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让座”:现象、原因与出路
公交车让座心得总结
公交车让座心得总结公交车让座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社会行为,它不仅能体现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还能有助于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我对公交车让座的心得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公交车让座的目的是为了关心和尊重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老人、孕妇、残疾人等需要特殊照顾的人。
他们可能行动不便、体力衰退,坐在公交车上需要他人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主动让座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不仅能直接解决他们的问题,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这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快乐,无法用金钱衡量,但却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造福他人,提升自己素质和幸福感。
其次,公交车让座是一种公民道德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个良好的公民,我们应该积极践行道德规范。
公交车让座不仅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
当我们把公交车让座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就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并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通过我们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践行公交车让座,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共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再次,公交车让座是一种文明城市的标志。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从人们的行为举止中得以体现。
公交车让座是一种简单而具体的行为,但却能给城市带来积极的变化。
当城市的居民都能主动让座,无论是老人、孕妇、残疾人还是其他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关爱和尊重,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也会得到提升。
一个充满文明、礼让的城市,会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公交车让座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和成长的机会。
让座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行动能力,更能培养我们的惜福之心和奉献精神。
当我们主动让座给他人时,不仅要关注他人的需要,还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困境。
这个过程可以使我们理解生活的不易,增强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也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宽容和善良。
通过公交车让座,我们能够用行动去影响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座位让与不让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旨在关注社会公平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让座的现象的存在。
为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探讨如何创建一个让座社会,我们进行了座位让与不让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⒈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⒉探讨座位让与不让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座位让与不让的习惯养成。
三、调查方法⒈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对座位让与不让的态度、行为和原因的信息。
⒉观察调查: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和情况。
⒊深度访谈:选择一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座位让与不让的认知和态度。
四、调查结果⒈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根据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只有%的人会让座。
⒉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了解让座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和权益优先、文化差异和态度等因素。
⒊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导致了公共场所的座位紧张、社会公德水平下降、诚信观念受损等问题。
五、解决方案⒈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座位让与不让的重要性的认知。
⒉法律规范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座位让与不让的义务和权益。
⒊培养社会习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座位让与不让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座位让与不让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附件:⒈调查问卷样本⒉观察记录表格⒊深度访谈提纲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共场所:指供公众活动使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公园等。
⒉社会公德:指社会成员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⒊诚信观念:指对他人和社会保持真实、守信用的价值观念。
让座的作文450字
让座的作文450字让座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让座的情况。
让座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而在现代社会中,让座更是一个被人们普遍认可和尊重的行为。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让座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公共交通工具中,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因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位资源是有限的,而乘客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愿意让座给有需要的人,那么公共交通工具就会出现拥挤和混乱的情况。
而让座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有需要的人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因此,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次,让座是一种道德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道德的追求越来越高。
而让座正是一种体现道德的行为。
因为让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当我们让座给有需要的人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让出一个座位,更是在传递一种关爱和温暖。
这种温暖会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让座是一种美德。
在古代,让座是一种美德,它被人们所推崇和尊重。
而在现代社会中,让座依然是一种美德。
因为让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
当我们让座给有需要的人时,我们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修养。
