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游戏【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游戏【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摘要:(板咬嚼)(师出示幻灯片科洛夫坚强、制、尊严、温情军人形象,(师出示幻灯片()凡尼亚是科洛夫遭遇部分是遭遇遭遇而且两人遭遇补,(3)尽管凡尼亚白天里抚慰了科洛夫这颗受尽折磨心[教学目标]通作品了人战争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摧残与对话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与领悟特定情境下人性坚韧与伟[教学程]、导入有说莫斯科电台广播,令街上往往行人驻足聆听当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说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这部震撼人心说就是《人遭遇》二、研习科洛夫到底遭遇了什么?学生概括(师出示幻灯片战争与人战争摧残了人类明成;战争放了人美丑善恶;战争凸显了人性伟与卑劣让我们透这场战争看人通这场遭遇看科洛夫)请学们谈谈关科洛夫初步印象?生他是坚强人尽管遭遇了那么多不幸生他是特别勇敢人他能从火线逃生生他也是特别有责任感很爱国人生他又是善良、有爱心人这从他收养凡尼亚可以看出师这是你们初步成也是你们继续学习基础可是我原初印象和你们完全不样请允许我也表达下3师生对话探讨科洛夫无情吗?师你可以反驳我观反驳支撑观论据也可以反驳我思考方法但是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哪里(生接着原寻己论论据师出示观及论据观科洛夫比较冷酷无情论据()3页二段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也收到这样信他怎么这么理智?他怎么不表示悲伤?()35页倒数二段嘿见是见到了五月九早晨就是胜利那天我阿拿多里给德国狙击手打死了记得很清楚胜利那天头脑很清晰也不伤感还嘿呀嘿像很轻松啊(3)36页二段我吻了吻他走到旁很轻描淡写什么不是扑上哭呢?)生老师说论据刚说明科洛夫很善良而不是冷酷无情他己庭受到了巨打击他希望别人庭不要再受到伤害师(直有坚持己辩)但这不能作他不己亲人悲伤借口啊生老师说二句话标不是句而是省略前两省略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心情很不受师你很仔细竟然从标出了隐含信息而且我输入错误也没逃你火眼金睛真厉害啊但这只是生他儿子死了他怎么能不伤心呢?师请用原说话可以吗?我们不架空分析那样分析毫无义生35页段我实难受极了了会儿感到穿心痛师这里是讲他妻子女儿生不都是亲人吗而且刚可以证明你论据是不成立生36页三段开头我远离故乡德国土地上埋葬了己欢乐和希望这里明确说明了爱子死科洛夫心情生老师说三论据也不成立当有很多人场有军官有士兵这样场合扑上哭免太不男人了(全场笑)师(笑)你这话很有煽动性啊不我还要问你有无直接表明他心情语句?生有就这段但是我没有哭我眼泪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如我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师(笑着追问这学生)你说得我还想请教你把我批得这么惨那我什么会这样想呢?请我根生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呢?(又引起阵笑声笑声另学生起)生老师我想肯定是想让我们不要犯这样错误而且没有系上下看所以思考是片面(掌声)师特别感谢这学如理老师给我台阶下也给我指出了症结所我想我下次定要结合语境系全作整体性思考避免断取义(板结合语境整体思考)生老师我刚刚了嘿这它有三种思打招呼表示得表示惊讶我想是表示惊讶而不是说得他根没想到战争胜利了他却收到这样胜利礼物;他根没想到他日思夜盼喜相逢竟是生死离别;他根没想到妻女三亡他还要承受这样打击命运呀(该生越说越激动)师你钻研探究精神特别值得表扬朱光潜先生说学作品要咬嚼怎么咬嚼这位学给我们作了精彩阐释请给予她掌声鼓励(写出汪曾祺《胡化》句话虾米皮熬白菜嘿)汪曾祺先生和我们刚学《想北平》作者老舍先生样特别热爱北平他特别热爱北平包括白菜普通市民生活嘿极其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这种热爱情由衷享受得情确实啊学们传神作品里标你钻进可能就会发现世界刚刚这学讲得啊要咬嚼啊(板咬嚼)(师出示幻灯片科洛夫坚强、制、尊严、温情军人形象师作简单释科洛夫表面上很平静仿佛显得冷酷甚至有麻木那都是战争惹祸他心却始终涌动着爱激流、伤感激流科洛夫绝不会是祥林嫂他绝不会轻易别人面前流泪正如当前特别流行余华说《兄弟》李兰教育孩子所说眼泪不要外人面前流科洛夫是相当制有尊严军人作品很有蕴人物很有张力这样作品肯定是想看那眼看穿恐怕肯定不是优秀作品)师(笑着问)如当导演你挑谁演科洛夫?周润发、陈道明还是李亚鹏、陆毅?生当然选周润发、陈道明了他们那里就是师部优秀作品总是越嚼越有味越探究越有兴致让我们继续往更深处挖掘是人遭遇写了科洛夫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师说是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也就是说写凡尼亚对科洛夫形象塑造对表现主题有何助呢?生因凡尼亚和他有共遭遇37页爸爸牺牲了妈妈被炸死了没有亲人只能孤身流浪师样遭遇什么还要再写不是重复吗?生他们俩不是重复因凡尼亚是孩(笑声)而且有了凡尼亚科洛夫生活变得与以前不他像换了人师请从原出必要依据生38页我跟他睡块儿久以头次很安宁地睡了39页上面他睡我胳肢窝下像只麻雀栖屋檐下我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师你语句很能说明问题那么凡尼亚到底是怎样孩竟然让受如磨难科洛夫如快乐?生他是特别可爱孩他那对眼睛呀亮得像雨黑夜星星他那么惹我喜爱生37页段当我告诉他我是他爸爸他扑我脖子上吻着我腮嘴唇前额又像只太平鸟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他是如天真烂漫如地喜欢我要我当然我也特别喜爱他了我眼睛里蒙上了层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想这是幸福雾幸福打战幸福发抖(掌声)生他是让人见就热泪怎么也忍不住孩生(马上有另学生起反驳)你说错了科洛夫并不是和他次见面生你没看到37页倒数二段不是明明写着了吗?(见另学生还要反驳师示先让他说完)生他是让我下子就打定主和他再也不分开孩师我想问你是什么让我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是什么让我就下子就打定主和他再也不分开了?生是他太可怜了生是他和我共遭遇引起共鸣师你也说到共遭遇我想追问下假如把他们遭遇放天平两端哪边可能更沉?生我想是凡尼亚他也遭遇了亲人逝但他年龄太了生他这么就遭受如非人磨难真不敢想象难怪连科洛夫见到他也禁不住要爱怜他保护他生这真是是战争受害人相逢怎能再分开(掌声)而且他这么年龄该是躺父母怀里撒娇候现却要承受这么苦难战争啊真是太残忍了师学们说得真说到这里我还想补充关科洛夫他己早已是千疮孔了但是他还是下子就打定主要给这雏儿遮风挡雨让他重回爱怀抱而他这定就味着他要承担重新抚养孩子无数辛苦与责任啊所以每次到这里我都要情不禁地感叹人啊你可以是多么地坚韧与伟让我们如善良美、坚韧伟人性而鼓掌(热烈掌声板人性坚韧与伟)师让我们继续探究我们刚刚谈到凡尼亚出现使科洛夫很快乐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凡尼亚科洛夫从就上安宁、幸福生活了呢?