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伊马替尼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魏亚楠;苗儒林【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GIST患者,均给予400 mg/d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并观察治疗的近期效果、生存分析[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1、3年的生存率]和毒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治疗效果,其中获完全缓解(CR)者6例(10.71%),部分缓解(PR)者35例(62.50%),稳定(SD)者8例(14.29%),有效率(RR)为73.21%,疾病控制率(DCR)为87.50%;截至随访结束,PFS及OS均未达到,且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4%和84.5%;全组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且其中发生率≥10%的从高至低依次为白细胞下降(94.64%)、食欲减退(92.86%)、皮肤黏膜水肿(89.29%)、乏力(87.50%)、腹泻(76.79%)、恶心呕吐(66.07%)、肌肉酸痛(57.14%)、皮疹(35.71%)、血小板下降(26.79%)、肝功能损害(21.43%)和血红蛋白下降(16.07%);此外毒副反应Ⅲ级共有11例,未有Ⅳ级报道.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有效,安全性较好,但对于少数出现Ⅲ级毒副反应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oxicity reaction of Imatinib Mesy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GIST in cancer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matinib Mesylate in 400 mg/d. Recent curative effect, survival analysis [overall survival (O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 and survival rate of 1, 3 year] and toxicity rea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Curative effect of all 56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8 cases (14.29%) were complete remission(CR), 35 cases (62.50%) were partial remission (PR), 8 cases (14.29%) were stable disease (SD), the RR was 73.21%, disease control rate was 87.50%.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visit, OS and PFS were all not reached, the survival rate of 1, 3 year were 91.4% and 84.5%. The grades of toxicity reaction were mostly Ⅰ-Ⅱ, the toxicity reaction (occurrence rate ≥ 10%) arranged from high to low were decrease of leucocyte (94.64%), anorexia (92.86%), edema of skin and mucosa (89.29%), weakness (84.50%), diarrhea (76.79%), nausea/vomit (66.07%), muscular soreness (57.14%), rash (35.71%), decrease of soterocyte (26.79%), 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21.43%), decrease of haemoglobin (16.07%). 11 cases had Ⅲ grade of toxicity reaction, Ⅳ grade toxicity reaction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 Imatinib Mesylate has a positive curative effect and good safety for GIST treatment, but 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the toxicity reaction of Ⅲ grade, although it is minority.【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10)008【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胃肠道间质瘤;疗效;毒副反应【作者】魏亚楠;苗儒林【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医院,北京,10003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尤其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
研究论文:浅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83180 临床医学论文浅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xx年11月~20xx 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88例,按照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2.73%;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所占比例为2.2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英文名称为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简称为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血液疾病。
此种疾病通过长期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情况却十分严重,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高。
伊马替尼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也较高。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一定的护理对策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本次研究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探讨出一种有效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1月~20xx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88例,按照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为(44.65±2.25)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1~70岁,平均年龄为(43.68±2.16)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对此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会出现恐慌、不安等不良情绪,再加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的折磨和巨额的医药费用,因此患者会出现不积极治疗的现象。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者使用抗精神病 药物导致 T D的可能性显著 高于携带纯合子 或 杂合子 S e r 等位基 因的患者 , 认为 G WG i y基因型是精神分 裂症患者易患迟 发性 运动 障碍 的危 险因素 。1 9 9 9年被 研究 证实在 白种人 中 T D的发生 与 D R D 3基 因多态性 间存在显著
烟肼 、 普鲁 卡因胺 和磺胺 类等 , 其 多 态性 可导 致两 种代 谢方 式, 即快乙酰化型 和慢 乙酰 化 型。异 烟肼 在 N A T 2的作 用下 经 乙酰 化 失 去 活 性 后 才 能排 泄 , 失 活 快 型 的 肝 细 胞 内有
总之 , 药物相关基 因的个体差 异可提示个 体用药后 出现 不 良反应 可能性的大小 。 目前 , 我 国药品不 良反应监测体 系 主要依靠药 品生产 、 经营企业 和医疗机构等上 报不 良反应数
( T P MT ) 、 N 一 乙酰基转移酶 ( N A T s ) 、 胆 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醛酸酶 ( U G T ) 等 。( 1 ) T P MT T P M T基 因多 态性对 嘌呤类抗 肿
如多巴胺 D 3 受体 的基 因多态性 迟发性运动障碍( T D ) 是
一
种严重 的椎 体外系副放 映 , 其 用药后产生 的机理 一直 是药
F D A将建议 患者进行 基 因检查 的信 息添加 到华法 令 的标 签 上, 用 以减少临床 出血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个体对 嘌呤类药 物代谢具有很大差 异。对 于 T P M T突变 的纯 合 子患者 , 使用常规剂量 的 6 . 巯 嘌呤 , 会导致 体内 T G N s的积
累, 产生严重的毒性 , 可迅 速产生 严重 的骨髓抑 制和肝 损害。 因此 , 对 于 急性淋 巴细 胞 白血病 患者 , 早 期检 测 T P MT基 因 型, 可 以避免早 期可预防的严 重骨髓抑制并指导个体化给药。 ( 2 ) N A T s 有N A T 1和 N A T 2 , N A T 1的底物有对氨基苯 甲酸和对 氨基水杨酸等 , 其 多态性形态 至少 有 1 7种 , N A T 2的底 物有异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过敏性休克1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过敏性休克1例摘要】甲磺酸伊马替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cr-AbI阳性细胞系细胞,ph染色阳性的慢粒和急淋患者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该药不良反应较多,常有水潴留、肝脏毒性、中性粒减少以及皮肤反应等。
