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行程和工程问题
七年级数学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分段计费、行程等问题
内容(nèiróng)总结
2019年春华(chūn huá)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4.5
12/8/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完成任务,乙单独做需要 6 小时完成任务.现在由甲、乙合作,完成任务需
(A) A.2.4 h
.3.2 h
.5 h
.10 h
【解析】 设现在由甲、乙合作,完成任务需要 x 小时.将总工作量看作 “1”.依题意,得(14+16)x=1,解得 x=2.4.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3.[2018·山西模拟]太原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白天起步价 8 元(即行驶 距离不超过 3 km 都需付 8 元车费),超过 3 km 以后,每增加 1 km,加收 1.6 元(不足 1 km 按 1 km 计).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是 x km,出租车费为 16 元,那么 x 的最大值是( B )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300 4.[2018 秋·宜兴市期末]时钟里,时针从 5 点整的位置起,___1_1__分钟 后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解析】 设 x 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根据题意, 得 6x-0.5x=30×5,解得 x=31010.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5.为鼓励民众节约用电,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电费目前实行梯度收费,具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解:(1)设乙的速度是每分钟 x m,则甲的速度是每分钟(x+200) m. 依题意,有 3x+150=3(x+200)-3x, 解得 x=150. x+200=150+200=350. 答:甲的速度是每分钟 350 m,乙的速度是每分钟 150 m. (2)设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 y m. 依题意,有 3×150+150=1.2(300+150+y), 解得 y=50. 答: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 50 m.
七年级数学辅导: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工程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工程问题姓名: 日期:【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的三要素是:距离(s )、速度(v )、时间(t ),行程问题按运动方向可分为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按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型问题、环形问题.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及问题的关系式是:追及路程=速度差⨯时间。
2、熟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基本类型的等量关系是解行程问题的基础;而恰当设元、恰当借助直线图辅助分析是解行程问题的技巧. 二:工程问题1、工程问题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解工程问题时常将工作总量当作整体“1”【典型例题】 行程问题例1、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
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
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乙地开往甲地需217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第五届华杯赛复赛题)例2、公共汽车每隔x 分钟发车一次,小宏在大街上行走,发现从背后每隔6分钟开过来一辆公共汽车,而每隔724分钟迎面开来一辆公共汽车。
如果公共汽车与小宏行进的速度都是均匀的,求x 的值.(第六届迎春杯初赛试题)备课人: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重难点:善于把应用题中的生活语言转换 成数学语言;根据题意设恰当的未 知数,最方便去解题.例3、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市吃午饭。
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Array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
司机说,再走从C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
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第五届华杯赛决赛试题)思考:在一环行轨道上有三枚弹子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已知甲于第10秒钟时追上乙,在第30秒时追上丙,第60秒时甲再次追上乙,并且在第70秒时再次追上丙,问乙追上丙用了多少时间?(第11届希望杯竞赛培训题)工程问题例4、某作业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恰好完成一项工程,如果减少两名工人,则需增加4天恰好完成,如果增加3人,则可提前2天完成,且略显轻松,又如果增加4人,则可提前3天完成,且略显轻松。
小学六年级行程和工程问题
小学中经常遇到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解决起来往往有些困难,因为还没有学习方程,所以有些题目很不好理解,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这里举一些例子,由浅入深,结合方程的解法,同学们自己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我们由浅入深看一些题目:一、相遇问题1、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货车行了180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一直两车速度比是3:2。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行程问题的公式与工程问题的公式一、前言在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于深入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进行全面的评估,为读者提供深度、广度兼具的知识。
二、行程问题的公式1. 行程问题的定义行程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常见的行程问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等。
在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行程问题的公式在行程问题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frac{1}{2}at^2$等。
这些公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行程问题的公式,我个人认为它们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行程问题的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交通规划、物流运输等。
三、工程问题的公式1. 工程问题的定义工程问题是指在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对工程师和科学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工程问题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常见的公式包括动力学公式、热力学公式、流体力学公式等。
这些公式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F=ma$、热传导方程$q=ks\frac{\Delta T}{\Delta x}$等。
这些公式的应用使工程实践更加科学和高效。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工程问题的公式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对于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
