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云”意象的禅意演变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 世祖慧能禅师创始的 南宗顿教 日益发展丰富 从而成为
作更富有个性 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学 禅宗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 空悲昔人
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他们
有
孟城坳 作者观察世相 仰天长叹 人事代谢 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 并且提出禅学应当 不立文字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歌在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努力开拓下
远 自然空灵的意境的创造
一扫老庄玄言文学对现实生活缺少深刻反映的那种虚空乏味
其次 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少年得志 但考取状元之后 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着力追求诗歌的自然真率
仕途起伏不定 在长安闲居的日子里他随从荐福寺道光禅师 使诗歌由写玄而转向写实 展示诗歌的意象之美 而王维在
不息须臾 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 诸行无常
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而他的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 认为 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里云 去作人间雨 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 而应当注重内在的心境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 摒弃
禅意 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吏 都户在燕然
漠的心境 其中更多的是对禅意的把握 使诗歌美学走上一
使至塞上
种宁静淡远 自然空灵的意境创造 作为盛唐诗坛上极富盛
吹角动行人 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 争渡金河水
名的诗人 他的诗作之所以由前期的积极进取而转向后期寄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 归来献天子
06取于林石之间们的思想意识由原来的单纯中国传统思想的支配转而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禅意的体现远自然空灵的意境的创造其次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少年得志仕途起伏不定在长安闲居的日子里他随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孟浩然回乡之时作诗赠他诗云杜门不欲出为长策劝君归旧庐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状况也有对现实官场的不满其后王维虽也曾做过高官在他或官或隐的生活中政治仕途的不得意又加上中年丧妻的家庭原因使他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生活展的禅宗哲理兴趣越来越浓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融入许多不易把捉的禅理另外王维之所以选择佛家禅宗人际遇等因素综合作用之外还应考察的皈依它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既要清高又要处世的精神武器王维的亦官亦隐的生活正可以用他的身知名空而返不避其名也来阐释三禅诗的美学价值正是由于文人才子们对禅意的参悟使中国文学在秦汉的道德功利儒家教化功用的枯燥教条之外形成纯任自然缘境而发淡远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沧浪诗话中所说夫诗有别材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诗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一展人生之宏图的人生态度这种参禅之风的盛行而浪迹于五湖之中必然使那些文人士大夫返朴在文学上表现为一种宁静淡但考取状元之后并在孟浩然应试落第久与世情疏以此但从而对蓬勃发除了时代禅家庭个作为一种思想故离身而返屈其另辟新路抒写情性的禅意的流露挥洒自如正如严羽的非关心也宁静诗有别所谓不盛唐诸诗者无迹可求相中之色吟咏情性也故其妙处透彻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诗歌创造意境美引导着诗人对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歌在陶渊明与谢灵运的努力开拓下一扫老庄玄言文学对现实生活缺少深刻反映的那种虚空乏味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诗歌由写玄而转向写实展示诗歌的意象之美借鉴陶诗在山水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同时的独特把握为诗歌意境之美的创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完美地统一王维的诗使诗歌由意象之美走向意境的创造为诗歌的创作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美领域在禅诗的审美体验中更多的是审美主体的象外之境的体悟因而诗歌的美学价值也就体现在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之中总而言之禅宗在中国虽不及儒学那么影响深远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超脱于世外的体验感悟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加意味隽永更加飘逸洒脱当然响也有其有害的一面它曾如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论王维诗歌中的“云”意象
