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4 自由组合定律B 浙科版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答案

第二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纲展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8页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杂交实验2.结果分析: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解惑:F2中亲本类型是指表现型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类型,F2中重组类型是指出现的新性状组合类型,表现型与亲本P不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3)F2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为4种,比例为9∶3∶3∶1。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1.方法: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测交.2.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或基因组成)。

3.理论预测(1)F1产生4种比例相等配子,即YR∶Yr∶yR∶yr=1∶1∶1∶1,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yr一种配子。

(2)测交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后代,即YyRr∶Yyrr∶yyRr∶yyrr=1∶1∶1∶1.4.测交结果与结论(1)测交结果图解(2)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应用(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1.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二)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1.科学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即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假说,并且设计了新的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作基因。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一轮复习课件

自由组合定律一轮复习课件
又称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三大基 本定律之一。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01
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
02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 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进行有性 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 遗传物质的遗传现象 。
求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写出子代基 因型和表现型。解题时需要注意显性与隐性关系、致死现 象以及性状分离比。
求概率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求出子代某 种性状或某种基因型的概率。解题时需要注意概率的基本 计算方法和性状分离比的计算。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基于基因的遗传规律,是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和基础,自由组合定律是分离定律的延伸和拓 展。
区别
分离定律主要关注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而自由组合定律则关注非等位基因的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 或更多非等位基因的情况。
相同的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下 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不同的基因型在相同的环境下 也可能表现出相似的表现型。
表现型的推断方法
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 。
通过测交或自交等方法验证基因型的 推断是否正确。
利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基 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PART 03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 合定律
繁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概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 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  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

②自交法 ③测交法
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④单倍体 育种法
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 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若植株有四种表现型, 比例为1∶1∶1∶1,则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22∶5∶5∶4
D.20∶5∶5∶2
2.(生产实践)Yyrr(黄皱)×yyRr(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 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 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不能说明;Yyrr(黄皱)×yyRr(绿圆),无论这两对基因位 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的表现型 及比例都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
2.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例5.纯合高茎常态叶玉米与纯合矮茎皱形玉米杂交的
F1代全部为高茎常态叶,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测
交后代表现型及数量是:高茎常态叶83,矮茎皱形叶
81,高茎皱形叶19,矮茎常态叶17,下列推断正确
的是( )
①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②常态叶与皱形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颗粒(B)对少颗粒(b)为完全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现有一颗表现型为抗旱、多颗粒的植株,对其进行测交
,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
颗粒∶敏旱少颗粒=2∶1∶1∶2,若让这棵植株自交,其后代上述
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 C
A. 9: 3: 3:1
B.24∶8∶3∶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

1yyrr 四种 四种
各占
1
一种

九种
比值 各占
4∶ 8∶ 4
2.相关结论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YyRr)的配子种类和比例:4种,YR∶Yr∶yR∶yr
= 1∶ 1∶ 1∶ 1。 (2)F2的基因型:9种。
(3)F2的表现型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
双隐=9∶3∶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叉互换的情况)。
例: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 可能产生配子
的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雄性个体 一个卵原细胞 一个雌性个体 4种 4种 4种 4种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2种(YR、yr或Yr、yR) 4种(YR、yr、Yr、yR) 1种(YR或yr或Yr或yR) 4种(YR、yr、Yr、yR)
③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
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实 质
适用范围
组合是互不干扰的;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学时14
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1
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分析及相关结论
1.实验分析
F2相关结果:
类型 纯合子 单杂合子 2YyRR 2Yyrr 2yyRr 2YYRr 双杂合子 数量比 4YyRr 1+2+2+4=9 1+ 2= 3 1+ 2= 3
黄圆 1YYRR 黄皱 绿圆 1YYrr 1yyRR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018·厦门双十中学模拟)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性状的分离比约为9∶3∶3∶1,所以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而亲本的基因型不能确定。

2.(2017·马鞍山二中联考)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

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亲本必须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 A『解析』亲本既可以选择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合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

