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主干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5课 第2框 精品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5课 第2框 精品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 究;事:规律。实事求是一 方面强调从实际出发,尊重 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发 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 规律
类别
区 别
侧 重 点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侧重强调物质第一 性,要求主观符合 客观
侧重强调规律的客观 性,要求在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按 规律办事
①哲学范畴相同,都属于辩证唯物论的范畴 ②都是科学的方法论。都要求从客观实际出 发,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去认识事 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成了农业专 家。呆在公司里的努力学习,任劳任怨,成了经理。 【思考】 对一碗饭的不同理解导致二人不同的选择,体现了 什么哲学道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 . 意 识 活 动 的 特 点 : 意 识 活 动 具 有 _目__的__性___ , 具 有 _主__动__创__造__性_____和__自__觉__选__择__性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把发挥_主__观__能__动__性____和_尊__重__客__观__规__律__结合起来,把高 度的_革__命__热__情____同严谨踏实的__科__学__态__度____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唯__意__志__主__义____,又要反 对片面强调__客__观__条__件___,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
A.正确的意识决定低碳生活方式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答案: B
2.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合乎中国国情的新型发 展道路的迫切需要。下列选项与题干体现的唯物论观点相一致 的是( )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5课 意识的本质(第1课时)课件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5课 意识的本质(第1课时)课件

Ⅰ.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这种观点正确吗?
提示 错误。“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客观存在 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 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1课时
意识的本质
[目标导航]
1.能够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三个方面说明意识的本质。 2.学会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 3.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01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基础 。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前提 。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 自发地 形成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语言 的产 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 物质系统 ,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 生理基础 。
解析 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A 项错误。意识本身属于主观现象,不是沟 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排除 B 项。人们置身苏州园林而生江南情思,C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的生 理活动,排除 D 项。
对意识的内容理解要全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虚幻的意识、未来的预测,都是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能理解成是对客观存在的照搬照抄,而是经 过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课件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漫画5 坚持真理
分析:漫画中的领导说“公鸡能下蛋”,其身后的下属齐声喊,“我们亲眼 见”。漫画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出发。 新解:1.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 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 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领导的观点是不是真理,需 要实践来检验。
引文类选择题解法
题型特点
引文类选择题一般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 网络上的流行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 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道理。此类试题主要包括三种 形式,第一种是借助名言,选出对应的教材理论知识;第二种是依据教材 理论知识,要求选出对应的名言名句;第三种是题目材料和选项均为引 文,要求选择蕴含道理一致或不一致的选项。
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漫画新解
漫画1 深水捕鱼
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
分析: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漫画《深水捕鱼》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文艺工作者要写出好的新闻,必须到人民群众的实 践中去搜集好的素材。
新解: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闻
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知识整合 漫画新解
能力提升
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
解读网络
网络解读 一个体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种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两条主线:唯物论、认识论。 四对关系: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 四种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结合起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共56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共56张PPT)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上帝创世说
盘古开天 女 娲 造人
• 关于世界起源的说法有两种观点: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2)哲学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
前者是对后者共同本质的概括,二者是一般 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3)哲学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物质概念
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 后者是指自然界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它 包括精神、意 识现象)
客观实在 (它不包 括精神、 意识现象)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 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 主义哲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 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
哈哈,SF是我的! 我叫伽森狄, 和霍尔巴赫一样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代表人物。我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 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 和。”
…… … ……
(N楼过后)
嗯 … 大家好!我就是物质,但我好像被 你们弄晕了 … 天啦,我到底是什么啊 …
抽象
概括 总结 升华
具体
个性 特殊
表现
共性 一般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

2016-2017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第1课时 精品

2016-2017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第1课时 精品

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 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 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 本题意在说明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合 作 探 究]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栽的,而是成片散播。 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妇 女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 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 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 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 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 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 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思考: 水稻直播法推广中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1)实践处在_主__观__和_客__观__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观__念__的存在变为_现__实_ 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认__识__和实践所产生的_结__果__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考目标 1.实践的含义和特 点(b) 2.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c)
解读导航 1.以具体事例考查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的理解。 2.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一 实践及其特点源自[自 主 学 习] 1.实践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复习课(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复习课(共20张PPT)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 规律
1、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四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滴水石川→低等动物应激感应特性→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
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 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人的意识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上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目的强调认识回到实践中,服务实践
①正确认识、科学理论→促进
②错误→阻碍
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 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①重视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
七 真理
1、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2、特征
(1)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2)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具体的 :相对于特定过程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七 真理
1、含义 2、特征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区别 :含义不同,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联系 :①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七 真理
1、含义 2、特征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4、三个统一

