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共17页
电子课件-《旅游概论(第二版)》- A32-2868 旅游概论第一章
2.旅游活动的特点
(1)审美性 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并感受美。 (2)异地性 旅游就是空间位置的移动。
I TO TRAVEL
(3)短暂性 旅游是人类的一项暂时性活动。 (4)综合性 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5)非就业性 旅游的目的不是为了在目的地定居和就业。
交通工具的发明为古代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是旅游活动出现的前提。
4.交通设施的建设便利了旅游
完善的交通设施,发达的水陆交通为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5.出现以欣赏各种景观为主的娱乐休闲旅游活动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之后,一部分特权阶级中开始了以寻找乐趣 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I TO TRAVEL
目
录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旅游的发展历程
学习目标
1. 掌握旅游的定义 2. 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 3. 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4. 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
一、旅游的内涵
1.“旅游”一词的来源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南朝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 春媚游人。”
在我国,通常把“旅游”理解成“旅行”和“游览”。 现代“旅游”的含义,是从英文“Tourism”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离家远行, 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I TO TRAVEL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划分
(1)观光型旅游 观光型旅游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 (2)保健型旅游 (3)公务型旅游 (4)宗教型旅游 (5)购物型旅游 (6)休闲型旅游 (7)求知型旅游 (8)猎奇型旅游
I TO TRAVEL
3.其他旅游类型的划分
(1)根据旅游目的划分 根据旅游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2)根据组织形式划分 根据组织形式划分,旅游可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3)根据旅行方式划分 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骑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2.旅游增长的持续性 3.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性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5. 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和总结。 第二,从个体角度来说,旅游是人们到异地去进行消闲享乐性的
消费活动。 第三,旅游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活
动。个人是家庭的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或家庭出行的 旅游活动在内容上包括包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同社会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关键概念:
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的 本质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 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具 有消费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1.消费性 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产业,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的消费属性。
2.地域性 现代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
的地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书对旅游的界定
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本书将旅游定义为: 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离开 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 行的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 要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1章 旅游
1.1.4 中国早期的旅游发展过程
• 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不仅封建政 治制度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得到不断的完善,科 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也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使 近代以前的中国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方面均 领先于西方世界,这也使中国封建社会中各种 形式、各种目的的旅游活动格外活跃。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 的发达,使中国与周边各国及海外联系与交往 也越来越密切,从而也使中国旅游者的足迹延 伸到海外。玄奘的印度取经、鉴真的日本传教、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都可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海 外旅游的代表杰作。
2012-12-15 9
(二)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游活动的萌芽
•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商 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不 从事生产,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商业的 发展,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所 以,旅游最初实际上远非消遣、娱乐和度假活动, 而是由于人们为了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并 进行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外出活动。因而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游的道路, 并成为旅行者的先驱。 • 因此,可以说,人类社会早期旅游活动的萌芽,是 源于商人们从事商品交换的“商务旅游”。
1.1.3 西方早期的旅游发展过程
• 欧洲的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得比较缓慢,从公元 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一直到公元11世纪,整 个欧洲的社会经济和商品贸易一直不发达,因 而也很少有人外出旅游,一些为旅游者提供服 务的行业如客栈、酒店等也随之萧条了。因此, 在长达六、七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的旅游活 动实际上是倒退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 间的6世纪中叶,英国法律中最早制定了关于 为旅游者开设旅店的规定,应该说这是世界旅 游史上的一件大事。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本认知1.1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对旅游活动的描述和记录。
