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芽胞染色及酵母菌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的芽孢染色细菌的芽孢是指在环境恶劣时,细菌会形成内部有严密壳层保护的休眠结构。
芽孢可以存活在高温、低温、干旱和化学物质等极端环境中,具有极强的耐受性。
因此,了解细菌的芽孢形态和染色技术对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知识芽孢染色是一种特殊的细菌染色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细菌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培养,诱导细菌形成芽孢。
然后用特殊染剂染色,可以使芽孢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两类:芽孢形成阳性细菌和芽孢形成阴性细菌。
在芽孢染色实验中,需要用到以下染剂:1. 碘液:可以使细菌和芽孢的细胞质和内浆颜色变成深蓝色。
2. 芽孢绿:能够将芽孢染成绿色。
二、实验步骤1. 准备玻璃片。
取两块无菌的玻璃片,用酒精灼烧消毒,并晾干备用。
2. 细菌培养。
取一株待检测的细菌,接到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
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是30-37℃,使细菌生长至需要形成芽孢的生长阶段。
3. 热处理。
将培养好的细菌涂在一块玻璃片上,然后将其放置在巴氏杀菌器中,用高温(通常是80℃)处理大约5分钟。
这里的处理过程可以模拟极端环境,诱导细菌形成芽孢。
4. 染色涂片。
将热处理后的细菌涂片放置在滴定瓶中,加入碘液,在室温下静置几分钟。
不要让碘液干燥,否则会影响后续染色效果。
之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碘液。
5. 脱色处理。
将染色过的细菌涂片放入酸酒精溶液中,脱色1-2秒钟。
这一步会去除多余的染料,使芽孢显现出绿色。
6. 水洗和固定。
用自来水清洗脱色后的涂片,然后用火焰进行烘干和固定。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芽孢染色的阴性和阳性结构特点如下:芽孢阳性:芽孢位置不定,涂片颜色为绿色。
四、注意事项1. 操作前请认真研究操作步骤并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实验器材。
2. 涂片需要在室温下进行,但不宜长时间暴露于室外,以免可能的污染干扰实验结果。
3. 涂片需要在染色后及时清洗和固定,否则会有失真或污染的风险。
4. 在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涂片。
微生物实验八:芽孢的染
芽孢示意图
三、实验材料
(一)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自接菌种(可疑细菌) (二)药物 生理盐水 5%孔雀绿染液 0.5%的蕃红水溶液 绘图墨汁(上 海墨水厂 沪光绘图墨水) 甲基紫水溶液、纯甲醇 (三)其它物品 载玻片 盖玻片 无菌水 木夹子
四、实验内容
芽孢染色
将培养24小时左右的枯草芽孢杆菌涂片、干燥、固定。 滴加3—5滴孔雀绿染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用木夹夹住 载玻片在火焰上(微火)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勿沸腾, 切忌使染液蒸干,及时添加少许染液。加热时间从染液 冒蒸汽时开始计算约5分钟。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 水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用番红水溶液复染2-5分 钟,水洗。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 呈红色。
芽孢的染色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细菌的特殊染色方法——芽孢染色。
2、观察细菌的染色特征 。
二、实验原理
1、芽孢染色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 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 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 较困难,因此,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在加热 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而且也 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 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处 理,则菌体和芽孢
实验四.细菌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芽孢染色一. 目的要求:目的:掌握细菌芽孢染色方法内容: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2.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二. 基本原理: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较困难。
因此先用着色力较强的孔雀绿,在加热的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以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内的染料经水洗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如沙黄、番红、碱性复红)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色剂的颜色,此时菌体被染成红色,芽孢呈绿色。
三. 器材1.菌种:培养了16-20小时左右的枯草杆菌(37℃)2.染色剂:5%的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石炭酸复红染液0.05%碱性复红蒸馏水3.仪器或其他用品:小试管.滴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木夹子.显微镜等二甲苯.香柏油四. 操作步骤:一)方法1:1.取37℃培养了18-24小时的枯草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
