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4.11.26•【文号】国办发〔2014〕66号•【施行日期】2014.11.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与政府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有效服务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府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促进重大改革措施贯彻实施、支撑重大问题决策研判、推动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

但是,电子政务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信息孤岛大量存在,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应用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特别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较弱,对科学决策的支持水平有限,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与领导同志的期望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保障措施不够健全。

绩效评估开展不到位,国产软硬件和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创新发展不够,人才队伍现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二、目标和原则(一)主要目标。

利用5年左右时间,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全面建成;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服务政府决策和管理的信息化能力明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网上运行全面普及;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服务、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1.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经建设起来,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

这些网站提供了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工作动态等信息,方便公民和企业了解政府的工作和政策。

2. 在线服务的推广政府各部门逐渐推广了在线服务,例如在线办理各类证件、在线申报税务等。

这些在线服务的推广,方便了公民和企业的办事流程,减少了时间和成本。

3.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了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4.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我国各地区建设了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这些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登录入口,方便公民和企业办理各类事务。

5. 电子政务的应用我国各地区广泛应用电子政务,例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电子招投标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

这些应用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1. 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水平政府门户网站应加强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在线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网站的安全保护,保护公民和企业的隐私。

2. 推广在线服务的应用范围政府各部门应积极推广在线服务的应用范围,例如在线医疗预约、在线教育报名等。

同时,要加强在线服务的质量监管,确保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推动电子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平台应实现互联互通,方便公民和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办理事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2.16•【文号】发改高技[2013]266号•【施行日期】2013.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发改高技〔2013〕266号)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政府数据中心以及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建设的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

)的管理,促进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投资效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思路和原则(一)电子政务建设思路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在建设目标上,要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转变;二是在建设方式上,要从部门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三是在系统模式上,要从粗放离散的模式,向集约整合的模式转变,确保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内容的确定,要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以服务公众为落脚点,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提升政务部门信息能力的原则,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部门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切实发挥电子政务支撑政务部门履行职能的作用;三是注重顶层设计的原则,要推进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发挥电子政务项目促进多部门协同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作用,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发挥投资效益。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问题及对策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伴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电子政务己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之首,因此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先导,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以及十五项“金字”工程等电子政务建设的开展,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出现了很多问题,始终无法得不到持续、全面的发展,导致许多信息数据不能达到共享,形成信息死库,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研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共享机制;问题与策略前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原有生活模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促使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电子政务热潮,各国政府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网上服务,同公民进行电子互动,构建电子化政府,实现电子政务必将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本文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并给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界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政府部门在政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和文件信息。

第二部分主要是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各部门在各种政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电子化、数字化的政务信息,它包括:参考资料型(政策法规、经济信息、办事程序信息、特色服务信息)、上办事与反馈信息、政府网上采购及招标信息、政府机构信息、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为社会各界服务信息、反馈信息。

但是这些都是外在、客观的显性信息,这些信息固然是共享与控制的重点,但更重要的是一些隐藏在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级行政领导头脑中内在的、主观的、隐性的信息资源却往往被忽略了,而这一部分信息的共享与控制不仅关系到信息资源本身的开发利用,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电子政务的建设,甚至于关系到全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公民的长远利益。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模式创新,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围绕信息获取、利用和控制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重要议题。

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拉大,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

电子政务管理制度

电子政务管理制度

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一、引言电子政务管理制度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套制度安排。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管理制度逐渐成为政府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电子政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二、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定义电子政务管理制度是指政府部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流程和机制,以确保政府管理工作的高效性、透明度和便捷性。

这一制度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三、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电子政务管理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确保政府部门在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时不侵犯公民权益和个人隐私。

2. 信息共享原则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促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行政效率,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各政府部门可以更加高效地交换和利用信息资源。

3. 服务导向原则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政府部门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办事、电子证照等便捷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提供支持。

四、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1. 信息化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依托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全国性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安全和保密系统等。

这些设施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交换、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2.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是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提供政务信息发布、在线办事、电子支付等功能,将政府部门与公众、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连接起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全面覆盖。

3.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需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护政府信息资源不受非法侵害和破坏,并确保公众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五、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效益1. 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减少政府部门的纸质办公和冗余工作,提高办公效率。