高考政治 哲学二单元第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高考政治 哲学二单元第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化。其外延小 能够反作用于客 世界中所具有的
于 意 识 的 能 动 观事物。
精神状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主观能动性 系 的过程包含前两者,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意识的
反作用。
第四十一页,共94页。
• (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 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 表明
第二十页,共94页。
第二十一页,共94页。
第二十二页,共94页。
第二十三页,共94页。
• (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是
•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yǒnghéng)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第五十五页,共94页。
单元总结提升(TÍSHĒNG) │ 热点追踪
第五十六页,共94页。
单元总结(ZǑNGJIÉ)提升 │ 热点追踪
第五十七页,共94页。
单元总结提升(TÍSHĒNG) │ 热点追踪
第五十八页,共94页。
第36课时 │ 求索真理(ZHĒNLǏ)的历程
第五十九页,共94页。
考点整合
第八页,共94页。
第34课时 │ 探究(TÀNJIŪ)世界的本质
第九页,共94页。
考点整合
第十页,共94页。
第十一页,共94页。
第十二页,共94页。
第十三页,共94页。
第十四页,共94页。
第十五页,共94页。
第十六页,共94页。
第十七页,共94页。
第十八页,共94页。
第十九页,共94页。
第六十页,共94页。
第六十一页,共94页。
第六十二页,共9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解析】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 不断发展的,故选 C;A 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人类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 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 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
【答案】 C
3.近两年,多地密集出台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山东从 2014 年起高考取消 英语听力测试,英语试卷满分从 150 分降到 120 分。而北京市 2016 年高考方案 中,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为 100 分,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 对此,社会各界争议四起。社会各界出现争议,是因为( )
不容混淆。 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___________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
谬误。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_____ 具体 的______ 历史的统一。
核心速览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真 理 是 客 观 的、具 体 的 有 条 件 的
[ 基础· 初探] 1.真理是客观的
条件性 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荒谬往 (3)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真理的________ 和________
往是相伴而行的。
思考:怎么判断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
提示: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是取 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

高三政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课件

高三政治《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课件

材料: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 2010年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落 成。在国家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传统建筑斗拱榫卯结构,中 国传统的斗拱曲线被拉直,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 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中国馆设计为人们之间的 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 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的设 计还融入了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时代课题。
答案二:(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 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世博会中国馆的设 计渗透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为人们 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同 时其设计注重环保和节约能源等一系列精心 设计说明了这一点;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 性。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的众多创新设计说 明了这一点。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在意识的指 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世博会中国馆的 落成说明了这一点。
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 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的为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义: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 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
运动
规律
方 法 论
唯 物 论
意识(把握思 维的奥秘)
一切 从实 际出 发, 实事 求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第2框 精品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第2框 精品
答案: A
2.全面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的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一事 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实现。所以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 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每一具 体认识只能是对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 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但我们不能因为认识具有反复 性,就否认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
(2)认识的无限性。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 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 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 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 供不断的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 展的,因而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标志__主__观____同__客__观________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客__观__性___。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 容混淆。 3.真理面前_人__人__平__等___。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试选:________
解题流程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以地位高低、权力大 小作为划分掌握真理能力的标准,A 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 性,B 说法错误;C、D 与题意无关。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 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得到 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在我 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存在着一种“天圆 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随着人类 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于是有 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 天说”。 【思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 道理?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2课时)课件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2课时)课件

