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合集下载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四(2)班语文教师何伟崔雪兰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虽然平实但含意深刻,便于学生理解。

崔学兰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通过问题找准了进入文本解析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寻找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

引导学生探究品读,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

一、问题为主,巧抓重点崔学兰在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使用了问题教学来达成目标及突破重难点,梳理的五个问题——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特别体现在哪?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4、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5、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问题的明晰提出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二、品词析句,生动具体“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崔老师的品词析句教学对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在教学“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王老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其注解,及时出示了对比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理解了“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形式的多样,设计的精心让学生读好读懂。

三、语言训练,合理高效崔学兰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处处体现了语言训练。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精选.)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精选.)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评课稿珊溪镇小胡秀燕《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得非常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听到王蓉蓉老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眼睛不由为之一亮,以至于我想静下心来慢慢地咀嚼一番,然后郑重地向所有语文教师说说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追求入情入境,以读为本,品尝语言的味道。

我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最高明的雕塑家是把石块的多余部分恰到好处的凿掉的人,而最好的老师应当是那些删繁就简为孩子成长指明捷径的人。

”同样,王蓉蓉老师在对句子的处理中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内容进行提炼,围绕“忘我”这一关键词,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语句具体看出这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理解。

当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时,老师又继续把朗读理解的重点锁定在:“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通过对句子的品味感悟,理解青年的举止特别,初步体会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状态。

可见王蓉蓉老师对句子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做到了准确的解读。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1《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许碧兰老师和陈薇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风采。

许碧兰老师整体框架清晰,节奏推进非常明快,内容丰满。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许老师是牵一句而动全文。

三扣小女孩的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

如在感悟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对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传神,那么在小练笔环节,就不用硬性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陈薇老师的教学给人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

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陈老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

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2《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我感觉李老师有三点十分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

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

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关于鱼游到纸上来了的评课稿刘老师主讲的《鱼游到纸上来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鱼游到纸上来了》这篇课文语言虽平实,但在人物描写上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非常传神。

刘老师这节课,就以“鱼游到纸上”为线索引导学生围绕青年的看鱼、画鱼动作神态的关键语句,进行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受到心灵启示,领悟了写作方法。

这样的课堂真可谓语文味儿十足,也只有像刘老师这样的具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的老师才能做到驾轻就熟,还语文课堂本色。

一、三学小组课堂模式运用驾轻就熟预学时,在经典诵读后,刘老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请学生读课题,在文中找出写明课题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请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蕴含的情感,这样一开课很快就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殿堂,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妙,同时也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这句话赞美的是谁?青年如何作画,得到了这样的赞美?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直奔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时老师相机出示学习目标,这就进入了互学阶段。

互学时,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小组展示时,老师放手学生交流,又能及时上线给予点拨将学习引向深入。

在学生交流了“看鱼”和“画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轻松理清了“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在这水到渠成的时候,评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讲和聋哑青年一样的勤奋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而且在讲故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从预学到评学,三个环节,在刘老师的这堂课上显得清晰流畅,有节奏,毫无生涩之感,相反从练课到现在我都感觉是那么的驾轻就熟。

二、读悟结合,读出了语文味儿课文虽语言平实,但是情感浓郁,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品读课文、发展思维、获得情感体验就是刘老师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在刘老师这节课上呈现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随时感受到阅读给课堂增添的韵味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一、课文概述《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描述鱼游到了纸上的情景,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欣赏插图和图画,培养对生活中微小细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掌握并使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和夸张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插图和图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介绍本课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词语解析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意境。

(3)生词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词形变化和词语搭配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课文中的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4)阅读理解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包括主要故事情节、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用等。

(5)语言运用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和语言材料,进行一些简单句子和段落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6)图画欣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对图画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在笔记本上看过鱼游动吗?”“鱼养在哪里比较合适?”等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词语解析和拓展根据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的感受颇深。

这是一堂扎实的课堂,记得崔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我觉得李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1.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

