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徐 建1 王 劲2 王 青3(1.上海绿地集团西安置业有限公司;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陕西建科苑建筑设计院 710082西安)摘 要:本文在对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特点、发展历史分析基础上,通过与西方园林美学思想进行对比,分别从人造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逻辑性与混沌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入世与出世五方面进行讨论,最后揭示了中国园林在营造过程中所遵循的美学思想内涵。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以诗画为主体的社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将中国园林引入自然的和人造的融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境界。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四种主要类型。
五个阶段分别是:(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
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4)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并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四种类型包括:(1)宫苑。
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几百里的幅员,气派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汉的甘泉苑、隋的洛阳西苑、唐的长安禁苑、宋的艮岳等。
(2)私家园林和庭园。
多是人工造的山水小园,其中的庭园只是对宅院的园林处理。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1.前言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
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
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独特的美学魅力。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艺术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之美。
它追求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将山水、植物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
园林中的山峦起伏、水流潺潺、花草繁盛,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
这种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季的更替,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比如,春天的桃花盛开,满园芬芳;夏天的荷叶田田,清风送爽;秋天的枫叶如火,绚丽多彩;冬天的梅花傲雪,香气清幽。
自然之美在园林中得以永恒定格,让人随时都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意境之美。
它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的设置,营造出一种含蓄、深远的意境。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让人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引发内心的联想和思考。
比如,一座小小的亭子,置于山水之间,便让人联想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畅怀抒情的情景;一条曲折的小径,通幽处或许是一座静谧的庭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期待。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等文字元素,更是点睛之笔,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点明了园林的主题和意境。
这种意境之美,超越了物质的表象,直达人们的心灵深处,让人在园林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空间布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园林往往采用曲折迂回、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避免了直线和对称的生硬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借景、对景、障景等手法,使园林的空间显得更加丰富和富有变化。
比如,借远处的山峦作为园林的背景,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在庭院中设置一道屏风,挡住视线,待绕过屏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片新的景致,给人以惊喜和新鲜感。
这种空间布局的巧妙处理,让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无限的可能,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美景,感受到园林的无穷魅力。
中国园林艺术还注重人文之美。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流动的诗画,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组合,更是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意味着园林虽然是人工营造的,但要尽量呈现出自然天成的美感。
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力求模仿自然的形态和神韵。
比如,假山的堆叠,并非简单地堆砌石块,而是要营造出峰回路转、山峦起伏的意境;池塘的设计,也不是规整的几何形状,而是要模仿自然界中湖泊的曲折边缘和幽深之感。
这种对自然的崇尚和模仿,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在布局上,中国园林讲究曲折迂回,含蓄蕴藉。
园林中的路径常常不是笔直通畅的,而是蜿蜒曲折,让游人在漫步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的理解——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而是充满曲折和变化的旅程。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常常被巧妙地遮挡和隐藏,需要游人通过门洞、漏窗等元素去窥探和发现。
这种“欲露先藏”的手法,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也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
中国园林还注重借景和对景的运用。
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比如,苏州拙政园借北寺塔的景色,让园内的景观更加丰富和生动。
对景则是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园内不同位置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对称或呼应的美感。
这些手法使得园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整体美感。
在色彩和质感方面,中国园林追求淡雅、质朴。
建筑多采用青瓦白墙,与自然的绿色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注重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让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
而园林中的石头,有的光滑细腻,有的粗糙古朴,它们与植物、水流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和氛围。
此外,中国园林中的文化内涵也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画之园”,它具有独特的
美学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在园林中注
重营造自然的景观,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使人们在钦赏自然美丽的同时,也得
到了内心上的愉悦与升华。
二是意境丰富的诗意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它融合了
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一种丰富的诗意情趣。
在园林的设计和
布局中,注重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清雅的文化情趣。
三是造型美感的协调构成。
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美感方面讲究协调,建筑、山水、植
物等元素在园林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感。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整体感和空间层次感的构造,通过对景致、对比、隐逸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高度协调的美感构成。
四是传统文化符号的优雅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园林中的
建筑、陈设、书法等元素,都被视为表达传统文化符号的载体。
在园林中,以浓郁的道德、文化和艺术氛围,反映出时代和地域的特色。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它是中华
