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设计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
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四.教学思路设计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可采用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
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一)教法:1.以读代讲法。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
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
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二)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灰椋鸟》课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灰椋鸟》选自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本文详细描述了灰椋鸟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灰椋鸟与人类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灰椋鸟的特征、生活习性、在我国分布情况以及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过程: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精讲精练: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例题讲解。
过程: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灰椋鸟》2. 内容:灰椋鸟特点:体型、羽毛、喙、脚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迁徙与人类关系:环保、生态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思维导图。
以“我眼中的灰椋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思维导图答案:根据课文内容,正确描绘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作文答案:内容真实,语言流畅,表达对灰椋鸟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灰椋鸟的生活环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灰椋鸟》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灰椋鸟”、“密集”、“鸣叫”等,并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学会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a.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灰椋鸟的形象;
b.讲解生词,如“灰椋鸟”、“密集”、“鸣叫”等,并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c.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d.学生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修辞手法运用。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较为扎实,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灰椋鸟》这篇课文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和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对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完成要求: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
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灰椋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灰椋鸟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灰椋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灰椋鸟的知识。
二、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1)课文讲述了灰椋鸟的哪些特点?(2)作者为什么喜欢灰椋鸟?(3)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学习方法与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
四、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2.学生根据题目,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更加完善。
2.课下观察一种动物,记录下它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回答出问题,但个别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在学习方法与技巧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但部分学生的作文仍需修改和完善。
4.在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灰椋鸟—赵芝萍
《灰椋鸟》教案设计镇江市丁卯中心小学赵芝萍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苏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3.课时:一课时4.教师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灰椋鸟的外形以及本文的作者的生平简介,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网络资源的搜索。
(2)做好课堂组织的相关设计。
5.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要先通读课文,了解教材内容。
(2)学生有效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就本单元课文而言,课文的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一组教材的编排,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从这一主题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去关注自然,搜集资料,如此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片和文字介绍,了解灰椋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对灰椋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深入体会重点段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和热闹场面。
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3.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在数据的变化中,让学生感受不保护生态带来的严重危害,激发学生保护鸟类,植树造林的美好情感。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灰椋鸟》是徐秀娟写的一篇散文。
徐秀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她对鸟,尤其对丹顶鹤有份独特的感情。
而这篇《灰椋鸟》主要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和归林后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赞美之情。
作者在观察群鸟入林的过程中情感在不断变化,爱鸟之心也在不断升腾,但她在浓墨重彩地展现归林、闹林的同时,还想表现出“鸟与林、林与人、人与鸟”的和谐,从而表达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我想编者入选课文的初衷也是如此吧!这份心意多么难得可贵呀,这使我第三次被感动。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谁是这幕后的主宰——林场工人,她在暗自庆幸自己能够欣赏得到这壮观、热闹的场面,这一切得益于林场工人,得益于植树造林,这才是作者真正的心声呀!由此文本生发开去的信息量很大,如果都靠教师教授,往往就是生塞硬灌,起不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于文中的鸟,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关于文中蕴藏的爱鸟之心,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关于文中隐含的教育真谛,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五年级语文教案《灰椋鸟》
五年级语文教案《灰椋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灰椋鸟》。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及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动物生活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深入理解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灰椋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对灰椋鸟的了解,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解析生字词,讲解句子结构,分析课文内容。
b.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灰椋鸟场景进行描绘。
b. 各组展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灰椋鸟》2. 生字词:、、3. 句子解析:、、4. 主题:热爱自然,保护鸟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短文。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精品教案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灰椋鸟》语文公开课精品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灰椋鸟》一文进行深入学习。
该文位于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描述灰椋鸟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生动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灰椋鸟优美姿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解灰椋鸟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地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情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关于灰椋鸟传统文化寓意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灰椋鸟特点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灰椋鸟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思考灰椋鸟特点。
3. 课堂讲解:(1)解析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描绘灰椋鸟形象。