这种品质和修养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尊敬。
综上所述,让座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现代社会中,让座更是一种被人们普遍认可和尊重的行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让座的行动中,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公交车让座现象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对公交车让座现象进行调查的报告。
通过对大量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公交车让座现象的统计数据和观察结果。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交车让座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公交车让座现象的改善。
1. 引言公交车让座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公交车让座现象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公交车让座不仅是一种礼貌和道德的表现,还体现了社会的互助和关怀精神。
因此,了解公交车让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交车乘客进行,涉及的问题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对于公交车让座现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实地观察则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线的公交车上进行,通过观察乘客和司机的行为,对公交车让座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
3.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乘坐公交车的人群中,有大部分人(约70%)有过被让座经历,而只有约40%的人有过让座他人的经历。
这表明公交车让座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另外,我们发现男性在让座行为上相对更多一些,而女性多为乘坐时被让座者。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也发现有些年轻人并没有主动让座的意识,可能是由于社会观念的演变和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
4. 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让座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社会文化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对于公交车让座的理解和认知存在差异。
其次是教育因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于培养个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因素还包括人口老龄化程度、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的期望以及个人的道德观念等。
5.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公交车让座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交车让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文明素质和责任心。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中让座行为的现状和问题,探索让座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 调查背景近年来,让座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备受关注。
虽然有许多人乐于主动让座,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行为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让座现象减少的趋势。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为解决让座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上的乘客。
2.2 调查内容2.2.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2.2.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2.2.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2.2.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三、调查结果分析3.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通过对乘客让座行为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得出让座行为在不同交通工具上的频率以及不同的让座方式。
结果显示,在地铁中,站起让座的形式较多,而在公交车上,常见的是移动身体让座的方式。
3.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行为。
然而,也有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消极态度,认为让座是个人权利,不应被强制。
3.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道德责任感、同情心和习俗传统等。
然而,也有一些乘客不愿意让座的原因,例如身体不适、不了解让座的规则等。
3.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让座行为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让座行为较为普遍,而在一些二线城市,让座行为相对较少。
四、对策建议4.1 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道德责任感,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推广等方式,加强对让座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让座的义务和权利,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乘客的让座行为予以保护和奖励。
4.3 加强对乘客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举报渠道,对恶意占座等现象进行查处和处理。
公交车让座
公交车让座标题:公交车让座导言:公交车作为城市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每天承载着众多乘客往返于城市各个角落。
而在公交车上,让座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尽管社会已经提倡文明乘车、让座行为多年,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对于让座问题的忽视或者不屑一顾。
本文将探讨公交车让座的重要性、让座行为的现状以及解决让座问题的途径。
一、公交车让座的重要性在公交车上,老人、孕妇、残疾人以及有需要的人都有可能需要座位。
让座意味着温暖和尊重,是一种体现社会公德心的行为。
公交车让座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让座不仅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
当我们主动让座时,我们表达的不仅是对弱者的尊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尊重。
1.2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公交车上,乘客站立时受到突然刹车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更大,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而如果乘客能够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人,不仅可以减少乘客摔倒、碰撞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紧急制动对人的伤害。
1.3 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让座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果每个乘客都能自觉让座,那么公交车上的秩序将会得以维持,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二、让座行为现状尽管让座行为被广泛提倡,但在实际生活中,让座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困扰。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让座行为现状:2.1 缺乏意识:一些乘客缺乏对让座的意识,以及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可能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他们忽视了让座的重要性。
