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刑法
《刑法》与《食品安全法》司法实践中的冲突探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分析刑法与食品安全法在司法实 践中的冲突表现、原因及后果,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 研究等方法,对刑法与食品安全 法的司法实践进行深入探究
02 《刑法》与《食 品安全法》概述
《刑法》基本概念及原则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司法实践中两者冲突 的表现及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02
03
国内研究现状
刑法与食品安全法司法实 践中的冲突已引起广泛关 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法律体系中对于刑法 与食品安全法的协调处理 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发展趋势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和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 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冲突 将逐渐得到解决
VS
瘦肉精案
该案涉及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 ,以提高生猪的瘦肉率。该案揭示了我国 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 监管和管理。
04 冲突产生原因分 析
立法层面原因
立法理念差异
《刑法》注重惩罚犯罪,保护社会秩 序;《食品安全法》则更强调预防和 保护消费者权益。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这些原则贯穿于刑法的立法、司法、执法的全过程,是刑法得以正确实施的重 要保障。
《食品安全法》立法目的和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法通过确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 品安全标准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等基本制度,构建 起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屏障。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范文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篇一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食品安全犯罪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以期为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呈高发态势,涉及的食品种类多、涉及地域广、涉案金额大,不仅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损害了国家的公信力和国际形象。
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现状1. 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2. 刑事责任追究:司法实践中,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日趋严格,从生产、销售到监管环节的各个环节都加大了打击力度。
三、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1. 立法层面:虽然已有相关法律法规,但部分条款存在模糊性,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某些行为的定罪量刑存在争议。
2. 执法层面:执法部门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时面临取证难、鉴定难等问题,影响了案件的及时查处和有效打击。
3. 监管机制: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存在监管空白和漏洞,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完善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建议1. 完善立法:明确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标准和量刑幅度,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2. 加强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测,提高取证和鉴定的准确性。
3. 强化监管协作: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空白和漏洞。
4. 完善刑罚制度:对食品安全犯罪应采取更加严厉的刑罚措施,包括增加财产刑和资格刑的适用,以提高犯罪成本和威慑力。
食品安全法全文
食品安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活动的监督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第三条食品安全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管理、全程监管的原则,采取公开、透明、公平的方式,强化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促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推广适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公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各方面监督管理参与者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利。
第六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应当依法公正、严格、高效,坚持风险分类、逐级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监督检查,保证被监管对象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第七条国家推行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履行主体责任,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履行监管责任,社会各界应当履行监督责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第二章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严格控制食品生产经营全程的风险。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落实食品追溯、检测、风险防控等制度,为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可追溯的信息。
第十一条禁止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或者加工食品。
第十二条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
第十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食品包装、明示或者标识中,标明真实和准确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五条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所使用的食品材料进行检验,不使用变质、变味、过期食品。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结论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的严峻形势, 我国政府和司法机关不断加强打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食品安 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进行了不断完善和加强。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效果得到了初步显现。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和惩处,我 国食品安全形势得到了明显改善,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通过对涉案 人员的严惩和教育,也起到了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
02
对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依 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对于造成严 重后果的,可以依法判处更严厉 的刑罚,甚至死刑。
03
食品安全犯罪的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强化源头治理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各环 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严格执法
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对违法企业和个人依法严惩,形 成有效的威慑力。
跨区域性
由于食品生产和销售网络日益全球 化,食品安全犯罪往往具有跨区域 性质,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
健康危害
食品安全犯罪导致的食品不安全 事件,往往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
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经济危害
食品安全犯罪会破坏市场秩序, 影响消费者信心,导致经济损失 。同时,对涉案企业的声誉和信
执法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打击跨境食品安全犯罪。
05
食品安全犯罪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发生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
案件概述
某地一家食品加工厂,因非法 添加化学物质导致大量消费者 出现中毒症状,引起社会广泛
关注。
涉案人员
该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及员工。
犯罪行为
刑法中找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条文
刑法中找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条文刑法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条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巨额财产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巨额财产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巨额财产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数额巨大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巨额财产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巨额财产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有期徒刑七年以上。
第三、妨害食品安全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情节特别严重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一)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情节严重的;
(二)生产、销售假劣冒充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生产、销售未经检验合格的肉、禽、蛋、奶制品等食品。
第四、投毒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投放毒害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投放毒害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致人严重危害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以上是刑法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主要条文内容,通过这些规定可以有效维护社会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字数:348)。
