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课导学案模板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导学案1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主备人:宋会勇使用人:宋会勇牛玉东谷振东
【使用说明】请同学们先用蓝色或者黑色笔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组内交流后用红色笔将出错点、疑问、反思标出或写出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自我复习、课堂练习、教师点拨
【复习重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革命中知识点的识记
【复习难点】英、美、法革命相关的法律文件、三国革命的异同
【学法指导】通过表格法获取历史信息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3.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表格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美国独立战争
6.法国资产家阶级革命
7.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小结简表
英美法
二、【合作探究:】
1.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
了什么精神?
2.《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文献有哪些相同之处
3.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祸首,是一位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这些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课后反思。
历史复习课导学案
历史复习课导学案1. ▲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是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省。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北京人会制造石器,实用化。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4.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产生的方式是禅让制。
▲治水英雄禹采用“疏”的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者是启,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建立者是汤,最后一个国王是纣。
这里所说的“出土文字”是甲骨文。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交点双方统帅分别是周武王和商纣王。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幽王。
▲西周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6.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称为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秦、赵、魏、韩。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社会改革,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秦国蜀守李冰为治理岷江,修建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变成肥沃的良田。
▲商鞅变法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推行县制。
8.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都咸阳。
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来有出现了便于书写的隶书。
▲秦统一后下令将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货币。
2023年九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
2023年九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前言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历史全册的研究提供导引和指导。
本文档重点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重点内容、研究建议和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研究效率和成绩。
第一章拓荒时代的美洲主题本章主要介绍了15世纪初到16世纪初欧洲探险家发现美洲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发现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
重点内容1.15世纪后期欧洲的大航海时代;2.哥伦布的四次航海和发现美洲;3.发现美洲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研究建议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掌握地图知识,了解当时地理环境;3.多做例题,尤其是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的题目。
复方法1.复重点笔记和教材;2.使用历史地图来回忆和复地理位置;3.结合历史事件理解,复相关重大事件。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变迁主题本章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分析九个朝代的制度、文化、政治和社会。
重点内容1.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文化传统;2.九个朝代的事件、政治制度、社会矛盾和文化特点。
研究建议1.对九个朝代的历史进行深入了解;2.关注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社会氛围;3.主动思考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发展。
复方法1. 多看历史书籍,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状况;2. 背诵历史要点和政治制度;3. 制作历史地图、时间轴和朝代表格,整理信息和知识。
结束语本文档介绍了九年级历史全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建议。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系。
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变革
课程目标
- 了解和理解古代中国的变革
-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课前准备
- 阅读教材第一章的内容
- 预并整理笔记,准备提问
课堂研究
1. 首先,让学生回顾并介绍上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
来引入古代中国的变革。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古代中国出现变革的原因。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发全
班的讨论。
5. 教师讲解:在学生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
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可以使用图表、地图等辅助教具。
6.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辅助教学:教师可使用示意图或概念图,帮助学生将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整理和分类。
课后作业
- 教材题:完成教材第一章的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 阅读拓展: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中国时期或事件,进一步阅读相关材料,并写一篇读后感。
回顾反思
-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思考并完成一份回顾反思表格,总结他们在本课程中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
- 教师评价:教师收集学生的回顾反思表格,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参考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发展
课程目标
- 了解和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
- 掌握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课前准备
- 阅读教材第二章的内容
- 预并整理笔记,准备提问
...