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的公式和工程问题的公式一、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距离;或者根据已知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时间;又或者根据已知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速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行程问题的公式。
1. 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公式:在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距离 = 速度× 时间时间 = 距离÷ 速度速度 = 距离÷时间这些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解决各种与行程有关的数学问题。
2. 示例分析: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这辆汽车行驶100英里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根据时间 = 距离÷ 速度的公式,可以得出时间= 100 ÷ 60 = 1.67小时。
二、工程问题的公式:工程问题是指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学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各种与工程相关的问题。
工程问题的公式通常涉及到面积、体积、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计算。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利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出所需的参数,以便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工程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面积和体积。
常见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包括:矩形的面积 = 长× 宽圆的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立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球体的体积= (4/3)π × 半径的立方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与面积和体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2. 力学和热力学的公式:在工程问题中,力学和热力学方面的公式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能量守恒定律 E = mc^2,热传导公式 Q =kAΔT/Δx 等,这些公式在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例题精讲
大连五四路小学大连五四路小学数学研究组小学六年级一定掌握的《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行程问题能够大体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 1)速度×时间 =行程;行程÷速度 =时间;行程÷时间 =速度; 2)速度和×时间 =行程和; 3)速度差×时间 =行程差。
3、常用比率关系: 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行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行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流速度 =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 2)逆水速度 =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例 1:一辆汽车来回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 4 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升了 1/7 ,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剖析与解答:内行程问题中,行程必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
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 v 千米 / 时,全程为 s 千米,则:去时,有 s÷v=s/v=4 ,则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 3.5 小时。
评注:利用行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此外两项都有必定的比率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 2:A、B 两城相距 240 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 6 小时从 A 城开到 B 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行程,因故障在半途逗留了 30 分钟,假如按原计划抵达 B 城,汽车在后半段行程时速度应加速多少?剖析:对于求速度的题,第一必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行程和时间相除获得。
解答:后半段行程长: 240÷ 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 6÷2-0.5=2.5 (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 120÷ 2.5=48( 千米 / 时 ) ,原计划速度为: 240÷6=40(千米 / 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 48-40=8(千米 / 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行程时速度加速 8 千米 / 时。
例 3:两码头相距 231 千米,轮船顺流行驶这段行程需要11 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 千米,问行驶这段行程逆水比顺流需要多用几小时?剖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行程和速度。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华师大版下册课件: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
A.2x3+20=x3 B.2x3-20=3x
4
4
C.2x3-20=x3+20 D.2x3+20=3x-20
4
4
6.已知 A、B 两地相距 500 km,甲车从 A 地出发每小时行 120 km,乙车从 B 地发出
每小时行 160 km(A 在 B 前面).
(1) 两 车 同 时 开 出 , 背 向 而 行 , 经 过 x h 两 车 相 距 1 200 km , 则 可 列 方 程 为
C.( 1 + 1 )×3+ 1 x=1 D.x+( 1 + 1 )×3=1
16 18 16
16 18
2.小玲和小明值日打扫教室卫生,小玲单独打扫需 20 分钟完成,小明单独打扫需 16
分钟完成.因小明要将数学作业本交到老师办公室推迟了一会儿,故先由小玲单独打扫 4
分钟,余下的再由两人一起完成,则两人一起打扫完教室卫生需要多长时间?设两人一起打
扫完教室卫生需要 x 分钟,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A )
A. 1 (x+4)+ 1 x=1 B. 1 x+ 1 (x+4)=1
20
16
20 16
C. 1 (x-4)+ 1 =1 D. 1 x+ 1 (x-4)=1
20
16
20 16
3.整理一批资料,由一个人做要 2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3 h,然后调走其
10.从家里骑摩托车去火车站,如果每小时走 30 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早到 15 分钟, 如果每小时走 18 千米,那么比开车时间迟到 15 分钟,现在打算比开车时间早 10 分钟到达 火车站,那么摩托车的速度应该是_____2_7_千___米__/_小__时__.
11.某配件厂原计划每天生产 60 件产品,改进技术后,工作效率提高了 20%,这样不 仅提前 5 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 48 件产品,求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件产 品. 解:设原计划要生产 x 件产品,根据题意,得 x - x+48 =5,解得 x=2 040.