刑法中有关食品犯罪的条款有哪些内容呢
刑法中有关食品犯罪的条款有哪些内容呢食品犯罪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中,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或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我国刑法对食品犯罪问题非常重视,分别从食品安全和相关犯罪行为两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条款。
以下是一些与食品犯罪相关的刑法条款。
一、食品安全相关条款1. 破坏食品安全案件(刑法第140条)该条款规定了以销售、生产、提供食品等方式,对食品进行投毒、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使用劣质原料制造食品等破坏食品安全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行为,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件(刑法第140条)该条款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或其他伪劣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及犯罪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使用劣质原料、违规添加或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等。
3. 危害食品安全案件(刑法第141条)该条款规定了以非法方式生产、销售食品等方式,情节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包括过期食品销售、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等。
二、相关犯罪行为条款1. 故意投毒案件(刑法第144条)该条款规定了故意向食品中投毒的行为,不论投毒物质的毒性有多大,一旦有意伤害他人健康,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件(刑法第145条)该条款规定了在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犯罪。
3. 虚假广告案件(刑法第221条)该条款规定了在食品广告中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虚假广告犯罪。
食品广告必须准确、真实地描述产品信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 违法生产、销售肉类等产品案件(刑法第145条)该条款规定了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肉类、肉制品、水产品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犯罪,以保障食品安全。
总结起来,刑法中有关食品犯罪的条款主要分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款和食品犯罪行为的法律条款。
其中,食品安全相关条款主要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而相关犯罪行为条款则从违法生成、销售、广告等角度对食品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
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近年来⼈们开始注重养⽣之道,对饮⾷的要求也越来越⾼。
⾷品安全相关的问题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
随着⽹络发展,有关⾷品安全的漏洞也被曝光,那⾷品安全出现问题时有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吗?⾷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店铺⼩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查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解决您的疑惑,也欢迎您直接来⽹站和律师进⾏沟通。
⾷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刑法》第⼀百四⼗三条【⽣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品罪】⽣产、销售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以造成严重⾷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对⼈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期徒刑,并处罚⾦或者没收财产。
第⼀百四⼗四条【⽣产、销售有毒、有害⾷品罪】在⽣产、销售的⾷品中掺⼊有毒、有害的⾮⾷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品原料的⾷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对⼈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致⼈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百四⼗⼀条的规定处罚。
关于办理危害⾷品安全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治危害⾷品安全犯罪,保障⼈民群众⾝体健康、⽣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法律的若⼲问题解释如下:第⼀条⽣产、销售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具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百四⼗三条规定的“⾜以造成严重⾷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源性疾病”:(⼀)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体健康的物质的;(⼆)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产动物及其⾁类、⾁类制品的;(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产、销售的;(四)婴幼⼉⾷品中⽣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五)其他⾜以造成严重⾷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源性疾病的情形。
食品安全罪的判刑标准
食品安全罪的判刑标准一、食品安全罪的定义与适用范围食品安全罪是指在生产、销售食品过程中,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判刑标准适用于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所规定的食品安全罪。
二、犯罪构成的要件1. 犯罪主体: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2. 犯罪客体: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3. 犯罪客观方面:具有以下行为之一,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1)在生产、销售食品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或者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2)在生产、销售食品过程中,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3)生产、销售腐败变质、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肉类及其制品;(4)生产、销售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食品;(5)生产、销售用有毒、有害物质包装、运输、储存的食品;(6)伪造、变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明文件;(7)其他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
4. 犯罪主观方面:故意或者过失。
三、判刑标准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尚未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3)其他情节较轻的食品安全犯罪。
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3)其他情节较重的食品安全犯罪。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3)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5月2日
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 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两罪的主要区别:
根据本节第149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处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构 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处罚
犯本条所定之罪,依其情节承担如下处罚:
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 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应当立案。
认定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依本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 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此外, 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依照本法第149条之规定,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 罚。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 食品罪
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Fra bibliotek01 概念
03 处罚
目录
02 特征 04 立案标准
05 认定
07 司法解释
目录
06 量刑 08 案例分析
对我国刑法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解读-刑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对我国刑法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解读-刑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两部法律进行规制。
其中,刑法典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刑法典规定了第143 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第144 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个罪名,笔者认为,这两条规定,构成了食品安全犯罪的本罪;另一方面,则是刑法修正案(八)新添加的罪名食品监管渎职罪。
本文主要讨论食品安全犯罪的本罪问题,食品监管类犯罪将不会过多涉及。
《刑法修正案(八)》着眼于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和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现实需要对原有食品安全犯罪的条文进行了修正。
[1]其中,对于危险犯的进一步修订,引起了学界褒贬不一的评价。
本文将主要着眼于对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的解读,结合规范刑法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进行探析。
一、现行刑法之文本解析1.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了配合2009 年颁布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八)将本罪的入罪标准由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修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这一修改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中,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样会给人体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弥补了刑法的疏漏。
