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认知过程
第三章认知过程
3.定势作用
思维定势是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准备状态。 思维定势指的是一种习惯化的思维习惯。人在学习、 实践过程中常常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思维定势。
4.原型启发 原型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
只要发现了事物或现象与当前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 内在联系,就可以从原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5.动机水平
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研究发现,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 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新异的事物较千篇一律、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事物 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刺激物的 新异性
刺激物的异乎 寻常的特性
绝对新异性
相对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
人的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无意注意的方向。
3.长时记忆
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能长时间地保存 在记忆中,这称为长时记忆。
四、记忆的发展
1.记忆广度呈扩大趋势 2.从无意识记为主发展到有意识记为主 3.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转换 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第四节 思维
一、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间 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特点。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E=1/R。
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 最小差别量
K I / I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1795—1878)发现, 能够被有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 个常数。
儿发心第3章 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上)
出生儿 有对光反射(眨眼反射) 2个月 头眼协调,目光能水平、上下跟随移动的物 体90度 4个月 头眼协调好,目光跟随移动的物体180度 6个月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12个月 小儿偏爱注视小物体 2岁时 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5岁时 区别斜线、垂直线与水平线 6~7岁 渐发育完善
出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射
(3)对称性图案超过非对称图案。
优先注视范式:
视觉偏好
二、新生儿的视觉
(1)视敏度:出生时,成像模糊,最佳视距:20— 40cm . 新生儿视力相当于成人的20/150;06岁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最佳视距:20—40cm .
新生儿
(2) 视觉集中:两 周的新生儿能够较长 时间的集中注视某一 客体
2) 温度觉:新生儿期已比较敏感,对冷刺激比热刺激更 明显。 3) 触觉:新生儿的触觉即高度敏感,尤其在口唇、手掌、 脚掌、眼等部位。 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建立依恋关系(“皮肤饥饿”) 发展:表现在:探索活动;与其他感觉(主要是视觉) 结合
触觉
触觉(口唇;手)
触觉+动觉
探索世界
触觉+动觉
(一)感觉
1、视觉: 1)作用:在儿童与环境的联系中提供着重 要的信息,占儿童所接受信息的70%-80%。
2)视觉的发展
1、 视觉集中:两周 的新生儿能够较长时 间的集中注视某一客 体;三个月可以注视 4-7米处的客体;六 个月可以注视飞鸟和 飞机。
视知觉发展进程:
3、嗅觉和味觉
(1)嗅觉的发展:
1个月 对强烈气味有不愉快表示 3-4个月 能区别好闻难闻的气味。 (“妈妈味”) 7-8个月 更灵敏,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过程(1)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 很难直接控制的。(一般起伏的时间 为8---10秒)
▪ 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 车驾驶员、体育裁判员等职业都需 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 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 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注意保持在一定的活动上,随着活动的进
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2. 注意的特点
(2)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 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 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被抑制。
3、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 意
注意的含义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规律及运用
▪ 双耳分听实验
▪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 才能进来。
——乌申斯基
一、注意的含义
▪ (一)注意的概念 ▪ 1.注意的概念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集中。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
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
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
件。
(二)注意的功能
▪ 3. 调节功能
▪
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
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
认知过程
活泼型
安静型
抑制型
3.气质与购买行为 (1)胆汁质类型的顾客(兴奋型气质) (2)多血质类型的顾客(活泼型气质)
(3)粘液质类型的顾客(安静型气质)
二、 气质
(4)抑郁质类型的顾客(抑制型气质)
1.性格的内涵
三、 性格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的重要方面,是个人表现
在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七、购买行为
购买行为是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在 购买动机的驱使下,经购买决策后,以货币换 取商品的行为
2.购买行为的理论
七、 购买行为
(1)习惯养成理论
商品的重复使用促使爱好与兴趣的形成 “刺激—反应”的巩固程度决定购买行为习惯的养 成 强化物促进习惯型购买行为的形成
(2)减少风险理论
(3)认知理论 (4)象征性社会行为理论
已经不是障碍,很多问题都能够接受了。假如,
在购买的人比较多的话,被其他人买走就亏大
了,还是先下手为强。
•人的行为模式:需要—动机—行为; •→需要是产生购买行为的起点,消费者确认自己 需要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 •→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并决定其购买行为,决 定着对产品和服务接受与否;
•→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是营销实践的一个难 点,同时也是做好营销工作的一个重点。现代营销 理论强调从人的心理分析出发,要求营销人员充分 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使得营销策略直指人心。
三、 气质
1.需要的内涵
四、 需要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与欲求,是客观要求
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推动着
人去从事某种活动
四、 需要
2.需要的分类
起源
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过程