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
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行程问题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来研究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反向运动问题,也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的问题.它又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就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指的就是这两个运动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练习: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4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例2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例3: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练习:东、西镇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B地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练习3: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 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工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完成某项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在小学数学中,探讨这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应用题,我们都叫做“工程问题”.例1:一件工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乙做6天可以完成。
6.3.实践与探索第3课时行程问题与分段计费问题课件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B 工程队单独整治该河道要 24 天才能完成. 现在 A 工程队单独做 6 天
后,B 工程队加入合做完成剩下的工程,那么 A 工程队一共做的天数是
( A)
A. 12
B. 13
C. 14
D. 15
3. 电影院的门票售价:成人票每张 40 元,学生票每张 20 元. 某日电影
院售出门票 200 张,共得 6400 元. 设学生票售出 x 张,依题意可列方
现由徒弟先做 1 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报酬 450 元. 如果按个人 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分析:1. 要解决李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先求什么? 师傅和徒弟各自完成的工作量 2. 设师傅做了 x 天,则徒弟做了 __x_+__1__ 天,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 x = ____2___. 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 _____,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 _____. 所以根据两人完成的工作量可知:_师__傅__和__徒__弟__各__分__得__2_2_5__元__.
1. 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 2 小时完成,那么甲单独做 1 小时完成全部 工作量的 ________. 2.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工作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新知学习
探究
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 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 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 4 天,徒弟单独完 成需 6 天”就停住了. 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 “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 今天我就是要请同学们自 己来提出问题.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个问题补充完整.”
6.3 实践与探索 第3课时 工程和行程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方程是刻画 现实问题的有效数字模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索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 作、交流的能力。
一、回顾
x x 1 1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1.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 作时间之间的关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2.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找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 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6.3.2第1题。Fra bibliotek二、探索
3.共同讨论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师傅徒弟两人的工作量) (1)欲分配好报酬,则应知道什么? (2)欲知工作量、且已知工作效率,则可怎样计算工 作时间? 设师傅工作时间或徒弟工作时间为x天 (3)进行分析、列出方程,解方程。 设徒弟做了x天,则师傅做了(x-1)天,则有 6 4 解得x=3 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1/2,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1/2, 所以两人各得报酬225元。
1.一件工作,若甲单独做要10个小时完成,那么甲单 独做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单位“1”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二、探索
1.教材问题3,请同学们尝试把问题补充完整。 2.共同讨论小刘所提出的问题。 (四分之一、六分之一) (1)师傅、徒弟的工作效率分别是多少? (2)此题中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可以看作1 x x 1 (3)怎样列方程? 4 6 (4)这个方程是依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 (师傅的工作量+徒弟的工作量=1)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3 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课时3 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1.学会解决图表信息问题的方法,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水流等行程问题,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掌握用方程计算球赛积分问题和行程问题的方法.2.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过程与方法】经历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情景1:很多男生喜欢看NBA,激烈的对抗中比分交替上升,最终由积分显示牌上的各队积分进行排位.你了解积分表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情境2:教师操作课件,播放篮球赛片段.学生欣赏球赛.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提示.在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行程问题甲、乙两人相距4km,以各自的速度同时出发。
如果同向而行,甲2小时追上乙;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相遇。
试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分析】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还可以借助线段示意图表示。
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相等关系:甲2小时行程-乙2小时行程=4km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等关系:甲0.5小时行程+乙0.5小时行程=4km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作图得出数量关系式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出来.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一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了9场,得分为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如果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分析】9场比赛,负了2场,则胜场和平场共9-2=7(场).总得分=胜场总得分+平场总得分+负场总得分.【解】设这个队胜了x场,则平了(7-x)场.由题意,得胜x场得3x分,平(7-x)场得(7-x)分,负2场得0分.列方程,得3x+(7-x)=17,解得x=5.所以7-x=7-5=2.答:这个队胜了5场,平了2场.例2 A、B两地相距34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48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72千米,两车相向而行,若快车先开出25分钟,则快车开出多长时间后,两车之间的距离是60千米?【分析】可通过数轴比较a,-a,b,-b的大小,先在数轴上找出表示a,-a,b,-b的点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比较.【解】设快车开出x小时,则:若是相遇前距离60千米:x*72+(x-25/60)*48=340-60120x=300x=2.5若是相遇后距离60千米:x*72+(x-25/60)*48=340+60120x=420x=3.5答:车开出2.5h或3.5h时间后,两车之间的距离是60千米。
