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六单元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
⼈教课标版⼩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2第⼀单元学⽣姓名: 执笔:任昭琴审核:学习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P10例3学习⽬标:1、进⼀步掌握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2、能够熟练地进⾏笔算3、通过学习、观察和⽐较,能找出例3和例1、例2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习重点:乘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学习难点:进位和对位⾃学内容:⼀、准备活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7 3 2 3 5 6× 2 1 ×2 5 × 5 0回忆: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位数乘()位数的乘法。
计算时,先⽤第⼆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再⽤第⼆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下⾯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新知1、认真观察P10信息图,通过图上的信息,你能解决下⾯的问题吗?养鸡场有多少只鸡?列式并⽤竖式计算:在计算时你有什么问题吗?我的问题是()请明天把你的问题与同桌交流。
你能把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下再算⼀次再⽤竖式计算吗?⽐较⼀下两次计算的结果怎样?我发现()⼩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前⾯学的⽅法(),只是在计算时⼀定不要忘了进位哟!我还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
2、算⼀算:⾃⼰完成P10算⼀算哦,计算时⼀定不要忘了进位哟!哇,我⼀共做对了()道。
三、知识拓展:思考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举例验证:24×31=(),积是()位数;43×25=(),积是()位数。
四、巩固练习:1、数学医院。
P12第四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的改在下⾯:2、⽐⼀⽐,⽤竖式计算,看谁算得⼜对⼜快。
我⽤的时间是()分()秒。
15×60= 81×13= 52×26= 28×35=48×30= 32×46= 37×19= 25×38=恭喜你完成了学习任务!明天到班上汇报哦!学⽣姓名: 执笔:任昭琴审核:练习内容:P13—14,5—11题及思考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3123
课题: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长度单位(第二课时)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长度单位(第四课时)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解决问题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连加连减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使用人 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加减混合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加减法估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认真想认真写你一定会有收获课题:我长高了班级二年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东风小学二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三册)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4、小组交流,说一说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过关检测: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导学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5的乘法口诀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2、3、4的乘法口诀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乘加和乘减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6的乘法口诀班级二年级课时 1课时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积的近似数班级五()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连乘、乘加、乘减(课本11页)班级五()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课本12页)班级五()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观察物体(课本67页)班级二()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轴对称图形(课本68页)班级二()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导学案设计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复习铺垫,巧妙追问,引入新课。
数学知识是螺旋上升的,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设计在上课之初,设计了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借机追问: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进行了导入。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因为学生对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不再陌生,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自主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1.课件出示:1厘米=( )毫米,1分米=( )厘米,1米=( )分米。
提问: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完成填空。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课题)1.先回顾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然后填空汇报。
2.回顾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准备学习新课。
1.填一填。
(1)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一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1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
(20分钟)1.引导学生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出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算一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5人。
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第六单元 有趣的游戏.导学案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单元备课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初步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但由于年龄较小,有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由于学生凭生活经验已能够判断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所以本单元教材把重点放在左右关系的判断上,并从鼻子、眼睛、左右手等学生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入手,先让学生对左右有一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体验它们的相对关系,化解了难度。
单元总体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1、在相对面判断左右。
2、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测试卷A(导学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一)
课型
考试课
课时
6-14
5、要使1□8×7的积最接近1400,□里应填()。
A、7 B、8C、9
四、计算下面各题。(第1题12分,第2题12分,第3题16分,共40分)
1、直接写得数。
8+0= 80×6= 800×7=
7×0= 13×4= 140×2=
25×3= 310×0= 210×3=
A、百位B、千位C、万位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六单元检测卷(二)
课型
考试课
课时
6-15
2.2600×5积的末尾有( )个0。
①1②2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①3②4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
①5②4③3
5.小雨住在离学校300米的地方,小雪住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们两家住地相距( )。
①700米②1.00米③无法确定
四、我会写(写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2400的算式,你能写几道?)(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轻松口算,我能行(12分)
260-0=72÷8=302×4=131×0=
450-70=102×4=700×4=93+40=
2.6乘7个于是( )个十,是( )。
3.一个数加上0得( ),一个数减去0得( ),一个数乘0得( )。
4.25的4倍是( ),24的5倍是( )。
5.4个12的和与4的( )倍相等。
6.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 )。