该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临床罕见,国内外较少报道,本文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的个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期临床应用所借鉴。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77-02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自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2014年2月于当地医院行小肠间质瘤手术治疗。
2014年6月发现肝内多发直径约2~3cm转移灶,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印度产,批号不详)靶向药物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1月后因全身浮肿伴皮疹、心悸不适症状明显,改间断口服治疗,为2至3天1次,每次400mg,不良反应减轻,能耐受。
但2014年9月初复查上腹部MRI检查见肝转移瘤明显增大,最大约5×6×6cmm。
2014年9月20日改口服诺华制药(瑞士)有限公司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规格100mg/片,遵嘱正常进餐后12:00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服药后约40分钟,患者开始出现心悸、胸闷,初症状轻,自行开车持续约I6分钟到我院,服药后约1小时,心悸、胸闷明显加重,并烦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测血压70/45 mmHg,心律98次/分,SPO275%,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即予休克体位,低流量吸氧,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液后观察3分钟症状改善不明显,测血压70/50mmHg,予即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维生素C注射液3.0,用药后约10分钟患者症状渐缓解,SPO298%,监测血压110/70 mmHg。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药物性肺损伤1例
卫) 4 0 0 mg ,q d ,入院 2 月余 前更 换 剂型 , 改 为 甲磺 酸
入 院查 体 :T :3 6 . 8 ℃ ,R:2 1 次/ 分 ,P :7 8 次/
伊 马 替尼 胶囊 。不 久后 因 “ 感 冒 ”后 出现 活 动后 气 分 ,B P :1 1 5 / 7 5 mmH g 。双肺 呼吸音粗 ,右肺呼 吸音
I 砒蛐 嚼 劬e
MU We i - j i n g , RE N Xi a o . 1 e i , Z HA NG L i , L I U y i , Z H ANG Ha i . y i n g , F E NG Wa n . y u 2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B e i j i n g P u r e n Ho s p i t a l , Be i j i n g 1 0 0 0 6 2 , C h i n a ; 2 . De p a t r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Be i j i n g 1 0 0 0 4 4 , C h i n a
[ A b a (  ̄e t ] A 5 9 - y e a r - o l d m a n w a s 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C ML a n d r e c e i v e d i ma t i n i b me s y l a t e 4 0 0 mg / d f o r t h e r a p y o f
案例分析 I C a s e A n a l y s伤 1 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喻俊峰;陈文举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3(30)10
【摘要】患者,女,54岁。
2008—09因“小肠占位”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小肠间质瘤。
术后一般情况良好。
未继续治疗。
2011—04常规体检彩超见肝多发转移,
【总页数】1页(P891)
【作者】喻俊峰;陈文举
【作者单位】471031 河南洛阳,150医院药剂科;471031 河南洛阳,150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3
【相关文献】
1.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报告 [J], 侯丽丽;张鹏宇;朱蕾;张旻;郭海英;周新;李强
2.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致剥脱性皮炎1例 [J], 张夏兰;沈夕坤;黄玉宇;黄立峰;陈万生
3.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癣样药疹1例并文献复习 [J], 陈晓颖; 陈力; 姚星宇
4.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严重腹水1例 [J], 张明明
5.临床药师参与甲磺酸伊马替尼致胃间质瘤切除术后低钙血症诊治的病例分析 [J], 丁蕊;陈永妍;于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研究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化学名N-(4-氨基-3-甲氧基苯基)-N-(2-(4-吡啶基)乙基)马盐酸盐,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最早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药物而被研究和开发,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疾病的应用探索,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多种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中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癌细胞上的BCR-ABL融合蛋白的活性,从而阻断了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的传导,达到了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
BCR-ABL融合蛋白是C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常见的异常蛋白,起到了促进癌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作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除了在CML治疗中的成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广泛地用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治疗。
比如,对于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也被研究应用于其他一些癌症的治疗中。
例如,它被用于肾细胞癌、神经型肿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等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
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这些癌症类型中有抗肿瘤活性,并且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肺动脉高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这些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尽管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多个领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性能上的限制。
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耐药性问题是一个挑战。
长期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患者中,约有30%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另一方面,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
因此,如何提高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疗效,减少副作用以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_谢周涛
共计 1 893 例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 , 其中 663 例产生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35. 0% 。 发生率较高 临床应重视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 , 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 , 以减少
为: 水肿 203 例( 30. 6% ) , 白细胞减少 146 例( 22. 0% ) , 恶心呕吐 115 例( 17. 3% ) , 血小板减少 107 例 ( 16. 1% ) , 关节肌 肉疼痛 72 例( 10. 9% ) 。结论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关键词] 伊马替尼, 甲磺酸;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979.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4 - 0781 ( 2011 ) 07 - 0963 - 02
· 964·