解析 பைடு நூலகம்题时快速找到 “ 无常 ” 、花儿由 “ 欢悦 ” 到 “ 凋谢 ” 、我们由 “ 长驻 ” 到 “ 飞逸 ”“ 电 火”“短促”“哲理相近”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眼”信息主要告诉我们事物处 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B 项强调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入选。A、C 两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D 项强调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目标导航]
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 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增强在实践中 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必然联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 了规律是客观的。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 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提示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 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知识体系
02课堂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连线
信息解读
(1)
(1)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2)物质决定意识, (2) 要求我们一切从 实际出发。 (3)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
(3)
注 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 一一对应。
[命 题 视 角]
1.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但规划做不好,城市又往往是交通拥挤堵塞、环境 污染恶化、社会分崩的渊薮。因此,城镇化建设要( ) A.做好规划,充分发挥意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探寻建设规律,按规律进行有序建设 C.转变观念,在规划中实现城镇化 D.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 材料表明,城镇化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做好规划,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故选B项。A、C两项错误,D项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பைடு நூலகம்展真理。
答题模板 1.某种做法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 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 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 观念。 (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第2框 精品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第2框 精品

解题流程 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 “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宣战”等题眼信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 战”表明我们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D 项入选; A 项中“就”、B 项中“根本上”、C 项中“消除”表述错误。
答案: D
[记知识纲要]
这让人不免联想到大约5500万年前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当 时的温度升高了3%到7%,降雨量大幅减少。化石证据显示, 一些昆虫、松鼠和林鼠等动物体型萎缩或者走向灭绝。研究人 员表示,当前的气候变化速度超过以往。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 会博物学家格雷厄姆—玛奇说:“地球上以往的气候变化也曾 导致这种现象,但今天的动物还面临着栖息地变化和减少的威 胁。”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含 义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 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在 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 一种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属 是绝对的、无条的和 性 永恒的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运动是绝对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 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联一 系 ②把静止绝对化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片面强调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最终会导致不 可知论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特殊运动 B.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源泉与内在动力 试选:________
解题流程 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体现的是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B 正确;A 说法错误,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C 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D 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课件(共21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总结课件(共21张PPT)

22“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
行。”这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 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了 A. 运动是永恒的和相对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 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 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唯物 25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论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唯物 论 27 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代替人类的许多 体力劳动,而且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对此, 有人认为机器人终将产生意识,全面超越人类.这一观 点( ) A.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正确,因为机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错误,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错误,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3.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形式。 由于因特网技术的发 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人们获得认识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 己的实际知识的过程。作为中学生,要获得知识,既要认真读 书,又要重视实践。
【例 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 厚也。”这段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
第六课 第一框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 的 物质 性活动。 (1)凡是实践, 都是以 人 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 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 直接现实性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 主体 、实践的
【解析】
本题以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为载体,考查
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A 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B 项错误,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而不是两个阶段;D 项 与材料无关。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认识的错误,说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选 C 项。 【答案】 C
1.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吗? 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区别。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即实践, 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由于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 限的,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因此,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是“源”与“流”的关系。我们既要重视通过书本或其他途径 获得间接经验知识,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直接 经验或直接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干知识
一、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一,从意 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从意识的生 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第三,从 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 和创造性,通过意识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 律。第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 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出只有人的参与才能出现的东西。第 三,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 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 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4.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 我们必须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3.(2014 高考全国Ⅱ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 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的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 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 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 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 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 )
②无生命
③无生命物质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
A.①② C.②③ 解析:B
B.①④ D.③④ 本题考查规律、认识论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理
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球上的无机环境能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 质, 说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该实验 为我们解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可能性, 说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 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故①④正确,选 B 项。②③ 表述错误, 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 无生命物 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解析:D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认识手段即认识工具的
不断改进推动认识的发展,A 项观点错误;以往的认识经验有 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发展, B 项观点错 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C 项观点错误;影响认 识形成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D 项观点符合题意。
2.(2015 高考全国Ⅰ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 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 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会不同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 ( )
三、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 具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
解析: C
①中的“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观点错误,
应该首先排除。排除①后,可以断定正确答案在 C、D 之中。C、 D 两项都包括②,说明此项一定正确,可以不做判断。这样,我 们如果对肯定或者否定③④的一项, 此题的答案就选出来了。 人 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往往不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殊途同 归”的可能性,因此④中内容不准确。正确选项是 C。
高考真题体验
1.(2015 高考全国Ⅱ卷,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 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 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 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 )
二、全面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 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首先,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 挥程度,取决于对客观规律的掌握程度。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 消极宿命论,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冒险 蛮干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