2.于载玻片上滴入3-5滴5%孔雀绿水溶液3.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时约5min ,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4.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用0.5%的番红溶液(或0.5%沙黄水溶液或0.05%碱性复红)复染2分钟,水洗.6.制片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二)方法2:1.加1-2滴自来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取2-3环培养16—20小时的枯草杆菌于试管中,充分混匀打散,制成弄的菌悬液。
2.加5%的孔雀绿水溶液2-3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料与菌液充分混合。
3.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中,加热20-30min .4.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取数环欲洁净的载玻片上,并涂布均匀,将玻片通过微火3次固定。
5.水洗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6.加复染液染2-3分钟,水洗。
7.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绿色,菌体红色。
五.实验报告:1.绘图:枯草杆菌的芽孢形态,芽孢的着色位置。
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七微生物染色及显微形态观察技术
二、染色技术
【报告内容】 1.简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简述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保养方法; 3.分别绘出你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状态,包括在三 种情况下视野中的变化,同时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 总放大率。
二、染色技术
任务7-2细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
Thank you
二、染色技术
任务7-3 酵母菌、霉菌的染色及形态结构观察
7-3-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任务验收标准】 1.了解自然存在的酵母菌及其形态结构、出芽生殖方式 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染色技术
【任务完成条件】 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 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斜面菌种; 2.PDA培养基 3. 0.05%美蓝染色液(以pH 6.0的0.02mol/L磷酸缓冲 液配制)、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 4.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等。
二、染色技术
【工作任务】 1.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以小组为单位制取菌悬液,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酵母菌 的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2.观察自然状态的酵母菌 以小组为单位培养酵母菌,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任 务。
二、染色技术
【工作任务】 1.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以小组为单位制取菌悬液,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酵母菌的活 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2.观察自然状态的酵母菌 以小组为单位培养酵母菌,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任务。
二、染色技术
【工作任务】 1.细菌荚膜染色制片的制作及观察; 2.细菌芽孢染色制片的制作及观察。
二、染色技术
【任务指导】 (一)细菌的荚膜染色 1.负染色法 2.湿墨水法 3.干墨水法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一、引言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用来观察和鉴定细菌中的芽孢。
芽孢是细菌在逆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耐受性结构,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存活能力。
通过芽孢染色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机制。
本实验旨在探究芽孢染色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样本,对细菌的芽孢形成进行分析。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含有芽孢的细菌)- 甲苯- 碘酒- 茴香醛- 无水乙醇- 碱性苏木精溶液- 0.5% 还原石蕊溶液2. 实验方法:1) 取一支无菌的铂丝,沾取细菌培养物,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
2) 将玻璃片放置在火焰上烘烤,使细菌固定在玻璃片上。
3) 在固定的细菌上滴加甲苯,静置片刻,使甲苯渗透细菌。
4) 用吸纸吸去多余的甲苯。
5) 滴加碘酒,静置片刻,使细菌芽孢固定。
6) 用吸纸吸去多余的碘酒。
7) 滴加茴香醛,静置片刻,使细菌芽孢显色。
8) 用吸纸吸去多余的茴香醛。
9) 用无水乙醇洗去茴香醛。
10) 滴加碱性苏木精溶液,静置片刻,使细菌细胞显色。
11) 用吸纸吸去多余的碱性苏木精溶液。
12) 用0.5% 还原石蕊溶液洗去碱性苏木精溶液。
13) 用吸纸吸去多余的还原石蕊溶液。
14)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芽孢染色法处理后,我们观察到细菌样本中出现了芽孢结构。
