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数学竞赛)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菱形ABCD中,ZABC=120° , 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 f 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 A(P, 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 c m .【答案】1OJJ-1O【解析】解:连接3D,在菱形A3CD中,T Z ABC=120° , AB=BC=AD=CD=10 , :. Z A=Z C=60° ,二△ ABD , △ 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以边8C为底,则3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必最小,最小值^4=10 ;②若以边P3为底,Z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3D (除点8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A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 最小,最小值为lOjJ-10 ;③若以边PC为底,ZPBC为顶角,以点3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与点D均满足A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必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必的最小值为10>/3-10 (cm).故答案为:10x/I—10 .点睹: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在等腰△遊中,肋丄肚交直线%于点以若妙丄万G则△磁的顶角的度数为【答案】30。

或150。

或90°【解析】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3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岀ZACD=3O°,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①BC为腰,VAD丄 BC 于点D t AD= - BC f2:.ZACD二30。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要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介绍全等三角形问题的培优方法。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简化计算过程和证明过程。

1. 边边边(SSS)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边角边(SAS)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和其夹角分别相等,并且另一边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ASA)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在两个角之间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这些全等条件,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相应的全等三角形,从而得出答案。

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 边长和角度比较在问题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边长或内角需要进行比较的情况。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不需要逐一计算每个边长或者每个内角的数值,只需要通过观察边长和角度的关系,找到全等三角形,就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我们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已知三角形ABC的一条边的长度为a,而三角形DEF的相应边的长度为b,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得出三角形DEF的边长与a的比较结果。

2. 证明问题在几何证明中,全等三角形是常常被用到的工具。

通过找到一个或多个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所求证的结论。

例如,我们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以通过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使得所求线段等于全等三角形中的某条边。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所求线段等于另一条边,从而得到所需要证明的结论。

3. 问题求解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全等三角形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通过观察问题中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来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经典例题如图所示,ABC DEF ∆≅∆,30A ∠=︒,50B ∠=︒,2BF =.求DFE ∠的度数与EC 的长.解题策略在ABC ∆中,+180A B ACB ∠∠+∠=︒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因为30A ∠=︒,50B ∠=︒(已知),所以1803050100ACB ∠=︒-︒-︒=︒ 因为ABC DEF ∆≅∆ (已知),所以ACB DF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此100DFE ∠=︒,所以2EC EF FC BC FC BF =-=-== 画龙点睛1. 在解答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所得到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结论.2. 在本题中求EC 的长时,不能直接求,可将之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差,这也是将来求线段长的一种常用的转化方法.举一反三1. 如图,若ABC ADE ∆≅∆,则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 .2. 如图,若ABD ACD ∆≅∆,试说明AD 与BC 的位置关系.3. 如图所示,斜折一页书的一角,使点A 落在同一页书内'A 处,DE 为折痕,作DF平分'A DB ∠,试猜想FDE ∠等于多少度,并说明理由.融会贯通4. 如图,ABE ∆和ACD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θ∠的度数50°,则BAC ∠的度数是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非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以及三个角均对应相等,而只需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了. 经典例题已知:如图,AO 平分EAD ∠和EOD ∠,求证:(1)AOE AOD ∆≅∆;(2) BOE COD ∆≅∆.解题策略证明:(1)因为AO 平分EAD ∠和EOD ∠,所以OAD OAE ∠=∠,AOE AOD ∠=∠,又因为AO AO =,所以AOE AOD ∆≅∆ ( ASA).(2)由AOE AOD ∆≅∆,得OE OD =,且AEO ADO ∠=∠.又180BEO AEO ∠=︒-∠,180CDO ADO ∠=︒-∠,所以B E O C D O ∠=∠.在AOE ∆和AOD ∆中,因为B E O C D O ∠=∠,OE OD =,BOE COD ∠=∠,所以B O E C O D ∆≅∆(ASA). 画龙点睛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往往需要三个条件,根据题目已知的条件可以得到两个条件(要注意公共角及公共边),这时.设法证明所缺的条件也成立就是证题的关键了. 2. 要证明两条线段或者两个角相等,常用的方法是证明它们是一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或者对应角.举一反三1. 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CB CD = (B)BAC DAC ∠=∠ (C)BCA DCA ∠=∠ (D)90B D ∠=∠=︒2. 如图所示,点D 、C 在BF 上,//AB EF ,A E ∠=∠,BC DF =.求证AB EF =.3. 如图,AB 交CD 于点O ,AD 、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且OA OC =,EA EC =,你能证明A C ∠=∠吗?点O 在AEC ∠的平分线上吗?融会贯通4. 如图所示,已知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AB 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1)AP AQ =;(2)AP AQ ⊥.3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几何证明题中。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专题15:全等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几何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应边之间、对应角之间的相等关系。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主要工具,是解决有关线段、角等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证明线段相等、线段和差相等、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总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应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全等三角形法。

我们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但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而成的。

了解全等变换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发现全等三角形、确定对应元素。

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应熟悉涉及有关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例题与求解例1】考查下列命题: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解题思路:真命题给出证明,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例2】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

求证:(1)AP=AQ;(2)AP⊥AQ。

解题思路:(1)证明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PAQ=90°。

例3】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D<(AB AC)。

解题思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关键是设法将AB,AC,AD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从构造2AD入手。

例4】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

求证:AB=AC+BD。

解题思路:本例是线段和差问题的证明,截长法(或补短法)是证明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在AB上截取AF,使AF=AC,以下只要证明FB=BD即可,于是将问题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证明1、已知:∠1=∠2,CD=DE ,EF知:AB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AF 。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 11.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

求证:(1)AM=AN ;(2)AM ⊥AN 。

12.如图所示,△AB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13.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DF ⊥AC,垂足分别是E,F ,连接EF,交AD 于G,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FAEDC BP DACBDCBAFEBA CDF2 1 EA14.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AC=8cm,求DE 的长。

15.如图,在R t △ABC 中,∠ACB=450,∠BAC=900,AB=AC ,点D 是AB 的中点,AF ⊥CD 于H 交BC 于F ,BE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C 垂直且平分DE.16、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1)直接写出线段EG 与CG 的数量关系;(2)将图1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2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将图1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17、已知Rt ABC △中,90AC BC C D ==︒,∠,AB 边的中点,90EDF ∠=, 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于E 时(如图1),易证12CEF ABC S S S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和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DEF S △、CEF S △、ABC 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18、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角得交于点,分别交于两点.(1)如图1,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与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B DCF AE GAEFBDCA DE G图1F A DE G图2 FAE 图3 D AE CFBD图1图3AD FECBA DBCE 图2F(2)如图2,当时,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情况下,求的长.19、如图9,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EB ,CD 的中点,易证:CD=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0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分)(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1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当AB =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6分)20、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BC AD ∥,90BCD ∠=°,且2tan 2CD AD ABC =∠=,,过点D 作AB DE ∥,交BCD ∠的平分线于点E ,连接BE . (1)求证:BC CD =;(2)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CG △,连接EG..求证:CD 垂直平分EG . (3)延长BE 交CD 于点P .求证:P 是CD 的中点.2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 ⑴ 求证:△AMB≌△ENB;⑵ ①当M 点在何处时,AM +CM 的值最小;②当M 点在何处时,AM +BM +CM22、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行线BG 于G 点,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求证:EG=EF;请你判断BE+CF 与EF 23、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D 为腰CB 上的中线,CE ⊥AD 交AB 于E .求证∠CDA =∠EDB .24、在Rt △ABC 中,∠A =90°,CE 是角平分线,和高AD 相交于F ,作FG ∥BC 交AB 于G ,求证:AE =BG .AD BECFD BECFADGECB图9 图10 图11E A DB C C25、如图,已知∠BAC=90º,AD ⊥BC, ∠1=∠2,EF ⊥BC, FM ⊥AC,说明FM=FD 的理由26、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ACD 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相交于点E 、F 时(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或测量BE 、CF 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时(如图所示),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能力培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能力培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能力培优一.解答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B=∠D=90°,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B′点,AE是折痕.(1)试判断B′E与DC的位置关系;(2)如果∠C=130°,求∠AEB的度数.2.已知:点A(4,0),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如图1,以A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1)当点B坐标为(0,1)时,求点C的坐标;(2)如图2,以O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OBD,点D在第一象限,连接CD交y 轴于点E.在点B运动的过程中,BE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BE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一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BE于点D且∠ACF=∠CBE,CG平分∠ACB交BD于点G,(1)求证:CF=BG;(2)延长CG交AB于H,连接AG,过点C作CP∥AG交BE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B=CP+CF;4.如图(1),AB=CD,AD=BC,O为AC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若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2)、(3)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1)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6.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过C作CE∥AD交BA延长线于点E,若F为CE的中点,连接AF,求证:AF⊥AD;(2)如图2,M为BC的中点,过M作MN∥AD交AC于点N,若AB=4,AC=7,求NC的长.7.如图,在Rt△ABC中,∠AB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于点E,BF∥DE交CD于点F.求证:DE=BF.8.已知:△ABC内部一点O到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求证:AB=AC.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能力培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B=∠D=90°,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B′点,AE是折痕.(1)试判断B′E与DC的位置关系;(2)如果∠C=130°,求∠AEB的度数.【分析】(1)由于AB′是AB的折叠后形成的,所以∠AB′E=∠B=∠D=90°,∴B′E ∥DC;(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求解.【解答】解:(1)由于AB′是AB的折叠后形成的,∠AB′E=∠B=∠D=90°,∴B′E∥DC;(2)∵折叠,∴△ABE≌△AB′E,∴∠AEB′=∠AEB,即∠AEB=∠BEB′,∵B′E∥DC,∴∠BEB′=∠C=130°,∴∠AEB=∠BEB′=6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边上的B′点,则△ABE≌△AB′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求解.2.已知:点A(4,0),点B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如图1,以A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1)当点B坐标为(0,1)时,求点C的坐标;(2)如图2,以O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OBD,点D在第一象限,连接CD交y 轴于点E.在点B运动的过程中,BE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BE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分析】(1)过C作CM⊥y轴于M,通过判定△BCM≌△ABO(AAS),得出CM=BO=1,BM=AO=4,进而得到OM=3,据此可得C(﹣1,﹣3);(2)过C作CM⊥y轴于M,根据△BCM≌△ABO,可得CM=BO,BM=OA=4,再判定△DBE≌△CME(AAS),可得BE=EM,进而得到BE=BM=2.【解答】解:(1)如图1,过C作CM⊥y轴于M.∵CM⊥y轴,∴∠BMC=∠AOB=90°,∴∠ABO+∠BAO=90°∵∠ABC=90°,∴∠CBM+∠ABO=90°,∴∠CBM=∠BAO,在△BCM与△ABO中,,∴△BCM≌△ABO(AAS),∴CM=BO=1,BM=AO=4,∴OM=3,∴C(﹣1,﹣3);(2)在B点运动过程中,BE长保持不变,BE的长为2,理由:如图2,过C作CM⊥y轴于M,由(1)可知:△BCM≌△ABO,∴CM=BO,BM=OA=4.∵△BD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O=BD,∠DBO=90°,∴CM=BD,∠DBE=∠CME=90°,在△DBE与△CME中,,∴△DBE≌△CME(AAS),∴BE=EM,∴BE=BM=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DBE≌△CME是解第(2)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一点,F为AB边上一点,连接CF,交BE于点D且∠ACF=∠CBE,CG平分∠ACB交BD于点G,(1)求证:CF=BG;(2)延长CG交AB于H,连接AG,过点C作CP∥AG交BE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B=CP+CF;=3,BG=6,求AC的(3)在(2)问的条件下,当∠GAC=2∠FCH时,若S△AEG长.【分析】(1)根据ASA证明△BCG≌△CAF,则CF=BG;(2)先证明△ACG≌△BCG,得∠CAG=∠CBE,再证明∠PCG=∠PGC,即可得出结论;(3)作△AEG的高线EM,根据角的大小关系得出∠CAG=30°,根据面积求出EM的长,利用30°角的三角函数值依次求AE、EG、BE的长,所以CE=3+,根据线段的和得出AC的长.【解答】证明:(1)如图1,∵∠ACB=90°,AC=BC,∴∠A=45°,∵CG平分∠ACB,∴∠ACG=∠BCG=45°,∴∠A=∠BCG,在△BCG和△CAF中,∵,∴△BCG≌△CAF(ASA),∴CF=BG;(2)如图2,∵PC∥AG,∴∠PCA=∠CAG,∵AC=BC,∠ACG=∠BCG,CG=CG,∴△ACG≌△BCG,∴∠CAG=∠CBE,∵∠PCG=∠PCA+∠ACG=∠CAG+45°=∠CBE+45°,∠PGC=∠GCB+∠CBE=∠CBE+45°,∴∠PCG=∠PGC,∴PC=PG,∵PB=BG+PG,BG=CF,∴PB=CF+CP;(3)如图3,过E作EM⊥AG,交AG于M,=AG•EM=3,∵S△AEG由(2)得:△ACG≌△BCG,∴BG=AG=6,∴×6×EM=3,EM=,设∠FCH=x°,则∠GAC=2x°,∴∠ACF=∠EBC=∠GAC=2x°,∵∠ACH=45°,∴2x+x=45,x=15,∴∠ACF=∠GAC=30°,在Rt△AEM中,AE=2EM=2,AM==3,∴M是AG的中点,∴AE=EG=2,∴BE=BG+EG=6+2,在Rt△ECB中,∠EBC=30°,∴CE=BE=3+,∴AC=AE+EC=2+3+=3+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线段相等时,一般都是证明两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因此第一问只需要证明△BCG≌△CAF即可;第3问,如何得出30°角和作辅助线,利用到S△AEG=3列式是突破口.4.如图(1),AB=CD,AD=BC,O为AC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若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2)、(3)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1)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证明三角形ACD和CAB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SSS可得出两三角形全等,那么就能证出AD∥BC,也就得出∠1=∠2了.(2)(3)和(1)的证法完全一样.【解答】解:∠1与∠2相等.证明:在△ADC与△CBA中,,∴△ADC≌△CBA.(SSS)∴∠DAC=∠BCA.∴DA∥BC.∴∠1=∠2.②③图形同理可证,△ADC≌△CBA得到∠DAC=∠BCA,则DA∥BC,∠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得出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分析】(1)根据折叠就可写出一对全等三角形,根据折叠,则重合的顶点是对应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以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表示;(3)根据(2)中的表示方法,可以求得∠1+∠2,再找到∠A和x、y之间的关系,就可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解答】解:(1)△EAD≌△EA’D,其中∠EAD=∠EA’D,∠AED=∠A'ED,∠ADE=∠A’DE;(2)∠1=180°﹣2x,∠2=180°﹣2y;(3)∵∠1+∠2=360°﹣2(x+y)=360°﹣2(180°﹣∠A)=2∠A.规律为:∠1+∠2=2∠A.【点评】在研究折叠问题时,有全等形出现,要充分利用全等的性质.6.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过C作CE∥AD交BA延长线于点E,若F为CE的中点,连接AF,求证:AF⊥AD;(2)如图2,M为BC的中点,过M作MN∥AD交AC于点N,若AB=4,AC=7,求NC的长.【分析】(1)推出∠3=∠E,推出AC=AE,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AF⊥CE,根据平行线性质推出即可;(2)延长BA与MN延长线于点E,过B作BF∥AC交NM延长线于点F,求出BF=CN,AE=AN,BE=BF.设CN=x,则BF=x,AE=AN=AC﹣CN=7﹣x,BE=AB+AE=4+7﹣x.得出方程4+7﹣x=x.求出即可.【解答】(1证明:∵AD为△ABC的角平分线,∴∠1=∠2.∵CE∥AD,∴∠1=∠E,∠2=∠3.∴∠E=∠3.∴AC=AE.∵F为EC的中点,∴AF⊥EC,∵AD∥EC,∴∠AFE=∠FAD=90°.∴AF⊥AD.(2)解:延长BA与MN延长线于点E,过B作BF∥AC交NM延长线于点F,∴∠3=∠C,∠F=∠4∵M为BC的中点∴BM=CM.在△BFM和△CNM中,∴△BFM≌△CNM(AAS),∴BF=CN,∵MN∥AD,∴∠1=∠E,∠2=∠4=∠5.∴∠E=∠5=∠F.∴AE=AN,BE=BF.设CN=x,则BF=x,AE=AN=AC﹣CN=7﹣x,BE=AB+AE=4+7﹣x.∴4+7﹣x=x.解得x=5。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精品]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精品]