(3)讲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灰椋鸟在传统文化中寓意。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6.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灰椋鸟特点:(1)外形:美丽、优雅(2)生活习性:群居、迁徙2. 灰椋鸟传统文化寓意:吉祥、喜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灰椋鸟形象。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灰椋鸟传统文化理解。
2. 答案:(1)形象:参照课文第一自然段描述,画出灰椋鸟美丽姿态。
(2)理解:灰椋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灰椋鸟》教案活动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本着课程教学创新的理念,我们需要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教案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灰椋鸟》这个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人性的需求与内心的独白。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能够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动机。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的内在感受和内在矛盾,培养对于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3、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独立精神。
教学内容:1、阅读、分析《灰椋鸟》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描写。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老师的讲解,揭示故事的含义和主旨,让学生能够反思生命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2、探讨人类内在的需求和矛盾。
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的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人们内心的冲突和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
3、创作灰椋鸟的小说读后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撰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看看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收获是什么,从而引导探索人性的本质。
4、学生演讲会。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组,每个组负责针对小说中的一些主题和分析展开讨论,选择代表发表有关主题的演讲。
5、小说家写作。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基础上,继续写作灰椋鸟的续篇,借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主题和人物描写。
2、小组讨论法。
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个人思维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个性发展法。
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考察学生在思考创新、个性发展和协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如讨论记录,个人作品鉴评等等。
还可以请学生填写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效果的直观评估,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灰椋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册26《灰椋鸟》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2、学习造较复杂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3、增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教学难点: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三、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预习内容1、我会读栖息刺槐林椭圆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扑棱棱翘首遥望互相应和2、我知道《灰椋鸟》一文主要描写了()归林时壮观景象以及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
3、我质疑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我要拿起笔记录下来。
四、导学案★学习目标:认真、仔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读中感悟合作探究⑴轻声朗读3—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这些说明了什么?你们赞成把“剌槐林和竹林说成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吗?”⑵总结全文,再思考哪些语句写出“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自己默读,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形成统一。
3、班内交流,探究学习。
★大胆质疑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者写这些鸟的目的。
★默读静思开心写作写一只自己喜欢的鸟。
五、课堂检测1、巧手连线(把能搭配的词用直线连起来)挑着箩筐坚强的基础挂着红榜坚决的立场贴着黑板坚定的态度栽着杏树坚实的性格2、在括号里填上相对应的词语。
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3 、难不倒我(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六、课后作业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
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了解灰椋鸟的基本信息,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2.学会简单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能够描述灰椋鸟的行为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灰椋鸟的基本介绍•外貌特征:体长约20厘米,背部羽毛呈灰褐色,腹部为白色;•生活习性:常见于丛林或草地,食性杂,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2. 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寻找观察点:选择一个适合观察鸟类的地方,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静静等待:观察鸟类需要一定的耐心,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静静等待鸟类的出现;•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进行观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来观察鸟类,更加清晰地观察其特征和行为;•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所见所闻,包括鸟类的数量、行为和特征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灰椋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它是什么颜色的?”2. 介绍灰椋鸟的基本信息通过展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外貌特征,并简单介绍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3. 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简要介绍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观察点、静静等待、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进行观察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等。
4. 实地观察灰椋鸟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灰椋鸟的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观察鸟类的地方,并帮助学生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观察,并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5. 分享观察结果和点评学生返回教室后,老师组织学生逐一分享观察结果,并展示他们记录的观察笔记。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提醒保护鸟类的重要性通过简短的讲解,提醒学生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介绍一些保护鸟类的措施,如不乱扔垃圾、合理利用资源等。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态度和兴趣。
《灰椋鸟》教学设计(周亚娟 袁俊萍)课例研讨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灰椋鸟》教学设计(周亚娟袁俊萍)课例研讨资料本文是关于《灰椋鸟》教学设计(周亚娟袁俊萍)课例研讨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反思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例研讨资料(一)课题研讨试教教案(1)学科语文执教者周亚娟日期2006.11.22.课题灰椋鸟(六)年级第(十一)册课型(阅读)第(二)课时备课者袁俊萍周亚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与学的过程:一、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灰椋鸟》,问题导入: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1、引读引入情境。
▲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周围静得出奇……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2、自读自悟指导朗读。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板书:归林>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入情地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壮观的飞行场面(1)引导扣住关键词句悟读。
(2)范读想象。
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
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板书: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个词(指读、齐读)体会大部队归林的那种壮观气势。
(3)齐读。
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同学们刚才所看到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
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重点描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
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
