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画

合集下载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是一部酝酿、构思、写咋达十五年之久,却依然没有最后完成的作品。

1860年9月,作曲家受曼顿剧本《女巫》中一段情节的启发,开始写作一首管弦乐曲。

他在写给巴拉基列夫的信中说道:“我现在正做一件很有兴趣的工作,就是为《女巫》中荒山上的女巫度安息日一场写作音乐……现在,我正在为它准备一些音乐素材”1867年,圣约翰节(7月5日)前夜,穆索尔斯基完成了管弦乐曲《荒山上的圣约翰节之夜》。

这部作品受到巴拉基列夫的批评,作曲家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每一个作曲家都忘不了他写作一个作品时的心情,这种心情和感觉上的回忆,增温了他对自己判断力的信心。

我写作这部作品已尽全力,除了打击乐用法不妥应需修改外,其余的,我都不准备改动了。

”1871年冬,圣彼得堡国家剧院准备上演歌舞剧《姆拉达》。

在第三幕后半场,黑暗之神在三个山峰中出现的场景中,穆索尔斯基准备运司那首搁置已久的旧作,并改写为一首带有合唱的管弦乐曲。

但由于歌舞剧夭折,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又没有获得演出的机会。

1874年,在歌剧《索洛钦市集》中他再次运用这部命运多外的作品作为问奏曲,描绘一个青年农民梦中的幻境。

但是,这部歌剧最终也没有完成。

间奏曲也只是没有配器的钢琴谱。

十五年中,这部作品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在穆索尔斯基去世之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用两年时间加以整理、编配,才最终实现了自己朋友的生前宿愿。

1886年10月27H,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管弦乐音乐会上,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指挥首演,大获成功。

此后,交响音画《荒山之夜》作为穆索尔斯基的一部代表作,得以广泛流传。

I这部音画的总谱扉页,标有乐曲的文字说明:“阴惨的声音从地下涌上来。

女妖们尖啸着出现。

然后,黑暗之神车尔诺勃格上场。

众妖对魔王进行礼赞和祭奠。

妖魔狂欢作乐。

狂欢高潮之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

群妖立即通逃离散……此刻,天已破晓。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自幼 受 到 了 良好 的教 育 ,年幼 时 他 就 才华 横 溢 ,能 轻 而 易举 地 掌 握三 门外 语 ,对音 乐 也 有着 浓 厚 的 兴趣 ,学过 钢 琴 ,长 笛 和大 提 琴 ,其 优 良的 音 乐 修 养 为他 之 后 从 事 音 乐 创 作 打 下 了 良好 的 基 础 。在 16 年 在一 次 宴会 上偶 尔结 识 巴拉 基 列夫 后 ,鲍 罗 丁加 入 82
效 ,不 能 毫 无规 则 毫 无 准 备地 随意 进 行 提 问 。 ( )充 分利 用课 堂提 问进行 素质 教 育 二 课 堂提 问 中师生 交 流 的不 只是文 化知 识 , 教 师 的言行 也在 思
想上影 ,就 能让 学 生增 强 自信 ,提 高对 学 习 的兴趣 。另外 ,教 师不
目的 。所 以教师 要 善 于利 用优 质 的课 堂 提 问引 导学 生 积极 进 行认 知 活 动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 热情 ,并 愿 意接 受教 师 的教 育 。 参 考 文献 : … 1王道俊 ,王 汉谰. 育 学 ( 3 教 第 版 北京 :人 民教 育 出版社 ,
1 9 .4 . 9 92 5
声 … …
聆听 着 俄 国作 曲 家鲍 罗 丁 的 《 中亚 西 亚草 原 上 》 在 ,此 情 此 景如 海 市蜃 楼 一 般浮 现在 我 眼 前 。作 为 鲍罗 丁 的代 表作 之一 ,这 首 《 中亚西 亚草 原上 》是 他在 18 年 为庆祝 沙皇 亚历 山大 ・ 在 80 尼
古拉 耶维 奇登基 2 5周年 所创 作 的交 响 音 画。所 谓 “ 响音 画”是 交 以绘 画 为题 材 ,或者 是 描 写 自然 风光 的交 响 诗 ,可称 为 “ 画 ” 音 、 “ 响 画”或 “ 交 交响音 画 ” ,而 “ 民族交 响音 画”则 是指 1 世纪 民 9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色 古 香 的 笛 子 。骑 在骆 驼 背 上 的 吹笛 手 接 过 同伴 递 过 来 的水 袋 , 喝下 一 口甘醇 的葡 萄汁 ,滋润 于涸 的喉 咙 和龟 裂 的嘴 唇 ,而后 拿
起 那 只笛 子放 在 嘴边 ,吹起 一 支古 老而 忧 郁 的曲调 。这 曲 调就 像
起 ,在 草原 的上 空长 久 地 萦 绕 回荡 ,最 后渐 渐 消 失 。 ”这 部作 品
彩。
乐 曲 一开 始 由第 一 小提 琴在 高音 区缓 缓 奏 出空 八 度 的持 续泛
线 的商 队 交 相 呼应 ,有如 那 洁 白云海 上 下 的倒 影 。抬头 望 去 ,
鸟儿 们 的身影 在 绚 烂 的 阳光下 划 过一 条 条灰 色 的轨 迹 。远空 中迢
音 ,久久 的旋 律 回荡 在 天幕 中 ,色 彩凝 聚 而透 明 。创 造 出一 种 寂 静 、空旷 的背 景效 果 ,立 刻把 我 们 的视 线 拉入 了一 个 广 袤 的沙 漠
交 画 《 响音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朱 梦
( 首都师 范大 学音 乐学 院 北京 10 4 0 8) 0
来 自西 伯 利亚 的候 鸟们 ,带 着一 股 针 叶林 的气 息 ,抖掉 羽 毛
上 黏着 的松籽 ,顺 着 南 下 的寒 风 ,席卷 过广 袤 的哈 萨克 丘 陵 ,掠
描 绘 的 就 是这 样 一 个 在广 袤 的荒 漠 中所 出现 的鲜 明 画 面 。
这部 作 品有 两 个 主题 ,是 一首 双 主题 变 奏 曲 。气息 宽 广 的第