芽孢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较小的细胞内包裹着较大的芽孢结构。
芽孢在染色后呈现出深紫色或棕色,而细菌细胞则呈现出浅红色。
这种染色方式使得芽孢与细菌细胞形成鲜明的对比,便于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芽孢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芽孢的形成通常与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不足、温度变化等逆境条件有关。
细菌通过形成芽孢结构,可以在不利的环境中存活,并在条件适宜时再次发芽繁殖。
芽孢的形成是细菌的一种适应策略,它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等待适宜的时机再次生长和繁殖。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引言: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方法,用于鉴定和观察细菌的芽孢形态和结构。
本实验通过对芽孢的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旨在了解芽孢的特征和鉴定微生物。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培养基、细菌液、石蜡刀、石蜡、石蜡刷、显微镜等。
方法:1. 取一片培养基,加入细菌液并充分混合。
2. 将混合液倒入培养皿中,并在培养皿中心划出一条刀口。
3. 将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使菌落生长并形成芽孢。
4. 取一片玻片,将石蜡刀预热至适当温度,刮取培养皿中的芽孢。
5. 将刮取的芽孢涂在玻片上,并用石蜡刷均匀涂抹。
6. 将玻片放入石蜡中,使其固定。
7. 将固定的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和拍摄。
结果与讨论:通过芽孢染色法,我们观察到了芽孢的形态和结构,并进行了鉴定。
芽孢的形态:芽孢是一种细菌的生殖结构,通常呈椭圆形或圆柱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芽孢的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壳,内部则是细胞质和核酸物质。
芽孢的大小和形状可能因不同的细菌而异。
芽孢的结构:芽孢的结构包括中心小体、核心区、内外壳等部分。
中心小体是芽孢的核心,含有DNA和其他重要的细胞质成分。
核心区是由中心小体周围的细胞质组成,其中包含了细胞的各种酶和营养物质。
内外壳是芽孢的保护层,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和不良条件。
鉴定微生物:通过观察芽孢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初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芽孢在形态和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对比已知的芽孢特征,来判断未知微生物的种类。
此外,芽孢染色法还可以帮助鉴定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适应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芽孢染色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高温设备。
3. 实验前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调试。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共4篇)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共4篇)第一篇:芽孢染色法的介绍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用来鉴定芽孢菌属的微生物。
芽孢是一种耐热、抗干燥的微生物,具有高度的抵抗力。
芽孢染色法是通过对芽孢进行特定的染色方法,将其区分出来。
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是准确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芽孢染色法通常采用的是后盖玫瑰染色法,这种方法可以使芽孢显现为紫色或红色,而其他细胞则呈现粉红色。
这种异染色效应可以清晰地区分出芽孢与其他微生物。
整个实验流程需要先将样品制备,然后进行固定、染色、脱色和显微观察等过程。
其中,脱色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样品类型和染色结果进行不同程度的脱色处理。
芽孢染色法在微生物学研究、食品卫生监测、化学工业、制药、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被广泛视为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
芽孢染色法是鉴定芽孢菌的常用方法之一,样品制备是整个实验流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样品采集需要注意无菌操作,以免在采集、贮存、传递过程中造成样品的污染。
通常采集的样品包括饮用水、土壤、食品、医院等具有可能存在芽孢菌属的环境。
样品制备主要分为前处理和后处理两个环节。
前处理通常包括样品的筛选、洗涤和杀菌处理。
样品筛选的过程中需要去除杂质和不易筛选的部分。
洗涤过程是为了去除样品表面的污垢、腐殖质和防止其他细菌的污染。
杀菌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杀菌方法,同时对杀菌剂的用量和时间进行控制。
后处理通常包括提取和处理芽孢。
提取芽孢的方法通常采用加热和化学处理的方法,让其他微生物死亡,而芽孢则不受影响。
具体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验需要和样品类型进行定制。
整个样品制备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严谨的无菌操作,避免在制备过程中引入其他细菌,影响实验结果。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步骤。
对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设备要求,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芽孢染色法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固定样品、染色、脱色和显微观察。