文化宝库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传统之一。
园林设计的美学取向不仅仅是文化的表达,更是
人文本质的追求与体现,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美学思想刘贵鹏(江苏省泰州市园艺场,江苏泰州225300)摘要 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12-107-02作者简介 刘贵鹏(1976-),男,江苏泰州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与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 2008211216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
1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技法1.1 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1.2 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若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1.3 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1.4 对景 在园林中登上亭、室、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等,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室、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对景有正对和侧对、单对与互对之分。
1.5 框景 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1.6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作者:张文清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9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一)起源什么是园林?园林是一种由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为主题进行的创造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的表现性空间艺术,造园者将内心情感通过对工程和艺术手段的运用加以表达,营造出恬淡自然等风格的境域。
明末清初的造园专家计成著有《园冶》,概括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创作理念:“虽有人做,宛自天开”。
这极高的评价说明中国的园林和大自然以及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是合为一体的。
利用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等进行的造园行为最早萌发于商周时期,主要为帝王和贵族们提供游玩的去处。
(二)发展作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一过渡阶段,社会经济的一度繁荣昌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之出现私有制的形式,故而上层阶级势力壮大,开始不断追求奢华大气,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与宫苑相结合,将观赏与游玩结合为一体,更加具有多样性、整体性以及规模性。
而我国园林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转折阶段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不断的战乱而导致出现的思想意识的分裂,这一时期,人们思想极度活跃,这对园林创造的变革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百家峥嵘的局面使园林艺术转向为对自然的崇尚,并在其创造基础上加以抽象化和概括化。
基于前面的历史进程中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打下的基础,园林艺术在唐宋时期开始达到巅峰,这一时期思想不受抑制,使文人墨客的创造能力和意识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他们将诗、画与园林艺术三种门类进行相互渗透,并融入园林的布局中,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凸显出来。
社会稳定的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开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造园技术经验加以总结和升华,再加上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使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的设计和建造在有史以来的记录中都达到了高峰。
明清时代的园林建筑充分体现和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它们在选址、立意、布局和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毕业论文摘要: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其艺术成就上也有着惊人的成果,为世界之瞩目。
中国园林的建造构思遵循着“师法自然”的原则,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园林四种基本类型。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所传承下来的崇尚自然的美学审美思想。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崇尚自然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而典雅的,这其实和中国诗画一样,重写意,追求意境之美。
如诗般的意境,如画般的风景,这讲的就是中国的园林的追求。
像诗词书画一样,我国的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的表达比较特殊而已。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具体化的艺术形象,它实际上包含着园林设计者,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沉淀着我国自古至今一脉相传的美学观点。
首先中国园林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它的自然写意山水的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这其中和儒家的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道家所讲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我们把苏州园林作为一个例子吧。
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的算得上是一幅山水画,如果要用一句诗来表达的话,没有比“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更加合适了。
曾经看到过苏州园林的视频,觉得园中布景错落有致,颇为雅致。
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
中国园林的布景所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
因此在园中的布景方面绝不讲求规范对称,而是力求顺其自然,因地制宜,与当地环境相配合。
其次,中国园林在设计上崇尚自然,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同时也包含着追求和谐一统的美学思想。
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一致的。
上面说到,中国园林的格局布景都是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要求在建设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即顺着环境建园,我觉得这里面不仅体现了园林建设者崇尚自然的思想,也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审美观点。
简述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
简述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
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天人合一”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园林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因此,在园林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并结合人文特色来设计园林景观。
2. “崇尚自然”倡导。
这种倡导认为园林应当打造一个自然的环境,旨在让人们通过园林景观来领略自然之美。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水池、花草等物也应当尽可能地符合自然形态,不刻意追求仿制或修改自然。
3. 依据“四季宜景”的设计原则。
这种原则是指园林景观应当协调四季更替带来的风景演变。
园林应当依照不同季节中的景色来安排植被的种植,安排各种景观,使得四季皆宜。
4. 追求“意境”和“气韵”的价值。
这种价值认为园林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并且体现主人的审美追求。
因此,在园林中应当突出意境和气韵的设计,在景观构思中融入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人文元素。