是一 只手 ,伸入 九 霄 之上 挽 住候 鸟 们风 尘 44 的翎 羽 ,也揪 起 了 6b 随 行 的哥 萨克 士 兵 们那 一颗 颗思 乡 的 心 。

音乐名词解释

音乐名词解释

音乐名词解释玛祖卡波兰民间舞曲,中速或快速,三拍子,节奏带有附点,强拍常处于第二或第三拍上。

肖邦创作的玛祖卡舞曲最有特色,分为两类,一是描写波兰乡村生活,二是对祖国的怀念。

波兰舞曲产生于波兰宫廷的舞曲,具有庄重、华丽的贵族音乐特征,多为三拍子肖邦创作的波兰舞曲是他表达伟大爱国热情的一种重要体裁,结构多为三部曲式。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三拍子的舞蹈,分为快步和慢步两种。

十七、八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速度一般为小快板,重音在每小节第一拍,伴奏时每小节用一个和弦,二、三拍的时值一般要短一些。

波莱罗(bolero,西)西班牙舞曲,三拍子,稳定的中速,用响板敲击具有特性的节奏。

拉威尔的管弦乐《波莱罗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肖邦也写有这种风格的钢琴曲。

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

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

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单主题的和对比主题的。

前者的各个插部是主部的展开,而后者的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插部相互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有些回旋曲是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其中一些插部是单主题的,而另一些插部则是对比主题的。

回旋曲起源于古代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

舞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歌唱为主。

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

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音乐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音乐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音乐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 )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A. 协奏曲B. 受难乐C. 交响曲D. 清唱剧2.(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等等,可谓“百花齐放”。

下列选项中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是()。

A. 越剧B. 吕剧C. 黄梅戏D. 评剧3.(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 相和歌B. 鼓吹乐C. 清商乐D. 百戏4.(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其中设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朝代是()。

A. 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5.(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的作者是()。

A. 肖斯塔科维奇B. 拉赫马尼诺夫C. 科普兰D. 巴托克6.(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音乐术语Allegro的中文含义是()。

A. 慢板B. 快板C. 中板D. 急板7.(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符号“∞”表示的是()。

A. 波音B. 回音C. 颤音D. 滑音8.(单项选择题)(每题2.00分)《春节歌舞》以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为教学全线音乐切入点,综合了舞蹈、表演、美术、主持与乐编等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年文化”的教学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教学观点的是()。

A. 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B. 音乐与戏剧相结合C. 音乐与舞蹈相结合D.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9.(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十面埋伏》属于()乐器作品。

A.二胡B. 古琴C. 琵琶D. 古筝10.(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根据音乐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1、欣赏《图画展览会(选段)》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1、欣赏《图画展览会(选段)》教学设计