专题15 全等三角形阅读与思考两个几何图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两个图形的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应边之间、对应角之间的相等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主要工具,是解决有关线段、角等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证明线段相等、线段和差相等、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总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应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全等三角形法.我们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但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而成的.了解全等变换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发现全等三角形、确定对应元素.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应熟悉涉及有关会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例题与求解【例1】考查下列命题: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山东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真命题给出证明,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例2】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求证:(1)AP=AQ;(2)AP⊥AQ.(第十六届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1)证明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PAQ =90°.【例3】如图,已知为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D <1()2AB AC .(陕西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关键是设法将AB ,AC ,AD 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从构造2AD 入手.【例4】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DBA ,CD 过点E . 求证:AB =AC +BD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本例是线段和差问题的证明,截长法(或补短法)是证明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在AB 上截取AF ,使AF =AC ,以下只要证明FB =BD 即可,于是将问题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例5】如图1,CD 是经过∠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BECQABC DEOPABCDA BCDE=∠CFA =∠α.(1)若直线CD 经过∠BCA 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2,若∠BCA =90°,∠α=90°,则BE ____CF ,EF ____BE AF -(填“>”、“<”或“=”);②如图3,若0°<∠BCA <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 关系的条件____,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这两个结论;(2)如图4,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α=∠BCA ,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台州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对于②,可用①进行逆推,寻找△BCE ≌△CAF 应满足的条件.对于(2)可用归纳类比方法提出猜想.【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B =∠BAD =105°,∠ABC =∠ADC =45°. 求证:CD =AB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已知易得∠CAB =30°,∠GAC =75°,∠DCA =60°,∠ACB +∠DAC =180°,由特殊度数可联想到特殊三角形、共线点等.BCDEFαα图1ABCDEF 图2 ABCE F图3D ABCDEF图4AB CD能力训练A 级1.如图,在△ABC 中,∠C =90°,BC =4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2.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分别过B ,C 作经过点A 的直线的垂线BD ,CE ,若BD =3cm ,CE =4cm ,则DE =____.3.如图,△ABE 和△ACF 分别是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的形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E 和BF 相交于O ,则∠EOB =____.4.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若AC 平分∠DAB ,且AB =AE ,AC =AD .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 ⊥BD ;②BC =DE ;③∠DBC =12∠DAB ;④△ABE 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天津市中考试题)5.如图,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F ,若∠1=∠2=∠3,AC =AE ,则( ) A .△ABD ≌△AFD B .△AFE ≌△ADC C .△AFE ≌△DFCD .△ABC ≌△ADE6.如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若AB =6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5cmB .6cmC .7cmD .8cm7.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②AC =A ′C ;③∠A ′CA =∠B ′CB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北京市东城区中考试题)ABCD 第1题ADE第2题 ABC EFO第3题ABCDE第4题第5题ABCDE F321ABCD第6题ABCB 'A '第7题8.如图1,在锐角△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交于F,且BF=AC.(1)求证:ED平分∠FEC;(2)如图2,若△ABC中,∠C为钝角,其他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若成立,请给予证明.9.在等腰Rt△AOB和等腰Rt△DOC中,∠AOB=∠DOC=90°,连AD,M为AD中点,连OM.(1)如图1,请写出OM与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将图1中的△COD旋转至图2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1=∠2,EF⊥AD于P,交BC延长线于M.求证:∠M=1()2ACB B∠-∠.(天津市竞赛试题)AB CDEF图1AB DEC图2A BCDMO图1A BCDMO图2ABCDEFMP2111.如图,已知△ABC 中,∠A =60°,BE ,CD 分别平分∠ABC ,∠ACB ,P 为BE ,CD 的交点. 求证:BD +CE =BC .12.如图,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 =DM ,求证:ME =BD .(日照市中考试题)B 级1.在△ABC 中,高AD 和BE 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武汉市竞赛试题)2.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若AB =5,AC =3,则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希望杯”竞赛试题)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角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在AB -AC 与BP -PC 两式中,较大的一个是____.4.如图,已知AB ∥CD ,AC ∥DB ,AD 与BC 交于O ,AE ⊥BC 于E ,DF ⊥BC 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A BC DE PA BC 第2题DA BC PD第3题A BCD EFO 第4题第5题A BCDEF A形有( )A .5对B .6对C .7对D .8对5.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DF ,则( ) A .BE +CF >EF B .BE +CF =EFC .BE +CF <EFD .BE +CF 与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第十五届江苏省竞赛试题)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 )A .相等B .不相等C .互余D.互补或相等(北京市竞赛试题)7.如图,在△ABE 和△ACD 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 =AC ;②AD =AE ;③AM =AN ;④AD ⊥DC ,AE ⊥BE .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荆州市中考试题)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于E ,并且AE =1()2AB AD ,求∠ABC+∠ADC 的度数. (上海市竞赛试题)9.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 ,AD =6,且BC =DC ,对角线AC 平分∠BAD ,问a 与b 的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有∠B +∠D =180°,请画出图形并证明你的结论.(河北省竞赛试题)ABC DEM NABCDE10.如图,在△ABC 中,∠ABC =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 =AE +CD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11.如图,在Rt △ABC 中,∠B =90°,AP ,CQ 分别平分∠BAC ,∠BCA .AP 交CQ 于I ,连PQ . 求证:IAC ACPQS S ∆四边形为定值.12.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丄MN 于O ,BE ⊥MN 于E .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 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海口市中考试题)ABCDEMN图1ABCM N图3DEAB CMN图2DEQAB CIPA BCDEO13.CD 是经过∠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BEC =∠CFA =∠α.(1)若直线CD 经过∠BCA 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1,若∠BCA =90°,∠α=90°,则BE ____CF ,EF ____BE AF -(填“>”、“<”或“=”);②如图2,若0°<∠BCA <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 关系的条件____,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这两个结论;(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α=∠BCA ,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台州市中考试题)A BCDE F 图1ABCE F图2DABCDEF图3。

初中数学竞赛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你见过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吗?你见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吗?也许你从未意识到这世界上还有完全相同。

在这里我们将引导你的思路,给你解题技巧:完全相同--全等三角形。

三解形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图形,它的有关知识是今后我们学习四边形、多边形乃至立体几何的重要基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证明有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AAS,SS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及其它对应元素相等。

例1:如图2-7-1,△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B、C、E三点共线,AE交CD于G,BD交AC于F。

求证:① AE=BD;② CF=CG.思路① 证明△ACE≌△BCD。

证明① ∵ △ABC和△DCE都是等边三角形,∴ CB=CA, CD=CE,∠BCA=∠ECD=,∴∠BCD=∠ACE=,∴△BCD≌△ACE,∴ AE=BD。

思路② 证明△FCD≌△GCE。

证明② 由△BCD≌△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可知∴ CD=CE,∠BCA=∠ECD=∴∠ACD=-∠BCA-∠ECD=∴△FCD≌△GCE,∴ CF=CG说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如图2-7-2,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MN⊥MD,BN平分∠CBE。

求证:MD=MN。

思路:取AD的中点P,连结PM,证明△DMP≌△MNB。

证明:取AD的中点P,连结PM,则有DP=MB。

∵DM⊥MN,∴∠DMA+∠BMN=,又由正方形ABCD 知∠A=,∴∠DMA+∠MDA=,∴∠BMN=∠MDA又∵BN平分∠CBE,∴∠MBN=又由P、M分别为AD、AB的中点,ABCD是正方形,得△PA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DPM=。

∴∠DPM=∠MBN,∴△DPM≌△MBN,∴ DM=MN。

说明:本题中DM和MN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这时就要考虑作出它们所在的新三角形,证明这两个新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竞赛培优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竞赛培优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竞赛培优题分数:100 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10=30分)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x 2 + x 3 = x 5B 、-2x ·x 2 =-2x 3C 、x 6÷x 2 = x 3D 、(- x 2 )3 = x 62. 的值是( )A 、0B 、-2C 、2D 、 3. 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A.两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C.边长为3和4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4. 若二次三项式26x ax +-可分解成,则a ,b 的值分别为( )A . 1,3B . 1-,3C . 1,3-D . 1-,3-5.要使二次三项式25x x p -+在整数范围内能进行因式分解,那么整数p的取值可以有( ) A . 2个 B . 4个 C . 6个 D .无数个6.如图,△ABC 中,∠C=90°,AC=3,∠B=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的长不可能是( ) A 、3.5 B 、4.2 C 、5.8 D 、77.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纸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 ,对于下列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EBD 是等腰三角形,EB =ED ;B .折叠后∠ABE 和∠CBD 一定相等;C .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 D.△EBA 和△EDC 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8.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是6,面积是,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是AB 的中点,在AD 上求一点P ,则P B +PE 的和的最小值为( )A 、3B 、6C 、D 、9.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已知△ABC 的 面积为28.AC =6,DE =4,则AB 的长为( ) A .6 B .8 C .4 D .1010.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点B 关于AC 的对 称点B ′恰好落在CD 上,若∠BAD =100°,则∠ACB 的 度数为( )A .40°B .45° C .60° D .80° 二、填空题(5=15分)11. 分解因式得正确结果为. 12. 满足的整数的值是 .13. 如图:在△FHI 中,HF +FG=GI ,HG ⊥FI ,∠F=058,则∠FHI= 度。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篇)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篇)解析版

