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选修课文课件
合集下载
《原毁》第一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共27张PPT)
在科举路上,他曾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
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 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
官的生涯里,他廉洁、 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 代之衰”,明人列他为
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 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之首。
使他数度被贬至不毛之 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
段 史。也许他也曾失落怅惘,但当来到潮州,看到百姓的困苦后,自
己的伤痛也就那么微不足道了。心中盛着的是黎民百姓,装着的是 盛世安康。皇帝不重用又如何,只要能为百姓造福,足矣。“一个 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 价值无穷。”韩愈正是这样一个人,为百姓驱鳄鱼,废千古陋习, 为人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将百姓的冷暖放在第一位,将个人利益 放在最后,这种一心为民的胸怀正是当朝官员们所缺乏的。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 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 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 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 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 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 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 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祖籍河北昌 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重点字词:
责:要求。 重:严格。 以:而,表并列关系。 周:周密、全面。 待:对待,要求 轻:宽容 约:简约。 怠:怠惰、懒散。 求:寻求,探究。 所以:……的原因 彼:他。 予:我。 是:这样。 乃:却
苏教版唐宋文学韩愈--《原毁》课件(共44张PPT)优秀课件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日趋崩溃,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更加尖锐。执政者及士族大地主结党营私, 其弟子靠门荫而直登仕途。而庶族地主知识分子, 由于执政者求全责备,欲登上政治舞台相当困难; 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予,人也。彼能是,而 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
我乃不能是!”早夜以 而我却不能这样!”
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不
就其如周公者。舜,大
如周公的地方,保留那些像周公 的地方。
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人能 赶得上他;周公,是大圣人,后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代也没有能人赶得上他。
朗读正音
正音正字
jié pōu
chēng
wèn
攻讦
剖析 其人不足称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yuè(同“悦”)
jī yú
强者必说于言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谤 毁bàng
尧舜 圣人yáoshùn
砭 针biān时弊
踵 接zhǒng而来
犀 xī利
• 称1 • chēng • [1]量轻重:~量。 • [2]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3]名号:名~。简~。~号。~谓。职~。 • [4]说:声~。~快。~病。~便。 • [5]赞扬:~道。~许。~颂。~赞。 • [6]举:~兵。~觞祝寿。 • 称2 • chèn • [1]适合:~心。~职。相~。匀~。对~。 • 称3 • chèng • [1]同“秤”。
思考
古之君子待己待人的态度怎样?
待己:其责己重以周 高标准、严要求
待人:其待人轻以约: 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古之君子,其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
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日趋崩溃,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更加尖锐。执政者及士族大地主结党营私, 其弟子靠门荫而直登仕途。而庶族地主知识分子, 由于执政者求全责备,欲登上政治舞台相当困难; 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予,人也。彼能是,而 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
我乃不能是!”早夜以 而我却不能这样!”
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不
就其如周公者。舜,大
如周公的地方,保留那些像周公 的地方。
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人能 赶得上他;周公,是大圣人,后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代也没有能人赶得上他。
朗读正音
正音正字
jié pōu
chēng
wèn
攻讦
剖析 其人不足称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yuè(同“悦”)
jī yú
强者必说于言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谤 毁bàng
尧舜 圣人yáoshùn
砭 针biān时弊
踵 接zhǒng而来
犀 xī利
• 称1 • chēng • [1]量轻重:~量。 • [2]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3]名号:名~。简~。~号。~谓。职~。 • [4]说:声~。~快。~病。~便。 • [5]赞扬:~道。~许。~颂。~赞。 • [6]举:~兵。~觞祝寿。 • 称2 • chèn • [1]适合:~心。~职。相~。匀~。对~。 • 称3 • chèng • [1]同“秤”。
思考
古之君子待己待人的态度怎样?