二、教学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3、分清文章脉络。
4、读出景象,读出心情,读出感想。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人学习《灰椋鸟》,注意看老师写这个字。
如何记住它呢?(提示:大树底下好乘凉)读课题。
2、你们看过灰椋鸟吗?(没有)那么看老师来画一画。
(教师简笔画出灰椋鸟,一边画,一边说: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并不怎么好看。
)过度:并不怎么好看的鸟,作者写了些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为学生推开一扇阅读的窗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个性化地阅读提供一个环境。
](二)初读课文,将文读熟1、要求:(1)自学生字词,将文中的生字词,画下来,多读两遍。
(2)把文章正确的读一遍,自己觉得读的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3、检查朗读情况。
穿插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通过指名读,赛读,范读等形式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充分的初读是为了精读打好基础,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文章不读熟不开讲。
初读部分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保证足够的时间。
并能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1、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重点写了什么?除此之外还写了些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和个别学生小组交流。
了解学情。
3、大组讨论交流。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师:哪几段写了这壮观的场面?生:35自然段。
师:除此,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生:文章还写了我等候灰椋鸟归林和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分享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中《灰椋鸟》的教案设计。
这是一节让学生接触现代文学经典的课程,也是一节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然风光和珍惜生命的意识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灰椋鸟》的作者、篇目、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2. 了解文学作品在历史背景和作品内在情感中所体现的价值。
3. 理解文学作品中自然风光和珍惜生命的主题,体验文学情感。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中自然风光和珍惜生命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价值和主题。
2.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呈现读物教师用数字课件展示作品《灰椋鸟》的封面,并简要介绍该作品的作者、篇目、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教师还可以挑选该作品的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尝试了解故事的主题。
2. 导入教师请学生看一段信息:小叶子的生命只有一年,但她的生命却留给了黑鸟,因为黑鸟不仅要生存,还有繁殖的责任。
这毫无疑问地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不是吗?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有一个机会,你会为别人做出同样的选择吗?3. 学生阅读教师让学生阅读《灰椋鸟》的文本,让学生注意的是:故事中的黑鸟及时地发现了小叶子,并将他们中的一些送给了灰椋鸟。
这展示了什么样的态度?在作者的作品中,黑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态度。
4.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学生所读的内容,试着阐述灰椋鸟和其他角色中是否有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然。
5. 文学重构教师在讨论中呈现质询:如果黑鸟不仅仅选择与灰椋鸟分享他们的食物,而是让每个鸟共享吃的东西,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合作完成一篇关于这个令人兴奋的结局的简短阐述。
6. 整合教师要求学生将该故事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联系起来,回答以下问题:有哪些人和事物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应该设法与他们分享这种感觉,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课后朗读课文《灰椋鸟》,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验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2.词语积累:从课文中选择5个你最喜欢的生字词,用它们分别造句,并解释每个词语的意思。
3.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灰椋鸟”为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你对灰椋鸟的赞美。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灰椋鸟的特点。
2.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重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
3.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难点,深入剖析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
4.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灰椋鸟的情感。
2.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灰椋鸟”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灰椋鸟的赞美。
3.课堂展示: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评价、欣赏。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强调灰椋鸟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努力进取。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灰椋鸟》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心,对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勇敢精神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情感体验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灰椋鸟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灰椋鸟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散文《灰椋鸟》,包括文本结构分析、词语解释、作者写作意图等。
该散文具有寓意性,通过椋鸟的故事,呈现了猫妖对鸟类的残害和人们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如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等。
2.理解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如“灰椋鸟”、“猫妖”等。
3.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意图和寓意,加深对环保、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的认知。
教学重点1.分析文本结构,明确每一段的内容分布和功能。
2.解释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生词和词组。
3.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如“猫妖”、“穷愁潦倒”等。
2.分析作者在文中的写作意图和传递的信息。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老师示范一段简短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2.师生共同搜集生活中所能发现的寓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环保、自然保护等话题。
学习重点1.分析文本结构通过对文本的整体了解,学生可以获得文本结构所传达的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出现的例子和生动的描述。
2.解释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生词和词组散文《灰椋鸟》中出现了一些难度较高的词汇和短语,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写作意图和传递的信息通过分析作者的意图和寓意,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保护自然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对环境质量的责任。
学习活动1.第一部分:分析文本结构利用PPT或手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章节。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2.第二部分:解释生词和短语在阅读文本时,老师可以提供单词或短语表格,让学生理解这些生词和短语,或者让学生阅读句子并自己解释生词和短语。
3.第三部分:分析作者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例如“灰椋鸟”等字眼的寓意。
同时,学生可以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认识和意图,并相互交流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文本。
灰椋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灰椋鸟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体会体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你来?(灰椋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二、入情入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啊?(想)那好,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吧!(学生欣赏)第一部分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师范读)第二部分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师范读)三、出示学习方法看了这一场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观赏了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入林后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用怎样的优美的语言把这壮观的的景象写下来的啊?(想)请同学们打开自己心爱的课本,课文写这壮观的景象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两小节)为了能让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这两小节,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方法。
