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板贝多芬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作品被视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
在其众多作品中,钢琴奏鸣曲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展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深厚功力和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作品。
一、音乐风格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征。
古典主义音乐以对称、规则和平衡为特点,贝多芬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在这一风格基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和简洁的旋律。
如《第1号钢琴奏鸣曲》,其充满了和声的变化和对位法则的运用,展现了贝多芬艺术家的严谨和谨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逐渐展现出浪漫主义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第14号《月光》》展现出了音乐情感的丰富和个性化,旋律更加细腻和优美,结构更加复杂和多变。
贝多芬通过这些作品,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语言。
二、艺术特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极大的表现力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其极大的表现力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他通过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重新塑造,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深刻挖掘,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例如《第8号《悲怆》》,其富有激情和戏剧性,充分展现出了贝多芬极大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独特的音乐语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语言,其特点在于旋律优美、旋律变化多端和和声复杂丰富。
贝多芬充分运用了对位法、音乐分解和复合的手法,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
例如《第23号《热情》》,其曲调雄浑而深沉,音调的变化丰富多样,是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典范之作。
3. 强烈的个性特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显示出了强烈的个性特征,他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创新,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挖掘,使得每一部作品都具有了独特的气质和个性。
贝多芬个人资料_贝多芬简历、照片

贝多芬贝多芬生平简介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rr (1770.12.16-1827.3.26).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失恋,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数次失恋等).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
贝多芬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
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
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
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
(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
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征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终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堪称绝世之作。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其丰富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而闻名于世。
首先,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特点,如条理清晰的结构、优雅的旋律和平衡的和声。
然而,他的作品同时也展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如激情澎湃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投射和曲式的自由变化。
贝多芬在这两种音乐风格之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融合,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独立性。
其次,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和自我表达。
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他借此音乐形式来宣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突破,以及对琴键上的技巧和音色的创新。
贝多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急促的音符、激情四溢的和声和突然的音乐性转折,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他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此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的音乐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从愤怒、悲伤到温柔、欢乐,贝多芬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情感层面。
他的音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贝多芬的音乐既具有个人情感的显露,又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成为了一种普世的表达方式和人类情感的共鸣。
最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展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
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中尝试了形式和结构上的革新,他打破了传统的套路,大胆创造了新的曲式和表达方式。
他对音乐的追求和探索成为了后来音乐家们的榜样和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美和真理的探索,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

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分析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鸣曲》被誉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呈现了贝多芬创新的复杂性和富于想象力的作曲技巧。