第3课时 行程和工程问题
第3课时行程和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如何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相遇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追及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学说明】通过对这两种常见的问题中公式的复习,为找等量关系打好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小张和父亲计划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吴小红同学给出了一种解法: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实际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45分钟,可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x/40-x/120-x/120=3/43x―x―x=90x=90经检验,它符合题意.答:小张到火车站的路程是90千米.张勇同学又提出另一种解法: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千米,则从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x千米,乘出租车行使了2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3/4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2x/40-2x/80=3/4解这个方程得:x=30.3x=90.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讨论:试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试试看.【教学说明】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设不同的未知数,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难易度也不一样.从而得出为了解题方便应选择设适当的未知数的结论.【归纳结论】1.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问题2: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呀?要求什么呢?”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问.”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添上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两人先后合作再一人离开的,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分析:我们可以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以知道,师傅的工作效率是1/4,徒弟的工作效率是1/6,整项工程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徒弟先做的一天,第二部分是师徒两人合作完成的,而合作的时间我们不知道,所以应设合作的时间为x,根据工作总量可列出方程.从而求出他们各自工作的量,这样就可以求出他们得到的报酬.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1/6+(1/6+1/4)x=1解得:x=2经检验,它符合题意.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6×3=1/2;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2=1/2.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吗?试一试,并解答这些问题.【教学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归纳结论】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表示第三个量.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的和.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有一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要过完第一、第二两座铁桥,过第二座铁桥比过第一座铁桥需多5秒,又知第二座铁桥的长度比第一座铁桥长度的2倍短50米,试求各铁桥的长.2.一艘船由A地开往B地,顺水航行需5小时,逆水航行要比顺水航行多用5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12千米,求水流速度.3.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6米,乙每秒钟跑4米.(1)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2)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4.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5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独挖8天可以完成,那么乙队独挖几天可以完成?5.将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答案】1.解:设第一座铁桥的长为x米,那么第二座铁桥的长为(2x-50)米,过完第一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x/600分.过完第二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2x-50)/600分.依题意,可列出方程x/600+5/60=(2x-50)/600解方程x+50=2x-50得x=100∴2x-50=2×100-50=150答:第一座铁桥长100米,第二座铁桥长150米.2.分析:在水流问题中: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等量关系:船顺水航行的路程=船逆水航行的路程.解:设水流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5(12+x)=(5+50/60)(12-x)60+5x=35/6×12-35/6x65/6x=10x=12/13.答:水流速度为12/13千米/时.3.分析:(1)同时、同地、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和乙共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2) 同时、同地、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解:(1)设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40.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4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2) 设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200.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20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4.分析:这一工程问题求的是工作时间.只要先求出乙的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就能列出求乙的工作时间的方程.解:设乙队单独挖需x天完成,由于两队合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等于各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和,也就是说两队合做的工作效率等于各队单独的工作效率的和,所以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5-1/8.根据题意,得(1/5-1/8)x=1解这个方程,得3/40x=1,x=40/3.答:乙队独挖40/3天可以完成.5.解:设甲、乙一起做还需x小时才能完成工作.根据题意,得1/6×1/2+(1/6+1/4)x=1.解这个方程,得x=11/5.11/5小时=2小时12分.答:甲、乙一起做还需2小时12分才能完成工作.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请相互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第20页“习题6.3.2”中第3 、4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又分几种类型,如:相遇、追及、同向、逆向、水流、环行问题等.环行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路径呈环状或为环线的一部分.事实上,这类问题也有“相遇”与“追及”之分:(1)若同地出发,反向而行,则每次相遇,两者的行程之和等于环形的周长.(2)若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则每次追及,两者的行程之差等于环行道的周长,或表示为快者的行程=慢者的行程+环形周长.此外,若是同时出发,则相遇(或追及)时,两者行走的时间相等.在水流问题中: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小学六年级行程和工程问题
