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培优人教版练习题:第3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最新教学文档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最新教学文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

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A.礼B.仁C.中庸D.德治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B.主张节俭的墨家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D.“无为而治”的道家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5.[2019·北京东城区联考]“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

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B.《道德经》C.《墨子》D.《韩非子》6.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7.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

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

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B.墨家C.儒家D.道家8.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9.“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10.近日来,针对下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我国很多地方开展了“光盘”行动。

2020版新学优高中历史同步人教必修3 精练习题: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020版新学优高中历史同步人教必修3 精练习题: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人性之善”“人无有不善”是“性本善”主张的具体表现,孟子主张“性善”说。

2.对后世封建士大夫文人性格的养成起重要影响的是()A.“养浩然之气”B.“兼爱”“非攻”C.“齐物”“逍遥”D.稷下学宫养浩然之气”指儒家所主张的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这对后世士大夫文人性格的养成有重大影响。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

请推测其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兼爱”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兼爱”是一种无等级、无差别的爱,而孟子和司马迁提倡尊卑有序,反对墨家的“兼爱”。

5.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庄子》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韩非子》是法家著作;《孙子兵法》是兵家代表作;只有《庄子》是道家人物庄周的作品。

6.“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段话蕴涵了()A.朴素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思想C.道法自然思想D.天人合一思想“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没必要人为去干预,这符合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故选C项。

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均排除。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百家争鸣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考试)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

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B2.(2019·福州高三质测)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要周襄王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反映了孔子( )A.维护西周礼制秩序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宣扬三纲五常伦理D.推崇齐桓公式霸业A3.(2019·孝义高三摸底)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

这反映了老子( ) A.以德治民的思想B.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C.休养生息的思想D.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C4.(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摸底)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

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制度B.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C.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D.认为儒家影响力较小C5.(2019·衡水一中高三分科综合考试)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 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C6.(2019·重庆高考模拟)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显然本身都是错误的说法,所以,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只能是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其实,一开始“民主”本来就是指最高统治者。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

”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A.君权神授的思想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的学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孟子强调对由过错的君主纳谏,不听者就另立新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有一致性,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社会契约论3.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020高考历史培优大一轮人教: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6)

2020高考历史培优大一轮人教: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6)

单元过关检测(十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日照期中)春秋晚期,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解析:选B。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努力维护周礼,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当时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形式的深刻变化影响儒学分化成不同的派别,故B项正确。

2.(2019·上饶模拟)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解析:选A。

材料中的“‘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说明当时儒家重视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

3.(2019·台州期末)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兼相爱,交相利”D.“事异则备变”解析:选B。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老子的思想,B项中“弱者道之用”是说柔弱是“道”作用的方式,是老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墨子的“兼爱”思想,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故排除A、C、D三项。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1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1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解析:选D。

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广安诊断)《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选A。

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

3.(2019·三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解析:选D。

根据材料“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故D项正确。

4.(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解析:选A。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十二单元1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十二单元1第34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
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 荀子 舟民水”的论断 ②伦理上:提出“人之性恶”,强
礼乐 来规范人的行为 调用________
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
道 ”;提出“________ 无为而治” (1)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
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 (2)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史料三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
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 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 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 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 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 应该真诚待人, 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有教无类 ” “____________
人物
主张 ①思想上:主张实行“仁政”,提
贡献和地位 是儒家学派的两位 重要代表人物,使 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更能适应社会 的需要; 战国后期, 儒学发展成为诸子 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民本 思想 孟子 出“民贵君轻”的________
②伦理上:主张“性本善”
仁义 ” ①思想上:主张施政用“_______
【提示】 (1)表现:政治领域,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经济领域,生产力进步,井 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文化 领域,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派:法家。 主张:提倡以法治国,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 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 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 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3)观点: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 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docx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docx

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1.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3. 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①既重视“仁” ,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难选择④主张“礼” “仁”并行,相互制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B.温故知新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6.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出自《道德经》)。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 唯物论思想B. 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 民本思想8.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 重视礼仪教化B. 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 提倡为政以德9.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A. 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③D. ①②③④10.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百家争鸣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

这 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有教无类B.温故知新C.因材施教6. 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 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出自《道德经》)。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 民本思想8.“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9.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 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②“兼爱” “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 ③“尚力” “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A.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②③④一、 单项选择题1.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A.①②2. 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 B.①③ C.①④ D ②④《论语•乡党篇》 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马夫属 “圉”,为最下等级之人。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A. 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C. 孔子“仁”的主张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孔子退朝, 问: 这主要体现了•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孔子反对等级差别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 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难选择 ④主张“礼” “仁”并行,相互制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伤人乎?”不问马,不栗耳不10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诸子思想。

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可以分为:主张“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主张专制君主的是法家;代表平民阶层利益的墨家;主张民贵君轻、仁等思想的儒家。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思想2.(12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

(3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分)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材料二(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1分)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1分)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材料四(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34讲 启蒙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34讲 启蒙运动含答案解析

第34讲启蒙运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商丘模拟)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

“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答案 B2.(2017·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调研)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解析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7·湖南衡阳调研)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

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

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

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 A4.(2016·广西桂林模拟)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解析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故B项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故D项错误。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练习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指责他器用场面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以为“君有大过则谏,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罢了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应了当时A.儒学家崇尚空谈的形象B.儒者具有承担的时代物质C.儒者重构伦理品德的愿望D.儒家推动社会转型的努力3.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以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来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看法C.是秦国完成国度联合的基础D.塑造出国度联合的思想基础4.韩非子以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消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议决实践锻炼的封建仕宦来取代他们。

