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如何建立世界公民意识

合集下载

浅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浅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评 判 给分 , 师 将作 业 评分 的依据 详 细 地 列 出来 , 如教 教 比
师 对一 篇 调 查 报 告 的评 价 依 据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① 对 当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是 否 进 行 了 明 确 合 理 的 阐 述 ,② 研 究 方 法是 否 得 当 , 结 果论 述 是 否充 分 , 订 立 的 标题 是 否 ③ ④ 合 理 , 是 否 与 教师 制订 的指 导原 则 相 符 等 , 同 的评 分 ⑤ 不
意 识 如何 关 系着 国 家能 否 长治 久 安 ,因而 对大 学 生进 行
推 进 我 国 的 公 民 教 育 。 大 学 生 是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主 力 军 ,其公 民意识 的 状 况将 直接 影 响 到 整 个社 会 的发 展 本 文 分 析 了 大 学 生 公 民 意 识 教 育 过 程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力 , 时也 能增 强 学生 对 团结 合 作 的认识 。 同
() 利 于学 生学 习 兴趣 的提高 4有 与 传 统 的 课 程 作 业 形 式 相 比 , 小 组 完 成 作 业 、 同 分 共 合 作 完 成 作业 和让 学 生 参 与 到 课 程 作 业 的评 价 等形 式 , 都会 给学 生带 来 学 习的 新鲜 感 。 时 这样 的改革 , 给 学 同 也 生 提 供 了 一 个 相 互 学 习 、 互 监 督 、 互 影 响 、 互 合 作 相 相 相 的 交 流 平 台 。 小 组 式 课 程 作 业 的 形 式 中 , 没 有 把 学 习 在 并 的 主 动 性 与 学 习 的 独 立 性 割 裂 开 来 , 而 是 更 加 注 重 学 生 学 习能 动性 的发 挥与 学 习兴 趣 的培 养 。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

摘要:公民意识在国家进步的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进入了”十一五”规划时期,人的权利回归贯穿于国家各项活动中。大学生作为迎接新时期的主人,是否具有公民意识,是决定我们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思考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必要性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指标。即“政治参与大众化”的水平,“还经常被视为现代化过程的本质特征甚或界定性因素”[1]。在法制健全和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应该有现代化的公民意识。这样的人,不仅具有爱国、忠诚及服从国家的品质,而且有能力对国家的事务评头论足,并愿意参与对其的改进和完善,因为“正是在公民这一层次上,而非精英层次决定着民主自治政府的最终潜能是否存在”[2]。也就是说,公民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现代化的水平。

