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引》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是诗人李贺所作。
全诗如下: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原文: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照翻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一、本篇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文章翻译:在深秋时节,采用吴地的丝线与蜀地的桐木精心制作的箜篌被高高张设起来。
空寂的山谷里,云层仿佛被箜篌的乐音吸引,凝结不动,失去了流动的态势。
传说中的江娥(湘妃)因悲伤而在竹林中啼哭,素女也为之哀愁不已,这一切皆因乐师李凭在中国弹奏起了那神奇的箜篌。
乐声犹如昆山宝玉破碎时发出的清脆鸣响,又如凤凰振翅高鸣;它又如清晨芙蓉花瓣上的露珠悄然滑落,带出哀婉之感,又似香兰盛开时那欢快的微笑。
这悠扬的旋律传至京城十二座城门,甚至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冷漠之情,连天宫中二十三根箜篌丝的震动也惊动了天帝。
乐声似乎引领人们回到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裂的神话时代,那石破天惊的瞬间似乎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梦境中,这音乐还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山峦,教化了山中的女神,使得老鱼跃出波浪起舞,瘦弱的蛟龙也随乐声翩翩起舞。
月夜中,吴刚(吴质)无法入眠,倚靠在桂花树旁,任由露珠从枝头斜斜飞落,打湿了寒冷中静伏的兔子。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李凭的箜篌演奏所打动,沉浸在那神奇而动人心魄的音乐氛围之中。
三、文章解析:这首诗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过对乐师李凭弹奏箜篌情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魅力及其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与超凡想象,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对此诗的深入解析:1. 乐器与演奏者:“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篇开头即点明了乐器的独特性——用吴地丝线与蜀地桐木制成的箜篌,既表明其材质珍贵,又暗示其音色优美。
选择在高秋之际弹奏,更增添了乐曲的庄重与神秘感。
空山云凝的景象,暗示乐音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足以令自然为之驻足。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鉴赏: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欢迎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1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鉴赏: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李凭箜篌引》全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名称李凭箜篌引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题材音乐诗李凭箜篌引作品原文李凭箜篌引版本一李凭箜篌引⑴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白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坤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李凭箜篌引版本二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注释译文李凭箜篌引词句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李凭箜篌引(附注释+译文)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①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②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③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④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⑤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⑥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⑦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⑧空山:一作“空白”。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⑨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⑩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⑪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⑫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⑬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⑭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⑮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⑯“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李凭箜篌引》全文带拼音
《李凭箜篌引》全文带拼音lǐ píng kōng hóu yǐn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铿锵夜夜皆开口,不闻机杼声纤纤。
Dà xián cáo cáo rú jí yǔ, xiǎo xián qiē qiē rú sī yǔ.Kēng qiāng yè yè jiē kāi kǒu, bù wén jī zhù shēng xiān xiān.急雨如大曲高叩,私语似小调轻诉。
开口之声响彻夜空,却听不到织机的轻音。
在这样的场景中,李凭演奏着箜篌。
zhōu rén zŭ zhī gu wù chǐ, zhōu rén chī shǐ guī fēn fēn.yǒu yǐ bō zzi chí tú ài, yǒu yǐ bǐ rén fēi wú mèng.舟人足之姑细,舟人迟使归纷。
有以波至亲爱,有以彼人飞无梦。
船家为了腹中的姑娘太瘦,价格昂贵使得船家迟疑不肯归船。
有些人因为浪漫的故事而陷入了情感之中,有些人却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
suǒ yǐ zhǎo yán zhěn yáo huǐ, suǒ yǐ bǐ zì yǒu quē bǐ rén huǐ.所以倒插箭针摇弧,所以比自有缺比人灰。
因此箭落花中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因此比自然有缺陷要比人更加灰暗。
解析:《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李凭演奏箜篌的场景。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通过形容箜篌的声音,展现了对乐声的赞美和赞叹之情。
首先,诗人以急雨和私语来形容箜篌的声音。
急雨像大曲高频繁的打击,私语则像小调轻柔的低语。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 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 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 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 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 惊动了仙界。 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 跃。” ⒁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 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翻译: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 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 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 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 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 811 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 813 年(元和八年), 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赏析: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 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 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 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 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 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亲,还记得那时读过的《李凭箜篌引》吗?如果你没有印象的话就随⼩编⼀起来看⼀看吧!下⾯是由⼩编精⼼为⼤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更多优秀的⽂章尽在店铺,欢迎⼤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 作者介绍: (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吉,汉族,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