表1 663 例患者 ADR 临床表现分布 临床表现 例数 构成比 /% 9 1. 4 腹腔积液 4 0. 6 剥脱性皮炎 2 0. 3 头痛 1 0. 2 房室传导阻滞 1 0. 2 多浆膜腔积液 1 0. 2 脑水肿 1 0. 2 黄疸 1 0. 2 室性期前收缩 8 1. 2 死亡
[ 收稿日期] 2010 - 07 - 14 [ 修回日期] 2010 - 08 - 26 [ 作者简介] 谢周涛 ( 1978 - ) , 男, 湖北黄冈人, 主管药 Email: 师, 硕士, 从事医院药学工作。 电话: ( 0 ) 13114364719 , benza202@ 163. com。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关于开辟“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栏目暨征文的启事
为了解我国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发展动态 , 总结临床药学研究成果, 加强临床药师交流, 提高临床药师服务 水平, 总结临床药师培训和教学经验, 推动我国临床药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 经《医药导报 》 编辑部与拜耳医药保健 《医药导报》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 有限公司研究, 决定自 2011 年第 1 期起, 在 杂志上开辟 栏目。 该栏目将系统介 绍临床药师参与各科典型病例药学服务过程 , 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根据患者病情 (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 临床药师培训教学 等) 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用药方案 , , 2011 12 2011 1 12 经验总结等内容 年 月编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刊登在 年 期该栏目的稿件进行评选, 被评为 优秀论文者将获得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 。 欢迎广大药师、 医师, 以及医药院校的研究人员、 在校学生和关心该栏目建设的读者踊跃投稿。 凡投该栏目 的稿件, 编辑部将开设绿色通道加急优先审稿 , 审稿通过后力争 5 个月内刊出。 编辑部也欢迎广大作者、 读者为该栏目出谋划策, 提出宝贵意见。 《医药导报》 编辑部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毒副反应的护理对策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毒副反应的护理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时常见的毒副反应及护理对策。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概述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及常见副作用。
正文部分提出了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饮食调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护理对策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患者教育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将了解如何有效应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副反应,护理对策,规范用药,监测,饮食调理,药物相互作用,心理护理,患者教育,依从性1. 引言1.1 胃肠道间质瘤的概述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源自胃肠道内神经内分泌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通常生长在胃、小肠、结肠等胃肠道器官中。
该肿瘤具有隐匿性和多样性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GI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和易发生转移、复发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
了解GIST的概况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寻求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深入了解GIST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1.2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作用及常见副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等各种恶性肿瘤。
它通过抑制异位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c-kit)和PDGF受体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水肿、脱发、乏力等。
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症状,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评价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评价摘要】目的:评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实验组加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差异后发现,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缓解,且该药物的应用还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儿童患者较少[1]。
在临床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被称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是发生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生性肿瘤。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无明显症状,具有起病缓慢的特点,患者典型症状为消瘦、乏力、多汗、脾大和低热等,常规体检过程中仅见外周血异常增高,诊断难度较大[2]。
我院为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采用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并获得批准同意,根据入院时间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每组纳入3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在排除合并精神疾病病史和认知障碍的患者后,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随时退出研究。
28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28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8 例慢性粒细胞白细胞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口服治疗,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本组28 例治疗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100%,水肿57.1%,消化道症状35.7%,骨、关节、肌肉痛25%,皮疹10.7%。
通过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积极主动指导患者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细胞;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3.7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179-0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属骨髓增生性疾患,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1]。
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Gleevec)]是一种2一苯氨嘧啶衍生物,它通过取代BCR ~ ABI融合蛋白中的ATP而阻断ABL酪氨酸激酶的持续磷酸化,从而达到抑制Ph阳性白血病克隆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成为第一个成功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靶向药物[2]。
现将2008年4月至2013年 1月,对入住我院血液专科病房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口服伊马替尼化疗方案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 年4 月至2013 年1 月,对入住我院血液专科病房28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口服伊马替尼化疗方案治疗。
本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25-52 岁,平均47.5 岁。
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且BCR— ABL融合基因阳性、Ph 染色体阳性。
其中慢性期10 例,加速期12 例,急性变期6 例。
1.2 不良反应1.2.1 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本组26 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贫血,多发生于用药后2 ~3 周。
47例伊马替尼不良反应分析