2.2 合理利益的考虑:乘客担心让座会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例如担心让座后站立时间过长或者无法找到其他座位。
2.3 不文明行为的传递:一些乘客可能受到了不文明行为的影响,认为看别人让座也可以不让座。
三、解决让座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并促进文明乘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3.1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公交车车厢内的宣传标语、社交媒体等途径,加强对文明乘车、让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公众的让座意识。
(完整版)浅谈公交车让座事件
关于公交车上不让座而被扇耳光现象的思考前言近日热映的一部大片《搜索》,讲述一位都市白领在公交车上没给一位大爷让座,而遭到乘客轮番攻击,被拍下视频传上网后,网友们纷纷人肉辱骂。
同样一幕场景,在杭州一辆公交车上真实上演。
一个小伙子没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被女子丈夫连扇5个耳光。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简单说来就是不道德行为遭遇不当暴力制裁.显而易见,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有错。
正文一、公交车让座的道德范畴探析公交车让座不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具体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道德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历史时代的不同,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方面,中国都沉淀和积累了各种优秀的传统美德。
调查实践证明,90%的人认为公交车让座就是一种社会公德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并不是一种义务。
因此,人们认为,公交车让座是一种自愿行为,不是强制行为,不能因人们是否让座而评判一个人的好坏。
这样看来,占着老弱病残专座,不给怀抱幼儿的妇女让座,甚至对车厢广播多次的让座提醒充耳不闻,这名小伙的行为确实令人愤慨。
但站在小伙子的立场上分析,有座者并非小伙子一人,车厢里的其他人难道因为抱孩子的妇女没站在自己身边,就置若罔闻,认为让座于己无关?小伙子固然不对,顶多算是个道德问题。
而且事后又有网友爆出小伙子本身腿脚就不好,他想让座,无奈自己连自己都站不稳.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伙子是不是应该得到人们的谅解而不是指责呢?而那位动粗了的丈夫,是不是应该感到抱歉呢?二、现状产生原因分析1、让座的自觉性不高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愿意让座给别人。
有的认为,自己让座后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接受作座位的人连一句感谢都不会说,这会让他陷入尴尬,费力不讨好,何必呢?也有一部分人(上班族),工作了一整天,自己本来就很累了,更想成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2、需要座位者态度不好我们都讲“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何况,公交车让座是一种自愿行为,不是强制行为.那么就是说,谁都有选择让还是不让的权利。
让座议论文作文800字
让座议论文作文800字让座议论文。
近年来,让座问题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的现象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对这个现象感到不满。
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爱,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本文将从让座的意义、现状和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尤其是对于老人、孕妇、小孩等弱势群体更应该给予帮助和关爱。
让座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让座,我们可以传递出一种关爱和温暖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对彼此更加关心和体谅。
然而,现实中让座的现象却并不普遍。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选择无视老人、孕妇等弱势群体的存在,而是选择自私自利地享受自己的舒适。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更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不尊重和不关爱。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别人的需要,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和无情。
因此,让座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让座问题呢?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让座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普及让座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其次,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部门可以设置让座标识,提醒乘客让座给有需要的人,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对不让座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另外,学校、家庭等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和家庭成员的让座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关爱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总之,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让座给有需要的人,传递出一种关爱和温暖的社会氛围。
政府部门、公共交通工具的管理部门、教育机构等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让座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培养人们的让座意识和习惯,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让座成为一种美德,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
公交车让座心得
公交车让座心得作为一个乘坐公交车的常客,我时常会遇到一些让座问题。
在乘坐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让座对于社会公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长期乘坐公交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让座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
乘坐公交车是一种共享资源的行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在公交车上,有时会有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要座位,而年轻健康的人则应该主动让座。
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社会公德的践行。
让座不仅仅是出于道义观念,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让座,我们向他人传递了一种友善、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引导了整个社会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行为风气。
其次,让座可以增进人际关系。
在公交车上让座,不仅仅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途径。
当我让座给一个需要的人时,这个人会感激我的好意,与我建立起一种名副其实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仅是暂时的,在以后的相遇中,我们有可能会成为朋友,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让座是一个小小的礼仪,却可能引发出更多的人际互动,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让座是一种培养自身修养的过程。