课时练: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培优篇)一.选择题1.已知△ACB≌△A'CB',∠CBA=30°,则∠CB'A'的度数为()A.20°B.30°C.35°D.40°2.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一条斜边和另外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3.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DE,添加下列条件,其中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DE D.∠ACB=∠DFE 4.如图,在△ABC中,∠ABC=45°,AC=9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9cm5.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32,DE=4,AB =6,则AC的长是()A.8 B.9 C.10 D.116.如图,已知△ABC≌△DEF,CD平分∠BCA,若∠A=28°,∠CGF=85°,则∠E的度数是()A.38°B.36°C.34°D.32°7.如图,方格纸中△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这样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则图中与△DEF全等的格点三角形有()个.A.9 B.10 C.11 D.128.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B=CD B.DA=DC C.AB=AD D.△ABC≌△ADC 9.如图,在△ABC中,∠B=90°,点O是∠CAB、∠ACB平分线的交点,且BC=4cm,AC=5cm,则点O到边AB的距离为()A.1cm B.2cm C.3cm D.4cm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 延长线上的点,∠EAF=∠BAD,若DF=1,BE=5,则线段EF的长为()A.3 B.4 C.5 D.6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且∠B=∠E.则添加条件,可得△ABC≌△DEF.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BD,且AC⊥BD,若AB=a,则△ABD的面积为.(用含a的式子表示)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是四边形的对角线,∠CAD=30°,过点C作CE⊥AB 于点E,∠B=2∠BAC,∠ADC﹣∠BAC=90°,若AB=20,CD=16,则BE的长为.14.如图,在△ABC中,CD是它的角平分线,DE⊥AC于点E.若BC=8cm,DE=3cm,则△BCD的面积为cm2.15.如图,△ABC中,∠C=60°,取BC上一点D,连接AD,使AD=BD,延长CA至E,连接ED,且∠DAE=2∠AED,若BC=4AE,AC=3,则BC的长度为.三.解答题16.已知,如图,A、D、C、B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AE=BF,CE=DF,求证:(1)DF∥CE;(2)DE=CF.17.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点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18.如图,已知∠ABC=90°,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分别以AB、AP为边在∠ABC的内部作等边△ABE和△APQ,连接QE并延长交BP于点F.试说明:(1)△ABP≌△AEQ;(2)EF=BF.19.在∠MAN内有一点D,过点D分别作DB⊥AM,DC⊥AN,垂足分别为B,C.且BD =CD,点E,F分别在边AM和AN上.(1)如图1,若∠BED=∠CFD,请说明DE=DF;(2)如图2,若∠BDC=120°,∠EDF=60°,猜想EF,BE,CF具有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成立的理由.20.已知:直线m∥n,点A,B分别是直线m,n上任意两点,在直线n上取一点C,使BC=AB,连接AC,在直线AC上任取一点E,作∠BEF=∠ABC,EF交直线m于点F.(1)如图1,若点E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EF交AB于H,求证:EF=BE;(2)如图2,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ABE与∠AFE互为补角,若∠ABC=90°,请判断线段EF与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CB≌△A'CB',∠CBA=30°,∴∠CB'A'=∠CBA=30°.故选:B.2.解: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两锐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条边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条斜边和另外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能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解:∵BF=CE,∴BC=EF,∵AB∥DE∴∠B=∠E,当∠A=∠D时,且BC=EF,∠B=∠E,由“AAS”可证△ABC≌△DEF,当AC=DF时,不能判定△ABC≌△DEF,当AB=DE时,且BC=EF,∠B=∠E,由“SAS”可证△ABC≌△DEF,当∠ACB=∠DFE时,且BC=EF,∠B=∠E,由“ASA”可证△ABC≌△DEF,故选:B.4.解:如图所示:∵AD⊥BC,BE⊥AC,∴∠ADC=∠ADB=90°,∠BEA=90°,又∵∠FBD+∠BDF+∠BFD=180°,∠FAE+∠FEA+∠AFE=180°,∠BFD=∠AFE,∴∠FBD=∠FAE,又∵∠ABC=45°,∠ABD+∠BAD=90°,∴∠BAD=45°,∴BD=AD,在△FBD和△CAD中,,∴△FBD≌△CAD(AAS),∴BF=AC,又∵AC=9cm,∴BF=9cm.故选:D.5.解:作DF⊥AC于F,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4,∵S△ADB+S△ADC=S△ABC,∴×6×4+×AC×4=32,∴AC=10.故选:C.6.解:∵CD平分∠BCA,∴∠ACD=∠BCD=∠BCA,∵△ABC≌△DEF,∴∠D=∠A=28°,∵∠CGF=∠D+∠BCD,∴∠BCD=∠CGF﹣∠D=57°,∴∠BCA=114°,∴∠B=180°﹣28°﹣114°=38°,∵△ABC≌△DEF,∴∠E=∠B=38°,故选:A.7.解:如图示2×3排列的每6个小正方形上都可找出4个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共有12个全等三角形,除去△DEF外有11个与△DEF全等的三角形:△DAF,△BGQ,△CGQ,△NFH,△AFH,△WBI,△QBI,△CKR,△KRW,△CGR,△KIW.故选:C.8.解:∵△ABO≌△ADO.∴AB=AD,选项C正确,∠BAC=∠DAC,在△ABC与△ADC中,∴△ABC≌△ADC(SAS),选项D正确∴CB=CD,选项A正确;故选:B.9.解:∵点O为∠CAB与∠ACB的平分线的交点,∴点O在∠ACB的角平分线上,∴点O为△ABC的内心,过O作OP⊥AB,连接OB,S==OP•(AB+BC+AC),△ABC又∵AC=5,BC=4,△ABC为直角三角形,∠B=90°∴AB=3,∴×3×4=•OP(3+4+5),解得:OP=1.故选:A.10.解:在BE上截取BG=DF,∵∠B+∠ADC=180°,∠ADC+∠ADF=180°,∴∠B=∠ADF,在△ADF与△ABG中,∴△ADF≌△ABG(SAS),∴AG=AF,∠FAD=∠GAB,∵∠EAF=∠BAD,∴∠FAE=∠GAE,在△AEG与△AEF中,∴△AEG≌△AEF(SAS)∴EF=EG=BE﹣BG=BE﹣DF=4.故选:B.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解:添加条件:BC=EF;理由如下:在△ABC和△DEF中,,∴△ABC≌△DEF(SAS);故答案为:BC=EF(答案不唯一)12.解:过D作DE⊥AB交BA的延长线于E,过C作CF⊥AB交AB于F,∵AC⊥BD,CF⊥AB,∴∠ACF+∠FAC=90°,∠ABD+∠BAC=90°,∴∠ACF=∠ABD∵AC=BC,CF⊥AB,∴AF=BF=,∠ACF=∠BCF∴∠ABD=∠BCF,∵∠DEB=∠AFC=90°,∠ABD=∠BCF,BC=BD∴△BDE≌△CBF(AAS)∴BF=ED=,∴△ABD的面积=×AB×DE=a2,故答案为a2.13.解:在EA上截取EF=EB,连接CF,作FM⊥AC于M,作CN⊥AD于N,如图所示:∵CE⊥AB,∴CB=CF,∴∠CFB=∠B=2∠BAC,∵∠CFB=∠FCA+∠BAC,∴∠FCA=∠BAC,∴AF=CF,∵FM⊥AC,∴CM=AM=AC,∵CN⊥AD,∠CAD=30°,∴CN=AC,∴AM=CN,∵∠ADC﹣∠BAC=90°,∴∠ADC=90°+∠BAC,∵∠ADC=∠N+∠DCN=90°+∠DCN,∴∠BAC=∠DCN,在△AFM和△CDN中,,∴△AFM≌△CDN(ASA),∴AF=CD=16,∴BF=AB﹣AF=20﹣16=4,∴BE=BF=2;故答案为:2.14.解:作DF⊥BC于F,∵CD是它的角平分线,DE⊥AC,DF⊥BC,∴DF=DE=3,∴△BCD的面积=×BC×DF=12(cm2),故答案为:12.15.解:延长CE至H,使CH=CB,连接BH,作DG∥CH交BH于G,延长AC至F,使AF=AD,连接DF、EG,如图所示:则∠ADF=∠AFD,∠EDG=∠AED,∠DGB=∠H,设∠AED=x,∵∠DAE=2∠AED=2x,∴∠ADF=∠AFD=∠DAE=x=∠AED=∠DEG,∴DE=DF,∵∠ACB=60°,AH=CB,∴△BCH是等边三角形,∴CB=BH,∠CBH=∠H=60°,∴∠DGB=∠CBH=60°,∴△BDG是等边三角形,∴BD=GD=BG=AD=AF,∴GH=BG=,在△ADF和△GED中,,∴△ADF≌△GED(SAS),∴AF=AD=GE=DG,∠ADF=∠GED=x,∴∠AEG=2x=∠EAD,∴∠GEH=∠DAC,在△HEG和△CAD中,,∴△HEG≌△CAD(AAS),∴EH=AC=3,∵BC=CH=3+AE+3,BC=4AE,∴6+AE=4AE,解得:AE=2,∴BC=8;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证明:(1)∵AD=BC,∴AC=BD,又AE=BF,CE=DF,∴△ACE≌△BDF(SSS)∴∠FDC=∠ECD,∴DF∥CE;(2)由(1)可得∠A=∠B,AD=BC,AE=BF,∴△ADE≌△BCF(SAS),∴DE=CF17.解:(1)经过1秒后,PB=3cm,PC=5cm,CQ=3cm,∵△ABC中,AB=A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2)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x≠3)cm/s,经过ts△BPD与△CQP全等;则可知PB=3tcm,PC=8﹣3tcm,CQ=xtcm,∵AB=AC,∴∠B=∠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知,有两种情况:①当BD=PC,BP=CQ时,②当BD=CQ,BP=PC时,两三角形全等;①当BD=PC且BP=CQ时,8﹣3t=5且3t=xt,解得x=3,∵x≠3,∴舍去此情况;②BD=CQ,BP=PC时,5=xt且3t=8﹣3t,解得:x=;故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18.解:(1)∵△ABE和△APQ是等边三角形,∴AB=AE,AP=AQ,∠BAE=∠PAQ=∠ABE=∠AEB=60°,∴∠BAE﹣∠PAE=∠PAQ﹣∠PAE,∴∠BAP=∠EAQ.在△ABP和△AEQ中,,∴△QAE≌△PAB(SAS);(2)∵△QAE≌△PAB∴∠ABP=∠AEQ=90°.∴∠AEF=90°,∴∠ABP=∠AEF∴∠ABP﹣∠AEB=∠AEF﹣∠ABE,∴∠BEF=∠EBF,∴BF=EF.19.解:(1)∵DB⊥AM,DC⊥AN,∴∠DBE=∠DCF=90°,在△BDE和△CDF中,∵∴△BDE≌△CDF(AAS).∴DE=DF;(2)EF=FC+BE,理由:过点D作∠CDG=∠BDE,交AN于点G,在△BDE和△CDG中,,∴△BDE≌△CDG(ASA),∴DE=DG,BE=CG.∵∠BDC=120°,∠EDF=60°,∴∠BDE+∠CDF=60°.∴∠FDG=∠CDG+∠CDF=60°,∴∠EDF=∠GDF.在△EDF和△GDF中,,∴△EDF≌△GDF(SAS).∴EF=GF,∴EF=FC+CG=FC+BE.20.(1)证明:如图1,在直线m上,取点M,使ME=EA,∴∠EMA=∠EAM,∵BC=AB,∴∠CAB=∠ACB,∵m∥n,∴∠MAC=∠ACB,∠FAB=∠ABC,∴∠MAC=∠CAB,∴∠CAB=∠EMA,∵∠BEF=∠ABC,∴∠FAB=∠BEF,∵∠AHF=∠EHB∴∠AFE=∠EBA,∴△AEB≌△MEF(AAS),∴EF=EB;(2)解:EF=BE.理由如下:如图2,在直线m上截取AN=AB,连接NE,∵∠ABC=90°,∴∠CAB=∠ACB=45°,∵m∥n,∴∠NAE=∠ACB=∠CAB=45°,∠FAB=90°,∵AE=AE∴△NAE≌△ABE(SAS),∴EN=EB,∠ANE=∠ABE,∵∠ABE+∠EFA=180°,∠ANE+∠ENF=180°∴∠ENF=∠EFA,∴EN=EF,∴EF=BE.。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知识解读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选择已知条件可供选择的判定方法一边和这边邻角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角的另一边(SAS )选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ASA )一边及它的对角对应相等只能再选一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两边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剩下的一边(SSS )选角:只能选两边的夹角(SAS )两角对应相等只能选边:可选三条边的任意一对对应边(AAS .ASA )典例示范一、从变换的角度理解“全等”1.轴对称变换例1如图1-2-1,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且AB =AC ,∠B =∠C ,求证:BD =CE .【提示】从结论“BD =CE ”来看,有两种思路,思路一:通过证明△BOD ≌△COE 得到对应边相等;思路二:通过证明“△ACD ≌△ABE ”得到AD =AE ,然后运用等式性质证得.从题设看,由“AB =AC ,∠B =∠C ”加上公共角∠A ,可得△ACD ≌△ABE ,所以我们考虑使用思路二给出证明过程.图1-2-1B【技巧点评】哪些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全等的性质来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呢?本题中,这个图形很显然是轴对称图形,而BD 和CE 也是轴对称的,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把BD 和CE 置于一对轴对称的三角形中,且BD 和CE 恰好是一对对应边.跟踪训练1.如图1-2-2,已知AB =DC ,AE =DF ,CE =F B .求证:AF =DE .图1-2-22.旋转变换例2如图1-2-3,AD 是△ABC 的中线,在AD 及其延长线上截取DE =DF ,连接CE ,BF ,试判断△BDF 与△CDE 全等吗?BF 与CE 有何位置关系?【提示】若△BDF 与△CDE 全等,需要寻找三个相等的要素,题中已知一对对顶角相等,由中线可得到BD =CD ,加上DE =DF ,即可根据“SAS ”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图1-2-3B【技巧点评】本题是一个简单的全等证明题,本题意在说明图中△BDF 与△CDE 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其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看作另一个三角形绕点D 旋转180°得到.从中心对称的角度寻找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方便.跟踪训练2.如图1-2-4,AB =AE ,∠1=∠2,∠B =∠E ,求证:BC =E D .图1-2-4二、线段和角度相等,常考虑证全等例3如图1-2-5,AC 交BD 于点O ,AC =BD ,AB =CD ,求证:∠C =∠B .【提示】要证明∠C =∠B ,可考虑将∠C 和∠B 置于一对三角形中,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于本题图中△AOB 和ACOD 全等不容易证明,可考虑连接AD ,证明△ACD 与△DBA 全等.图1-2-5跟踪训练3.已知,如图1-2-6,AD ⊥DB ,BC ⊥CA ,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求证:AD =B C .图1-2-6B【技巧点评】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此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思路:对应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可以看出全等三角形类似于一个桥梁,建立起角度相等与线段相等、线段相等与另两条相等的线段、角相等与另一对相等的角之间的联系.跟踪训练4.如图1-2-7,A ,D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C ,△BDO 均为等腰三角形,AO ,BC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图1-2-7三、借助“同角的余角相等”寻找相等的角例4如图1-2-8,在△ABC 中,BD ⊥AC 于D ,CE ⊥AB 于E ,F 是BD 上一点,BF =AC ,G 是CE 延长线一点,CG =AB ,连接AG ,AF .(1)求证:∠ABD =∠ACE ;(2)探求线段AF ,AG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提示】(1)∠ABD ,∠ACE 都和∠BAC 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ABD =∠ACE ;(2)由已知条件“BF =AC ”“CG =AB ” “∠ABD =∠ACE ”可证明△ABF ≌△GCA ,AF ,AG 恰好是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所以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又由于∠G =∠BAF ,∠G +∠GAE =90°,因此∠GAF =90°,所以AF 和AG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图1-2-8B 【技巧点评】(1)当已知两条边相等,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同角的余角相等”是常用的证明夹角相等的手段.(2)要证明两直线垂直,证明夹角等于90°也是常用思路,当夹角是由两个角的和组成的时候,常考虑证明这两个角的和等于90°.跟踪训练5.如图1-2-9,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F C .图1-2-9A四、从等腰、等边、正方形中获取全等所需的元素例5如图1-2-10,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D 为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E ,BF ∥AC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B =BF .【提示】要证明DB =BF ,由于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BD ,因此本题可转证CD =BF ,将这两条线段放置到三角形中,可证明△ACD ≌△CBF .图1-2-10A【技巧点评】本题证明△ACD ≌△CBF 需要的三个要素AC =BC ,∠CAD =∠BCF ,∠ACD =∠CBF 都和△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当题目中出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条件时,往往图形中隐含着一对全等三角形,这对全等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往往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边长相等有关.跟踪训练6.如图1-2-11,在Rt △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接BE ,E 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1-2-11B拓展延伸五、AAS 华丽变全等例6 如图1-2-12,在△ABC 中,∠DBC =∠ECB =∠A ,求证:BE =CD .21ABCD E F【提示】要证明BE =CD ,一般考虑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DCF 和△EBF 显然不全等,本题有三种构造全等的方法,如图1-2-13①②③.