现代社会,人们在对民主和法律等社会现象的认识过程中,对公民意识的概念也逐渐明晰。它是民主意识与法律意识在国家活动领域为主的宏观范围内交融整合而成的特殊社会意识,是作为公民这个共同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生活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纪律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综合反映。体现为公民对自身权利的认识和觉醒,对法律权威性的承认和尊崇,对法治理想的崇敬和追求。过去,我们的公民教育表现得比较重视国家利益、阶级意识、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纪律观念,而缺乏对作为国家公民应该具有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自由与纪律观念、平等观念、主人翁意识等公民意识的培养。即先进性要求有余而广泛性要求不足,特别是在按照公民的权利、义务来要求和规范社会成员方面做得不够,在当代大学生中表现也十分明显。例如学生对学校不当处分的沉默,学校不能提供正当的办学条件,学生交纳的学费和所获取的知识不成正比,找工作靠关系,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等等。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探析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探析
实践 ・ 思考
加 强 大学 生 公 民意 识 的途 径 和 方法 探 析
李 春 风 ( 木 斯 大 学Baidu Nhomakorabea 科 部 , 佳 黑龙 江 佳 木 斯 14 0 ) 5 0 0
摘 要: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 法治社会 的建设 意义重大, 作为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理应 成为社会 主义法治 国家 建设的重要 力量 , 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 在分析新 时期 大学生公 民教 育现状的基础上 , 讨论 了大学生公 民意识 薄弱的原因 , 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 教育与培 养有所建议 , 希冀为 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 词 : 学生 ; 民意 识 ; 径 ; 法 大 公 途 方
断标准 。有 了这种 价值导 向和判 断标准 ,民族精神 和时代 精神就会更 1 通 过 各 种 方 法加 强 大 学 生 公 民 意 识 加强 和 改进 青 少 年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是 事 关 国 家 前 途 和 民族 命 运 的 战 加 彰 显 魅 力 ,让 马 克 思 主 义 深 入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意 识 将 会 在 大 学 生 心 中 略工程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 调 自我行成道德 与法 律意识 的准绳 。还有要丰富第二课 堂培育大学生法 指出,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文化要加 强青少年 的思想 道德教育 。以此 为 律意识 。第二课堂是指 组织学生参 加与法律相关 的社 团活动 、讲座等 契机 ,我们应该 整合各方面资 源 ,形成合力来加 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 校内活动。纯粹 的课堂教学 ,形式单一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 道德教育 , 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建设 ,促 进青少年德智体美 不利于学生形成法 制观念 、提高法 律意识。因为学时有 限 ,课堂普法 全 面发展 。 “ 律意识是社会 意识 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人们关于法律 教育较为理论化 ,脱 离生活实际 ,要 真正培育学生 的法律 意识 ,引起 法 现象 的思想 、观 点 、知识和心理 的总称。 ”作为一种 自觉的精神力量 , 学生对法律的关注 ,还应采取一些 更具 体 ,更丰富 的形 式 ,针对大学 公 民 法律 意识 的 社 会 作 用 是 巨 大 的 。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强 调 “ 强 公 民 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把法律意识 的培养同课外组织 活动相 结合 、达到 加 意识教育 ,树立 社会主 义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 、公 平正义理念 ”具有 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如可 以通过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 强大学生公 重 大理论 和实践 意义。公 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 ,宪法规定:“ 凡具 民意识 。针对大学生 公民意识知行脱 节的现象 ,高校应在公 民意识教 有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籍 的人都是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民。 ”公 民根据宪法 育过程 中加强实践性 教育环节 。 “ 社会 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 和 法律 规 定 享 有 权 力 并 承 担 义 务 。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深 化 政 治 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 大学生 了解社会 、了解 国情 、增 长才 干 、奉献社 体 制改革 ,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 文明 ,一个重要 的基 础性 工作就是开展 会 、锻炼 毅力 、培养 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公 公 民意识教育 ,提 高全社会法律素 质。