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让座,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关切,将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这样的行为需要我们具备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广阔的胸怀,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来与他人相处。
通过让座,我们可以从这种行为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需求。
让座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行为,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最后,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公交车上,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对于让座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严重的不文明行为。
这些人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公交车本应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地方,而他们的行为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矛盾。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让座来维护公共交通的良好秩序。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够让公交车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地方,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和便利的交通环境。
在公交车上让座情况的探究
在公交车上让座情况的探究<2013—2014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学校:石门高级中学班级:高二26班成员:关一飞甘杏宏卢梓毅池东立邝梓豪廖晨崔德华张家力陈维新刘俊豪李思杰在公交车上让座情况的探究一.研究背景最近新闻里总是讨论到,在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
坐公交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没有座位的老弱妇孺,有的人无私的让出了自己的座位,有的人却视而不见。
由此对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希望可以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学校和家庭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素质,要尊老爱幼;(2)成年人要做好榜样作用,提高自身素质,并且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3)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要学会体谅和理解年轻人;(4)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减少矛盾和冲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三.研究计划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上网查资料,并设计调查问卷<3>展开调查工作<4>把调查结果与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方法:上网查资料、实地进行问卷调查任务分工:实地考察:甘杏宏卢梓毅刘俊豪李思杰策划问卷:关一飞廖晨陈维新池东立问卷调查:邝梓豪崔德华张家力四.调查过程(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法▪第二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运营服务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四)正确及时报清公共汽车线路名称、行驶方向和停靠站名称,提示安全注意事项,为老、幼、病、残、孕乘客提供可能的帮助;▪第二十五条乘客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五)不得有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乘客安全和乘车秩序的行为;▪(六)学龄前儿童、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醉酒者、精神病患者乘车应当有人陪护;▪乘客违反上述规定情形之一,经劝阻拒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以拒绝对其提供服务。
(2)不让座现象(3)双方观点不让座的观点:•有人认为让不让座看心情•有的认为老头老太太应该避开高峰时段出行,年轻人上班一天也累的•有些老年人“为老不尊”,从此不愿意让座•年轻人也有身体不舒服,也有受伤,也有生病的时候,不想让座•给老人让座后,对方连个“谢”字都不说,下次再也不让了。
让座的感悟与启示
让座的感悟与启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让座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让座的本质是一种互助、关心他人的行为,它体现了社会的友善和温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让座是一种尊重和体贴。
当我们看到有需要的人时,我们心中会产生一种关爱之情,愿意主动为对方让出座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尊重。
这种尊重和体贴不仅体现在让座的行为上,更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上。
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因为返程时间紧,或是身体不适等原因更需要座位。
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更好地体现尊重和体贴。
其次,让座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去关心他人。
让座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我们要秉持着责任和担当的心态去做事,从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的需要,为他人着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座是一种善良和美德。
善良是人类最根本的美德之一,让座的行为正是善良的体现。
当我们愿意为他人让座时,我们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着善良的力量,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让座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
通过让座,我们不仅仅使对方感受到温暖,也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善良和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让座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使我们更关注他人,更体贴他人的需求,也使我们更懂得尊重他人、责任担当和善良美德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地铁里还是其他公共场合,都要时刻保持让座的习惯,传递着友善和温情的力量。
让座调查报告
让座调查报告让座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交通工具上,让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了解人们在让座问题上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项让座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和地域的人群,共有1000人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让座的频率、原因、态度以及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在交通工具上让座的频率相对较低。
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每次乘坐交通工具都会主动让座,而有40%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让座。