-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旅游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旅游学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 70年代和80年代,旅游学开始关注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旅游影响研究的热潮。
- 90年代以来,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旅游的定义和本质、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管理与组织、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
1.3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 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 社会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组织的社会功能。
- 地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旅游地域的特点以及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 环境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旅游的本源与发展2.1 旅游的定义与本质- 旅游是一种短暂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活动的行为。
- 旅游的本质在于寻求新的体验、放松身心、丰富生活、拓宽视野等。
2.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主要是宗教朝圣和贸易活动。
-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和教育的方式,人们通过旅游来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熏陶。
- 19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 20世纪以来,旅游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旅游者概述-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二、国内的旅游定义
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 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 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 性、享受性。
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
3、流动性 线上运动:即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到结束旅
游返家这一空间移动过程。 点上运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
动。 4、暂时性:是在时间、地点上的特点。 5、综合性 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上 旅游活动的涉及范围上 提供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多样性
第三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时期,旅游现 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 旅游 = 混血
•
•
极端
•
身份
•
丰盛
•
造梦
•
创世
•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 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 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 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 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 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 与人为敌。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词义 • “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 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资料
• 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 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 ),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旅游学概论》(第1章)
3、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影响 的科学 概括而言,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 为统一整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从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 ( 和发展、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 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系统 的阐述。 具体而言: 1、阐明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 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以及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 4、阐明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5、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 。
【Q】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如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 其研究的发展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从经济角 度来研究旅游经济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旅游业也以较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 最早对旅游活动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国家是 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和美国。
[Q] 旅游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4、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Q]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 食、购、娱六个方面。 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综合性特点的凸显,跨 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逐步被采用,从旅游地 理和经济以外的其他学科角度对旅游的研究也涌现出 了 许多成果。 但是我国旅游研究还存在着 理论落后于时间的滞 后现象和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 旅游研究又是一个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尚有 一定的难度,应开拓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逐步 地加以完善和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电子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电子版
旅游学概论
1、旅游定义
旅游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人们出于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目的,利用一定的资料、服务和设施,离开其原籍地或者正在居住的地方,进行有限时间的活动,并再回到出发地的社会活动交流。
2、旅游历史
旅游不是新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出发抓住机遇,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商物交换活动中,旅行者不仅经常作为宣传人去展示皇室或贵族,而且还可以作为观光客和旅游者去认识世界。
3、旅游过程
