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茅草与锯子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走进树林1林中的树2树木中的纹路3蘑菇4林中的鸟5谁吃谁6茅草与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池塘群落8 鱼9 蛙10龟和鳖11池塘中的植物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3 做个小生态瓶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公路14水泥与沥青15盘山公路16桥17车的运动18自行车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农田19常见的农作物20农作物与土壤21农作物与化肥22大棚蔬菜23防治病虫害自由研究1我们的身体(鄂教版科学五上第1课)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小学议论文 从草变成锯-精品
从草变成锯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人类用砍树工具“锯”,半是那些勤奋,拥有渊博知识的
鲁班,一半则是鲁班的开动脑筋。
那你们知道锯是怎么发明的吗?下面由我来介绍吧!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
茅草。
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
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鲁班自己打制了几十根边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
果然,
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大自然魅力无穷,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得
到很多启示。
2019年01月20日。
仿生生物学例子
仿生生物学例子
以下是 7 条关于仿生生物学例子的内容:
1. 你知道飞机吗?那可是仿照鸟儿飞行设计出来的呀!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那流畅的身姿和灵动的翅膀,可不就给了人类灵感嘛!想想看,要是没有对鸟儿的仿生研究,我们怎么能实现像鸟儿一样在空中快速飞行呢。
2. 嘿,潜艇你听说过吧!这就是模仿鱼在水下活动而创造出来的。
鱼在水里游得那么自在,人类就想呀,能不能也弄个类似的东西在水下航行呢,这不就有了潜艇嘛!这多神奇呀!
3. 哇塞,你看雷达,它居然是仿照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来的呢!蝙蝠在黑暗中能精准地飞行和捕食,这本事太厉害了。
所以人类就仿照它发明了雷达,让我们能在许多领域发挥大作用,这仿生生物学可真了不起啊!
4. 哎呀呀,你想想,荷叶表面不沾水的特性,居然也被人类模仿了呢!仿照荷叶制造出了一些防水的材料。
就像荷叶一直那么干净清爽,人类也利用这个特点做出了厉害的东西,是不是很赞呢?
5. 你说神奇不神奇,锯子是仿照茅草边缘的锯齿形状发明的呢!茅草那小小的锯齿居然能给人类这么大的启发。
要是没有茅草,我们怎么能有那么好用的锯子呀,这仿生的力量可真大!
6. 哈哈,迷彩服知道吧!那可是借鉴了变色龙的变色能力呢!变色龙能根据环境随时改变颜色来保护自己,人类就仿照它做出了迷彩服。
穿上迷彩服的战士们,也能更好地隐藏自己了,这多有意思呀!
7. 哇哦,太阳能热水器居然也和仿生生物学有关呢!它是仿照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的特点呢!向日葵永远追随太阳的温暖,人类就利用这个原理,让我们有了方便的太阳能热水器,太牛了不是吗!