这表明在公共交通中,让座问题确实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次,我们了解到让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因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其次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这说明人们在让座问题上,既有出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考虑,也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对于让座问题持有消极态度。
他们认为让座是个人选择,没有义务去做。
这种态度反映了一部分人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也反映了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人愿意让座。
他们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他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了解决让座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等渠道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让座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养成让座的习惯。
其次,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交通公司加强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提供必要的培训,引导乘客遵守让座规则,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交通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置让座标识和提供让座服务,方便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让座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关于让座的美文欣赏:我被让座了
关于让座的美文欣赏:我被让座了学识网:让座还是不让座,这是一个问题,不仅关乎利害,更关乎修养。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我被让座了》。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件常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
看到老人要让座,看到行动不便的人要让座,看到抱婴者、孕妇要让座,这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我深深的期望——希望自己的爷爷奶奶等家人在坐公交车时也会受到同样的待遇。
朝气蓬勃的我们通常不是被让座的对象,然而今天,我被让座了。
我坐的公交车常常是挤满了人的,所以我根本不奢求有座位可以坐,只要不是太挤,站到回家也没什么问题。
今天跟往常一样,上了车,不同的是,车上的人不多,站着的只有寥寥几个。
我有观察人的习惯,比如从别人的某些动作表情来推断他距离下车还有多久。
因为好朋友的脚不太好,不能站太久,所以一上车我便站在自认为快要下车的人旁边,等着空位让她坐。
今天我推断的第一个要下车的人是个农民工,他看起来有点急,眼睛布满血丝,似乎很疲惫,却无法休息。
但我的推断出了错,朋友面前的人比我推断的那个农民工早下车,她如愿坐下,朝着我说:“你快看看谁要下了。
”我笑着说:“我没事啦,你坐下我就放心了。
”而就在我跟她说笑时,司机来了个急刹车。
物理课本说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于是我无法控制地向后倒去,大脑里满是摔倒后的狼狈模样,并且已经想好了如何缓解尴尬气氛,但事情却没有朝我想的那样发展。
我看见朋友惊吓的表情,也看见面前的农民工快速地拉住我的手。
站稳后我笑着对农民工说谢谢谢谢。
他用那双红红的眼睛看了看我,随后站起来说:“来,给你坐。
”我一脸懵逼道:“啊,不用了不用了,你坐吧。
”他无视了我的话,慢慢走到了车门口。
我内心惊呼:“我猜对了!他就是快要下车了。
”我安心地坐了下去,继续跟朋友说笑——过了好几个站,他都没有下车,我这才明白,我被让座了。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把座位让给我,但我一路上心里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
或许是因为在公车上我遇到过太多太多令人不开心的事,今天好不容易体验到了公交车上难得的温情,这让我颇有感触吧。
2024年公交车让座心得范文
2024年公交车让座心得范文公交车让座心得2024年,我国社会主义进入面向现代化新征程的新时代,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多、交通拥堵等问题。
作为普通市民,我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也深切体会着公交车让座这一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于公交车让座的心得体会。
第一、公交车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
公交车作为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承担着大量市民的出行需求。
但是,由于车内空间有限,人口增多等原因,导致很多乘客往往没有座位可以坐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不仅能够体现关爱他人的精神,也能够减轻他们的疲劳和不适,为城市的和谐与文明做出贡献。
所以,公交车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每个乘客都应该主动参与进来。
第二、公交车让座需要主动参与。
让座这件事情并不是一项强制性规定,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为。
如果每个乘客都等着别人先让座,那么很可能导致没有人愿意让座,也就无法体现出社会公德的精神。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特别是青年人应该从小事做起,主动让座,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当然,公交车让座也需要有配套的制度和规定,比如给予让座人员适当的激励或者奖励,使其更愿意参与到让座行动中来。
第三、公交车让座需要尊重他人。
许多人不愿意让座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别人不值得让座。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断别人的情况。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和需求都不一样,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再者,公交车让座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让座行动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公交车让座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环境和他人的言行所左右,如果周围人都不让座,我们自己也会产生让座没有必要的想法。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让座氛围,鼓励他人主动参与让座行动。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旨在了解小学生公交让座行为的现状、原因、影响及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公交车上进行,调查对象为小学生乘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二、调查结果1. 让座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公交让座现象普遍存在,但让座率不高。
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只有约30%的小学生会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
另外,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2. 让座原因小学生普遍认为让座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表现。
另外,部分小学生表示,他们也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
3. 让座影响让座行为对小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让座可以让小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让座行为也会对周围乘客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公交乘车环境。
三、问题分析1. 让座率不高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率不高,这与一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关。