优化我国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优化我国的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变革和业务流程重组 的重任 。
方式、 管理机制都会对 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产生最直 接 的影 响。 优化 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是提升 电子政 务的社会 效益 , 动电子政务健 康发展 的根本 推
保证

2 . 电子政务建设多为政府主导, 市场化运作机制
较差 我 国当前 的 电子政 务建 设 多 由国家 财政 出资 . 政府在其 中起 了绝对主导的作用 。 随着建设投入 的不
间 、 同部 门之 间的统一 协调 , 不 需要 诸如技 术 、 理 、 管
度。 电子政务项 目要 求市场化运作主体具有 很强 的项
目监管 和驾驭 能力 。 目前我 国各级政府 尚不具备这样
专业 的项 目管 理能力 。
3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框架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 .
我 国的 电子政务建设 基本形 成 了由国家信息化

1 2—
维普资讯
《 北京行政学 ̄
) 0 6 第 3期 ) 0年 2
●政 治・ 行政
行政 管理提供信息技术保 障和信 息咨询服务 。但是 , 从全 国来看 , 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健 我
些 问题就必须改革传统 的政务模式 ,建立起 网络化 、
电子政 务是 基 于计 算机 网络 进行 的政 务活 动 .
践探 索才能从 源头上解决 。同时 , 地方政府 和部 门的 信息化能力不足 , 以承担对传统政府管 理模式 进行 难
计 算机网络 向电子政 务提供 的不仅是 一种先 进 的技
术, 更是一种先进 的管 理模式 , 网络的管理思想 、 管理
扁平化 、 的电子政务运行模 式 。 分权
全。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是缺乏对 电子政务 一

电子政务考核培训练习题

电子政务考核培训练习题

电子政务考核培训练习题与答案第1套1. 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我们政府和公务员的__D___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 信息意识、信息能力B. 决策能力C. 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D. 以上都是2. __B___主要是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用户身份鉴别和行为的不可抵赖等安全功能。

A.特权管理基础设施 B.公钥基础设施C.网络基础设施 D. DES加密技术3. 1969年12月,美国的APRANET投入使用,该网络采用的是___B__技术。

A.线路交换 B.分组交换 C.报文交换 D.信元交换4. 计算机网络按照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广域网、局域网与__D___。

A. TCP/IP网 B. ATM网 C. ISDN网 D.城域网5. URL指的是___A__。

A.统一资源定位符 B. Web C. IP D.主页6. 在Internet上对每一台计算机的区分是通过__C___来区别的。

A.计算机的登录名 B.计算机的域名C.计算机所分配的IP地址 D.计算机的用户名7. Internet域名服务器的作用是__A___。

A.将主机域名翻译成IP地址 B.按域名查找主机C.注册用户的域名地址 D.为用户查找主机的域名8. Windows中程序的删除是___A__。

A.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 B.直接删除磁盘上的程序C.开始按扭中的程序项 D.桌面上的程序项9. 计算机的显示分辨率___D__。

A.与显示卡无关 B.与显示器无关C.是Windows操作系统决定的 D.与显示卡和显示器均有关系10. 在因特网上的政府网站所使用的网络协议是___B__。

A. NetBEUI协议 B.TCP/IP协议 C.IPX协议 D.SMTP协议11. Yahoo属于哪一类搜索工具__A___。

A.目录搜索工具 B.网页搜索工具C.超级引擎搜索工具 D.专业目录搜索工具12. 在Yahoo搜索工具中,输入的关键词分别为: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一个没有引号另一个带有引号,两种检索的结果有区别吗?C A.没有区别B.有区别,前者检索到的是含有“杭州”不含有“西湖”的网页C.有区别,后者检索到的是一定含有“杭州西湖”的网页D.这是Yahoo版本不同造成的13. 在浏览器中,下载文件可以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哪一种是正确的__B__。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

浅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体制阅3次一、现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电子政务在我国兴起以来,各地在实践探索中根据自身情况组织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

有学者将当前我国各地存在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二是成立专职机构,如信息办、信息产业厅(局)、省市信息中心;三是落实到一个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如科技局、计委;四是由各级办公厅(室)处室管理。