《图画展览会》教案【课题】图画展览会【课型】欣赏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聆听《图画展览会》片段《牛车》、《两个犹太人》等作品,初步了解和感知管弦乐合奏的音色特征,掌握“音画”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牛车》、《两个犹太人》的内容和意境。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穆索尔斯基及该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他和哈特曼之间纯洁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漫步”、《牛车》及《两个犹太人》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2、难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编和表演。

【教学方法】体验、合作【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圣彼得堡哈特曼的个人画展,我是解说员杨老师,刚刚大概浏览了一下画展,请问:师:你看到了几幅画?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生:师:听到音乐了没,情绪是怎样的?生: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用音乐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细细品味《图画展览会》(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二、新课(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师:接下来老师通过一段微课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及创作背景。

穆索尔斯基,19世纪俄国作曲家。

“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为之一,他主张音乐必须反映现实,表现人民的精神面貌。

其作品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

其中《图画展览会》是根据其挚友画家哈特曼地十幅遗作通过“漫步主题”连接起来所创作的一部钢琴组曲,后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成了管弦乐曲。

(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对分析其作品尤为重要。

)(二)欣赏“漫步主题”1、学唱“漫步主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形象地用音乐要素体验“漫步”主题。

)2、演唱“漫步”主题(1)有感情地学唱“漫步主题”师:所以在整首作品中“漫步主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请跟着钢琴学唱主题旋律。

波尔卡、进行曲、圆舞曲、协奏曲、序曲、交响诗

波尔卡、进行曲、圆舞曲、协奏曲、序曲、交响诗

进 行 曲
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 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 乐队中广泛使用打击乐… 乐队中广泛使用打击乐
《婚礼进行曲》--瓦格纳 婚礼进行曲》--瓦格纳
瓦格纳(1813 1883 德国作曲家,生于莱比锡, 1883)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生于莱比锡, 他五个月大时,父亲病逝。继父是一位演员兼剧作家, 他五个月大时,父亲病逝。继父是一位演员兼剧作家, 瓦格纳同时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他的许多著作, 瓦格纳同时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他的许多著作,都具 有独到的见解。他还是19世纪杰出的指挥家之一。 19世纪杰出的指挥家之一 有独到的见解。他还是19世纪杰出的指挥家之一。
《雷鸣电闪波尔卡》--卡拉扬(1987) 雷鸣电闪波尔卡》--卡拉扬(1987) 卡拉扬 卡洛斯( 《闲聊波尔卡》--卡洛斯(1992) 闲聊波尔卡》 卡洛斯 ) 巴伦博伊姆( 《邮政快递波尔卡》--巴伦博伊姆(2009) 邮政快递波尔卡》 巴伦博伊姆 )



协奏曲: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难度较
(1)音乐会序曲。纯粹为音乐会 音乐会序曲。 而作,只一个乐章,管弦乐作品, 而作,只一个乐章,管弦乐作品, 通常为标题性音乐。 通常为标题性音乐。 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李焕之 1812序曲 序曲》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2)歌剧、舞剧、电影等开始前 歌剧、舞剧、 演奏的管弦乐曲, 演奏的管弦乐曲,内容常有提示 剧情的作用; 剧情的作用; 歌剧《卡门》序曲… 歌剧《卡门》序曲
作有圆舞曲152首 作有圆舞曲152首, 152 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但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是: 但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是: 拉特斯基进行曲》 《拉特斯基进行曲》

交响音画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交响音画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精选ppt
20
音乐方面的评价
乐曲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声区轻轻持续地 奏八度泛音,色彩凝聚而透明,创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 背景效果,在这个背景下,由单簧管和圆号相继奏出了俄 罗斯歌曲的主题,其旋律轻悠宽广、辽阔空寂。
随后,在弦乐器拔奏出马和骆驼的脚步音乐背景中,由 英国管奏出了一支平稳、安详而迷人的具有古老东方情调 的旋律。紧接着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单簧管加快速度再现了 俄罗斯风格的曲调,这一主题在多次反复中渐渐增强力度, 直至乐队全奏这一主题,使它显得庄严、宏大,气魄雄伟。
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俄】鲍罗丁
精选ppt
1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中亚细亚草原位置
东亚地区。东南 部为山地,地震 频繁,属山地气 候;其余地区为 平原和丘陵,沙 漠广布,气候干 旱,属温带和亚 热带沙漠、草原 气候。
精选ppt
19
乐曲主题:
一个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 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 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乐 曲一开始,单簧管和法国号依次吹出第一主题,而小提琴 在高把位所走出的空八度的持续泛音表现出草原的广漠无 垠与空旷寂寥。
随后,双簧管吹出了第二主题,在原先的背景伴奏下, 加入了弦乐的拨奏,仿佛是商队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声。 当乐队以多种手法对两个主题进行反复展开时,结构大为 扩展,力度也大大加强,在乐队的伴奏下,形成乐曲的高 潮,随着乐曲的发展,两个主题由并置关系转而为融合, 表现出军队与商队之间的融洽关系。最后乐曲渐渐归于平 静,在长笛悠扬的旋律中结束全曲,表示在军队的护送下 商队平安穿过草原,渐渐远去。