( S c h o o l o f Li t e r a t u r e ,An h u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Wu h u 2 4 1 0 0 0,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i ma g e o f“ c l o u d ’ ’ i s wi d e l y u s e d i n Wa n g We i ’ S p o e t r y:s o me p o e ms u s e“ c l o u d ’ ’t O i mp l y t h e l o f t i n e s s o f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s c e n e r y wh i c h a l s o r e f l e c t s t h e p o e t ’ S n o b l e a n d u n s u l l i e d mo r a l i t y ;s o me d i s p l a y t h e i ma g e t o d e s c r i b e t h e p o e t ’ S t e mp e r a me n t i n t e r wo v e n wi t h t h e s c e n e r y ;s o me p o r t r a y
关键词 : 王 维; 诗歌 ; “ 云” 意象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2 2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2 4 6 3( 2 0 1 3 ) 0 2 — 0 0 8 6 — 0 5
On t h e I ma g e o f Cl o u d i n Wa ng We i ’ S Po e ms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
王维毕生精研佛理,体悟到一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从而将其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了山水诗的创作中。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从诗歌内容的角度看,王维多写独坐静悟时的感受,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的体验融合;从诗歌的意境的表现来看,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在于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将自然地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从诗歌的精神层面来看,王维的诗表现的是冲淡的意绪和至高的“无我”的生命境界。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诗歌来从这三个方面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一、王维的山水诗与独处体验王维晚年唱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又由于他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因此他笔下的山水诗多为描写独来独往的归隐生活,尤其是坐禅精心时的感悟。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在空堂上禅诵。
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着夜雨,落下的果实和草间的虫鸣。
人到暮年的我已经不会再求飞黄腾达与功名利禄,只求学无生之说早日涅槃。
这首《秋夜独坐》是描写王维晚年归隐生活的典型之作。
王维晚年自甘寂寞,独处深山,以求无生。
“无生”之说,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学无生的具体方法就是坐禅,即静坐澄心。
又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夜坐空山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对于独处时寂寥的感受的描写,在王维的诗中处处可见,这种与坐禅相关联的独处体验的取材是渲染空灵诗意的基础,作者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二、王维的山水诗与空灵的诗境司空图认为王维诗“澄湛精致,格在其中”(《与李生论诗书》)。
“澄湛精致”在于王维诗中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不矫饰,不夸张,清新自然,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格”指的则是王维诗中表现出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的宁静之美。
王维之诗禅意境界
王维之诗禅意境界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诗作以含蓄深远、意境优美闻名,被称为“诗中山水画境,以禅意灵动闻名”。
一、修身养性:王维诗中的禅意王维的诗作中常融入禅宗思想,以表达个人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
他通过描绘山水间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情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登鹳雀楼》。
他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将自然风景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表达了修身养性的追求。
二、虚静意境:王维笔下的山水王维善于通过山水的描绘,表现出禅宗的虚静意境。
他的诗作中常运用自然物象来描绘人类情感,并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境界。
例如《送别》中的“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通过描述人们的离别情景,展现了对于人生易逝的思考。
三、自然与人生:禅意的体现王维的诗作中常将自然景色和人生相融合,体现出禅宗的境界。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送别》中的“明月一钩弓,飞鸟万里空”,都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传递出禅宗的精神。