我觉得仿生生物学真的太神奇了,它让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无尽的灵感和智慧,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
《茅草与锯子》走进树林PPT精选教学课件
生物启示发明过程
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 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 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 想。
晚霞破月的天际,依旧映红了归家的路途,流浪了好久的笔调写满了疲倦的素笺,伴着枯萎的憔悴,与年华斑驳的碎影相逢,溅起涟漪在心田的几缕游丝浅叹,让年华牵住执笔的手,静听潺潺流水;波动在逐流的心海,唤名为;婆娑年华,勾勒了谁的斑驳唯有情醉琉璃一宿,又是一个不眠的夜。 真正的相爱,是人在千里,却梦魂相依;真正的相爱,是岁月流转,却不离不弃;真正的相爱,是彼此付出,却无怨无悔。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日子不紧不慢的如涓涓溪水静静的流去,而从身边流去的只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与你一路相伴的幸福和快乐,温馨和安暖。于我,在这个凋零都感受到诗意横溢的秋,只想做一件事,拈一片绯红的枫叶,轻轻地刻上我的心语。对信仰,是我今生永不改变的主题!而后,幸福的寄往有你的那个城市。从此,在我心里,于我的生命里,轻握你许的安暖,静静地在岁月的彼岸,为你守候一世永恒!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在静思的时候才会明白,这路的追忆里,我们得到的快乐往往比痛苦要少。当相思成殇的时候,除了对月徒悲叹之外,什么也不曾抓到。
秋天,是一个丰硕的季节,它孕育着收获。 节日,是一个相聚的守候,它意味着团圆。 在这个萧瑟的天空下,节日只会提醒游子该回家了,看看久别的故土,看看年迈的父母,看看自己的过往;但是现实的境遇却让我们无法脱身,我们只能思念、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我们已经长大,离开了父母亲人,离开了学校师生,离开了书生意气的轻狂,开始学会一个人的生活,向大人的方向一步步的跟进。岁月在流逝,阅历随之增长,思乡之情越发疯狂的蔓延,就连睡梦呓语都是方言的味道。看的故事多了,心中对母爱、对父爱、对乡情有了更为独特的情愫,每逢佳节便撩动我多愁善感的心,思亲之情犹如海浪澎湃着我难以平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穿着母亲手工制作的鞋垫,从春花到秋实,从寒来至暑往,走完四季的轮回;从儿时母亲手工做的棉鞋到现在自己买的运动鞋,鞋垫陪我走完了懵懂的青春。去年的一天,母亲打电话问我穿多大的鞋,她说再给我做十双。我疑惑的问母亲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我穿不完。母亲说她眼睛看不清楚了,这是最后一次给我做鞋垫了,多做几双,多穿几年。听到这里我不禁留下了眼泪,瞬间感觉母亲已经老了,而我却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尽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家乡发生了很多的事,电话成了我与亲人的寄托,虽然电话中父母的声音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脑中总会浮现他们日益憔悴的容颜。 夜深难眠的时候,我就会走上阳台,看看这个霓虹映衬的不夜城。看着高耸的楼房,看着明亮的月,看着静静夜。夜风带来阵阵桂花的余香,我似乎在花香里闻到了家乡桂花酒的味道,听见了家乡河水流淌的声音,各种野鸟的怪叫,还有父亲夜里的咳嗽。家、家乡、亲人都在记忆中,都在心中,平日里他们平静的像湖水,每当在团圆的时候便激起千层浪,不停地叩打着游子的心门。 又是一年月圆时,又是一年团聚日,常回家看看,父母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老去,他们要求并不高,全家团圆便是福。不要让自己暂时的借口成为不回家的理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当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帘上的空隙映照在沉睡的脸庞时,微微张开的双眼朦胧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新的一天悄然而至。
茅草与锯子
茅草与锯子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粉笔、锯子等工具。
2.关于鲁班造锯的课件。
3、有关植物特点的表格。
教学重点:1、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2、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1)观看多媒体课件“茅草引出的发明”,激起孩子的兴趣,初步认识仿生。
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关于发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大家仔细听听,故事里讲了什么发明,这个发明是怎么来的?(带着问题听故事,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倾听故事的重点)在课件停顿处提问:呀!小小的茅草怎么会把鲁班的手指划破呢?出示茅草,要求学生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和纸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
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小结:茅草边缘有细细的锯齿,非常锋利。
(了解茅草的外形和锋利的特点)鲁班看见茅草,会想到些什么呢?会发明什么东西呢?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提出感性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听完故事,学生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出示锯子,找出茅草和锯子的共同点,进一步深化鲁班由茅草引发出发明锯子的原因。