47例伊马替尼不良反应分析王奎鹏;余海滨;杨景柯【摘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至2016年上报的47例伊马替尼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例ADR中,≤20岁和51~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78.72%);80.85%的ADR在用药15 d内发生;血液学ADR占68.09%、皮肤及其附件ADR占70.21%、消化系统ADR占87.23%.结论伊马替尼ADR多数表现轻微,采取适当的处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用药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随访观察,防止严重ADR的发生.【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7(030)003【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伊马替尼;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作者】王奎鹏;余海滨;杨景柯【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R730.6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止Bcr-abl、C-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factor,PDGF)等蛋白与底物磷酸化,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其在临床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肿瘤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1]。
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应用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报道亦日趋增多。
本文收集研究了2015年至2016年我院应用伊马替尼所致的ADR,共计47例,现分析如下。
本文统计2015年至2016年我院伊马替尼发生的47例ADR报告,收集参考原始随访记录,对其中涉及的患者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及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2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22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祝洪梅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
【年(卷),期】2018(15)12
【摘要】目的探索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发生规律、特点及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防范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伊马替尼”、“格列卫”、“不良反应”、“致”为检索词,检索CNKI 2000年1月至2018年3月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55篇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
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提取224例病例,病例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老年患者比
例较高,原患疾病主要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不良反应涉及血液、皮肤及
附件、全身、心血管、泌尿、肝胆以及呼吸等多个系统损害,主要涉及血液系统临
床表现有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SGOT/SGPT升高等,其他临床表现有多形红斑疹,水肿、体液潴留、肌痛、肌肉痛性痉挛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临床应用伊马替尼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发生,加强用药监测、风险沟通及合理用药指导,提高用药
安全性.
【总页数】5页(P733-737)
【作者】祝洪梅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94.11
【相关文献】
1.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J], 陈毅鹏;陈小霞
2.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J], 谢周涛;李德秀
3.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 [J], 李丹露;李希娜;杨丽杰;马满玲
4.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J], 喻俊峰;陈文举
5.甲磺酸伊马替尼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J], 蒋同勇;梁茂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于洪霞;赵亚滨;何娟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42)9
【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综合相关文献,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机制,指导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856-857)
【作者】于洪霞;赵亚滨;何娟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多浆膜腔积液一例并文献复习 [J], 刘东芳;张成侠;冯志刚
2.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银屑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甄亚男;肖瑞雪;石会勇;韩钢;徐忠法
3.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癣样药疹1例并文献复习 [J], 陈晓颖; 陈力; 姚星宇
4.1例胺碘酮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J], 刘晓园; 秦又发; 邓涛
5.克拉屈滨治疗经典型毛细胞白血病致间质性肺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傅雷华; 葛国兴; 傅佳萍; 张志坚; 洪攀; 封蔚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2T01:37:27.63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姚宇宁[导读] 研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姚宇宁大庆市人民医院血液科黑龙江大庆 1637000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7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比不良反应、疗效。
结果:疗效上,对照组57.89%<观察组84.21%(X2=6.39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44.74%>观察组10.53%(X2=11.120,P<0.05)。
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上,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非常关键,其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并减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疗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为染色体突变所致的细胞异常大量增值,虽早期无不适感觉,但随着病情恶化,其骨髓造血能力大大降低,会引发一系列严重不良疾病,而伊马替尼为主要治疗药物,能够至少使80%左右患者持续生存120个月左右,其缺陷在于价格较高,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其治疗费用[1]。
因此使用国产的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仿制药,用于治疗,可大大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力[2]。
但该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问题还待考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以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优势和不足,现如实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起/止时间为2018年03月/2020年08月;例数:76例肺癌患者;病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化分组;组别例数和命名: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
纳入标准:符合CML诊断标准,符合药物治疗标准[3];首次发病;肝肾功能正常;具备正常的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无其他基础性疾病;完成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违背研究规定、不配合者;心理或精神异常者;妊娠期患者;有严重疾病患者;退出治疗者;过敏者。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李娥;寇雪琴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2(021)018
【摘要】目的:总结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例,观察其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血液性毒性3例,非血液性毒性17例,其中水钠潴留6例,胃肠道反应7例,皮疹2例,转氨酶升高2例.结论:临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及消化系统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置.