四、超越尘嚣:禅与人生境界的追求王维的诗作常以超凡脱俗、超越尘嚣为目标。
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自然景色的展现,使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能够暂时远离纷扰,心境得到安宁和宁静。
他的诗作中弥漫着禅修的气息和追求禅境的精神,使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喧嚣世界的不朽魅力。
总结:通过对王维诗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运用山水描绘和自然意象来表达禅意境界。
他的诗作中常融入禅宗思想,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传递出一种追求超越尘嚣的意境。
他的作品以其深远的艺术意境和哲理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让人们从中领略到禅与人生境界的美妙。
在读他的诗作时,我们不禁被引导到一个超脱尘嚣的意境中,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清净。
诗人王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他的作品中,传递给后人一种禅意境界。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
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分析王维诗中的禅意禅宗对王维的影响是什么呢?王维的诗中是如何来体现禅意的?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被后世称为“诗佛”,现存诗作有四百余首。
其诗立意广泛、涉及题材众多,包括山水田园、军旅边塞、送别纪行等,其中最具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思想价值的是蕴含禅意的诗,这些诗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及人生境界。
这部分诗传达出一种清新豁达、空灵悠远、意味深长的气质,不带一丝烟火气,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都无法抹灭,流传千年。
一、王维的禅宗思想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儒、道、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一派――禅宗。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的修行原则。
“禅宗”的中心内容是“顿悟见性” ,即众生自性本净,圆满具足;见自本性,直了成佛;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
在王维生活的盛唐时代佛教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禅宗也在几经传承后蔚然成风,当时诗人多习禅、论禅。
在经历贬官、隐居、官场黑暗、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之后,王维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其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一定的改变。
官场的挫折成了王维深入参禅的契机,他的禅宗思想开始显现并渗透进诗作中。
中唐诗人杨巨源在诗中说:“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可以见到唐人早已看到禅对于王维创作的巨大影响。
1、禅意诗王维还有一部分诗写的是山水自然、田园风光,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禅意及人生哲理,就是最能体现王维气质的禅意诗。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山水诗都有禅意,所以不可牵强附会地去解读,如《山中》“荆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诗人用了石、叶、路、雨等最普通的意象,通过色彩的搭配、变化,勾勒出了山中灵动的景色。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思想局面。
从唐太宗支持玄装译经,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得到有力的证明。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分化为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其中以禅宗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禅学进入到士人的思想的领域中,影响这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诗歌创作中留有禅的气息,佛的印记。
他们将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都反映诗作中。
更有人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①,又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填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嵩和尚颂序》),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的最佳写照。
而当中佼佼者当数王维一人,他以佛家思想为主导,将飘渺的禅意与画般的诗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空灵的艺术效果,被世人称人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不像李白的大气磅礴,个性飞扬,也不想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②,含蓄深厚。
他把情景相融的意境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出意境浑然,含蓄携永的诗歌特点。
王维高超的绘画造诣给予诗歌的艺术表现一定的帮助。