另外,一些小学生也表示,他们认为公交车上的座位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意让给别人。
2. 让座对象单一调查发现,小学生公交让座对象多为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而忽略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乘客。
这可能与一些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有关。
另外,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没有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育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应该引导小学生关注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乘客,培养他们的社会关爱意识。
2. 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小学生公交让座率,可以建立奖励机制。
例如,对于主动让座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礼品、积分等。
这样可以激励小学生主动让座,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让座心得体会
让座心得体会让座是一种互相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也是传递善意和温暖的方式之一。
在生活中,我也曾多次有幸能够遇到需要让座的情况,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让座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让座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忙碌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和压力。
让座是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关注他人的需要,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例如,在公交车上,如果我们看到身体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等,主动站起来让座,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便利,还能够传递出一种温暖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情。
其次,让座是对文明社会的贡献。
文明社会是由每个人的文明行为组成的,而让座则是文明礼仪的重要一环。
让座不仅是一种行为举止,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素质体现。
当我们在公共场合主动让座时,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减少人潮拥挤,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通过让座行为的示范,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关注他人需要,培养社会文明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再次,让座是对自己品格的锤炼。
让座不仅是对他人的付出,更是对自己品格的磨砺。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的利益和权益,而容易忽略他人的需要。
然而,当我们在公共场合让座时,我们需要摆脱自我,关注他人,主动为他人让座,这就需要我们放下一些个人的情绪和利益,以他人的需求为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宽容、友善、乐于助人的品格。
最后,让座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回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而这时如果有人主动让座,给予我们帮助,无疑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愉悦和感动。
因此,当我们主动让座时,也是在为他人创造幸福和喜悦的机会。
通过我们的行为,我们能够让他人感受到善意和温暖,也能够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认可,从而形成一种正面的循环。
总而言之,让座是一种关心、关爱他人的行为,是对文明社会的贡献,也是对自己品格的锤炼。
通过主动让座,不仅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关怀,也能够传递善意和温暖,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让座活动分析总结
让座活动分析总结1. 引言座位让椅活动是一种社会公益活动,旨在鼓励人们对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或者孕妇、老人等提供座位。
该活动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加互助行为以及提高社会公共交通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让座活动的分析与总结,旨在深入了解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效果。
2. 优点与效果让座活动是一种以文明礼貌行为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让座活动的几个优点和效果:a. 增加社会和谐让座活动是一种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通过让座活动,人们可以增加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促进社会上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种文明礼貌的行为,有助于打造一个更加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
b. 增强互助行为让座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互助意识。
在公共场所,让座意味着把自己的权益让给他人,表达了对他人需求的关注和体贴。
这能够引导人们更加关心他人,并积极帮助他人,从而形成更为友好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c. 提升公共交通品质通过推行座位让椅活动,公共交通的品质也将得到提升。
有了座位让椅,人们会更加愿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不仅能够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量,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还能够降低空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 实施方式为使让座活动发挥出最大效果,以下是几种可行的实施方式:a. 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让座活动实施的基础。
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大众普及让座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认识度。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座位让椅知识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传授相关知识和技巧。
b. 设立提醒标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置让座标识,例如黄色让座标识、孕妇和老人专用座位等,提醒乘客有需要的人士。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引导乘客的注意力,提高让座行为的发生概率。
c. 建立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加让座活动的参与度。
例如,对参与让座活动的乘客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优惠待遇,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表彰。
这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让座活动中,形成让座的良好风尚。
关于让座题记
关于让座题记关于让座题记座位,在交通工具上,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座位的数量有限,但乘客的需求却是无穷的。
面对座位紧缺的状况,让座就成为了一个考验人性的行为。
不同的人对于让座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不仅与个体的价值观、社会文化有关,也与素质教育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有关。
