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熔化和凝固 教案

合集下载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材料熔化凝固的应用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材料熔化凝固的应用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材料熔化凝固的应用。

一、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及原因熔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凝固则是从液体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

熔化和凝固的物理机制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存在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物质能克服相互作用力时,它将变为液体状;当相互作用力增强时,物质将转化为固态。

这些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对温度敏感。

当温度满足一定条件时,液态物质会融化并变为固态。

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物理原理。

二、材熔化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熔化和凝固的机制,使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工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电助焊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被电助焊的技术中广泛应用。

在电助焊中,高速电弧传导的热量被用于加热并熔化金属。

金属便可以填充到需要焊接的位置上。

当冷却后,金属便会凝固成为具有强度的焊接接头。

2.造型蜡的制造人们通过加热和融化蜡来制作出各种造型蜡。

当蜡冷却时,它会凝固成为具有硬度的形态。

接着,蜡模可以被用来制造各种零件以及雕塑。

3.轧钢轧钢中也有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通过以高温加热钢坯,钢便可以熔化。

接着,将熔液注入模具,待冷却后便会形成各种型号的钢板。

4.制造纤维纤维的制造是另一个材料熔化凝固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聚合物被加热并融化,接着它便会被拉伸、旋转、扯或压成纤维。

5.加工塑料塑料加工工艺中也运用到了熔化和凝固的原理。

当塑料加热时,它会融化,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

这也是目前塑料加工工艺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熔化和凝固的潜在应用除了上述应用之外,熔化和凝固还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例子:1.电子制造电子元件的制造中,需要进行精密的合金熔化与凝固工艺,这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和温度控制。

熔化和凝固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电子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2.制造金属结晶体金属结晶体的制造需要精细的技术和生产过程。

熔化和凝固技术可用于金属固相反应的分析和金属晶粒的制造,以及新型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3.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熔化与凝固》三、教学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实验中观察并准确判断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实验物品:水、冰块、香皂、蜡烛等。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熔化与凝固》这一主题,并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目标。

2.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吗?步骤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三:实验操作1.教师分发实验用具和实验物品。

2.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之间的关系。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提出新的问题或实验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步骤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和练习题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是根据《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与凝固》的教学内容做的导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2.3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2.3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2.3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章内容主要以水为研究物质,通过水在三态之间的变化,使学生对三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熔化和凝固这一节内容建立在汽化和液化的基础上,是反映了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一对相互转化的物态变化过程,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科学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仔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对冰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分别采用比较,图像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得到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并知道有没有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一种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比较及图像等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教学重点得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难点冰和烛蜡的熔化实验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每二位学生一套)教学环节(内容及时间)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能力培养新课引入(3分)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学过和未知的物态变化观察能力新课教学什么叫熔化和凝固?(5分)(1)多媒体展示1:长江的源头及正在熔化的冰凌(结合地理小故事)问题:在其中冰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冰是如何会变成水的?能否让水再变成冰?(后两问不作具体的解答)版书: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熔化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并概括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熔化和凝固具有什么特点?(5分)(1)要求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各种器材问题:研究冰和烛蜡的融化过程,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如何组装?并组装完成?(2)提出实验要求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并试着组装由成功组装的小组进行交流并作介绍猜想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实践探索(15分)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回答并纠正各小组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版书: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汇报核对实验数据展示根据数据画出的实验图像观察能力收集数据动手实验交流与合作能力实验分析及总结(6分)让学生根据数据画出的曲线图像问题:通过数据和图象分析两者的熔化过程有什么区别?在冰的熔化中具有什么特点?版书:1.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2)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媒体展示2:联系生活的练习训练问题:如果是冰的熔液(水)再变成的冰,那其特点及凝固的图象应该如何?板书: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2)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熔点和凝固点分析讨论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学生阅读书P40一段并归纳说明学生分别思考并回答问题思考讨论并试着画凝固图象分析归纳结论并交流归纳问题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判断推理能力逆向思维合作与交流熔化和凝固的应用(5分)媒体展示3: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的图片。

2.3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由于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的。

同样,在夏天,我们吃冰淇淋时,冰淇淋会在嘴里熔化成液态。

这些现象都是物态变化中熔化和凝固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熔化的概念,指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

(2)讲解凝固的概念,指出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2.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熔化和凝固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9篇熔化和凝固 1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盐、水、盐花、温度计等。

2.实验材料:冰块、蜡烛等。

3.教学资源:PPT演示、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如冰块融化、蜡烛熔化等。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其他物质的熔化或凝固现象?请举例。

步骤二:理论讲解和示范实验(20分钟)1.使用PPT演示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3.运用实验演示,展示盐的熔化与冰的凝固过程,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解释。

步骤三:小组讨论与实验设计(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有哪些物质可以熔化和凝固?它们的熔点和凝固点分别是多少?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相同物质的不同形态、不同温度等。

–观察指标:物质的状态变化、温度变化等。

–实验步骤:详细写出实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步骤。

步骤四: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30分钟)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温度变化等数据。

2.小组内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相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规律,并与其他小组分享结果。

步骤五:实验报告与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报告的汇报与展示。

四、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在0℃以下的温度可以仍然保持液态?2.给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题目,如铁水出现的凝固现象、冰淇淋融化等,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探索的兴趣。

3.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或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篇1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2.3熔化和凝固》教案二:实验探究熔化与凝固现象。

