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1)国际力气:20世纪70年头,广阔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气。

(2)美国方面:美国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渐渐破产。

(3)中国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复原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复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1)它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成功。

(2)从今,中国作为联合国平安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1.缘由(1)美国:20世纪70年头,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2)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裂开后,中国平安受到严峻威逼;考虑解决台湾问题。

2.过程(1)1971年4月,通过“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平安事务助理基辛格隐私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打算。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今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缘由(1)干脆缘由:中美关系的缓和干脆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舆论剧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3)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主动推动。

2.过程(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接连签订一系列协定。

3.意义(1)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发展了两国的关系。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 阵 营一边。 ②意义: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 孤立无援 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①含义:清除 帝国主义 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特权。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 主权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 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期间有帝国主义国家仇视和 阴谋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与分歧。在上述背景下,周恩来发表了上述讲话。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重返联合 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 的变化而进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 ]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
方针下实行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 倒 ” 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 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 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与 A、 C 两项不符,可判断为“ 另起炉灶”; D 项是在 1953 年提出的, 与材料无关,也可排除,故选 B 项。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 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 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2:(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 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对世界影响最为 深远的是( ) A.与苏联的建交 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了中国的外交 原则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命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各 自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与苏联建交打破了 美国的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外部环境。“求同存异”原则主要是推进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
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 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1对外关系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求同”和“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最有 可能是C项,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与“亚非绝大 多数”这一信息不符,B与会议的主题不符。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人民版必修1 (1)

高中历史《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人民版必修1 (1)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的外交成就:A、苏联等10个国家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B、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

C、1950年2月14日,中苏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加强忽然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E、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F、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周恩来并且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3、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4、《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5、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华,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会谈结束后,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7、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一历史填空题: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新”在何处?①实现了的独立;②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③从发展方向上看,是性质的国家。

④外交: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①高涨②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外交政策:外交政策3、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②“”③“”4、成果①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到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3、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和问题;3.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四、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 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的亚非国际会议3.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求同存异”方针提出①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和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②内容:“同”是指共同的和“异”是指不同的和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二 70年代初外交的突破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上升、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根本原因)④是中国长期坚持的结果。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要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上的努力、坚持的原则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新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了解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

试着让学生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工作和外交活动。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一)整体感知(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和调整的原因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顽固的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因而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谋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实行“一边倒”战略,以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中国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中国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时,我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当美苏两国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因而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也正好可以藉此实现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因而使二者关系的改善和最终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

同时,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采取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它对于缓和中国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形势,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制约战争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因而对国内、国际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

人民版必修1课堂设计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整合学案人民版必修一、中国外交三次大转型第一次: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出现巨大转变,由“文革”时期的意识形态驱动转变为国家利益驱动,国际形势的定位也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从极左的意识形态因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真正地为国家利益服务。

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转变,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外交革命”。

第二次:从“被动外交”转向“主动外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国由被动外交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机制的外交转变。

这次外交方式的转变意义深远,也被政界、学界普遍称为中国“新外交”。

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一直对参与多边机制和维和行动讳莫如深,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上升是成正比的。

只有经济搞上去了,世界才承认中国是大国,不可小觑,国际大家庭中才有中国的位子。

中国逐步认识到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中国外交开始自信地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多边机制规则的制定。

第三次: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

当年,推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领导人邓小平曾给中国外交定下基调:“冷静观察,站稳脚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三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严格遵循“韬光养晦”战略,对内发展经济,强身固体,对外近睦远和,避免冲突。

经过三十年的卧薪尝胆,务实低调,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事实上,“韬光养晦”的战略正逐步淡出中国外交的历史舞台。

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外交战略的悄然转型,在近几年新中国外交的活动中,已初见端倪。

二、现代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外交政策调整的国际因素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主要是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专题要览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政治、经济、军事直至文化背景的结晶,因而每一时期的外交都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一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的阶级属性;民族利益(民族利益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国家地位和国家实力。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

学习本专题要把握如下基本线索: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53年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外交走向全方位外交的新时代。

本专题突出的重点是:建国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的策略和贡献;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习本专题要着重把握新中国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还要注意中外相关知识的联系,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要从多角度去分析。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导航: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分解:(1)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局势,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总原则和基本方针的制订。

(2)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3)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会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及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知识结构:新背景: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外交政策:国外交方针:、、初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期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的交1953年提出意义:外成1954年意义:交就1955年意义:重点阐释: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方针: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通史概要: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新课程所学的、以及平时所见所闻回顾有关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本教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再次,利用网络、课件等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国际国内背景知识(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等等)最后,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新课内容的探讨。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文献专题片《共和国外交风云》,或由学生举办新中国外交50年成就展等。

教材对本专题的内容即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一大片”、“一条线”,重返联合国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和中国外交的辉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

本专题同初中教材重点讲述新中国外交成就不同的是,重点分析各时期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即中国外交取得成绩的原因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同时,本专题的内容和上一专题中的“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有着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发展地联系地学习相关知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1: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 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
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 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 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 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的作用。
易混易错: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 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改善中美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遏制和孤立 ①美国:长期“___________”中国政策的失 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 ②中国: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易混易错:中美建交不是1972年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而是在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 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 26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 提出。
•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 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 相处,违背这个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 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 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序 成就
历史意义
与苏等到10多国建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得到了

