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篇1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动用法。

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

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动用法。

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文言词语活用

文言词语活用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凭借)……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 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4、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

2017高考高考文言之词类活用

3不能容于远近
4请略陈固陋
旧的交情 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固塞鄙陋,浅薄的见识 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境况
5居安思危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较
活用类型 动词活 用作名词 如何识别 动词作主 语或宾语 如何翻译
补出中心词(名 词),而以这个动词 为定语。(出:出产 的东西)
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
形容词作主 补出中心词(名词) ,而以这个形容词作 语或宾语 定语(如:远近,远 近的人)。
6、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7、项伯亦„常以身翼蔽沛公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 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1、天下云集响应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 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 齐策》:
“左右侍奉之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冯谖),因此给他粗 劣的饮食吃”。
鱼肉:以……为鱼肉
客:把……当作门客鉴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子 ⑤友风而子雨 友 子 ⑥幕天席地 幕 席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④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体现社会的博爱精神.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

高中语文-文言文满分必备6类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满分必备6类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满分必备6类词类活用,助你系统掌握!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

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高考文言文常考的6类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文言文常考的6类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文言文常考的6类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

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出、入:产品、收入 ②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④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实战演练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畜____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进__退______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捕______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谗__、__讥____ (5)而其见愈奇____见_____ (6)不敢复有株治___株__治____ (7)追亡逐北,流血漂橹__亡__、__北__ (8)司马子反渴而求饮__饮______ 规律和特点: 一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
饭:吃饭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 国也》)
王:称王
规律: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否定词等副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 动词
a.两个名词连用时其中的一个名 词
b.名词后带宾语 c.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主要是:动宾、主谓)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4、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穿 规律:
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敲鼓
6、江水又东 (《水经注》)
名作动,向东流
规律: 名词在代词前或名词在副词后,名词
活用为动词。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 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案【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梳理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

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

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采分点之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采分点之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 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 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 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或宾语。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形容 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如: 郯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师说》) .
的修饰关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每天。
2 . 表 示 方 位 、 地 点 。翻 译 时 译 为 “ 向„ „” “ 在 „ „ ” “从„„”等介词结构。如: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劝学》) . .
分析:“上、下”为地点名词,与动词“食、饮”构成状语与 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上、下”用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补语 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 但有时带了补语, 这个名词就 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为一般动词。如: 沛公军 (于)霸上。(《鸿门宴》) .
分析: “军”为名词, 与“(于)霸上”构成动补关系, 故“军”为动词,译为:驻扎、驻军。
3.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被副词、能愿动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范增数目 项王。(《鸿门宴》) .
4.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 逸去。
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 晚”“用杖打”。
参考答案: 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 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 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用于使动时, 后面就带宾语。 如: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 . 分析:“舞”“泣”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分别带了宾语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2017高考词类活用解析

2017高考词类活用解析
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 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 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 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
【注】①大理:官名,掌管刑法,此处指掌管刑法的地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名词 动词
①里面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内部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③通“纳”,接纳(nà) 距关,毋内诸侯
成语助记:内外交攻 五内俱焚 色厉内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C
) 理:疏理
A.理虖沱、石臼河
B.太原吏人苦役
C.全活徒士数千人
苦:苦于
全:全部 保全
动词
②因犯……罪,因……而获罪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

楚》)
名词 副词
副有罪,当相坐。 (《汉书·苏武传》) ③通“座”,座位。因击沛公于坐
④因为,由于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
但坐观罗敷
⑤徒,空
以手抚膺坐长叹
成语助记:坐以待毙 坐吃山空 坐怀不乱 坐井观天 如坐针毡 正襟危坐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
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分析。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 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年少时失父家贫,侍奉母亲很恭 谨,广泛通晓《五经》,正直傲世不随俗浮沉。没多久,因 与刑部尚书张亮暗中勾结而获罪,贬为儋州吉安县丞。 显庆元年,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掌权执政, 有个妇女淳于氏长得很美,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 看上了这个女子,托大理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了监狱。后 来高宗命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这件案子。 毕正义自杀身亡。高宗特地饶恕了李义府的罪行,义方则认 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准备上奏章弹劾李义府,便征求他母亲 的意见。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以剑自杀成就了儿子的义 举,你如今能竭尽忠诚树立声名,这是我的愿望,就是死我 也没有遗憾!”义方于是呈上一个奏章。

2017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2017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追亡逐北 亡:逃亡——逃亡的人
北:败北——败北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 1、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2、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主语位置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动词活用为名词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
3、能愿动词 (能、可、欲)+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 介宾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音“增”,渔网——用网捕鱼)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3、 、名名词词作使状动语 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1、动词作名词
324、、、动动动词词词意使为动动动用用用法法法
12、、形形容容词词作作名 一词 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一、 名 词
名词 活用为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总结规律
活用类型
如何识别
名词作状语 名在主谓间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谓语
• D.5、6、8、9、10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过秦论下篇》原文翻译及词类活用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过秦论下篇》原文翻译及词类活用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过秦论·下篇》原文翻译及词类活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过秦论·下篇》原文翻译及词类活用》,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过秦论·下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过秦论·下篇》原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

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

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

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

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

子婴立,遂不悟。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秦虽小邑,伐并大城,得阨塞而守之。

诸侯起于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师。

案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