生不是0页这颗悲愁心不让我地方长呆下说明他心仍是忧伤生0页段我心震荡得厉害得换活塞了有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片漆黑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亲人夜里醒整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些都说明他心并没有完全走出黑暗他并没有上幸福生活也说明战争给人带伤害太了任何人恐怕都很难迅速走出生到凡尼亚这里我才进步懂了问题就像老师刚刚说科洛夫看似像很冷酷实际上他也不冷酷他是热血沸腾热心肠男人只不受到太伤害他心暂有麻木了他要新触动而凡尼亚出现让我们感觉到科洛夫受伤心又苏醒了你从他对凡尼亚爱抚、疼爱就可看出他是多么温情、善良、坚强、热爱生活人这冷热对比反差让人觉得像是写两不人起特别有味道生我也赞他观凡尼亚出现让我们可以从更多侧面了科洛夫科洛夫性格也就更全面了他形象也就更丰满了(师出示幻灯片()凡尼亚是科洛夫遭遇部分是遭遇遭遇而且两人遭遇补师释亲情世界悲哀莫幼年丧父年丧妻老年丧子你看他们两人把切不幸都承受了他们两人遭遇折射是民族遭遇啊()凡尼亚是科洛夫走向新生契机师释是凡尼亚使科洛夫重新证明己给了他再次成刚强男子汉机会也是凡尼亚再次激发了科洛夫心所有柔情与斗志从勇敢心又回了(3)尽管凡尼亚白天里抚慰了科洛夫这颗受尽折磨心但夜晚科洛夫仍要泪湿枕头他仍要到处流浪战争伤害呀得要多少年才能弥合呢?)三、欣赏性(师给科洛夫形象作结尤其是讲到泪湿枕头这细节有加以渲染种悲情氛围渲染音乐响起)师当这样悲怆音乐响起你愿课哪片段(学生选己喜欢段落)师学们我提议我们再起合着配乐朗下课0页段我先当我停下起有感情地往下接着师配乐朗节这些老兄倒没什么我怕生有感情地我怕可是夜里醒整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学们都沉浸种悲情氛围)师(再适拨下深情地)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月夜就着月光舔舐伤口这样疗伤效很人世呢不也样吗?白天我们往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夜晚临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开始你会检白天所做切你可能会忏悔、忧伤、思诗人白居易曾秋夜听了琵琶女弹奏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我们科洛夫呢每夜晚都要独舔舐伤口泪湿整枕头泪谁而流亲人而流战争而流残酷战争啊给人带伤害太深了你说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啊(板战争伤害)四、结主题、容如用三概括那就是出示幻灯片(旁配上科洛夫与凡尼亚走向他乡图片)战人争①战人争②师(边看幻灯片边教师作深情释①战争面前人是多么渺、无助、脆弱这人便是科洛夫或是凡尼亚他们遭遇战争就遭遇了非人磨难上非人生活科洛夫始终无法安宁凡尼亚沦乞讨流浪孩②当科洛夫遇到了样遭遇凡尼亚事情便有了机他们相支撑着立左撇是科洛夫右捺就是凡尼亚科洛夫庇护下凡尼亚又可以像孩子那样幸福生活下而凡尼亚遭遇激发了科洛夫心所有柔情男子汉刚强勇敢心又回了当这两人相抚慰着走向广袤俄罗斯地是怎样动情感人画面啊我们从心底会然涌起股暖流升腾起丝希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脚还深陷战争泥潭里这也预示着科洛夫乃至俄罗斯民族要想完全摆脱战争阴影尤其是心灵创伤道路是漫长然而毕竟遭遇战争人已昂起了头挺起了腰杆有道是心若梦就有爱存生命就能进行生命花就会开出绚丽芬芳花朵)五、启示与感悟战争是不幸而目睹战争背景下人性闪光则是不幸幸祈祷和平珍惜和平虽然我们不能世界和平直接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和睦邻里和睦庭和睦校与人善做和谐人3像科洛夫那样生活不管生活遭遇了什么都要永远朝着生活亮光出发六、教反思课教学设计幅比较长节课教学有难如何短里引领学生比较主动地、比较深入地走入这成这堂课能否成功关键我主要借鉴采用了余映潮老师主问题教学法作说它主要通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生活基课堂教学主要设计了核心问题科洛夫是怎样人以及刻画他形象义具体操作程可分两步走步初印象学生老师有表达种不观(当然这也是初确实有感受)观碰撞促使他们进步仔细探究课而且也想通举让他们养成深思习惯表达观要有理有据分析问题要结合上下系全考虑而不能断取义否则得出结论是不住脚还有也想通这种碰撞交流实现师生真正平等对话交流般义上教师总是处全知全能权威地位学生很难也不敢向权威挑战当教师处错误状态下会怎样呢?实践证明当教师出了错误学生处种少有亢奋状态他们迸发出了少有激情而当情绪激奋他们语言表达也显得更加流畅、如他们从各角尝试批驳教师显示出了必胜信心课乃至课堂我就想这哪是我上课这分明是学生给我上课教育我反驳我而且他们反驳得越激烈越群情激昂我心就越高兴就越享受这程学生批驳得很瘾也就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也因学生课堂上重新回了我回复了主体地位而由衷地喜悦这是怎样堂课啊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激情动烧思维碰撞绚烂两遗憾当师生倾情动对进行了深入感知与探究师生共沉浸由所创设特定悲情氛围这特别有感染力与情境相当吻合神音乐适响起学们真有动情又动容了音乐伴奏下都有感情地己特别有体会段落这已超越了所谓机械分析与义完全是种徜徉学世界享受不遗憾是教师了要给作下结完成这常规课堂必要环节只能匆匆将学生打断了是不是每堂课都定要结下能不能让学生更进步地充分朗然就让这堂课朗声结束呢?我想这样也许会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另外我常常上完喜欢把己感悟告诉学我人想法是给他们作参考因我也是者但现又有困惑这样是不是有显高明思是不是有硬塞给学接受嫌疑或者如让学生己谈谈感受是不是更呢?。
高中语文 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2一、设计思想1、战争,是老一辈人脑海中灰色的记忆。
但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缺少对战争苦难的了解和体验。
而《新课标》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一个人的遭遇》正是实现这一良好教学效果的载体——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2、《考试大纲》中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
本文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一个“情”字——失去亲情的悲痛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希望通过学习文章中感人的细节描写来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逐步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目标。
