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讲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2015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讲义

2015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讲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科学。

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

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分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特点: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的中间学科或边缘科学、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于一身。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基本领域: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脑机制、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心理与环境。

基本任务指揭示在生物学规律支配下和在社会文化影响下心理活动本质、机制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基本思路: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著作。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科学简述心理实质?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文化制约性反射指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指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组成。

无条件反射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先天性的反射,对刺激特有的、稳定的反应方式。

条件反射指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比较复杂反射活动。

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俄国巴普洛夫研究。

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斯金纳研究。

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大脑皮层活动两基本过程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1913年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个因素三个过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始终)4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实践中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1、了解问题2、指导教学3、预测并干预学生4、教学研究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于1994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 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社会文化性研究.我国:1924年廖世承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

1,心理发展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8阶段: 乳儿0-1; 婴儿1-3; 幼儿3-6、7; 童年6、7-11、12; 少年11、12-14、15; 青年14、15-25; 成年25-65 老年65-;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性(二)青年初期,处于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有理智的自我意识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二)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4,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命题关系假设-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灵活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10)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10)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及答案(10)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1、什么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

根据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

研究意义主要有(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3).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2、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类型和特征?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3)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1)研究范围的广泛性(2)研究主体的多元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5)研究论证的复杂性(6)研究成果的可验型和可传播性3、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各条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不能先有结论,再找资料加以印证。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分析研究对象与各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研究者密切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践开展研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通过实践发展理论。

(四)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从研究的目标、内容到方法,都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教育心理学知识试题题汇总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教育心理学知识试题题汇总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教育心理学知识试题题汇总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二选择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1、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2、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 二次大战以后;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60年代末;D 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7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

A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B 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C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 D 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9、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

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方向性10、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11、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情感自我D心理自我三、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01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201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实施的过程,它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所以,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要素和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其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等,也可将其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心理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育观、教学风格、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2)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管理、调节教学的过程。