小学中经常遇到的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解决起来往往有些困难,因为还没有学习方程,所以有些题目很不好理解,利用单位1解决问题,这里举一些例子,由浅入深,结合方程的解法,同学们自己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行程问题的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问题:(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相遇问题:(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 水速:流水速度-流水速度÷2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列车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我们由浅入深看一些题目:一、相遇问题1、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货车行了180千米时,客车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当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八分之七。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2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行,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60千米,一直两车速度比是3:2。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第3课时 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探索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3课时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探索学习目标:1. 理解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的背景;2. 理解有关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3. 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重点: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难点:能够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工程问题填一填:一项工作,甲独做需要6天完成,乙独做需要5天完成.(1)若把工作总量设为1,则甲的工作效率(甲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乙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2)甲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乙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甲、乙合做x天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议一议:工程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1)工程问题中,涉及的量有工作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这些量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 加工某种工件,甲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只要10天就能完成任务,现在要求二人在12天内完成任务.问乙需工作几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提示:可运用表格列出题中存在的各种量】想一想:若要求二人在8天内完成任务,乙先加工几天后,甲加入合作加工,恰好能如期完成任务?要点归纳: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点有:①三个基本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之和;②相等关系: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量之和=合作的工作效率×合作的工作时间;③通常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把工作总量看作1.针对训练1.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 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 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探究点2:行程问题填一填:一般地,在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为:路程=_______×_______.例2 某校组织部分师生从学校(A地)到300千米外的B地进行红色之旅(革命传统教育),租用了客运公司甲、乙两辆车,其中乙车速度是甲车速度的45,两车同时从学校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2小时后甲车到达服务区C地,此时两车相距40千米,甲车在服务区休息15分钟后按原速度开往B地,乙车行驶过程中未做停留.(1)求甲、乙两车的速度?(2)问甲车在C地结束休息后再行驶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相距30千米?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找出路程、时间或者速度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再利用“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求解.针对训练一名极限运动员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今往返于某河,逆流时用了10小时,顺流时用了6小时,求水流速度.二、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当堂检测1. 王明从家去学校,若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奔跑,则早到15分钟,若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走路,则迟到5分钟.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列出方程为()A.6(x+15)=3(x-5)B.6(x-1560)=3(x+560)C.6(x+1560)=3(x-560)D.156x=53x2. 甲、乙两人准备整理一批新到的实验器材,甲单独整理需要40分钟完工,乙单独整理需要20分钟完工.若甲先整理了1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整理x分钟后完成此项工作.请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若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_____秒两人首次相遇.4.已知高铁的速度比动车的速度快50 km/h,小路同学从苏州去北京游玩,本打算乘坐动车,需要6 h才能到达;由于得知开通了高铁,决定乘坐高铁,她发现乘坐高铁比乘坐动车节约72 min.求高铁的速度和苏州与北京之间的距离.5. 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工程问题填一填:(1)1615(2)16x15x(16+15)x议一议:(1)工作时间工作效率(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例1解:设乙需工作x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则有1 10x+120(12-x)=1,解得x=8.答:乙需工作8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想一想:解:设乙先工作x天后,甲加入合作加工,恰好能如期完成任务,则有1 10×8+120(8-x)=1,解得x=4.答:乙先工作4天后,甲加入合作加工,恰好能如期完成任务.针对训练1.解:设要x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则有(112+124)x=1,解得x=8.答:要8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2.解:设剩下的部分需要x小时完成,则有120×4+(120+112)x=1,解得x=6.答:剩下的部分需要6小时完成.探究点2:行程问题填一填:速度时间例2 解:(1)设甲车速度为x千米/时,那么乙车速度为45x千米/时.因为两车同时出发,行驶2小时两车相距40千米,所以2x-2×45x=40,解得x=100.45x=80.答: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00千米/时和80千米/时.(2)设甲车在C地结束休息后再行驶t小时后,甲、乙两车相距30千米.则有100(2+t)-80(2+14+t)=30,解得t=0.5.答:甲车在C地结束休息后再行驶0.5小时后,甲、乙两车相距30千米.针对训练解:设水流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依题意有6(x+12)=10(12﹣x),解得x=3.答: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当堂检测1. B2. 140×10+(140+120)x=13.404.解:72 min=65h,设高铁的速度为x km/h,则动车的速度为(x-50)km/h,依题意有6(x-50)=(6-65)x,解得x=250.6×(250-50)=1200(km).答:高铁的速度为250 km/h,苏州与北京之间的距离为1200 km.5. 解: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则有(19+124)×3+124x=1,解得x=13.答:乙队还需13天才能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行程和工程问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有什么关系?相遇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追及问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呢?
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说明】通过对这两种常见的问题中公式的复习,为找等量关系打好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小张和父亲计划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已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吴小红同学给出了一种解法:
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x千米,由实际时间比原计划乘公共汽车提前了
45分钟,可列出方程:
解这个方程:
x/40-x/120-x/120=3/4
3x―x―x=90
x=90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答:小张到火车站的路程是90千米.
张勇同学又提出另一种解法:
设实际上乘公共汽车行驶了x千米,则从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是3x千米,乘出租车行使了2x千米.注意到提前的3/4小时是由于乘出租车而少用的,可列出方程:
2x/40-2x/80=3/4
解这个方程得:
x=30.