图1-2-12GFE D CBAHFE D CBAFE D CBAH G 【技巧点评】本题△BEF 和△CDF 虽然不全等,但是∠BFE =∠CFD ,加之可证FB =FC 以及待证的BE =CD ,可见这两个三角形虽然不全等,但也有3对相等的要素.构造全等三角形可将小三角形补上一部分,或者将大三角形截去一部分.跟踪训练7.如图1-2-14,OC 平分∠AOB ,点D 、E 分别在OA 、OB 上,点P 在OC 上,且有PD =PE ,求证:∠PDO =∠PEB .(有三种解法)P OD C BA E竞赛链接图1-2-13图1-2-14②③①例7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题)如图1-2-15,在四边形ABCD 中,∠A =∠BCD =90°,BC =CD ,E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若DE =AB =3cm ,CE =4cm ,则AD 的长是.2【提示】如图1-2-16,连接CA ,构造△BAC ≌△DE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EDCB AAB CDE【技巧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跟踪训练8.(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17,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AE ⊥BD 于E ,CF ⊥BD 于F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 .5对B .6对C .7对D .8对F OABCDE 培优训练1.如图1-2-18,AC ,BD 交于点E ,且∠1=∠2,∠3=∠4,求证:AC =BD .4321ABCED2.如图1-2-19,已知AD =AE ,AB =AC .求证:BF =FC .图1-2-17图1-2-15图1-2-16图1-2-18ABCDEF3.如图1-2-20,已知△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F ⊥CD 于F ,AH ⊥BE 于H ,问:(1)BE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AF 、AH 有何数量关系?O HFEDCBA 4.如图1-2-21,△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BCE =90°,AE 交DC 于点F ,BD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CFH AE G 5.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2-22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 +EF =DE ;(2)若将图1-2-22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且0°<<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αα图1-2-22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AC BABCE FD①图1-2-19图1-2-20图1-2-21②图1-2-226.如图1-2-23,AD 是△ABC 的高,作∠DCE =∠AC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点F 是点C 关于直线AE 的对称点,连接AF .(1)求证:CE =AF(2)在线段AB 上取一点N ,使∠ENA =∠ACE ,EN 交BC 于点M ,连接AM 请你判断∠B 与∠MAF 2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EAF CN M直击中考7.★★(2017江苏常州)如图1-2-24,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BCE =∠ACD =90°,∠BAC =∠D ,BC =CE .(1)求证:AC =CD ;(2)若AC =AE ,求∠DEC 的度数.ECDBA 8.(凉山州中考题)如图1-2-25,△ABO 与△CDO 关于O 点中心对称,点E 、F 在线段AC 上,且AF =CE .求证:FD =BE .FBECDAO9.(内江中考题)如图1-2-26,△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AE =BD .图1-2-23图1-2-24图1-2-25CDEBA10.(重庆中考题)如图1-2-27,在△ABC 中,∠ACB =90°,AC =BC ,E 为AC 边的中点,过点A 作AD ⊥AB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D .CG 平分∠ACB 交BD 于点G ,F 为AB 边上一点,连接CF ,且∠ACF =∠CBG .求证:(1)AF =CG ;(2)CF =2DE .GCDFEBA挑战竟赛11.(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8,在△ABC 中,∠ACB =60°,∠BAC =75°,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交于H ,则∠CHD =.HBCE ADBGF E ADC12.(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9,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D ,∠BCA 的平分线交AD 于F ,交AB 于E ,FG ∥BC 交AB 于G .AE =4,AB =14,则BG =.图1-2-26图1-2-27图1-2-28图1-2-29。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01A BA △中,20B ∠=︒,01A B A B =,在1A B 上取点C ,延长01A 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n A ∠的度数为__________.【答案】11()802n -︒⋅.【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 A 0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的度数.【详解】解:∵在△A 0BA 1中,∠B=20°,A 0B=A 1B , ∴∠BA 1 A 0= 1801802022B ︒︒︒-∠-= =80°, ∵A 1A 2=A 1C ,∠BA 1 A 0是△A 1A 2C 的外角, ∴∠CA 2A 1= 108022BA A ︒∠= =40°; 同理可得,∠DA 3A 2=20°,∠EA 4A 3=10°,∴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 11()802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高AD 、BE 相交于点H ,3,在BE 上截取BG=2,以GE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 ,则△ABH 与△GEF 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答案】53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C=43,得到AD=BE=3BC=6,∠ABG=∠HBD=30°,由直角三角的性质,得∠BHD=90°﹣∠HBD=60°,由对顶角相等,得∠MHE=∠BHD=60°,由BG=2,得EG=BE ﹣BG=6﹣2=4.由GE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 ,得FG=EG=4,∠EGF=∠GEF=60°,△MHE 是等边三角形;S △ABC =12AC•BE=12AC×EH×3EH=13BE=13×6=2.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BIF=∠FGE ﹣∠IBG=60°﹣30°=30°,由∠IBG=∠BIG=30°,得IG=BG=2,由线段的和差,得IF=FG ﹣IG=4﹣2=2,由对顶角相等,得∠FIN=∠BIG=30°,由∠FIN+∠F=90°,得∠FNI=90°,由锐角三角函数,得FN=1,IN=3.S 五边形NIGHM =S △EFG ﹣S △EMH ﹣S △FIN =223314231442⨯-⨯-⨯⨯=53,故答案为53.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5.压轴题.3.如图,点A,B,C 在同一直线上,△AB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E,CD 分别与BD,BE 交于点F,G ,连接FG ,有如下结论:①AE=CD ②∠BFG= 60°;③EF=CG ;④AD ⊥CD⑤FG ∥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答案】①②③⑤【解析】【分析】易证△ABE ≌△DBC ,则有∠BAE =∠BDC ,AE =CD ,从而可证到△ABF ≌△DBG ,则有AF =DG ,BF =BG ,由∠FBG =60°可得△BFG 是等边三角形,证得∠BFG =∠DBA =60°,则有FG ∥AC ,由∠CDB ≠30°,可判断AD 与CD 的位置关系.【详解】∵△ABD 和△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D =BA =AD ,BE =BC =EC ,∠ABD =∠CBE =60°. ∵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DBE =180°﹣60°﹣60°=60°,∴∠ABE =∠DBC =120°. 在△ABE 和△DBC 中,∵BD BA ABE DBC BE BC ∠∠=⎧⎪=⎨⎪=⎩,∴△ABE ≌△DBC ,∴∠BAE =∠BDC ,∴AE =CD ,∴①正确; 在△ABF 和△DBG中,60BAF BDG AB DBABF DBG ∠∠∠∠=⎧⎪=⎨⎪==︒⎩,∴△ABF ≌△DBG ,∴AF =DG ,BF =BG . ∵∠FBG =180°﹣60°﹣60°=60°,∴△BFG 是等边三角形,∴∠BFG =60°,∴②正确; ∵AE =CD ,AF =DG ,∴EF =CG ;∴③正确;∵∠ADB =60°,而∠CDB =∠EAB ≠30°,∴AD 与CD 不一定垂直,∴④错误.∵△BFG 是等边三角形,∴∠BFG =60°,∴∠GFB =∠DBA =60°,∴FG ∥AB ,∴⑤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证得△ABE ≌△DBC 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O 作OD AC ⊥于D 下列结论:①EF BE CF =+;②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③1902BOC A ∠=+∠;④设OD m =,AE AF n +=,则AEF S mn ∆=;⑤1()2AD AB AC 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答案】①②③⑤【解析】【分析】由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③∠BOC=90°+12∠A正确;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EO和△CFO是等腰三角形得出EF=BE+CF故①正确;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由角平分线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即可求得④设OD=m,AE+AF=n,则S△AEF=12mn,故④错误,根据HL证明△AMO≌△ADO得到AM=AD,同理可证BM=BN,CD=CN,变形即可得到⑤正确.【详解】∵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A+∠ABC+∠ACB=180°,∴∠OBC+∠OCB=90°﹣12∠A,∴∠BOC=180°﹣(∠OBC+∠OCB)=90°+12∠A;故③正确;∵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OBE,∠OCB=∠OCF.∵EF∥BC,∴∠OBC=∠EOB,∠OCB=∠FOC,∴∠EOB=∠OBE,∠FOC=∠OCF,∴BE=OE,CF=OF,∴EF=OE+OF=BE+CF,故①正确;过点O作OM⊥AB于M,作ON⊥BC于N,连接OA.∵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N=OD=OM=m,∴S△AEF=S△AOE+S△AOF=12AE•OM+12AF•OD=12OD•(AE+AF)=12mn;故④错误;∵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点O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AO=AO,MO=DO,∴△AMO≌△ADO(HL),∴AM=AD;同理可证:BM=BN,CD=CN.∵AM+BM=AB,AD+CD=AC,BN+CN=BC,∴AD=12(AB+AC﹣BC)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它的周长是__.【答案】22【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因为4+4=8<9,0<4<9+9=18,∴腰的不应为4,而应为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9+9=22.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6.如图,ABC ∆中,AB AC =,点D 是ABC ∆内部一点,DB DC =,点E 是边AB 上一点,若CD 平分ACE ∠,100AEC =∠,则BDC ∠=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得到∠ACE=2∠ACD,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到∠ECB =∠ACB-2∠ACD,然后利用外角定理得到∠ABC+∠ECB=100°,代换化简得出∠ACB-∠ACD=50°,即∠DCB=50°,从而求出∠BDC即可.【详解】∵CD平分∠ACE,∴∠ACE=2∠ACD=2∠ECD,∴∠ECB=∠ACB-∠ACE=∠ACB-2∠ACD,∵∠AEC=100°,∴∠ABC+∠ECB=100°,∴∠ABC+∠ACB-2∠ACD=100°,∵AB=AC,∴∠ABC=∠ACB,∴2∠ACB-2∠ACD=100°,∴∠ACB-∠ACD=50°,即∠DCB=50°,∵DB=DC,∴∠DBC=∠DCB,∴∠BDC=180°-2∠DCB=180°-2×50°=8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图中的△ABC为格点三角形,在图中最多能画出_____个格点三角形与△ABC成轴对称.【答案】6【解析】【分析】根据网格结构分别确定出不同的对称轴,然后作出轴对称三角形即可得解.【详解】如图,最多能画出6个格点三角形与△ABC成轴对称.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并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在于确定出不同的对称轴.8.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cm,DE=2cm,则BC=_____cm.【答案】8cm.【解析】【详解】解:如图,延长ED交BC于M,延长AD交BC于N,作DF∥BC,∵AB=AC ,AD 平分∠BAC ,∴AN ⊥BC ,BN=CN ,∵∠EBC=∠E=60°,∴△BEM 为等边三角形,∴△EFD 为等边三角形,∵BE=6cm ,DE=2cm ,∴DM=4,∵△BEM 为等边三角形,∴∠EMB=60°,∵AN ⊥BC ,∴∠DNM=90°,∴∠NDM=36°,∴NM=2,∴BN=4,∴BC=8.9.如图,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8AC =,5BC =,则BD 的长为_______.【答案】1.5【解析】【分析】延长BD 交AC 边于点E ,根据BD⊥CD,CD 平分∠ACB,得到三角形全等,由此求出AE 的长,再根据A ABD ∠=∠,求出BE 的长即可求得BD.【详解】延长BD 交AC 于点E ,∵BD⊥CD,∴∠BDC=∠EDC=900,∵CD 平分∠ACB,∴∠BCD=∠ECD又∵CD=CD∴△BCD≌△ECD∴BD=ED,CE=BC=5,∴AE=AC -CE=8-5=3,∵A ABD ∠=∠,∴BE=AE=3,∴BD=1.5【点睛】此题考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延长BD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证明此题的关键.10.在下列结论中:①有三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一腰上的高也是这腰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依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含有一个60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即可.【详解】有三个角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①正确;外角是1200时,邻补角为600,即有一个内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轴对称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含有一个600角,因此是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一腰上的高也是中线,故底边等于腰长,所以此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此题正确的是①②③④.【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记方法才能熟练运用.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点A(3,2),点B(1,0),以线段AB为边作等腰三角形ABP,使得点P在坐标轴上.则这样的P点有()A.4个B.5个C.6个D.7个【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由题意知A 、B 是定点,P 是动点,所以要分情况讨论:以AP 、AB 为腰、以AP 、BP 为腰或以BP 、AB 为腰.则满足条件的点P 可求.【详解】由题意可知:以AP 、AB 为腰的三角形有3个;以AP 、BP 为腰的三角形有2个;以BP 、AB 为腰的三角形有2个.所以,这样的点P 共有7个.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分类别寻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如图,ABC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 与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BE 、CD ,B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F ,连接AF ,有以下四个结论:①BE CD =;②FA 平分EFC ∠;③FE FD =;④FE FC FA +=.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出△BAE ≌△DAC ,可得BE =CD ,从而得出①正确;过A 作AM ⊥BF 于M ,过A 作AN ⊥DC 于N ,由△BAE ≌△DAC 得出∠BEA =∠ACD ,由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EM =∠CAN ,由AAS 可证△AME ≌△ANC ,得到AM =AN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FA 平分∠EFC ,从而得出②正确;在FA 上截取FG ,使FG =F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GE ≌△CFE ,可得AG =CF ,即可求得AF =CF +EF ,从而得出④正确;根据CF +EF =AF ,CF +DF =CD ,得出CD ≠AF ,从而得出FE ≠FD ,即可得出③错误.【详解】∵△ABD 和△ACE 是等边三角形,∴∠BAD =∠EAC =60°,AE =AC =EC .∵∠BAE +∠DAE =60°,∠CAD +∠DAE =60°,∴∠BAE =∠DAC ,在△BAE 和△DAC 中,∵AB ADBAE DACAE AC=⎧⎪∠=∠⎨⎪=⎩,∴△BAE≌△DAC(SAS),∴BE=CD,①正确;过A作AM⊥BF于M,过A作AN⊥DC于N,如图1.∵△BAE≌△DAC,∴∠BEA=∠ACD,∴∠AEM=∠ACN.∵AM⊥BF,AN⊥DC,∴∠AME=∠ANC.在△AME和△ANC中,∵∠AEM=∠CAN,∠AME=∠ANC,AE=AC,∴△AME≌△ANC,∴AM=AN.∵AM⊥BF,AN⊥DC,AM=AN,FA平分∠EFC,②正确;在FA上截取FG,使FG=FE,如图2.∵∠BEA=∠ACD,∠BEA+∠AEF=180°,∴∠AEF+∠ACD=180°,∴∠EAC+∠EFC=180°.∵∠EAC=60°,∴∠EFC=120°.∵FA平分∠EFC,∴∠EFA=∠CFA=60°.∵EF=FG,∠EFA=60°,∴△EFG是等边三角形,∴EF=EG.