继续参考教材的章节内容,依次编写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导学案第一学习主题 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1)课型: 主备: 审核:一、复习导学(一)学习目标:1、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全课,独立完成问题并在疑问处作标记)----------我学习,我快乐!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萌生; 主要思潮:性质: 时 间:地域:始于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代表画作有 历史意义: 。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492年,意大利人 :横渡大西洋,到达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新航路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影响:。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时 间: 导火线: 开始的标志: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②根本原因:③ 领导人: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新模范军。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④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英国成立共和国(革命高潮)。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复辟封建制度。
⑤1688年6月,“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威廉当上英国国王)A 、时间: ;B 、目的: 。
C 、作用: 。
D 、内容:为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运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高中历史复习课导学案1
编写人:李晓明审核人:李晓明审批:岳明【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内完成导学案复习任务,全力投入,确保高效;2.根据复习指导快速背诵梳理根底知识并记忆。
将背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打破。
3.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复习目的】.〔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2〕手工业的开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根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征〕〔3〕商业的开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概貌,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的原因〕【根本观点】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
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开展中起决定作用。
2.经济构造,指一定历史开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消费关系的综合,即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等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经济构造包括所有制构造、产业构造、分配构造、交换构造、消费构造、就业构造、技术构造和地区构造等。
3.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在这三种经济成分中,农业是根底。
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根源泉,也是手工业和商业开展的根底。
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开展程度的上下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程度与规模。
应注意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互相联络。
4.兴旺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是古代中国兴旺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根底;而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那么为近代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练习1.阅读以下材料:〔11分〕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供参考)【学习目标】1.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2.说出新航路开辟的经过3.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1.自主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板块,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分别是什么?2.材料解读:材料“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扩充资本”。
——恩格斯请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学习活动二:结合课本P24的人物插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板块,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航路分别是什么?学习活动三:1.读记讲义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知识板块,说出并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整个世界及市场、欧洲社会、东方国家分别有何影响?2.材料解读:材料“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请回答:根据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完善)学习活动四:课堂小结学习活动五:达标检测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对航海活动的贡献更大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一书指出:“在变化较剧烈,较深刻的亚欧大陆西端,航海活动开始越出沿海和内地的局限,飞跃为跨越大洋、连接世界新旧大陆的远航。
因此……分散隔绝的世界,逐渐演变为联系一体的世界。
”上述航海活动的直接目的是A.对财富的追求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C.扩张领土的欲望D.热衷传播天主教3.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历史必修一第6课复习导学案.doc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目标导航】【预习案】【问题引导】一、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雅典政治制度产生的条件。
1.政治:2.经济:3.思想:4.地理环境:二、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积极意义:局限:【释疑答惑】1、全面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征(1)主权在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来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雅典公民“轮番而政”,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富和门第的限制。
(2)权力制约:主要是城邦的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3)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雅典视宪法为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4)公民意识:由于任用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贵族和平民的对立状态终于消失了,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
2、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职能1、据材回答,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2、据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材料三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表解“雅典的民主政治”【滚动复习】探究一:雅典政治制度的演变情景1.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西方同样有一段不断发展的历史。
当人们追溯西方民主的源头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投向古代希腊的雅典。
雅典民主经历了 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并将民主制度推向顶峰。
(如图)请思考:在古希腊雅典民主化进程中,有哪些因素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贵族制与君主制相比,有哪些进步性与局限性?探究二: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情景2.雅典民主政治运作过程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这个机构负责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类似我国今天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民大会之下有一个常设行政机关五百人议事会,类似我们今天的人大常委会;五百人议事会之下,分设27个军政机构,具体管理国家事务,其职能类似今天的国务院以及国家各个部委。
初一历史第 1、2 课复习导学案
初一历史第1、2 课复习导学案一、学情分析(1)六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相对较少,以感性认识为主,兴趣浓,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2)六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历史领域中的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
(3)原始社会历史主要靠考古发掘资料进行推断,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科学性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和生动性,要注意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三、复习过程(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老师结合人类的演变图片讲述,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初步阐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提问学生:在那遥远的古代,祖国境内到底有哪些远古居民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自主学习,共同完成问题原始人类名称生活地点距今年代工具制造用火情况2.远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地点周口店龙骨山距今年代约70万~20万年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工具制造打制石器用火情况使用天然火生活方式狩猎、采集观念社会组织原始人群(群居生活)3、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4、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5、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师生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的答案(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 B.参观半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工取火B.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从事劳动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B. 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D. 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A.元煤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6.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 元煤人D.蓝田人7.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 ②C①②D③④8.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9.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10.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1.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1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13.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