原⽂: 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名称李凭箜篌引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题材音乐诗李凭箜篌引作品原文李凭箜篌引版本一李凭箜篌引⑴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白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娲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坤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李凭箜篌引版本二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注释译文李凭箜篌引词句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原文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凭箜篌引》是唐朝李贺的诗作。
全文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
李贺古诗《李凭箜篌引》
李贺古诗《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贺古诗《李凭箜篌引》,欢迎大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
《李凭箜篌引》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想象大胆新奇,出
人意表,而又感人 肺腑。 • 摹状乐声的急促, 也可以唤起连绵不 绝的忧郁形象。
• 教:对乐师的高度评
价,对乐曲的无比赞 赏,——仙乐。 • 老、瘦:音乐的感染 力之大。
• 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
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吴质不眠、
露湿寒兔,从侧面反映了李凭箜篌演
奏的缠绵动听、余韵无穷。
•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 点。
分析小结
音 乐 开 场
• 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 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 以声类声
•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
表现手法
凄 寒 冷 艳 的 气 质
用典
• 以形类声
•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 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 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 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 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 愉悦。
• 十二门:借指长安。
• “融”: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 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 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 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 仙界,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写音乐,由强到弱,从悲 戚转为欢快,再转为冷清,给人以清 空之感,仿佛整个长安城只有美妙的 旋律在回荡。 “高秋”“十二 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广袤。
• 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 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 • 典故:女娲补天 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神妪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 吴质 人。 寒兔 • 成语:石破天惊
• 词采瑰丽
浪漫主义
• 天上人间的想象
• 通感的手法
• 大胆的夸张
• 奇幻的比喻 •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 活用典故、自铸伟词 • 虚实结合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 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 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 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 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 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 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 篌的图样。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 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 言、杂言。
•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 深深的凉秋。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了萧瑟 、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的相思之 苦。
诗人化无形为有形,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 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 上心头。 “下”“上”表现“情”运动迅 速,反映了愁眉变化的情态,意境新奇、 真实形象,表达了词人的绵绵的相思之苦 。
李贺(790~816),唐代诗 人。字长吉,祖籍陇西,自 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 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 裔,但其家已没落。青少年 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 卒时年仅27岁。
李凭 (pí ng) 凤凰(huáng) 教(jiāo) 瘦蛟(jiāo)
三、四句
• ,“鸟雀呼晴”,一“呼”字,运用拟人 手法,生动传神的写出鸟雀多情,窥檐而 告诉人们天气由雨转晴,为下面写荷花的 美丽做铺垫 ,
水面清圆
• “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 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 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 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生动形象的写 出荷的摇曳多姿、玲珑可爱,营造出一种 清新恬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喜 爱之情。
五月渔郎相忆否
• 此句为对写手法,想象手法,不说自己思 家乡的朋友,却写打渔的大哥是否思念自 己。词人想象在梦中划着小舟进入莲花塘 中, 委婉地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 虚实结合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 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 写音乐效果。
•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
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张”“颓”。“张”字和 “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 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 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 的刹那情态。
• 点出音乐表情 :“愁” • 用典:“江娥啼竹” “素女” •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 的感人肺腑。
•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 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 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 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 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 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 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 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 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 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 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 ,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 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 杭州西湖)。
箜篌(kōng hóu) 女娲(wā) 神妪 (yù) 倚桂树(yǐ)
吴丝蜀桐:欲言音 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
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 者技艺的高超。
• 高秋: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 “秋高气爽”之意,天空明亮透澈,自然 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 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 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