用安全标准代替原有的卫生标准,拓宽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入罪范围,可以很好地解决实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那些符合卫生标准,但是由于某些营养元素的缺失而造成的不安全食品问题。
比如,前几年我国曾出现的大头娃娃奶粉,涉案奶粉本身并不违反我国当时的食品卫生法的有关食品卫生规定,仅仅因为奶粉中缺少婴儿成长所必需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造成了数十名婴儿畸形,永久性损伤。
《2024年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范文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犯罪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必须加强刑法规制,提高犯罪成本,确保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以及刑法规制的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食品安全犯罪的概念与特点食品安全犯罪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
其特点包括:1. 犯罪手段隐蔽性高,不易被发现;2. 犯罪主体多元化,涉及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3. 危害性大,影响面广,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 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信心;3. 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4. 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四、刑法规制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已经相对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法律空白和漏洞;2. 执法力度不够,打击力度不足;3. 司法实践中存在定罪量刑标准不统一的问题;4. 刑事责任追究不够严格,部分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
五、完善刑法规制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出以下完善刑法规制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
加强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对各类食品安全犯罪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打击效果。
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合作,形成全社会的共同防范和打击态势。
3. 统一定罪量刑标准。
食品安全罪量刑标准
食品安全罪量刑标准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量刑标准。
首先,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
关规定,最高可处以死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最低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最高可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采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最高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次,对于以营利为目的,在食品中掺假掺伪、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以其
他方式严重污染食品的行为,最高可处死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最低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在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以其他方式污染食品的行为,最高可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后,对于其他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量刑标准非常严格,这也彰显了我国
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希望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摘要】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犯罪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规制,明确了不同的刑种和处罚。
司法实践中,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定罪,确保了司法公正。
针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改进也在不断进行,以加强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强化法治保障。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法治保障,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实现全社会参与保障食品安全的共治机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刑种与处罚、定性与定罪、司法实践、法律改进、打击力度、食品安全权益、法治保障。
1. 引言1.1 探讨食品安全犯罪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犯罪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食品安全犯罪不仅仅涉及个别违法行为,更牵涉到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体系,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犯罪除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外,还可能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丧失,进而影响社会秩序。
在今天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犯罪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给打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探讨食品安全犯罪的重要性就在于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关注,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只有加强监管、严惩犯罪,才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体系。
1.2 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状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过去的几年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不严格。
尽管我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的监管,但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采用非法添加、农药残留超标等手段,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食品安全法》与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间的关系
《食品安全法》与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间的关系食品安全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食品安全保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治理系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主要有两种规制手段,即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的行政处罚和以《刑法》为基础的刑事处罚。
《食品安全法》第一条就明确了该法的立法宗旨,是“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立足点在于“安全”。
与食品相关的法律还有许多,例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法律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的监管问题进行了规定。
1.《食品安全法》与《刑法》的关系从犯罪主体上看,《食品安全法》涉及的违法行为主体较多,而《刑法》143条、第144条只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是犯罪主体,对于食品运输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原料提供者等相关人员却未作规定。
这样会使刑事司法机关无法对后者的犯罪行为进行认定,造成其逃脱刑罚制裁。
从刑罚设置上看,《食品安全法》135条有关于资格刑的具体规定,主要是对食品安全的主管人员加以从业限制,而《刑法》没有对食品安全犯罪资格刑进行规定。
这增大了与《食品安全法》衔接的难度,降低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削弱了刑罚的威慑,导致食品安全犯罪者再犯的可能性增加。
2.《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关于《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食品安全法》第二条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
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
”即除制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适用《食品安全法》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仍然适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食品安全处罚依据
食品安全处罚依据一、法律依据食品安全处罚依据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2)违反食品安全法规,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2.《刑法》相关条款(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处罚标准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刑法》等相关规定,食品安全处罚标准如下: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2.违反食品安全法规,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4.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5.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了食品安全领域内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刑事责任:1. 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罪行成立的标准包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数量较大、销售额巨大、造成严重后果等。
对于犯罪嫌疑人,可以处以刑事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行为。
对于犯罪嫌疑人,可以处以刑事拘留、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妨害食品安全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妨害食品安全罪是指在食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重妨害食品安全的行为。
