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

《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山西省省级优课)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围绕“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
个核心,复习“物体不受力时,运动
状态一定不变”,并引出:“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一定不受力”的疑
问?
板书: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思考、
回答
通过复习“不
受力”引出
“受力”的思
考,环环相
扣、步步深
入,既符合认
知规律,又能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

认识平衡力让学生观察教材7-37所时的情景,要
求学生画出三幅图中物体受到的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力,
运动状态仍能保持不变,是因为物体受
到的两个力的效果相互抵消的缘故。


而引出平衡力的概念。

学生
举例、
思考、
回答、
画图,
并分
析总
结。

通过学
生画图、分
析,帮助学生
理解“平衡力
的概念”,同
时又为探究
二力平衡的
条件打下坚
实的基础。

G
F。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这些内容是运动和力关系的深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4.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认识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乐于深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判断。

教学准备:小车、砝码、小盘、定滑轮、细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检查复习提问:什么叫惯性?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三、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运动情况,那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怎样运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2、问题设计(一)什么是二力平衡?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概念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结合生活实例来分析。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交流。

小结: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如,停在树枝上的小鸟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师: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在什么情况下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呢?下面我们来通过活动1来研究。

学生完成活动1 探究二力平的条件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控制好变量,并完成好数据记录。

)学生分析数据,展示学习成果: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记8个字: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平衡力容易与相互作用力混淆,它们都有等值、反向、共线的特点,但后者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前者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精品教案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精品教案

教学案例
【板书】
四、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ppt26、27】组织学生解答例题
通过习题,加深本本节课知识点的理
解。

【ppt28】进行小结。

【ppt29】布置作业。

思考并回答
板书设计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什么是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巧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三、非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受平衡力: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四、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最新整理)《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3

(最新整理)《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3

“平衡力的概念",同
总结.
到的两个力的效果相互抵消的缘故.从
时又为探究二力平衡
而引出平衡力的概念。
的条件打下坚实基
板书: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
础。
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3
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教师设问〕:怎样的两个力作用
在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才可以相互抵
【教学用具】
小车(带钩) 钩码、细线、带定滑轮的木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和教学内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3

围绕“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思考、
通过复习“不受
这个核心,复习 “物体不受力时,运动 回答 力”引出“受力"的思
导 入 新 状态一定不变”,并引出:“物体受力
力,如何改变力的大小相等;如何改变力 计 实 能力;提高学生的学
的方向;
验 习兴趣;加深学生对
知识、结论的理解。
〔学生实验〕

有趣的实验引起
1、按要求挂上钩码,观察小车的运 生 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实验探 究过程
动状态是继续保持静止状态,还是运 动?完成下表
手实 验、分
究欲望,培养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
养了学生的探究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力,又解决学生实验
两边挂的钩码相同时,小车的运动
的不可控性,很好地
状态不变.两边钩码个数不同时,小车向
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力大(钩码多)的方向移动,所以我认
同时通过学生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小车、木板、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毛巾、沙子、纸板、铅笔、直尺。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如拉扯弹簧、推动小车等。

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探究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如木板、毛巾、沙子等),用小车进行实验。

2. 实验过程中,测量不同材料上小车的运动距离,记录在表格中。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什么变化?(2)不同材料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是什么?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力的作用效果还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课后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刻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的设定,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阳城县润城镇王村中学张彩眉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最简单的受力分析和最基本的运动状态分析,它也是将来高中学习多力平衡的基础,因此它是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之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机械运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通过观看实验“物体的运动”,从已有知识出发,引入物体的平衡状态;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在二力平衡条件应用中,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接触物理已有一段时间,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和动手实验操作的经历;学生已经学过机械运动、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能够对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进行简单受力分析;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分析的能力,但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与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自己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橡皮筋、钩码、小车、砝码、细线、滑轮、木板、托盘、塑料小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学生思考】回答: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从而加深他们对力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我也会难点向他们解释和阐述力的作用效果的原因和原理。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 expect students to be able to explain and describe the motion of objects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 and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effects of forc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hope they can develop observation,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through the activities.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随堂小测(5min)1、小明骑在自行车上不断地用力蹬,使自行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

当他停止用力蹬后,自行车由于仍继续前行,因为有作用,自行车的运动会逐渐停下。

2、质量50g的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大小是,支持力的方向是。

3、起重机吊着一个物体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拉力分别为F1和F2,比较F1、F2,有F1F2;这两种状态都是状态。