7.98+99+100+101+102=( )×5=( )。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是对整数的进一步认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例如12×14。
他
们也会学习一些乘法的简便算法,例如乘法分配律。
2. 千米和吨:学生将学习质量单位“吨”和长度单位“千米”,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画图、列表和列举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看课本目录或咨询数学老师以获取准确信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第1课时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一课时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二、探究新知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
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备课人:教学目标: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推倒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二、合作探究1、导入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验证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概括(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四、课堂检测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3小数的大小比较
项目内容
1.在里填上“”“”或“=”。
10019995436548321843
2.填空。
1米2分米=()米1米2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1分米9厘米=()米
3.读教材第93页例2。
(1)把它们都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再比较大小。
0.8米=80厘米,1.2米=120厘米,1.1米=110厘米,0.9米=90厘米。
因为()厘米()厘米()厘米
()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2)借助米尺来比较。
比较时先找出各个数在米尺上的位置,然后根据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来进行大小比较。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
4.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部分,()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如果第一位上数字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1.在里填上“”“”或“=”。
0.20.020.150.510.350.4
0.08元0.11元 2.03分米1.94分米
温馨
提示知识准备:小数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卷尺。
参考答案:
1.
2.1.2 1.02 1.120.19
3.(1)1201109080(2)1.1 1.2小刚小强小林小明
4.整数整数小数大
5.。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数图形等…….doc
数图形典型例题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触类旁通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B C DF GK随机应变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
熟能生巧1、数出下面的图形屮各有多少条线段。
A B C D E(> 条A B C D E F G( 〉条A. A2 A2 A;-A. A l0( )条2、数出下而的图形屮各有儿个三角形。
6.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多少个正方形。
7、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川含有☆的长方形有多少个?3、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个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儿个角。
( )个( )个( )个( )个二、线段图解一般应用题典型例题池塘边种了150棵柏树,种的杨树的棵数比柏树多45棵,种的柳树的棵数比杨树多32 棵。
池塘边柳树的棵数比柏树多多少棵?触类旁通学校图书室新添置了一批新书。
购买《数学故事》用去了397元,购买《童话故事》比《数学故事》多用掉了85元,购买《科学与发现》用掉的钱比购买《童话故事》少28元。
《科学与发现》比《数学故事》多用掉多少钱?随机应变高速公路修建队第一个月修路820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修45米,第三个月又比笫二个月多修了45米。
三个月一共修路多少米?熟能生巧1、果园里有桃树若干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14棵,杏树的棵数比梨树多16棵。
果园里杏树的棵数比桃树多多少棵?2、甲班有图书84本,乙班图书的木数比甲班多36木,丙班的图书比乙班少12木。
丙班的图书比甲班多多少本?3、商店里有红气球68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少9个,蓝气球比黄气球少5个。
商店里蓝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4、玩具专卖店这个月卖出自行车72辆,卖出的小汽车比自行车多6辆,卖出的摩托车比小汽车又多6辆。
这个商店这个月三种玩具一共卖出多少?5、服装店今天进了120套儿童服装,进的女装比儿童服装少18套,进的男装又比女装少18套。
服装店今天一共进了多少套服装?三、间隔问题(1)典型例题植树节到了,师生们在一长100米的路的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如果两端都各种一棵树,一共能种多少棵树?触类旁通国庆节在学校的走廊里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盆花,共放了80盆花。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导学案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学习内容:P1页的单元主题图,P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一的第1—4题。
学习目标: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算理,学会其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的算理。
一、旧知回顾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50= 60×3= 40×7= 50×6=11×4= 41×2= 23×3= 4×22=2、10个十是(),3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目标解读三、自主学习请看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及例1、例2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应该怎样列式?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探究一(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1.仔细观察例1情境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算式呢?2.思考48×10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数的组成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等知识,想一想怎样口算48×10,并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
3.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书上第2页例1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
然后请仔细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4.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两位数乘十的口算:两位数乘十,就是求这个两位数的10倍是多少,因此,只要在两位数的后面添一个0,就是应得的积。
探究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观察例2的情境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2.结合情境图和例1的算法,想一想怎样口算25×30?赶快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3.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书上第2页例2的“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4.小组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2)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学生对课后作业缺乏兴趣,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3)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教师通过大量重复性练习题,让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和答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混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模糊,容易混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
(2)理解表层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
(3)应用能力差:由于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对。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在下一部分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要求教师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确定核心素养:明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表达等。