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画得栩栩如生。

在读和悟中,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2.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李老师的教学给人
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

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结合语言文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

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3.李老师由疑入手问学生:青年为什么把鱼画得像真的一样?结束时抓住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接着用选择题解决难点:“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整堂课教学设计浑然一体。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四年级下《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四年级下《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廖xx老师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廖老师就抓住教材的特点,教学大气、诙谐,板块推进,简却丰厚;约而不单,视野开阔;整体框架粗放,个别细节丰满;看似空灵,实则饱满,看似读悟,实则训练。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胡老师是牵一线而动全文。

一线:从看鱼、画鱼、身世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首先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

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

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

引导学生探究品读,促使学生思维的触须主动地摆起来,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

做到中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己任的目标。

原先她设计了3条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和在文中出现的3处为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抓课文的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但最终还是以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因为这样思路更清晰,从看鱼看得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到画鱼画得栩栩如生顺理成章,同时也为下文铺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奠定基础。

廖老师的课是牵一线而动全文,而我想评的是牵一细节而观全课。

细节一:语言训练。

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

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

如此密集的语言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就显得殷实而丰厚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

《鱼游到纸上》评课记录
《鱼游到纸上》一课孟庆平老师采用讲读法和读书指导法,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为理解而读,训练思维、表达、想象。

整合了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读自悟的优势,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简约、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让课堂上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活化了教学内容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现将老师们的评课整理如下:
研修组长赵华:本课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孟老师较好地利用现代教学技艺完成了这一目标。

孙传敏老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孟老师在课堂开始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整堂课奠定了基础。

徐伟伟:教学“一丝不苟”一词,孟老师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入手,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再理解该词组在语境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又及时地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从而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一丝不苟”这一成语。

整个训练过程流畅自然,教师事先没有设计什么“圈套”,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巧妙地为学生“引路”,很好地体现了“教”是为“学”
服务的教学理念。

杜宝英: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孟老师不急于教课文,而是把这空间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适时呈现课件资源,协助学生理解文本,既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又积极利用了资源,体现了以生为本。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的评课稿.docx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的评课稿.docx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的评课稿昨天听了各组的精品课,感受颇深,感谢你们让自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同时也感谢我们教研组的蒋老师代表我们组展示了这堂课——《鱼游到了纸上》。

蒋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一、在这堂课中,蒋老师的精彩之处:1、重点词句抓得巧蒋老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带“游”的句子,共找到了七句,请学生认真体会、朗读。

在教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二是为了领会“游”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因为“游”在本文是一个核心词。

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鱼在水中游,在青年的心中游,在纸上游。

同时也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

2、问题设计抓得好蒋老师在教学中,她抓住“呦,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启迪学生用文中的话和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画画这位青年为什么会把金鱼画活了。

让学生展开想象,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会怎样夸,戴眼镜的叔叔会怎样夸,穿花裙子的姐姐会怎样夸……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年人画的鱼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栩栩如生,最后发出感叹:“呦!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了!”通过与“呦!金鱼画到你的纸上来了!”的比较,突出用词的准确。

同时引出青年是怎样画鱼的。

3、朗读形式很重要,丰富多彩兴趣高蒋老师的课堂上,有引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

让学生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1、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蒋老师通过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但是对课文中容易写错的“港”“徽”没有做指导,另外比如“福利工厂”,我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不懂,需要让学生了解。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及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及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范文及反思这次我们语文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向第一课时要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第二课时,忽视了第一课时,把对课文的理解、深层感悟都放到了第二课时,造成了第二课时负担过重,而第一课时内容较少的现象。

我认为,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

只有有了第一课时的扎实,学生也才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

如何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呢?我觉得俞依林老师几点做法比较到位:1、创设情境,紧扣课题,激发兴趣,唤起阅读期待。

俞老师从优美的金鱼图片入手,引起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课题中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和“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等形式激起学生对课文发生了兴趣。