五年级音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教学设计

第2课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编写意图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重点为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编者意图通过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的学习,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同时,这也是对上一课“音乐的织体”学习内容的延续。

编者在本课还安排了学吹竖笛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掌握新知识“7”、“i”的吹奏,并能运用所学过的音吹奏本课两首歌曲。

本课作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在听赏过程中,让学生听辨乐曲中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体验音乐美感,循序渐进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进而领悟作品音乐体裁交响音画所刻画出的特定音画形象。

选取这一作品,不仅因为它是交响音画的代表之作,更是编者有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触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认知其所属的历史时期及相关作曲家,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以及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音乐为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课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内涵,提升审美感知。

(2)能够听辨及哼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感知复调织体的美感;基本了解交响音画的体裁;初步认识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学会竖笛“7”和“i”的吹奏指法。

(3)能够让学生在感知和学习过程中,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实践,享受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并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

第二课时学吹竖笛第四单元,学习“7”和“i”的吹奏指法。

●教学重点能够辨别及哼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种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体会音乐意境并感知复调织体的美感,基本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学吹竖笛,正确掌握7和i的吹奏指法。

●过程与方法建议一、欣赏《在中原亚细亚草原上》(一)导入1、方法一:听、赏导入欣赏世界名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思考:如果给这幅油画配乐,你会选择以下哪段音乐?播放几种风格不同的音乐(包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音乐),让学生在感知中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引出作品的学习。

《图画展览会》 音乐

《图画展览会》   音乐
8.写可供选择的词语:强、弱、缓慢、急促、重、轻、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小号、傲慢、威风凛凛、神经质、机灵、趋附逢迎、哀怨、自满而乐观
人物 戈登堡 什缪耶尔
主题
情绪
力度
乐器
旋律
画面内容
9.结束后对《两个犹太人》音乐段落进行欣赏,边听边看刚才填写的表格是否正确,另外两个方阵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后对表格的填写进行批改。
伴随着轻声的“漫步主题”音乐欣赏第一幅图片(课件)。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请用词语来形容这两个人的特征。请中间方阵的同学回答。(消瘦、哀怨、贫穷、富有、肥胖、蛮横……)
6.这幅画中的两个犹太人,是作者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其中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消瘦、哀怨。
7.上的表格,仅仅只在欣赏了这幅图片后就请中间方阵中两位同学凭你的设想来填写。(板书/课件)本方阵同学可帮忙
13.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课件)。
提问:刚才这幅画面中有哪些建筑?除此之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同学回答时肯定以大的建筑物为主,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画面中与音乐有关的内容,比如:教堂、大门、欧式建筑、街道、欢歌的人群。)
14.分段播放音乐《基辅大门》,当听到音乐中提供了某些线索时立刻举手示意,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建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适当引导,借用音乐要素引导学生答题。
16.轻柔的“漫步主题”音乐,我们来到今天要欣赏的最后一幅图画作品前。图画作品的标题叫《牛车》,但这幅画不在老师这里,而是在同学们的手中。(学生议论、觉得诧异、开始翻书)
17.后一幅画先要请大家认真去听,继续利用分析音乐要素的方法对穆索尔斯基的这段音乐进行赏析,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哈特曼的这幅图画作品了。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课件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五册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五册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五册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一、填空1.京剧的唱腔分为西皮与二黄。

2. 《祭献之舞》的作者是(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他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 作品主要有春之祭3.《走进西藏》是电视剧( ) 的主题歌。

4.《智斗》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京剧铡美案选段。

5.《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作者是.鲍罗丁俄国《伊戈尔王子》.国籍( )代表作品有歌剧( )。