涉及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四个变量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单项选择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单项选择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单项选择题一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1856-1939)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1856-1939)C. 马斯洛(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 (S. Freud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19.通过对被试者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来研究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C.活动产品分析法D.个案法20. 通过被试者对已拟定的问题的回答,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叫做( ).A.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21.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这些学生就易取得如老师期望的效果.这种效应被称为( ).A. 皮格马利翁效应B. 罗森塔尔效应C. 教师期望效应D.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均可.22.(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A. 教学效能感B. 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23.(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A. 教学效能感B. 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24.(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A. 教学反思B. 教学监控C. 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25.(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A. 教学反思B. 教学监控C. 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26.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非理性条件反射27.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叫做( ).A.操作性条件反射B.遗传性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非理性条件反射33.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 间接强化34.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 间接强化35. 班都拉(A. Bandura)把强化分为三种.(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主人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推持学生的学习行为.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自我强化D.间接强化36.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7. 按照迁移的层次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8. 按照迁移的先后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9. 按照迁移的内容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40.(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1.( )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2.( )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3.( )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A.正迁移(积极迁移)B. 负迁移(消极迁移)C. 横向迁移(水平迁移)D.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44.( )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5.( )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6.( )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7.(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特殊成分的迁移)D. 普遍迁移(非特殊成分的迁移)48.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 心理自我和( ).A.社会自我B. 现实自我C. 投射自我D. 理想自我49.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 心理自我B. 现实自我C. 投射自我D. 自我调控50. 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和( ).A. 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 理想自我51.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52.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 使能目标B. 行为目标C. 系统目标D. 表现性目标53.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A. 内驱力B. 凝聚力C. 内心力D. 吸引力54. 在简单活动中,社会助长作用产生的原因在于( ).A.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竞争与评价意识B.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恐惧感C.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功名意识D. 群体的存在唤起了活动对象的成就意识55.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分析思维B. 发散思维C. 辐合思维D. 抽象思维5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智力水平57.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A. 教学效能感B. 教学监控能力C. 教学反思能力D. 教学责任感58.哲学与心理学家( )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A. 艾宾浩斯(Ebbinghaus)B. 缪勒(E. Muller)C. 费希纳(Fechner)D. 冯特(W. Wundt)59. 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与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60.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61.( )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A. 教育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普通心理学62.( )是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学.A. 社会心理学B. 理论心理学C. 应用心理学D. 普通心理学63.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 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 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 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 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64.( )年,冯特(W. 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A. 1789B. 1879C. 1798D. 189765.( )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A. 冯特B. 洛克C. 笛卡儿D. 缪勒66.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 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 信息的识别C. 信息的选择D.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67. 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 眼睛B. 耳朵C. 鼻子D. 舌68.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 大小恒常B. 形状恒常C. 颜色恒常D. 亮度恒常69.(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A. 感觉B. 注意C. 记忆D. 思维70.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称为( ).A. 注意广度B. 注意稳定性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71. 以动作. 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 形象记忆B. 情绪记忆C. 运动记忆D. 语词逻辑记忆72. 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 需要B. 动机C. 兴趣D. 理想73.( )是在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 气质B. 性格C. 兴趣D. 能力74.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 认知能力B. 操作能力C. 社交能力D. 模仿能力75. 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B. 知识信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C. 言语信息,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D. 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与认知策略76.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 发现法C. 掌握学习法D. 头脑风暴法77. 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 遵从阶段,认同阶段与内化阶段B.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与自新阶段C. 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与原则阶段D.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与公正阶段78.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加涅D. 金布尔79.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可以分为( ).A. 自然强化和人为强化B. 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C. 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D. 强化和惩罚80. 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注意力B. 动机C. 情感D. 意志81. 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意志力D. 思维力82. 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 概括, 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称之为(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刻板效应83. 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能力B. 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 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 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84. 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 熟悉性和临近性B. 相似性与互补性C. 外貌D. 对等性或互惠性85. 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 服从B. 从众C. 模仿D. 暗示86.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 社会促进B. 社会抑制C. 社会进步D. 社会退步98. 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型的特征,属于(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99.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注意力与兴趣容易转移,具有外向型的特征,属于(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00.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善于忍耐,具有内向型的特征,属于( )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01. 行动迟缓,不强烈,孤僻,情绪谈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观察细节,具有内向型的特征,属于( ) 气质类型.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05. 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直接原因是( ).A. 需要B. 动机C. 兴趣D. 信念106.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 正式群体B. 非正式群体C. 参照群体D. 实属群众107. 信息从接受者返回信息源的过程称为( ).A. 编码B. 传输C. 解码D. 反馈108. 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 ).A. 编码B. 传送C. 解码D. 反馈109.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 ).A. 案例法B. 观察法C. 测验法D. 调查法110.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的.A. 马斯洛B. 弗鲁姆C. 洛克D. 斯金纳111. 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一般应首先改变一个人的( ).A.知识B.情感C.价值观D.行为112. 一位同学失恋后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考研上,并最终考上了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这属于挫折防卫中的哪一种 ( )A.补偿作用B.代替作用C.压抑作用D.投射作用113."唯小人与女子难养",这句话反应的是(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第一印象114. 让受挫者给他造成挫折的人写信,这属于什么挫折管理方式( ).A.精神发泄法B.心理治疗法C.主体知觉重组D.宽容115. 军人的迷彩服利用了知觉( )规律.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116.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就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17."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性B.独立性C.稳定性D.倾向性120. 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这说明在人际关系中( )因素的重要性.A.外貌吸引B.语言吸引C.才华吸引D. 名望吸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多项选择题1. 心理过程包括( ).A. 意志过程B. 行为过程C. 认识过程D. 情感过程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 认知B. 能力C. 气质D. 性格3. 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4. 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 )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 自变量B. 因变量C. 人脑D. 客观世界5. 实验法可分为( ).A. 实验室实验法B. 情景实验法C. 参与实验法D. 自然实验法6.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 ).A. 教育任务不同B. 教育对象不同C. 社会职能不同D. 地位作用不同和培养方式不同7. 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 ).A. 孕育阶段B. 转折阶段C. 确立阶段D. 发展阶段8.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 意识B. 前意识C. 潜意识D. 后意识9. 遗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 ).A. 信息错误B. 记忆痕迹消退C. 信息的干扰D. 意识的抑制10. 解决问题的早期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法.A.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B. 加涅的信息加工C. 苛勒的顿悟D. 孔子的启发11. 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 ).A. 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 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 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D. 缺乏灵活性12. 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 需要B. 兴趣C. 动机D. 能力13. 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A. 需要B. 气质C. 性格D. 能力14. 一般能力是指( ).A.观察力B. 记忆力C. 思维力D. 想象力和注意力15. 气质类型包括(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黏液质D. 抑郁质1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归属和爱的需要D.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7. 关于能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 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 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发展要慢得多D. 随年龄增长要经历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18. 语言能够影响人的( ).A. 人际交往B. 认知C. 自我调节行为D. 社会化19. 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自我意识B. 自我评价C. 自我监督D. 自我控制20.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对象D. 教学媒体21. 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目标B. 策略C. 过程D.评价22. 教学媒体包括( ).A. 投影B. 录象C. 计算机D. 黑板和图片23.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A. 独创性B. 发散性C. 灵活性D. 突发性24. 师爱的心理功能主要有( ).A. 激励功能B. 感化功能C. 调节功能D. 榜样功能25. 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 桑代克B. 巴甫洛夫C. 斯金纳D. 加涅26. 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 ).A. 华生B. 加涅C. 奥苏贝尔 D,金布尔27.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特点是( ).A.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C.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D. 学习的自主性降低28. 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 ).A. 效果律B. 练习律C. 准备律D. 联结律29. 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主要特征,即( ).A. 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B.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C.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D. 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30.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 奖学金B. 对成绩的认可C. 表扬D. 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31. 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 ).A. 努力奋斗B. 实事求是C. 独立意识D. 创新精神32. 师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 关怀和爱护学生B. 尊重和信任学生C. 同情和理解学生D. 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36、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37、从向脑内在储存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38、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39、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40、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4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43、记忆系统的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44、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4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认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征?( A)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46、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B)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47、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征?(B)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48、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运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运作的思维被称为( B )A、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运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49、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C)A、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运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50、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练习题(有答案)一、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的统一综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说明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为探讨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他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