(使学生建立茅草与锯子的联系,初步了解仿生的原理)(2)提问:鲁班发明锯子的过程是什么?(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小结:鲁班想发明一种省力的工具,偶然受到茅草这种生物的启示,经过反复的研究、实验,终于发明了锯。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15个分组实验有第1课《我们的身体的变化》第2课《林中的树》第3课《树木中的纹路》第4课《蘑菇》第7课《茅草与锯子》第8课《鱼》第9课《蛙》第11课《池塘中的植物》第13课《做个小生态瓶》第14课《水泥与沥青》第15课《盘山公路》第16课《桥》第17课《车的运动》第18课《自行车》第20课《农作物与土壤》。
4个演示实验分别:第5课《林中的鸟》第9课《蛙》第10课《龟和鳖》第21课《农作物与化肥》;数学教材主要安排的实验有5个分组实验《位置》、《找规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掷一掷》。
二、学生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45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和数学,而且喜欢做实验。
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
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和数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和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周次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类型1、我们的身体的变化分组1 9.1---9.72、林中的树分组3、树木中的纹路分组2 9.10---9.144、蘑菇分组3 9.17---9.21 5、林中的鸟演示4 9.24---9.28 7、《茅草与锯子》分组9.26 (数学)位置分组10.8---10.128、《鱼》分组9、《蛙》演示、分组7 10.15---10.1910、《龟和鳖》演示11、《池塘中的植物》演示8 10.22---10.26 13、《做个小生态瓶》分组910.29---11.2 14、《水泥与沥青》分组10.31 (数学)找规律分组10 11.5---11.915、《盘山公路》分组16、《桥》分组11.5 (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分组12 11.19---11.2317、《车的运动》分组18、《自行车》分组11.23 (数学)掷一掷分组14 12.3---12.720、《农作物与土壤》分组21、《农作物与化肥》分组。
7、茅草与锯子
7 、茅草与锯子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在我国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有一次,鲁班 上山砍树。鲁班拉了一把长在山上的一种野草,一 下子手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为 什么这样锋利?他把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 两边都长有许多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 破的。既然小草的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带有很多 小齿的铁条应该可以锯断大树吧。于是,在他的想 法加上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出了简陋的锯去 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从这个 故事都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发:实践出真知,钻 研出智慧。
思考并讨论:
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
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鸡蛋壳与薄壳结构屋顶
鸟与飞机
鱼鳍与船桨
蛋壳虽然很薄,但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所以 薄壳结构屋顶的最大特点是坚固。同学们想不想通 过实验来证明一下?
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
发现茅草 →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
讨论交流:
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 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
观察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通过观察,你产生了哪些想法呢?
苍耳与粘扣
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 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 道这样的例子吗?
课外活动。
选取一种生物,根据它的某种 特点(比如外形、结构、运动特性 等),设想制造一件物品,把自己
的设想画(或写)下来。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 拿出一张纸,当它平放在 两个支柱上,他的中部因 自身的重力下沉,承受不 住一块橡皮的压力,当它 变成凸面或拱形时,可以 承受二到三块橡皮的压力, 这说明蛋壳凸面朝上时它 的承受力较大。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茅草与锯子鄂教版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 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故事导入 (7分钟)
观察发现 (15分钟)
交流拓展 (5分钟)
归纳总结 (3分钟)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观看视频《鲁班发明锯子》, 思考:“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呢?”