【总页数】1页(P373)
【作者】李娥;寇雪琴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37;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疗效观察 [J], 佟丹江
2.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J], 程玮;宋琪
3.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J], 袁冬
4.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效果观察 [J], 张睿
5.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J], LIU Chunyu;LUAN Lan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ChinaPharmaceuticals2019年6月20日第28卷第12期Vol.28牞No.12牞June20牞2019第一作者:蒋同勇,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电子信箱)294290884@qq.com。
△通信作者:梁茂本,男,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电子信箱)liangmaoben@sina.com。
·合理用药·doi:10.3969/j.issn.1006-4931.2019.12.035·药事·PharmaceuticalAdministration甲磺酸伊马替尼为首个上市并应用于临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度选择性抑制酪氨酸激酶(包括BCR-ABL融合蛋白、c-kit蛋白和PDGFR-α蛋白)与底物磷酸化和一系列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其用于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较成功。
目前已作为治疗CML、胃肠间质瘤(GIS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线用药。
为了解该药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收集并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伊马替尼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文献资料46篇(49例)。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以“伊马替尼”或“格列卫”为主题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ADR文献46篇,来自30种国内期刊,合计49例报道(核对原文均为个案报道)。
分析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原发疾病分布及临床表现类型。
2结果2.1患者性别与年龄结果见表1。
49例ADR患者中,男29例(59.18%),女20例(40.82%);年龄26~81岁犤1-2犦,平均(55.05±14.22)岁;死亡3例犤3-5犦。
2.2原发疾病结果见表2。
2.3ADR临床表现类型结果见表3。
表1甲磺酸伊马替尼致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年龄(岁)21~3031~4041~5051~60≥61合计男(例)33581029女(例)1238620合计(例)458161649构成比(%)8.1610.2016.3332.6532.65100.00甲磺酸伊马替尼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蒋同勇,梁茂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以“伊马替尼”或“格列卫”为主题词,检索2003年1月至2018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ADR,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
结果共检索到49例ADR,男女比例为29∶20,中老年(5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患者原发疾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多见。
临床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损害。
结论应加强甲磺酸伊马替尼ADR的临床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9.3;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牗2019牘12-0108-03AdverseDrugReactionsofImatinibMesylate:ALiteratureReviewJIANGTongyong,LIANGMaoben(Huai′an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Huai′an,Jiangsu,China22330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sandrelatedfactorsofadversedrugreactions(ADRs)inducedbyimatinibmesy late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rationaldruguseintheclinic.MethodsTheADRsinducedbyimatinibmesylatewereretrievedfromJanuary2003toJune2018inChinabyusingChineseHospitalDigitalDatabase,VIPmedicalinformationsystemandWanfangmedicalinformationsystemwiththe″Imatinib″or″Gleevec″asthekeywords,andtheircharacteristicsandrelatedfactorswereanalyzed.ResultsAtotalof49ADRswereretrieved,withamale-to-femaleratioof29∶20.Middle-agedandelderlypeople(over50yearsold)wereathighrisk.