6.《图画展览会》的作者是()国籍()代表作品有歌曲()。

7.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器乐乐种之一。

主要流传在珠江三角洲一带。

作品有雨打芭蕉》8.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是我国民间器乐乐种之一,主要流传在福建、台湾)等地。

作品有八骏马9.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以湖北随县出土战国曾侯乙编钟最为著名,距今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10.《红梅赞》选自吉剧《江姐选段。

京剧的行当主要有( )( )( )( )。

12吉剧流行于东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在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剧种的艺术特点发展形成的。

13.二人转音乐以东北民歌、秧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民歌等音乐逐渐演变而来.它不只二人演唱,还有二人戏、“莲花落”“单出头”“拉场戏”、“坐唱”、群唱”、“清唱”等8 种演唱形式。

二人转常用的曲牌有: ( )( )( )( )。

15.节奏使之音乐中声音的时值( )及( )它被誉为音乐的( )。

二选择题1.《让世界充满爱》的曲作者是A 乔羽B 郭峰C 王健D 陈哲2.《走进西藏》的词曲作者是A 张千一B 贺绿汀C 尚德义D 辛沪光3.《翻身农奴把歌唱》是( )民歌A 汉族B 高山族C 朝鲜族D 藏族4.由毛泽东作词的《卜算子.咏梅》是黄梅戏的曲调.A 吉剧B 京剧C 黄梅戏D 二人转5.下列作曲家哪个不是”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 )A 巴拉基列夫B 穆索尔斯基C 鲍罗丁 D斯美塔娜6.穆桂英的京剧行当是刀马旦A 青衣 B 花旦 C 刀马旦 D 老旦三连线题1. 根据京剧的行当连线a武松e老旦b包拯a武生c白素贞 b正净d诸葛亮 c青衣e佘太君 d文老生2. 中外民歌连线a《美丽的村庄》 b蒙古族b《嘎达梅林》 c高山族c《我的祖家是歌乡》 d藏族d《阿妈勒俄》 a意大利e《五指山歌》 e黎族3. 中外作曲家.国籍 .作品连线a张千一a中国a《走进西藏》b斯特拉文斯基e美国b《春之祭》c穆索尔斯基c 俄国e《我们同属一个世界》d鲍罗丁f中国f《嘎达梅林》e迈克尔.杰克逊 b美籍俄罗斯《在中亚西亚草原上》f辛沪光d俄国《图画展览会》4. 音乐作品、出处及演奏形式连线a阿妈勒俄d现代京剧d 唢呐与乐队b雨打芭蕉c福建南曲e古筝独奏c八骏马a 藏族民歌a囊玛d浑身是胆雄赳赳 e古曲c 洞管演奏e梅花三弄b广东音乐 b新五架头四简答题1. 京剧的文场和武场分别由哪些乐器伴奏2. 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3. 什么是交响音诗、交响音画4. 广东音乐合奏编制新五架头或软弓组织使用哪五件乐器五分析题1.<智斗>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一个片段,请分析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的人物行当及人物形象2.分析爵士乐的节奏曲调的组成及其基本特点15册试题答案一、填空1.二黄西皮2.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春之祭3.《孔繁森》4.《沙家浜》《铡美案》5.鲍罗丁俄国《伊戈尔王子》6.穆索尔斯基俄国《跳蚤之歌》7.广东珠江《雨打芭蕉》8.“福建南音” 台湾八骏马 9.打击曾侯乙编钟 10.江姐11.生旦净丑 12. 吉林省二人转 13.东北民歌“莲花落”“单出头”“拉场戏”14. 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嗨嗨武嗨嗨15.长短强弱骨骼二、选择1.B2.A3.D4.B5. D6.C四、简答题1.武场使用的乐器:大锣小锣鼓堂鼓板文场使用的乐器:唢呐笙月琴京胡京二胡三弦2.生旦净丑3. “音诗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乐体裁。

八年级上册音乐考试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册音乐考试复习材料

八年级上册音乐知识汇总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演唱《大海啊故乡》F大调,带再现的二段体,并加尾声。

3/4和4/4,虽然多采用3/4拍,音乐在使用切分和附点节奏中得以变化和发展,像是大海连绵起伏的波涛,又像是对母亲表达思念。

歌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2、演唱和欣赏《我的中国心》,是一首经典的爱国歌曲,4/4拍,采用七声羽调式,结构为三段体。