旅游标准反映旅游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包括旅游的准备、行程计划和安排、旅游地的体验和感受、及返程后的回忆和总结;旅游过程是个综合的过程,从准备行程和安排爱好、到购买服务和享受旅游活动,以及体验新鲜风景,更有利于旅游者传播丰富的文化内容。
4、旅游类型
旅行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自助游、商务游、参观游、旅行团游、亲子游、留学游等。
根据其出发目的和内容,还可以将旅游分为观光游、休闲游、健康游、文化游、宗教游、运动游等。
5、旅游服务
旅游服务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包括旅游咨询、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交通服务、文化服务和旅游保险等,这些服务都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其它类别的服务,如景区经营管理、商业活动、社会服务等。
6、旅游发展
旅游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迅猛,市场价值逐年提高,不仅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世界的互联互通;旅游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国际间的文化关系得以改善。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 例4:目的定义( 上世纪50年代)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 “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 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 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 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 知识)
• 例5:供需定义
•◎什么是旅游?
考证
• 关于“旅”,《周易》中有旅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 《周易正义》中解释“旅”字是这样说的:“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 为旅。 ”
• ——旅卦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属下下卦。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 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 例2:综合性定义( 1942年)
•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 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 的活动。(强调旅游必将产生经济和 社会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上 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又称“艾斯特” 定义)
• 例3:流动定义( 1974年)
• 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旅游发 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 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 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强调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 性)
• 英国里考瑞什:“旅游是人的运动, 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 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 民的影响。(强调旅游活动的本质是 人的流动以及旅游对东道社会的重要 影响)
1980,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 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旅游是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 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 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
根据停留时间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 过夜的国际一日游。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出境旅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图 1-1 国际旅游分类图
3.太空旅游:太空旅游至少有4种途径,即 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 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内容划分
4.商务旅游:一般商务旅游、政务旅游、学 术旅游、其他商务旅游。如参加世博会、服 装节、糖酒会等。(上海世博会展馆)
5.文化旅游:考古游、工业游、农业游、大学游、 红色旅游等。如: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 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6.探亲访友:婚礼、葬礼、生日、纪念日等, 这种旅游能够满足个人某种需求。如:享受和亲 人团聚的乐趣。
互助为指导思想的一种交友旅游活动,是经济旅行(没 有中间商)。互助游就是交朋友去旅游,使网络上的人 脉关系走向现实世界,强调旅行不该只是"我路过",而 应该是"我体验"。
(六)按旅游费用的来源划分 以旅游费用来源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等。 (七)按旅行方式划分
以旅行方式不同来可划分为徒步旅行、汽车旅 行、自行车旅行、航空旅行、铁路旅行、游船等。
4
马丁.普(美 国 1979)
为了消遣而进行的旅行, 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 至少超过24小时。
该定义强调旅游的时间性, 指出了各国在统计国际入境 旅游人数的时间标准。
5 伯特麦金 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 该定义强调旅游的综合性, 托什和夏 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 指出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 西肯特格 游旅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 关系。 波特(美 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 国 1980) 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国 内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掌握旅游学的研 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熟 悉一些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 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主要内容: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 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与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专
另外,一些在国外近年旅游研究中比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如旅游体验),在中 国还鲜有问津者;而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到深入 展开。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一般都把旅游现象 作为研究对象。但因为对旅游现象的性质认识不同,在旅游现象具体表述上 出现了分歧,因此,具体研究对象也就各有差异。
1.概念体系
学科的建立首先必须解决该学科的基本概念问题,概念体系是旅游学的基 础。旅游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来源于对旅游现象的基本认识 ,也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成熟概念。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行、游 览等等。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游学的学科内容,