高校大学生作 为我们社会主 义 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应 多种多样 ,如在法 律教学 中,举办模拟 法庭 、组 事业 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其法律素养 如何既是大学 生作 为公 民个体能 织 庭审旁听等 ,这可使 大学生懂得权利 和义务的一致性 ;再 如 ,组织 够很好地参与社会 生活 ,维护个人权 益履 行法定 义务 的根本保障 ,也 学生参加 当地 的人 民代表选举 、社区法律咨询服务 、社会公德论坛等 , 将 会 影 响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的 建 设 ,影 响 到 整 个 社 会 的 协 调 发 展 。公 这 可 多 方 面 加 强 公 民教 育 ,增 强 公 民意 识 。并 且 营 造 良好 的校 园 文 化 民意 识 它 包 含 两 方 面 的 内容 : 方 面 ,人 们 的行 为 必 须 对 他 人 和 社 会 负 环 境 ,促 进公 民 意 识 教 育 。 公 民 教 育 与 环 境 因 素 息 息 相 关 ,校 园 文 化 一 责 ; 一 方 面 ,人 们 对 自 己发 生 的行 为 必 须 承担 相 应 的 责 任 。社 会 责 任 对大学生公 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 约束力 ,又具有 隐性感染力 。因此 , 另 是指一个人对祖 国、对 民族 、对人类 的繁荣 和进步 ,对他人 的生存和 我 们 要 努 力 优 化 校 园 文 化 环 境 ,营 造 出有 利 于 公 民 意 识 培 养 的 良好 氛 发展所 承担的职责 和使 命 。个人 的生存 和发展不 能脱 离社会 的进 步 , 围。比如 ,加 强学校社 团文 化建 设 ,使大学生通 过参加并管理学生社 个 人 离 开 了 社 会 ,就 会 成 为 无 源 之 水 ,无 本 之 木 。 客 观 地 说 , 当 今 大 团,能正确理解 民主 的运 行规则 , 提高权 利素养 ;倡 导师生 平等 , 并 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有一定的理解 ,社会 责任 意识也 比一般同龄人强 , 教师 以更为平 等的教育及交往方 式 ,向学生传递 民主气息 ;利用各种 如志愿服务 、投身改革 、奉献 社会 、鞭挞恶疾 等 ,表现 出青年 知识分 学生刊物 、宣传 橱窗 、学术讲座 等形式 ,存无形 中向学生渗透公 民意 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 感。公共精神是公 民在公共生 活中应 识教育等等。 该具备的基本精 神 ,它维护社会 整体利益 ,关 注社会共 同体 中每个人 2 世 纪 的 竞 争 ,其 实 就 是 国与 国之 间综 合 实 力 的 竞 争 ,归 根 到 底 1 — 2 0 的一 利 和 尊严 。 反 映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就 要 求 大 学 生 具 备 公 德 意 识 和 自 权 是 人 才 的 竞 争 。 爱 因 斯 坦 曾说 过 : “ 年 人 离 开 学 校 时 ,应 视 作 为 一 青 律精 神。这不仅 是个人优 良素质 的体现 ,而且对 于维护公共利益 和秩 个和谐发展 的人 ,而不只作为一位 专家。否则 ,它连 同他的专业知识 民 l 。 营一 序年 ,保持社会健 康稳定发展 都有着 重要意 义。并且市场 经济 的发展 、 就 像 一 只 受 过 训 练 的 狗 。 而 要 成 为 和谐 发 展 的 人 ,则 需 要 培 养 全 面 的 科一 第 利益 主体 的多元化 ,使得大学生 自我 意识明显增强 。大学生能正视并 自我辨别力 ,而这取决于 自由而全面的教育。 ”至此学习期间的思想道 技 积极追求个人 的价 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树立独立 的人格 意识 ,这也是 德 修养教育就是这种 “ 自由而全面 的教 育”中极为重要 的一 部分。我 颢 l 现代公 民意识 的必 然要 求 。但 同时,大学生作为公 民的国家意识相对 们 国家正在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对 于我们大学生来说 ,每个人 都 较弱 。一般来说 ,大学 生都有较强 的爱 国之心 ,但 当个人 利益和 国家 有 一份 责任来 一 同建设 这个 和谐社会 。所 以 ,希望所有大学生 能够在 利益 、集体利益相 冲突时 ,大学生往往 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而非 国家和 学 习专业 文化知识 的同时 ,不要忽略思想 道德 修养的提升和精 神文明 集体利益 。此外 ,大学 生普遍缺乏政治参 与热情 ,并未 意识 到 ,个人 建设 ,这对于 自己、家人 、社会乃至国家都有重要作用。 价值只有在参与 国家政治 、经济生活 的过程 中才能得 以体 现。青年大 参 考 文 献 学 生 是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建设 者 和 接 班 人 ,强 烈 的 责 任 意 识 会 产 生 强 大 []罗 国杰 . 想道 德 修 养 『 . 京 : 等教 育 出版 社 ,0 0 1 思 M1 北 高 20. 的精神动力 ,使青年大学 生将 自我成才 、个 人命运与社会发展 、国家 [][ 杰 弗里 ・ 2 美] 亚历 山大. 学 2 社会 0讲f . 增等, 北京 : M1贾春 译. 华夏 出版 的需要 有机结合起来 ,把 自己培养 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 社 . 0 0 20. 2 大 学 生 公 民 法律 意 识 的培 育 途 径 f]胡锦 涛. 3 高举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视培 育大学生法律意识 ,在传统 的课堂教学 对大学生法律 意识 新 胜 利 而 奋 斗[ . 京 : 民 出版 社 ,0 7 M] 北 人 20 . 的培养和形成 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 用。在大学之前 中国的教育主要 以升 『1宪法『 . 2版. 4 M1 第 北京: 中国人 民公安 大学 出版社 ,0 1 20 . 学为主 ,法律教育缺失 ; 进入大学阶段 ,学校教育 主要 以就业 为导 向 , 法 律 教 育被 边 缘 化 。加 强 马 克 思 主 意 对 大 学 生公 民 法 律 意 识 的 熏 陶 , 马 克思 主 义是 我们 立 党 立 国的 根 本 指 导 思 想 ,是 社 会 主 义 意 识 形 态 的 ( 上接 1 6页 )理方向过渡。 ��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专