他善于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用精致的诗句描景状物。
苏轼评价其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当佛教禅意融入到其诗歌创作时,仿佛给予了诗歌灵魂。
使诗歌超脱了世俗功利,独立于人世。
归纳王维诗歌的中心观念,那便是“空”与“静”。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③王维诗歌中的“空”与“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以诗歌做媒介,通过具体物象的表现,把禅意表达出来。
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佛教常说的“空”,并非是指什么都没有。
而是要求从客观物象中领悟到空的奥秘。
强调的是一种从有到空的过渡。
王维明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起,王维因被迫接受叛军伪职而下狱;后来不仅得幸官复原职,而且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理趣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此后半官半隐居。
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
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盛唐时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
李白因其诗超拔出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被称为“诗仙”;杜甫诗沉郁顿挫,以现实主义手法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有圣贤之风,後人尊其为“诗圣”;王维在中国诗歌史上赢得了“诗佛”称号,显而易见,其诗歌创作跟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苑咸在《酬王维》中称王维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胡应麟《诗薮》中也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王维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在他笔下出现的常是清净淡远的山水田园,空寂幽静的禅宗意境。
佛教在东汉末年自印度传入中土。
为了能在中土扎根并生长繁衍下去,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丶道等传统文化杂交融合,在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
初中语文 文学讨论(美文荐读)禅意诗情——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
禅意诗情——王维禅诗中的特殊意象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
王维的诗描绘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诗篇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与隽永的诗意。
其诗中常见的几个特殊意象使王维的禅诗别具一番独特的审美韵味。
一、云王维特别喜欢在诗中使用“云”的意象,作为世事人事变幻虚无的象征。
如:“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双黄鹄歌送别》,“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送友人归山歌二首》其一,“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瓜园诗》,“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华岳》等等。
王维描写景物时,注重探究外在形式所蕴涵的意味,从而写出实际事物虚幻的特质。
而“云”这一意象正能极巧妙地取得这一效果,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高耸入云,连绵千里,那似是而非、似有而无的白云和青霭给他披上了一件神秘的虚幻的轻纱,即使云雾消散,终南山呈现出来的本来面目仍是变幻多端、捉摸不定。
终南山的崇高与虚幻,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人的渺小与孤独,感到人世的虚无变幻。
二月王维禅诗中常运用“动”来表现“静”,以动写静,动中求静,喧中得寂,表现充满禅意诗情的境界。
而这种静的境界王维诗中经常用“月”的意象来表现,例如《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景此情,何等静谧,前面两句即刻画出一个静寂的氛围,第三句中极静的境界使鸟也受不了,随着升起的月亮而飞起,末句的鸟鸣声则使本已极静的境界演进到更加寂静的境界。
再看王维的另一首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那与世隔绝的、超然物外的主人公在竹林深处,独自弹琴,口中不时长啸。
对于他而言那个外人所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跟他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王维诗中用到“月”的意象的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等。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李艳亭中国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彰显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奇葩,为后人留下取之不尽的文化给养。
在那个名家辈出、群星丽天的文化背景下,诗歌流派纷呈,诗人创作各具特色。
以山水田园诗创作为主的王维,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通过诗歌的美感去探索宗教的灵性,创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禅诗”。
一、王维诗歌风格的转变在探索王维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固守于同一种风格,而是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之下的对艺术的不同审美把握。