其中信息产业厅(局)的主要职责更偏重产业发展而并非是为了发展电子政务所成立的“专职机构”,因此,笔者以为把“信息产业厅(局)”归到第三类更为合适。

这几种典型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如下:1.建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这种模式的通常做法是由地方“一把手”或信息化主管副职领导担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下属各委办局“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

在“信息化领导小组”下面,有一个常设性机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

2.成立专职机构——很多地方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设立了专职机构。

如上海市成立的“信息化委员会”,就是根据《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在原上海市信息办基础上成立的,是市政府综合管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直属机构,同时又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信息化委员会较以往“信息办”最大的不同是它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具有行政权力。

另外,如青岛市建立的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合肥市成立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皆属于专职机构性质。

3.挂靠某政府组成部门——一些地方将电子政务的管辖权交给了跟信息化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信息产业厅(局)、发改委(计委)、科技局等。

4.办公厅(室)管理——政府办公厅(室)系统是政府部门的“枢纽”,其优势是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同时它又贴近政府和部门领导,能及时向“一把手”传达上级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指示要求和工作安排,以及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进展情况。

二、现行体制的形成原因应该说现有体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有历史的必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偶然因素,有法律法规的痕迹,也有人治的色彩。

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运行机制的变革

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运行机制的变革

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运行机制的变革[摘要]:电子政务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好处,但是也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介绍我国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的实证进行分析,研究当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找出问题,并且解决电子政务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信息技术数字鸿沟一、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根据政府职能的内涵界定,政府职能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即使是对同一国家来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同一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由此推知,在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建立门户网站并逐步推行电子政务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行政环境的变化、职能重心的转移、服务职能的拓展、政务运行机制和治理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等等,这一切必然要求政府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办法来配合变革,必然要求政府职能做出适应性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从理论上讲,科学的政府体制改革应表现为人员精简、机构调整、职能转变、绩效管理等要素的系统推进。

但现实情况是,不同的要素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从1992年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建设要良性发展并取得成效,必须有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条件保障。

综上,我们寻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每一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都会涉及到对职能运作程序的梳理、流程流经部门权力的整合、利益的分化、跨部门的合作等问题,这必定会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需求。

可以肯定地说,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将最终决定电子政务建设的程度。

二、科学配置政府职能,整合组织结构第一,要树立“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职能意识。

电子政务的建设都是基于网络平台运作的,由于网络具有的开放性、技术客观性等特点,能使政府实施的管理科学而高效,能为公众提供优质而快捷的服务。

电子政务期末简答题

电子政务期末简答题

1.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公共部门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2.一站式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整合公共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等措施建设来构筑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类公共服务。

3.“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它实际上是指不同主体在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差距的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4.金字工程: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

十二金工程:金税,金财,金审,金盾,金保,金智,金农,金水,金质,金旅,金贸,金卫。

初步构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

5.“三网一库”:国家机关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内网)面向公众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外网)电子信息资源库:资源共建共享1.4如何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管理价值与服务价值的关系?答:电子政务管理价值与服务价值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改善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终极价值。

服务是电子政务的第一要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管理与服务本来就是公共部门的两项根本职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不同社会问题而有所侧重。

兼顾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价值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的价值就日益表现为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绩效,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公共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2.3比较分析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及其内容政府间电通常所说的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包括政府间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间电子政务以及政府与其所属雇员间电子政务。

1、政府间电子政务(G2G): (2)电子公文系统、 (3)电子邮递系统、 (4)电子司法档案系统、(5)电子财政管理系统、(6)电子办公系统、(7)电子培训系统、2、政府与企业间电子政务(G2B): (1)电子采购与招标、(2)电子税务、 (3)电子政照办理、 (4)信息咨询业务、 (5)对中小企业电子化服务3、政府与公众间电子政务(G2C): (1)教育培训服务、 (2)就业服务、(3)电子福利支付、(4)电子医疗服务、(5)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6)电子身份“一卡通”、(7)公众信息服务、(8)交通管理服务、 (9)公民电子税务4、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1)公务员日常管理、(2)电子人事管理2.9论述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改革功能.1、实现了公共管理组织结构优化重组与体制创新。

电子政务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电子政务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1、政务的含义所谓政务,简单地理解就是政府部门需要办理的各项事务。