3.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

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南瓜”为纯合子B.“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C.子代中A基因频率与AA基因型频率相等D.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和B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子代中白色∶黄色=3∶1,对于此对性状亲本杂交组合为Aa×Aa;子代中盘状∶球状=1∶1,对于此对性状亲本杂交组合为Bb×bb,已知一个亲本为AaBb,故另一个亲本为Aabb,A项错误,B项正确;只考虑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基因型为AA、Aa、aa,AA基因型的频率为1/4,而A基因的频率为1/2,C项错误;A与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2018 浙科版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

2018 浙科版高中生物自由组合定律
⑥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 •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雌1、雄1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 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 甲同学从雌1、雄1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了F1(基因型 Aa ) 产生 配子 时 等位基因分离 的过程.记录字母组合模拟了
六、特殊比例:
某些生物的形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F1基因型表现性一致,但F1自交后的表现型却 出现了很多种特殊比例,如:9:6:1; 12:3:1; 15:1;9:7;12:4等。但都是由9:3:3:1化出。
▲F2比为9 9: : 7 7 只有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性 状,其余的基因型不表现性状。 (9A_B_):( 3A_bb; 3aaB_; 1aabb) 9 : 7
▲F2比为 15:1 只要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表现性 状,显性效果不累加,无显性基因不表现性状。 (9A_B_;3A_bb; 3aaB_)( 1aabb) 15 : 1
典例2 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 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1)长翅与残翅、刚毛与无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是,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3)此基因型为AaBb的昆虫能产生 2 种类型的配子分别为 AB和ab
• 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 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 F1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是( B )

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选考部分 第14章

2018届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 选考部分 第14章

课后限时训练(三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1.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小鼠,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乙组丙组丁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饲养14天饲养14天1次/天,共14天1次/天,共14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

请回答:(1)表中W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①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该激素经________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表格可知:甲组和丙组为实验组,乙组与丁组为对照组;甲组与乙组形成对照,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丙组和丁组形成对照,丁组中对小鼠的处理是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2)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①是时间,②是对小鼠的处理方式。

因变量是耗氧量,故坐标系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耗氧量,依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耗氧量,绘制不同处理组的曲线见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基因自由组合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基因自由组合律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十四)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练]1.(2019·福建福州检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保证配子的随机结合;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但雌、雄配子中D∶d均为1∶1;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的机会相等。

] 2.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表现型比为1∶1∶1∶1的亲本组合是( ) A.EeFf×EeFf B.EeFf×EeffC.Eeff×eeFf D.EEFf×eeffC[可用分解组合法对选项逐一分析。

A项中Ee×Ee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Ff×Ff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EeFf×EeFf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9∶3∶3∶1。

按此方法B项组合的比例为(3∶1)×(1∶1)=3∶3∶1∶1。

C项为(1∶1)×(1∶1)=1∶1∶1∶1。

D项为1×(1∶1)=1∶1。

] 3.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最能反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F2四种子代比例为9∶3∶3∶1B.F1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C.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1∶1D.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同源染色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即F1可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 4.(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遗传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4讲自由组合定律学案 浙科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4讲自由组合定律学案 浙科版

第14讲 自由组合定律[考纲要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P :黄圆×绿皱→F 1 黄圆――→⊗F 2 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2.归纳(1)F 1全为黄圆。

(2)F 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3)F 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 与y ,R 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值,即3∶1。

黄∶绿=3∶1,圆∶皱=3∶1。

(3)F 1(YyRr)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F 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 ∶Yr∶yR ∶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 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 2的基因型: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判一判(1)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 子、( × )提示 应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且此时只能提遗传因子。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 )(3)F 2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4∶2∶2∶2∶2∶1∶1∶1∶1( √ )2.图解P 黄圆YYRR×yyrr 绿皱 ↓ F 1 YyRr 黄圆↓⊗F2Y__R__ Y__rr yyR__ yyrr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写出测交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时间、范围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考点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1.观察下面的图示,回答问题(1)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A,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四)B [第14讲自由组合定律] 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中,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D.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2鲜红∶1蓝B.2紫∶1鲜红C.1鲜红∶1紫D.3紫∶1蓝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是( )A.1∶3 B.1∶1C.1∶2∶1 D.9∶3∶3∶14.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