曲作者是黄霑。

3、欣赏《七子之歌——澳门》为五声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单二部)。

歌曲是在收复澳门的历史背景中创作的。

词作者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闻一多,曲作者是李海鹰。

4、欣赏《东方之珠》为大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

作者是台湾地区著名的创作歌手、音乐人罗大佑。

5、欣赏《台湾风情画》,本段元选取了其中的第二乐章,其中旋律多采用台湾民谣和民歌《大胖呆》《丢丢铜仔》《太黑黑》《杵歌》中的主题音调进行创作。

6、欣赏《御风万里》(交响序曲)片段,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尾声。

用了四个民族旋律:汉族《黄河船夫曲》、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哈萨克族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1、演唱《雪绒花》为C大调,3/4拍。

全曲为二段体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是音乐剧《音乐之声》选曲。

2、欣赏《回忆》是音乐剧《猫》的主题歌,歌曲采用不常用的12/8拍子写成。

《猫》是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英国作曲家:韦伯。

3、欣赏《云中的城堡》是一首童声独唱歌曲,2/4、3/4、4/4交替进行的变换节拍,a和声小调,三段体结构。

是法国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选曲。

4、欣赏《总有一天》是音乐剧《金沙》中的一首歌曲,是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歌曲,全曲为C 大调,4/4拍,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曲作者三宝。

音乐剧亦称“音乐喜剧”、“百老汇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发展而成的一种娱乐性音乐体裁。

概括的说,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常以叙事为主的戏剧,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动作来进行表演。

交响音画《高加索素描》配器分析

交响音画《高加索素描》配器分析

5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5交响音画《高加索素描》配器分析丁君玉摘 要:交响音画《高加索素描》是俄罗斯作曲家伊凡诺夫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队作品。

作者通过精妙的配器技法不断切换视角使作品不仅限于对高加索山脉画面进行平面描绘,而是引领听者置身群山之中全方位感受高加索山脉巍峨延绵的气息。

这首管弦乐作品在音乐素材运用及发展、管弦乐音型化使用、音响色彩调和以及听觉空间感的营造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伊凡诺夫;交响音画;配器分析;管弦乐音型化中图分类号:J614.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丁君玉(1994-),女,广西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米哈伊尔·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Michail Ippolitov-lvanov,1859-1935)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师从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伊凡诺夫从始至终坚持俄罗斯古典音乐现实主义传统的创作风格,坚决反对颓废虚无的现代主义音乐风格表现。

他的作品多数与人民的生活场景及纯正的民族民间曲调有着密切的关联,情感真挚,生动形象,充满民族情怀。

交响音画《高加索素描》是伊凡诺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管弦乐队作品。

本文将从该作品的乐器选用及音色布局、管弦乐队音型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乐器选用及音色布局(一)乐器选用《高加索素描》在常规双管编制的基础上添加了一支英国管来加强木管组的中低音区,同时在铜管组选用中音长号代替了长号,用更加低沉的音响效果凸显高加索山脉巍峨沉稳的气质。

打击乐组选择了定音鼓、低音鼓和小军鼓。

其中定音鼓和小军鼓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们所钟爱的打击乐器,在特定历史时期及局势动荡的社会背景影响下许多俄罗斯作曲家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涌现出大量描写战争场面的管弦乐队作品,其中极高频率使用了定音鼓和小军鼓这种容易推动情绪烘托氛围的打击乐器。

管弦和鸣之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课件

管弦和鸣之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课件
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画面表现
画面色彩丰富,构图精美,动态 与静态的画面处理得当,使得画
面更具艺术感。
画面与音乐结合
画面与音乐的配合恰到好处,视 觉与听觉的交融,使得作品更具
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合评价
作品创意
作品将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展现 了中亚西亚草原的风情,创意新颖。
作品价值
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于了解 中亚西亚草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管弦和鸣之交响音画《在 中亚西亚草原上》课件
• 作品概述 • 音乐分析 • 画面分析 • 作品评价 • 总结与感悟
1876年,俄国作曲家鲍罗廷受沙皇 政府之托,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的开 幕典礼创作了这部交响音画。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涅克拉 索夫的同名诗以及弗鲁贝尔的油画《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试图通过音乐 来描绘中亚西亚草原的壮丽景色。
作品影响
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对于推广交响乐和艺术教育 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5
总结与感悟
总结
音乐风格
该交响音画展现了中亚西亚草原的壮 丽景色和丰富文化,通过音乐语言, 描绘了草原的宁静与壮美,以及人们 在草原上的生活和情感。
音乐结构
作品采用了传统的交响乐结构,通过 管弦乐的交织,呈现出草原的壮丽景 象,以及人们的情感变化。
作品内容
该作品由序奏和五个乐章组成,通过管弦乐队的演奏,描绘了一幅中亚西亚草原的壮丽画卷。
序奏以弦乐奏出悠长的草原主题,随后加入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营造出草原的辽阔与宁静。
第一乐章描绘了草原日出景象,第二乐章则表现了草原上的动物和牧羊人,第三乐章描绘了 商队在草原上行进的场景,第四乐章则表现了草原上的民间舞蹈,第五乐章则以壮观的终曲 结束了全曲。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交响诗(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由李斯特首创,意为“将音乐与诗歌紧密地结合”。