初中历史复习导学案
初中历史复习导学案
初中历史复习导学案模板
课题:专题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1、政治主张——孔子提出
加强个人修养,会规范。
2、教育成就——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3语》。
4“仁”、“礼”。
56社会的主流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也影响深远。
7是孔子、老子、释迦摩尼,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1、秦始皇:“焚书坑儒”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确立。
★二者共同的目的:加强思想控制,(三)科举制与儒家学说
最重要,其中“明经”就是考儒家经典。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于皇帝的官吏,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本文档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进行了导学案的整理,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指南。
导引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加深研究的印象。
导学案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准备工作:准备展示图片、视频和相关文本材料。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景象。
2.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封建制度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权力分配?- 封建制度与现代社会有什么不同?3.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并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人物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导学案二: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
- 准备工作:制作幻灯片,准备相关文本材料。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展示幻灯片,介绍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背景和起因。
2.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封建制度在欧洲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封建社会的衰落是如何发生的?3.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研究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的骑士精神,了解骑士的身份、责任和行为准则。
导学案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潮-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潮。
- 准备工作:准备相关文本材料和小组讨论题目。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研究活动1. 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革?- 学生们对近代社会变革的原因有何观点?- 近代中国出现的哪些思潮对社会有何影响?2. 学生汇报并进行课堂小结。
历史总复习_导学案.doc
读学积累(看谁积累的东又小组评价等级: 学习目历史总复习・知识总结部分(巩固展示) 通过仔细分析大事年表、目录和重点课文框题,能够自己总结出重点知识和规律。
学法导引: 第一步:打开课本第128页《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589年)》部分,认真阅读年份 与时间, 第二步:翻开课本《目录》部分,仔细阅读每单元标题和每节课标题; 第三步: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归结部分: 1、 从远古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起止时间? 2、 我国远古旧石器时代有哪几种人类?各自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3、 我国新石器时代有哪些远古居民?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比较他们? 4、 黄尧舜禹一夏商周时期王位继承制度是如何变更的?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 5、 我国奴隶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6、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阶级分别是什么? 7、 社会形态演变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根本动力是什么? 8、 夏商西周东周的四个建立者分别是谁?都城在哪里? 9、 春秋和战国的具体时间?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指得是哪些人或国家? 10、夏商一南北朝时期,发生的著名战争有哪些?其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11、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一场战争?12、 春秋战国一一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改革和变法有哪些?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13、 夏商一一南北朝时期,有作为的君主、帝王有哪些?他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巩固自己 的政权的?14、 夏商一西周,亡国之君有哪些?有何共同特点?(从经济、政治、思想上分析)15、 秦汉政府在处理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采取了几种策略?有何规律?第四步:通览第10、11、16、17、22、23课每节课的框题,弄清每个框题的含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注:上述六课分别叙述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思想和文化)此题锻炼的是同学们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主要领域时期代表人物著作观点突出贡献或代表文物文学史学思想宗教科技医学数学地理农学书法绘画音乐雕刻究(看谁研究既有价值又有新意!努力呦!)自我评价等级: 方法引导:记录共识,把分歧上报到小组中共同解决对子组同学互相讲解自己回答或总结的成果并找出疑难点;对子组的疑难点小组内寻求解决。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导学案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导学案单元目标本单元旨在复初中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他们在历史学科上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回顾和巩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总结和复述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概念;- 分析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应用历史思维能力,解决与中国古代历史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单元将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教学:1.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概述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4.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活动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将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活动安排如下:活动一:历朝历代时间轴制作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个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时间轴。
时间轴应包括每个历朝历代的名称、时间段以及相关事件和人物。
活动二:历史人物头衔海报学生们将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制作一个头衔海报,包括人物的姓名、重要事迹、所在朝代等,并在海报上加上适合的插图或图片。
活动三:历史知识竞赛学生将分组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测试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记忆。
竞赛题目将包括重要事件、人物和概念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四:历史问题讨论老师将给学生提供一系列与中国古代历史相关的问题,学生们将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老师将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扩散与深入。
研究评估本单元的研究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书面考试:学生将参加一次书面考试,测试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 研究笔记:学生将记录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笔记和思考,以便于巩固和复。
3. 活动表现:老师将评估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研究资源本单元的研究资源包括教材、课堂讲义、历史书籍、网络资料等。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初一历史下册第1—4课复习导学案
历史1—4课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隋唐的兴亡的时间,人物及都城;政治、经济概况,科举制的创立、完善与作用。
2、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地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女皇武则天。
二、复习重点: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完善。
三、复习难点:正确评价大运河。
四、基础知识: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年,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589年,灭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为了(即:目的),,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以为中心,北达,南至的大运河。
这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其开通,大大促进了。
第2课:贞观之治1、618年,隋炀帝在被杀,同年,太原留守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
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年唐朝灭亡。
2、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减轻农民的,同时注意“”,还下令,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3、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还重用敢于直言的。
4、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郭沫若称其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开元初年,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人为相,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的政绩;大力提倡节俭,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唐玄宗时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在江南的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3、唐朝农民改进的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4、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邢窑的和最为有名。
5、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为居民住宅区,为商业区。