待己:其责己重以周 高标准、严要求
待人:其待人轻以约: 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古之君子,其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
高中语文《原毁》PPT21
▪一善易修也,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
一艺易能也,其 于人也,乃曰: “能有是,是亦 足矣。”曰: “能善是,是亦 足矣。”不亦待
(修:学习)的,一种技 能是容易掌握的,他对待 别人,却(乃:竟然、却) 说:“能够有这点,这就 够了。”又说:“能够擅 长这个,这就够了。不也 是对待别人宽容而且(相
于人者轻以约乎? 当于“而”,表递进,而
▪那不附和的人,一定 是那个人的朋友;不这 样,就是他所疏远的人, 不和他(有)相同(其: 形容词词头,不译)利 害的人;不这样,就是 害怕他。不像这(指上 述三者情况),强硬的 人一定在语言上高兴 (说:通“悦”,高 兴),懦弱的人一定会 在脸色上高兴。
第三段分析
▪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2、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 3、本段所运用的论据有哪些? ▪ 事实论据:举例——称赞某人 、批评某人
别人难以做好事;
廉,故自取也少.
▪(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 己的收获也少。
▪己未有善,曰: “我善是,是亦足 矣。” ▪己未有能,曰: “我能是,是亦足 矣。”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 “我擅长这个,这也足够 了。”
▪自己没有什么能力,说: “我能够这样,这也够了。
▪外以欺于人,内以 欺于心,未少有得 而止矣,不亦待其 身者已廉乎?
者必怒于言,懦者 情况),强硬的人一定在语
必怒于色矣。
言上愤怒,懦弱的人一定会 在脸色上愤怒。
▪又尝语于众曰: ▪我又曾经对大家说:“某人 “某非良士,某非 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
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 之与也;不然,则 其所疏远,不与同 其利者也;不然, 则其畏也。不若是, 强者必说于言,懦 者必说于色矣。
高二语文课件 原毁
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 暗扣“毁”不兴的缘由。躬自厚薄责于人树 起丰碑。
“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 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 的轨迹上。
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 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心论点, “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 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 证明当时毁风猖獗。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 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足够 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
个有才 技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 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就……看。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焉:代词,他。
› 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 病:弊病,缺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 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 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这个缘故,因此。 修:治理。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 行,难已。 已:矣。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 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 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 的轨迹上。
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 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心论点, “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 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 证明当时毁风猖獗。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 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足够 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
个有才 技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 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就……看。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焉:代词,他。
› 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 病:弊病,缺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 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 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这个缘故,因此。 修:治理。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 行,难已。 已:矣。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 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课件
第五单元
兴
贤
还记得那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
曹操吗?还记得那个谆谆告诫蜀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诸葛亮 吗?还记得那个“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唐太宗和主张“简能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魏征吗?自古而来,明君贤臣都把“
兴贤任能”当作是治国第一要务。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 安石,也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而大声疾呼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之者 ,国之福也”。
篇《六国论》让我们看到苏老泉针砭时弊、振兴北宋的赤子 之心。这篇题为“心术”的策论,又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体 现出苏洵“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片苦心!
第五单元
鞭
贾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
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 人行》)那是一个崇尚华而不实的社会,有谁能在“乱花渐欲迷 人眼”中分辨出事物的真假?那是一个流行自欺欺人的社会, 有谁能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发现人性的荒谬?“黔之 驴”的传说依然如影随形般讽刺着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可一世、 实则百无一用的庞然大物,“鞭贾”的故事又如针如芒般直 指人心,嘲讽着追逐浮名 、不务实际的浮夸之风。还是那位 边官柳宗元,给那个江河日下、声色犬马的唐王朝以无情的 嘲讽。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序曲
原 毁
历经“安史之乱”的狂风暴雨,昔日盛唐的繁华已销声匿迹。 唐王朝一派满目疮痍的景象。此时的帝王,并没将精力用于 经邦治世,反而一味任奸用佞,以致朝纲荒废,民不聊生。
满朝文武无人敢言是非得失,唯韩愈慷慨陈词,批龙鳞,逆
圣听。于是《原毁》《原道》《原性》《原人》《原鬼》五 篇议论针砭时弊,应运而生;“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这些正直敢言的文章把韩愈推向了学术的顶峰和政治的风头 浪尖,但韩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践行着他的理想:
《原毁》第二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共29张PPT)
内容: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良好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作用:从正面举例,为下文做铺垫。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 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 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 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句
重点句翻译: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
而忌者畏人修。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的怠
惰和妒忌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而妒忌的人害怕别
人有进步。
句
重点句翻译: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
谤兴,德高而毁来。
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
过失,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句
课外素材(韩愈名句):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 适用主题:理想信念,追求人生价值,维护正义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适用主题:做事要打好基础,学习要踏实勤恳等。
句
重点句翻译: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 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 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 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 之行,难已!