4、一质量为0.5kg的圆环沿竖直放在地面上的直杆匀速下滑,则圆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地面对直杆的支持力(已知直杆重20N)为________。

(g取10N/kg)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A.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B.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C.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D.汽车不受力作用6、轿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受力不平衡B.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竖直方向上受力不平衡C.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D.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竖直方向上受力也平衡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彼此不互相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8、体育课上二(10)的平伟和徐鹏两同学进行爬绳和爬杆比赛.平伟爬绳徐鹏爬杆,两人同时匀速向上爬,则()A.徐鹏受杆的摩擦力小于他受的重力B.平伟受绳的摩擦力大于他受的重力C.徐鹏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平伟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年级物理教案-7.4_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八年级物理教案-7.4_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两个: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2.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小球,演示用弹簧秤,铁架台,滑轮组,细绳,小车,钩码,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多媒体展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教师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二力平衡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同学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教师归纳总结: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探究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从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建议同学们用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多祝三中何耀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索实验中,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时变化的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教学资源小车、木板、滑轮、细线、钩码四、教学设计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是研究物理规律的课,研究规律首先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将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初学时很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不同。

在引入本节课的时候,我采用牛顿第一定律引入,从而引发学生的一个思考,然后再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图片,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是否受力,进而得出二力平衡。

反过来再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对三幅图片进行二次分析,让学生们真正的吃透: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分析其运动状态。

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出二力平衡需要满足一定件,从而引出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老师来演示,学生观察并收集证据,进而分析论证出二力平衡满足的条件。

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在语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精而简。

需要我学的还有很多,我会加强各方面的锻炼,努力做一名合格并优秀的物理老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有哪些影响?
-惯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如何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实验操作和思考深度,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到的平衡力与不平衡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物体受力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给出解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熟悉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学习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掌握平衡力与不平衡力的判断方法,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分层次实验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如基础实验:探究平衡力的作用;进阶实验:研究不平衡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强化知识巩固,促进理解应用
-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知识的内化。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培养幼儿对力的认识和理解为目标,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力的存在,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力的存在,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到力的存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小车、滑轮、绳子、积木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让幼儿活动开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模仿动物跑、跳、爬等,感受力的作用。

2. 引入主题(10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

实验如下:将一个气球放在地上,让幼儿用力踩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形。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变形?这是因为什么力量导致的?3. 实践活动(10分钟)让每个幼儿拿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然后,让幼儿将自己的画作放在地上,用力吹气,观察画作的运动状态。

讨论:为什么画作会动?这是因为什么力量导致的?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小车、一个滑轮、一根绳子和一些积木。

让幼儿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力的传递装置。

要求:小车能通过滑轮和绳子受到力的作用,从而运动起来。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力的传递装置,并分享设计过程中的趣事。

让幼儿谈谈对本节课活动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力的认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3.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理解,尤其是斜向力的分解。
2.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学生在分析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时,观察不细、思考不深的问题。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实例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状态。
b.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4.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以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如斜向力分解、多个力的合成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
在本章节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因此,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观看科普视频,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500字的心得体会。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物体受力时是怎样运动》【全国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物体受力时是怎样运动》【全国一等奖】

课堂教学设计表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2、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或多个力)就是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4、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将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初学时很容易将两个概念混淆。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

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科学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原因、归纳小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普通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其他: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设计意图、依据导入新课【温故】上节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引导】我们同学想不想知道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会是怎样的【情境导入】学生观看生活中物体受力时各种运动状态:比萨斜塔斜而不倒······引入课题,提升兴趣。

【温故】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加深理解,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

【讨论、交流】观看小视频,带着问自制小影小视频1温故而知新,查缺补漏,引起学生兴趣。

《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课题:§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材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同时本节也是研究物理规律的课,研究规律首先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教学难点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教学策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用具木块、小车、钩码、二力平衡演示仪等教学过程个案修订一、新课引入提问:惯性定律(牛一)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二力平衡视频:跳伞视频。

经历三个过程:1.加速下落;2.开伞;3.落地。

学生思考刚才的问题:是不是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师分析,并给出结论。

结论: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或者说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问:是不是只要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物体就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老师和学生一起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之旅。

猜想:与什么因素有关?力的三要素实验思路:(1)找什么物体作为研究对象?(2)怎么给物体施加两个力?如何知道这两个力平衡了?(3)实验需要哪些数据?如何测出这些数据?(4)怎样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学生方案:(1)用两个测力计反向拉大木块,使之保持静止状态,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
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
情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
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索实验中,渗透物理研究问
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
非智力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物理规律课,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