在他的早期诗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士子少年壮志的豪迈和一片赤子报国之心。
如: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过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吏,都户在燕然。
《使至塞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从军行》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示出诗人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戍边的豪情。
然而四十岁左右的王维在经历了生命中诸多的坎坷之后,诗作的风格中多了一份隐逸安禅的闲适,少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作更富有个性,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作者观察世相,仰天长叹,人事代谢不息须臾,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诸行无常”。
而他的《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禅意,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从不同侧面烘托山寺的深幽宁静,创造了超脱尘俗忘我入禅的境界。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导语:王维精于佛禅,其诗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多表现出清新自然而又空灵蕴藉的诗风。
王维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移植都深刻的反应出性本清净、万法虚空和常心是道的禅宗思想。
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王维诗歌中“云”意象的探究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王维诗歌中“云”意象的探究袁乐语 西安市长安大学附属中学摘 要:在王维的诗歌当中,有不少关于“云”的意象的描写,或抒发作者的高远情怀,或表达作者超凡脱俗的意愿,或用云衬托诗情画意、阐释玄机,或寄托诗人田园忘机的雅趣。
“云”在王维诗歌中已经形成一大特色,有云中之景,也有景中之意。
以下将就王维诗歌中“云”意象做详细分析。
关键词:王维;“云”意象;唐诗作者简介:袁乐语(2001.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市长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11-01“云”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争相吟咏的对象,诗人对云的偏爱各有不同,在诗歌创作中赋予了云不同的意象和内涵。
闲适、飘逸、淡雅、高洁、凄然、超脱……借云咏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
在王维的诗歌中对“云”同样偏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云”在王维诗歌中出现超过七十多次,诗人对“云”的描写更是意趣别致,给人以无限遐思。
一、以“云”比喻超然世外的情怀王维善诗善画,无论作诗还是作画都能从细节中入微刻画,从而形成虚实相映的独特笔法。
王维诗中善于“虚笔”,而云在他的诗中则成为寄托高远情志、烘托飘逸灵秀之笔的常用意象。
“云”象征着作者超然脱俗、随遇而安的生活理念,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文杏馆》中有“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表现出文杏馆的空灵俊逸之气,仿佛使人看到白云环抱中隐隐欲现的馆阁,这样的描述飘逸超然,而“云”在这里属于虚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妙用,表面看如同轻描淡写,实际上却蕴藏着运笔之妙。
而在《登河北城楼作》中,作者写道“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表达了使人高远的情怀和遗世独立的思想境界,同时体现出使人钟情与隐逸生活的情怀。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中有“翻嫌枕席上,无那白云何”的句子,这里“云”的意境直接表达出诗人想要远离凡尘,摆脱世俗纠缠的愿望。
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诗由“非禅诗”到成为“禅诗”,是逐渐发展的历程。
因为刚开始时,也不是将王维的每一首诗均视为禅诗。
由历史回溯,愈接近王维时代,被解读为与禅或佛有关的诗作愈少。
相反的,随时代发展,愈来愈多篇诗作被解读成禅诗。
王维是一位深得儒道佛三教精要,超脱尘俗的入禅诗人,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归于空,归于无,归于虚,归于道。
因此力求在诗中表现有无同一的真谛,并把清奇、虚静、空灵作为美的最高境界。
儒道佛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
诗歌中的空、静、冷、寂的境界反映的正是儒道佛禅深入到他审美意识骨髓中而形成的一种萧散、简远、闲淡的诗歌意境和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清淡、静谧、圆融、空灵、幽美。
其诗澄澹精致中流露出极高禅学修养,不乏参悟的机智玄辩。
他善用娴静的心情观察大自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归于空、无、虚、道,自然在他的视野里是非神性的。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的境界。
由于他的心灵自幼浸染了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谵远空灵。
