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合集下载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尊师重道与追求真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行辩论。

3、让学生通过对经典语句的学习,领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内涵,把握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尊师的前提下坚持真理。

2、难点(1)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当仁不让于师”,避免陷入极端的思维模式。

(2)如何将这一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出处、背景及含义,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案例,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入理解这一观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当仁不让于师”。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师生之间因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当仁不让于师”的话题。

(2)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看法,以及在他们心中,老师的权威和真理哪个更重要。

2、知识讲解(1)介绍“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当仁,不让于师。

”(2)解释其含义: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强调在追求仁德和真理的道路上,不应因为对方是老师就退缩或放弃自己的观点。

3、深入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当仁不让于师”?②如何判断自己所坚持的是“仁”而不是固执己见?③ “当仁不让于师”是否意味着可以不尊重老师?(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当仁不让于师”的案例,如古代学者为了追求真理与老师辩论,现代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验证等。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程门立雪
二。熟读课文
阅读课文1-3节,注意重点字词
第一节:
毁:诽谤。逾:超越。伤:损伤。多:只,仅仅。
见:表明
第二节:
“知”通“智”,聪明,智慧。阶:名作动,踩着台阶。而:表修饰斯:就。道之斯行:“道”通“导”,引导。绥(随):安抚。和:团结协力
第三节:
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坚: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博:使……广博。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办法。
当堂检测,加强巩固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2)赡之在前,忽焉在后----
(3)愿为小相焉-----
3、固定结构:
(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2)予所否者,天厌之。----
4、特殊句式:
(1)吾无隐乎尔。-------
(2)不吾知也!-----
(3)当仁,不让于师-----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名人事例,名人名言
六。当堂检测
1、本文“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小结:
(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2)夫子之得邦家者----
(3)仰之弥高------
(4)天厌之-------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亡之,命矣夫---
(7)子之武城_-----
2、“焉”字意义与用法:
(1)割鸡焉用宰牛刀!-----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检查作业
1、检查学生诵读及译文
2、检查学生归纳的重点字词及文言现象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互动
课堂氛围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 活跃度,判断课堂氛围是否积 极、有序。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了解学 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 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 力。
学生反馈
80%
作业完成情况
分析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 ,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 度。
重点与难点处理
对于《当仁,不让于师》中的重点和难点,我是如何处理的?是否 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学科知识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否注意了学科知识的更新和补充?பைடு நூலகம்否将最新 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了教学中?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反馈
学生对于我的教学评价如何?他 们是否认为我在教学中给予了足
够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效果评估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成功人士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 活和工作。”
深入探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 值。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
PPT、相关文献资料。
小组讨论
“你们认为《论语》中的哪些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 指导意义?”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现代社会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论语 》中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
提供一些与孔子思想相关的网络资源 ,如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方便学 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学术著作
推荐一些研究孔子的学术著作,如《 论语译注》、《孔子研究》等,以帮 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体 系。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6 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2、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反复、衬托等艺术手法;3、通过诵读、讨论,领会孔子师徒间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比喻、对比、反复、衬托等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2、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以及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新闻:“教师打骂学生9分钟音频被曝光”“教师打骂惩罚学生被全班抵制,家长赞同一种声音”“舞蹈女教师打骂学生视频热传,校方称去年已开除”“教师打骂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谈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德州五中两位老师获赠锦旗”“秦皇岛好老师送学生就医,自己却遭遇车祸”“武汉教师王飞免费为学生按摩:学业身体两不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暖人间,师德传天下”“山东高三女教师右臂骨折,左手写出‘最美板书’”)从这些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对于教育的讨论,最多的是老师怎样对待学生,学生怎样对待老师的问题,即师生关系问题。

面对这些新闻,作为老师、学生的我们不禁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看看两千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从孔圣人哪里能得到些什么启示。

二、一读文本,疏通文意1、自读文本第1.3.5.7.8.9.11.12.13则,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小组讨论疑问点。

2、小组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疑难问题。

3、质疑点评:就展示的文言知识、大意疏通进行质疑点评,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尊敬老师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情景设置、讨论题等。

3.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所需道具、奖品等。

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尊重、信任等。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 第四课时:分析不尊敬老师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的必要性。

3. 分析实例: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尊重、信任等。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尊敬老师的情感。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老师沟通、交流的经验。

6. 案例分析:分析不尊敬老师的后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8. 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尊重师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师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培养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尊重师长的内涵,并将其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采用故事导入法,讲述一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师长?2. 讲授新课:(1)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强调尊重师长的传统美德。

(2)分析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积极参与等。

3. 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关于尊敬师长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师长的经历,激发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向尊敬师长的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1.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关于尊敬师长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为期一个月。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尊敬师长方面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阐述“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展示出尊敬师长的具体行为,如礼貌待师、尊重师教等。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尊敬师长的方法与技巧。

5. 学生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坚持执行尊敬师长的行动计划,并在课堂上分享成果。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500字教案:《当仁不让于师》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当仁不让于师》教材类型:中学语文教材,初中八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2020年二、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当仁不让于师》的作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2.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品格修养。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学习文言文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意义和思想。

五、教学准备1.教材《当仁不让于师》2.黑板、粉笔3.课件、多媒体设备六、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视频,引入《当仁不让于师》的话题,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和提问的重要性。

2.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当仁不让于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重点解读一些难懂的句子和词汇。

3.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思想?(2)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什么特别之处?(4)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是你们听起来比较困难的?为什么?4.解释(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解释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5.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认为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影响?(2)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故事?请分享一下。

6.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强调文章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并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对古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当仁不让于师》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评价。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负责任的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论语·颜渊》。