-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内容,使之形成有机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与面积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与面积导学案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起点,新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吧!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与面积导学案,祝大家学习愉快。
学习目标1、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2、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并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互相转化。
3、师生共同学习,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学生合作交流,体验集体的力量。
学习重点: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并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互相转化。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并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互相转化。
学习关键: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长来求正方形的周长,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来求面积。
学习过程:复习旧知:说说什么叫周长?什么叫面积?练习: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请你说说计算完之后要注意什么?(注意单位名称不同)(2)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分米,宽是8分米,长是()分米(3)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米,边长是()米。
二、学习新知:(一)出示例题1:乐乐用绳子围一个面积是512平方米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32米,这根绳子有多长?我准备了3个思考题,请大家边思考边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想法。
思考题:求“这根绳子有多长?”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先算这个图形的什么?怎样求?2、小组讨论。
3、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先算长方形的宽:512÷32=16(米)再算长方形的周长:(16+32)×24、练习: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2350平方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根据刚才的思考题独立完成。
交流你的解法。
5、小结:虽然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来求出未知量(二)出示例题2:用上面这根绳子围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1、这个正方形与上面的长方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是用同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2、也就是说他们的周长怎么样?(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3、利用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可以求出?出示小亚的话:知道边长就可以求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
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能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教法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学困生不做。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1.能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二、自主学习1、口算:6×4= 8×5= 2×9= 3×9=3×8= 9×7= 7×6= 4×8=2、口答:(1)6个十是(),10个十是(),150是()个十。
(2)8个十是(),10个百是(),1200是()个百。
3、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4、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自学第69页的例1(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花多少钱?(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三、展示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对自学内容进行交流汇报,可以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提出疑问,其它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解决疑问。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计算40×3= 2×400= 20×6= 2×7=50×3= 4×600= 7×30= 20×7=10×9= 700×5= 3000×2= 200×7=100×7= 30×2= 20×9= 2000×7=﹡2、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小结:“口算时,一般把其中的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用一位数乘。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导学案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第10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课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
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267÷3≈100(元)(300)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267÷3≈90(元)(270)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
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
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年、月、日,24时计时法、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材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意义以及相互关系;接着,教材介绍了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区分了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意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知识。
2.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20分钟)1.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说一说:2011年有多少
个月?哪几个月有31
天?哪几个月有30天?
2月有多少天?
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
法观察教材第77页2012
年年历,说一说与2011
年年历相比有什么不同,
并完成教材中的统计表。
3.引导学生认识大月和
小月。
4.介绍记忆大月、小月的
方法。
(1)拳头记忆法。
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
动手数一数。
(2)歌诀记忆法。
5.游戏巩固:教师报月
份,学生做动作,大月握
拳头,小月挥挥手。
6.教学平年、闰年的意义
及判断方法。
(1)组织学生计算2011
年和2012年全年的天
数。
(2)组织学生探究2011
年和2012年的天数不同
的原因。
(3)说明:2月有28天
的那一年叫平年,2月有
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教学平年和闰年的
判断方法。
①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
79页“做一做”中的月
历。
说出1997年~2008
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
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
是闰年。
(5)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第79页“你知道吗?”。
1.仔细观察2011年年
历,观察后汇报:2011
年有12个月,1月、3
月、5月、7月、8月、
10月、12月有31天,
4月、6月、9月、11
月有30天,2月有28
天。
2.观察、对比,得出:
2012年也有12个月,
但2月有29天,其他
月份的天数与2011年
同一月份的天数相同。
完成教材第77页的统
计表。
3.在教师的引导下明
确:有31天的月份是
大月,有30天的月份
是小月,2月既不是大
月也不是小月。
4.理解并掌握记忆大
月、小月的方法。
5.参与游戏,记忆大
月、小月。
6.(1)计算后汇报:
2011年有365天,2012
年有366天。
(2)明确2011年和
2012年的天数不同的
原因:2011年的2月有
28天,2012年的2月
有29天。
(3)认真倾听,认识
平年和闰年。
(4)掌握平年和闰年
的判断方法。
①观察教材第79页“做
一做”中的月历。
找出
闰年的年份:2000年、
2004年、2008年。
②发现规律,明确:公
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
般都是闰年。
公历年份
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3.判断。
(1)大月都是单数月,小月
都是双数月。
(×)
(2) 2月的最后一天是2
月30日。
(×)
(3)2700年是平年。
(√)
4.儿童节、教师节、国
际劳动节,这些节日在大
月,还是在小月?
