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初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初中

溶液知识点简单总结初中什么是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质包括盐、糖、酸、碱等物质,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物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的斜率决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但也有例外,有些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并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没有溶质溶解度增加的余地的溶液。

它可以通过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质或者降低温度来形成。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有限的,溶质的金属多数时候会在饱和溶液中以固体状态存在。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比饱和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通常需要在溶质饱和溶液中迅速降低温度或者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溶质快速沉淀形成饱和溶液。

有时候过饱和溶液会在受到振动或者其他影响下迅速结晶析出。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所含溶质的量。

浓度可以通过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

其中质量浓度指的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摩尔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体积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

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来降低溶液的浓度。

在进行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或者摩尔数不会发生改变,仅仅是溶液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根据浓度的公式,浓度与溶液体积呈反比关系,因此在进行稀释的过程中浓度会降低。

如果要获得指定浓度的溶液,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体积来计算所需的量,其计算公式为:c1v1=c2v2。

其中c1和v1分别是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分别是目标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结晶析出结晶析出是指过饱和溶液中溶质在受到振动、移动或者其他外界影响后,快速沉淀产生固体晶体的过程。

结晶析出是溶质分子重新排列,重新组合成晶体的过程。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

溶液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均匀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称为溶解度。

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速率等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时,称为饱和溶液。

4.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称为溶液的浓度,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

5. 稀释: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质浓度减少的过程称为稀释。

二、溶液的描述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称为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摩尔浓度,通常用M表示。

摩尔浓度(M)=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3.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称为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三、溶解度相关公式1.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 溶剂 + 溶质的质量) × 100%2. 溶质的溶解度溶质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3.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100%四、稀释相关公式1. 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稀释后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质的摩尔浓度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2. 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稀释后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质的体积分数 × 稀释前的溶液的体积 / 稀释后的溶液的体积五、相关实例1. 已知溶质的摩尔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2.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求溶液的摩尔浓度溶液的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3. 已知溶质的质量、溶质的密度和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质的密度) / 溶液的体积六、总结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的基本组成是溶质和溶剂。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Cl3溶液为黄色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5、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6、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7、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在80摄氏度时,100g水中溶解了120g硝酸钾,未达到饱和,但是溶液是浓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8、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9、固体的溶解(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指溶质(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溶剂(溶解物质的介质)中均匀分布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过程。

二、溶解度1. 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增加,但部分固体如氯化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剂性质: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有较大差异。

(3)压强:气体的压强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数量和溶剂的质量或数量之比,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 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指的是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指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单位通常为mol/L。

4. 易懂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克盐,那么盐的质量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0毫升酒精,那么酒精的体积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1摩尔NaCl,那么NaCl的摩尔浓度就是1mol/L。

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1. 溶解热: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溶解热的现象。

若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则称为“放热反应”,反之则称为“吸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溶解固体会放热,而溶解气体则吸热。

2. 热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热的大小和符号会影响溶解度。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降低;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升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而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名称通常以溶质的名称和溶剂的名称加上“溶液”来表示,例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当有水存在时,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较多的通常被称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判断一种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可以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相互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Ca(OH)2和气体等特殊情况外,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的含义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意味着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者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固体的溶解度受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甚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溶质的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例如,当温度为t℃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80克。

在该温度下,点P表示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同。

N点温度为t℃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液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组合形态,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过程的规律以及溶解度等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就这些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通常是固体或液体,溶剂则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的量通常较少,而溶剂的量较多。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解物质的粒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质逐渐分散并与溶剂分子间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

二、溶解过程的规律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溶解过程的进行。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过程将更为顺利;相反,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过程则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根据不同的相互作用力,我们可以将溶解过程的规律分为三种类型:离子晶体的溶解、分子晶体的溶解以及气体的溶解。

1. 离子晶体的溶解离子晶体的溶解是指在水溶剂中,离子晶体分子逐渐解离成离子,并与水分子产生作用。

这种溶解过程与离子的电荷和尺寸密切相关。

常见的离子晶体溶解过程包括晶格能的克服、水合能的释放以及溶液的电导性等。

2. 分子晶体的溶解分子晶体的溶解是指分子晶体逐渐解开,形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该类型的溶解过程受到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分子晶体的溶解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并可能导致溶液的温度变化。