3、《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结合本篇小说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倾倒的具体情况,只有通过阅读感悟,才能使其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心中。
所以我在重视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解读感悟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阅读感悟法、讨论法,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是一篇重点课文。
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的设置,要求通过文本的研习,解读人物心灵世界,深入了解战争。
所以这也成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1、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情节曲折感人。
但学生预习时更多的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匆匆看完。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通过几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的赏析,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和感悟成了重点。
2、学生在初中阶段,在记叙文写作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进入高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是切实可行。
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小说的叙述风格;2、通过细节描写的深入解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争的苦难,体验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创伤;3、通过对本文细节描写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4、引导学生正视战争带来的苦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珍视和平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一个人的遭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
这个专题还有以反映战争灾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和《图片两组》。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2、难点:对本文的主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1、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2
记得7月18号,孙女甜甜幼儿园有毕业文艺演出,大清早我便拿起照相机跑到皇甫幼儿园参加活动。中途,我依稀听到有电话铃声。我慌忙掏出电话接听,在嘈杂的声音中,我听到小王急促地说: “姐,你快回来,叔叔状况不好”。我心里“咯噔”一下,慌忙冲出拥挤的人群,一路往家跑去。回去看到您坐在凳子上大口喘气。我摸摸您的头,气温适中,我问:“爸爸,您那里不舒服?”您断断 续续地说:“气上不来!”我慌忙掏出电话打120。不一会儿,救护车来了。大夫简短做了检查后,我和我的儿子协助大夫护士,用担架将您抬上了救护车,可我万万没想到,您这一次的离去,竟然是 永远离开了家呀,也是女儿亲自把您送出了家门。亚美官网
救护车离开了小区,呼啸着穿越大街来到医院急诊室,医生简短检查后直接将您送到了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都是危重病人,家属不能入内。此时,弟弟在兰州出差,家中母亲生病。孩子们都去 上班,我一个人跑前跑后,办理完入院手续后,便孤零零地坐在空旷的过道椅子上忐忑难安,心里默默祈祷,愿您能像以前一样治疗几天安然回家。下午,我让小王给您熬了粥送来,买了您喜欢吃的苏 摸。当我进去一看,您的脸色苍白,眼睛深陷,目中无光。看到我,您眼睛里闪出几分慈爱。我强忍泪花,一勺一勺将粥喂进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嘴里。喂完饭,我用热毛巾给您擦了擦脸。这时,您断断续续地说: “晚上别在楼道过夜,回去好好休息,明早再来!”这就是父爱,自己都这样了,还不忘关心女儿。我说:“爸,别为我操心,您在这里躺着,我怎么能放心离开?”。探视是有时间规定的,护士催促 着,您却恋恋不舍,让我再陪陪您……我拉着您的手说:“爸爸您放心,我就在外面,有啥事您让护士叫我!”
2019《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语文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深刻的认识,珍惜和平。
2、细节描写的艺术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战争对人的身心的摧残,理解世界人民和平愿望。
重点难点: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一、导引: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二、走进作者肖洛霍夫,苏联作家,生于俄罗斯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14年间完成四卷本,小说引起多次争论,但仍获得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还发表《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第二部,苏联评论界称他为“史诗作家”,作品被誉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
三、探索背景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小说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俘虏逃回后的经历。
四、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体会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变化。
