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案九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九篇《分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2)填空.[课件2]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 [课件3]①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②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③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④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⑤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5/7 3/8 3/( ) ( )/9 ( )/( )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1,P88 .1,22,P89 .3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意义》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精选10篇〕篇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下册说课稿1、本单元内容的构造及其地位作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场。
主要学习内容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根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及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拟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根底。
2、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在初步认识分数的根底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
3、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说教法:牵引法:学生已经能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假设干份,并能用分数准确表示各局部大小,由此我引导学生由平分一个物体过渡到平分一些物体,知识牵引过渡,降低了学习难度。
归纳法:在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平分一些物体,得到一些分数,在原有根底上,更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进而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指导练习法: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后,通过几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说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单位1是什么,平均分了几份,这样的几份表示什么。
学生在独立考虑后,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理解各个分数的详细含义。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如:一分为二、一心一意、七上八下。
二、探究新知1、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课件出示〕〔1〕将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这一份怎样表示?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2〕课件出示苹果图,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来,问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2)经历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能力。
(2)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抽象概括。
学法:讨论交流,理解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各一张,绳子一条。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了解产生。
1.了解产生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讲桌面的长,看看测量的结果用“米”做单位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了解分数。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
怎样分最公平?(学生自由说)学生:平均分最公平。
4÷2=2(个)每人分得2个。
教师:如果有1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呢?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议一议。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学生:每人分得1/2个。
)教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数呢?(生举例说)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拿出绳子)、分物(拿出苹果)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分数因此而产生。
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怎样的情况下用分数来表示呢?那就要理解分数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整数的分法引出分数的分法。
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表示1/4师:(出示1/4)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一种材料——圆、线段图、正方形、香蕉图或五角星图。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同心县第一小学:马银梅【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的1-4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前承是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的后续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应用题等知识打基础,也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学情分析】: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形象的语言,同时激活课堂氛围。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创设课间活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彩带一条、米尺一把、苹果一个、课件一幅。
【学具准备】:正方形、圆形纸片和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时还能不能用整数来表示。
2、计算。
(老师拿出一个大的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这部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3、讲述。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
《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9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
老师知道了。
这样分。
(操作课件分饼)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么?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
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生:12,24,57……(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折一折,或画一画)(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4)概括总结: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
1.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科书第45~46页的内容。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香蕉图片,一盘面包图片(分格的),4个面包图片,一段绳子,画好的线段等。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题目:用以下成语各猜一个分数。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引入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二、探究新知(一)了解分数的产生1.测量。
课件出示:师:古时候,没有尺子,人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
图中所测量的物体长是2段多一些,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师:也就是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候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也有这种情况。
2.分物。
课件出示:师: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的东西能用整数表示吗?预设:不能。
师:这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预设:用分数来表示。
师:把桌子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平均分到多少个苹果?每人平均分到多少个月饼?每人平均分到多少包饼干?学生汇报。
3.计算。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分数。
1÷2的得数能用整数表示吗?预设:不能。
师:这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1.分数的意义。
师:你们会借助学具表示出一个分数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典型示例。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每份面包是这盘面包的四分之一。
从刚才这些例子,我们发现,前三个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后面的两个都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所以我们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
板书:(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教学教具:
作业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分数的由来。
板书:分数的产生。
(二)教学实施:
1.在中国古代测量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能测出整数,就出现了分数。
把桌子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桌子上有:一个西红柿,一个月饼,一包饼干。
男孩:我能分到 个西红柿。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3.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
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4.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
3.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同学齐读,老师划出重点字。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
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同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同学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假设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忐忑不安(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1、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
比如两个小伙伴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同学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肯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材给出了大量直观素材,本课重点是结合直观素材、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分物经验,举例表示1/4的意义。
进而类比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意义、读写法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借助大量直观素材、举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经历分数意义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同时拓展已有例子,以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吗?他们与1/4有什么联系?自然而然总结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并归纳分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
积累活动经验和方法。
3.渗透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类比推理、讨论交流。
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单位“1”的意义。
突破方法: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类比归纳。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直尺、正方形纸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展示将一个月饼、一个苹果、一包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2=1/2)以及古人结绳计数情景。
引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
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生:鼓掌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生:想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