3x=90.
所得的答案与解法一相同.
讨论:试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它们各是如何设未知数的?哪一种比较方便?是不是还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试试看.
【教学说明】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设不同的未知数,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难易度也不一样.从而得出为了解题方便应选择设适当的未知数的结论.
【归纳结论】1.行程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变形可得到: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常见题型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不管哪个题型都有以下的相等关系:
相遇: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
追及:追及时间×速度差=被追及距离.
问题2:课外活动时李老师来教室布置作业,有一道题只写了“学校校办厂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就停住了.片刻后,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目光,窃窃私语:“这个题目没有完
呀?要求什么呢?”
李老师开口了:“同学们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提问.”
调皮的小刘说:“让我试一试.”上去添了“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
有同学反对:“这太简单了!”,但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各自试了起来:有添上一人先做几天再让另一人做的,有两人先后合作再一人离开的,有考虑两人合作完成后的报酬问题的……
李老师选了两位同学的问题,合起来在黑板上写出:现由徒弟先做1天,再两人合作,完成后共得到报酬450元.如果按各人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该如何分配?
试解答这一问题,并与同学一起交流各自的做法.
分析:我们可以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以知道,师傅的工作效率是1/4,徒弟的工作效率是1/6,整项工程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徒弟先做的一天,第二部分是师徒两人合作完成的,而合作的时间我们不知道,所以应设合作的时间为x,根据工作总量可列出方程.从而求出他们各自工作的量,这样就可以求出他们得到的报酬.
解:设两人合作的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1/6+(1/6+1/4)x=1
解得:x=2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所以,徒弟工作时间为3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6×3=1/2;师傅工作时间为2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2=1/2.
因为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一样,所以报酬也应该一样多,都是270元.
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吗?试一试,并解答这些问题.
【教学说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归纳结论】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表示第三个量.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的和.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有一火车以每分钟600米的速度要过完第一、第二两座铁桥,过第二座铁桥比过第一座铁桥需多5秒,又知第二座铁桥的长度比第一座铁桥长度的2倍短50米,试求各铁桥的长.
2.一艘船由A地开往B地,顺水航行需5小时,逆水航行要比顺水航行多用5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12千米,求水流速度.
3.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练习跑步,甲每秒钟跑6米,乙每秒钟跑4米.(1)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2)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4.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5天可以完成.如果甲队独挖8天可以完成,那么乙队独挖几天可以完成?
5.将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答案】1.解:设第一座铁桥的长为x米,那么第二座铁桥的长为(2x-50)米,过完第一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x/600分.
过完第二座铁桥所需的时间为(2x-50)/600分.
依题意,可列出方程
x/600+5/60=(2x-50)/600
解方程x+50=2x-50
得x=100
∴2x-50=2×100-50=150
答:第一座铁桥长100米,第二座铁桥长150米.
2.分析:在水流问题中:
船的顺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船的逆水速度=船的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等量关系:
船顺水航行的路程=船逆水航行的路程.
解:设水流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顺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12-x)千米/时,
5(12+x)=(5+50/60)(12-x)
60+5x=35/6×12-35/6x
65/6x=10
x=12/13.
答:水流速度为12/13千米/时.
3.分析:(1)同时、同地、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和乙共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
(2) 同时、同地、同向,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一圈(即400米),等价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米.
解:(1)设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解方程,得x=40.
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4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2) 设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x秒后两人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6x-4x=400,
解方程,得x=200.
答:两人同时、同地、背向出发,经过200秒后两人首次相遇.
4.分析:这一工程问题求的是工作时间.只要先求出乙的工作效率,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就能列出求乙的工作时间的方程.
解:设乙队单独挖需x天完成,由于两队合做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等于各队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的和,也就是说两队合做的工作效率等于各队单独的工作效率的和,所以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5-1/8.
根据题意,得(1/5-1/8)x=1
解这个方程,得3/40x=1,x=40/3.
答:乙队独挖40/3天可以完成.
5.解:设甲、乙一起做还需x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根据题意,得1/6×1/2+(1/6+1/4)x=1.
解这个方程,得x=11/5.
11/5小时=2小时12分.
答:甲、乙一起做还需2小时12分才能完成工作.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请相互交流.
1.布置作业:教材第20页“习题6.3.2”中第3 、4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