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 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 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发现,使学生理解人类 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 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
教学过程
交流拓展
提问: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你们 知道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交流汇报,然后用课件展示:鸡 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雷达、气体 分析仪、机械手、人工冷光源、鸟巢……等图片。说明这 些科学成果都是仿照生物的某一特性发明的。
评价与反思
教学反思:由于课堂观察、讨论要花费一定 时间,受课堂的时间限制,学生的仿生发明设计 和展示部分的内容不能在本节课堂完成,这对内 容的完整及拓展上是个遗憾。
设计意图:开拓视野,巩固认知。
教学过程
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像鲁班那样观察研究了身边的一些生物, 懂得了许多科学成果都是仿照生物的某一特性发明的,并 且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去发现,争取创造出 属于我们的新成果。
板书设计
茅草与锯子 茅草—————————→锯子 现象→观察→思考→实践→发明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 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 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7茅草与锯子》word教案 (1)
茅草与锯子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二、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三、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7茅草与锯子》word教案 (4)
茅草与锯子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
(2)交流、展示:我设计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点研究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3)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的设计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要鼓励和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
)
(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供学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二、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组内交流方案。
三、制作科技作品。
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茅草与锯子》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
案
样
本/
年度:
茅草与锯子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
(2)交流、展示:我设计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点研究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3)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的设计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要鼓励和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
)(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供学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二、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组内交流方案。
三、制作科技作品。
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茅草与锯子》走进树林 最新小学精品公开课件
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 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 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 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 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
鸟 飞机
19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一起,做成翅膀,能够滑翔 百步以外。4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达·芬奇根据对鸟类的观察和 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力来扑动飞行。后来,经 过许多试验,人们才弄清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认识多机翼必须 像鸟翼那样前沿厚,后沿薄,构成曲面才能产生升力,再加上工 业提供了轻质的金属材料和大功率发动机,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 飞机,实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渴望飞上天空的理想。
我放心地停下脚步,用手抚摸着胸口,嘴里吐出一口长长的白气,汗水混着泪水一起流了下来。暗夜的冷,把我冻得直打哆嗦,再走一小会就到家了,我不能让父母看见我哭过,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于是,用冻得有些麻木的手抹去了眼角的泪,还搓了搓僵硬的脸。等到能远远地看见家里的灯光时,我的心才豁然明亮起来。 我一进门,父母都很惊讶,忙问:“你怎么这么晚回来了?”我带着笑意,调皮地跟父亲说:爸,今天校长可说了,咱再不交钱,就不让咱念了!父亲沉默了一下,安抚我说:“没事,明天我去想办法,你先吃饭。”那晚我感觉很疲惫,好像只看了一眼窗外的月光,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 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 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 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2017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茅草与锯子word教案
我如此执教《茅草与锯子》——科学课《茅草与锯子》教学案例英山县红山镇东汤河小学叶建兵《茅草与锯子》是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是“走进树林”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动、植物特点观察后的一次综合应用,它的核心内容是依据生物特点提动身明创意。
那么,作为这一课的教学来讲,我该如何尽力寻求高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快乐进展呢?一、设计理念茅草,是咱们山区常见的一种植物;锯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利用的一种工具,从观察茅草,到利用茅草特点发明锯子,表现了人类对生物奥秘的探索与开发。
关于本课的教学,我以为有如此的三个关键词不该该被轻忽掉:一是观察。
因为观察是本单元学生能力培育的着力点,本课中,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二是想象和创新,因为想象和创新能力是本课课型特点—综合应用的具体表现,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三是了解仿生。
了解仿生是本课最主要的知识点,是激发学生探讨生物奥秘的源泉。
为此,我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对教材的部份内容作了必然的处置,主要为:将教材中本来只是观察植物的环节,改成既观察植物又观察具体的仿生物品,我以为,如此更能深化学生对仿生的具体性熟悉,突出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肯定了本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一、观察植物和仿生物品,探讨仿生;二、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迪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3、能够按照生物特点提出一些发明创意; 4、进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五、意识到生物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其中,教学的重点为观察植物和仿生物品,探讨仿生。
教学的难点为“能够按照生物的特点提出一些发明创意”。
三、教法和学法咱们是一所农村小学,咱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较,最大的不足就是咱们的孩子信息来源窄,科学知识不够丰硕,一些大体的科学素养比较薄弱。
比如,你让他观察植物,他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观察不出所以然。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特别注意到了教法和学生学法的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茅草与锯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
(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
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
(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二、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
三、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
(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
(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寻求启示: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发明的设想。
设计制作:根据发明的设想精心设计,根据设计试制出我们需要的工具或设备。
实验定型: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发明。
四、课外活动。
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构思一件科技创新作品。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创新设想。
(1)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画科技作品设计图。
(2)交流、展示:我设计的是什么?它是仿造什么生物的特点研究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3)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的设计可能很富有想象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要鼓励和保护,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件科技小作品除了有创意之外,还要考虑实用和可行性。
)
(4)向学生介绍一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作品,供学生学习借鉴,讲解常见的创造发明方法。
二、指导学生完善科技作品设计方案。
(1)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2)组内交流方案。
三、制作科技作品。
一件科技作品的制作往往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