大脑结构
大脑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对认知 过程的形成和运行起着重要作 用。
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和他人的看法会影响 个体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决策。
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1
分配注意力
2
注意力的分配涉及对不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源的同
时处理,以及在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
3
选择性注意力
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注意力有限,通过 选择性注意力来集中关注重要的信息。
语言的意义和认知过程的关系
语言是我们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它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影响着我们对 世界的理解和思维方式。
认知偏误的分类及其影响
信息偏见
基于有限信息做出判断,忽视或过分强调某 些信息,导致判断错误。
情绪偏误
情绪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评估和决策出现偏 差。
确认偏误
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观念相符的信息,而 对与之相矛盾的信息持怀疑态度。
联想和判断的作用
联想
通过将相关信息连接在一起,帮助我们形成新 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
基于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决 策。
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
1
感知
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的过程。
2
加工
大脑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3
识别
将处理后的信息与存储的知识进行匹配和辨别的过程。
注意力控制
注意力控制涉及对干扰信息的抑制和 注意力资源的灵活分配,以实现认知 目标。
认知过程中的记忆
记忆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我们的记忆对于学习、决策和应对具有关键作用。
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知觉 首次接触和感知信息 依赖感官输入 受外界刺激影响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1. 简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涵盖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决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2.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2.1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的首要阶段,它是指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知、选择、注视和识别等子过程。
2.2 注意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刺激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力可以是外向的,即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上;也可以是内向的,即集中在内部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
2.3 记忆记忆是指将之前获取的信息存储、保持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工、复述等方法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它对于学习、思考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2.4 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通过内部加工和组织信息来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思维涉及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会对认知过程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认知过程的因素3.1 遗传因素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认知能力的因素,环境和经验同样对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2 环境因素环境对认知过程具有塑造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提高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差异性影响,例如,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表现。
3.3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对认知过程具有直接影响。
第三章认知过程
幻灯片1幻灯片2第三章认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主要是指高级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认知过程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最多也是研究成果最丰富的一个心理学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学习、模式识别、航空工业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分别讨论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与语言等人类的最基本的认识过程。
幻灯片3第三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注意●第三节记忆●第四节思维与语言幻灯片4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觉及其规律●二、知觉及其特征幻灯片5一、感觉及其规律●(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幻灯片6(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从产生条件上来说,它离不开事物的直接作用;二是就反映内容而言,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幻灯片91 .视觉●(2)基本的视觉现象●①视觉适应。
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明适应●暗适应●②色觉。
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如红色、绿色,它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所决定。
●饱和度与光的强度有关。
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也就是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
亮度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白色亮度最大,当其亮度减弱时,表现出一系列灰色,最终达到全部黑暗时,视觉消失。
幻灯片11●视觉后像●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
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
●正后像●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
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青少年心理学》第3章 青少年的认知
二 、信息加工
Ö 信息加工理论关心的是青少年的大脑如何工作 。青春期大脑结构的改变和神经髓 鞘化为认知资源的增加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Ö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会受到加工速度和信息容量的影响 , 也就是认知资源的影响。
Ö 随着从小学到初中 、初中到高中的每一 次学校变化 , 青少年的成绩分数会下降 。 Ö 追踪研究发现升入初中的学校转变消极影响更大 , 尤其是对女孩的自尊而言 , 它在女孩
进入初中以后急剧下降 , 之后逐渐会恢复