“政务"的含义既包括“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也包括“国家的各类行政管理活动,即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的含义侧重于后者。

2、电子政务的含义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

3、电子政务的理解要点①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②电子政务的核心或者说客体是政务,而电子仅仅是手段③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④电子政务的实现条件既包括硬件基础条件,也包括软件政策法规保障。

⑤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三个层次.4、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1)应用的主体范围不同2)管理理念与实现目的不同3)应用的内容和实现流程不同5、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广度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6、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与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只是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一个组成部分。

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1)实施主体不同2)应用目的不同3)应用范围不同8、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政府信息化又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相互作用、同步推进的。

9、电子政务的特征1)使用手段和技术先进实用性2)政府信息的公开共享性3)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互动性4)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5)政府内外管理的开放性10、电子政务的功能1)增强政府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整合决策依据,实现决策支持3)实施信息发布,提供丰富信息4)加强沟通互动,有利服务公众5)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公效率6)发挥主导作用,带动社会信息化11、1。

吉林大学22春“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吉林大学22春“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吉林大学22春“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北派以核心技术为特色,理论核心是“中国模式电子政务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一站式服务(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其实就是只要客户有需求,一旦进入某个服务站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没有必要再找第二家。

其本质上就是系统销售服务。

3.我们搞电子政务就是要更好地、更公平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数字鸿沟会使社会上的信息弱势群体,难以享受到这种服务,造成新的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不公,所以我们要注重:()。

A.公平理念B.系统理念C.创新理念D.安全理念参考答案:A4.互联网实验室在《中国电子政务战略研究报告》中,把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典型的病症:()。

A.沙滩上的电子政务B.单兵突进的电子政务C.一拥而上的电子政务D.“孤岛型”电子政务参考答案:ABD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依法行政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

电子政务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

这句话表明实施电子政务应具有的基础是:()。

A.管理基础B.信息资源基础C.技术基础D.法律政策基础参考答案:D6.试述影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因素。

参考答案: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建立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紧密相关。

在政府内部,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基本装备是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条件;在政府外部,公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来获得电子政务的各种服务,同样需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因此,电子政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

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层次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围绕信息资源展开的竞争将会更趋白热化,信息资源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显著。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网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健康发展,现就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原则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需求主导,统筹规划。

根据中央和地方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对网络的需求,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整合资源,服务应用。

充分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加强已有网络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为各地区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服务。

——着眼发展,注重安全。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综合采取技术和管理等措施,确保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

二、建设目标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成基本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三、管理体制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负责政务内网中各自业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各所属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部署各自不同安全等级的业务应用系统。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喜欢!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1. 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互联互通程度低。

设备和软件存在重复购置,网络设施和传输通道分配不尽合理,内网、专网和外网的隔离方式还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和政府网站,没有开发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部门之间网络差距和信息差距较大。

缺乏区域性的政务统一基础网络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现行建设和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拥有情况互不熟悉,资金和设备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共享程度低,导致整合范围广,整合难度大。

缺乏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框架和相互关联的部门规划。

一些单位和部门过分夸大本部门局域网的特殊性和工作信息的保密性,提出独立建设网络平台、数据中心、容灾中心、安全认证中心等,很少考虑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部分单位在推进自己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发展定位,也没有与其他相关业务来往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没有和市信息化办协调,各自为政,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源的重复建设。

电子政务信息网络资源的标准规范尚未统一,条块分割,整合程度差,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造成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2. 办公自动化和应用系统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当前电子政务应用处于个别政务流程信息化阶段,流程整合和服务创新刚刚起步,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的程度较低。

对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有迫切的需要,但多数政务部门的信息中心独自成功开发具有较高适用性和易用性的业务应用系统的能力有限。

我国电子政务的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的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所谓电子政务,普遍认同的含义是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政务活动平台建立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成长是适应经济计谋转型,增强自身扶植,强化社会治理和大众办事本能机能的必经之路。

但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由此导致电子政务领域尚未发展成熟。

一、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事实上,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密切关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向。

“十二五”期间,政府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规划,作为鞭策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此期间,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地方各部门普遍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组织体系,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电子政务营业的覆盖率达到70%。

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提出为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提升公众的参与度,督促政府有效施政做出了良好的政策引导。