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设备,做好垃圾清理和无菌操作。
芽孢染色法 实验报告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一、引言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中的芽孢形成。
芽孢是一种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生存形式,具有较强的耐热和抗干扰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芽孢染色法,观察和分析细菌中芽孢的形成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 芽孢染色试剂盒- 显微镜- 无菌平板- 石蜡刀2. 实验方法:1) 准备细菌培养物:从细菌培养基中取出待检测的细菌菌株,进行液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制备芽孢悬液: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平板上,用无菌平板划线法制备纯培养物。
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蒸馏水中,轻轻搅拌,制备芽孢悬液。
3) 芽孢染色:取一滴芽孢悬液,滴于玻片上,用芽孢染色试剂盒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
4) 观察和分析:将染色后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芽孢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结果经过芽孢染色处理后,我们观察到细菌中出现了大量的芽孢。
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外部有一层坚硬的壳,内部包裹着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
芽孢的颜色因染色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些呈红色,有些呈绿色。
芽孢的数量在不同的细菌菌株中也有差异,有些菌株的芽孢数量较多,而有些菌株的芽孢数量较少。
四、讨论与分析芽孢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生存形式,具有较强的耐热和抗干扰能力。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芽孢染色法观察到了细菌中芽孢的形成情况。
芽孢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可以形成大量的芽孢,以增加自身的存活率。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快速且可靠的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细菌中的芽孢形成。
通过染色处理,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芽孢的形态和数量,从而推断细菌的生长状态和环境适应能力。
此外,芽孢染色法还可以用于研究芽孢的形成机制和防治细菌感染的方法。
然而,芽孢染色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不同的细菌菌株对染色剂的反应可能不同,导致染色结果的差异。
其次,染色后的芽孢可能会受到染色剂的影响,使其形态和数量发生变化。
芽胞染色及的观察照片
细菌芽孢染色及酵母菌观察标准实验结果1.细菌芽孢染色:①涂片、加热干燥及固定;②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染液冒蒸气计时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③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④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⑤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⑥将载玻片晾干后油镜镜检。
2.酵母菌观察:(1)美兰染液水浸片法:①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液,混合均匀;②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避免产生气泡;③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④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子囊孢子的观察:①取经产孢培养的酵母斜面培养物,在洁净载玻片上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②滴加孔雀绿染液染色 1min~1.5min,水洗;③用 95% 的乙醇脱色 30s,水洗;④用番红复染 30s~1min,水洗,干燥;⑤干后用油镜观察子囊孢子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1.细菌芽胞染色②枯草芽孢杆菌和梭形芽胞杆菌芽孢形态对比:(A)枯草芽孢杆菌芽孢(B)梭形芽胞杆菌芽孢2.酵母菌观察:(1)美兰浸片观察:①酵母菌出芽生殖图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过程:菌体的一端冒出一个小芽,渐渐变大,最终脱离母体。
②染色3min和染色30min后酵母菌死活细菌对比:(A)染色3min (B)染色30min结果分析:2.染色3min后酵母菌存活比例为1/7;染色30min后酵母菌存活比例明显下降,仅为1/36。
由此可见,染色时间越长,酵母菌存活比例越低。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1.经过染色后,显微镜下菌体有蓝色和无色两种,其中蓝色是死菌,无色为活菌。
结果分析:在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中,在视野中几乎观察不到绿色的芽孢,经过三次制片后,只能观察到几个子囊(如上图)。
实验细菌的芽孢荚膜染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木夹子、显微镜、 酒精灯、 载玻片、盖玻片、香柏油、 二甲苯、擦镜纸等
2020/4/9
4
四、操作步骤
1、细菌的芽孢染色
涂片 、干燥、固定 孔雀绿水溶液
染色5~7min
水洗
番红水溶液
染2min、水洗、干燥、镜检。