Ö 相应地 , 青少年的自信和自我价值也会进行调整 。学校的转变常常使得环境变化无法很 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要 。
Ö 形式运算思维比具体运算思维更抽象 , 青少年不再只局限于将实际的 、具体的经 验作为思维的参照 , 他们可以虚构想象情境(纯粹假设的可能性时间或抽象命 题) ,并试图对其进行逻辑推理。
Ö 青少年可以进行形式推理 , 可以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将推理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 情境中。
Ö 青少年在形式运算阶段还能够使用命题思维。 Ö 直到15岁以后 , 青少年才会完全具备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能力。
二 、青春期社会方言
Ö 有语言学家认为 , 青少年的言语构成了一种属于他们的方言——“青春期社会 方言 ”
Ö 青少年方言或俚语主要在相同年龄群体内使用 , 词语的含义显得有些模糊 、古怪 、轻率 , 或 者对成年人不敬 。
Ö 词汇会因为性别 、种族 、年龄 、地区 、邻里 、学校类型而千差万别 , 也会因为团体的不同而 大相径庭 。
遗传因素能够解释这
种性别差异 , 比如女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今天今天带领大家学习认知过程-记忆的概述及分类。
(一)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人们熟悉的心理现象。
如果没有记忆,个体将一直处于新生儿状态,难以适应一切活动。
所以说记忆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分类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嗔觉的、味觉的或触觉的形象。
例如,科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软硬、冷热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公式、判断、推理等抽象内容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出事物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这种记忆形式是人类所独有的。
(3)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例如,失去亲人后的痛苦心情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忘怀,就是情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士2个创克。
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持时间长,从1
分钟。
第三章 自我认知
SP—天才的艺术家
“适应的现实主义者” 有冒险精神,反应灵敏。在任何要求技巧 性强的领域中游刃有余,常常被认为是喜欢活在危险边缘寻找刺激
的人。喜欢处理大量的事情和紧急事件,解决具体问题和面对压力。 为行动,冲动和享受现在而活着。约有60% 左右SP偏好的人喜欢艺 术、娱乐、体育和文学。被称赞为天才的艺术家:麦当娜、兰球魔 术师约翰逊、音乐大师莫扎特、陈道明、刘德华等
第三章 自我认知
——
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
了解自我
探索工作
合理决策
开始第一份工作 有效行为
职业规划 重在认识自己
"认识你自己!"据说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宗
教中心戴尔菲阿波罗神庙墙上的一句箴言,又
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这句话进行过
论证和解说,更据说,这句箴言是古希腊哲学
里面一个重要的命题,深深地影响了人类两千
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与别
人有所不同。
故事:基甸与三百勇士
基甸是从米甸人手中救出犹太人的犹太勇士,《圣经》上记载了基甸如何根 据“工作需要”,在32000个士兵中甄选出能够适应一场即将到来的残酷恶战 的精兵来的。基甸第一步是按照“不惧怕”的标准选人的。惧怕和胆怯的人 在战场上容易惊惶、退缩、弃甲逃跑,甚至俯首投降,这一切都会大大打击 士气,最终导致全军溃败。他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回去。32000人 中,因害怕了表示愿意退出的人数,高达22000人。只有勇敢,显然不足以完 全胜任这场恶战,惧怕的22000人离队后,尚余10000人,基甸对他们进行了 第二轮的筛选。他引领士兵来到到水旁,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去喝溪里的水, 结果发现他们主要有两种喝水的姿势:一种是跪下来,头向下趴着喝水,而 只有少数一些人用手捧起水来喝,喝水的同时关注着周遭的动静,留心可能 出现的突然袭击。这一轮筛选的结果,是从勇敢者中淘汰了9700名缺乏机警 心的士兵。最终被“录取”的,只有300名精兵,他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基 甸与三百勇士”。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而不仅仅是看到红色的、圆形的,这就是知觉现象。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三、记忆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四、思维思维是人脑间接的概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其中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包括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性的认识和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五、想象和表象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他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
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过程研究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过程研究第一章:引言语言学习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尤其是非母语人士的语言学习过程,一直是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领域。
现代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语言学习过程的方式。
本文旨在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过程。
第二章:非母语人士语言学习非母语人士(NNSs)是指一些人使用的不是他们的原生语言,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
语言学习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基于语言交流的表达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学习。
第三章:认知过程及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3.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指人类在处理信息时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以及语义理解等一系列过程。
这些认知过程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理解和产生复杂的语言信息。
3.2 语言学习中的认知过程语言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识别、音位知觉、词汇学习、句法处理、语言学习策略等。
具体如下:3.2.1 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是通过听取语音,辨别语音单位来学习外语语音的过程。
语音识别依赖于知觉和注意力的过程,需要将听到的声音和语音单位进行匹配。
3.2.2 音位知觉音位知觉是指将语音单位映射到模板中的一个过程。
非母语人士需要适应不同语言的音位系统,适应语音单位的不同映射,这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训练。
3.2.3 词汇学习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NNSs需要学习大量的单词,并理解这些单词的语用含义。
进行词汇学习时,NNSs需要将新单词与已学过的单词进行联系,同时需要记忆新单词的发音和意义。
3.2.4 句法处理句法处理是指语言学习者对句子结构的处理。
NNSs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频率和语言的习惯用法。
理解句法结构需要NNSs分析和处理句子的各个部分,同时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推理。
三讲认知过程PPT课件
-
7
二、注 意
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