前文: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本文: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
“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
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高一语文一个人的遭遇2
黄雀峪?池塘边 王贵玖 节气已近小暑,天气渐为闷热。下午正愁何处消暑时,忽见手机微信朋友圈抚宁诗词学会蔡志民会长发出邀请,同去黄雀峪一游。于是数人响应,欣然前往。tt平台是骗子黑平台 车子停下。山谷口是个不大的池塘,池水清澈,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倒映其间。蔡会长提议先去山间走走,然后再池塘边停留。大家随行。 行走的路上,见一小溪,溪流注入池塘。 “源头是个什么所在?”有人发出疑问。 “要不咱也学学武陵人探究桃花源,寻觅一下溪流源头?”有人突发奇想,大家叫好。 于是众人顺流而上。溪流夹岸尽是水草,以茅草、芦苇居多,杂以少量蓼花。也就一箭之地,水流渐细,尽头是一小水洼。 “这么多菖蒲!”同行的孙静平女士惊呼。光是知道在端午节许多地方有插菖蒲的习俗,到底菖蒲长啥样子,我还真不敢较真。 静平女士指给大家。果然,水边几处的绿色草本植物,叶片形状似兰草、也像韭菜,葳蕤挺立,安淡泊”,果如是焉!这种植物在野外 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不禁对菖蒲肃然起敬。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2、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1教学内容: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一、导入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
(此环节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
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二、课文探讨解题:《一个人的遭遇》1、一个人指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索科洛夫①上了前线-------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②被俘受尽折磨------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③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④妻女被炸死——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节录及点评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节录及点评作者:时鹏寿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11期【课堂实录】师:2012年底,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喜事,同学们知道吗?生(齐):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同学们知道莫言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稍事停顿后明确)评委会的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自己说辞:表现了苦难……“苦难”是文学的母题之一。
刚刚学习过的《我与地坛》就是表现如何面对苦难的。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习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个怎样的文本呢?生:同样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手;同样是表现苦难的。
师:我们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了解双层叙事结构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准确把握索科洛夫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前者是情节,后者是人物形象。
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我们暂时保密。
让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标题(教师板书课题)这“一个人”是……生(齐):索科洛夫。
师:嗯。
“遭遇”这个词语了解吗?生:了解,指不好的事情。
师:都是不好的吗?生(杂):不一定。
师:哦!应该说多指不好的。
那么,索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先看看他先后有过哪些身份。
生:参加过红军,也做过工人、农民、驾驶员……师:出示PPT。
红军——农民——工人——战士——战俘——?这些都是他曾经拥有过的身份。
在本文亮相之初,他是逃回来的战俘,至于如何认定他现在的身份,我们暂时存疑,所以我用了一个问号。
他有过哪些“遭遇”呢?谁来说说?先说说前面“故事梗概”部分的“遭遇”。
生:他受伤后成为俘虏,然后冒险逃跑但是没有成功,之后又成功地逃回了自己的队伍。
师:你一开始就让他成了俘虏,那成为俘虏之前应该还有一些“遭遇”吧?生:他在“十月革命”爆发时参加了红军,后来复员了,做过农民,当过工人,娶了妻子,生了儿女,又应征入伍了。
师:你开始把这部分跳过去了。
有没有要补充的?(稍微停顿)看来比较完整了。
高中语文 一个人的遭遇 教学实录----让我们敲响和平的钟 (2-2)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让我们敲响和平的钟 (2-2)师: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小说的情节,研读了小说中的两处细节。
这节课,我们接着上个课时的内容,继续研究作品中的细节。
首先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在文章中圈画出表示“我”的情感的词。
学生速读课文,边阅读边圈画,同时在书边上做批注。
师:一起探究一下。
课文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汇是——生齐答:激动。
师:激动?谁激动?为什么激动?生:“我”激动。
“我”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今天在自己的队伍中受到了,所以激动。
师:两年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什么样的待遇是“人的待遇”?生:拥有人的尊严,能依照自己的希望做事情。
生:能在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比如想玩的时候玩,想做事的时候做事。