对于犯罪嫌疑人,可以处以刑事拘留、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行政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赋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具体处罚力度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2. 企业信用记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将其违法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并公示。
企业信用记录的不良记录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融资难、市场信任度降低等。
3. 撤销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对于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相关部门可以撤销其食品生产、销售许可证,使其无法继续从事食品相关的经营活动。
刑法中找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条文
刑法中找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条文食品安全是社会稳定和公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刑法则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基础。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刑法中存在多个条文与之相关。
以下是几个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刑法条文:一、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罪(刑法第143条)在我国法律中,非法生产、销售食品属于犯罪行为,构成该罪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生产有毒、有害的食品;销售生产日期标识不真实、过期的食品;其他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的行为。
该罪属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死刑。
二、妨害食品安全罪(刑法第144条)妨害食品安全罪是指在生产、加工、供应、销售、餐饮等活动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威胁、欺骗消费者或者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该罪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公民身体健康,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刑法第315条)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利用暴力手段控制食品市场,从事非法生产、销售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第315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构成犯罪,入刑的情形包括邀请、指使、勾结、胁迫他人加入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实施暴力、威胁等行为。
四、滥用影响力受贿罪(刑法第389条)滥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机关以及食品监督人员等滥用职权、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而收受贿赂的行为。
这种行为非常危害食品安全,导致食品市场失序,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
根据刑法第389条,该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五、传染病材料罪(刑法第340条)传染病材料罪是指故意制作、储存、运输和交易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病原体、病毒等材料的行为。
该罪与食品安全有关,因为一些传染病可以通过食品传播。
刑法第340条规定,该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以上是刑法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些条文。
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和对其严厉的处罚,有助于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的开题报告
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的开题报告
标题: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
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违法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规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刑法规制是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意义:
食品安全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刑法规制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探索实现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模式。
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研究内容:
1.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2. 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分析
3. 刑法规制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及其现状
4. 基于刑法规制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探究
5. 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深入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走访,对刑法规制与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预期成果:
1. 梳理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类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2. 充分分析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探究刑法规制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及其现状,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和借鉴。
4. 基于刑法规制的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探究,为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建议。
5. 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推动我国食品安全刑法规制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食品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以某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及处理过程。
二、案例概述2019年,某地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当地一家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和添加剂,导致生产的方便面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
事故发生后,消费者食用该产品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三、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旨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安全。
本案中,食品加工厂使用不合格原料和添加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旨在规范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本案中,食品加工厂生产的方便面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我国关于刑事犯罪的法律,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具有明确的处罚规定。
本案中,食品加工厂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食品加工厂使用不合格原料和添加剂,生产出有害食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食品加工厂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 法律责任承担(1)民事责任:食品加工厂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消费者因食用有害食品而遭受的损失。
(2)行政责任:食品加工厂应受到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3)刑事责任:食品加工厂的主要责任人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罚。
五、案例启示1. 严格执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漏洞。
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食品安全领域常见的六大刑事犯罪
食品安全领域常见的六大刑事犯罪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刑法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构成本罪。
1.“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指以下情形:(1)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2)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3)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4)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5)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2. 法律后果:量刑幅度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到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的量刑情节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及“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至4条对上述量刑情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涉及人体健康伤害程度以及生产、销售金额等。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构成本罪。
法律后果:量刑幅度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量刑情节包括“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及“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至7条对上述量刑情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构成本罪。
1.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的刑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不断增加的进口食品的数量和品种,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