3. 气体的溶解气体的溶解是指气体分子逐渐溶解在溶剂中,溶解过程受到溶解度和溶液的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体积中能溶解的气体的量,通过溶解度可以了解气体溶解过程的特点。

三、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最终达到溶质与溶剂的相互动力学平衡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如果在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将无法溶解,而形成悬浮物或沉淀。

初三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溶液是一种均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的数量比例可以改变,但溶剂的性质和数量比例不会改变。

二、溶解过程当物质溶解时,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通常来说,溶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分子间力克服: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使它们分散在溶剂分子中。

2)新的相互作用: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产生新的相互作用力。

3)离子化:电离的溶质分子在溶剂中释放出离子。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量。

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力、温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一定量后,再加入相同溶质不溶解在溶剂中,这个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当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过多,不溶在溶剂中,则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其中的超额溶质会析出。

五、溶液的分类按照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液可以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其中,固液溶液又可细分为晶体溶液和非晶体溶液。

六、饱和度和浓度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量的比值称为溶液的饱和度。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摩尔浓度”(mol/L)来表示,即单位容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七、溶解性规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易溶性物质、难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易溶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中,而难溶性物质则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溶解一小部分,不溶性物质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无法溶解在溶剂中。

八、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解过程中受到温度、溶剂、溶质之间相互作用力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通常来说,温度越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九、溶解过程的应用溶解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矿物的选矿和提取、药品的制备、食品的加工等都涉及到溶解过程。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

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形成的盐水就是溶液。

二、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浓度、密度等)完全相同。

无论从溶液的哪个部分取出,其成分和性质都不会改变。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3、混合物溶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三、溶液的组成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固体),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液体),盐酸溶液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

2、溶剂通常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但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四、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氯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但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不管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例如,酒精和水混合形成的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3、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一定是溶剂。

五、溶解过程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例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例如氯化钠溶于水。

六、乳化现象1、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清洗油污,就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念及基本知识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通常是液体。

1.2 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

1.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称之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溶质浓度,当饱和溶液中再添加溶质,其余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沉淀出来。

1.4 稀溶液和浓溶液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和溶剂的相对比例来划分,溶质比例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而溶质比例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1.5 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称为液态溶液,而溶质溶解在固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则称为固态溶液。

其中,液态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溶液。

1.6 化学反应和溶液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溶液可以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参与到反应中。

这些反应可以是溶解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1.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化工生产中溶剂、分离剂,医药制造中的溶剂、注射剂等。

二、溶解过程及相关知识2.1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会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2.2 溶解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

当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时,称之为吸热溶解;反之,释放热能时称之为放热溶解。

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都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3 溶解平衡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形式的溶质浓度之间达到平衡,称之为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速度与溶质从溶质溶液中析出的速度相等。

2.4 溶解规律溶解过程符合溶解度规律和亲合势规律。

溶解度规律称之为回晶平衡规律,它指出在溶液中存在有饱和度的状态,而亲合势规律则指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溶液的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于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有一定浓度的物质。

溶解过程是物质之间相互渗透和扩散的结果。

2.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将溶质溶解的物质。

二、溶解度1. 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能够溶解多少质量的溶质。

通常用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

三、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连续溶解达到一定数量时,再加入相同的溶质,不能再溶解。

此时溶液的浓度称为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2. 饱和溶液的特点:稳定、浓度固定、动态平衡。

四、浓度1. 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2. 浓度的计算: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量/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的体积。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2. 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不具有离子的性质。

六、酸、碱和盐1. 酸的特征: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能变红蓝石蕊试纸为红色。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柠檬酸等。

2. 碱的特征:碱性溶液具有苦味、有滑腻感、能腐蚀脂肪。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盐的特征:晶体状物质、无色或有色、无味、能溶于水成透明溶液。

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铝等。

七、溶解过程1. 溶解过程的特点:吸热、沟合、增容、溶液温度的变化。

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表面积等。

八、溶解物质的分离1. 晶体分离:通过溶剂挥发,溶解度变小,晶体沉淀。

2. 蒸发结晶: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溶解度变小,晶体形成。

初中化学溶液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全部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3.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上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当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溶剂,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