2、牢牢抓住了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完成生字教学。

俞老师舍得拿出一定时间,引领学生识字学词,落实了字词目标,并能有重点地、有取舍地巧妙教学,抓住难字重点指导,并把写字练习带进了课堂,有效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目标。

3、能从整体把握文本,比较合理地处理教材,使第一课时不再单调,而变得充实。

4、能够用好文本,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得“言”的同时得“意”。

如在学生青年静静地画画这一部分之后,学习了小女孩的赞叹,接着,学习围观人的赞叹时,俞老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这样的小练笔设计,一方面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学生们也表达了自己对青年的高超的画技的赞美,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理念。

不过,整堂课听下来,总感觉有些急躁,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感悟的时间,带着问题朗读时间太短,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

这次三堂第一课时的语文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讨的机会,让我这个语文教师深深地感悟到:要换一种第一课时的教法,使第一课时有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1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1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老师讲《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事。

下面我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谈一谈这节课。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首先直接导入新课并且质疑课题。

这一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

这一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做到先学后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从而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到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刘老师让学生结合预习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能力。

在检查词语时,刘老师还指导了学生写字。

因为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书写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接下来,刘老师抓住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她用这问题来贯穿后面的教学,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刘老师在这时强调了“”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自学感悟,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四个环节是品读感悟。

刘老师找准了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点:看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

通过感受、诵读语言文字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的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通过神态、动作把人物写具体的习作方法……既有学法的指导,又有写法指导,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语文的在理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

围绕语言文字训练点,刘老师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做到了有机结合。

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理解是多元的,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充分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内心是什么意思?
2、青年如何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专门在哪儿?
4、这位青年专门在哪儿?
5、鱼先游到内心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依照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明白得哪个问题?
生:先明白得“这位青年举止专门在哪儿”那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明白得“青年如何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明白得“鱼游到内心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明白得“鱼先游到内心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内心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内心如何明白得?
8、鱼先游到内心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评析】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巧妙的是教师第一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关心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

教师精心设计的那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表达了主体意识。

评课

评课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马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有方法马老师注意了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内容偏长,较散,不好概括,教师就将难度降低,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进行训练,用“玉泉、举止特别、忘我”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作者在玉泉观鱼时)地点(玉泉),人物(举止特别的青年),事情(看鱼专心,画鱼栩栩如生)会更好。

二、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理解游字是这篇课文的核心词,马老师抓住游字,请学生认真体会、朗读。

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体会聋哑青年专业做画,二是为了领会“游”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在朗读指导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比如在小女孩“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时,借此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游”的用词形象、准确。

为了深化理解,教师又请学生想像“当小女孩说鱼游到了纸上时你会想到那些词语”,体会“游”字所体现的动态美。

深入体会了写文章时遣词造句的重要。

三、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像。

马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在学习青年得到众人赞叹时,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要求学生展开想像:还会有哪些人围观,他们会怎样在赞叹,想像自己看到的,说道的,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届课容量较大,学生写的过程太费时间,可以让学生先交流,练笔留作作业,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会比较合理。

四:些许不足对一些重点的词句抓得还不够。

如对年轻人的“特别”挖掘还不够。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对“融为一体”的理解,“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两个忘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两个一字”的理解。

)马老师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节课立足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把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内容描写的是一位聋哑年轻人在西湖玉泉金鱼缸边专心画画的情景,仿佛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欢迎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我觉得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的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张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

《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

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 )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我们组由张丹老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

我认为张丹老师的执教态度特别认真,不但备课认真,而且还进行了反复试教,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

我认为她的这节课是上得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始终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扎实、清晰。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的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张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

《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读书,如:自由读、个别读、教师领读、集读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读,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

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理解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带“游”的句子,共找到了七句,请学生认真体会、朗读。