1981年,伍宇峰《旅游经济》 1982年,王立钢、刘世杰的《中国旅游经济学》 1985年,黄辉实的《旅游经济学》 1985年,顾树保的《旅游市场学》 1986年,林南枝、陶汉军的《旅游经济学》
旅游学概论课本目录及提要
旅游学概论(王洪滨本)目录及要点第一章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 旅游的本质1.1.1 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1.1.2 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1.1.3 旅游是人类生活的高级需求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1.2 旅游的社会属性1.2.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法杖的产物1.2.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1.2.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1.3 现代旅游的特点1.3.1综合性1.3.2世界性1.3.3群众性1.3.4普及性1.3.5社会性1.4 旅游的定义1.4.1几种定义的分析经济性定义交往定义国际机构定义目的定义流动定义时间定义文化定义相关定义1.4.2定义的共性流动性异地性暂时性非求职性1.4.3定义的差异性本质特征的差异概念上的差异1.4.4旅游定义的界定1.5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5.1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1.5.2我国旅游学研究的发展1.5.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5.4旅游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6 怎样学习和研究旅游学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1.1 旅游的历史分期1.1.1古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以前)交通技术落后,主要是依靠以自然力、人力、蓄力为主的船、车等参加旅游的人数很少,多限于皇室、贵族、僧侣等特权阶层旅游的活动范围小1.1.2近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交通进入机械动力的新时代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旅游者的行列出现了作为经济行业的旅游业1.1.3 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交通技术进入现代化旅游成为群众性的活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2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旅行和旅游(1840年以前)1.2.1 世界古代的旅行和旅游1.2.2 中国古代的旅行1.3 近代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的开端(1841-1945年)1.3.1 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1.3.2 旅游业的开端1.4 现代旅游的发展及其原因(1946年至今)1.4.1 现代旅游及其社会化特征大众性主要反映在旅游者的结构层次、出游人数、距离活动形式等方面广泛性主要反映在旅游流动区间的格局和旅游业在世界各地发展的程度方面持续性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方面1.4.2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1.5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1.5.1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1.5.2 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1949年10月以后)三大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前景日益广阔旅游供给全面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增长点的特征日益显现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日益活跃最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大发展道路,探索和创造了一系列对今后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第三章旅游者1.1 旅游者概念1.1.1 国际旅游者1.1.2 国内旅游者1.1.3 旅游者概念的模糊化1.2 旅游客观条件1.2.1 经济条件个人收入的分配个人收入对旅游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对旅游的影响可随意支配收入与旅游的关系总结1.2.2 时间条件人类的时间分配(专业时间,业余时间)余暇其他客观条件1.3 旅游主观条件1.3.1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概念分析旅游需求的类型(求异,求知,求健,求美,求实,求交,求自我实现)1.3.2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社会条件,个性特征,性别、年龄和文化素质)旅游动机的分类(社会动机,文化动机,身心动机,经济动机)1.4 旅游种类和旅游者特点1.4.1 旅游的种类按旅游目的性质划分(纯粹旅游,特殊旅游)按旅游距离范围划分按旅游者的组合方式划分(零星旅游,团体旅游)按消费方式划分(包价旅游,委托代办旅游,自理旅游)按旅游内容类别划分(公差旅游,商务旅游,观光,文化旅游,探访寻游,会议或会展旅游,宗教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公益旅游)1.4.2 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第四章旅游资源1.1 旅游资源的概念1.1.1 旅游对象1.1.2 旅游资源的含义旅游资源概念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定义旅游资源范围的排斥因素1.1.3 旅游资源的功能审美功能效益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1.2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1.2.1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类型旅游资源,天文气象类旅游资源,动植物类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现代文明类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其他分类方法1.2.2 旅游资源的特性客观存在的自然性促成了旅游资源的形成吸引力是评价旅游资源使用价值的根本尺度多样性反映着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变化性决定着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季节性造就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差异脆弱性警示着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1.2.3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性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历史悠久,从未中断富于哲理,寓教于游多族文化,互补共荣1.3 旅游开发1.3.1 旅游开发的含义1.3.2 旅游开发的内容旅游环境诸因素上网普查和评价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旅游地的规模与建设1.3.3 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原则突出独特性原则经济原则1.4 旅游资源的保护1.4.1 对旅游资源惊醒保护的必要性1.4.2 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自然界破坏认为破坏1.4.3 旅游资源的保护法律行政制约技术保障社会支持1.5 旅游区(点)及旅游线路的形成1.5.1 旅游地具有一定数量和吸引力较强的旅游吸引源形成一定规模的设施接待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1.5.2 旅游地的规模和范围旅游区旅游线路1.5.3 旅游线路的类型和设计原则旅游线路的类型(两点往返式,放射式,单线串联式,环行串联式)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优选原则,调剂原则,节约原则,便利原则)第五章旅游业1.1 旅游业的性质1.1.1 旅游事业与旅游业1.1.2 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的表述差异1.1.3 旅游业的行业特点融各种服务功能为一体劳动密集型的就业结构投资见效快1.2 旅游服务1.2.1 