业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素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呢?

一、传授社会责任教育的理念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如社会

公益行动、公民教育与社会责任等。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向大学生传

达社会责任教育的理念,让他们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去关心社会、回报社会,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公益助教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大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交流,培养自己的责

任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热情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比如设立社会公益成就奖,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创办社会公益

项目等。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

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

任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社会责任教育讲座,邀请社会名

流和专家学者来校园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和思考。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良

浅谈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培养

浅谈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培养

作者: 莫敏秋

作者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德育教研室 510631

出版物刊名: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56-58页

主题词: 公民意识;大学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基础文明;国家利益;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精神

摘要: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繁荣,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近几年,大学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强调基础文明建设为主流,然而在强调基础文明建设时,我们会发现,许多高校仅仅把这局限于人的行为规范建设而忽视了公民意识的培养,致使众多的措施和规范流于表面。据此,我认为有必要提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问题。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既可以行为规范去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可以使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成为大学生一种内心的自觉行动,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

如何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如何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如何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发展对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世界中

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需要认

识到我们不仅仅是自己国家的公民,而是这个地球的公民。通过

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的

文化、价值观和观点,并且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本文将探

讨如何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如何成为真正的全球公民。

一、认识全球化的重要性

要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全球化的

重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不再受限于国界。全球化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对其他国家和

地区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要为此负起责任。

二、加强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为了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我们需要加强对其他文化的

理解和尊重。这意味着要主动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语言、宗教和价值观。我们应该避免对陌生文化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并

采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在国际交往中,我们

要注意跨文化的交流技巧,尊重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行为习惯,以

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三、关注全球性问题并积极参与

积极关注并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是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的重要步骤。例如,气候变化、贫困、人权、教育和健康等问题

是全球公民所应关注的重要议题。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并通过各

种方式参与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支持环保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捐款救助等。通过这样的参与,我们能够体会到我们自己的力量

和责任,同时也能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浅谈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浅谈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可见,切实推进我国的公民教育,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前提。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公民意识大学生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具体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权利意识。这是公民意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公民意识是基于民主制度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渗透着民主的基本精神,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在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权利,每个人权利存在的前提又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不珍视自己的权利,或者不尊重别人的权利,都是公民意识欠缺的表现。大学生在学会珍视个人权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公民之所以称“公”,还在于每一个公民都有相应的无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不可剥夺、不可回避、不可转让。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无视消极逃避责任的后果,使大家都将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社会。

2.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公德意识和自律精神。这不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而且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治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治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治理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大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个人自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社会治理。

一、学校教育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社会栋梁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学校应该设立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公民道德与法律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公民权益和义务,培养正义感和责任意识。

其次,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民生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讲座、讨论会,邀请社会名人和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社会治理经验,让学生从实践者身上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升自己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社会实践

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接触到更加真实的社会问题和治理挑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首先,大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工作。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参与社区工作可以让大学生直接接触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大学生可以参与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无偿服务,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培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培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培养调研报告

一、引言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认识和意识,它是公

民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公民意

识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同程度以

及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本次调研旨在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进行深入研

究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涵盖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问卷主要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旨在

获取参与者对公民意识的看法、培养方式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同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80%)认为公民意识对个人和社会

发展至关重要,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公民意识的内涵和要素。这表明虽然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但对其深入理解和

具体内容掌握还有待提高。

2.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通

过开设相关课程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公民意识。此外,大学生

也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引导,倡导公民意识的培养。调研结果还显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大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从小就开始,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培养公民意识。

3.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大多数大学生(92%)表示对社会责任有所认知,并且愿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一些大学生对个人社会责任的界定还存在一定模糊性。他们普遍认为社会责任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等。然而,对于如何具体地参与社会责任的行动,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清晰的认知。

学生公民意识

学生公民意识

学生公民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责任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愿意为之负责和努力奋斗的意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公民意识涉及到社会道德、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感等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正义、公平、尊重等价值观念。这种良好的价值观会对其日后的行为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公民意识能够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发展。

最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健全国家的未来。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学生通过培养公民意识,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热爱自己的国家,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并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从个体、家庭和学校等层面入手,共同努力。