4、发觉学习:美国当代闻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驭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5.接受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干脆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高校探讨院的教化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问,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确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干脆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老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学问或形成的看法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学问的获得或看法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确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须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当解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与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分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记;最终,它作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性形成水平的标记。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心理学概论》复习题汇总(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心理学概论》复习题汇总(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教《心理学概论》复习题汇总(有答案)第一章一、单选题:1. 需要层次论的倡导者是:A斯金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2.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学流派:A精神动力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 B自我实现 C交往与尊重 D认知与审美5.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被称为: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6.强调研究可测量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心理学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7.“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A.曹操的奸诈B.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C.士兵的士气高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8.促进前科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心理学B.自然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D.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建立9.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都是:A.异常行为的原因B.身心关系C.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D.人的行为的原因1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最适当理由是:A.心理学可以为各科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B.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学生的行为C.心理学有助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D.心理学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科学基础二、多选题:1.心理学学科性质有:A自然科学的性质 B社会科学的性质 C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D综合交叉的性质2.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以下哪些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F伦理性原则3.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把人的灵魂分为哪几部分:A植物灵魂 B动物灵魂 C上天灵魂 D理性灵魂4.十九世纪三位德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为日后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是:A达尔文 B缪勒 C笛卡儿 D洛克 E赫尔姆霍兹 F费尔奈5.下列那些理论属于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A潜意识理论 B人的两个带有两极性的本能 C人格理论 D 梦的解释 E泛性论6.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发起人为 :A.马斯洛B.阿吉里斯C.罗杰斯D.麦格雷戈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A.生理需要B.缺失需要C.心理需要D.生长需要8.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相比,突出表现在 :A.强调对人的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与探索B.强调对人的主观经验报告的研究C.强调人已有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D.强调理性与认识的作用9.下列心理学家是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的有 :A.巴甫洛夫B.托尔曼C.华生D.斯金纳10.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曾对下面哪些做过研究 :A.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B.生理和心理状态对行为的影响C.操作性条件反射 D.人的已有经验对行为的影响三、是非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简答题、论述题练习题(有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1分(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分(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分(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分(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1分2.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3.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答(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1分(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1分(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1分(4)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1分(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1分4.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2分(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1分(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1分(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1分5.简述教育促进文化和发展的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6.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分(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1分(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事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它有一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义社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具有相对独立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二,教育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四、阶级性和等级性二、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

2、体脑分工。

产生了可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3、文字及语言的产生和丰富。

4、私有制的产生。

带来了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及国家统治的需要,这是学校产生的直接原因。

三、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

(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五、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简单识记题1、我国并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孟子,“教育”的基本解释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3、学校最早出现于中国。

5、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4、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6、《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方法是活动教学。

7、卢梭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提出了艺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

8、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里化”口号的教育家。

10、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开端的,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首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利托尔洛和沛·西能。

1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孟禄。

11、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

9、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11、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作者是克鲁普斯卡娅。

1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1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赞科夫。

15、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6、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

17、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8、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学制。

20、未成年公民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

21、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

22、教师职业专业化始于1890年。

23、率先提出综合课程主张的是怀特海。

24、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

2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清朝末年(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绪论教育与教育学1、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4、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6、从狭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7、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8、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10、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第五、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1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

6、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有实验教育学、实用主意教育学、文化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系统科学的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制度教育学等,其中主张文化陶冶的教育学流派是文化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二)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三)教育内容简单(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古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④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

4、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国家形态: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

5、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历史形态: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

6、当代中国教育是从1949年开始的,其历史定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7、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

8、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9、教育改革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方针。

10、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12、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六是发展继续教育;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3、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战略性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应完成以下六项任务以保障战略性目标的实现: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保障经费投入;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四是推进依法治教;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突出的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另一种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

2.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地位: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受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4.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5.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6.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7.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8.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9.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10.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2.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者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者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13.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14.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4.人的身心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5.人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能;3)提升人的价值;4)健全人的个性。

8.学校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