1、绘图表示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注意芽 孢的形状、着生位置及芽孢囊的形状特 征);
2、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细菌的菌体和荚 膜的形态;
3、通过荚膜染色法染色后,为什么被包在 荚膜里面的菌体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2020/4/9
11
六、预习
▪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 霉菌的形态观察。
2020/4/9
12
2、细菌的荚膜染色
涂片 自然干燥 1 ~ 2滴95%乙
醇固定
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2min,
水洗,自然干燥 加墨水,涂层,自然
干燥,镜检。
2020/4/9
5
荚膜染色的涂片方法
2020/4/9
6
细菌的芽孢
2020/4/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2020/4/9
8
2020/4/9
9
2020/4/9
10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 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
2020/4/9
1
一、目的
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2、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3、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法。
2020/4/9
2
二、基本原理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着色力强的染 色剂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 可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 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 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然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 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 体更易于区分。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
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芽孢染色法观察芽孢的形态和结构,了解芽孢在细菌中的
作用和意义。
实验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常用于观察芽孢的形态和
结构。
菌落中的芽孢外层被环绕着角质层保护,因此一般的染色
方法难以有效地染色芽孢。
芽孢染色法则通过将芽孢煮热,使芽
孢角质层溶解,使染色剂浸透芽孢内层,从而实现芽孢的染色。
实验步骤:
1.准备好菌落涂片,将其煮沸10分钟。
2.待涂片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孢子绿,静置5分钟。
3.倒掉孢子绿,用自来水清洗涂片。
4.涂片再次煮沸5分钟,取出晾干。
5.涂片点少量石蜡油,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圆形芽孢,其直径约为1μm。
芽孢表面有着一层亮白色的角质层,角质层稳定且保护了孢子内层。
在通过芽孢染色法染色的时候,染料能够在芽孢内层有效地染色,从而明显地展现出芽孢的内部结构。
芽孢内层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芽孢内部还一般会有一条小的附属结构,称为芽管。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芽孢染色法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芽孢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了解到了芽孢在细菌生命周期及其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
此外,此实验也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细胞染色方法,为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实验3细菌芽孢染色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芽孢染色方法; 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
易着色,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
不着色,但是一旦染色后又很难脱色。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
亲和力不同,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
和菌体呈现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
二、基本原理
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
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
促进芽孢着色。染芽孢时,菌体也会着色,
然后水洗,芽孢的颜色难以渗出,菌体会
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
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便于观察
三、实验器材
菌种 35-37℃培养20-24h的枯草芽孢杆菌 试剂 生理盐水、5%孔雀绿水溶液、蕃红染液 其他器材
干燥 过程中及时补充染液,切勿干涸 直至流出的水无色为止。 镜检
芽孢呈绿色,营养体为红色
作业
1.绘图标识枯草芽孢杆菌及芽孢形态,芽孢的着 生位置。 2.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尤其应该注意哪
些环节?
3.为什么芽孢染色要加热?为什么芽孢及营养体
能染成不同的颜色?
4.如果你的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如果加热温度过高、 时间太长,又会怎么样呢?