以上是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的简述,这些原理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园林,也适用于当代园林设计和营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自然、生命和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它的美学思想从江南水乡和皇家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其设计原则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人造山水”的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它强调物体间的关系,注重优美的比例和平衡,追求高度的精致和完美。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隐晦性、稳定性、序列性和随机性。
其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园林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隐晦性则要求设计者应该用隐喻之法,让景物有一种更加含蓄的美感。
稳定性是因为它要求设计者在其的结构和物品上进行平衡处理,使其不会失去美感。
序列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控制景物的顺序和排列,让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随机性则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一些随机元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以环境为根基,以山水为灵魂的艺术,它的特征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汲取气息的感觉和增长涵养的感觉。
1、环境为根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以环境为根基,园林应该根据自然地形、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文化等考虑,以最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效益。
比如说,园林应该尽量保持原来自然地形的特色,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不能人为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
2、以山水为灵魂: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山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画同样是如此,它也强调以山水为灵感。
园林中的山水构建成类似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化氛围。
3、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安静、和谐和平静。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蕴含着深邃而独特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之美”。
古人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体现了园林营造应尽量模仿自然,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
在园林中,山水相依,花草繁茂,树木葱郁,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这种对自然的尊崇与模仿,并非是对自然的完全复制,而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不失人工雕琢之美的氛围。
比如,假山的堆叠,要模仿真山的形态和神韵,却又要在大小、形状上有所变化,使之更具艺术感;水流的设计,或潺潺流淌,或飞瀑直下,既要展现水的灵动,又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意境之美”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追求之一。
园林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物质空间,更是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的精神场所。
通过巧妙地运用景观元素和文化符号,园林营造出了或宁静、或清幽、或雄浑、或雅致的意境。
例如,一座小小的亭子,置于湖畔,周围是垂柳依依,当人们置身其中,望着湖水波光粼粼,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再如,园中的一块奇石,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某位古人的风骨,从而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思。
这种意境之美,是超越了物质表象的,它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领悟。
中国园林艺术还强调“和谐之美”。
这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之间的和谐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水流与山石相互呼应,花卉与小径相互交织。
没有突兀的元素,一切都显得那么融洽自然。
而且,园林中的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比如,江南园林中的白墙黑瓦,与绿水红花相互映衬,显得素雅而又不失活泼;北方园林中的红墙黄瓦,在绿树青山的环抱中,展现出庄重而又大气的风范。
“含蓄之美”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园林的美景往往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通过曲折的小径、掩映的门洞、镂空的花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欲露还藏”的效果。
景观与情感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情感表达
景观与情感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情感表达景观与情感: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情感表达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独特的景观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由美学思想和情感表达构成的艺术语言。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致的构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以及情感表达,并分析其对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意义。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山水情致”和“以意驭形”等核心理念。
首先,中国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这一理念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将自然景观融入园林设计中,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园林布局中常见的假山和水池构建了一种迷人的山水画卷,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自然美。
其次,中国园林倡导“山水情致”的美学思想。
这一思想强调在园林构建中需追求山水之间的韵味和意境。
园林设计师以精致的手法将山水元素与建筑、植物等组合,通过借景手法营造出墙内有景、墙外有境的美感。
这种情致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遐想和情感共鸣。
此外,中国园林以“以意驭形”的美学思想为基础。
这一思想强调园林设计要追求“以神生形”,即形象的创造应以设计者的意图为主导。
同时,每一处细节都应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使园林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情感表达中国园林艺术在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的布局和元素的选择来表达情感,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首先,中国园林通过景观的布局来表达情感。
园林中不同景观元素的排列和组合,旨在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一座建筑与花草相映生辉,犹如相伴的友人;一座小桥悠然弯曲,如同此起彼伏的音符,引人遐思。
这些景观的组合运用传达了社交、友情、和谐等多种情感。
其次,中国园林通过元素的选择来表达情感。
园林中的建筑、景石、植物等元素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自然美、含蓄内敛、文化意蕴、空间感、工艺美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所传达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一、自然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上,如模仿山峦、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让人在欣赏园林时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还注重利用植物、花卉、昆虫等点缀园中,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二、含蓄内敛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含蓄内敛之美,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上,如通过植物的配置和景墙的设计,为游客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同时,含蓄内敛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文化价值的保守上,如通过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园林的内涵和意境,使园林成为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艺术品。