进入“十三五”阶段,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

从宏观层面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阻且长。

如何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和如何构建与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兼容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成为“十三五”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政府,服务型政府等政府发展理念成为推崇的热点。

智慧政府主张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而服务型政府主张政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服务理念。

推行电子政务,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三五”时期的末期阶段,在“十三五”规划中,电子政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已经有广泛应用,政府也在进行“放管服”改革和集中审批流程再造等创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定会越来越快。

电子政务运营模式与特征

电子政务运营模式与特征

一、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 (3)(1) .政务网站建 (3)1.政府自建电子政务网站 (3)2.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模式 (3)3.网站外包建设电子政务网站——新的运营模式 (3)(2) .政务网站运营模式 (4)1.自主运营模式 (4)2.与三方合作运营模式 (4)3.外包运营模式 (4)二、电子政务的特征 (4)(1).电子政务的分类 (5)(2).电子政务的特征 (5)1.与传统行政方式的区别: (5)2.电子政务的特征: (5)三、电子政务的现实问题 (6)四、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7)一、(1) .政务网站建设模式政府自建政务网站,就是政府依靠自身利用进行规划设计、软件开辟和网站设计进行自建的方式。

在中国,这种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政务网站建设小组,建立运营本部门政务网站的情况较多,但是此种模式下有不少问题。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约资金投入,与业务能够较好结合;缺点是技术和应用系统通常保障能力差,专业性较差,时间周期很长;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和软件开辟能力,投入人力和时间有足够的保障。

合作建设模式就是指依靠较为专业的开辟商,购买专门的软件系统,自己进行规划和网站设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利用了专业的应用系统,专业性较强,保障性较好;缺点是建设者自己参预性较多,专业性不够,开辟时间较久;要求自身具有很强的网站规划、网页设计和熟悉网站建设相关知识。

目前这种模式的运用相当普遍,但是由于其经费、管理等问题,此种模式有较多的争议,特别是各级政府政务网站使用的第三方软件系统不统一造成不少麻烦的问题。

电子政务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者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份或者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

目前,电子政务外包的运营模式在我国比较少见,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政务网站建设模式,对政府来网站建设质量很高,实施周期短;但是是投入费用会较多。

无非有部份部门已开始运用此方式建设运营政务网站,如,家经贸委、中国证监会等已经部份或者全部将IT 外包给专业公司运营和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选择和必然趋势。

电子政务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达到优化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公共参与、凝聚社会共识等目的的一种现代化的政府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家规划中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如何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具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其中需要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路线、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目标1.1 建立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需求。

1.2 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1.3 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对外透明度,增强社会信任和共识。

1.4 针对当前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政府的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任务2.1 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政府管理体系的整体提升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数据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优化的机制。

2.2 提高政府公开透明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扩大公民参与的范围和途径,推进政务公开。

2.3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整合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移动政务门户,打造智慧城市。

2.4 建立依托互联网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程电子化、在线办理和智能化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2.5 加强政府数据管理和利用,建立完善的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支持。

2.6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与保护机制,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实施路线3.1 总体规划:以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强公开透明度、建立智慧城市为总体目标,制定全面、系统、具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方案。

3.2 系统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突破口,建立全面、协同、便捷、安全、可控的政务服务体系,并实现传统政务服务和电子政务服务的融合。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对电子政务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的方案。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为实施和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便民、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电子政务是21世纪新兴的政府治理方式,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和信息沟通为核心,构建高效、公正、透明、廉洁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进而提供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已成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目标和原则目标: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目标是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政府机构内部和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信息流通和服务体系,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原则: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建立全面、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 便民性原则:以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为宗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3. 效能性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推动政府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4. 透明性原则:通过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增强政府开放透明,提高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5. 安全性原则: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政府信息和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运行环境。

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电子政务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透明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开展的电子政务活动。

(二)电子政务应当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原则,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组织管理(一)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电子政务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一)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现各级政府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

(二)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利用。

(三)推进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水平,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四、信息资源管理(一)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明确信息资源的分类、采集、更新和共享规则。

(二)加强政务数据的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三)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五、应用系统建设(一)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建”的原则,规划和建设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

(三)建立应用系统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六、安全保障(一)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二)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