(5)水洗,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 为止。
(6)加番红染液,染2~3min后,倾去染液,不用水洗。
(7)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绿色,菌体红色。
2、方法三
(1)取斜面试管一支,另取9mL无菌 水的试管一支加无菌水于斜面试 管中,并用接种环充分均匀搅散 ,制成浓稠的菌液。 (2)加5%孔雀绿水溶液2~3滴于小 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料与 菌液充分混合。
芽孢染色实验报告
1. 掌握芽孢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区分芽孢与菌体的形态结构。
3. 理解芽孢在细菌生存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芽孢是细菌在恶劣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休眠体,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通透性低,对高温、冷冻、射线、干燥、化学药品和染料等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因此,在常规染色方法中,芽孢不易着色或仅显淡色。
芽孢染色法利用芽孢与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采用特殊染色方法,使芽孢和菌体呈现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分。
三、实验材料1.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2. 染料:孔雀绿染液、番红染液、复染液(如石炭酸复红液和吕氏美蓝液)3. 仪器:显微镜、载波片、接种环、酒精灯、滴管等四、实验步骤1. 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
2. 将培养好的菌落挑取少许,制作成涂片。
3. 将涂片用火焰固定。
4. 将涂片滴加孔雀绿染液,染色5-10分钟。
5. 水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料。
6. 将涂片滴加番红染液,复染1-2分钟。
7. 水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料。
8. 将涂片滴加复染液,染色1-2分钟。
9. 水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料。
10. 将涂片晾干,用显微镜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呈红色,芽孢呈绿色。
芽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六、实验分析1.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区分芽孢与菌体的形态结构。
2. 芽孢是细菌在恶劣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休眠体,具有厚而致密的壁,对各种不利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3. 芽孢在细菌的生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护细菌度过恶劣环境。
七、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芽孢染色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细菌的芽孢观察,如枯草芽孢杆菌、梭菌等。
3. 芽孢染色法是一种基础实验技术,对于微生物学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芽孢染色的原理和方法,观察了芽孢与菌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了芽孢在细菌生存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革兰氏染色及其他染色方法。
3、观察和识别细菌的形态及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二、实验说明细菌菌体微小、而且折光率低,在显微镜下特别是在油浸物镜下几乎与背景无反差,很难看清楚,如将其染色,使折光率增大,便容易观察。
由于菌体的性质及各部分对某些染料的着色性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来区别不同的细菌及其结构。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色剂是苯环上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化合物。
发色基团使化合物本身具有染色之能力,助色基团有电离特性,可以于被染物结合,使被染物着色。
染色剂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负电荷);碱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电荷);复合染色剂(在电离后分子不带电荷,故也称为中性染色剂)。
酸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细胞质;碱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核和异染颗粒等细胞结构;复合染色剂主要用来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2、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
3、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配方见附录)。
四、方法步骤(一)简单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法,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在载玻片上和水混合后,涂成一均匀薄层。
2、干燥固定涂片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有时为使其干燥得快点,也可在酒精灯上加温,但勿贤紧靠火焰。
3、固定待涂片干燥徨,手持载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几次(用手背触载玻片背面,以不烫手为宜),待冷却后,再加染料。
4、染色玻片置于水平位置。
加石炭酸复红液于菌膜部位。
染1-2min。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很细水流的自来水冲洗(切勿使水流直接冲刷在菌膜处),直至洗下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
(二)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吸干 95%酒精脱色水洗吸干蕃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