熔化和凝固是固体和液体之间转化的过程。

这些过程是物质的重要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一、实验器材1.电热器2.烧杯3.铝箔4.热计5.塑料容器6.盐7.硅胶球二、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一:熔化冰a)用电热器加热烧杯里的水直到水开。

b)用硅胶球把碎冰放进水里。

c)等待碎冰融化。

2. 实验二:凝固盐水a)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水,搅拌均匀。

b)将烧杯置于冰水中进行降温。

c)观察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实验三:凝固硅胶球a)在塑料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硅胶球,然后用锅加热直到硅胶球熔化。

b)将塑料容器置于冰水中进行降温。

c)观察硅胶球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三、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熔化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冰放到热水中,使其熔化。

我们可以看到,当冰融化时,它变成了液体。

这是因为热量传递到冰,使其分子动能增加,从而突破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导致冰变成液体。

2.实验二:凝固盐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盐加入水中,然后降温。

当水温度降到特定温度时,水和盐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晶体,导致液体变成固体。

这种现象叫做凝固。

3.实验三:凝固硅胶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加热硅胶球,使其熔化。

我们将其置于冰水中降温。

当温度降低时,液态硅胶逐渐失去热量,分子动能减小,变得有序,形成固态。

四、实验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熔化过程是由于固体向液体的转变,这是因为加热会使物质分子动能增大,从而打破越来越强的分子之间的结合力。

当结合力被完全破坏时,物体的形状消失,而变成液体。

2.凝固过程是液体向固体的转变。

液体在逐渐降温下,它内部的分子不再运动,由有序无序变为有序排列,从而形成固体。

在本节课的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实验,对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与凝固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与凝固教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 熔化与凝固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第二章第三节,主要涉及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叫熔点或凝固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2. 能够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雪融化、水结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过程?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2)讲解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叫熔点或凝固点。

3. 例题讲解:(1)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冰的熔点是多少?(2)水凝固成冰需要放热,水的凝固点是多少?4. 随堂练习:(1)铁熔化成钢需要吸热,铁的熔点是多少?(2)钢凝固成铁需要放热,钢的凝固点是多少?5. 实验演示:(1)冰雪融化实验: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熔化的过程。

(2)水结冰实验:将热水倒入模具中,观察水凝固成冰的过程。

6. 知识巩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3. 熔点与凝固点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所以冰的熔点越高,熔化越快。

()(2)水凝固成冰需要放热,所以水的凝固点越低,凝固越快。

()2. 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水烧开C. 铁器生锈D. 蜡烛燃烧(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A. 冰雪融化B. 水烧开C. 铁器生锈D. 蜡烛燃烧答案:1. (1)× (2)√ 2. (1)A (2)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熔点和凝固点的知识。

2.3熔化和凝固教案 (2)

2.3熔化和凝固教案 (2)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1、熔化【问题】(1)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2)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讨论交流】①春天冰雪消融;雪糕在口中变成水;夏天,柏油马路上沥青在调温下变成液态;点燃的蜡烛有烛蚰滴下来等,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②冬天水结成冰;工厂铸造车间,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固态铸件等,都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小结归纳】(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提问】我们能否随意地将冰变成水,然后又将水变成冰?现在有冰块、蜡这两种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找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猜想,你们认为固态怎样才能变成液态?在变化过程中其温度将怎样变化?需要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如图所示,将碎冰放入试管内,在冰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演示实验】观察蜂蜡的熔化如图课本图2-28所示,将碎蜂蜡放入试管内,在冰中插入温度计。

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直到蜂蜡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最后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蚝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小结归纳】固体分为两种:(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海波、冰、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如:松香、沥青、蜂蜡、玻璃等。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播放幻灯片】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读一读】学生阅读课本“一些物质的熔点”表,仔细观察、体会,并回答问题。

【问题】(1)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气温可达-40℃,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你认为用什么温度计较好?(2)在熔化锡块时,可以把锡块放在铁锅里加热,但熔化铁块时,为什么不能把铁块放在锡锅里加热呢?【讨论交流】请在对图像分析、问题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2、3熔化和凝固教案.doc

2、3熔化和凝固教案.doc

课题 2. 3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教学重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木节的重点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准备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备注师生活动1、复习提问问题:(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彖?回答观察到的现彖: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屮,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同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同现彖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否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⑵冰熔化时温度,松吞熔化时温度(升高/ 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耍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洒精灯加热,每隔0.5min 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2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3.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5.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2.教学难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固态物质的性质及表征方法。

2.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将石蜡块放置在温度计上方,温度计的刻度盘朝上,观察石蜡块的状态变化。

记录石蜡块变化的温度。

2.实验2:将水放在一个装有温度计的烧杯中,用烧杯夹夹好温度计,在热板上进行加热,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比石蜡和水的状态变化,讨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5. 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案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6. 安全知识(7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正确的解决方式,并告知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研究能力。

但教师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限制学生进行危险实验操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时间分配,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要比赛,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29和图2-30中分别画出冰、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松香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
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课题
2.3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1)松香加热后,发现;在松香熔化过程中,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有、没有)熔化;当温度达到0℃时,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3)冰和松香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放热)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
(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活动三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达到熔点
熔化晶体吸收热量
熔化时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熔化和凝固非晶体
熔化时温度升高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达到凝固点
凝固晶体放出热量
凝固时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
非晶体
凝固时温度下降
教学反思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论: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凝固
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熔化和凝固
举例巩固
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
活动二[提出问题]
(1)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
(2)哪种最低?最低是多少?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
4、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熔融状态的晶体凝固的条件。
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5、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教学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及各知识点进行小结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教具准备
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备注
师生活动
1、复习提问
问题:(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
(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