8
(一)注意的概念
1. 注意的含义
▪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
▪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
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
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
注意贯穿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
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
15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
16
7
5
3
9
-
17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
18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
19
2. 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 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
33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如活动任务、个体知识经验 、 情绪等。
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材料 的组合方式、材料的意义、(无意义的 ;有意义的)材料的性质、(文字材料 ;数字;圆点等)。
-
34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
35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
36
TCI G AHNE
图1
TEACHING 图2
▪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
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
用。
-
40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客观因素: 注意的对象(单调、静止——复杂、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认知-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记忆
动作记忆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
语词逻辑 语词逻辑 记忆 记忆
情绪记忆
情节记忆
(1) 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也称运动 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 动作或经过的运动为内 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 技能形成的基础。
概念
(2)形象记忆
概念
形象记忆,是以过 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保持的是 事物的具体形象,具 有直观性。
象
记
忆
与
表
象
1、表象及其分类
表象(心象、意象)——事物不在面前
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例: 《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枫桥夜泊》 问题解决:一个四面都是红色的3立 方厘米的立方体被切成20块1立方厘米的立 方体后,有多少块小立方体是三面红色的? 有多少个是两面红色的?有多少一面红色 的?有多少无色的?
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 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一项 运动技能的形成,先前的动 作要领的学习是陈述性记忆, 动作技能形成以后,形成了 某项动作后的操作动作是程 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
记忆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
概念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 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 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 出来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息提 取过程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 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 忆的转换
其一是注意。 其二是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就是从感觉记忆向短时记 忆传递信息并赋予它意义的过程。 模式是指刺激的形貌、类型,识别则是 以以往学到的经验为基础,对该刺激进行的 初步认识。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章 社会认知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含义:在社会心理学中,我们将对他人、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称为社会认知。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1、人的面部表情2、人的言语活动3、人的体态表现4、人的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远比对物的知觉要复杂得多。
作为物的存在,其自身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相对地要稳定持久,易于从直观上去认识和把握。
但人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是复杂多样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单从直观的形式上是无从认识和的把握的。
对物的知觉主要是根据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进行的,较少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对人的知觉则会受到对象所具有的各种社会特征和属性的影响。
在对人的知觉中,知觉者与被知觉者双方处于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中,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会影响被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种种活动和表现也会影响知觉者。
R .H.沃尔夫对婴儿微笑的研究出生后三周的婴儿对人的说话声会作出微笑反应。
第四周前后见到人脸时也会作出微笑反应。
当婴儿出生后3-6个月时,就可观察到他对周围刺激物作出的分化反应。
此时当给婴儿看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用的脸谱时,婴儿即会作出微笑反应;而当给婴儿看其他非人的刺激物如奶瓶等时,婴儿则无微笑反应。
婴儿的这种对人的刺激物才有的微笑反应被称作“社会微笑”。
二、社会印象定义: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与社会知觉的区别A、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直观,它具有间接性。
B、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C、社会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发生改变,不易为理性所说服,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固执性。
有必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不单单指我们对认知对象──人的外表的记忆,其中也包括了对人的行为、人格乃至情绪特征的记忆。
三、社会判断社会判断的特点A、预见性特征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判断,可以预见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或社会行为在另一种场合出现的可能性和条件。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人对 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观察,包括感觉、 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 心理活动。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感知觉过程