生:能不挨打,被别人尊重。
就是人的待遇。
师:拥有尊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人的待遇,这还好理解。
不挨打怎么也是人的待遇?这是什么意思?生:“我”在德国人的集中营中,没有尊严,时常挨打,遭受的是非人待遇。
不挨打,被尊重自然就是人的待遇。
师: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是说文章中的“我”把不挨打就看成了人的待遇,是不是这个意思?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环境,现实生活中的你,会不会把不挨打看成是人的待遇?生:我肯定不会。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原来就没有挨过打,我的父母从来不打我。
师:你的父母从来不打你,你就不把不挨打看成是“人的待遇”了。
那么,眼下的你,把什么样的东西,看成是你希望获得的“人的待遇”呢?生:说真话?师:当然说真话。
生:学校把我们当做人来看,而不是当作考试机器来看。
让我们有正常的双休,有活动课,能依照自己的喜欢读些课外书,偶尔上上网等等,就是我们学生的“人的待遇”。
这个学生的发言,引起了一阵掌声。
师:好,痛快陈辞!你觉得老师会不会欣赏你的这种“人的待遇”的追求呢?生:你吗,差不多会。
别的老师不一定。
学校是肯定不会的啦。
师:为什么学校肯定不会?生:学校要的是名声,是升学率,才不会管我们想什么啦。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一个人的遭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想先给大家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多看一眼》。
说实话,当我看完时,我有些忍不住要流泪了。
【教师读: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
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
惟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
“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
那儿有快乐和鲜花吗?”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
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粹的威逼下,缓缓地向刑场进发。
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
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
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
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它。
”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
】【教室内一片安静。
】师:(提高声调)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
语文:高一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一、教材和教法说明(一)对课文的简介《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版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版块之首。
《一个人的遭遇》是一篇长达8页的课文,,那么,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来抓住文章的主题,并且让学生有所体会呢?我觉得抓住一个灵巧的切入点很重要。
抓好切入点就如同“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够快速准确的给整篇文章进行解剖,并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
符合长文短教的要求。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主人公的“心”的变化,结合其他人物和主人公的关系来揭示深刻的主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洛霍夫,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创伤。
作家用了十年时间酝酿,完成了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语文教参中,对于本专题有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者的立场与情感;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命运有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语文学科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这篇课文的基本要求是:1.能复述《一个人的遭遇》的故事情节,体会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的特点。
2.能结合作品举例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的叙述语言。
将两者结合之后,再加入自己的教学想法,我认为这篇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塑造了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所以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结合主人公悲惨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从这两个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教学中对索科洛夫心理变化的梳理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他的内心变化并以此挖掘隐含于此的主题,那么,整个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了,教学重点就在于此。
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刘祥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06(000)017
【摘要】@@ 教材说明rn《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主题单元"和平的祈祷"第一模块"遭遇战争"中的必学篇目.