下面将以更详细的方式进行曲式的分析。
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是尤为典型的"快板奏鸣曲"结构,通常被称为"孟波"(march in tempo di Menuetto)结构。
该乐章开头使用了一个强大的四个1号小提琴上连奏音,以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动机开始,这几个音符延续到整个乐章中的各个部分,成为整个曲子的符号和标志。
接下来,乐章进入了第一个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奏出一个明亮、欢快的主题。
这个主题特点明显,音乐旋律性极强,给人一种坚定的力量感。
接着,乐章进入了转调部分,艰难地经历了一系列乐句,来到了D大调。
这部分的音乐起到了衔接的作用,转换了音乐情绪。
在D大调中,乐章开始了全新的音乐发展。
快速变化的节奏和充满力量的和弦音色,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气氛。
这个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乐章的副主题。
在副主题之后,乐章回到了主题的再现,并呈现了一个琶音序列,这种序列被广泛应用于贝多芬的作品中。
这部分呈现了第一个主题的回归,并由全体乐队共同演奏,增强了整个乐章的力度和冲击力。
接下来是乐章的发展部分,此时乐章的第一个主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密集。
通过音乐的重新组合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乐章的发展部分增添了更多音乐情绪的层次,体现了贝多芬的高超创作技巧。
当发展部分结束后,乐章再次回到了主题的再现,再次出现之前的节奏动机,并带来了更加壮大的和弦音色。
乐章的结尾部分则呈现了典型的"快板奏鸣曲"结构,以激烈又充满活力的音乐来展示其创作精髓。
整个乐章在强烈的和弦音色中结束,给人带来一种冲击力和震撼感。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是典型的"快板奏鸣曲"结构,包括主题、转调部分、发展部分和再现部分。
贝多芬《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之我见

贝多芬《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之我见贝多芬《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也被称为《奏鸣曲悲怆》是贝多芬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乐章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他创作的杰作之一。
作曲家自己也对这首乐章赋予了很高的评价。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乐曲的基本结构。
整个乐曲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快板(Allegro),三步指拨的行板(Adagio molto e cantabile),以及回到快板的结尾部分。
乐曲开头的钢琴独奏立即引起听者的注意。
虽然最初的主题简单朴实,但它被贝多芬巧妙地发展和变化,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才华。
整个乐曲的氛围非常激情澎湃,既有深邃的内涵,又有强烈的感情表达。
在我听这首乐曲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情感表达。
贝多芬以如此深沉的悲怆之情刻画了整个乐曲,使人们很容易被他的音乐所感染。
从乐曲一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紧张和激动,伴随着钢琴的激烈弹奏。
悲伤的旋律在这个时候进入,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忧郁情绪。
贝多芬并没有让这种悲伤持续下去,他巧妙地将乐曲的情感转变为一种强烈的愤怒和力量。
钢琴和小提琴交错演奏着愤怒的动机,创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乐曲在这个部分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贝多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挣扎的呐喊。
在中间的行板部分,乐曲的情感变得温和而平和。
这部分的旋律十分优美,带有宁静和宽容的情感。
乐曲的紧张氛围在这里得到缓解,使人们得以放松和反思。
这种情感的对比使乐曲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乐曲回到了快板部分,以饱满的力量结束。
钢琴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示了贝多芬对于钢琴音色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
整个乐章在高亢的气氛中结束,给人一种豪迈和振奋的感觉。
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影响着整个音乐世界。
他在钢琴奏鸣曲方面有着特别的成就,被誉为“钢琴奏鸣曲之王”。
在他的众多钢琴奏鸣曲中,有五首尤为著名,它们是贝多芬的创作巅峰,也是钢琴奏鸣曲的典范之作。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一、《第一号钢琴奏鸣曲C大调,作品二号》这是贝多芬的第一首正式的钢琴奏鸣曲,也是他成年后所作的第一部作品。
作为一名三十岁的年轻作曲家,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他的创作天赋和钢琴演奏技巧。
整个奏鸣曲流畅自然,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激情,是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初现。
二、《第八号钢琴奏鸣曲C小调,作品十三号《悲怆》》这首奏鸣曲被誉为“悲怆”,是由其卷入“英国绅士”的爱情纠葛的情感所驱使创作而来。
曲子构思新颖,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个人风格和情感。
奏鸣曲在贝多芬的歌颂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悲哀和坚定的力量。
三、《第四号钢琴奏鸣曲Es大调,作品七号《月光》》这首奏鸣曲以其柔美动听的旋律和凄美的情感而著称,被誉为“月光”。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似乎跳脱了平常的束缚,用音乐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心灵秘密娓娓诉说出来。
整首奏鸣曲的音乐语言如月光一般清澈明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Cis小调,作品二七号《月光》》这首奏鸣曲也称为“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自由奔放的形式展开,旋律扣人心弦,令人陶醉其中;第二乐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对位开始,气氛逐渐变得悲壮;第三乐章则是由第二乐章过渡而来,以优美的三拍子舞曲的形式展开,富有美妙的音乐意境。
五、《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F小调,作品五五号《悲怆》》这首奏鸣曲也称为“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奏鸣曲凄美而坚定,音乐语言情感丰富而深邃。
整首奏鸣曲呈现出悲壮雄浑、静美平和的气质,是贝多芬音乐中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总结以上五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贝多芬音乐的典范之作。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赏析

镜面抛光标准