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
(引出“整体”)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生:一半、0.5、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与整数的关系;2.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被分的份额为分母;3.能够将一份中的一部分表示为分子;4.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2.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绘图仪、分数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均分一个巧克力,你会用什么方法?请用图形来表示。
学生提出各种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都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不等的若干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将整体分成的等份就是分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那么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呢?教师给出解释: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东东吃了1/3的苹果,小华吃了1/4的苹果,谁吃得更多?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1/3和1/4,分母3比分母4大,那么这两个分数哪一个大?教师给出解释:分母越小,每个等份的份额越大,所以吃得越多。
3.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投影一个画有两块长方形巧克力的图片,左边的巧克力已经分成10份,右边的巧克力分成了6份。
教师问学生:这两块巧克力哪个更多?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块巧克力的分数表示,并找出规律。
教师给出解释: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4.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分数练习题,供学生上台回答。
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5.巩固: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份分数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
教师抽查几个小组并带领全班讨论答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为主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分数的教学设计。
一、引言分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
比如我们去购物时看到商品打折,或者在做饭时需要根据食谱上的配方比例调整食材的用量,这些都需要用到分数。
因此,学习分数不仅是数学课堂上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分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有多种方式,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情况。
1. 部分数量分数最直观的理解方式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比如我们将一个饼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那么我们可以用分数$\frac{3}{4}$来表示。
2. 除法的结果分数也可以用除法的结果来表示。
当我们计算$\frac{3}{4}$时,可以理解为将3除以4,得到的结果是0.75。
这时,我们也可以用分数$\frac{3}{4}$来表示。
三、分数的意义分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表示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关系。
比如我们在图纸上看到一个房子的平面图,图纸上的比例是1:50,那么实际长度和图纸上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比例和比例关系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比例和比例关系。
比如我们购买商品时看到某种商品的折扣是$\frac{1}{2}$,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原价的一半。
3. 概率和统计分数在概率和统计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掷骰子的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数来表示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
四、分数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分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1. 视觉辅助工具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
比如使用饼图、面积模型或者体积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数的意义。
比如通过制作食品、购物和游戏等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乔华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
本节课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索、发现的空间,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
本单元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后续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本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
教学中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
位“1”的概念。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微课导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该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四)技术准备
普罗米修斯软件功能、微课、学习题卡等。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
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分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思考二: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得到分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考三: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用分数正确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普罗米修斯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题卡、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引主题。
同学们,分数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过,那么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设计意图:微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的引出分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还有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吗?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苹果?
(2)黑板的长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没有米尺的情况下,如何测量?
生思考后,用身体的“米尺”进行估测。
(4)小结: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呈现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视觉,渗透分数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必然性。
结合身边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分数产生的理解,从而引出分数产生是为了适应生活实际而产生的原因。
】
2.认识单位“1 ”
你能用自然数1表示下面这些苹果吗?
(1)课件出示:(一个苹果,一对苹果,一篮苹果,一堆苹果)
(2)概括总结:
同学们在用自然数1表示这些苹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把物体放到一起,表示一个整体……
这一个整体可以表示怎样数量的物体?
生:一个物体、两个物体、一些物体……
总结: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称为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举例说明:对于这个单位“1”,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总结:想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成单位“1”。
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总结:一个1表示自然数,用来计算,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量的苹果,突破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结合身边的实例,夯实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对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将单位“1”内化于心。
】3.概括分数意义。
(1)创造分数,感知分数的意义
①利用长方形创造三分之一
②观察实物图,寻找相同分数。
通过观察4个圆形图片、8个削笔器、12块糖寻找实物图中相同的分数,并加以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不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取的份数也相同,那么它所表达的分数就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在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为契机,层层铺垫为学生创造分数搭好桥,借助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为动手创造分数的教学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
(2)实际操作,明确分数的意义
继续对这12颗糖平均分,还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分数呢?请学生读操作要求。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①利用你们课桌上的学习题卡,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或者涂一涂、圈一圈)创造出一个新分数,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多。
②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③组内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并两人一组进行方法交流。
请学生上台前,在白板上边操作边讲述创造出来的不同分数。
总结: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取的份数相同或者不同,那么它所表达的份数则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创造分数,刺激学生感官,以一个物体创造出三分之一为基础,引导出一些不同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结合学生操作过程,明确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那么所表达的分数就不同的知识理念。
】
(3) 见微知著,明确分数的意义。
讨论:我们在创造分数的时候,是把谁平均分了?(单位“1”)到底什么叫分数?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教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层层铺垫,通过每一个细小的过程,结合前面的创造分数过程,最终引导出分数准确的概念。
】
4.认识分数单位:
重量、整数、长度等都有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单位?
翻开课本46页自学分数单位的意义。
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所有的学习离不开课本,间接突出课本的重要性,为每天的自学起了一个引导作用。
】
三、巩固练习
学习了这么多有关于分数的知识,让我们小试牛刀。
1.基本练习:
(1)填空(课件呈现)
①把( )平均分成( ),表示这样的( )或( )的数,叫做分数。
②2/5吨是把( )平均分成()份,取了这样的( )份。
③ 7/9的分数单位是( ),它里面有( )个(),它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1。
(2)下面的分别表示哪些分数?(课件呈现)
(3)把一盒25粒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4)说说下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2.拓展练习:(课件呈现)
(1)考考你:猜猜一共有几枝?
(2)思考:下图中涂色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拔高练习、拓展练习、思考练习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夯实理论基础,螺旋式上升,加深并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应用和理解。
】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时间匆匆,转眼就要下课了,如果把这堂课上学习的知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五份,请你估一估,你学到了这些知识的几分之几?
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及时查漏补缺,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
】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称为分数。
教学流程图:
分
数学科融合,唤起原有经验,微课介入,引出分数产生的必然性。
根据成语说分数,并说出
每个分数各部分名称。
分一个苹果,给两个小苹果
黑板的长度能不能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