【总页数】7页(P32-38)
【作者】刘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个人的战争与和平《最后一站》
2.文本生活生命——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的情境教学
3.文本生活生命——新冠肺炎疫情下《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的情境教学
4.《一个人的遭遇》中索洛科夫的悲剧色彩解读
5.论《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一个人的遭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1教学内容: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一、导入.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
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
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二、课文探讨解题:《一个人的遭遇》1、一个人指的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忠厚。
朴实,善良,坚忍不拔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索科洛夫①上了前线-------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②被俘受尽折磨------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③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
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④妻女被炸死——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⑤儿子牺牲——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⑥得到一个新的儿子5、如何描写这个小孩凡尼亚【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2 苏教版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上课教师:武岭中学邬春琴整理:奉化二中饶霞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板书:一个大“人”字)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指谁?我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生:肖洛霍夫。
师:肖洛霍夫吗?这个人又是谁啊?(生齐答:作者)师:肖洛霍夫刻画了一个主人公,这个主人公的名字是……前面那个女生你发现了吗?生:安德烈•索科洛夫。
师:安德烈•索科洛夫。
有没有发现俄国人的名字特别难念啊?你叫什么名字?生:陈宁宁。
师:哦!我一下子就记住了,陈宁宁。
(板书:索科洛夫)如果是作者,我们发现这个名字更难记。
作者名字是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他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加自己的名再加上自己的姓,最后简称肖洛霍夫,这是他的姓。
师:文中除了写肖洛霍夫,还写了谁?(指:《一个人的遭遇》电影海报)你觉得肖洛霍夫是哪个?生:下面那个人。
师:那上面那个人是谁呢?生:凡尼亚。
师:听到有些同学在讲了,是凡尼亚。
(板书:凡尼亚)那请你们思考下这两个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父子、领养……师:父子?有些同学更准确。
是收养与被收养的关系,那说明这两个人先前是素不相识的,那为什么他们能走在一起呢?凡尼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促使索科洛夫收养他呢?(孤儿)师:有些同学说是个孤儿,那他一看到他是个孤儿就收养他了吗?索科洛夫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才去收养了他呢?好,用来形容凡尼亚最多的词是什么?生:活泼师:你在哪里发现的?“活泼”这个词用的最多吗?到底哪个词用的最多?我已听到有些学生在讲了。
学生:小。
师:对,“小”用的最多。
有几处写到了啊?我们看课本的、页。
(学生看书、答)师:有称“脏小鬼”“小雏儿”“小家伙”,包括他的眼睛是“小眼睛”、脚是“小脚”。
我们可以看到凡尼亚非常的弱小。
(板书:弱小)还有,作者在写他的外貌的时候,他特别写到了凡尼亚的什么?(学生:眼睛)师:好,这位女生你来说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他的眼睛的?生:“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
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二、文本研习1.索科洛夫到底遭遇了什么?学生概括:(师出示幻灯片:战争与人战争摧残了人类的文明成果;战争放大了人间的美丑善恶;战争凸显了人性的伟大与卑劣。
让我们透过这场战争来看人,通过这场遭遇来看索科洛夫)2.请同学们谈谈关于索科洛夫的初步印象?生: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尽管遭遇了那么多不幸。
生:他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他能从火线逃生。
生:他也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很爱国的人。