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1.2.2 旅游服务的概念服务的定义现代服务意识的产生旅游服务的定义1.2.3 旅游服务的特点综合性直接性情绪性时效性应变性艺术性1.2.4 旅游服务质量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旅游服务质量的标准1.3 旅行社1.3.1 旅行社的性质1.3.2 旅行社的作用组合旅游产品传导信息、提供咨询代办旅行手续全方位地提供旅行服务协调、平衡各生产部门的业务规模1.3.3 旅行社的类型西方国家的旅行社中国的旅行社1.3.4 旅游者对旅行社的认知服务关系的认知法律关系的认知可靠程度的认知1.3.5 旅行社面临的挑战旅游个性化对规模式化的取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自驾车旅游时尚的排挤社会化服务的竞争第六章旅游设施和交通1.1 旅游设施的建设1.1.1 设施分类旅游设施公共设施1.1.2 旅游设施与旅游资源的区别1.1.3 旅游娱乐设施与旅游资源的关系从成因及作用关系看从旅游需求与收效看从开发和保护的意义看1.1.4 旅游地设施建设的原则旅游设施与公共设施须相应协调发展旅游地各类设施建设规划须从长计议地上设施建设应注意使用效果和景观效果的统一1.2 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1.2.1 交通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1.2.2 交通促成旅游区点的形成与发展1.2.3 交通在旅游创收中占优重要位置1.2.4 交通是旅游的方式之一1.2.5 交通的可靠程度决定着客源的数量安全、便利、快速、经济、舒适、消闲、1.3 主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1.3.1 汽车乘汽车旅游的优越性乘汽车旅游的局限性1.3.2 飞机乘飞机旅游的优越性乘飞机旅游的局限性我国民航运输状况1.3.3 火车乘火车旅游的优越性乘火车旅游的局限性铁路建设对旅游的影响中国铁路建设和铁路旅游状况1.3.4 船舶水运旅游的优越性水运旅游的局限性我国的水运旅游1.4 现代旅游的非主要交通工具及设施1.4.1 机械交通工具类缆车观光客运车摩托工具机动船1.4.2 自然力交通工具类1.4.3 蓄力交通工具类1.4.4 人力交通工具类自行车人力车或三轮车人力船舶肩舆1.4.5 索类交通设施与工具悬索桥攀登索溜索荡绳第七章住宿业1.1 住宿业的性质和作用1.1.1 住宿业的称谓与性质住宿业各种称谓的区别住宿业的性质1.1.2 住宿业的作用住宿业是向人们提供休息与享受环境的服务基地住宿业向全社会提供社交活动的环境住宿业建设总体水平式衡量旅游接待能力的重要依据住宿业为旅游创收发挥重要作用发展住宿业可以缓解社会就业矛盾1.2 住宿业发展简史1.2.1 世界住宿业发展史分期客栈时期(19世纪中叶以前)豪华饭店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商业饭店时期(20世纪初至今)新式饭店时期(20世纪后半叶)1.2.2 中国住宿业发展简史古代官办住宿机构的馆驿古代民营住宿业的客栈大型饭店的产生和发展1.3 住宿业的类型及等级1.3.1 住宿业的类型住宿业的类别划分旅游城市集中典型住宿业介绍1.3.2 住宿业的等级1.3.2.1 住宿业的等级关系1.3.2.2 住宿业星级评估指标项目1.3.2.3 住宿业星级评估方法1.4 住宿业的经营和发展趋势1.4.1 经营方式多元化1.4.1.1 旅游度假饭店的兴起1.4.1.2 “第二住宅”的形成1.4.1.3 “分时住宅”的出现1.4.1.4 廉价小旅馆的涌现1.4.1.5 野营住宿服务的多样化1.4.1.6 环保型住宿业的出现1.4.2 注重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1.4.3 价格竞争日趋激烈1.4.4 集团化联号经营1.4.4.1 饭店联号经营的优越性1.4.4.2 集团化管理的模式1.4.4.3 客人选择联号饭店的心理原因1.4.4.4 加入联号饭店集团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第八章旅游市场1.1 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内容1.1.1 旅游市场的概念1.1.2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1.1.2.1 旅游消费者1.1.2.2 旅游产品1.1.2.3 营销1.1.2.4 价格1.1.3 旅游市场的特点整体性、高弹性、竞争性、季节性、1.2 旅游者流动规律1.2.1 旅游者流向与流量1.2.1.1 旅游者流向1.2.1.2 旅游者流量1.2.1.3 旅游者人次1.2.2 旅游客流规律1.2.2.1 旅游流量主要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1.2.2.2 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1.2.2.3 名城与名胜地仍是主要流向1.2.2.4 远程旅游前景广阔1.2.2.5 国际旅游流向朝亚太地区转移1.3 旅游市场细分1.3.1 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1.3.2 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地理因素人口统计因素购买行为因素心理因素1.4 中国的客源市场分析1.4.1 海外入境旅游市场1.4.1.1 外国旅游入境市场排序1.4.1.2 入境旅游市场的三个系列的分析亚洲市场洲际市场港澳台市场1.4.2 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1.4.2.1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1.4.2.2 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4.3 出境旅游市场第九章旅游业的经济影响1.1 旅游业的经济地位1.1.1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1.1.2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1.2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1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1.2.2 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作1.2.3 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1.2.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社会经济结构1.2.5 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地区贫富差别1.2.6 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2.7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加深中外经济的合作和交流旅游业提供了中外经济合作必要的物质条件旅游经济本身的特性,最容易吸引投资旅游业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1.2.8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3 全面认识旅游业的经济影响1.3.1 引起物价上涨1.3.2 损害当地的经济结构1.3.3 风险冲击国民经济1.3.4 过度开发造成经济损失第十章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1.1 旅游与文化1.1.1 文化与文明的比较1.1.1.1 文化的概念1.1.1.2 文明的概念1.1.2 文化、文明与旅游的关系1.2 旅游在社会文化中的积极作用1.2.1 加强人类相互了解,增进国际友好关系1.2.1.1 阶层广泛、身份平等1.2.1.2 自由灵活、无私坦诚1.2.1.3 互相善待、关系融洽1.2.2 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旅游者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导体1.2.3 求新求知、修养思想1.2.4 调剂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1.2.4.1 迎合消闲需求,调剂生活1.2.4.2 审美享受1.2.4.3 增强体魄1.2.5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2.5.1 旅游需要民族文化1.2.5.2 旅游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3 旅游在社会文化中的负效应1.3.1 ”旅游负效应“概念的提出1.3.2 旅游负效应的表现民族文化变异思想领域的负效应社会矛盾的产生环境与物质文化遭受破坏旅游者受到的伤害1.4 消除旅游负效应的原则1.4.1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管理体制1.4.2 生产健康产品,充实活动项目1.4.