如果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

5.溶液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上溶剂质量,但溶液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加上溶剂体积。

6.溶液的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7.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

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可以通过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等方法进行转化。

8.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某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如氧化钙(CaO)、氢氧化钠(NaOH)和浓硫酸(H2SO4)。

而另一些物质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如硝酸铵(NH4NO3)。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溶液的主要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化学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溶液来进行实验、制备药品、清洁物品等等。

下面是对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的总结:一、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达到一定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保持不变,称为稳定的饱和溶液。

2. 非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小于饱和溶解量时,称为非饱和溶液。

非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可以继续增加。

3. 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超过饱和溶解量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溶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

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度会降低。

2. 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非极性溶质更大。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测定溶解过程是由于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或释放能量,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吸收热量。

例如,氯化铵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吸热反应。

2. 放热反应: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释放热量。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放热反应。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完成。

常用的方法有饱和溶液质量法、饱和溶液浓度法等。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溶剂和溶质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相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度和溶解度- 溶度:溶液中单位质量的溶质的质量。

-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 溶液的分类- 按溶解度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 按溶质的状态分:气液溶液、固液溶液、固液溶液等。

4. 溶解度规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多数情况下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5. 溶解的热效应- 吸热: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此时溶解是吸热过程,需消耗能量。

- 放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是放热过程,释放能量。

二、溶液的浓度计算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mol/dm^3)= 溶质的物质量(摩尔)/ 溶液的体积(dm^3)4. 溶度溶度 = 溶质的质量(g)/ 溶剂的质量(g) * 100%三、溶液的稀释1. 定律和公式C1V1 = C2V2 (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2. 稀释的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减少,体积增加,但溶质的物质量不变,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

四、溶液的物理性质1. 密度溶液的密度与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常用“沉重法”测定。

2. 折射率溶液的折射率和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折射计测定。

3. 冰点溶液的冰点低于纯溶剂的冰点,冰点降低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4. 沸点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沸点升高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五、溶液的化学性质1. 电离和电解- 电离:发生离子化的过程。

-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当通过其通电,电负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 化学平衡对于电离度高的强电解质,其电离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电离度低的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与浓度关系不大。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溶液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溶液

第7部分:溶液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含有Cu2+)。

FeCl3是黄色的(因含有Fe3+)。

FeCl2是浅绿色的(因含有Fe2+)。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3)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碎。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①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浓H2SO4(液)等。

CaO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Ca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②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固)等。