∵∠AEG+∠CEG=60°,∠CEG+∠CEF=60°,∴∠AEG=∠CEF,在△AGE和△CFE中,∵AE ACAEG CEFEG EF=⎧⎪∠=∠⎨⎪=⎩,∴△AGE≌△CFE(SAS),∴AG=CF.∵AF=AG+FG,∴AF=CF+EF,④正确;∵CF+EF=AF,CF+DF=CD,CD≠AF,∴FE≠FD,③错误,∴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如图,已知一条线段的长度为a,作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①画射线AM;②连结AC、BC;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a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交于点C;④在射线AM上截取AB=a;以上画法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尺规作等边三角形的过程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已知一条线段的长度为a,作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①画射线AM;②在射线AM上截取AB=a;③分别以A、B为圆心,以a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交于点C;④连结AC、BC.△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故选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边三角形的作图过程.的正方形网格中,A,B是如图所示的两个格点,如果C也是格点,且14.在一个33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C点的个数是()A.6B.7C.8D.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画出图形即可确定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共8个.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交AC 于F,AD交CE于G.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D=BE B.BE⊥ACC.△CFG为等边三角形D.FG∥BC【答案】B试题解析:A.ABC 和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60AC BC EC DC ACB ECD ∴==∠=∠=︒,,,在ACD 与BCE 中,{AC BCACD BCE CD CF =∠=∠=,ACD BCE ∴≌,AD BE ∴=,正确.B .据已知不能推出F 是AC 中点,即AC 和BF 不垂直,所以AC BE ⊥错误,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CFG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180606060ACG BCA ∠=︒-︒-︒=︒=∠,ACD BCE ≌,CBE CAD ∴∠=∠,在ACG 和BCF 中,{CAG CBFAC BCBCF ACG ∠=∠=∠=∠,ACG BCF ∴≌,CG CH ∴=,又∵∠ACG=60° CFG ∴是等边三角形,正确.D.CFG 是等边三角形,60CFG ACB ∴∠︒=∠﹦,.FG BC ∴ 正确.故选B.16.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若△ABC 的周长为24,CE =4,则△ABD 的周长为( )A .16B .18C .20D .24【答案】A【解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DB=DC,BC=2CE=8又∵AABC的周长为24,∴AB+BC+AC=24∴AB+AC=24-BC=24-8=16∴△ABD的周长=AD+BD+AB=AD+CD+AB=AB+AC=16,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理解并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4,面积为43,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点P为BD上一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A.3 B.2C.3D.3【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点C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BD于点P,由对称的性质可得,PA=PC,故PE+PC=A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E即为PE+PC的最小值.【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BD⊥AC,EC=2,连接AE,线段AE的长即为PE+PC最小值,∵点E是边BC的中点,∴AE⊥BC,∴PE+PC22-=4223AC E C-2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速度都为1cm/s,连接AQ、CP交于点M,下面四个结论:①BP=CM;②△ABQ≌△CAP;③∠CMQ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43秒或第83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几个 ( )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①等边三角形ABC中,AB=BC,而AP=BQ,所以BP=CQ.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证明△ABQ≌△CAP;③由△ABQ≌△CAP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ACP,从而得到∠CMQ=60°;④设时间为t秒,则AP=BQ=tcm,PB=(4-t)cm,当∠PQB=90°时,因为∠B=60°,所以PB=2BQ,即4-t=2t故可得出t的值,当∠BPQ=90°时,同理可得BQ=2BP,即t=2(4-t),由此两种情况即可得出结论.【详解】①在等边△ABC中,AB=BC.∵点P、Q的速度都为1cm/s,∴AP=BQ,∴BP=CQ.只有当CM=CQ时,BP=CM.故①错误;②∵△ABC是等边三角形∴∠ABQ=∠CAP,AB=CA,又∵点P、Q运动速度相同,在△ABQ与△CAP中,∵AB CAABQ CAP AP BQ⎧⎪∠∠⎨⎪⎩===,∴△ABQ≌△CAP(SAS).故②正确;③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QMC不变.理由:∵△ABQ≌△CAP,∴∠BAQ=∠ACP,∵∠QMC=∠ACP+∠MAC,∴∠CMQ=∠BAQ+∠MAC=∠BAC=60°.故③正确;④设时间为t秒,则AP=BQ=tcm,PB=(4-t)cm,当∠PQB=90°时,∵∠B=60°,∴PB=2BQ,即4-t=2t,t=43,当∠BPQ=90°时,∵∠B=60°,∴BQ=2BP,得t=2(4-t),t=83,∴当第43秒或第83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C.【点睛】此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已知△ABC与△CD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 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求证,即可得出正确选项.【详解】(1)△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C,EC=DC,∠ACB=∠DCE=60°,∴∠ACE=∠BCD=120°.在△BCD和△ACE中,∵AC BCBCD ACECD CE=⎧⎪∠=∠⎨⎪=⎩,∴△BCD≌△ACE,∴AE=BD,故结论①正确;(2)∵△BCD≌△ECA,∴∠GAC=∠FBC.又∵∠ACG=∠BCF=60°,AC=BC,∴△ACG≌△BCF,∴AG=BF,故结论②正确;(3)∵△ACG≌△BCF,∴CG=CF.∵∠ACB=∠DCE=60°,∴∠ACD=60°,∴△FCG为等边三角形,∴∠FGC=60°,∴∠FGC=∠DCE,∴FG∥BE,故结论③正确;(4)过C作CN⊥AE于N,CZ⊥BD于Z,则∠CNE=∠CZD=90°.∵△ACE≌△BCD,∴∠CDZ=∠CEN.在△CDZ和△CEN中,CZD CNECDZ CENCD CE∠=∠⎧⎪∠=∠⎨⎪=⎩,∴△CDZ≌△CEN,∴CZ=CN.∵CN⊥AE,CZ⊥BD,∴∠BOC=∠EOC,故结论④正确.综上所述:四个结论均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20.如图,在ABC△中,2B C∠=∠,AH BC⊥,AE平分BAC∠,M是BC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1)AB BE AC+=(2)2AB BH BC+=(3)2AB HM=(4)CH EH AC+=A.1 B.2 C.3 D.4【答案】D【解析】【分析】(1)延长AB取BD=BE,连接DE,由∠D=∠BED,2ABC C∠=∠,得到∠D=∠C,在△ADE和△ACE中,利用AAS证明ADE ACE≌,可得AC=AD=AB+BE;(2)在HC上截取HF=BH,连接AF,可知△ABF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2ABC AFB C∠=∠=∠,可得出△AF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FC+BH+HF=AB+2BH=BC;(3)HM=BM-BH,所以2HM=2BM-2BH=BC-2BH,再结合(2)中结论,可得2AB HM=;(4)结合(1)(2)的结论,BC2BH BE BC BH BE BH CH EHAC AB BE=+=-+=-+-=+.【详解】解:①延长AB取BD=BE,连接DE,∴∠D=∠BED,∠ABC=∠D+∠BED=2∠D,∵2ABC C∠=∠,∴∠D=∠C,在△ADE和△ACE中,DAE CAED CAE AE∠=∠⎧⎪∠=∠⎨⎪=⎩,∴ADE ACE≌∴AC=AD=AB+BE,故(1)正确;②在HC上截取HF=BH,连接AF,∵AH BC⊥,∴△ABF为等腰三角形,∴AB=AF,∠ABF=∠AFB,∵2ABC C∠=∠,∴∠AFB=2∠C=∠C+∠CAF,∴FC=AF=AB,∴FC+BH+HF=AB+2BH=BC,故(2)正确;③∵HM=BM-BH ,∴2HM=2BM-2BH=BC-2BH ,由②可知BC-2BH=AB ,∴2AB HM =④根据①②结论,可得:BC 2BH BE BC BH BE BH CH EH AC AB BE =+=-+=-+-=+,故(4)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结合实际问题作出合适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培优竞赛讲义(38页)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培优竞赛讲义(38页)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一)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4321FDOE CB A【解析】BE CD BC +=, 理由是:在BC 上截取BF BE =,连结OF , 利用SAS 证得BEO ∆≌BFO ∆,∴12∠=∠,∵60A ∠=︒,∴1901202BOC A ∠=+∠=,∴120DOE ∠=,∴180A DOE ∠+∠=,∴180AEO ADO ∠+∠=,∴13180∠+∠=, ∵24180∠+∠=,∴12∠=∠,∴34∠=∠,利用AAS 证得CDO ∆≌CFO ∆,∴CD CF =,∴BC BF CF BE CD =+=+.【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GNEB M A D【解析】 猜测DM MN =.过点M 作MG BD ∥交AD 于点G ,AG AM =,∴GD MB =又∵120ADM DMA +∠=∠,120DMA NMB +=∠∠ ∴ADM NMB =∠∠,而120DGM MBN ==∠∠, ∴DGM MBN ∆∆≌,∴DM MN =.【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CDEB M A【解析】 猜测DM MN =.在AD 上截取AG AM =,∴DG MB =,∴45AGM =∠∴135DGM MBN ==︒∠∠,∴ADM NMB =∠∠, ∴DGM MBN ∆∆≌,∴DM MN =.【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M F EDCB A【解析】 延长CB 至M ,使得BM =DF ,连接AM .∵AB =AD ,AD ⊥CD ,AB ⊥BM ,BM =DF ∴△ABM ≌△ADF∴∠AFD =∠AMB ,∠DAF =∠BAM ∵AB ∥CD∴∠AFD =∠BAF =∠EAF +∠BAE =∠BAE +∠BAM =∠EAM ∴∠AMB =∠EAM∴AE =EM =BE +BM =BE +DF .【例4】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 【解析】 因为ABD ∆、ACE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 AD =,AE AC =,CAE ∠=60BAD ∠=,则BAE DAC ∠=∠,所以BAE DAC ∆∆≌,则有ABE ADC ∠=∠,AEB ACD ∠=∠,BE DC =.在DC 上截取DF BO =,连结AF ,容易证得ADF ABO ∆∆≌,ACF AEO ∆∆≌. 进而由AF AO =.得AFO AOF ∠=∠;由AOE AFO ∠=∠可得AOF ∠=AOE ∠,即OA 平分DOE ∠.【例5】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EABC DM N【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AC 到E 使CE BM =.在BDM ∆与CDE ∆中,因为BD CD =,90MBD ECD ∠=∠=,BM CE =, 所以BDM CDE ∆∆≌,故MD ED =.因为120BDC ∠=,60MDN ∠=,所以60BDM NDC ∠+∠=. 又因为BDM CDE ∠=∠,所以60MDN EDN ∠=∠=.在MND ∆与END ∆中,DN DN =,60MDN EDN ∠=∠=,D M D E =, 所以MND END ∆∆≌,则NE MN =,所以AMN ∆的周长为2.【例6】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 平分∠CDEABDEFC【解析】 延长DE 至F ,使得EF =BC ,连接AC .∵∠ABC +∠AED =180°,∠AEF +∠AED =180° ∴∠ABC =∠AEF ∵AB =AE ,BC =EF ∴△ABC ≌△AEF ∴EF =BC ,AC =AF∵BC +DE =CD ∴CD =DE +EF =DF ∴△ADC ≌△ADF ∴∠ADC =∠ADF 即AD 平分∠CDE .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7】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AB 至E 使BE BD =,连接ED 、EC .由AC AB BD =+知AE AC =,而60BAC ∠=,则AEC ∆为等边三角形.注意到EAD CAD ∠=∠,AD AD =,AE AC =, 故AED ACD ∆∆≌.从而有DE DC =,DEC DCE ∠=∠,故2BED BDE DCE DEC DEC ∠=∠=∠+∠=∠.所以20DEC DCE ∠=∠=,602080ABC BEC BCE ∠=∠+∠=+=.【另解】在AC 上取点E ,使得AE AB =,则由题意可知CE BD =.在ABD ∆和AED ∆中,AB AE =,BAD EAD ∠=∠,AD AD =,则ABD AED ∆∆≌,从而BD DE =,进而有DE CE =,ECD EDC ∠=∠,AED ECD EDC ∠=∠+∠=2ECD ∠. 注意到ABD AED ∠=∠,则:1318012022ABC ACB ABC ABC ABC BAC ∠+∠=∠+∠=∠=-∠=,故80ABC ∠=︒.【点评】由已知条件可以想到将折线ABD “拉直”成AE ,利用角平分线AD 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样地,将AC 拆分成两段,之后再利用三角形全等亦可,此思路也是十分自然的.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体现出关于角平分线“对称”的思想.上述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补短法”和“截长法”,它们是证明等量关系时优先考 虑的方法.【例8】在等腰ABC ∆中,AB AC =,顶角20A ∠=︒,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解析】 以AC 为边向ABC ∆外作正ACE ∆,连接DE .在ABC ∆和EAD ∆中,AD BC =,AB EA =,2060EAD BAC CAE ∠=∠+∠=+= 80ABC =∠,E D CB AED CB AD CBADCB AED CBA则ABC EAD ∆∆≌.由此可得ED EA EC ==,所以EDC ∆是等腰三角形. 由于20AED BAC ∠=∠=,则602040CED AEC AED ∠=∠-∠=-=,从而70DCE ∠=,706010DCA DCE ACE ∠=∠-∠=-=, 则201030BDC DAC DCA ∠=∠+∠=+=.【另解1】以AD 为边在ABC ∆外作等边三角形ADE ∆,连接EC .在ACB ∆和CAE ∆中,6020CAE ACB ︒︒∠=+=∠,AE AD CB ==,AC CA =, 因此ACB CAE ∆∆≌,从而CAB ACE ∠=∠,CE AB AC ==.在CAD ∆和CED ∆中,AD ED =,CE CA =,CD CD =, 故CAD CED ∆∆≌, 从而ACD ECD ∠=∠,2CAB ACE ACD ∠=∠=∠, 故10ACD ︒∠=,因此30BDC ︒∠=. 【另解2】如图所示,以BC 为边向ABC ∆内部作等边BCN ∆,连接NA 、ND .在CDA ∆和ANC ∆中,CN BC AD ==,20CAD ∠=, ACN ACB BCN ∠=∠-∠=806020-=, 故CAD ACN ∠=∠,而AC CA =,进而有CDA ANC ∆∆≌. 则10ACD CAN ∠=∠=,故30BDC DAC DCA ∠=∠+∠=. 【点评】上述三种解法均是向三边作正三角形,然后再由三角形全等得到边长、角度之间的关系.【例9】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BC =,20C ∠=︒,又M 在AC 上,N 在BC 上,且满足50BAN ∠=︒,60ABM ∠=︒,求NMB ∠.【解析】 过M 作AB 的平行线交BC 于K ,连接KA 交MB 于P .连接PN ,易知APB ∆、M KP ∆均为正三角形.因为50BAN ∠=︒,AC BC =,20C ∠=︒,所以50ANB ∠=︒,BN AB BP ==,80BPN BNP ∠=∠=︒,则40PKN ∠=︒,180608040KPN ∠=︒-︒-︒=︒, 故PN KN =.从而MPN MKN ∆∆≌.进而有PMN KMN ∠=∠,1302NMB KMP ∠=∠=︒.【另解】如图所示,在AC 上取点D ,使得20ABD ∠=︒,由20C ∠=︒、AC BC =可知80BAC ∠=︒. 而20ABD ∠=︒,故80ADB ∠=︒,BA BD =. 在ABN ∆中,50BAN ︒∠=,80ABN ∠=︒,故50ANB ∠=︒,从而BA BN =,进而可得BN BD =.E DCBA N DC B APA BCM NK NMCBA D NMCBA而802060DBN ABC ABD ∠=∠-∠=︒-︒=︒, 所以BDN ∆为等边三角形.在ABM ∆中,180180806040AMB ABM BAM ∠=︒-∠-∠=︒-︒-︒=︒, 804040DBM ADB AMB ∠=∠-∠=︒-︒=︒,故DM B DBM ∠=∠,从而D M D B =.我们已经得到DM DN DB ==,故D 是BMN ∆的外心,从而1302NMB NDB ∠=∠=︒.【点评】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名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几何大师Ross Honsberger 将其喻为“平面几何中的一颗明珠”.本题的大多数解法不是纯几何的,即使利用三角函数也不是那么容易.【例10】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AC =,60ABD ︒∠=,76ADB ︒∠=,28BDC ︒∠=,求DBC ∠的度数.【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BD 至E ,使DE DC =,由已知可得:180********ADE ADB ︒︒︒︒∠=-∠=-=, 7628104ADC ADB BDC ︒︒︒∠=∠+∠=+=,故ADE ADC ∠=∠.又因为AD AD =,DE DC =,故ADE ADC ∆∆≌,因此AE AC =,E ACD ∠=∠,EAD CAD ∠=∠.又因为AB AC =, 故AE AB =,ABC ACB ∠=∠. 而已知60ABD ︒∠=,所以ABE ∆为等边三角形. 于是60ACD E EAB ∠=∠=∠=︒,故18016CAD ADC ACD ∠=︒-∠-∠=︒, 则28CAB EAB CAD EAD ∠=∠-∠-∠=︒,从而1(180)762ABC CAB ∠=︒-∠=︒,所以16DBC ABC ABD ∠=∠-∠=︒.【例11】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2DAC ︒∠=,36CAB ︒∠=,48ABD ︒∠=,24DBC ︒∠=,求ACD ∠的度数.