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是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的一部,作于1806年至1807年间。
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技巧。
第一乐章以其雄壮的开头和强烈的节奏感而闻名。
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结构和发展的深刻理解,通过不断变化的旋律和和声来展现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二乐章是一个优美的慢板,展现了贝多芬对旋律和和声的精湛掌握。
这个乐章充满了温暖和柔和的音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第三乐章是一个欢快的舞曲,展现了贝多芬对节奏和动感的敏锐感知。
这个乐章充满了活力和活泼的节奏,让人不禁想起欢快的舞蹈场景。
最后一个乐章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终曲,展现了贝多芬对音乐表达力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个乐章以其强烈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而闻名,给人一种振奋和激动的感觉。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展现了他对音乐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巧,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杰作。
贝多芬奏鸣曲风格特点

贝多芬奏鸣曲风格特点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奏鸣曲堪称经典。
贝多芬的奏鸣曲风格特点独具个性,犹如一次音乐的冒险之旅。
本文将介绍贝多芬奏鸣曲的几个主要特点,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首先,贝多芬奏鸣曲的奏鸣形式是其作品的骨架。
奏鸣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主题的交替发展,第二部分为中间部分,又称为副主题,第三部分为回归主题。
贝多芬巧妙地运用奏鸣形式来展示他的音乐构思,给人一种张力十足的感觉。
其次,贝多芬奏鸣曲的动态变化丰富多样。
在他的奏鸣曲中,经常出现急速的音乐旋律,给人一种冲击力十足的感觉。
贝多芬擅长运用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的表情和情感,使人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此外,贝多芬奏鸣曲的旋律充满情感。
贝多芬笔下的旋律常常充满激情和内省,让人既有共鸣又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他的旋律线条优美而富有个性,给人一种深沉而又激昂的感觉。
贝多芬奏鸣曲还以其丰富的和声和对位技巧著称。
贝多芬的和声常常让人感到意想不到,既有新颖之处又能保持音乐的流畅性。
他善于运用对位手法来创造丰富的音乐纹理,使听者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层次感和立体感。
最后,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规则,他敢于突破音乐界限,创造出勃勃生机的音乐世界。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创新精神,给后世作曲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总之,贝多芬奏鸣曲的风格特点独一无二,犹如一场音乐冒险。
他的作品充满了张力、激情和思考,既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又唤醒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
贝多芬的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仅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每个音乐爱好者必须一探究竟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潜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在那里找到心灵的共振和创作的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f小凋2/2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48)(1—8)主要主题(f)(9—16)连接(16—20)动机重复(21—41)副主题(bA)(42—48)结尾2.展开部(49—100)(49—94)主、副题动机发展(95—100)模进3.再现部(101—147)(101—108)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09—119)连接(120—140)副主题(在主音调上)(141—147)结束主题4.尾声(147—152)第二乐章柔板(Adagio) F大调3/4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31)(1—16)主要主题(F)(17—22)连接(23—27)副主题(c)(28—31)重复结束2.再现部(32—58)(32—47)主要主题(在原调上)(48—58)副主题(在主音调上)3.尾声(58—61)第三乐章小快板的小步舞曲[Menuetto(Allegretto)] f小调3/4拍子小步舞曲复合歌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40)(1—14)小步舞曲主题(f一A)(15—28)转调展开(29—40)主题(原调一主音调)2.三声中部(41—73)(41—50)三声中部主题(F—c)(51—65)中间部分(66—73)再现部(主调一主音调)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4.没有尾声。
第四乐章极急板(Prestissimo) f小调2/2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56)(1—13)主要主题(f)(13—21)连接(22—34)副主题(c)(35—50)重复乐句(51—57)结束主题(58—60)转调至近似三声中部2.近似三声中部(61—139) (bA)(61—80)第一部分(81—88)中间部分(89—96)再现(97—111)重复(111—139)转调再现3.再现部(140—198)(140—148)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48—162)连接(163—190)副主题(在主音调上)(191—198)结束主题4.没有尾声。
第二钢琴奏鸣曲A大调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 A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117或121)(1—8)速度型引子(9—32)主要主题(A)(32—58)连接(58—83)副主题(G.bB·g…)(84—125)三次结束主题2.展开部(126—228)(126—164)引子的各动机发展(165—206)调性展开(206—228)延伸句3.再现部(229—340)(229—236)引子再现(237—251)主要主题(在原调上)(252—280)连接281—314)副主题(a—A)(315—340)结尾4.没有尾声。
第二乐章热情的广板(Largo appassionato) D大调3/4拍子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两个插部)1.(1—19)主要主题(D)2.(20—31)第一插部(b一主音调)3.(32—50)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再现(在原调上)(50—67)第二插部(d一bB)(68—75)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75—80)尾声第三乐章小快板的诙谐曲[scherzo(Allegrotto)] A大调3/4拍子复合歌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44)(1—8)诙谐曲主题(A)(9—32)中间部(33—40)主题的再现(41—44)结尾句2.三声中部(45—68)(45—52)主题(原调一a)(53—60)中间部分(61—68)主题的再现(原调一a)3.主歌谣曲式的再现(1—44)4.没有尾声。