作用:从正面举例,为下文做铺垫。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 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 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 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句
重点句翻译: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
而忌者畏人修。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的怠
惰和妒忌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而妒忌的人害怕别
人有进步。
句
重点句翻译: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
谤兴,德高而毁来。
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
过失,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句
课外素材(韩愈名句):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 适用主题:理想信念,追求人生价值,维护正义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适用主题:做事要打好基础,学习要踏实勤恳等。
句
重点句翻译: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 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 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 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 之行,难已!
《原毁》(共36张)ppt课件
最新课件
20
第三段
最新课件
21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
学习,求进步
曾经尝试
说
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
曰:“某良士,某良士。”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
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
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我曾经试
验过了。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
宽容 简少 名词作动词,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
寻求
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竟然,却。(副词)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追求,仿效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才华与技能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最新课件
10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最新课件
24
这个缘故,因此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治理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读书人
难已。
矣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最新课件
25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 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 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 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7课《原毁》ppt课件4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会怠惰于进行道德修养; 宽容又简约,所以人们就乐于做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 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求:寻求。 › 所以:……的原因,……的道理。 › 是:这样。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称扬)。 › 用:功用,本领。 他们对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为 人不值得称道;他虽然擅长这种技能,但这种技能 的作用不值得称扬。”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 计:考虑。 › 图:考虑。 › 闻:名誉、声望。 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优点;追究人 家的过去而不考虑人家的现在,生怕别人有了好的 声名。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学.科.网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 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 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 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那个人啊,能有这些优点, 这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足 够算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 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就。这里有“取”的意思。
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 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 褒扬。
高中语文课件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
2.除了对比外,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手法,请将其找出来,并说说 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 排比:第三段中的几个“不然……不然……不若是……”的句子形成排比。 作用:加强了推断的语气,将今之君子的丑恶嘴脸揭露出来,使文章更有 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 反问: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作用:小结前文,加强语气,句式相似,形成呼应关系,使论证更加有力, 文章更加严谨。
3.一词多义
(1)病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_缺__点__ 亮疾病,卒于年:_患__病__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_担__心__
(2)善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_擅__长__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好__事__ 素善留侯张良:_交__好__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_却__ (3)乃 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_是__
同“惧”,害怕 。 同“悦” , 高兴 。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 古义:_虽__然__如__此__。_ 今义:_连__词__,__用__在__上__半__句__,__下___半__句__往__往__有__“__可__是__,__但__是__”__等__跟__它__呼__应__,_ 表__示__承__认__甲__事__为__事__实__,__但__乙__事__并__不__因__为__甲__事__而__不__成__立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_你__的__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_他_ (4)其
去其不如周公者:_那__些__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故人乐为善:_好__事__。_ ②详,故人难于为善:_好__事__。_ ③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好__事__。_ ④己未有善:_长__处__。_ ⑤即其新不究其旧:_现__在__;__过__去__。_
选修第17课 原毁 课件
17 原 毁
28
韩愈提出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全面看问题,这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要求,以 偏概全,一叶障目,就会犯主观主义错误。这样的道理古人早就明白了,而现 在居然还有人死死地抱着不放,在我看来,有些人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 一种阴暗的心理在作祟,按时下某些国人的话说,就是:我不舒服,你也别想 舒服;我不快乐,你也别想快乐。
17 原 毁
16
合作探究
文本助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 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17 原 毁
17
结构图示
17 原 毁
18
重点突破
一、“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句话肯定了“古之君子”“责己”和“待人”的原则——“重以周” 和“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文章开篇点出此句,为后面 的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
17 原 毁
23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技法赏析
《原毁》与其他“四原”都属“正言垂教”“文从字顺”的议论文体。立 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展
现了韩文格调的又一风貌。具体地说,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1.古今对比,褒贬鲜明。 《原毁》歌颂古之君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批判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个社 会才显得精彩,让人觉得可爱。纵观历史上一个个伟人,没有哪个是完美无缺 的。“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记住 韩愈这句话,让自己的大脑稍稍清醒一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常省视自己 的不足,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不但是尊敬别人,也是在尊敬自己,这才是君子 之道。
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第五单元基本阅读《原毁》课件36张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 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 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
先从“古之君子”谈起,却又处处暗扣“毁”不 兴的缘由。第二段“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 “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 在“原毁”的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 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毁”字。先 提出中心论点,“毁”的根源在于“怠”与 “忌”,又从众人对“良士”和“非良士”的反 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的猖獗。
1.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说说各段写了 些什么内容。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重以 周”,待人“轻以约”。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 待己的态度,责人详,待己廉。第三段,揭示 “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根源——怠与忌,危 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第四段,阐明 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把根绝毁 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2.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本文重点并非颂古之君子,而是抨 击今之“君子”的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思想根源,因 而文章对此着重予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是 “忌”,文章对“怠”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
3. 寓理于形。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来讲 道理。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古之君子责于己的话:“彼, 人也……”。如行为描写,“日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 其如周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某人为 “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嫉 妒。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 与舜相似之处。)
疏通课文
责:责备,要求。 重:严格。周: 周密、全面。待: 对待,要求 轻: 宽容 约:简少。 善:好事 求:寻求。所 以:……的原 因,……的道理。 是:这样 以:而,连词, 表修饰。 就:追求,仿效。
