨论和预期结果的比较(记录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与讨论)
写出实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提出进一步实验的设想
写下本实验的总结、收获和体会,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于AD590温控器的设计
专业:应用物理学
年级:1201级
组次:第四组
组员:李红洲 李克乐 马向军 马永浩
指导教师:王婷
日期:2015 年7 月20日
1实验目的
1.1了解常用的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内部原理及基本的工作原理。
1.2 设计电路检测AD590输出的电压U与水温T的线性关系。
I(T)=I(0)=1u/℃×T(℃)=273.2uA=TuA
V(T)=I(T)×R=273.2×R+T×R
可见电压输出V(T)与温度T呈线性关系
2.2 电路中,用AD590获取温度信号。根据AD590的数据手册可以知道,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AD590的电流变化1μA,相当于环境温度变化1摄氏度,当环境温度为0摄氏度的时候,AD590产生273μA的电流。AD590经过10K的电阻串联后,在电阻的两端产生(2.73+T)V的电压,该电压经过由LM324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后,调整为0~5V的电压,输入到继电器,触发继电器驱动蜂鸣器发声。
3 调节调零电压:调零电压的调节是通过改变1K的滑动变阻器R7的阻值来实现的。
4 调节放大倍数:调节放大倍数是通过改变5K的滑动变阻器R8的阻值来实现的,分析得知,放大5倍较为合适。
7 参考文献
[1] 范立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2006.1.
[2] 刘瑞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M].2003.7.
就是这个原因。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一个放大电路的设计过程,学习了AD590的工作方式和用LM324设计放大电路的方法,加深了对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的理解,深刻体会了电路板焊接中的各种技巧。我对一些测试硬件、软件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确切的感受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是真正地去实践操作,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将来把它们应用都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实验报告的要求
阐明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简要介绍本实验涉及的基本原理(或设计思想、设计过程、设计结果)
3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方案设计: 正确选择实验方法,进行参数估算,选择实验仪器,给出电路图,拟定实施方法和操作步骤,考虑数据处理方法等。
试验流程图:
AD590工作在5V的电源下,产生273~ 373μA(0 ~ 100摄氏度)的电流,经过R1的分压过后,转换为2.73~3.73V的电压,经过一个由LM324构成的跟随器后,送至三运放放大电路的一端(设这个电压为U0)。稳压管1N4728可以将5V的电源稳压成为3.3V,再经1K的滑动变阻器R7分压后,产生2.73V的电压(U1),送至三运放放大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可以通过调节5K的滑动变阻器R8 的阻值,来调节放大倍数。经过该三运放,实现了电压的相减和调节。
1.3 讨论电流输出型和电压输出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优缺点。
1.4设计电路当水温高于90摄氏度时能报警提示。
2实验原理
2.1温度控制器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电路有温度传感器,K-OC变换、控制温度设置和放大器等部件组成。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K-OC变换将热力学温度K转换成摄氏温度OC。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和刻度定标后由数字电压表直接显示温度值,并同时送入比较器与预先设定的固定温度值进行比较,由比较器输出电平的高低变化来控制执行机构(继电器)工作,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
3.2 仪器调试:万用表,DH1718-5型双路跟踪稳压稳流电源,
3.3 数据测量:测量AD590在不同温度下输出的电流电压值。
具体电路图如下所示:
焊接的电路板:
4实验数据及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其中:I=U/R, R=1kΩ。)
65
70
75
80
85
90
95
V(mV)
325
329
335
340
343
349
354
359
364
370
I(μm)
325
329
335
340
343
349
354
359
364
370
5实验结果
将温度传感器AD590置于26摄氏度的常温下,测量输出电压为1.31V,经计算,发现放大关系正确,改变温度至50摄氏度,测出输出电压为2.49V,放大正常。再改变温度至80摄氏度的时候,发现输出电压为3.8V,与放大关系不符,分析发现,原因是LM324工作在5V的电压下,由于本身的放大局限,放大器的输出一般要小于电源电压,所以,基本上3.8V已经达到了LM324的最高输出值。若要使输出电压增大,则需要为LM324提供更高的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