(出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读--划――品(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去自读课文,学习课文四、五两小节。
(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章的内容。
)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师:好,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都很认真,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读读你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椋鸟》教学设计柏堰科技园中心学校张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鸟儿的欢快。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情感目标:凭借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爱鸟的感情,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感悟重点段,产生体验,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句子。
三、设计理念:《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来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读、想、议”与文本真切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发现“美”1、复习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词语):(1)水杉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翘首应和盛大过渡:上节课还学习了有趣的四字成语,能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吗?(2)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指名读。
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还记得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灰椋鸟的信息?学生填空: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2.过渡:在作者看来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怎么又突然决定去看了呢?(学生回顾: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一起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等候、观赏、感想)【设计理念:通过复习第一课时的字词再到课文,让学生连接之前对词语的理解便于带入课文带上感情加深理解和学会于具体语境中运用。
】二、精读入境,感受“美”1.齐读重点段落4、5自然段。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开始,作者对这么普通的鸟儿一点都不在乎。
但当她看了一部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才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于是一天下午,她和同伴来到了林场,静候灰椋鸟的归来。
)过渡:(作者在林场看到了什么景象呢?)4.学习灰椋鸟归林的内容,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词。
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交流:(1)那些词能让你感受到鸟儿归林的画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2)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数百米长”、“巨大”、“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 (3)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语句的语意,但是缺乏对语句感情的理解。
通过连贯的提问,更利于明确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了解。
】(4)师小结: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5)此时作者不仅看到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情景,耳畔还响起了他们活泼欢快的叫声。
他听到了什么?“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5)鸟儿会说话吗?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鸟当作人来写了?这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使语言更生动,更活泼)(6)什么是“倾诉”?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4.想象说话: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创设情境说话:(7)“呼唤”和“应和”(情境对话,师扮演灰椋鸟的父或者母,呼唤儿女,或者师扮演先回来的灰椋鸟,呼唤同伴,生扮演儿女或者朋友“应和”,借此理解“呼唤”和“应和”的意思,体会“呼唤”和“应和”中的情趣。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体现了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互换,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
】(9)作者这样写鸟,给你什么感觉?作者竟然能知道鸟儿在说话,是不是有特殊的本领呢?(小结:只有人们心中有爱的存在,眼里的这些生命才有了灵性。
鸟儿归林时的温馨场面,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和谐美。
)3.学习鸟儿闹林的内容,引导品读,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1)读课文第五节,找出自己喜爱的词句,说说理由。
(2)出示要求:读: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品: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也可以在空白处写写批注。
(3)读课文,不想早安眠的灰椋鸟都在干什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4)还记得文章一开始灰椋鸟的样子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
(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女子”为“好”,少女又是女子最美妙的年龄,“少女”合之即为“妙”。
这少女穿着节日的盛装,翩翩起舞,是言鸟之“好看”。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5)自由读,谈谈感受。
(6) 这句话是怎么写灰椋鸟的叫声的?(打比方;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
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一齐读。
)(7)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小结:灰椋鸟如此快乐而活泼,这小小的鸟的身上竟有如此蓬勃的活力,作者在它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美,一种活力的美。
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
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因为灰椋鸟这边的刚刚落在枝头上,那边的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很像跳舞;所以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晚霞的美丽是大自然赋予了它的外观美,而作者的喜爱却赋予了灰椋鸟美丽的生命力。
)【设计理念:这一课文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写一写、划一划无疑是将其感情和个性充分展现的最好方法。
生动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想象的欲望,感受鸟儿归林时、归林后的热闹壮观之景。
】3.作者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上万只……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欢呼些什么?5.把你的欢呼,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齐读第5节)(四)注重勾连,创生“美”。
看到了灰椋鸟归林,闹林的情景,作者兴奋、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节)指名读出示反问句,指读。
3.情感升华: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林场工人4.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
)板书“人——林——鸟”的关系。
(三)资料交流,深化主题1、同学们,全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以后壮观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个怎样的的人?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没有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到哪儿去观赏这样壮观美好的画面呢?2、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谁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交流师: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3、动画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数张纯美的照片,一段凄婉的音乐,自然将学生带进对徐秀娟的感怀之中。
】4、执著的徐秀娟用生命唱响了献身环保的赞歌!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点击课件)齐读“我爱鹤,我爱大自然,我愿在莽莽原野上寻找,寻找理想、友谊和生活的答案……”师:这是一种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才创造了大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
这种美的名字,叫:和谐。
(四)延情课外,行动落实同学们,徐秀娟为了鸟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出示,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句话,并辅之于行动!作为地球的主人的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保护鸟类呢?(写一个爱鸟、护鸟的宣传标语)。
请同学们写一写。
小组交流。
【设计理念:学生在课文最后,已经产生了对于鸟儿、自然、作者以及林场工人的属于自己的一份情感。
运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和小组交流讨论,利于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
】七、作业布置必做题: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选做题:1、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2、写写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欲扬先抑)【设计理念:作业的布置是课文教学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
我围绕关爱自然,爱鸟护鸟的主题设计此次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大爱大美归林排空而至百鸟争鸣和人——林——灰椋鸟谐闹林浩浩荡荡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