)P1292.交响音画(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

)P1323.圆舞曲(圆舞曲也叫华尔兹,源自欧洲16世纪的民俗舞,如连德勒舞、威勒舞、纺织舞等等,这些舞蹈的表演都伴有歌唱、即兴的动作以及跳跃和有力的滑步。

)P154 4.波尔卡(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它的伴奏音乐是二拍子的快速舞曲,舞者们常常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旋转行进,以很小的舞步半步半步的跳跃。

)P156 5.主导动机(就是以一段短小的动机或主题来代表特定的人物、事件、物体、地方,甚至是气氛、情感。

)P1636.谐歌剧(谐歌剧又称轻歌剧,是由喜歌剧派生而来,其原意是指短小的歌剧。

)7.抒情歌剧(抒情歌剧衍生自喜歌剧,风格轻松愉悦,重视人物心理情感的刻画,剧中也会穿插大型的舞蹈场面。

)8.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芭蕾舞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音乐在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9.新民族主义音乐()10.蓝色狂想曲(蓝色狂想曲式格什温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全曲以蓝调音乐为主线进行创作,它的问世也标志着作曲家“交响爵士乐”的成功创举。

)P20611.蓝调(蓝调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的音乐形式,也指一种演奏的风格。

)P22612.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高地地区的民间音乐。

其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的分节歌歌曲,乡土气息浓郁;歌词内容主要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演唱方式以独唱为主;伴奏乐器多用感情细腻的弦乐器。

)P228 13.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指的是电影或电视中节目创作或选用现成音乐作品为影片电视编配的音乐。

)P229—23114.彭德雷茨基(波兰作曲家,新音色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实验性新音响的兴趣和他对音色的丰富想象力。

)P237—238短小知识点归纳:第18讲李斯特:1.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由李斯特首创,意为“将音乐与诗歌紧密地结合”。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李斯特的《山间所闻》、《前奏曲》、《马捷帕》、《理想》、《从摇篮到坟墓》等交响诗,都是以诗歌为题材的、表现诗的意境的作品。

也有一些交响诗,是以绘画为题材的,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可以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

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

鲍罗廷在总谱前面,写上了这个作品的标题:“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不大听见的俄罗斯和平歌声。

从远处可以听到马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东方曲调的奇异的歌声。

一个土著的商队渐渐走近。

它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无边的沙漠,平安自由、无忧无虑地赶着路。

商队渐走渐远。

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

”“交响音画”是以绘画为体裁,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可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

“民族交响音画”是指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所创作的这类题材的交响诗。

例如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

“交响音画”的原形“交响诗”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体裁相联系。

交响诗始创于19世纪中叶,创始者时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李斯特写过13首交响诗,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取材于诗歌、戏剧或绘画;总谱的前面常常有一篇序言,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或引用有关诗文,说明作品的题材内容。

这一篇序言或引用的诗文就是作品的标题。

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大海》(Ler

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大海》(Ler

法国印象派⼤师德彪西(Debussy)交响乐代表作《⼤海》(Ler Mer)赏析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这位放荡不羁的⾳乐家,在⼗九世纪末、⼆⼗世纪初欧洲⾳乐界是颇具影响的作曲家、⾰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乐的⿐祖,对欧美各国的⾳乐产⽣了深远巨⼤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他的创作最⾼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第⼀次世界⼤战期间,他写过⼀些对遭受苦难的⼈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这次的龙朔⾳乐为⼤家详细介绍德彪西的交响⾳画代表作《LA MER》(⼤海)。