第二部分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是微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和鉴定微生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个体微小,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通常需要显微镜;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
学习和掌握形态学观察技术,对于研究、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 细菌染色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细胞一般在幼龄阶段呈现特定形态。
但若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或培养物老龄化,菌体形态会出现异常。
细菌个体微小且无色透明,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易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
对菌体进行染色,可以增加反差,显现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三种类型。
一、简单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细菌涂片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
3、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基本原理简单染色是采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含有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团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团而带负电荷。
细菌的等电点为pH2~5。
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胞的等电点低于溶液的pH值,因此菌体一般带负电荷。
因为电离后碱性染料带正电荷,可与菌体内的负电荷结合,所以在细菌学研究中大多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蕃红、结晶紫、孔雀绿、美蓝等。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牙垢细菌。
2、染色液(1瓶/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1套/组):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4、其它用品(1套/组):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无菌牙签。
(四)实验程序简单染色的操作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镜观察1、涂片:取一片洁净无油污的载玻片(通常保存于盛有酒精的广口瓶内,用镊子取出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引燃载玻片表面的酒精,冷却后即可使用),在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无菌牙签取少许牙垢,与水滴混匀,涂成薄层(直径约为10mm)。
细菌芽孢染色及酵母菌的观察
细菌芽孢染色及酵母菌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芽孢染色法,了解芽孢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
3、学习酵母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用美兰浸片法染酵母菌的原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2、孢子染色原理: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
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芽孢染色原理:芽孢壁厚、透性差、不易着色,无法用单染色的方法使其着色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是芽孢和菌体更易区分三、菌种芽孢:枯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酵母:酿酒酵母(产孢培养基)四、实验步骤1、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试管底部菌液数环于洁净载玻片上,涂成薄膜(2) 加热干燥固定(3)木夹夹住,孔雀绿覆盖,微火加热,有蒸汽时开始计时5分钟,期间可用孔雀绿补染(4)冷却水洗(5)复染:用番红复染2分钟(6)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2、观察酵母菌(1)美兰浸片(观察其出芽的形式以及辨别酵母菌的死活)①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兰试剂②用接种环接种酿酒酵母③盖上盖玻片④放置三分钟的时候用40倍镜观察⑤放置三十分钟的时候再观察一次(2)酵母菌子囊的观察①涂片②开始涂片③用孔雀绿覆盖一到一分钟半④水洗⑤用番红染色30秒到一分钟⑥水洗干燥镜检五、实验结果1、枯草芽孢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形态结构A:梭状芽孢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2、酵母菌的出芽方式及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分辨3min中(美兰浸片) 30min(美兰浸片)矩形部分为无色的为酵母活细胞,椭圆区域为酵母死细胞,通过前后对比可观察到,可观察到酵母的出芽生殖。
酵母菌培养特征的观察
酵母菌培养特征的观察酵母菌形态可分为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其菌落较大而厚,潮湿,较光洁,色彩多为乳白、灰黄、淡黄、灰褐色,少见粉红或红色,偶见黑色。
酵母菌个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
无性繁殖主要是芽殖,有些酵母能形成假菌丝。
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及囊孢子。
多数酵母菌为单的真菌,其细胞均呈粗短外形,在细胞间弥漫着毛细管水,故在麦芽汁琼脂上形成的菌落与细菌相像。
酵母菌的菌落表面光洁、潮湿、豁稠,简单用接种针挑起,质地松软、匀称,色彩均一,多数不透亮,单笔细菌的菌落较大而厚(凸起)。
这是因为酵母菌个体细胞比细菌大,细胞内颗粒较显然、细胞间隙含水量相对较少,以及酵母菌不能运动等特点,故酵母菌的菌落比细菌显得较大而厚、外观豁稠及不透亮。
有的酵母菌的菌落因培养时光较长,会因干燥而皱缩。
多数酵母菌的菌落呈乳白色或奶油色,少数为红色。
此外,凡不产生假菌丝的酵母菌,其菌落更为凸起,边缘非常圆整;而能产大量假菌丝的酵母,则菌落平坦,表面和边缘较粗糙。