【解析】 仔细观察,发现已知角的度数都是12︒的倍数,这使我们想到构造60︒角,从而利用正三角形.在四边形ABCD 外取一点P ,使12PAD ︒∠=且AP AC =,连接PB 、PD . 在ADP ∆和ADC ∆中,12PAD CAD ︒∠=∠=,AP AC =,AD AD =,故ADP ADC ∆∆≌. 从而APD ACD ∠=∠.CDB A DC BA EC D B A PDC在ABC ∆中,36CAB ∠=︒,72ABC ∠=︒, 故72ACB ︒∠=,AC AB =, 从而AP AB =.而12123660PAB PAD DAC CAB ∠=∠+∠+∠=︒+︒+︒=︒, 故PAB ∆是正三角形,60APB ︒∠=,PA PB =.在DAB ∆中,123648DAB DAC CAB DBA ︒︒︒∠=∠+∠=+==∠, 故DA DB =.在PD A ∆和PDB ∆中,PA PB =,PD PD =,DA DB =, 故PDA PDB ∆∆≌,从而1302APD BPD APB ︒∠=∠=∠=,则30ACD ︒∠=.【例12】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DC .因为AD BD =,AC BC =,CD CD =,则ADC BDC ∆∆≌, 故30BCD ∠=.而DBE DBC ∠=∠,BE AB BC ==,BD BD =, 因此BDE BDC ∆∆≌,故30BED BCD ∠=∠=.【例13】 如图所示,在ABC ∆中,44BAC BCA ︒∠=∠=,M 为ABC ∆内一点,使得30MCA ︒∠=,16MAC ︒∠=,求BMC ∠的度数.D E CB AD E CB A OM B MCAB【解析】 在ABC ∆中,由44BAC BCA ︒∠=∠=可得AB AC =,92ABC ︒∠=.如图所示,作BD AC ⊥于D 点,延长CM 交BD 于O 点,连接OA , 则有30OAC MCA ︒∠=∠=,443014BAO BAC OAC ︒︒︒∠=∠-∠=-=, 301614OAM OAC MAC ︒︒︒∠=∠-∠=-=, 所以BAO MAO ∠=∠.又因为90903060AOD OAD COD ︒︒︒︒∠=-∠=-==∠, 所以120AOM AOB ∠=︒=∠.120BOM ∠=︒ 而AO AO =,因此ABO AMO ∆∆≌, 故OB OM =.由于120BOM ︒∠=,则180302BOMOMB OBM ︒-∠∠=∠==︒,故180150BMC OMB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知识点精读】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训练 全等三角形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训练 全等三角形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训练全等三角形含解析【思维入门】1.已知△A1B1C1与△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错误D.①②都正确2.如图1-2-1,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BE=CF,AC=6,则DF=____.图1-2-13.如图1-2-2,BC=EC,∠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EC,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图1-2-24.如图1-2-3,已知△ABC中,AB=AC,点D,E在BC上,要使△ABD≌△ACE,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只填一个即可).图1-2-35.如图1-2-4,已知∠B=∠C,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E(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只填一个即可).图1-2-46.如图1-2-5,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图1-2-5【思维拓展】7.如图1-2-6,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结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图1-2-6A.1对B.2对C.3对D.4对8.如图1-2-7①,已知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CB′ 的位置,其中A′C交AD于点E,A′B′分别交AD,AC于点F,G,则在图1-2-7②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5对B.4对C.3对D.2对图1-2-79.如图1-2-8,△ABC与△C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在AB上,连结BE.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图1-2-810.【问题提出】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以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为直角时,△ABC≌△DEF.(1)如图1-2-9①,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____,可以知道Rt△ABC≌Rt△DEF.图1-2-9①第二种情况:当∠B为钝角时,△ABC≌△DEF.(2)如图1-2-9②,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图1-2-9②第三种情况:当∠B为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③中作出△DEF,△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图1-2-9③(4)∠B还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使得△ABC≌△DEF.请直接填写结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若____,则△ABC≌△DEF.【思维升华】11.如图1-2-10,已知△ABC的面积为24,将△ABC沿BC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使B′和C重合,连结AC′,交A′C于D,则△C′DC的面积为()A.4B.6C.8D.121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5,7,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的值是____.图1-2-1013.如图1-2-11,已知AB=AC,∠BAC=∠CDE=90°,DC=DE,F是BE的中点,求证:F A =FD.图1-2-11第2讲全等三角形【思维入门】1.已知△A1B1C1与△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错误D.①②都正确2.如图1-2-1,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BE=CF,AC=6,则DF=__6__.图1-2-13.如图1-2-2,BC=EC,∠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EC,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B=∠E(∠A=∠D或AC=DC,答案不唯一)__(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图1-2-24.如图1-2-3,已知△ABC中,AB=AC,点D,E在BC上,要使△ABD≌△ACE,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BD=CE或∠BAD=∠CAE或∠ADB=∠AEC,答案不唯一__(只填一个即可).图1-2-35.如图1-2-4,已知∠B=∠C,添加一个条件使△ABD≌△ACE(不标注新的字母,不添加新的线段),你添加的条件是__AB=AC或AD=AE或BD=CE或BE=CD,答案不唯一__(只填一个即可).图1-2-46.如图1-2-5,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图1-2-5证明:∵DE∥BC,∴∠ABC=∠BDE.又∵AB=DE,BC=DB,∴△ABC≌△EDB(SAS).∴∠A=∠E.【思维拓展】7.如图1-2-6,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结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C)图1-2-6A.1对B.2对C.3对D.4对8.如图1-2-7①,已知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CB′ 的位置,其中A′C交AD于点E,A′B′分别交AD,AC于点F,G,则在图1-2-7②中,全等三角形共有(B)A.5对B.4对C.3对D.2对图1-2-79.如图1-2-8,△ABC与△C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在AB上,连结BE.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图1-2-8解:△ACD≌△BCE,理由如下:∵∠ACB=∠DCE=90°,∴∠ACB-∠DCB=∠DCE-∠DCB,即∠ACD=∠BCE.又∵AC=BC,CD=CE,∴△ACD≌△BCE(SAS).10.【问题提出】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以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为直角时,△ABC≌△DEF.(1)如图1-2-9①,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__HL__,可以知道Rt△ABC≌Rt△DEF.图1-2-9①第二种情况:当∠B为钝角时,△ABC≌△DEF.(2)如图1-2-9②,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图1-2-9②第三种情况:当∠B为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③中作出△DEF,△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图1-2-9③(4)∠B还要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使得△ABC≌△DEF.请直接填写结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若__∠B≥∠A__,则△ABC≌△DEF.解:(1)HL;(2)证明:如答图①,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点F作FH⊥DE,交DE的延长线于H,∵∠ABC =∠DEF ,且∠ABC ,∠DEF 都是钝角, ∴180°-∠ABC =180°-∠DEF ,即∠CBG =∠FEH , 在△CBG 和△FEH 中,⎩⎪⎨⎪⎧∠CBG =∠FEH ,∠G =∠H =90°,BC =EF ,∴△CBG ≌△FEH (AAS ),∴CG =FH ,在Rt △ACG 和Rt △DFH 中,⎩⎪⎨⎪⎧AC =DF ,CG =FH ,∴Rt △ACG ≌Rt △DFH (HL ), ∴∠A =∠D ,在△ABC 和△DEF 中,⎩⎪⎨⎪⎧∠A =∠D ,∠ABC =∠DEF ,AC =DF ,∴△ABC ≌△DEF (AAS );第10题答图①(3)如答图②,△DEF 和△ABC 不全等;第10题答图②(4)∠B ≥∠A .【思维升华】11. 如图1-2-10,已知△ABC 的面积为24,将△ABC 沿BC 的方向平移到△A ′B ′C ′的位置,使B ′和C 重合,连结AC ′,交A ′C 于图1-2-10D ,则△C ′DC 的面积为( D )A .4B .6C .8D .12【解析】 ∵AB ∥A ′B ′,且BC =CC ′,∴D 为A ′B ′的中点,又∵BC =CC ′,∴S △C ′DC =12S △ABC =12×24=12. 1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5,7,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3,3x -2,2x -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的值是__3__.【解析】 ∵两个三角形全等,当3x -2=5时,x =73, 把x =73代入2x -1中,2x -1≠7, ∴3x -2与5不是对应边,当3x -2=7时,x =3,把x =3代入2x -1中,2x -1=5.∴x 的值为3.13.如图1-2-11,已知AB =AC ,∠BAC =∠CDE =90°,DC =DE ,F 是BE 的中点,求证:F A =FD .图1-2-11证明:如答图,连结AF ,DF ,并延长AF 至G ,使FG =AF .第13题答图连结DG ,EG .在△AFB 和△GFE 中,⎩⎪⎨⎪⎧BF =EF ,∠AFB =∠GFE ,FG =F A ,∴△AFB ≌△GFE .∴AB =GE ,∠B =∠FEG .∵四边形ABED ,且∠BAC =∠CDE =90°,∴∠B +∠FED +∠CAD +∠CDA =180°,又∵∠C +∠CAD +∠CDA =180°.∴∠C =∠B +∠FED =∠FEG +∠FED =∠GED .又∵GE =AB =AC ,CD =ED ,∴△ACD ≌△GED .∴AD =GD ,∠ADC =∠GDE .又∵∠CDE =∠GDE +∠GDC =∠ADC +∠GDC =∠ADG =90°,AF =FG , ∴F A =FD .。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答案】10310【解析】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最小,最小值PA=10;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最小,最小值为10310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cm).综上所述,PA的最小值为10310-.故答案为:10310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5【解析】【分析】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AB=5,∠BAC=45°,∴BH==5.∵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3.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10【解析】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 关于AD 对称的点为点E ,连接BE 交AD 于P 点,那么有PB=PF ,PE+PF=BE 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 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10.4.如图,在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4,3,点D 在第二象限,且ABD 与ABC 全等,点D 的坐标是______.【答案】(-4,2)或(-4,3)【解析】【分析】【详解】把点C 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D (4,2),这时△ABD 与△ABC 全等,分别作点C ,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4,3)和(-4,2),所得到的△ABD 与△ABC 全等.故答案为(-4,2)或(-4,3).5.如图,ABC 中,ABC=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下列结论:BF=AC ①;A=67.5∠︒②;DG=DF ③;ADGE GHCE S S =四边形四边形④,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分析】只要证明△BDF ≌△CDA ,△BAC 是等腰三角形,∠DGF=∠DFG=67.5°,即可判断①②③正确,作GM ⊥BD 于M ,只要证明GH <DG 即可判断④错误.【详解】解:∵CD ⊥AB ,BE ⊥AC ,∴∠BDC=∠ADC=∠AEB=90°,∴∠A +∠ABE=90°,∠ABE +∠DFB=90°,∴∠A=∠DFB ,∵∠ABC=45°,∠BDC=90°,∴∠DCB=90°−45°=45°=∠DBC ,∴BD=DC ,在△BDF 和△CDA 中,∠BDF=∠CDA ,∠A=∠DFB ,BD=CD ,∴△BDF ≌△CDA (AAS ),∴BF=AC ,故①正确.∵∠ABE=∠EBC=22.5°,BE ⊥AC ,∴∠A=∠BCA=67.5°,故②正确,∵BE 平分∠ABC ,∠ABC=45°,∴∠ABE=∠CBE=22.5°,∵∠BDF=∠BHG=90°,∴∠BGH=∠BFD=67.5°,∴∠DGF=∠DFG=67.5°,∴DG=DF ,故③正确.作GM ⊥AB 于M .如图所示:∵∠GBM=∠GBH ,GH ⊥BC ,∴GH=GM <DG ,∴S △DGB >S △GHB ,∵S △ABE =S △BCE ,∴S 四边形ADGE <S 四边形GHCE .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第五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6.如图,己知30MON ∠=︒,点1A ,2A ,3A ,…在射线ON 上,点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12OA =,则556A B A ∆的边长为________.【答案】32【解析】【分析】根据底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30∠=︒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12233////A B A B A B ,以及22122A B B A =,得出332212244A B A B B A ===,441288A B B A ==,551216A B B A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12A B A 是等边三角形,1121A B A B ∴=,341260∠=∠=∠=︒,2120∴∠=︒,30MON ∠=︒,11801203030∴∠=︒-︒-︒=︒,又360∠=︒,5180603090∴∠=︒-︒-︒=︒,130MON ∠=∠=︒,1112OA A B ∴==,212A B ∴=,△223A B A 、△334A B A 是等边三角形,111060∴∠=∠=︒,1360∠=︒,41260∠=∠=︒,112233////A B A B A B ∴,1223//B A B A ,16730∴∠=∠=∠=︒,5890∠=∠=︒,22122242A B B A =∴==,33232B A B A =,33312428A B B A ∴===,同理可得:444128216A B B A ===,⋯∴△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2n ,∴△556A B A 的边长为52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33124A B B A =,44128A B B A =,551216A B B A =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8,8B -,点()2,0C -,若动点P 从坐标原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 s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当BCP ∆是以B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所有值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秒或46秒或14秒【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PC 为腰或BP 为腰.分别作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计算出OP 的长度,即可求出t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B 作BD ⊥x 轴于点D ,作BE ⊥y 轴于点E ,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以BC 长为半径画弧交y 轴正半轴于点F ,点H 和点G∵点B (-8,8),点C (-2,0),∴DC=6cm ,BD=8cm ,由勾股定理得:BC=10cm∴在直角三角形COG中,OC=2cm,CG=BC=10cm,∴OP=OG= 22-=,10246(cm)当点P运动到点F或点H时,BE=8cm,BH=BF=10cm,∴EF=EH=6cm∴OP=OF=8-6=2(cm)或OP=OH=8+6=14(cm),故答案为:2秒,46秒或14秒.【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通过作图找出要求的点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是本题的关键.8.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有________个。