儿童节在小月,教师节在
小月,国际劳动节在大月。
5.有一个逃犯持日期为
2009年2月30日的假海
关通行证企图逃走,经过
验证口时,警察立刻发现
这是一个假通行证,你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自己说一说
6.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
还是闰年。
1949年(平年)
1976年(闰年)
2024年(闰年)
2005年(平年)
1900年(平年)
1996年(闰年)
24时计时法
(7)
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8)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主题图,组织学生说一说每个钟面表示的具体时刻,在解释各个钟面所表示的时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2.组织学生动手拨钟面上的时针,并提出想要知道或解决的问题。
3.课件演示,解答问题。
4.拿出“24时钟表盘”,引导学生探究内、外两圈上数的关系。
5.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24时计时法分别表示上午9时和晚上9时。
6.组织学生自主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7.教学“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84页例3并汇报获得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与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
(2)引导学生明确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实际是求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的计算方法。
1. 说一说每个钟面表示的具体时刻,发现问题:表示12时的钟面出现了三次,感受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好处。
2.在动手拨钟面上的时针的同时提出问题。
3.跟随老师一同拨钟面上的时针,解决提出的问题。
4.仔细观察钟表盘,讨论、交流表盘上内圈的数表示
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
么关系。
5.根据自己的实践操作,探究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9时和晚上9时的方法:上午9时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是9时;晚上9时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时。
6.探究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7.(1)观察课件,组内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观察教师出示的与两个时刻对应的钟面图。
(2)明确: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就是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3)组内交流,汇报:从
上午9时到中午12时,正好经过了3小时;从中午12时到下午6时,正好经过了6小时。
把两次经过的时间合起来就是9小时。
(4)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并
2.填一填。
(1)一天是(24)小时。
(2)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转动(2)圈。
(3)半夜12时,既是第一天的(24)时,又是第二天的(0)时。
3.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
(10:30) (16:00)
4.一场电影从下午2时25分开始放映,
到16时40分结束,这
场电影一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下午2时25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4
时25分。
16时40分-14时25分=2小时15分 答:这场电影一共放
映了2小时15分。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5.再过40分钟,钟面上的时刻是(7:10)。
上午
6.李奶奶家有一个老(时刻) (时刻) (时间)
1.小亮要画一幅画,刚开始画时,他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中指针的位置如下
图所示;当他画完时,直接看钟面也如下图所示。
小亮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12时-6时45分=5时15分 6时45分-5时15分=1小时30分 答:小亮画画用了1小时30分。
提示:从镜子中看到的时刻与实际时刻的和正好是12时,因此,用12时减去从镜子中看到的时刻就是实际的时刻。
2.王明(家住北京)和李强(在英国伦敦留学)两位好朋友常常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进行信息沟通。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聊天,王明查看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并找到了以下资料:伦敦上午8 :00时北京为下午4 :00。
伦敦上午8:00北京下午4:00
(1)北京下午6 :00 时,伦敦是什么时间?
上午10 :00
(2 )两人约定北京时间17时视频通话,李强应在伦敦时间几时做好准备?
9 时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