本文将从让座的意义、影响让座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推广让座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于让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让座的意义让座是一种维护社会公德的行为表现,是一种互助友爱、关怀他人的表现。
在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让座有助于解决座位紧缺的问题,缓解人们的不满情绪。
同时,让座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是个体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一种具体表现。
通过让座,人们能够传递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信息,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让座不仅有益于个人,也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让座行为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社会公德和社会信任。
同时,让座也能够树立起社会文明的风尚,引导更多人关注他人的困境,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通过提高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让座行为还可以提升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影响让座行为的因素让座行为涉及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文化习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决定让座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着正确道德观念的人,会更愿意去帮助他人,关怀他人,自觉让座。
相反,价值观相对淡薄的人,则可能会对让座行为漠不关心。
其次,社会文化对让座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让座被视为是社会规范,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而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对于让座问题关注度较低,观念相对开放。
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让座行为的态度。
最后,让座行为的推动还与素质教育的成果密切相关。
一个有着良好教育背景和素质的人,在面对让座问题时,会更具有意识地去实施这种行为。
而在教育受限的环境下,人们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可能相对较低,对于让座行为也难以产生足够的认同和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让座”:现象、原因与出路作者:姚润南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被让座”现象成为社会上的焦点话题,尤其在网上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被让座”甚至“不让座被打”事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们当今的社会道德规范陷入一种困境,“让座”是社会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却演变成“被让座”的道德强制,其背后是道德意识的扭曲和人情的冷漠以及法律意识的缺失,将这种道德倡导误解为自己有权索取他人座位。
为此,关键还是要靠“自觉”与“换位思考”,培养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唯有自觉的理解他人和尊重,道德规范才能发挥作用,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让座;社会道德;换位思考;尊重;自觉中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素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古人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中国人自古推崇尊老敬贤、礼尚往来、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主张年轻人要尊老爱幼,应该给老人、小孩让座。
但近年来社会上频繁发生“被让座”以及“不让座被打”事件,这似乎动摇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冲击了我们的传统观念,一时间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被让座”、“道德绑架”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激烈的讨论中。
本文将结合一些相关事件的报道,浅析当今社会上出现的“被让座”现象。
一、“被让座”:社会道德的困境近几年,在网上掀起一场关于公交车让座的讨论风波,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都报道了许多关于公交车上让座的事件。
比如,2012年8月24日,杭州一小伙在公交车上因为没有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被该女士的老公连扇了5个耳光至鼻血横流。
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是应该给有需要的妇女、小孩让座,但并不是说不让座就要被打。
2013年3月12日,在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年轻女孩因没有给一名老人让座,双方发生口角,老人在快下车的时候拽住女孩的头发并拳脚相加,将其暴打一顿。
这位老人不由分说的暴打别人,首先其自身就是不道德的,又谈何让别人遵守道德规范给自己让座。
同年5月26日,江苏苏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学生因低头看复习资料,未给旁边站着的老人让座,老人先用腰部撞了女生两下后,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被乘客拉开后,女生准备用手机拍下老人,老人又迅速冲上前暴打该女生并抢夺手机。
新闻中,那位大四女学生因低头看复习资料,未给旁边站着的老人让座,就遭其暴打,最后就因为没有让座这样的小小的一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如果女孩是故意不让座,那是不尊老、不道德的,应该给予一定的道德上的指引,这是道德层面上的事情。
可是老人对别人大打出手,则是对他人人身权益的侵犯,是人为故意的违法行为。
不给老人让座是不对,但是老人因为年轻人没有给自己让座就对其大打出手,实在是不应该。
这样看来,对女学生大打出手的老人有倚老卖老的嫌疑。
年轻人是应该给老人让座,但是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必须要给老人让座,要分清楚情况。
例如自己身体不适需要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就不必说非要给老人让座,更何况在这个事件中,女学生在焦虑的低头看自己的复习资料,她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复习资料上,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身边站着的老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就不由分说的对女生大打出手,实在是让人痛心。
2014年9月9日,郑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老人与一位年轻人因让座问题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发生辱骂,老人还动手扇了年轻人四个耳光,年轻人并未还手,然后老人因情绪激动引发心脏病猝死。
2015年1月24日,长春一位杨女士乘坐公交车,因自身身体不适在车上闭目养神,没有注意到有老人上车。
旁边有人将座位让给老人后,没想到老人竟然还要冲上去破口大骂并暴打杨女士。
2017年6月30日,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25岁的上班族黄先生因为在测试一款新的手机游戏没有给上车的一位老人让座,被老人用拐杖打断腿。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看了那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我想说年轻人“被让座”现象确实反映出社会道德规范的困境,我们推崇尊老爱幼的美德,提倡年轻人要主动给老人、小孩让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让座就要被辱骂甚至暴打。
让座只是社会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却演变成“被让座”的道德强制,被一种违法行为干预,其中反映的问题是多维的。
