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

合集下载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与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区别
属性:高、挺拔、茂 盛、绿色……
固有属性:细胞运动、 气孔运动……
从哲学的角度,刻舟求剑的楚国人犯了什么错误?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万事都在运动,但只是 在概念中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机械运动——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电荷、光子等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视频》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人类的进化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四季更替、植物的荣枯交替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1)哲学意义上的“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人类的进化
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不同的物质具体形态有不 同的运动形态。 四季更替植物的荣枯交替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的思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 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2)规律的特征及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 客观性
方 法 论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化学运动——原子、离子等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生产方式
③总之,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学生安静地坐着听课
喜马拉雅山屹立在青藏高原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C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 的客观性 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无条件 的、绝 对的、 永恒的 有条件 的、相 对的、 暂时的
性质相对稳 定;位置相 对稳定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
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认运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保 持 百 分 数
100 80 60 4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20 1
• 【探究问题】(结合课本 31 页第一段思考) • 他们都属于什么运动形式?说明什么观点?
探究合作
1、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2、铁生锈,事物腐烂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
4、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5、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6、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或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目 标 01。
三个概念 : 运动、静止、规律
02。
三对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人与规律的关系
03。
两个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所谓诡辩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 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在西方哲学史上, 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 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 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形态的 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离不开运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性是运动;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 相对的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 态。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区别
含义
特点
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 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 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班级: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3、规律的含义 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学习重点、难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基础梳理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是物质的。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离不开物质)(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中,没有的物质,因而运动是、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的一面。

静止是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二是说。

因此,静止是、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的同时,也肯定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与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所谓规律,就是。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为转移的,它既不能,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的基础上,根据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二、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讲授新课)1、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漫画《刻舟求剑》,请同学讲讲此寓言故事,思考:你能说出此故事所寓含的道理吗?你能否举例说明。

2、探究二:多媒体展示P31第二个探究材料,思考: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上述论断属于什么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3、探究三: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个人成长图片),思考: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请结合图片说明理由,并举例说明。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名言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 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恩格斯的名言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恩格斯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单项选择题
1、《坛经》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 )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规律 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 的联系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 开始就是不科学的。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 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问题:“人工降雨”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 道理?
结论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地震预报 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 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 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 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 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 地震预报。 三峡工程 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 律,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兴修水库, 建造水渠,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利, 为人类造福。
课堂巩固
易错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既承认运动 又肯定了静止。 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6.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 规律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 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8.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9.“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符合规律的普遍
A
6、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 B、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问题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7、春秋时期《管子水池》篇提出“水是万物的根源”, 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复习: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观点: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图片展示: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思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课堂总结。

新·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 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 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 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学习、生活和工 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2、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 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 化之中。
(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 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现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宏观物体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同样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
《坛经》记载:时风 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 进日:“不是风动,不是 幡动,仁者心动!”
想一想: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①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
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 神的运动?
②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 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议一议
材料一: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一不小心把剑掉到江里去 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 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同船的人觉得诧异就问他:“刻 这个记号有什么用呀?”他回答说:”啊,用处很大,我的剑就 是从船边这个地方滑下去的。”等一会儿,船靠岸了,他便从 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到处捞剑。 材料二:《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 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 心动!” (1)材料一中的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 误? (2)材料二中的慧能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2)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议一议
材料一:故事欣赏: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 者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 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 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 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 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 彼时的我吧!” 材料二:芝诺:飞矢不动 试分析:欧布里德、芝诺的观点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3、静止的含义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 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 (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自主探究.读一读:读一读课本31—34页,明确学习目标。

【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二、基本观点: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且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学习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客观性。

2.填一填: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和。

③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④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

B.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

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3.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静止的事物,它们是真的静止吗?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二:(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2.释疑解难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表现: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虽然能感受到物质的运动,但是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犯怎样的错误4.规律的含义及特性5.规律的客观性对于我们的要求导入:歌曲《山不转水转》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新授:【探究一】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1、哲学上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世界上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4、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总结:(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

1、刻舟求剑2、《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材内容结构】第二框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