一、概念: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知觉(perception):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 和解释过程,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
二、注意的分类与特征
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即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 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即有意注意,又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意志支 配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 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一定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为了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 少到一定的数量。能觉察出两个刺激最小差 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t threshold) 或最小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缩写 为JND.)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
对比 联觉
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
知觉特点 定势影响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 个人在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 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 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 他用途。
酝酿效应: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 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 常可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实践知识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动机、情绪等对感受性的影响
二、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错觉
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人们能迅速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与刺激物本身特点、主观因素(经验、情绪、动机、 与刺激物本身特点、主观因素(经验、情绪、动机、 兴趣、需要等) 兴趣、需要等)有关
知觉的整体性
在刺激不完备时仍保持完整的认识。 在刺激不完备时仍保持完整的认识。 接近率: 接近率:时、空接近 相似率: 相似率:属性相同 连续率: 连续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
标准图
接近率
相似率
连续率
知觉的理解性
据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 工处理,并用语言揭示其特性。
知觉恒常性
艾克纳尔区(颞额中回后部)控制书写。 威尔尼克区(颞上回后部)控制言语的感 知和理解。
接受型失语症,成因与大脑左半球的威尼克区 的受伤或病变有关系。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 现象。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注意的转移
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 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三、记忆的分类
四、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遗忘、再现(回忆和再认) 识记、保持/遗忘、再现(回忆和再认)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二节 思维与语言
思维(thinking)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 括的、间接的反映。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 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二、感觉的特性
感觉传导过程 感觉的种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传导过程:
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 种 类 视觉 听觉 皮肤感觉
(温、冷、 触、痛)
适宜刺激 光
感受器 眼睛视网膜的视细胞
声 耳朵耳蜗的毛细胞 热、压力、伤害性刺激 皮肤的温点、冷点、压点、 痛点 液体 气体 身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 变化和运动 舌头味蕾的味细胞 鼻粘膜的嗅细胞 前庭器官的毛细胞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 梢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 变化的时候,知觉对象并不因此发生变化。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错觉
错觉(illusion) 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 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
一、概念:
注意(attention) :心理活动(意识)对一 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记忆(memory) 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和 再认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个体经验的心理 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过程来看,记忆就 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按记忆形式(内容): 按记忆形式(内容):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按信息存留的时间: 按信息存留的时间:
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0.25~1秒 秒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几秒至1分钟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几秒至 分钟 长时记忆:几分钟至几年, 长时记忆:几分钟至几年,甚至终生
知识的储备是专家和新手的重要区别。
动机的强度 思维障碍
语言(language)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也是正常人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 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语言的生理机制 左大脑半球的布洛卡区(中央前回下方44 区)控制说话。
表达型失语症,其成因与大脑左半球布洛卡区 受到伤害或病变有关系。
味觉 嗅觉 平衡感觉 位置感觉 机体感觉
内脏中的物理、化学刺 内脏壁等的神经末梢 激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 (sensitivity)。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 的大小来度量的。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 觉察到。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 量称为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
五种感觉的绝对域限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晴朗黑夜中30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 晴朗黑夜中 英里外的一根燃烧的蜡烛 安静条件下20英里外手表的滴答声 安静条件下 英里外手表的滴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 一茶匙糖溶于 加仑水中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空间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 一只蜜蜂翅膀从 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