三、文化意蕴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哲学思想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礼乐制度等文化的传承上,同时也体现在表达方式如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上。
中国园林艺术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其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四、空间感中国园林艺术追求空间感,通过视觉空间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光线的变化等手段,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和超脱世俗的感受。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空间的分隔和延伸上,如通过假山、池塘、曲桥等元素来分隔空间,使整个园林显得错落有致。
同时,空间感的美学思想还体现在对光影的运用上,如通过阳光的照射和阴影的投射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五、工艺美中国园林艺术追求工艺美,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细节的处理等方面。
这种美学思想表现在对园林建筑和装饰的细致入微的设计上,如通过雕刻、绘画、镶嵌等工艺手法来装饰园中的建筑和景点。
同时,工艺美还体现在对植物配置和花卉造型的设计上,如通过修剪、造型和搭配来营造出一种精致而优雅的氛围。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毕业论文摘要: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其艺术成就上也有着惊人的成果,为世界之瞩目。
中国园林的建造构思遵循着“师法自然”的原则,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园林四种基本类型。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所传承下来的崇尚自然的美学审美思想。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崇尚自然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而典雅的,这其实和中国诗画一样,重写意,追求意境之美。
如诗般的意境,如画般的风景,这讲的就是中国的园林的追求。
像诗词书画一样,我国的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的表达比较特殊而已。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具体化的艺术形象,它实际上包含着园林设计者,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沉淀着我国自古至今一脉相传的美学观点。
首先中国园林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它的自然写意山水的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这其中和儒家的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道家所讲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我们把苏州园林作为一个例子吧。
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的算得上是一幅山水画,如果要用一句诗来表达的话,没有比“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更加合适了。
曾经看到过苏州园林的视频,觉得园中布景错落有致,颇为雅致。
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
中国园林的布景所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
因此在园中的布景方面绝不讲求规范对称,而是力求顺其自然,因地制宜,与当地环境相配合。
其次,中国园林在设计上崇尚自然,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同时也包含着追求和谐一统的美学思想。
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一致的。
上面说到,中国园林的格局布景都是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要求在建设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即顺着环境建园,我觉得这里面不仅体现了园林建设者崇尚自然的思想,也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审美观点。
园林设计与审美探索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园林设计与审美探索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园林设计与审美:探索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凝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自然、生活和美的追求。
园林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审美思想引领着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知。
本文将从自然融合、意境表达和古典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探索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一、自然融合: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自然融合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
与西方园林注重对景观的改造和塑造不同,中国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借景和融合。
园林设计师通常会选择自然山水、湖泊或者江河等天然景观作为园林的背景,以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破坏自然景观的原始美。
同时,中国园林的环境布局也更注重营造自然的氛围,通过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手法将自然元素融入到整个园林中,使人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二、意境表达:唯美情感的凝结中国园林设计强调对于意境的表达,追求的是一种抽象的美,而非具象的模仿。
通过布局、构图和植被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园林设计师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出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园林的设计中会运用到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符号,如莲花、孔雀等,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园林中,以体现出唯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园林的意境表达不仅体现在整体布局上,也可以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强化,比如水的流动声音、微风拂面的感觉等,使人在赏景的过程中更加沉浸其中,感受到情感的升华。
三、古典文化传承:深厚历史的印记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源于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以及王公贵族,对于园林的建设和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其视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和糅合。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细腻的设计而闻名于世,其背后的美学思想便是借鉴了古代文人的诗词和画作,同时结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
这种古典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经典名著的再现。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合了自然融合、意境表达和古典文化传承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一、飞动之美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融合了众多的美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以展现其独特之处。
一、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将自然和人文融合在一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古人常常将园林设置于山水之间,以山峦、水流和树木等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将其整合在一起,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景观。
在中国园林中,山石通常被用作构建园景的核心元素。
古人认为山石具有灵性,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取舍,可以呈现出自然山水之妙。
而水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人常常通过运用水文工程来营造出流水潺潺、池塘清澈的景观,使人感受到水的静谧和动感。
除了自然环境,中国园林艺术中也充满了人文的痕迹。