国际承认
2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
条约
界和平
3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原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有利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4、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课程标准 • 二、专题线索 • 三、知识梳理 • 四、教学方法 • 五、学科前沿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阐述了这一政策,这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基本政策。

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策略,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三、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四、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即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使新中解题关键:可以从国际社会对其反映来思考。

——————————————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 亚非拉许多国家赢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和——————————运动 : ———————————————————————————————政策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会议;————年,在————会议上提出“求同——-——”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思路引领:可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工作的推动、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 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合作呢?
*中国人民选择和拥护自己的政府,中国有宗教 信仰自由,中国决无颠覆邻邦政府的意图。相 反的,中国正在受着美国政府直言不讳地进行 颠覆活动的害处。
“材料阅读与思考”
——何为“求同存异” 同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 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 第3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978年以后)
1949.10.1 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 策有何根本区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周恩来总理 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 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互不干涉内政 国际意义:成为 ……基本准则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四.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2.亚非会议:
入周 日恩 内来 瓦率 会中 议国 会代 场表 团 步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 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 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 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2、万隆会议(1955.4)

会议议题:讨论 独立、和平、 发展等问题 会议对象:亚非29个国家
总 原 则
基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另起炉灶”
②“一边倒”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三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图3:眉开眼笑:胡锦涛举行隆重宴会热烈欢 迎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国际贵宾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综合探究】
(1)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直
接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邓小平和撒切
尔夫人“会意而笑”的主要原因。请简述这 一构想的重大实践意义。 (3)胡锦涛为何“眉开眼笑”? (4)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 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 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 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 传递的信息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
联合国宪章 《____________》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 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主要表现 (1)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如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图文探究 笑容是一种既悦己又悦人的发挥正面作用的
表情。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一
种轻松剂和润滑剂。 图1:开怀大笑:乔冠华(中国代表团团长)在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真题备选人民版必修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xx·全国卷I)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xx·江苏高考)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 正确。

B、C、D都与材料无关。

3.(xx·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解析】选B。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贸易激增,A错。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所以中苏贸易额呈上升趋势;由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在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经济封锁,中美贸易呈急剧下降趋势,故B与表格内容相符。

表中中苏、中美的贸易发展趋势明显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不符,C错。

D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归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实行外交方针(108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A)(109-110页)(1)(1949-1950):与17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A)(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问题的基本准则。

(B)(3)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A)(4)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B)(113-114(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

(4)影响:①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②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4、新时期外交成就。

(20世纪80年代)(B)(114-115页)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第9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1)形成的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2)形成的过程: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目的),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目的)。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素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素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尊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中国同样也尊重别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②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结盟。

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

同时,我国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可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所以,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

他们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干涉我国的内政,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西化。

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我们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永远不称霸。

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轮复习

——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初期外交( 年代中期) 奠基 新中国初期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 年 年代中期
一、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1、国际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A、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壮大)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B、不利形势: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C、最大特点: ⑷新中国的成立 、最大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 对外关系的问题; 对外关系的问题;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3、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1、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原则: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2、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B、一边倒; 、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必修(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活动, 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 简述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 概括我国在外交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3 、 了解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 探讨其对国际关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4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为例,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代 中 ——奠基 奠基 国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年代)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的 对 ——新局面 新局面 外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年代末以来) 关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概念阐述】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个方面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为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接受,是由于: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维护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在实践中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接受;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第五,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指明了方向。

二、“求同存异”的方针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万隆精神的形成。

三、乒乓外交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

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在座的人“动动脑筋”,“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

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

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

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

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

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

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

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不结盟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不结盟政策的含义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

原因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发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

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包括: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其核心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史料解读】一、关于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解读】材料背景:在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中国在坚持“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外交关系。

并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关于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材料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1951年lO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

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材料三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中美联合公报》【解读】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封锁中国;分裂中国台湾,制造两个中国。

材料三则表明两国结束了敌对关系(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减少和最终撤出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和设施。

三则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新生的民主国家加以遏制,中国受到美国的孤立和不承认。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所面临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得到缓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由以前的反对、孤立转为要求改善。

三、关于外交政策的调整的材料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选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解读】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针对敌国、实行军事对抗的结盟政策;材料二则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与俄国的友好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四、关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材料材料一在1998年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息,阐述中方的立场。

中国同意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努力。

材料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3000多人次。

2003年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到1990年共裁减人员103.9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

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

材料四针对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邓小平倡导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别国无权干涉。

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

体现了我国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积极姿态,树立起了负责任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类似的还有近年来我国多次参与了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与裁军工作。

为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难点辨析】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方面“一边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

对新中国的诞生,一方面,“整个世界,除了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个伟大的胜利,没有不欢欣鼓舞的”;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它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军事上实行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明确地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方针的施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二、中美关系从敌视到正常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美国的敌视,并当成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是左右中美两国关系演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和主要原因。

不同的政治制度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障碍。

为此,美国扶持国民党政权,长期阻挠中国的统一。

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关系接近。

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受到来自外部环境苏联共同威胁时,终于相互妥协,改善双方关系。

上述两个因素中,国家利益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具体原因)从美国方面看:(1)冷战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遏制苏联。

但在6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苏联重建它的全球势力,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2)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