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后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紫∶白=3∶1C.若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各自自交,后代中表现型的比例相同D.若某植株自交,后代中只有紫花植株出现,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能力提升5.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是( )A BC D6.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 B.3/5 C.1/4 D.3/47.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图K14­5A.AaBb B.AabbC.aaBb D.aabb8.现有三个番茄品种,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乙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丙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基因型有12种B.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12C.乙、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花色和果形的性状都相同D.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基因型为aabbdd植株的时间只要一年9.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则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A.1∶3 B.3∶1C.2∶1∶1 D.1∶110.图K14­6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1号和2号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 )图K14­6A.1/3 B.2/9C.2/3 D.1/411.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

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1∶3∶1B.3种,1∶2∶3∶4∶3∶2∶1C.9种,9∶3∶3∶1D.9种,1∶4∶6∶4∶112.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

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14­7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B.F1的表现型是白色C.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13.2018·唐山模拟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A)对无茸毛(a)是显性,红果(B)对黄果(b)是显性。

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该性状显性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

假设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验证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采用下列哪些组合?________。

①AaBb×AaBb②AAbb×aaBb③AaBb×aabb④AABB×aabb(2)以有茸毛杂合红果番茄为亲本进行自交,其后代植株表现型及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则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现以有茸毛纯合红果与无茸毛黄果番茄为亲本,以获取有茸毛黄果番茄植株(Aabb)。

请你设计一个简要育种方案。

14.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与白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图K14­8(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A-a)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为显性性状。

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为________。

(3)子代中灰身雌蝇与黑身雄蝇交配,产生的黑身果蝇占后代比例为________。

(4)若某雌果蝇(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如图所示)和一个极体,请在方框内绘出该极体的细胞图形(不考虑基因突变)。

卵细胞极体图K14­9挑战自我15.鸡冠的形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但在表达过程中出现了基因互作现象,即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把若干组豌豆冠与玫瑰冠纯合亲本组合杂交,F1的鸡冠是胡桃冠,F1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除上述三种性状外出现了新的单冠性状。

(1)F2中各种性状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充下表:(3)2(4)如果对F1进行测交,其后代的性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十四)B1.D [解析]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2.B [解析] 从题中可以看出,F2的表现型分离比为9∶6∶1,联系课本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F2的表现型分离比9∶3∶3∶1,可知9∶6∶1是其变形,可以确定花色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假设这两对基因为A-a、B-b,由于F2有三种表现型,依据比例,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容易确定各种性状的基因组成,即蓝色(A_B_)、紫色(A_bb和aaB_)和鲜红色(aabb)。

其中6份紫色植株中,AAbb和aaBB各1份,Aabb和aaBb 各2份。

3.A [解析] 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可知:子代中同时含两个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时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余均表现为隐性性状。

F1与隐性个体测交时,子代有4种基因型,但只有一种基因型是同时具有两个显性基因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4.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知道,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的植株开紫花,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基因型的植株开白花。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进行测交,后代中表现型的比例是紫∶白=1∶3。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各自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5.D [解析] 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1,符合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的比例,因此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从三种基因型可以看出A与b、a与B始终在一起,因此推知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6.B [解析] 该种群中Aabb∶AAbb=1∶1,且雌雄个体比例为1∶1,自由交配时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四种,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有9/15=3/5。

7.B [解析] 从题图看出,子代中白色∶黄色=3∶1,盘状∶球状=1∶1,所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8.B [解析] 多对基因的遗传分析可采取拆分法。

甲、乙两品种杂交,Aa×Aa→3种基因型,BB×Bb和dd×Dd后代都是2种基因型,所以后代的基因型共有3×2×2=12(种);甲、乙两品种杂交,每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是纯合子的概率都是1/2,故后代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2=1/8;只研究花色和果形,乙、丙两品种中两对基因都是一个显性纯合一个杂合,所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对乙品种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其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当年就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

9.C [解析] 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中,正常情况下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说明正常情况下F2的四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9∶3∶3∶1)中的两种表现型(A_B_和A_bb或A_B_和aaB_)在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则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1。

10.A [解析] 根据无中生有且为女孩得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A、a表示,则1号基因型为1/3AA、2/3Aa;根据有中生无且为女孩得乙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2号基因型为1/3BB、2/3Bb; 1号没有乙病,所以1号为bb,2号没有甲病致病基因,所以2号为AA, 1号与2号结婚,生的孩子全不患甲病,不患乙病的概率为2/3×1/2=1/3,所以正常的概率为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