③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NaCl(固)等。

3.乳化(1)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物质。

(3)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

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溶解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NaOH和油脂反应。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①若有未溶解的溶质(充分搅拌后),则该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若无未溶解的溶质,保持温度、溶剂的量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若不溶解,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初级中学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初级中学化学竞赛专题辅导5:溶液的基本知识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地基本知识【内容综述】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地基本知识.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地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地相互转化(2)溶解度地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地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地表示方法及其应用.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地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地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要点讲解】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 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地溶解度地关系是()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解析】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地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地理解,即在一定量地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地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地定义计算:X物质地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地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地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地定义进行深层次地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地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地.故本题地答案为:D.【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地水溶液分成等质量地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地溶解度是()A.40克B.20克C.8克D.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地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地溶解度.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地方便.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故本题地答案为:B.二、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地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地溶液,可以采用地方法是()A.加入0.8A克水B.加水使溶液地质量为2A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地食盐溶液【解析】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地一道综合性较强地试题.解答本题地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地定义.对于A:加入0.8A后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0%)/2A==10%对于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地质量变为原来地一半,但溶液地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地食盐溶液后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0%+2A×5%)/(A+2A)==10%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结晶问题地计算【例4】A、B两种化合物地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地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地影响).(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地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 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地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地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当W<a+b 时, A%当W>a+b时, A%【解析】(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地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 地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地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克×B%≤20克,即得: B%≤40% 或B%<40%.(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b,则A%>a/W;而当W>a+b时,则a<W-b,则有A%≥(W-b)/W 或A%>(W-b)/W.四、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地综合应用【例5】某物质在20℃时地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解析】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地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地试题.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地质量:(设最多溶解地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X==16克,然后依据溶质地质量分数地定义计算得:16克/(16克+80克)×100%==16.7%故答案为:C.强化练习:★1.在t℃时,物质A地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地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物质地溶解度为()克.A.100b/a克 B.100c/a克 C.50(b+c)/a克 D.100c/(a+c)克★2.20℃时,NaCl地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NaCl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地质量为()A.86克 B .70 克 C.69克 D.68克★ 3.t℃时,某物质地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地质量比是n:m,则在t℃时,该物质地溶解度为()A.100n/(m-n)克 B.(m-n)/100n克 C.100n/m克 D.m/100n克★★4.氢氧化钙在80℃时地溶解度为X克,20℃时地溶解度为Y克.取20℃时地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地是()A.Y>X,Y>Z B.X>Y>Z C.Y<X, Y<Z D.X<Y<Z★5.已知KNO3在不同得温度下地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地质量分数为30%地KNO3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地温度范围是( )A.0℃~10℃B.10℃~20℃C.20℃~30℃D.30℃~40℃★6.t℃时,220克某硝酸钾地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A.4克B.2克C.6克D.8克★7.用足量含杂质地食盐(杂质不溶)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P%地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1)称量(2)过滤(3)蒸发结晶(4)计算(5)溶解(6)洗涤干燥.正确操作地顺序是( )A.(4)(5)(2)(3)(6)(1)(5)B. (4)(5)(2)(3)(1)(6)(5)C.(5)(2)(3)(6)(4)(1)(5)D. (4)(1)(5)(3)(6)(1)(5)★8.将W克质量分数为10%地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地方法是( ) A.再加入W/10克食盐B.再加入2W克质量分数为25%地食盐溶液C.蒸发掉溶剂地一半D.蒸发浓缩成W/2食盐溶液★★9. 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地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 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地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地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10.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c%地某物质地饱和溶液蒸发掉m克水,得到该物质地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地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地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能力训练题答案及提示】1.B.提示:依题意可知原溶液蒸发掉一定质量地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地溶液才为饱和溶液,可以进行溶解度地计算,对于原溶液,由于未直接说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直接进行计算2.D.提示:先根据溶解度进行5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地质量为18克,故所得地溶液质量为68克而不是70克3.A.提示:本题直接依据溶解度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A.提示:本题应该注意氢氧化钙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Y>X,然后再依据饱和溶液地溶质地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比较得Y>Z zvpge5.C. 提示: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地溶质质量分数,反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地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与温度地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与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 NrpoJ6.C.提示:依题意知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则表明所得地溶液为饱和溶液,当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6克晶体,则再蒸发10克水,仍然析出6克晶体7.C.提示:本题是考查粗盐地提纯和溶质质量分数配制地综合应用8.BD.提示:本题地解法可以参照例题39. 83.3%;36克.10. Vdc%/(dV-m) dVc/(dV-dVc%-m)克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fjnFL。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初中化学«溶液»是初中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拟难学的知识点,整理了初中化学溶液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一、溶液的构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的、动摇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动摇性。

留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称号: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别: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依据称号——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前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构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外表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本不能混合到一同的两种液体可以混到一同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外表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构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参与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失掉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别方法:继续参与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进程:a、分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进程共同决议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束缚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清楚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溶液【—考试总结:溶液】下面是关于
初中化学
之溶液知识点的总结自学,同学们跟著老师一起总结。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集中至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平衡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就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通常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至饱和状态时所熔化的质量,
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大;②应力:应力越大,
气体溶解度越大。

通过上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知识点的学习,相信这样的学习效果很不错的,希
望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飞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专题辅导五:溶液的基本知识【内容综述】本期主要讲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

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AUKnYxbkZu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

为此,本期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AUKnYxbkZu【要点讲解】一、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

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UKnYxbkZuA.X>Y B.X<Y C.X==Y D.无法确定【解读】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D.AUKnYxbkZu【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

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UKnYxbkZuA.40克 B.20克 C.8克 D.无法计算【解读】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