然而,由于我国在进口食品安全规制上的空白,使得在实践运用中存在无法可依的困境,为确保我国进口食品安全,保护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如何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则成为了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食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国际食品贸易不断深入,这在客观上满足了国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但同时也成为了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奶粉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后,我国消费者对奶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担忧,如何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消费需求,在法律上规制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这对于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尤为必要。
一、进口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的进口在我国食品贸易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口食品无论是从范围和数量上都在逐年增加,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进口食品
的消费规模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不断增长。
在确保我国消费者享受国外进口食品的同时,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
面对形形色色的进口食品,由于消费观念的落后和消费知识的匮乏等原因,消费者往往无法辨别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严重威胁其人身健康,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之后,对于进口奶粉的安全监管迫在眉睫,加强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食品安全的发展,这不仅关乎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稳定的需要。
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贸易和贸易环境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
不安全的食品进口到国内,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类食品的恐慌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从而影响该类食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造成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
我国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当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消费者人身健康和财产权利时,往往不能有效的寻求法律的援助。
因此,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有助于从源头杜绝不安全食品进入国内市场,确保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口食品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
尽管我国对于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在监管机构、监管手段和监
管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但相对于国内不断增长的进口食品需求而言仍显不足,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薄弱的法律保障,检验监管方式的漏洞,使得进口食品安全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其适用性较差。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比例为23%,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标准采标率44.2%的总体水平。
就速度而言,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也相对较慢。
发达国家的食品技术标准修改周期一般是3年到5年,而我国很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有些标准的实施已满十年甚至是超过十年以上。
此外,在实践运用中,相互矛盾的标准也常常让执法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
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
我国食品标准的过多过滥,使得标准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减弱了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在进口食品的安全规制上仍存在空白。
根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进口食品应当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只有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境销
售,但进口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口我国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也就是说,进口食品只有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在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这将导致一旦发生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就面临无法律依据的尴尬境地。
此外,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贸易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虽然很多,但因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法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导致因执法主体不同,适用的法律也不同,因而留下执法的空隙,定性不准确、处理不当的比比皆是;法律条款的操作性不强,有关法律条款比较笼统和宽泛。
就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来讲,尽管对进口到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作了相关规定,但是其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
因此不可能真正对外国的食品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和制裁。
(三)进口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方式不健全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检验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进口食品的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检验检疫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面临极大的挑战。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对进口食品的检验监督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检验体系的不完善,检验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检验技术
储备的缺乏以及基层检验人员质和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瓶颈问题。
三、完善进口食品安全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加快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国际采标率。
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感受到国际标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经济条约及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制定,在保障国际食品安全中占据主动地位。
重视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同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时间,以此来解决其滞后性问题。
在加大对卫生部门整合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投入的同时,对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加快研究和修订不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制定统一的《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法》及其条例
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的运作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我国现有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完善、废止修改和整合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旧法律法规。
将散存在各种食品
安全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加以整合,制定一部完整、规范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对进口食品方面所涉及的疫情管理、质量安全评估、卫生注册、口岸检验放行、追溯和召回等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作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
此外,对于现有的《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法律漏洞,进行司法解释,确保在实践运用中有法可依。
(三)建全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从源头上把关,加强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资格认证,以此杜绝不合格产品。
均衡检验水平,大力发展检验技术,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进口食品贸易。
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局,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更加明确合理的分工。
加强检验标准的监督,加大对监管不力人员的惩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
四、结语
要从根本上改善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实现的。
确保我国进口食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社会和消费者的基本责任和承诺。
如何做好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
不仅是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采取高效有力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才能最终形成有序良好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障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
作者:邓梦莹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