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导学案及答案
【篇一:《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一)字词积累
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
譬()如子衿()呦呦()鹿鸣
阡陌()何时可掇()绕树三匝()
对酒当()歌();去日()苦多;
但()为君故;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高;周公吐哺()
(二)了解必要文学常识
(1)“歌行体”:
①定义: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②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尝试学习】
1、请默写《观沧海》
2、请默写《龟虽寿》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
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看待诗人的“忧”。
【学习任务】
一、整体感知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
2、请两位同学个读诗歌。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二、讨论鉴赏
1、请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你最有启发。
2、本诗第一段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感情?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忧的是什么呢?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这几句是不是体现出了曹操消极的人生态度呢?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
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
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当堂检测】背诵本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并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诗中用典的作用。【学习任务】
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随着文学创作的创新发展,理论上对赋、比、兴大三者的研究与概括也出现了许多新成果,又有许多新的表述,提出了铺叙、直抒胸臆、白苗、夸张、对比、复叠、比喻、比拟、借代、暗示、象征、用典、衬托、通感、点染等。请研读诗歌,鉴赏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
手法:
①原句:
诗中的意思:
【知识链接】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
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手法:
②原句:
诗中的意思:
手法:
原句:
诗中的意思:
(3)手法:
原句:
诗中的意思:
【课堂小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
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
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课外拓展】
阅读《求贤令》及《曹操:颠覆儒教理念的三道求贤令》,并结合
《短歌行》思考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
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1、《求贤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
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
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
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
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
①选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开国③曷尝:哪有曷,
何④闾巷:里弄,古代二
十五家为一“里”,里门叫“闾”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层的人去寻求
他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绰为赵:孟公绰,鲁国大夫,廉士做晋国
世卿赵、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没有能力去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