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觉悟1.4.4 明确责任范围,自觉消除负效应第十一章旅游发展的途径和趋势1.1 旅游发展的途径1.1.1 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划分1.1.2 旅游发展途径的含义1.1.3 旅游发展的一般途径1.1.4 旅游发展的特殊途径1.2 我国旅游发展的途径1.2.1 民间外交1.2.2 入境旅游1.2.3 协调发展开创阶段波动阶段腾飞阶段新阶段1.2.4 出境旅游稳步发展1.3 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1.3.1 世界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1.3.2 国际旅游区域的中心向东转移1.3.3 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1.3.4 旅游方式去想多样化1.3.5 旅游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第十二章旅游组织和旅游政策1.1 旅游组织及其职能1.1.1 旅游行政组织模式1.1.1.1 旅游委员会模式1.1.1.2 旅游部模式1.1.1.3 混合职能部模式1.1.1.4 职能部下设旅游局模式1.1.1.5 旅游局模式1.1.1.6 非中央机构模式1.1.2 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1.1.2.1 规划旅游业的发展1.1.2.2 制定旅游政策和法规1.1.2.3 对旅游业实行全面管理1.1.2.4 宣传推销旅游产品1.1.2.5 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旅游业的供需情况1.1.2.6 人员培训和职业教育1.1.3 旅游行政组织活动经费的分配1.1.4 旅游行业组织及其职能1.2 我国旅游组织及其职能1.2.1 国家旅游局11.2.2 旅游行业组织1.3 国际性旅游组织1.3.1 世界旅游组织1.3.2 世界旅行社协会1.3.3 国际旅馆协会1.3.4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3.5 国际民航组织1.3.6 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1.3.7 亚太旅游协会1.3.8 世界休闲组织1.4 旅游政策1.4.1 旅游政策的实质1.4.1.1 旅游政策的内容1.4.1.2 旅游政策的特性1.4.2 旅游政策的制定1.4.2.1 进行调查研究1.4.2.2 分析旅游市场1.4.2.3 确定目标和方向1.4.2.4 拟定政策纲要1.4.2.5 交付旅游组织执行1.4.2.6 政策评估。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旅游第一节旅游与旅游学一、旅游学(一)旅游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学研究的是人类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环境学、管理学、生态学及历史、地理等都有密切联系(二)旅游学研究的内容旅游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1)旅游历史;(2)旅游的主体——旅游者(3)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4)旅游媒介——旅游业(5)旅游业的影响(6)旅游营销(7)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二、“旅游”一词的来源讨论:无论是汉语中的“旅游”,还是英语中的“Tourism”,在使用中都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请看下列对话:对话一:“暑假期间你去哪了?”“到西藏旅游去了。
”对话二:“你喜欢从事什么工作?”“旅游。
”对话三:“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旅游。
”对话四:“你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什么?”“旅游。
”对话一中的“旅游”是指旅游活动。
对话二中的“旅游”是指旅游行业或旅游业。
对话三中的“旅游”是指旅游学科或专业。
对话四中的“旅游”是指一种内涵更为广泛的发展现象。
由于语境不同,“旅游”一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文语境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英文中的“Tourism”一词,若不认真体会其语境,而一概译为“旅游”,则很可能引起混淆或使人产生误一、旅游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各国专家学者以国际组织对旅游的定义很多,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以下两个(一)“艾斯特”定义是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与1942年提出的,后来被旅游科学转接国际联合会所采用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不会导致长期定局,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
现在我们都有出差的经历,某个集团经理出差进行商务会谈,在前往及返回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游览观光,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赚钱。
这就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商务旅游。
那按照埃斯特这个定义,商务旅游也就不算旅游了吗?(二)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旅游时“人们为了休闲、上午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漏泄地方去以及在哪些地方停留的活动”那么请大家思考。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
第二节 古代旅行活动
一、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1.国外奴隶社会旅行的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客观上为当 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商业、秩序 奴隶社会,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 交换商品和贸易经商,商旅活动十分常见。
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的旅游最具代表 性 “七大奇迹”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 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 摩索拉斯陵墓。
2.中国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政治上比较安定,经济上比较 繁荣,甚至在技术上也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遥 遥领先于世界。所有这些条件的存在,给旅行的 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封建社会旅行活动的种类 (1)帝王巡游 秦始皇 (2)官吏宦游 苏轼、欧阳修 (3)学术考察 徐霞客 (4)士人漫游 陶渊明
1855年,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
4天 费用:36先令 一次性包价:住宿费和 交通费
4.最早的旅行支票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立; 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 的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5)宗教旅游 (6)休闲旅游 (7)探险旅游 (8)商务旅游
法显 鉴真 郑和下西洋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4.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1)中西方旅行发展不平衡
(2)旅行的条件日渐完善 (3)旅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第三节 近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兴起
一、近代世界产业革命是旅游业形成和发展 的催化剂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旅游创造了条件
二、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1.国外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到了11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有了明显的发展。 旅行的水平有所恢复,但是,由于当时地区间无 休止的封建混战,旅行的状况远远没有古罗马时 期兴旺。 西欧旅行发展的再次开始是从年英国女王伊丽 莎白一世即位( 1558 年)开始的。教育、医疗等 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日益显现。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畜牧业 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一、古代旅行活动(19世纪40年代以前)