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惟有皎洁的月光相伴,这个多么清静幽寂的画境!还有《鹿些》一诗,也是这种心境的流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阒寂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语,幽深的密林里偶尔照到青苔上的的一缕夕阳,被诗人信手拈来,给我们一种远离尘嚣、无比清幽的意趣,使人回味无穷!王维以诗人的敏感,画家的慧眼,摄取自然中最能表情达意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态融入到诗情画意中,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参禅悟佛的思想,形象含蓄,诗味淡泊,诗中充满了自然美的情趣,使人读之悠然神往。
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的前六句纯写景,清淡雅逸,让人如临其画,诗中无一处不流露诗人的心情。
试论王维山水诗中“云”意象的禅悟意蕴
第8卷第3期2003年6月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ZHUZHOUTEACHERSC01.1一EGEVol8No.3Jun2003试论王维山水诗中“云”意象的禅悟意蕴刘铁峰(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湖南娄底417000)摘要:通过诗人独特的心境改造,自然辱中的云在王堆山枣诗中成为诗人禅思佛理藉以外化的一种对象物,它显示出了诗人那种空曼澹泊,任运无心的禅悟意蓝。
关键词:王堆}山水诗;云意象}佛禅中围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32(2003)03—0011一04BuddhistImplicationoftheImageofCloudinWANGWei'sMountains—and-watersPoemsLIUTie—feng(DepartmentofChinese,LoudiTeachersCollege,Loudi,Hunan417000,China)AbstractiCloudinWANGWei'smountains-and-riverspoems,throughthepoefsuniquetransformation.be—comesobjecttOexternalizehisdeepBuddhistmeditation。
whichshowshisdesireforfreeandtionallifewithoutworldlydesires.Keywords:WANGWei,mountains—and-riverspoem}theimageofcloud}Buddhistmeditation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在其山水题材的诗歌创作中,“云”做为一种物意象常常出现,而且他常“以白云作为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象征,表现出对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对自然山水事象的体寨和描写中,王维与同时代其它诗人的观物视点与处物心态不同。
他既不是把山水当作暂时解脱自己尘世心身之累的一种精神寄托,也不是借对隐逸生活的崇尚来标榜自己的清高逸远,而是旨在打破尘俗生活中的“物执”、“我执”。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2)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2)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二,色空思想影响着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
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他借鉴对世界构成的大胆想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
同时,他用诗歌生动阐释了佛教中的空观思想。
“六根虽有见闻觉知。
不染万境。
而真性常自在。
故经云。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王维不动声色的勾勒了许多幅禅意十足的画面,以《山居秋暝》、《饭覆釜山僧》为例细数王维山水诗中禅的意象: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秋、明月、松、清泉、石、喧、动、随意、自留等描写,有动有静、有远有近、色彩明暗对比鲜明,是出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禅之作。
又如:饭覆釜山僧晚知清静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炉。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磐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晚年时候才明白清静无为的道理,日渐与繁杂的人世疏远。
为了等候远来的僧人,早早的就开始打扫庭除。
釜山僧果真从高耸如云的山峰出现,前来关顾我的破房屋。
用藉草松屑烧出最好的饭菜,燃灯鸣磐昼夜畅谈。
诗前六句写王维晚年的兴趣、候僧、僧至的事,后八句写与客僧参禅悟道的情形。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磐夜方初”四句,是写修行、习法。
松屑:松子、松室,被修行者奉为果腹健体之妙物。
“道书”亦是佛家经典,参佛者的精神食粮。
“焚香看道书”于香气之中冥想、修心见性,自是一番风味。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描绘了悟道真谛之后全身释放的极乐之感,展示了禅宗弟子悟道的顿悟境界。
“一”字既是表达顿悟的喜悦,又写传神写出了顿悟的境界。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王维从一出生开始,注定与佛和禅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到,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三字连起来,正是古印度毗舍离的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他虔诚修行,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修成了“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不证涅盘”的不二法门,是佛教诸大菩萨入世之代表。
王维一、王维与禅的渊源王维幼年丧父,是母亲将他抚养长大的。