高中语文选修原毁【唐】韩愈37页PPT
高中语文选修原毁【唐】韩愈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END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END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段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 几而理欤。 › 有作:有作为。 › 存:留心、牢记。 › 几:差不多。 › 理:治,平定。 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 法而记在心中,那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理 好了。
第四段段意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 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 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 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 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这不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 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 谓:称做,叫做。 › 身:自身,自己。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 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 人,我没有看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第二段段意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 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 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 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 以:而,连词,表修饰。 › 就:追求,仿效。 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 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也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 做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 › 用:功用,本领。 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 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 有闻也。 › 计:考虑。 › 图:考虑。 › 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 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 是故:这个缘故,因此。 › 修:治理。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 行,难已。 › 已:矣。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 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第一段段意
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 与人为善
第二段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 详:详尽、全面。 › 廉:少。 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 要求自己很少。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写作背景
解题:原毁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 源的一种文体。
原:推求根源,推究
毁:诋毁、诽谤
“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 认为是“怠”和“忌”在起作用。 怠者不能修——其待己也廉 忌者畏人修——其责人也详
朗诵并疏通课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 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 个 本领,这就够了。”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 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 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 欺于人:欺骗别人。 › 少:稍 › 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 就停止下来,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 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 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 其如周公者。 探究他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就要求 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 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 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 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 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焉:代词,他。 › 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 病:弊病,缺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 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 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 是我的缺点。”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 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 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
›
› › ›
应:附和 与:党与,朋友。 然:这,指代“其人之与”。 然:这,指代“其所疏远”。 是:这,指代以上三种情况。
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 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 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那么强硬的 人一定从嘴里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 脸色上露出愤怒。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小人反是。”(《论语》)
“古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君子” “今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小人” “今之君子则不然”,不然者,就是孔子 所说的“小人反是”。
主题
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 生毁谤的根源,谴责了“今之 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 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 助于国家的治理。
第一段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 轻以约。 › 责:责备,要求。 › 重:严格。 › 周:周密、全面。 › 待:对待,要求 › 轻:宽容 › 约:简少。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 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 以别人就愿意做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 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求:寻求。 › 所以:……的原因,……的道理。 › 是:这样。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 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足够 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个有才 技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 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就……看。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 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 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 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原毁》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对比论证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举例论证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本文的中心论文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么 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 内在关联? 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 暗扣“毁”不兴的缘由。躬自厚薄责于人树 起丰碑。 “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 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 的轨迹上。 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 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心论点, “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 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 证明当时毁风猖獗。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
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 去,提心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 “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 易:容易。 › 修:学习,求进步。 › 能:学会,掌握。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他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 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3、本段所运用的论据有哪些? 理论论据: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事实论据:举例——称赞某人 、批评某人
4、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 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 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 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 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不应者表演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 高而毁来 5、本段段意是什么?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第三段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 的怠惰和忌妒啊。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 修:学习,求进步。 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 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我曾经试验过了。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 人,某人是好人。”
韩 愈、柳宗元、 欧阳修 苏 洵、苏 轼、 苏 辙 曾 巩、王安石
原毁
韩愈
在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 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 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 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 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 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 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 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 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 是写下了《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