生:他又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这从他收养凡尼亚可以看出。
师:好,这是你们初步阅读的成果,也是你们继续学习的基础。
可是,我的原初印象和你们的完全不一样,请允许我也表达一下。
3.师生对话探讨:索科洛夫无情吗?师:你可以反驳我的观点,反驳支撑观点的论据,也可以反驳我的思考方法,但是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依据在哪里——(生接着在原文中寻找自己的论点论据的文字。
师出示观点及论据。
观点:索科洛夫比较冷酷无情,论据:(1)34页第二段中间“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家也收到这样的信。
”他怎么这么理智?他怎么一点不表示悲伤?(2)35页倒数第二段最后“嘿,见是见到了……五月九号早晨,就是胜利的那一天,我的阿拿多里给一个德国狙击手打死了。
”记得很清楚,胜利那一天,头脑很清晰,一点也不伤感,还嘿呀嘿的,好像很轻松啊。
(3)36页第二段“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很轻描淡写,为什么不是扑上去哭呢?)生:老师您说的第一个论据刚好说明索科洛夫很善良,而不是冷酷无情,他自己的家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希望别人的家庭不要再受到伤害。
师:(一直有意坚持为自己辩解)但这不能作为他不为自己亲人悲伤的借口啊。
生:老师您说的第二句话最后的标点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前后两个省略号表明他说话断断续续,心情很不好受。
师:你读书很仔细,竟然从标点符号中读出了隐含的信息。
而且我的一个输入符号错误也没逃过你的火眼金睛。
真厉害啊!但这只是……生:他的儿子死了,他怎么能不伤心呢?师:请用原文说话,可以吗?我们不架空分析,那样的分析毫无意义。
生:35页第一段最后,“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痛……”师:这里是讲他的妻子女儿。
生:不都是亲人吗,而且刚好可以证明你第一个论据是不成立的。
生:36页第三段开头,“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这里明确说明了爱子死后索科洛夫的心情。
生:老师您说的第三个论据也不成立,当时有很多人在场,有军官,有士兵,在这样的场合扑上去哭,未免太不男人了。
(全场大笑)师:(笑)你这话很有“煽动性”啊,不过,我还要问你,文中有无直接表明他的心情的语句?生:有,就在这段最后:“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师:(笑着追问这个学生)好,你说得好。
我还想请教你,大家把我批得这么惨,那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请帮我找找根源。
生: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呢?(又引起一阵笑声,笑声中另一学生站起)生:老师,我想,您肯定是想让我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而且,您没有联系上下文来看,所以思考是片面的。
(掌声)师:特别感谢这个同学如此理解老师,给我一个台阶下,同时也给我指出了症结所在。
我想我下次一定要结合语境,联系全文,作整体性思考,避免断章取义。
(板书:结合语境,整体思考)生:老师,我刚刚查字典了,“嘿”这个字,它有三种意思,“打招呼”“表示得意”“表示惊讶”,我想文中是表示惊讶,而不是您说的得意,他根本没想到战争胜利了,他却收到这样的“胜利礼物”;他根本没想到他日思夜盼的喜相逢竟是生死离别;他根本没想到在妻女三亡之后,他还要承受这样的打击!命运呀……(该生越说越激动)师:你钻研探究的精神,特别值得表扬。
朱光潜先生说,读经典文学作品要咬文嚼字,怎么咬文嚼字,这位同学给我们作了最精彩的阐释。
请给予她掌声鼓励。
(同时,写出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的一句话:“虾米皮,熬白菜,嘿!”)汪曾祺先生和我们刚学过的《想北平》作者老舍先生一样,特别热爱北平,他特别热爱北平的包括大白菜在内的普通市民生活,一个“嘿”字极其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的这种热爱之情,由衷享受的自得之情。
确实啊,同学们,一字传神,经典的作品里,一个字,一个标点,你钻进去,可能就会发现一个世界。
刚刚这个同学讲得好啊,要——咬文嚼字啊。
(板书:咬文嚼字)(师出示幻灯片:索科洛夫——坚强、自制、尊严、温情的军人形象。
师作简单解释:索科洛夫表面上很平静,仿佛显得冷酷,甚至有点麻木,那都是战争惹的祸。
他的内心却始终涌动着爱的激流、伤感的激流。
同时,索科洛夫绝不会是祥林嫂,他绝不会轻易在别人面前流泪,正如,当前特别流行的余华的小说《兄弟》中李兰教育孩子所说,“眼泪不要在外人面前流”。
索科洛夫是个相当自制有尊严的军人。
作品很有内蕴,人物很有张力,这样的作品肯定是大家想看的。
那一眼看穿的,恐怕肯定不是最优秀作品)师(笑着问):大家如果当导演,你挑谁来演索科洛夫?周润发、陈道明还是李亚鹏、陆毅?生:当然选周润发、陈道明了,他们站在那里就是一本书。
师: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越嚼越有味,越探究越有兴致,好,让我们继续往文章更深处挖掘。
4.本文是“一个人的遭遇”,写了“索科洛夫”,为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师:小说是靠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反映现实生活的,也就是说,写凡尼亚对于索科洛夫的形象塑造,对于表现主题有何帮助呢?生:因为凡尼亚和他有共同的遭遇。
37页中间,爸爸牺牲了,妈妈被炸死了,没有一个亲人,只能孤身流浪。