首先,个体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学生个人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公民意识,要时刻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的公民素养。他们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其次,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家长应该为子女树立榜样,注重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相关资源和信息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认识国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关注。它不仅涵盖了对自身权益

的真实感知,还包括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注。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培养公民

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如何通过社会责任教育来

培养公民意识,并对这一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什么是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承担个人权益和社会责任的认知和态度。它不仅包

括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和争取,还包括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注。具有良好的公

民意识的个人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关心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发挥

自身的社会责任。

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但大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

个人意识觉醒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阶段,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

考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为什么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呢?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原因: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将承担着塑造社会未来的重任。只有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这不仅会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具有公民意识的大学生将会更加关心他人、维护社会公正,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他们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学生公民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GJ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GJ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GJ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公民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现代化的水平,而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复兴中华民族的艰巨责任。其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进展的状况,我们做了此次调查。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85份。

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

在GJ意识方面,随着ZG逐渐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崭露头角,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外国文化的机会。从之前疯狂热衷于某些西方节日到如今这些类似的情况逐步减少,可以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化。在中西方传统节日根据喜爱程度的排序中,有约92%的同学将ZG的传统节日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

在参与意识方面,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在班级、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学生会、班委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等方面。积极参与活动,能向老师、同学展示自我并提高自身能力。本次调查表明,有81%的大学生情愿参加志愿者活动,体现出大学生参与公众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能够

积极的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监督意识方面,大学生的监督权包括很多方面,而平时在学校中关怀班级财政状况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现今的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监督班级工作的意识仍比较薄弱,他们对班级的财政情况关怀较少。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设计

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设计

浅谈大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大学生公民意识则是指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如何认知其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关系的深刻反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加强,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国外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涵也会不断地丰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塑造国家合格公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要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我们应该先对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一下深度剖析,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

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
社会 的 公共 生 活 , 发 展 国 家 和 社会 为 己任 。 以
规范之外 。 不遵守公 共秩序 ,漠视周 围的亲 人或师 长 鲜, 并且 ,随着学生年龄 的增长 , 种现象愈加 凸显 。 这 许多家长 和老 师对 此 感 到 困惑 ,家庭 和 学校 费 尽 心 血、 大力促进 的德育教育 为什么收效 甚微 呢?近年 来
wk.baidu.com
全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决不允许执行变形和实施
走样。 要建立健全改革 的评价标准和推进机制 , 强化地 方各级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力 , 要我改” 我要改” 变“ 为“ ,
和 中国国情 的结合 , 必将进一步增 强我 国的国际竞争
力 , 高公共行 政服 务的质量 和效 率 , 动政 治 、 提 推 经 济、 文化等各项事业 的更快发展 。迎接经 济全球 化挑 战, 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 [ 责任编辑 李继峰 ]
人 品德养成教育等 , 从具体 的事 例讲解 到学生们 的课 后 阅读 、 反思 、 至考 试总 结等 ,都没有 涉及 学生 的 甚 公 民意识培养的相关 内容 ,因此 , 管我们 在德 育教 尽 育上花费 的功夫不 少 ,但达 到 的效果 似乎并 不 明显 。

1有 利 于学生人 格 的完善 和尊 严的提 升 .
以有效防止在推进改革 过程 中容易产 生的 中间层次梗
阻 和动力 逐 级 递减 的 现象 。

大学生如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如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大学生如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是指每个公民对自己的身份、权利和义务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责任和参与的意识。作为大学生,我们承担着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公民意识的重要责任。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和自我提升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一、学校教育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如公民教育课、法律基础知识课等,加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民意识教育的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同时,在校园宣传栏、网站等媒体上刊登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培养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责任心。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还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升。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应注重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

社会建设,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学生

可以了解各种需求和利益,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公民参与能力。

三、自我提升

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还需要通过自我提升来实现。首先,学生

应注重自我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学

习过程中,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的改革和发展动态,了解社会民主与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训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课堂到社会

在信息化时代,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极为关键。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的重任。如何快速有效地将这些价值观融入教育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最关键议题。

一、理论基础: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和他人负有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体现在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关注、责任感的承担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的行动。公民意识则体现为个体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恪守,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二、培养和训练策略:从课堂到社会的多元化路径

1. 将社会责任感融入课程教学:

学科渗透: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课上学习社会公德和公民权利,在历史课上了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责任的演变,在数学课上学习统计数据和社会问题,在科学课上学习化学现象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探讨扶贫、环保、社会公平等议题。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切身体会其社会责任和义务,例如演示社区志愿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角色。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辩论赛:举办社会热点议题的辩论赛,帮助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并通过理性讨论提升思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空前的水平,地球村模式已经形成。我国顺应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以敞开怀抱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本文将以中国共产单第十八届代表大会召开为背景,通过学习世界公民意识并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公民意识,改革发展

前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代表大会提出“生态产品”: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际上,地球村的形成,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之外的各个领域中也要具备全球性视野。全球参与才能更好地保障地球公民权益。

正文:

1.世界公民意识

1.1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1.2世界公民意识

世界公民的培养,实质是一种现代生存理念的培育,它着眼于“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养成,表现为一种普世但非同质的价值理想。所谓世界公民意识,就是将个体的行为与责任,放大到全球去考量。因此,需要对这个世界熟悉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增强世界公民意识。

2.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广外的人才培养秉承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人才,同时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广外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受社会尊重、让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3.大学生群体的世界公民意识

3.1大学生世界公民意识现状

总所周知,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最活跃的团体,具有最活跃的思想、最高昂的热情。然而,部分大学生由于阅历不足、学识有限、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容易片面对待事物,要么崇洋媚外,要么封闭自我,要么激进左倾,要么狭隘右派。这样的人都不是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人。

3.2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

做好一个国家的公民,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要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同样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处理好个人、国家(或民族)与人类整体的关系。这里,个人与国家的双向关系转变为个人——国家——人类之间的三角关系。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应该能够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

3.2.1 培养学生全球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今天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扩展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的融合,也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在广外,外语的教育放在最重点,语言是学习文化的敲门砖,因此学校把外语的教育抓为重点,并专门开始课程传授外国习俗、人文、经济等等,让学生门更好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崇洋但不媚外,国际化不会只盯着国外,把中国因素考虑进去,研究中国本身就是研究国际化的一部分。

3.2.2培养学生爱人类和爱和平的情怀

要培养学生人类之爱,就要消除各种偏见和歧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群,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历史发展,使每个族群都形成了自己生理上和文化上的特征,但不论他们与别人有多大的不同,他们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他们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得到人类之爱。他们可能有不同的肤色,但各种肤色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肤色只是外表,不涉及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可能信奉不同的宗教,但各种宗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凝聚着信徒们的心灵体验、对人生终极目标的理解和追求、在心灵深处与终极存在的极其个人化的联系,也就是说,都是信徒的选择。他们没有真假正邪之分。他们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有的在我们看来有些怪异、不可思议,但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他们看来同样是怪异的、不可思议的。爱人类就是要以爱心对待所有的人,不分民族、种族、宗教、性别,它是一种无差别的爱,是对每一个个体和人类整体的爱。

爱人类的具体表现就是爱和平。出于对人类的爱心,必然追求世界和平。而侵略战争、大规模的种族屠杀行为、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恐怖主义,都是反人类的行为。文明的人类应该消除这种反人类行为,以和平的方式,即通过谈判、协商、妥协来解决国际社会的分歧和冲突,而不是动辄诉诸威胁、强迫和暴力。

3.2.3培养学生宽容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

我们这个世界不仅是由个人构成的,还由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构成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国家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的冲突:领土冲突、资源的争夺、贸易争端等等,这是国际社会的家常便饭。面对其它国家间的冲突,我们要能够主持正义,支持受压迫者、受侵犯者,促进冲突双方的和解。在我们与其它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场合,我们要能够以理性的方式来处理,在维护国家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尽量化解冲突而不是使其升级,不要受冲动和情绪所左右,避免走极端。商业谈判中人们经常说的“双赢”,应该是处理大多数国际争端的目标。

国家间还会出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化解这种冲突的方式,就是相互尊重与宽容。一个国家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服膺何种价值准则,都是那个国家人民的自由,别国无权干预。一个国家做出某种选择,往往与其历史传统、生活环境、民族性格等因素有关,各国的国情不同,不能将一个标准强加给所有的国家。那种以自已的意识形态为惟一真理、以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