德彪西的3⾸交响素描《⼤海》作于1903 —1905年,在此期间,德彪西先在其妻丽莉家开始动笔,1904年他抛弃了丽莉,与艾玛私奔泽西岛,在艾玛⾝边完成了配器。

德彪西认为,此曲创作源于记忆;“⼤海为什么在冲刷着布尔果尼的斜坡?我拥有数不清的记忆。

这些在我的感觉⾥⽐实景更有⽤。

因为现实的魅⼒对于思考,⼀般来说还是⼀项过于沉重的负担。

”“谁会知道⾳乐创造的秘密?那海的声⾳,海空划出的曲线,绿荫深处的拂⾯清风,⼩鸟啼啭的歌声,这些⽆不在我⼼中形成富丽多变的印象。

突然,这些意象会毫⽆理由地、以记忆的⼀点向外围扩展;于是⾳乐出现了,其本⾝就⾃然含有和声。

”交响⾳画《⼤海》,作于1905年三⽉,初演于1905年⼗⽉。

本曲为德彪西最⼤的⼀部交响⾳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海"的景⾊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海"中各种画⾯的⾊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的旋律、丰富的⾳⾊、⾃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法,都⽣动地刻画出了⼀幅幅⼤海的⽣动画⾯。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

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分析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的音乐语言及创作特点一、和声材料与调式材料的运用在这部作品中,德彪西使用的和声手法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不是以大、小调式作为构建和声的基础,而是将和声建筑在了五声音阶和全音阶之上,这也几乎成了德彪西的一大创作特色。

这种独特的和声语言色彩性十分强烈。

在第一乐章中,在两架竖琴和定音鼓滚奏的呼应下,大提琴奏出了由短小切分构成的引子材料。

而在引子中B音上衍生出的五声音阶,成为了作品发展的主要材料。

引子的结束也采用了五声音阶式进行, 在乐曲的发展中根据这种五声音阶式的动机所进行的调式转换产生出听觉上的独特感受和色彩变化。

乐曲的第一部分在弦乐组海浪式织体的衬托下,主要材料由木管组陈述出来。

每次出现这个五声音阶式主题,总会在不同乐器上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材料。

在53 小节处,弦乐又奏出了例1 中的变体音阶,只不过弦乐的材料在调式上作了色彩上的变化。

在和声语汇的使用上,第三乐章中尾声处运用了奇特的没有解决的和声结束,更是暗示了海的形象多么的变幻莫测起伏跌宕,这种和声的结束方式在色彩的表达效果上极有效果。

全音音阶、增四度和减七度音程的运用在这个乐章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不同乐器组呈示这些色彩性极强的画面印象更是赋予了作品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二、主题动机的发展和变化这部作品在主题材料使用方面,虽然三个乐章所表现的画面不同,但因为基本动机的发展和变化,使得整部作品音乐材料显得十分统一。

在第一乐章中,引子中的五声音阶及其变体成为了主题的核心材料,在这个乐章中的各个乐器组中几乎都可以找到。

有趣的是,在第一乐章中作为主要动机材料的五声音阶,在第二乐章中也作为发展材料多次出现,在第二乐章的引子部分,由木管组奏出的短小动机以及不具规律的短小节奏型,几乎成为整个乐章发展的主要材料。

可以看出,德彪西非常擅长运用和发展这种富有特点的短小动机材料,通过调式调性的转换来达到丰富的色彩变化,这也是印象主义写作的特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于1880 年。

这一年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当时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画面的题材选自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成为世界名作。

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阿拉伯沙漠,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

这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乐曲一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空八度的持续泛音, 描绘了草原的寂静空旷。

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

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感到一支商队正逐渐走近。

他们在俄罗斯士兵的保护下,好象十分安详、无忧无虑。

英国管吹出的描写商队的音乐悠扬迷人,且具有东方特点(指西亚阿拉伯地区),这就是乐曲的第二主题。

乐由小提琴E音的持续音变成了合奏。

马和骆驼的蹄声及俄罗斯民歌在进行中形成和声关系,接着,乐队全奏演奏出一支代表着护送商旅的俄罗斯军队的威风凛凛的进行曲。


后,军队的脚步声和商旅的骆驼队马队的蹄声融为一体,再一次响起了由大提琴伴奏、英国管演奏的悠扬迷人的带有东方特点的音调。

接下去,小提琴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中提琴和大提琴过后,出现了双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民歌主题,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东方式主题构成双主题平行的复调对位的组合,表现出商队和军队间的融洽关系。

随后,音乐又在全奏中加以发展。

在军队的保护下,商队安然地在草原上继续行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远方。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

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

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

他是“强力五人集团”(俄罗斯古典音乐民族乐派的重要组织)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俄国民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

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