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精选及答案word版本

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精选及答案word版本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竞赛试题精选注:此卷试题有一定难度,可能每题都不会轻松做下来 ,你需要提高能力,而且要学会思考难题,这样你才能在 考试中得心应手,一定要认真思考,并学会总结,把一类题型掌握透彻,望认真做. 1.女口图,已知 AB// CD ,AD// BC, AC 与 BD 交于 0, AE L BD 于 E , CF L BD 于 F , 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5对 B.6 对 C.7 】 对 D.8 对 2. 在厶ABC 和 ABC 中, AB A B ,B B ,补充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 ABC 也 ABC ,则补充的条件是【 】 A. BC B C B. A A C. AC AC•选择题与填空题△ D. C C3. 如图,在等边△ ABC 中,AD = BE = CF ,D E 、F 不是中点,连结AE BF 、CD,构成 一些三角形•如果三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一组,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组数 是【 】 A.3个 B.4 个 C.5 个 D.6 个4. 若在 ABC 中,/ 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 D ,BC = AB+ AD ,/ C = 300,则/ B 的度数 为【 】 0 0 — 0 0 A.45 B.60 C.75 D.905. 如图,AD 是厶ABC 的中线,E 、F 分别在 AB AC 上且DEL 。

巳则( )B C A . BE+CF> EF C. BE+C R EFB.BE+CF=EF D.EF 与BE+CF 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6.(黄冈市中考题)在厶ABC 和 ABC 中,ABA B ,B 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 ABC 也ABC ,则补充的条件是() A. BC BC B. A A C. AC AC D. C C7. (2001,北京市初二竞赛题)下面四个命题:①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② 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④ 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真命题是() A.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第十五届江苏初二竞赛题)已知三角形的每条边长是整数 ,且小于等于 4,这样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有()A.10 个B.12 个C.13 个D.149. 如图,D是厶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给出3个论断:①DE= FE;②AE= CE;③FC// AB.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_______ .10. 如图,如果正方形ABCD中,CE= MN,/ MCE= 35°,那么/ ANM勺度数是_________ .11. 如图,在ABC中,过A点分别作AD丄AB,AE丄AC,且使AD= AB,AE= AC,BE和CD相交于0,则/ DOE的度数是______ .二.证明题:1. 如图,在△ ABC中,/ BAC=9°, AB=AC BE平分/ ABC CE!BE=求证:BD=2CE2. 已知:△ 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 E、F分别在AB BC CA上,且△ DEF也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ADF,△ CFE, △ DBE三个三角形互相全等.3. 如图,ABC 与ABC 中,AD , AD 分别是高,AC AC , BC B C , AD AD ,求证:B B .4. 如图,ABC中,/ ACB= 90°, A,以C为中心将ABC旋转角到/ A B' C'的位置,(旋转过程中保持ABC的形状大小不变)B恰好落在上A B',求旋转角(用表示).5. 如图,在ABC中,AB = AC,直线I过A且I // BC, / B的平分线与AC和丨分别交于D E, / C的平分线与AB和l分别交于F、G.求证:DE= FG6. 如图,已知DOLAB,OA= OD,OB= OC求/ OCE-/ B 的度数.7. 如图,△ ABC的两条高BD CE相交于点P,且PD= PE。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全等三角形同一底片冲印出的照片,同一生产流水线的产品等,生活中常常见到全等图形由全等图形和由全等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主要工具,是解决有关线段、角等问题的一个出发点,线段相等、线段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常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学好全等三角形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深刻理解“全等”的含义;2.熟悉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并能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出这些基本图形;3.恰当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4.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几个要领.例1 如图,△ABC与△AEF中,AB=AE,BC=EF.∠B=∠E,AB交EF于D.给出下列结论:①∠AFC=∠C;②DF=CF;③BC=DE+DF;④∠BFD=∠CA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AD>CB-CD B.AB-AD=CB-CDC.AB-AD<CB-CD D.AB-AD与CB-CD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例3 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①AB=AC;②AD=AE;③∠1=∠2;④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例4 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右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AB⊥ED(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例5 如图,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 A=∠α.(1)若直线CD经过么BCA的内部,且E、F在直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①,若∠BCA=90°,∠α=90°,则BE________CF;EF_______ BE AF-(填“>”、“<”、“=”);②如图②,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____________,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这两个结论.(2)如图③,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1.如图,若△OAD≌△OBC,且∠O=65°,∠C=20°,则∠OAD=_____________.2.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____.3.如图,将△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O A’B’,使点B恰好落在边A’B’上.已知AB=4cm,BB’=1cm,则A’B的长是__________cm.4.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CAN ≌△ABM;④CD=D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5.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E为BC上一点,∠A与∠DEC互补,若BC=11cm,则△DEC周长为().A.10cm B.11cm C.12cm D.13cm6.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7.如图,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CE交于点H,已知EH =EB=3,AE=4,则CH的长是().A.1 B.2 C.3 D.48.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 C.3 D.49.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图①,已知在△ABC中,AB=AC,P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P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AQ,使∠QAP=∠BAC,连接BQ、CP,则BQ=CP,”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得BQ=CP.之后,他将点P移到等腰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其他条件不变,发现“BQ=CP”仍然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O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E、F在直线MN上,且OE=OF.(1)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都写出来;(2)求证:∠MAE=∠NCF.11.在△ABC中,∠ACB= 90°,AC=BC,直线MN经过C点,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求证:DE=AD 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12.如图,在△ABC中,AD为边BC上的中线,若AB=5,AC=3,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3.如图,将△ABC绕着C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点落在B ’点位置,A点落在A ’点位置,若AC⊥A’B ’,则∠BAC=______________.14.一分为二如图是一张等边三角形网格纸片,现要沿着一条经过点A的格线把它剪成两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片.(1)请你在图上画出一种裁剪方案;(2)不同的裁剪方案共有_________种(若两种裁剪方法所得的纸片能够重合,则只算作一种方案).15.在△ABC中,高AD和BE交予H点,且BH=AC,则∠ABC=_____________.16.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DH⊥BC于H,交BE于G.下列结论:①BD=CD;②AD+CF=BD;③CE=12BF,④AE=BG.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1=∠2=∠3,则DE的长等于().A.DC B.BC C.A B D.AE+AC18.下面三个判断:(1)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角平分线互相垂直;(2)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它的三条高的比是1:2:3;(3)存在这样的三角形,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不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0个B.1个C.2个D.3个19.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在AB、AC上,且DE⊥DF,则().A.BE+CF>EF.B.BE+CF=EFC.BE+CF<EF D.BE+CF与EF的大小关系不确定20.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21.如图,已知AB=CD=AE=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E的面积.2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DA⊥AB,EB⊥AB,FC⊥AB,且DA=BC,EB=AC,FC=AB,∠AFB=51°,求∠DFE的度数.23.下列四个判断:(1)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6个边、角元素中,有5个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一边及其他两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上述判断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24.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培优篇)