他的母亲是佛教禅宗北宗大师神秀的亲传弟子、北宗七世祖普寂禅师的俗家弟子,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在家居士,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在她的影响下,王维从小信奉佛教,长年吃斋念佛,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也可以说,王维童年时便种下了佛禅的慧根,这种慧根影响了他的一生。
王维少年时便才华横溢,二十一岁中进士,先后做过拾遗、御史、郎中等官职,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身在仕途,心在禅境,虽因生活所累不得不出仕,但他的心是向往山林、渴望自由的。
他在官场特立独行,不拉帮不结派,很少参与政治斗争,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性,追求内心的和谐。
他人在官场,心却在修行,因为《维摩经》上说,只要有修行之心,在官在野都可以做到心灵的解脱。
王维喜欢与佛门中人交往,他的朋友中,有很多佛门高僧。
禅宗南宗的神秀禅师是他的好友,神秀禅师的“色空有无”观对王维的影响很大,王维也学会了用“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来看待世界。
正如他的诗中写的那样:“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
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
王维王维思想的转变固然与少年时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但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
他年末弱冠时,便以文章闻名,而且多才多艺,“性娴音律,妙能琵琶。
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
王维甫到长安,便以风流倜傥的外形和满腹的才华而名动长安,是长安王公贵族门上的常客。
特别是他在开元九年高中状元之后,他的诗,意气风发、斗酒百千,朝气蓬勃,活脱脱是一个睥睨天下,壮志凌云的青年才俊。
王维在《少年行》中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浅谈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表达
摘要王维作为现代广泛认可的“诗佛”,他的诗作所蕴含的禅意和禅趣历来为评论家们所称道。
这种禅意在王维诗歌中的整体表达是一种“空寂”的意境,也契合了禅宗对于“空”的追求。
而这种物我两忘、心灵与自然无间的意境在诗歌中的具体表达,则是通过多个特定意象的选取展现出来,并且情景相互融合,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浑然天成,给人发自内心的美的享受。
关键词王维禅意空寂意象On Zen Expression in Wang Wei's Poetry//Yu Mengxing Abstract Wang Wei is now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Poetry Buddha",and the Zen conception and interest embodied in his poetry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by critics.The overall expression of the Zen conception in Wang Wei's poetry is a kind of"desert-ed"conception,which also fits the pursuit of"emptiness"by Zen. The concrete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ion in which the mind and nature are integrated,is demonstrated by the selection of multiple specific images.And through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emotion and scene,the poetry expression is more natural,giving people an inner enjoyment of beauty.Key words Wang Wei;Zen;deserted;images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美。
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诗中的禅意王维诗中的禅意摘要:自王维始,唐代文人禅入诗。
禅宗的宗教思想对王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禅意与诗情交织融合在诗歌里,开拓出诗境与禅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份体现出空灵清幽的艺术风格,由此,王维也被冠以“诗佛”的称号。
本文通过分析王维禅宗意识形成的原因和诗歌中禅宗意识的具体表现,阐明王维诗中的诗情与禅境。
关键词:王维禅宗诗歌意境在唐代,佛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诸多教派,如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其中尤以禅宗发展最为迅猛。
禅宗是佛教本土化的结果,它是把印度的佛教思想和修持方式与中国儒家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禅学进入到士大夫的思想领域中,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文学作品。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禅与诗的交融促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不但扩大了诗的领域范围,而且为单纯的诗歌艺术平添了一丝哲学的意味,使其读来意味深长。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就像来自于源头的活水,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弘扬,为中国文化这池潭水带来活力和生机,它不仅对中国哲学、伦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给中国的诗词书画也带来质的变化。