二、“被让座”:道德意识扭曲、人情冷漠和法制意识淡漠我们知道,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话不假,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大人从小教育孩子,都要求我们要尊老爱幼,而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成长。
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这一系列关于“被让座”现象,强烈冲击着我们的道德意识,这背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被让座”现象体现了道德意识的扭曲。
在公共场所,作为年轻人,无论是从爱心上还是从道德上来说都该给老人让座,该尊老。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也都有自己老去的一天,如果我们的父母在外面能够多得到一些年轻人的照顾与关爱,我们也会倍感欣慰。
对于那些在公交车上确实是有意对老人视而不见的年轻人,可以对其进行提醒。
让座是善良、有爱心的体现,但是必须遵循自愿原则而并非强制。
然而,一些人却将这种道德倡导误解为自己是老人就应该有人为其让座。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自己有权利索取别人的座位,不管对方是否愿意,也不管是否有特殊情况,强行要求别人让座,得不到就动手打人。
殊不知,这些现象的背后是道德意识的扭曲。
道德规范对我们个人来说,是强有力的意识、行为约束,对整个社会来说,促进了全体的凝聚力。
相比法律,道德规范似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更频繁,它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和意识,对于人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们都普遍认可和继承了古人留下的传统美德。
但传统美德始终要靠人们自发地去继承和发扬,一旦强制性的要求人们去遵守,就意味着人的道德意识发生了扭曲,就会出现类似于“道德绑架”这样的社会现象。
古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别人让座是出于善心,让座的行为值得表扬、称赞,但对于不让座的行为也不应该加以苛责,更不能强行要求别人给自己让座。
道德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它不应该被强制执行。
之所以会发生“被让座”、“不让座被打”事件,就是因为这些“施暴者”自身的道德意识扭曲了,激发了被让座者的逆反心理。
道德不能被强制执行,更不能变成变相索取。
别人不给自己让座,你可以谴责,但不能就因此认为别人是有愧于你,更不能成为你动手打人的理由。
否则,即使是人人让座,也只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这就与真正的社会公德相去甚远。
其次,“被让座”现象体现了社会人情的冷漠。
现代人常说,乡村是保留有淳朴民风和浓厚人情味的地方,而都市更多是的竞争和发展,人情寡淡。
的确,只要去过农村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人们互帮互助,过着相对贫苦却很宁静的生活,邻里都很熟悉,一家有事全村帮忙。
但在城市里,可能住对门或者上下楼的都不熟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变得越来越大,林立的高楼大厦让人显得更加渺小。
在城市里,人口高度聚集,人类在这里创造着众多的现代化奇迹。
高度的现代文明带给了人们富足的生活甚至是奢侈的享受,然而也带来了残酷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
城市的快节奏要求人们更快的工作和生活,以至于街上行人步履匆匆,加上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人自顾不暇,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关照别人。
街上是一张张面无表情的冷漠脸,于是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冷漠的人情氛围容易让人产生极端的心理情绪,要么就是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要么就是在受到刺激后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做出过激反应。
“被让座”现象屡屡发生,其实也侧面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人情冷漠。
人只有在真正自发的、出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给别人让座的时候,道德规范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反之,一旦出现强制执行,一方面对于提出要求的一方来说,其道德意识就是扭曲的,他把别人自发的让座行为理解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对于被要求的一方,很可能会激发其逆反心理,越是不肯让座。
双方的心理活动正好是相仿的,互相不理解,这就很容易引发争执,甚至出现像新闻报道中的“不让座被打”现象。
最后,本质上讲,“被让座”是一种违法行为,表现了当事人一方的法制观念的缺失。
公共交通工具是一个随机的座位,没有定性,每一位乘客都有权力坐座位。
其他人不能剥夺,也不可以抢夺。
“被让座”就是以公德的名义维护自己的私利,是一种违法故意,需要依法严厉查处的行为。
三、走出困境:自觉与换位思考“被让座”社会现象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当今的道德规范陷入了困境。
根据这些相关报道,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相关分析,关于如何走出“被让座”的道德困境,现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则是让不让座是关乎道德的问题,应靠自觉来实现。
面对这样的事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谴责年轻人,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不给老人让一下座位呢?由此得出一些类似于现在的年轻人道德素质不高的定论,普遍的认为我们年轻一代没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都是“标新立异”。
给老年人让座固然是一个体现传统美德的行为表现,应该得到提倡。
当年轻人没有主动的让座,其他人善意的对其进行道德的劝导也不为过。
但是如果当一个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在连续的督促后还是不肯让出自己的座位的时候,难道就应该对其大打出手吗?谁给了他强行索取座位的权利?没有人。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要求公民必须为其他人让座。
为其他人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是法律义务。
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大家在买票上车后都有享有一个座位的权利,没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为其他人献出自己的这种权利。
当然,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相互帮助,相亲相爱,尊老爱幼,都希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舍己为人,给他人传递自己的一份温暖,由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但是,我们也要分清楚情形。
如果他不愿意让座,那只能说是他的道德问题。
或许是因他自身条件的限制没办法让出自己的座位,我们都是要理解的,不能强行索取,更不能实施暴力。
让不让座是一个道德问题,它的实现要靠自觉,靠道德修养和觉悟,强制的执行只会适得其反,使得双方受损。
另则是应学会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对方。
之所以会重复的发生类似的事件,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下喘不过气,需要更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替别人着想,也就很少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了。
试想,假如江苏苏州的那个女孩子能够观察一下自己的周边,发现有老人在车上就主动让一下座位;假如那个杭州的小伙子能够体谅一下抱小孩的妇女的辛苦,也许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了;假如老人能够为那个正在复习的大四的女生想一想,也许是她要去答辩还没有准备好;假如那个抱小孩的丈夫能够为那个小伙子想想,也许是他刚刚下班太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那么就不可能发生接下来让双方受损的情形。
就是因为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没有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才会酿成这样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