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wasthemostcommonprimarydisease.ThemainclinicalmanifestationsofADRswereskinanditsappendages(themostcommon),digestivesystem,respiratorysystemandcardiovascularsystem.ConclusionTheclinicalmonitoringofADRsinducedbyimatinibmesylateshouldbestrengthenedtoensurethesafety,rationalityandeffectivenessoftheclinicalmedication.Keywords:imatinibmesylate;adversedrugreactions;literaturereview;rationaldruguse109ChinaPharmaceuticals2019年6月20日第28卷第12期Vol.28牞No.12牞June20牞2019·药事·PharmaceuticalAdministration表3甲磺酸伊马替尼致ADR临床表现类型(n=240)类型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全身性损伤其他临床表现瘙痒(19),鳞屑或脱屑(13),红斑或红斑渗液(8),丘疹(8),皮疹(6),皮肤溃疡(3),皮肤潮红(4),皮肤开裂(3),色素沉着(3),皮下瘀斑(2),皮肤干燥(2),疮疹(1)恶心(9),腹胀(6),黄疸(4),腹痛(3),腹腔积液(3),呕吐(3),纳差(3),转氨酶升高(2),腹腔积液(2),腹泻(1)呼吸急促或困难(11),肺部感染(8),咳痰(5),咳嗽(6),呼吸衰竭(1)胸闷(6),胸腔积液(6),心包积液(3),心悸(2),胸痛(2),血小板下降(2),心律失常(1),心绞痛(1),左心衰竭(1),室性早搏(1),左心功能不全(1),红细胞下降(1),白细胞下降(1)乏力(6),头昏或头痛(2),肌力下降或肌肉疼痛(2),感觉减退(1),烦躁(1)肾功能损害(1),尿量减少(1),尿黄(1)全身水肿(8),体温升高(6),过敏性休克(2),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2),全身发紧(1),全身骨痛(1)四肢或下肢水肿(11),面部水肿(8),眼睑或结膜水肿(4),眼底、结膜出血或充血(3),腹部正中条形疤痕(3),阴囊肿胀(1),腹肌紧张(1),鼻出血(1),口腔溃疡(1),脱发(1),关节腔积液(1),男性乳房发育(1),口唇灰白(1),眼睑外翻(1)注:由于ADR涉及多个系统/器官,故例次数大于病例数。
原发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胃肠间质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高血压、白癜风等肠胃间质瘤合并乙型肝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乙型肝炎肠胃间质瘤合并高血压盆腔间质瘤合并高血压、肺部慢性炎症等腹膜间质瘤例数(例)2712421111构成比(%)55.1024.498.164.082.042.042.042.04表2甲磺酸伊马替尼致ADR患者原发疾病分布情况牗n=49牘3讨论由表1可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ADR发生率越来越高,特别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32例,65.31%),其中老年患者(≥61岁)16例(32.65%),3例死亡患者年龄分别为50岁犤5犦、70岁犤3犦和72岁犤4犦。
张颖等犤3犦报道,患者,女,70岁,因诊断为CML(急变),选择甲磺酸伊马替尼200mg(每日2次)治疗。
服药当日患者述皮肤瘙痒,予西替利嗪口服后症状缓解。
服药后第8日,患者再次感到皮肤瘙痒,体格检查见全身皮肤潮红、水肿,可见糠状细碎脱屑,呈红皮病的临床表现,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5d后患者症状缓解,停用地塞米松。
服药第16日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皮肤散在针头大红色斑疹,压之褪色,类似麻疹,再予地塞米松(用法剂量同前)。
服药第18日患者开始出现双手及面部皮肤大面积剥脱,停用伊马替尼,继续予以地塞米松,并给予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
服药后第22日,患者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年龄较大患者ADR发生比例较高,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甲磺酸伊马替尼在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药物蓄积,进而增加ADR的发生风险。
由表2可见,CML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发生ADR的比例最高(55.10%),这可能与该药最早应用于CML的治疗有关。
49例ADR中有3例患者合并乙型肝炎。
赵攀等犤4犦报道,患者,男,72岁,确诊CML(慢性期),BCR-ABL融合基因阳性(P210)。
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给予患者口服伊马替尼400mg(每日1次)治疗。
用药至第11个月患者开始出现乏力、腹胀、纳差、尿黄、肤色发黄,转氨酶及胆红素大幅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大幅延长,腹部B型超声检查示肝脏体积缩小,包膜欠光滑,门静脉内径1.4cm,腹盆腔积液,“小三阳”,HBV-DNA定量9.25×105copies/mL。
重症肝炎考虑为乙肝病毒再激活后导致的肝功能损害。
立即停用伊马替尼,加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同时予保肝、退黄、输注新鲜血浆等支持治疗,但患者肝功能损害病情进行性恶化,3周后死亡。
建议临床医师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既往史,对于有肝、肾基础疾病的患者,应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该药,并加强监护;一旦出现ADR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