如“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人上房》),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以诗写禅的最佳写照。
严羽曾经说过:“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诗辨》)。
其中,集大成者非王维莫属。
他将禅宗的缥缈无依与如画的诗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将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刘向阳评价其诗“光照天地,以色貌色,虚实相生,妙理一致。
”[1]一、王维禅宗意识形成的原因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意境空奇、清幽,往往将我们引领进入一种含蓄隽永的禅境。
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徐增《而庵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篇字句皆合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兆光在《 禅意 的“ 云” —— 唐 诗 中 一个 语 词 的 分析》 中认 为 , “ 真正给 ‘ 云’ 赋 予 盎 然 禅 意 的是 中晚
唐 诗人 ” | l J 8 2 , 而“ 云” 被 中晚唐 诗人 用在 诗 中 , “ 已经 是
一
诗、 山水诗 以及酬 唱赠 和诗 当 中 。诗 中 的 “ 云” , 象 征
家 。这 不仅 体现 在他 作 品 中出现 了大量 “ 禅 意的 云” , 也体 现在 他对 “ 云” 意象 的禅 意开 拓上 。
( 一) “ 禅 意 的云” 在 王 维诗 中的体 现 “ 禅 意 的 云 ”在 王 维诗 歌 中 主 要 集 中在 他 的禅
、
王维 诗 歌 中 “ 禅 意的云”
王 维 与“ 云” 意象 的禅意演变
周 雪瓴
摘要 : “ 云” 作 为 盛唐 诗 人 王 维 笔 下 出现 频 率较 高 的 意 象之 一 , 历 来 受到 不 少 学者 关注 。 “ 禅 意的 云 ” 大量 出现 在 王 维诗 歌 中, 并 被 赋 予 了独特 的禅 意 内 涵 。 由“ 云” 意 象的 禅 意 演 变进 程 看 , 王 维在 “ 云” 意 象 的禅 意 演 变进 程 中起 到 了相 当 重要 的
作者 简 介 : 周 雪瓴 ( 1 9 8 9 一 ) , 女, 壮族 , 广 西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广 西桂 林 5 4 1 0 0 6 ) 2 0 1 2级 古代 文 学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方向为
唐宋文学。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3 -1 7
王维 笔 下 的诗 歌不 乏 “ 云 ”这 一 意 象 。王 维 在
望, 唯应 见 白云 ” ( 《 山 中寄诸 弟 妹 》 ) 。前 者写 香 积 寺 处 于深 山之 中 , 白云缭 绕 , 宛若仙境 ; 后 者 则 发 挥 想
象, 联想 到在 山外 城 郭遥 看 群 山 , 只见 白云层 层 的景
然、 宁静致 远 的审美 意 味 。《 金 刚经 》 云: “ 诸菩 萨摩 诃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1 4 年第8 期
J o u na r l o f C h o i f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N o . 8 2 0 1 4
萨应如是生 清净心 , 不应住 色生心 , 不应住声 、 香、
象 。诗歌 表达 了诗人对佛 的 向往 , 对 清 幽环境 的倾 羡 。
值 得 注 意 的是 ,有 三 首 诗 是 直 接 使 用 了带 有
味、 触、 法 生心 , 应无 所住 而 生其心 。” _ 2 禅家 所追 求
的, 正 是 这种 “ 心 无 所住 ” 的境 界 。王 维深 受 佛 教 、 禅 宗影响, 他笔 下 的云 飘逸 自然 , 恰 与禅 宗 的 “ 空” 有 着
作 用 。 究其 原 因 , 与其 时代 背景 、 家庭 影响 及 其 人 生 经 历 有 关 。 王 维信 仰 佛 教 , 倾心禅宗, 笔下的“ 云” 也 带 有禅 的意 味 。
关键 词 : 王维 ; 云意 象; 禅意 中 图 分类 号 : I 2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1 9 9 9 ( 2 0 1 4 ) 0 8 — 0 0 8 1 - 0 3
“ 云” 意象的“ 禅意” 演 变 进程 中起 到 了相 当重 要 的 作
用 。一 方面 , 他 大量创 作 了“ 禅 意 的云 ” ; 另 一方 面 , 他 拓宽 了 “ 云” 意 象 的禅意 内涵 。
一
二、 王维与“ 云” 意 象 的禅 意 演 变
王维 是 盛唐 时期最 为 大 力创 作 “ 禅 意 的云 ” 的作
着 诗人 恬 静淡 泊 、 旷达 闲适 的心境 , 表达 了他 在不 同
种澹泊、 清 静生 活与 闲散 、 自由心境 的象 征 " [ 1 1 7 8 o 他
时地 、 不 同境 遇 下 的真 切感 受 , 禅 的精 髓 也 融 人 到诗 句中。 1 . 禅诗
也指出, “ 盛唐 诗人 也 曾在 诗 中写有 ‘ 禅 意 的云 ” ¨ 跎 , 王 维便 是其 中之 一 。 王 维 诗歌 今 存 三百 七 十多 首 , 纵 观其 诗 , “ 云” 是 出现次 数较 多 的意象 之一 。笔者 粗略 统计 , “ 云” 作为 意象 出现 的有 9 3处 。但何 谓 “ 禅意的云” , 什 么 样 的
相 似 之 处 ,而 王 维 恬 淡 闲适 的 心 境 也 在 其 笔 下 的 “ 云” 意 象 中显现 。 本 文 讨 论 的“ 禅意的云” 包含如下方 面 : 一 是 涉 及 禅 宗佛 理 、 僧 人佛 寺 的 “ 云” ; 二 是 表达 诗 人 宁静 恬
“ 云” 的佛教用 语 , 即“ 身云 ” 、 “ 法云” 、 “ 法 云地 ” 。王维 在《 谒 璇 上人 》 中写 道 : “ 方 将 见 身云 , 陋 彼示 天 壤 。 ” 据 清代 赵 殿成 本 注 引《 华严 经 》 : “ 或见 诸 菩 萨 。入 变
“ 云” 意 象有 禅 意 , 这 又 涉及 到 “ 禅意” 的 界定 上 。禅 意 ,当是安 心无 为 、万法 皆空 的禅 学 心境 和淳 朴 自
王 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奉 佛 教 , 崇 尚禅 宗 , 他 有 许 多诗 歌 涉 及佛
教、 禅 宗 。这些 诗 或作 于佛 寺 , 或 寄予 僧人 , 或表 达一 定 的禅 思 。“ 云” 大 多作 为一 种 客观 景 物 出现 , 如“ 不 知香 积 寺 ,数 里 人 云 峰 ” ( 《 过香积寺》 ) , “ 城 郭 遥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