建筑物、亭台、廊架等人工结构与自然景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人文元素的加入,使整个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园林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二、追求意境的凝练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强调凝练和意境的追求。
通过合理地布局景观元素和构思园林情趣,使观者在一瞥之间,便能沉浸其中,体会到园林所传递的独特情感。
中国园林常常以“小巧玲珑”为特点,以小见大。
观者步入园林之后,往往发现一个小小的湖泊、一座小桥或者一条小径,在这些细小的景观中,体验到了宏大的意境。
这种凝练的手法,既展示了作者的智慧,也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空间。
园林艺术中的意境追求还表现在对情景变化的追溯。
中国园林常以四时变化为基础,在植物、水景、建筑等方面展示四季之美,以此反映出世事更替、光阴流转的哲理,更能启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追求虚实的互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虚实的互动是一种重要手法。
在园林中,虚是指虚空的空间感,实则是具体的景观元素。
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园林艺术创造了立体而有层次的空间感,增强了景观的艺术效果。
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有“借景”和“重重叠叠”。
借景是指利用远处山水,将其作为园林背景的一部分,以扩大园林的视野和空间感。
格调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标准
格调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标准格调与品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标准中国园林艺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闻名于世。
在这个千百年的传承中,中国园林艺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标准,强调格调与品味。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标准,以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一、自然与人的和谐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在园林艺术中,人们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呈现自然的美感和生活的美感。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助园林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情感的宣泄。
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假山、湖泊、花木等元素,创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
二、山水意境的追求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山水意境的追求。
山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被视为重要的元素,将山水意境融入园林中成为重要的审美标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山水并非简单的复制自然景观,而是以山水为蓝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这种山水意境强调意境的凝练和表达,能够让人在其中感受到宁静与情趣。
三、精雕细琢的细节中国园林艺术注重细节的精雕细琢。
园林的细节决定着整体的品味和格调。
细小的花朵、亭台楼榭等元素在园林中得到精心雕琢和布局,体现了园林艺术的高超工艺和细腻触感。
这些细节不仅让园林更加精神,也给人艺术享受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情感。
四、内涵与姿态的表达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内涵与姿态的表达。
园林艺术要传递更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通过布局和装饰来表达主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世界。
园林中的建筑、摆设和景观元素都要求与整体的意图相协调,形成独特而具有表现力的姿态。
五、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中国园林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设计园林时,传统的文化元素常常被融入到其中,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独特之处。
这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使得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独特存在,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历史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标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 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
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表达。
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园林的建造者们试图将自然山水引入园中,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神韵,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神奇。
在园林中,山石、流水、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比如,假山的堆叠模仿了真实山峰的形态,既有陡峭的悬崖,又有平缓的山坡;流水的设计则借鉴了河流的蜿蜒曲折,有时潺潺流淌,有时形成飞瀑,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灵动的氛围。
这种对自然的模仿并非是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领悟和再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移步换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重要美学特征。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和景观安排,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
从一个亭子到一条回廊,从一座假山到一片池塘,景色的变化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也让人在不断变化的景观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转。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通过巧妙的廊道和门洞设计,将园林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主题,当游客穿过一道道门洞,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视觉上的惊喜和期待,让人充分体验到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中国园林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元素和布局,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让人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比如,在园林中种植梅花,不仅仅是因为梅花的美丽,更是因为梅花所象征的坚韧和高洁;在池塘中放养锦鲤,也不仅仅是为了增添生机,更是寓意着吉祥和如意。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诗词匾额等元素,也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品味到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摘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1.前言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
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
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
正是苏州园林以其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使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苏州园林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2.苏州园林简介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两大分类,可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每当提起中国古典园林,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亭台楼阁、竹林或是花窗……这些说明,苏州园林在人们脑海中已经烙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深深的印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误区,但最起码说明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崇高、重要的地位。
苏州园林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