酵母菌的菌落普通还会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酒香味。
菌落的色彩、光泽、质地、表面和边缘外形等特征都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1.试验材料 (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红酵母菌(Rhodotorula)、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假丝酵母菌(CandidaAlbicans). (2)培养基及其他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培养皿、豆芽汁斜面、醋酸钠斜面、麦芽糖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3)仪器及器皿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等。
(4)染色液0.1%美蓝液、中性红染色液、芽袍染色液、碘液、苏丹黑染液、二甲苯、0.5%番红。
2.试验办法与步骤 (1)菌落特征的观看取少量酿酒酵母、红酵母和假丝酵母,划线接种在麦芽糖平板上,28^-30℃培养3-5d。
用肉眼观看菌落特征,项目包括菌落表面潮湿或干燥、有无光泽、隆起外形、边缘外形、大小、色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芽胞染色及酵母菌的观察
同组者:
一、目的要求
1.学习芽孢染色法,了解芽孢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区分酵母死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芽孢是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结构,
也被称为内生孢子,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是否产生芽孢及芽孢的形状、着生部位、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
与正常细胞或菌体相比,芽孢壁厚,通透性低而不易着色,但是,芽孢一旦被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利用这一特点,首先用着色能力强的染料(如孔雀绿或石碳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既可进入菌体也可进如芽孢,水洗脱色时菌体中的染料被洗脱,而芽孢中的染料仍然保留。
再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剂颜色,而芽孢仍为原来的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2.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
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
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
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梭形芽胞杆菌1~2d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酿酒酵母菌7d麦氏培养基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95%乙醇、0.01%美兰水溶液。
3.仪器
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
1.芽孢染色
(1)将载玻片用自然水洗干净后,自然晾干。
(2)用胶头滴管滴上半滴蒸馏水。
(3)用接种环在酒精灯形成的无菌区域内分别在枯草芽孢杆菌营养琼脂斜面、梭状芽孢杆菌琼脂面上挑取适量的菌苔。
(4)将沾有菌苔的接种环在滴有蒸馏水的区域内进行涂抹,使菌体悬浮在蒸馏水中,并记录下所涂上的菌种来源。
(5)将涂好片的载玻片菌面朝上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烤干,注意载玻片的温度要以不烫手为佳。
(6)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的一端,在每个区域的涂菌部分滴上孔雀绿染液使其覆盖住所涂菌体。
(7)在微加热的状态下对菌体进行染色,当染液上方开始冒气时计时并维持5min。
注意在加热的条件下用孔雀绿染液对菌体进行染色的过程中要随时补充染液,以防涂片干涸,对染色效果带来影响。
(8)在载玻片自然冷却(以防载玻片破裂)后水洗到洗出的水流为无色为止。
水洗的过程中,要使用较小的水流在没有涂菌的一面进行冲洗,以防菌体被水流冲走,使菌体能更好的更多的附着在载玻片上。
(9)先用番红染液对涂菌区域进行冲洗以冲走多余的水分,然后再在涂菌区域滴上番红染液,复染1.5min后水洗至水流无色。
(10)将载玻片菌面朝上自然晾干。
(11)将染色好的载玻片置于的载物台上,将对准载物台油镜,调节粗调至合适的高度。
(12)将油镜对准所要观察的菌体区域,在所对区域内滴上一滴香柏油后,再调节细条使成像更为清晰。
(13)调节载物台旁的螺母,将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进行观察。
2.酵母菌的观察
1)美蓝浸片: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
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盖片时应注意,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
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半小时后,再观察一下死细胞数是否增加。
2)子囊孢子的观察:
涂片干燥固定—孔雀绿加热2.5min(注意同芽孢染色)—水洗—95%乙醇溶液30s—水洗—番红复染30s-1min—水洗干燥镜检
五、实验结果
1. 芽孢染色
梭形芽胞杆菌芽孢枯草芽孢杆菌芽孢2.酵母菌的观察
(1)美蓝浸片
3min(死酵母20%) 30min(死酵母70%)
酵母出芽生殖
3min与30min对比
(2)子囊观察
分析
注意各步骤的操作,孔雀绿加热要小心。
实验结果不太好,每个都染色不太成功,不容易观察。
【思考题】
(1)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进行加热?能否用简单染色法观察到细菌芽孢?
答:加热促进芽胞着色。
芽胞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胞呈无色透明状。
(2)若在你的制片中仅看到游离芽孢,而很少看到芽孢囊和营养细胞,试分析原因。
答:由于芽孢的壁厚,耐压力比细胞体强,因此有可能是由于在图片是用力过大,将细胞体的细胞壁压碎,从而使芽孢脱落出来的缘故;也有可能是由于菌体培养时间过久,芽胞正处于复苏阶段,所以大多芽孢都从饱囊中游离出来。
(3)用孔雀绿初染芽孢后,为什么必须等玻片冷却后再用水冲洗?
答:若玻片不冷却就用水冲洗,会使玻片因突然遇冷而炸裂。
(10)根据你的观察结果,美兰染液浓度及作用时间与酿酒酵母死、活细胞比例变化是否有关系?是分析原因。
答:有关系。
原因:染色剂作用时间较慢,随时间的增加被染的死细胞数目增多;染色剂导致菌体细胞脱水,时间越长,酵母菌死亡数目越多;随时间增加,更多代谢缓慢的老细胞被染色,观察时被当做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