课时练: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培优篇)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图形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B.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2.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AEB=∠AD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A.AD=AE B.∠B=∠C C.BE=CD D.AB=AC3.△ABC≌△DEF,且△ABC的周长为80cm,A、B分别与D、E对应,且AB=25cm,DF=35cm,则EF的长为()A.20cm B.30cm C.45cm D.55cm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便是∠AOB的平分线,师傅这么做的依据是()A.SAS B.SSSC.角平分线逆定理D.AAS5.如图,在△ABC中,CD⊥AB于点D,EF⊥AC交CD于点E,连接AE,若ED=EF,∠ECF=58°,则∠DAE=()A.32°B.18°C.16°D.29°6.如图,已知CD⊥AB,BE⊥AC,且AO平分∠BAC,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7.如图,AB=AD,AC=AE,则能判定△ABC≌△ADE的条件是()A.∠B=∠D B.∠C=∠B C.∠D=∠E D.BC=DE8.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DEF≌△ABC B.∠F=∠ACB C.AC=DF D.BE=EC9.如图,已知△ABC≌△DEF,CD平分∠BCA,若∠A=28°,∠CGF=85°,则∠E的度数是()A.38°B.36°C.34°D.32°10.如图,在△ABC中,∠B=90°,点O是∠CAB、∠ACB平分线的交点,且BC=4cm,AC =5cm,则点O到边AB的距离为()A.1cm B.2cm C.3cm D.4cm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如图,已知△ABC中,∠A=40°,AB=AC,BD=CE,BE=CF,则∠DEF=12.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EF∥BC,点D在BC边上,连接DE、DF,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ED≌△FDE.13.如图,∠C=90°,AC=20,BC=10,AX⊥AC,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AP=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若想知道两点A,B的距离,只需要测量出线段即可.15.如图,在△ABC和△DBC中,∠A=40°,AB=AC=2,∠BDC=140°,BD=CD,以点D 为顶点作∠MDN=70°,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6.如图,AC平分∠BAD,CA平分∠BCD,AC与BD交于点O.(1)求证:OB=OD;(2)若AC=8,BD=6,求△ABC的面积.17.如图,AB∥CD,EF交AB于E,交CD于F,EP平分∠AEF,FP平分∠CFE,直线MN经过点P并与AB,CD分别交于点M,N.(1)如图①,求证:EM +FN =EF ;(2)如图②,(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直接写出EM ,FN ,EF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18.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如图(1)所示,AB =6,AC =4,S △ABD =9,求S △ADC .(2)如图(2)所示,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EDF +∠BAC =180°,求证:DE =DF .19.已知: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点A 在DE 上,且∠BAE =∠CDE .作CG ⊥DE 于G ,BF ⊥DE ,交DE 的延长线于F .(1)求证:EF =EG .(2)求证:AB =CD .20.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180°,AB =BC ,点E ,F 分别在射线DA ,DC 上,满足EF =AE +CF .(1)如图1,若点E ,F 分别在线段DA ,DC 上,求证:∠EBF =90°﹣∠ADC ;(2)如图2,若点E ,F 分别在线段DA 延长线与DC 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EBF 与∠ADC 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2.解:由图形可知∠BAE=∠DAC,A、根据ASA(∠AEB=∠ADC,∠BAE=∠DAC,AD=AE)能推出△ABE≌△ACD(ASA),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没有边的条件,不能推出△ABE≌△AC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根据AAS(∠AEB=∠ADC,∠BAE=∠DAC,BE=CD)能推出△ABE≌△ACD,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AAS(∠AEB=∠ADC,∠BAE=∠DAC,AB=AC)能推出△ABE≌△ACD,正确,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ABC≌△DEF,△ABC的周长为80cm,∴△DEF的周长为80cm,DE=AB=25cm,又∵DF=35cm,∴EF=80﹣25﹣35=20cm.故选:A.4.解:在△OMP和△ONP中∵∴△OMP≌△ONP(SSS),∴∠MOP=∠NOP,∴OP平分∠AOB,故选:B.5.解:∵CD⊥AB,∠ECF=58°,∴∠DAC=32°,∵CD⊥AB,EF⊥AC,∴在Rt△ADE和Rt△AFE中,,∴Rt△ADE≌Rt△AFE(HL)∴∠DAE=∠FAE,且∠DAC=32°,∴∠DAE=16°,故选:C.6.解:∵CD⊥AB,BE⊥AC,AO平分∠BAC,∴∠ADO=∠AEO=90°,∠DAO=∠EAO,∵AO=AO∴△ADO≌△AEO(AAS);∴OD=OE,AD=AE∵∠DOB=∠EOC,∠ODB=∠OEC=90°∴△BOD≌△COE(ASA);∴BD=CE,OB=OC,∠B=∠C∵AE=AD,∠DAC=∠CAB,∠ADC=∠AEB=90°,∴△ADC≌△AEB(ASA);∵AD=AE,BD=CE∴AB=AC∵OB=OC,AO=AO∴△ABO≌△ACO(SSS).所以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7.解:∵AB=AD,AC=AE,BC=DE,∴△ABC≌△ADE(SSS).A、B、C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8.解: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BC≌△DEF,∴∠F=∠ACB,AC=DF,BC=EF,∴BE=CF,故A,B,C正确,故选:D.9.解:∵CD平分∠BCA,∴∠ACD=∠BCD=∠BCA,∵△ABC≌△DEF,∴∠D=∠A=28°,∵∠CGF=∠D+∠BCD,∴∠BCD=∠CGF﹣∠D=57°,∴∠BCA=114°,∴∠B=180°﹣28°﹣114°=38°,∵△ABC≌△DEF,∴∠E=∠B=38°,故选:A.10.解:∵点O为∠CAB与∠ACB的平分线的交点,∴点O在∠ACB的角平分线上,∴点O为△ABC的内心,过O作OP⊥AB,连接OB,S==OP•(AB+BC+AC),△ABC又∵AC=5,BC=4,△ABC为直角三角形,∠B=90°∴AB=3,∴×3×4=•OP(3+4+5),解得:OP=1.故选:A.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证明:∵∠A=40°,AB=AC,∴∠B=∠C=70°,且BD=CE,BE=CF,∴△BED≌△CFE(SAS)∴∠EFC=∠BED,∵∠BEF=∠EFC+∠C=∠BED+∠DEF,∴∠DEF=∠C=70°,故答案为:70°.12.解:由题意:DE=ED,∠DEF=∠EDB,∴根据SAS可以添加DB=EF,根据AAS,ASA可以添加∠BED=∠EDF或DF∥AB或∠B=∠EFD,故答案为BD=EF(或∠BED=∠EDF或DF∥AB或∠B=∠EFD)13.解:∵AX⊥AC,∴∠PAQ=90°,∴∠C=∠PAQ=90°,分两种情况:①当AP=BC=10时,在Rt△ABC和Rt△QPA中,,∴Rt△ABC≌Rt△QPA(HL);②当AP=CA=20时,在△ABC和△PQA中,,∴Rt△ABC≌Rt△PQA(HL);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到AP=10或20时,△ABC与△APQ全等;故答案为:10或20.14.解:利用CD=BC,∠ABC=∠EDC,∠ACB=∠ECD,即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可以证明△ABC≌△EDC,故想知道两点A,B的距离,只需要测量出线段DE即可.故答案为:DE.15.解:延长AC至E,使CE=BM,连接DE.∵BD=CD,且∠BDC=140°,∴∠DBC=∠DCB=20°,∵∠A=40°,AB=AC=2,∴∠ABC=∠ACB=70°,∴∠MBD=∠ABC+∠DBC=90°,同理可得∠NCD=90°,∴∠ECD=∠NCD=∠MBD=90°,在△BDM和△CDE中,,∴△BDM≌△CDE(SAS),∴MD=ED,∠MDB=∠EDC,∴∠MDE=∠BDC=140°,∵∠MDN=70°,∴∠EDN=70°=∠MDN,在△MDN和△EDN中,,∴△MDN≌△EDN(SAS),∴MN=EN=CN+CE,∴△AMN的周长=AM+MN+AN=AM+CN+CE+AN=AM+AN+CN+BM=AB+AC=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证明:如图所示:(1)∵AC平分∠BAD,CA平分∠BCD,∴∠ADC=∠BAC,∠DCA=BCA,在△ADC和△ABC中,,∴△ADC≌△ABC(ASA),∴AD=AB,∴△ADB是等腰三角形,∴OB=OD;(2)由(1)可知:AO⊥BD,OB=OD=,∵BD=6,∴OB=,又∵AC=8,∴==12.17.(1)证明:如图1,在EF上截取FQ=FN,∵FP平分∠CFE,∴∠PFN=∠PFQ,又FP=FP,∴△FPN≌△FPQ(SAS),∴∠PNF=∠PQF,又AB∥CD,∴∠PNF+∠PME=180°,∵∠PQF+∠PQE=180°,∴∠PME=∠PQE,∵EP平分∠MEP,∴∠PEM=∠PEQ,∵PE=PE,∴△PEM≌△PEQ(AAS),∴EM=EQ,∴EM+FN=EQ+FQ=EF;(2)解:(1)的结论不成立.EM,FN,EF三条线段的关系是:FN﹣EM=EF.如图2,延长EP交CD于H,∵AB∥CD,∴∠AEF+∠CFE=180°,∵EP平分∠AEF,FP平分∠CFE,∴∠PEF+∠PFE=90°,∴∠EPF=90°,∴∠EPF=∠HPF,∵PF=PF,∠PFH=∠PFE,∴△PFH≌△PFE(ASA),∴EF=HF,PH=PE,∵AB∥CD,∴∠EMP=∠PNH,∠PEM=∠PHN,∴△PEM≌△PHN(AAS),∴EM=NH,∴FN﹣NH=FN﹣EM=HF=EF,即FN﹣EM=EF.18.解:(1)作DE⊥AB于点E,作DF⊥AC于点F,如右图1所示,∵AD平分∠BAC,∴DE=DF,∵AB=6,AC=4,S=9,△ABD∴=9,解得,DE=3,∴DF=3,==6;∴S△ADC(2)证明:作DM⊥AB于点M,作DN⊥AC于点N,如右图2所示,则∠EMD=∠FND=90°,∵AD平分∠BAC,∴DM=DN,∵∠EDF+∠BAC=180°,∴∠AED+∠AFD=180°,又∵∠DFN+∠AFD=180°,∴∠DEM=∠DFN,在△EMD和△FND中,,∴△EMD≌△FND(AAS),∴DE=DF.19.证明:(1)∵CG⊥DE,BF⊥DE,∴∠CGE=∠BFE=90°.在△CGE和△BFE中,∵∠CGE=∠BFE,∠CEG=∠BEF,BE=CE,∴△CGE≌△BFE(AAS),∴EF=EG.(2)∵△CGE≌△BFE(AAS),∴BF=CG.在△ABF和△DCG中,∵∠BAF=∠CDG,∠BFA=∠CGD=90°,BF=CG,∴△ABF≌△DCG(AAS),∴AB=CD.20.证明:(1)如图1,延长DA,使AH=CF,连接BH,∵∠ABC+∠BCD+∠ADC+∠DAB=360°,∠ABC+∠ADC=180°,∴∠DAB+∠BCD=180°,且∠DAB+∠HAB=180°,∴∠BCD=∠HAB,且AB=BC,AH=CF,∴△HAB≌△FCB(SAS)∴BH=BF,∠HBA=∠CBF,∵EF=AE+CF,∴EF=AE+AH=EH,且BH=BF,BE=BE,∴△BEH≌△BEF(SSS)∴∠EBF=∠EBH,∴∠EBF=∠EBH=∠EBA+∠CBF,∴∠EBF=∠ABC=(180°﹣∠ADC)=90°﹣∠ADC;(2)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CH=AE,连接BH,∵∠ABC+∠BCD+∠ADC+∠DAB=360°,∠ABC+∠ADC=180°,∴∠DAB+∠BCD=180°,且∠DAB+∠EAB=180°,∴∠BCD=∠EAB,且AB=BC,AE=CH,∴△AEB≌△CHB(SAS)∴BE=BH,∠EBA=∠HBC,∵EF=AE+CF,∴EF=CH+CF=HF,且BF=BF,BE=BH,∴△EBF≌△HBF(SSS)∴∠EBF=∠HBF,∵∠EBF+∠HBF+∠EBA+∠ABH=360°,∴2∠EBF+∠HBC+∠ABH=360°,∴2∠EBF+∠ABC=360°,∴2∠EBF+180﹣∠ADC=360°,∴∠EBF=90°+∠AD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中八年级培优班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题1.如图1,已知在等边△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P ,则∠APE 的度数是 。

图1B 图2BA图32.如图2,点E 在AB 上,AC =AD ,BC =BD ,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3.如图3,OA =OB ,OC =OD ,∠O =60°,∠C =25°,则∠BED 等于 度。

4.如图4所示的2×2方格中,连接AB 、AC ,则∠1+∠2= 度。

图4B图5AB图6CB5.如图5,下面四个条件中,请你以其中两个为已知条件,第三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 )①AE =AD ;②AB =AC ;③OB =OC ;④∠B =∠C 。

6.如图6,在△ABC 中,∠BAC =90°,延长BA 到点D ,使AD =21AB ,点E 、F 分别为边BC 、AC 的中点。

(1)求证:DF =BE ;(2)过点A 作AG ∥BC ,交DF 于点G ,求证:AG =DG 。

7.如图7,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 >A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 -AD >CB -CDB. AB -AD =CB -CDC. AB -AD <CB -CDD. AB -A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图7BD图8CB8.In Fig. 8, Let △ABC be an equilateral triangle, D and E be points on edges AB and AC respectively, F be intersection of segments BE and CD, and ∠BFC=120°, then the magnitude relation between AD and CE is ( )A. AD>CEB. AD<CEC. AD=CED. indefinite(英汉小词典:equilateral 等边的;intersection 交点;indefinite 不确定的;magnitude 大小,量) 9.如图9,在△ABC 中,AC =BC =5,∠ACB =80°,O 为△ABC 中一点,∠OAB =10°,∠OBA =30°,则线段AO 的长是 。

图9CAB图1010.如图10,已知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AB 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

求证: (1)AP =AQ ; (2)AP ⊥AQ 。

11.如图11,在△ABC 中,∠C =60°,AC >BC ,又△ABC ´、△BCA ´、△CAB ´都是△ABC 形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 在AC 上,且BC =DC 。

a ac丙︒72︒50 乙︒50甲a︒507250︒︒︒58c aCBA(1)证明:△C ´BD ≌△B ´DC ; (2)证明:△AC ´D ≌△DB ´A ;12.如图12,在△ABC 中,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

图12CB13.如图13,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列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

14.如图14,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H 点,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 ≌△CEB 。

图14图15图16C15.如图15,在△ABC 中,已知AB =AC ,要使AD =AE ,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

16.有一腰长为5㎝,底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 个不同的四边形。

17.如图16,△ABF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

18.如图17,已知CE ⊥AD 于E ,BF ⊥AD 于F ,你能说明△BDF 和△CDE 全等吗?若能,请你说明理由;若不能,在不用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其中一个适当的条件,这个条件是 ,来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证明过程。

19.如图19,在△ABC 中,AB =AC ,过点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相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点E 、G 。

试在图中找出3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B C G E对全等三角形给出证明。

20.如图20,在△AFD 和△BEC 中,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①AD =CB ;②AE =CF ;③∠B =∠D ;④AD ∥BC 。

请用其中有一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21.如图21-①,小明剪了一个等腰梯形ABCD ,其中AD ∥BC ,AB =DC ;又剪了一个等边△EFG ,同桌的小华拿过来拼成如图②的形状,她发现AD与FG 恰好完全重合,于是她用透明胶带将梯形ABCD 与△EFG 粘在一起,并沿EB 、EC 剪下。

小华得到的△EBC 是什么三角形?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2.如图22,在△ABC 与△DEF 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①AB =DE ;②BC =EF ;③AC =DF ;④∠A =∠D ;⑤∠B =∠F ;⑥∠A =∠D ,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①⑤② B. ①②③ C. ④⑥① D. ②③④23.如图23(1),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将△ADE 沿线段DE 向下折叠,得到图23(2),下列关于图23(2)的四个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点A 落在BC 边的中点B. ∠B +∠1+∠C =180°图20A C图21②①FD (G )A (F )图22F E B CC . △DBA 是等腰三角 D. DE ∥BC24.如图24,已知MB =ND ,∠MBA =∠NDC ,下列不能判定△ABM ≌△CDN 的条件是( ) A. ∠M =∠N B. AB =CD C. AM =CN D. AM ∥CN 25.如图25,在△ABC 中,点D 在AB 上,点E 在BC 上,BD =BE 。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 ≌△BDC ,并给出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 。

并给出证明。

(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只要求写出一对全等三角形,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

26.如图26,在△ABC 中,∠ABC =45°,AD ⊥BC 于D 点,E 在AD上,且DE =CD ,求证:BE =AC 。

27.已知:如图27,给出下列三个式子:①EC =BD;②∠BDA =∠CEA ;③AB =AC ;请将其中的两个式子作为题设,一个式子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收发室形式:如果……,那么……),并给出证明。

28.如图28,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已知∠ADC =∠BCD ,AD =BC ,求证:AO =BO 。

图23(2)(1)BB图24DA图25B C 图26B 图27DC29.如图29,在△ABC 和△DEF 中,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3个作为题设,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①AB =DE ;②AC =DF ;③∠ABC =∠DEF ;④BE =CF 。

30.如图30,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在边BC 、CA 、AB 上,且△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

(1)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想到得到?写出变化过程。

31.如图31,点B 在AE 上,∠CAB =∠DAB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图31AE32.如图32,AC 交BD 于点O ,请你从下面三项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①OA =OC ;②OB =OD ;③AB ∥DC 。

图29FB 图30B CA33.如图33,要在湖的两岸A 、B 间建一座观赏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度量A 、B 两点间的距离。

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测量方案。

(1)画出测量图案;(2)写出测量步骤(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3)设计AB 的距离(写出求解或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

34.如图34,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FE ,AE =CE ,AB 与CF 有什么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5.如图35,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

求证:AB =CD 。

36.如图36,已知AB =AC , (1)若CE =BD ,求证:GE =GD ; (2)若DE =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

(只写结论,不证明)图34B 图35C A B37.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时,都是布置了一道作业题: “如图37(1),已知在△ABC 中,AB =AC ,P 是△ABC内任意一点,将AP 绕点A 顺时针旋转至AQ ,使∠QAP =∠BAC ,连接BQ 、CP ,则BQ =CP 。

”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图(2)的分析,证明了△ABQ ≌△ACP ,从而证得BQ =CP ,之后,他将点P 移到等腰三角形ABC 之外,原题中其他条件不变,发现“BQ =CP ”仍然成立,请你就图(2)给出证明。

38.文文和彬彬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如图38),她们对各自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文文:“过点A 作BC 的中垂线AD ,垂足为D ”; 彬彬:“作△ABC 的角平分线AD ”。

数学老师看了两位同学的辅助线作法后说:“彬彬的作法是正确的,而文文的作法需要订正。

”(1) 请你简要说明文文的辅助线作法错在哪里;(2) 根据彬彬的辅助线作法,完成证明过程。

39.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39(1)摆放在一起,它们的较短直角边长为3。

图37(2)(1)QBE图39(4)(3)(2)(1)ll(1)将△ECD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使E 点落在AB 上,则CC ´= ;(2)将△E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图(3)的位置,使点E 落在AB 上,则△ECD 绕点C 旋转的度数= ;(3)将△ECD 沿直线翻折到图(4)的位置,ED ´与AB 相交于F ,求证:AF =F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