因此,本框设置了两个目。

(1)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的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规律的定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运动、静止和规律的含义及规律的特征;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强化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能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大家看下面几句诗句,包含了什么哲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运动的含义:师: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那什么是运动?学生看书总结:利用课本P31的课堂探究,启发学生思考:①上述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②其局限性在哪里?学生回答。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 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呢?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水往低处流 4、万有引力规律
注意2: 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
春冬举鸿 日季止雁 复食万出 北南余塞 翔稻里北
判断: 1、世界是物质的,别无它物 2、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3、客观存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4、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主观的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所以人无法 认识物质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 命 运 动
生 命 运 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 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 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 是物质的运动)
探究思考: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中运动”。
课堂练习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 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 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误区
• 辨析: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2、运动是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3、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 于行驶的火车,他 的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画面中的人躺在床上看书,相对于火车 是静止的,但组成人体的各细胞、器官始 终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C
)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C
D.永恒性
5.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这个观点( ) A.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C.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完全不同的
C
6.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于( ) A.否认了意识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例: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是思维运动的载体
下列说法将导致什么?
• 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 • 辨析:1、教材P31 毕尔生、黑格尔等人观点 • 2、刻舟求剑 • (3)、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否定物 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 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承认物 质的决定作用,但是否认运动,静止地看问 题的形而上学。
2)物质的固有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
结合图片思考: 物质(雨)与运动(下雨)的关系
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注意: 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 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 衰败
注意1: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2、(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定律
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
现象
苹果落地,水往低 处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以飞每行秒的80方0米向一相90同0米,的初
速度飞行的。由于空气的阻力,速度逐速渐度降相下等来”,,而在这它的射 (的是在1共 绝 运)程 可 向 这 动材终以相颗,同对动料点达同子在飞的。中到 , 弹 这(行,跌的的速对种说 一落飞。度于情前明 切因相飞况机)了 物此等行下的和运质很。员,速子可这来把度动都弹能样说它只碰,,抓有到虽则住每这然是自秒种子静然40情弹止没米景和的有。样机但于:飞,丝这虽这飞都飞机或毫个然 颗 行处机都者困速子 子 员在跟处只难度弹 弹 而运子在是了是和 相 言动弹运略。普飞动微通飞 对 ,中行中有飞,的,些机方但移也
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是有区别的。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范畴, 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运动是不同的,二者 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 在的。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
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
• 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 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 导致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 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发生。
(思考) P32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注意: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 状态。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静止是相对的, 常 有的一事个在情 什第。么一这小次位玩世飞意界行儿大员在战在飞中行2,0,0一0他米位以的法为高国这空是时飞是飞行有的一行员条、只的碰件是小时到的运昆候了、动虫,一,发暂的件便现极敏脸不捷旁平 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特是殊一状颗态德。制材的子料弹!这位 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中抓“住飞呢机? 跟子弹
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规律的科学内涵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2)新陈代谢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 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课堂探究:
⊕世界上有没世有绝界对上静一止的切事事物?物都处在运 没动有 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物质有,人因例说如,而,世运某界些上动物存是体在绝从着出不对现运的的动第的、无条件的 一天起和就没永动恒过,的大。雁塔在西安,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
——没有正确处理好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我们身边的物质运动
机 械 运 动
化 学 运 动
生命运动
猜猜他是谁?
周杰伦
所有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物质和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
主观能动性
美人型
无聊型
基本型
老大型
祈祷型
鸵鸟型
故事欣赏: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 拖者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 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 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 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 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 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 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 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 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和物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 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什么叫静止?
(1)、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 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注意4: •规律是稳定的,不是暂时的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
二、规律的特征
绝对运动 有条件的 与相对静 相对的、 止的统一 暂时的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你还记得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一件事情?
我们为什么能够算出日食的准确时间?
因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则了是什静么止哲的学,道因理?
(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
而飞行员能够抓 住飞行中的子弹。
区别
联系
角度
含义
特点
静止是运
整个物 宇宙中一切 无条件的 动的特殊
运动 质世界 事物的变化 绝对的、 状态,物
和过程
永恒的 质世界是
静止
物质的 具体形 态
性质相对稳 定;位置或 运动状态相 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