第四乐章优美的回旋曲[Rond(Grazioso)] A大调4/4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但在三声中部之前再现主要主题)1.呈示部(1—40)(1—16)主要主题(A)(17~26)连接(26—40)副主题(第一副主题) (E)2.主要主题的再现(41—56) (在原调上)3.近似三声中部(57—100)(第二副主题) (a)(57—66或67)第一部分主题(68—75)中间部分(76—80)第三部分4.再现部(101—136)(10l一116)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17一124)中间部分(125一136)副主题(A)5.尾声(136—188)(136一149)主要主题(变奏) (在原调上)(149—188)结尾第三钢琴奏鸣曲c大调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1、呈示部(1—90或91)(1—13)主要主题(c)(13—26)连接(27—38)第一副主题(g)(39—46)连接(47—60)第二主题(G)(61—77)连接补充(77—91)结尾2.展开部(92—1 39)(92—97)引入部分(98—109)自由转凋(110—130)中心部分(D)(130—139)返回部分3.再现部(140—218)(140—147)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48—161)连接(162—218)副主题(c—C)(219—258)尾声第二乐章柔板(Adagio) E大调2/4拍子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两个插部)(1—11)回旋曲主题(E)(11—42)第一插部(e.G)(43—53)回旋曲主题的第一次再现(在原调上)(53—66)第二插部(c)(67—77)回旋曲主题的第二次再现(在原调上)(77—82)尾声第三乐章快板的诙谐曲[scherzo(Allegro)] C大调3/4拍子复合歌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64或65)(1—16)诙谐曲主题(c—G)(17—39)中间部分(40—55)再现(原调一主音调)(56—64或65)结尾2.三声中部(66—107)(66—73或74)主题(a—e)(75—82)中间部分(83—107)再现3.再现的主歌谣曲式(1—64)4.尾声(108—130)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Allegro assai) C大调6/8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但在三声中部之前再现主要主题。
)1.呈示部(1—68)(1—29)回旋曲主题(c)(30—39)第一副主题(G)(40—68)连接2.主要主题的再现(69—76)再现(没有全部) (在原调上)(77—102)连接3.近似三声中部(103—134)(103—118)第二副主题(F)(119—126)中间部分(127—134)再现(135—180)重复扩充4.再现部(181—258)(181—196)回旋曲主题(在原调上)(197—217)连接(218—258)第一副主题(c)5.尾声(259—312)第四钢琴奏鸣曲bE大调第一乐章很快并充满活力的快板(Allegro molto e con brio) 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136)(1—4)引子(5—17)主要主题(bE)(18—40)连接(41—59)过门动机(59—81)副主(bB)(8l—127)连接(127—136)结尾2.展开部(137—168)(137—168)转调发展(169一172)引子双动机(173—176)旋律双片断(177—180)引子双动机(181—189)旋律双片断3.再现部(189—312)(189—201)主要主题(在原调上)(201—220)连接(221—239)第一副主题(在主调上)(239—312)第二副主题4.尾声(313—362)第二乐章宽广有表情的广板(Largo,con gran espressione) C大调3/4拍子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一个插部)(1—24)主要主题(c)(24)连接(25—50)插部(中段主题) (bA)(51—74)主要主题的再现(在原调上)(74—90)尾声第三乐章快板(Allegro) bE大调3/4拍子复合歌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95或96)(1—24)主题(bE—bB)(25—42)中间部分(43—95或96)再现主题乐段(在原调上一bE)2.三声中部(97—150) (be)(97—112)重复乐句(be—bB)(113—124)中间部分(125—140)再现乐句(在原调上)(141—147)新材料的双片断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95)4.没有尾声。
第四乐章优雅的小快板[Rondo(Poco Allegretto egrazioso)] bE大调3/4拍子回旋曲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但在三声中部之前再现主要主题) 1.呈示部(1—49)(1—16)主要主题(bE)(17—36)连接(37—48)第一副主题(bB)(48—49)连接2.主要主题的再现(50—62) (在原调上)(63)转调3.近似三声中部(64—90或91)第二副主题(c)(63—73)重复乐句(74—82)中间部分(83—90或91)再现(91—96)连接转调4.再现部(97—145)(97—112)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12—132)副主题(bE)(132—145)连接5.主要主题的再次再现(146—157)(在原调上)6.尾声(158—186)第五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乐章很快并充满活力的快板(Allegro molto e conbrio) c小调3/4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105)(1—31)主要主题(c)(32—55)连接(56—94)副主题(bE)(94—105)结尾2.展开部(106—167)3.再现部(168—284)(168—190)主要主题(在原调上)(191—214)连接(215—271)副主题(F—c)(271—284)结尾4.没有尾声。
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Adagio molto) bA大调2/4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44)(1—16)主要主题(bA)(17—23)连接(24—44)副主题(bE)(45)连接2.再现部(46—91)(46—61)主要主题(在原调上)(62—70)连接(71—90)副主题(bA)3.尾声(91—112)第三乐章极急板的终曲[Finale(Prestissimo)] 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46)(1—8)主要主题(c)(8—16)连接(17—28)副主题(bE)(28—37)第一个结束主题(37—43)第二个结束主题(43—46)第三个结束主题2.展开部(47—57)3.再现部(58一10j)(58—65)主要主题(在原调上)(65—73)连接(74—85)副主题(c)(86—101)三个结束主题在主调上再现4.尾声(102—122)第六钢琴奏鸣曲F大调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66或67)(1—12)主要主题(F)(13—18)连接(19—37)副主题(c)(38—46)第一个结束主题乐句(4755)第二个结束主题乐句(56—66或67)第三个结束主题乐句2.展开部(68—118)(118—137)假再现部3.再现部(138—203或204)(138—145)主要主题(F)(146—170)副主题(F)(171—198)三个结束主题规则再现(198~203或204)部分重复4.没有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