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100克==20克。

AUKnYxbkZu故本题的答案为:B。

二、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0.8A克水 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解读】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AUKnYxbkZu对于A:加入0.8A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0.8A>==11.1%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10%对于C:蒸发水,析出0.1A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A-0.1A==0.9A,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AUKnYxbkZu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2A×5%)/<A+2A)==10%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三、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结晶问题的计算【例4】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AUKnYxbkZu<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

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AUKnYxbkZu<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AUKnYxbkZu当W<a+b 时, A%当W>a+b时, A%【解读】(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的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AUKnYxbkZu即50克×B%≤20克,即得: B%≤40% 或 B%<40%.(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b,则A%>a/W;而当W>a+b时,则a<W-b,则有A%≥(W-b>/W 或 A%>(W-b>/W.四、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的综合应用【例5】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UKnYxbkZuA.25% B.20% C.16.7% D.无法计算【解读】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的试题。

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设最多溶解的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 X==16克,然后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得:AUKnYxbkZu 16克/<16克+80克)×100%==16.7%故答案为: C。

强化练习:★1.在t℃时,物质A的溶液蒸发掉a克水,当温度回到t℃时析出溶质b克,将剩下的溶液再蒸发掉a克水后当温度回到t℃时又析出溶质c克<c≠b),则在t℃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克。

AUKnYxbkZuA.100b/a克 B.100c/a克 C.50<b+c)/a克D.100c/<a+c)克★2.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在20℃时,将20克NaCl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UKnYxbkZuA.86克 B .70 克 C.69克 D.68克★ 3.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n:m,则在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100n/(m-n>克 B.(m-n>/100n克 C.100n/m 克 D.m/100n克★★4.氢氧化钙在80℃时的溶解度为X克,20℃时的溶解度为Y克。

取2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到2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Z%,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UKnYxbkZuA.Y>X,Y>Z B.X>Y>Z C.Y<X, Y<Z D.X<Y<Z★5.已知KNO3在不同得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AUKnYxbkZuA.0℃~10℃B.10℃~20℃C.20℃~30℃D.30℃~40℃★6.t℃时,220克某硝酸钾的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又蒸发掉10克水,再析出6克晶体;继续蒸发掉10克水时,又将析出晶体( >AUKnYxbkZuA.4克B.2克C.6克D.8克★7.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P%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有(1>称量 (2>过滤 (3>蒸发结晶 (4>计算 (5>溶解 (6>洗涤干燥.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AUKnYxbkZuA.(4>(5>(2>(3>(6>(1>(5>B.(4>(5>(2>(3>(1>(6>(5>C.(5>(2>(3>(6>(4>(1>(5>D.(4>(1>(5>(3>(6>(1>(5>★8.将W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W/10克食盐B.再加入2W克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溶液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D.蒸发浓缩成W/2食盐溶液★★9. 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30克,投入40克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15.6克固体.将此固体15.6克再加到40克水中, 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体.在此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AUKnYxbkZu★★10.t℃时,将V毫升密度为d克/厘M3、质量分数为c%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m克水,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

AUKnYxbkZu【能力训练题答案及提示】1.B.提示:依题意可知原溶液蒸发掉一定质量的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析出晶体的溶液才为饱和溶液,可以进行溶解度的计算,对于原溶液,由于未直接说明是否为饱和溶液,因此不能直接进行计算AUKnYxbkZu2.D.提示:先根据溶解度进行5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为18克,故所得的溶液质量为68克而不是70克AUKnYxbkZu3.A.提示:本题直接依据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4.A.提示:本题应该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Y>X,然后再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比较得Y>Z AUKnYxbkZu5.C. 提示:据题意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当作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反求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度的数值为37.5克,对比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可知此数值在31.6克与45.8克之间,故答案选C AUKnYxbkZu6.C.提示:依题意知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则表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当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6克晶体,则再蒸发10克水,仍然析出6克晶体AUKnYxbkZu7.C.提示:本题是考查粗盐的提纯和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综合应用8.BD.提示:本题的解法可以参照例题39. 83.3%;36克.10. Vdc%/(dV-m> dVc/(dV-dVc%-m>克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