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治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代价”。

表现其这一代价的思想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5.儒学的核心表现是“仁”和“礼”。

汗青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汗青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看法无法分散。

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汗青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连合的产物B.开创者夸大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便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承继6.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汗青时暗含褒贬。

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驳斥。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高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1.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先秦诸子并不都具有民主思想,韩非子则是君主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只不过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个小小的思想火花罢了,当然该思想肯定不会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维新派的主张正是君主立宪,当然也就都不反对君主立宪了。

董仲舒的天子受命于天和“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的确没有任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2.思想进步、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与苏格拉底(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4分)材料二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元时期的理学家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关于“做人”方面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材料三西学东渐(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6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文明的认识?(2分)【答案】(1)孔子:施行德政;遵守礼制。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或主张选用专门人才从事政治)。

(2分)背景:政治制度弊端日益显露,道德沦丧。

(2分)(2)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4分)(3)态度:“中体西用”(2分);原因: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

人教版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答案: A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底层贵族的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故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种趋势,B、C两项说法并未体现士阶层的流动性,均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技术的进步与士阶层的关系,故D项错误。

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 )A.主张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张复古倒退答案: A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损益”,说明要通过改良政治来适应现实需要,实现圣人之治,实行仁政,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礼制的传承关系,与是否推崇夏商周三代无关,故排除B项;仅从题干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对夏商周研究精通,排除C项;孔子的主张不是复古倒退,而是改良完善,故排除D项。

3.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 A解析: 孟子对有大过的君主由劝谏到“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卢梭也主张推翻违反民意的君主,由此可知A项正确;题干中孟子和卢梭都对有过的君主不满,故B项错误;孟子维护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 项错误;孟子的民本思想仍是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

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解析:选D。

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结合所学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2.(2019·广安诊断)《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选A。

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

3.(2019·三明模拟)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解析:选D。

根据材料“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的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故D项正确。

4.(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重道德修养在个体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封建社会不可能也从来就未实现过所谓的独立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社会和谐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根本就没有对所谓诸侯国君的相关提及,而且这种表述也根本不符合常识和逻辑,故D项错误。

5.(2019·福州高三质测)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要周襄王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反映了孔子()A.维护西周礼制秩序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宣扬三纲五常伦理D.推崇齐桓公式霸业解析:选A。

由材料中孔子对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不同评价可知,孔子反对诸侯对周王权威的冲击,这体现了其维护西周礼制秩序的思想,故A项正确。

B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C项是董仲舒提出的,故排除;材料中孔子对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做法虽然并未像对晋文公那样批判,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孔子推崇齐桓公式的霸业,排除D项。

6.(2019·宣城期末)史载,孟子到过齐、宋、滕、鲁、魏诸国,所游说的诸侯达数十人,出游之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并且在齐国位列客卿,可见其声势之浩大,地位之隆宠。

材料表明()A.孟子学说符合诸侯意愿B.儒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C.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D.士在战国时代十分活跃解析:选D。

孟子的学说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符合诸侯的意愿,故A项错误;儒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是在西汉武帝时,故B项错误;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士在战国时代十分活跃,故D项正确。

7.(2019·周口期末)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这一思想在当时()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解析:选C。

材料该学派主张“绝圣弃智”,体现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B项是法家思想的影响,与道家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C项正确;D项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与道家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8.(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

……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

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

”这一观点可以说明()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解析:选A。

由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强君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

9.(2019·中原名校质评)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

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A.坚持“礼法”并重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D.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解析:选D。

材料中商鞅主张“至德复立”,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刑罚的程度“轻罪重罚”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以德治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鞅主张法德并用,与儒家思想主张德治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10.(2019·乌鲁木齐模拟)“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这一主张属于()A.“仁爱”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礼治”的思想D.“尚贤”的思想解析:选B。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强调以普世的爱对待周围的人,故A项错误;“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强调对所有人的爱,属于“兼爱”;故B项正确;“礼治”强调贵贱有序,故C项错误;“尚贤”强调对贤能的推崇,故D项错误。

11.(2019·太原名校高三定时训练)据史书记载:孔子死后,其弟子散游于各诸侯国,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游侠派)、齐墨的相夫子(辩论派)、秦墨的相里勤(游仕派)三派。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B.经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C.文化融合的趋势增强D.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孔子死后,其弟子散游于各诸侯国”“儒家学派……分为八派”“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齐墨……秦墨”推理出儒家、墨家分裂成多个派别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思想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原有思想相融合,C项正确。

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儒家、墨家的发展情况,其他学派的发展情况无从得知,A项错误,排除;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

12.(2019·宜宾模拟)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

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这种思想()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解析:选D。

题干主要论述西周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重视“德”,在实际行动中要“保民”,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9·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

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材料二“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

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

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解析:(1)老庄学说出现背景根据材料一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来叙述;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背景则应联系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现象进行总结。

(2)第一小问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和材料二“‘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相似作用,根据材料一“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材料二“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及材料一“‘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材料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分析作答。

答案:(1)无为思想背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

西方“自由放任”学说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

(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均主张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均主张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

相似作用: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对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14.(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

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

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