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基础自测八上古诗文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名(),字(),()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是继孔子之后第二代()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称为()。

本文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的人才观。

二、基础回顾1、解释加线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人恒过,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课文理解1、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2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3、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4、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5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6、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7、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9 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11、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12、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13、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14、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15、请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孟子两章试题

孟子两章试题

《孟子两章》中考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沈阳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举:(2)任: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分)15.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参考答10. 《孟子·告子下》或《孟子》11.(1)被选拔(2)责任,使命12.D13.(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意译亦可)14.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15.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案:(一)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一、文学常识1.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二、实词积累(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捣土用的杵(5)士:狱官(6)市:市井之间(7)任:责任,使命(8)苦:使…..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做事不顺(1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12)动(13)忍:使坚韧(14)曾:同“增”,增加(15)恒:常(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征:征验,表现(20)色:脸色(21)喻:了解(22)入:在里面,指国内(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5)出:指国外(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三、给下列字注音:畎(quán)说(yuè)鬲(gé)拂(bì)四、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3)拂——弼,辅佐(4)忍——韧,坚韧五、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六、相关对联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使人委靡死亡3,生无情轻如鸿毛死有义重于泰山4,孔仲尼厄演《春秋》,生于忧患李后主因赋《离愁》,死于安乐七、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练习题专项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练习题专项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专项汇编(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

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

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

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

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2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 )(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附加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4、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给、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典练习课文整体把握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首先采用的论证方法. 从正面论述()。

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述,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答案】举例论证(摆事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

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 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解析】考查文章论证方法和段的作用。

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和孔子齐名,世称(),同为()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四书”指 :<< >><< >><< >> 和《孟子》。

【答案】(1)《孟子·告子下》孟子孔孟儒(2)大学中庸论语【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注意名号、字、年代等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必先苦.其心志()④曾.益其所不能()⑤人恒.过()⑥衡.于虑()⑦而后喻.()⑧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①推举②因此③使…受苦④曾:通“增”,增加⑤常常⑥衡通横,阻塞的意思⑦明白⑧拂:通"弼",辅弼,辅佐【解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 B.故天 /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C.必先 / 苦其心志D.行 / 拂乱 /其所为【答案】:B【解析】正确划分是”故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4.下面加点字词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舜发. 于畎亩之中(2)人恒过.(3)衡. 于虑2.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经历艰苦的磨炼成就的,为得出“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做铺垫。

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C.本文运用了排比句式,说理充分透彻,气势磅礴,增添了文章的气势。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较多的文字从个人角度论证“生于忧患”,以较少的文字从国家角度证明“死于安乐”,从而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答案1.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

(3)同“横”,梗塞、不顺。

2. (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所以、动、忍、曾益、其)(2)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入、法家、拂、士、出、恒)3. D(总分总结构,错误。

分总结构)试题2:天津市,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测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测试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测试题练习测试与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节选自《居安思危》)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2)而后喻.()(3)越王勾践反.国()(4)诚.自古所希()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用“/”断(限断三处)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4.乙丙两文的内容,印证了课文中的哪些说法?请结合文意分别简答。

参考答案:1.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而后喻.(明白)越王勾践反.国(同“返”返回)诚.自古所希(确实)2.魏征曰/ 内外治安 /臣不以为喜/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1)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能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他屈尊礼待贤能之人,厚待前来的宾客。

4.乙丙两文的内容,印证了课文中的哪些说法?请结合文意分别简答。

乙文中写了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国。

印证甲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2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4、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给、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兴兴起起,,指 指被被任用 任显显露用露,,流流露露
狱狱官官 贤贤士士
5.重点实词(课下注释)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百里奚举于市. (3)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 (5)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畎亩:田田地地
市:集集市市
空乏:财财资缺资缺乏 拂:违违乏背背 乱:扰扰乱乱
作:奋奋起。起指。有指所 有所作为 法家:作守守法为法度度的的大大臣 敌:匹匹敌臣敌,,相相当当
6.重点虚词
(1)于舜故困发天于.于.将心畎降亩大之任介中介于词.是词人,,也在在介介词词介介,词,词从从,,给给
生于.忧患
介介词词,因,为因,为由,于 由于
(((234)))而入必先则.征生苦无于于法其.色忧家心,患拂志发而士.于死声代于连代连 如,安词词词而词果.乐,,后,,也表他喻他假(表们设(连)假们连,的连顺词连并设词如)词承,词列的,果,表,表,顺并表承表列
【基础检测】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曾 曾”同“增 增”,增加增加 “衡 衡 ”同“横 横 ”,梗塞梗,塞,不不顺 “拂 拂 ”同“弼弼 ”,辅辅佐顺佐
2.古今异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所.以.动心忍性 (4)征.于色 (5)而后喻. (6)然.后.知生于忧患
举:(古义)选选拔,拔,任任用 是:(古义)代用代词,词,这这,,这这样 所以:(古义)样用来用来
征:(古义)征征验,验表,样以以后后
3.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 (4)所以动.心忍.性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精选
1、孟子在谈到艰苦生活能使人大有作为,连举六名在历史上有成就人物,是否重复,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①共同特点:出身低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使用排比,文章富气势和说服力。

②从古到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多方面举例,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章讲的是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过渡。

4请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
困苦的状况的?略
5.课后第二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课内阅读简答题: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自测 八上 古诗文(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自测 八上 古诗文(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间:15分钟满分:24分)一、(2018某某模拟)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9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必先苦.其心志( )(2)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1)使……痛苦(2)违背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B )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之.出淤泥而不染/辍耕之.垄上导析:A项,介词,从,在/介词,比;B项,连词,所以;C项,代词,他/语气助词;D项,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动词,往,到。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

(2分)答案: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4.本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2分)答案:列举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1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答案:(1)被选拔,被任用(2)他的(3)同“增”,增加(4)了解、明白(5)指在国外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文: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答案: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三、名句默写。

(4分)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9.人要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所说的“,”。

答案: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新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比较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间:15分钟满分:24分)
一、(2018昆明模拟)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9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行拂.乱其所为( )
答案:(1)使……痛苦(2)违背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B )
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辍耕之.垄上
导析:A项,介词,从,在/介词,比;B项,连词,所以;C项,代词,他/语气助词;D项,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动词,往,到。

3.翻译“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

(2分)
答案: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4.本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

(2分)
答案:列举事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1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
(2)必先苦其.心志( )
(3)曾.益其所不能(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答案:(1)被选拔,被任用(2)他的(3)同“增”,增加(4)了解、明白(5)指在国外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文:
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答案: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三、名句默写。

(4分)
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9.人要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所说的“,
”。

答案: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