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体会聋哑青年专业做画,二是为了领会“游”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因为游在本文是一个核心词。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 - 小学作文】篇一:《《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四(2)班语文教师何伟崔雪兰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虽然平实但含意深刻,便于学生理解。

崔学兰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通过问题找准了进入文本解析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寻找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

引导学生探究品读,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

一、问题为主,巧抓重点崔学兰在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使用了问题教学来达成目标及突破重难点,梳理的五个问题——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特别体现在哪?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4、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5、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问题的明晰提出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二、品词析句,生动具体“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崔老师的品词析句教学对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在教学“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王老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其注解,及时出示了对比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理解了“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形式的多样,设计的精心让学生读好读懂。

三、语言训练,合理高效崔学兰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处处体现了语言训练。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鱼游到了纸上+全神贯注》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全神贯注》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全神贯注》整合品析课评课稿四年级组的这节课,刘维伟老师以“抓神态动作塑人物”为主线,整合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全神贯注》两篇课文。

其中,《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全神贯注》重点写了大雕塑家罗丹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基于这两点,刘老师确定了切合教学实际,有训练重点的教学目标:1.整合学习《鱼游到了纸上》和《全神贯注》两篇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进行相关的神态、动作写人的说话训练。

整体来看,这是一节特别简单、特别实用的语文课。

在契合语文主题学习方面,刘老师做到了:一、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开头直奔主题。

从检查预习入手“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这两个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刘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的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浓缩精华品读,简单实用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并没有逐句逐段地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标画,感悟的基础上,将课文内容的学习浓缩到重点语段“观鱼和画鱼”上,将写作方法的学习浓缩到描写神态和动作的关键词语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时,就抓住了“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的理解,体会青年的专注与执着。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程老师的从容与智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课既质朴又生动。

我觉得程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务本、求实、有度。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备课时定位准确。

比如导入时,程老师在揭题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学生都抓住了游字提出了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不仅拎出住了这堂课的学习主线,而且学生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自然得以体现。

然后程老师围绕这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并注重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对课文产生兴趣,学生谈的非常精彩!2、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

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3、对文本理解非常深入。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4、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星期天的西湖边,游人如织,人来人往。

27鱼游到了纸上评课

27鱼游到了纸上评课

【 - 小学作文】篇一:《27鱼游到了纸上的评课稿》27、鱼游到了纸上——评语(五年级组)陆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做到重点突出,整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我们五年级组发现的亮点:一、能结合课题“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语言智慧”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利用“游”字设计,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含有一“游”意思句子,这样既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又能为凸显教学重点。

二、理解词语的方式多样化。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速写”等词语,能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等方式引领帮助理解。

三、过渡语衔接自然,评价语丰富多样。

四、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五、板书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说道不足的是:学贵有疑,课的开始虽然学生对课题提出一些疑问,反映出一定的探究精神。

但纵观学文过程,学生多数还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品读、学习、感悟。

这样的课显然不够开放,感觉多了些预设,少了些生成。

如:“大家赞叹着”在文中是个空白点,可以利用其展开想象,设计说话训练内容:“大家会怎样赞叹?”随文练笔,如此训练既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口,又是学生的积累运用场,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画技高招。

其次,指导学生朗读时,如能多采用个人、小组、全班方式交叉进行,效果可能更好。

再次,陆老师普通话表达的语言准确性有待提高。

篇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用 2》27、鱼游到了纸上授课教师梁东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7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重点、难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鱼是在水里游的,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却说鱼游到了纸上,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周老师的这节课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在初读课文时,周老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找出带“游”的句子,再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二、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

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在纸上游动。

”问:从哪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学生找到“一丝不苟”,老师让学生理解并造句。

又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创设情景: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

我们来到茶室的后院,看到青年: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又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还是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又来到后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弃过吗?他动摇过吗?间断过吗?——没有。

这又叫怎样地看?(废寝忘食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
就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老师安排的写自己专心做事或感想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在向周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

这也是教学的内容。

比如:周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周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

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

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