2. 教学重点:(1)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3. 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论语》的学习,对孔子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加以解释。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小组分享:让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启示。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文章的内容和所学到的价值观。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教师,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做到在尊重教师的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

2.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阐述尊敬师长的原因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师长,解决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 情境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与教师互动的场景,培养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情境模拟场景。

3. 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 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教学内容:1. 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出处,介绍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2. 分析“当仁不让于师”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3. 阐述尊敬师长的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师训、积极参与课堂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出处和含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尊敬师长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尊重师长,解决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 情境模拟:模拟现实生活中与教师互动的场景,培养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的能力。

5. 总结讲解,强调尊敬师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对尊敬师长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互动中的沟通技巧,检验学生对尊敬师长的实际应用。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教师职业的辛勤付出。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选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评析】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评析】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选文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评析】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教案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着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链接:(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着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予所否者: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且知方也:以俟君子: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是丘也:不吾知也: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教学过程:一、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态度和行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解读:《论语·卫灵公》中“当仁,不让于师”的原文及其含义。

2. 儒家文化背景:了解儒家文化对师德的重视,以及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3. 实例分析:列举古代和现代尊敬师长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尊敬师长的意义。

2. 原文讲解:详细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儒家文化中尊敬师长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传统美德。

4. 实例分析:分享古代和现代尊敬师长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敬师长的美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原文、儒家文化背景和实例分析。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相关章节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儒家文化及尊敬师长的学术论文或书籍。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板书重点内容。

4.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尊敬师长的视频案例,用于课堂展示。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原文、儒家文化背景、实例分析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2. 视频资源:选取一些古代和现代尊敬师长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八、教学步骤1. 课堂回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

2.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朗读《论语》相关章节,增强对原文的感知。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2)了解有关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和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合作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2. 有关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和故事。

三、教学难点1. “当仁不让于师”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 理解并运用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和故事。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当仁不让于师》;2. 参考资料:有关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和故事的书籍、文章;3.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PPT等。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安排,以便我更好地了解教案的实施过程。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尊敬师长的短片或讲述一个有关尊敬师长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当仁不让于师》。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实例,互相交流学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尊敬师长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原则。

5. 名言警句:让学生收集有关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讲解,增强对尊敬师长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当仁不让于师”的感悟文章;2. 搜集一个尊敬师长的名言警句,并注明出处。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感悟文章:阅读学生提交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体会。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1.2 教学内容解释“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强调尊重师长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尊重师长的看法和体验。

第二章:尊重师长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尊敬师长的实例和故事。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

分享法:分享尊敬师长的实例和故事。

第三章:如何尊重师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师长。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尊重师长。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如何尊重师长。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尊重师长的意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如何尊重师长。

引导学生讨论实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如何尊重师长。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方法反思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小组讨论与分享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对尊重师长的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6.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尊重师长的实际案例。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结论。

6.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深入讨论。

分享法: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结论。

第七章:角色扮演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尊重师长的行为。

培养学生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教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老师沟通。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引导学生尊敬老师。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尊敬老师的理解和体会。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出处,引出尊敬老师的主题。

2. 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分析尊敬老师的意义。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尊敬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强调尊敬老师的表现,提出要求。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尊敬老师,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体会。

2. 分析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尊敬老师的实践情况。

3.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荣誉室,了解学校历史和老师们的贡献,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邀请优秀老师分享他们的教育故事和教学经验,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学习尊敬老师的品质。

3. 开展“尊敬老师,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深化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当仁,不让于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当仁”、“不让”和“师”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谦虚好学的品质。

(2)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当仁”、“不让”和“师”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当仁”、“不让”和“师”。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道理。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

(2)教师点评练习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师长、谦虚好学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当仁,不让于师》的大意,并分享学习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道理。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

2. 如何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当仁不让于师”的主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

3. 情景模拟法:设计一些与老师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导入新课,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

2. 第二节:分析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礼貌待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等。

3. 第三节:讨论如何理解“当仁不让于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4. 第四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5. 第五节: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尊敬老师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当仁不让于师”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尊重老师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几个尊敬老师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围绕“如何尊敬老师”这一主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与老师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尊敬老师。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尊敬老师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尊敬老师的表现。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2)了解与“当仁不让于师”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2)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树立正确的师生观;(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2)掌握与“当仁不让于师”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2. 教学难点:(1)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2)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意识,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当仁不让于师”的含义;(2)提问:你们知道与“当仁不让于师”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文化背景和故事;(2)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自己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2. 调查身边同学对尊师重教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调查结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当仁不让于师”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师生场景,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当仁不让于师”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
选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评析】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评析】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选文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
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评析】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

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选文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的品格。

选文6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

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评析】表明孔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选文7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评析】对孔子的言行可有三种理解:
一、知错即改。

二、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给自己找台阶。

三、始终端作教师的架子,到了哪里都不忘训人。

三种理解可以综合起来看。

表现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和谐融洽关系。

选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

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评析】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

我觉得这是儒家思想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

儒教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基督教则不但把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还要再虚构一个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

基督教的做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其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它将一切关键的东西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一旦谎言被识破,还有谁去信它呢?
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事的可能。

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

我觉得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赌咒发誓的人。

选文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颜回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

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只是我想,仅仅做到这一点就算贤了吗?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才能算贤。

更进一步的疑问是:人人都像颜回这样安贫乐道只消费不生产,那么谁来生产?谁来供养?一个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对社会毫无作为毫无贡献,这样的人算高尚吗?有价值吗?选文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评析】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

选文12 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了。

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
【评析】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

孔子很伤心,反复念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沉!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

孔子极其悲痛。

跟着他的人说他太悲痛了。

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小结: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