师:同样的遭遇,为什么还要再写一个,不是重复吗?生:他们俩不是重复的,因为凡尼亚是小孩……(笑声)而且,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的生活变得与以前不同,他好像换了一个人。
师:请从原文找出必要的依据。
生:38页最后,“我跟他睡在一块儿,好久以来头一次很安宁地睡去了。
”39页上面,“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师:你找的语句很能说明问题。
那么,凡尼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小孩,竟然让经受如此磨难的索科洛夫如此快乐?生:他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孩,“他那对眼睛呀,亮得像雨后的黑夜的星星!他那么惹我喜爱。
”生:37页最后一段,当“我”告诉他“我”是他爸爸后,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他是如此的天真烂漫,如此地喜欢“我”需要“我”,当然“我”也特别喜爱他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一层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想这是幸福的“雾”,幸福的“打战”,幸福的“发抖”……(掌声)生:他是一个让人一见就“热泪怎么也忍不住”的小孩……生:(马上有另一学生站起反驳)你说错了,索科洛夫并不是和他第一次见面。
生:你没看到37页倒数第二段,不是明明写着了吗?(见另一学生还要反驳,师示意先让他说完)生:他是一个“让我一下子就打定主意”和他“再也不分开”的小孩。
师:我想问你,是什么“让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是什么“让我就一下子就打定主意和他再也不分开了”?生:是他太可怜了。
生:是他和我共同的遭遇引起的共鸣。
师:你也说到共同的遭遇,我想追问一下,假如把他们的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生:我想是凡尼亚,他也遭遇了亲人的逝去,但他年龄太小了。
生:他这么小就遭受如此非人的磨难,真不敢想象,难怪连索科洛夫见到他也禁不住要爱怜他,保护他。
生:这真是“同是战争受害人,相逢怎能再分开”,(掌声)而且,他这么小的年龄,本该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现在却要承受这么大的苦难,战争啊,真是太残忍了。
师:好,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到这里,我还想补充一点,关于索科洛夫,他自己早已是千疮百孔了,但是,他还是一下子就打定主意要给这个小雏儿遮风挡雨,让他重回爱的怀抱。
而他的这一决定,就意味着,他要承担重新抚养一个孩子的无数辛苦与责任啊!所以,每次读到这里,我都要情不自禁地感叹,人啊,你可以是多么地坚韧与伟大!让我们为如此善良美好、坚韧伟大的人性而鼓掌!(热烈的掌声。
板书:人性的坚韧与伟大)师:好,让我们继续探究。
我们刚刚谈到,凡尼亚的出现使索科洛夫很快乐,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从此就过上最安宁、最幸福的生活了呢?生:不是,40页中间“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呆下去”说明他的内心仍是忧伤的。
生:40页最后一段,“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一片漆黑”“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些都说明他的心并没有完全走出黑暗,他并没有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说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太大了,任何人恐怕都很难迅速走出。
生:读到凡尼亚这里,我才进一步读懂了一个问题,就像老师您刚刚说的,索科洛夫看似好像很冷酷,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冷酷,他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热心肠的男人,只不过,受到太大的伤害后,他的心暂时有点麻木了。
他需要一个新的触动,而凡尼亚的出现让我们感觉到索科洛夫受伤的心又“苏醒”了过来,你从他对凡尼亚的爱抚、疼爱就可看出他是一个多么温情、善良、坚强、热爱生活的人。
这一“冷”一“热”的对比反差,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写两个不同的人,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生:我也赞同他的观点,凡尼亚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从更多侧面了解索科洛夫,索科洛夫的性格也就更全面了,他的形象也就更丰满了。
(师出示幻灯片(1)凡尼亚是索科洛夫遭遇的一部分,是遭遇中的遭遇,而且两人遭遇互补。
师解释:亲情世界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你看,他们两人把一切不幸都承受了。
他们两人的遭遇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遭遇啊。
(2)凡尼亚是索科洛夫走向新生的契机。
师解释:是凡尼亚使索科洛夫重新证明自己,给了他再次成为一个刚强的男子汉的机会,也是凡尼亚,再次激发了索科洛夫内心的所有柔情与斗志,从此,“勇敢的心”又回来了。
(3)尽管凡尼亚白天里抚慰了索科洛夫这一颗受尽折磨的心。
但夜晚索科洛夫仍要泪湿枕头,他仍要到处流浪。
战争的伤害呀,得要多少年才能弥合呢?)三、欣赏性阅读(师在给索科洛夫的形象作小结时,尤其是在讲到“泪湿枕头”这一细节时,有意加以渲染一种悲情的氛围,渲染后,音乐响起)师:当这样悲怆的音乐响起时,你愿意读课文的哪一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