1、基本状况
(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沒有旅行 的物质基础,仅有受战争、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为生存而 被迫进行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行的范畴。
❖
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
❖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 19世纪40年代以前:
古代旅行阶段
▪ 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近代旅游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其整个发展演进过程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 面
2、特点
(1)从旅行的形式看:第一,商务旅行居主 导地位;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中,
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 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 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
(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 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 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 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 旅行服务行业。
第一章 旅游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旅游活动
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状况
及其原因;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要
求学生初步了解旅游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规
律。
本章教学重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对旅游目 的地经济社会及 环境等方面影响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1、阐述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
展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们出游动机、行为与期望及旅游产品的效用和实
现旅游期望的关系。 4、研究旅游活动对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旅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活动形态以动静结合为特点 2、现代旅游具有综合的社会性 3、现代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4、现代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5、现代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性 6、现代旅游具有突出的大众性 7、现代旅游的发展具有持续性 8、现代旅游具有地域上的集中性 9、现代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10、现代旅游供给出现了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七章 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WTO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九章 生态旅游 第十章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旅游业危机管理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标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悲哉行
第一节 旅游旅的游含媚义年春及,特年征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
• 一、旅游的含义
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
• 旅—古汉语中指在外做客、旅一行朝,阻如旧:国寄,旅万、里旅隔居良、辰旅。途。
• 游—指游玩、游览、游历
• 旅游—南朝.沈约《悲哉行》
《易经》—观国之光,利于宾于王。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掌握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 能掌握旅游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旅游学概论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 实训项目 • 思考题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一)认一真、读旅书游,学学的好学基习础方理法论 (二)努力实践,锻炼和培养从事旅 游活动的实际能力。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法
(三)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 我国旅游实际相结合的方 法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学的性质
(一)旅游学属于社会科学 (二)旅游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三)旅游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二、国内外对旅游学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
中国的研究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三、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
旅游业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
➢ 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 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行的 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的含义及特征
二、旅游的特征及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特征
1、旅游是业余性的消遣活动 2、旅游具有广泛的文化性 3、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4、旅游是一种以的方法
社会统计法
模式分析法
旅游学概论
【实训项目】
结合本章学习内容,讨论我们应 该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旅游”的含义?
旅游学概论
【思考题】
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 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
2.如何理解旅游的本质和社会属性? 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怎样学习和研究旅游学。
游的可持续发展。 5、研究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四、旅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许多学科都参与了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出现了一 大批新的边缘学科,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心理学 等旅游分支学科。
人们从不同侧面对旅游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或正在形成不少分支学科。 反映旅游活动的分支学科包括: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 等; 反映旅游产品生产经营的学科包括旅游企业管理学、旅游企业会计学、 旅游规划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 反映旅游供求关系的学科包括旅游经济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旅 游史学、旅游地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