大部分是为当地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幽环境。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的有限空间中,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融合园林式建筑,加之大量的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了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大量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形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结构上以与国外景观园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巧玲珑而取胜。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3.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3.1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具有写意的艺术思想“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意境就是“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相融。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西方园林“唯理”,连树木都修剪成几何形;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注重游者在游览中从身心入情,从而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墨客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3.1.1匾额对联,深意无穷在苏州园林中,由于造园者和园主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文人诗句,其特点是雅致精妙,寓意深刻。
虽区区几个字,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园中的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四周的枫、柳、松、竹,相互交织,辉相掩映,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体现了其写意的艺术氛围。
3.1.2花木比德,象外之境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二——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从而形成意境。
在苏州园林中,传统意义上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紫薇、芍药、牡丹、睡莲、荷花等,这些植物因其具有不同的自然形态,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品德。
例如松的坚贞不屈,竹的高风亮节,梅的清新雅致,兰的幽谷飘逸,荷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丽尊贵等等,当人们流连其中时欣赏的不只是这些树木花草的形象美,同时体验着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层次上的意义,将形象化为象征,构筑了园林景象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3.1.3构景布局,藏而不露苏州园林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与实对比等手法使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
3.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苏州园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是因为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物语等。
这些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
其中不乏有反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也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们于游园游览时能身临其境,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此外园中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因此,想要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从造景手法上、文化内涵上等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建成为文化的传播建立了平台。
可以说,苏州园林是一个纽带,连接着文人墨客、画家、书法家、艺术家等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载体。
苏州园林以山石、流水、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无与伦比。
园林的组成因素诸如水体、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来表达,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的审美观施加影响而发挥作用的,体现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表现上。
3.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虚实相生的独特性格,构筑了其独一无二的美学形式虽然都是山石花木、亭台楼阁,中国古典园林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的优雅;有的明快;有的深幽,令人遐想翩翩。
景物的设置虚实相生,有的坚实、庄严,有的活泼、清秀,有藏有露,赋予变化;景物的疏密、光滑与粗糙以及色彩纯度和冷暖的不同组合给人以轻重、远近、华丽与朴素等不同的遐想;园林中花木的配置也独具个性,孤植、丛植有机结合,高矮和疏密的变化使其层次分明、丰富。
这种造景手法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层次变化奠定了美的基础。
3.4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计曲折的路径,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进入幽静之处。
在景观的组织上把园林的墙、廊、景等分隔开来,化整为零,在迂回中取得层次,让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尽尽之”的说法。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而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桥上有亭,亭中有棋,亭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是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景与景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联系。
以网师园为例,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
虽然建筑较多,却不呈现拥堵之感,山池虽小,却不觉得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从对苏州园林的分析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拙政园还是小巧精雅的网师园,都体现出这一法则。
3.5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完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由于造园主要是运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观为参照,甚至有时是模拟自然,例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对自然的模拟。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观赏,可游玩,可居住。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化和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它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中,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4.结语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的赏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古代造园者运用其崇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
在园中游赏,犹如在赏画,又如在品诗。
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和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人们生活沉浸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1] 风景园林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 老子[M] 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3] 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 闫乐园辛岩.浅述苏州园林特点与意境.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5] 邱文颖.意会园林——论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