6、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7、、的统治为开元年间的“”奠定了基础。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改变选官方式,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历史复习教案设计模板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
2. 教学难点: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内容(1)小组合作,共同梳理历史知识体系。
(2)教师根据小组梳理的结果,进行补充和总结。
(3)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教师点评,总结分析方法和结论。
4. 限时训练(1)教师发放限时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训练题,讲解错误原因。
(3)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
6. 布置作业(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限时训练成绩:分析学生在限时训练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限时训练成绩,分析教学效果。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4. 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七上1315)
〔1〕________末年,道教末尾兴起。张角创立了________,张陵创立了________,这两者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系。
〔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生于________世纪的________,开创人是________。张骞通西域后,佛教经过________传入中国。
课堂练习:
1、以下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描画,不契合史实的是〔〕
3、兴起:〔1〕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东汉王朝走向兴起。〔2〕184年,________指导了有组织、有预备的________起义,繁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谓,从最后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样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后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晚辈。其实«国策»中自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员〞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谓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教员〞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教授知识者〞,与教员、教员之意基本分歧。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七上1315)
年级
七
科目
历史
周次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班级
课题
七上13-15课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解放战争的过程:
1、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6.6 8月到1947.2歼敌71万
2、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3 4月1947.5)(1)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两个方向: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
3|、战略进攻(1947.6 ——1948.8):挺进中原;1947.6底刘佰承、邓小平率晋冀鲁冀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A、一、二八事变后B、八一三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九一八事变后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小华是辽宁沈阳某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每逢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都能听到长长的警报声。这是警醒人们,不要忘记()
七、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教育变革
原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弊端,变革势在必行。
表现:洋务运动中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戊戌变法中1898年光绪帝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近代新式大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宣布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几个阶段。1905年清政府废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D、将日军赶出华北
15、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6、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8、“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1、概况:1937.7.7,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1937.12.13起六个星期)
1、1937.12.13起持续6个星期的针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联系:日本右翼分子制造教科书问题,至今仍否定南京大屠杀等史实的目的是什么?否定、掩盖侵华史实(如南京大屠杀),复活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华战争涂脂抹粉。
A、林彪B、彭德怀C、李宗仁D、杨虎城
12、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松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
13、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
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
1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八一三事变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
10、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台儿庄战役B、松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11、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
三、国共合作抗日
(一)1937年9月爆发的平型关战斗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台儿庄战役1938.3—1938.4,国民党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百团大战(1940.8—1940.12)(1)目的:粉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九一八事变
4、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D张学良执意撤军到关内
5、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浴血奋战。(主要原因)②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④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必胜。⑤爱国华侨和世界友好人士的支持援助。
4、抗战胜利的意义:①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淮海战役(1948.11初—1949.1)指挥人员:粟裕、陈毅、刘佰承、邓小平、谭震林 邓小平为前敌委书记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结果:歼敌55万淮海战役的意义: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4)平津战役(1948.11底—1949.1)指挥人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主要作战地点: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注:北平是和平解放的,1949.1)结果:歼敌52万。意义: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6、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7、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至()
A.武汉B.北平C重庆D西安
8、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中国人达( )
A.3万多人B.30多万人C.10多万人D.300多万人
9、日本在中国发动的几次侵略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经过:1931.9.18,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接着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3、结果: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
曰者中学“导学展练”高效课堂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学科执笔张秀平审核教务处
授课人:张秀平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六、七单元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学习重点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导学流程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知识结构(温故知新)
(2)概况:1940年8—12月,八路军105个团20万人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进行了一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3)结果:歼敌2.5万多人,摧毁了大量的敌碉堡和据点。
(4)意义: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重大的军事胜利。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4—6陕西北部延安
五、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
一、重庆谈判(1945.8.28 43天1945.10.10)
1、背景: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
2、中共参加谈判的原因: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3、中共的代表:周恩来、毛泽东、王若飞
4、成果: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停战);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族、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受自由、民主等权利。
状元实业家张謇成就: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弃状元而从商。创办大生纱厂、面粉厂、轮船公司、榨油厂等18家企业。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二)社会生活:轮船、火车,有轨电车,汽车出现。新通讯工具: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大众传播媒体报刊出版业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近代最大、最负盛名的新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娱乐方式照相技术电影艺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习俗发型(剪辨令)服饰(中山装、西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称呼(先生、君、同志)
(5)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西起点)江西湖口——江苏江阴(止点东)1949.4.23晚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结束
六、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
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各地。
发展概况:辛亥革命后,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间大战后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更艰难。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3、结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