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1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人民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1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1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人民版

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2)局限性 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
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
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成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考点集训
1.(2018江苏单科)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 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 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 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D)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读史指导
史料一 史料二
史料三
“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说明康 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等思想
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 教,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新的觉悟”指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潮流。“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 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新文化运动 把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看成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当成
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成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 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 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尾声,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 曲。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四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四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主题一 “中体西用” 史料一
“天朝上国”梦幻中的惊醒 ——从“师夷长技”到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
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 废。 ——张之洞《劝学篇》
史料二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 獉狉之俗,所以治国邦,固
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 于仿习机器„„ ——《李鸿章全集》 史料三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 “中体西用”
第 31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1.“睁眼看世界” (1)背景: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 清朝君臣对英国情况一无所知。
(2)概况 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 《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他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 界的第一人。
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郑观应诘责洋务派: “中 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 铁路四达,足恃欤?”
1. 史料一说明了旧学和新学的关系。 张之洞主张以旧学为本, 以新学为手段。 2 .史料二认为中国政治制度是治国的根本,反映“中体西 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史料三说明了“中体西用”思想由于在逻辑上的荒谬,在 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1.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 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 试答:(1)相同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
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 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 “师夷长 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 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 意图。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3
解读考纲ABC
新文化运动内容、特点及评价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归纳其特 征;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知识探究】 ➢1 ➢2 ➢3 显 相材同料点:①“性无质论上何,种都学属派于,资苟产其阶言级性
/
1、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 隐 质之的成反孔理封建,教斗持适争之应;有了②效根中,本国尚目不封的达建上自,社然都要
(1)林则徐: ①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②活动: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
(2)魏源: ①著作:《 海国图志 》。 是书何以作②?思曰想为:以“夷师攻夷夷长而技作以,制为夷以”夷,款成夷为而近作代,中为国师人夷学长习技西以方制的夷口号。
3.而作影。响“: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③一些知识分子认革识到命推派翻的清比朝较统见治的教必辅要性。
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①1894年 兴中会 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立宪主张;邹容《革命 军》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③1905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确立为奋斗目标。 ④1905 ~1907年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论战,为 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到革命事业。 ⑤ 1912 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
(1)启发人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洋含务义派:进学而习提出西“方师先夷进长技技以术,自抵强御侵”的略口,号以,维形护成“清中王学朝为统体治,西。 学为意用义”的:洋迈务出运了动近指导代思中想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Fra bibliotek返回目录

原创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原创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据此可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 涉及,故B项正确。
【正确答案 B】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二 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 洋务运动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代表 王韬、郑观应等。
主张
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文化。
(二)康梁维新思想
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内容 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
影响 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二 维新变法思想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 ➢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的儒家思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师夷长技”的主张
3.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是否是因为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是。甲午战争失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洋务运动并没 有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恰恰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是中国近 代化的起步;它所以失败的根源是在于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未触及清 王朝落后的封建制度。
主张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影响:前者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后者形成近代重要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二 维新变法思想
4.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不尽相同,其差别的根源是否在于学 习西方的内容不同? 不是。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不尽相同,其主要差别表现在是否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二者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分层突破
■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 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
【答案】 开国会 , 定宪法 , 实行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
考点分层突破
2.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
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 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
【答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 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1)原因
① 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③
五四运动
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分层突破
(2)表现 ① 1918 年 , 李 大 钊 发 表 《 法 俄 革 命 之 比 较 观 》《 庶 民 的 胜 利 》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实践:戊戌变法。 ④影响:是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考点分层突破
【漫画证史】“师夷长技以制夷” 【构图解史】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对西学的态 度及目的
在中西文化最初的碰撞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 化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使中国 士大夫开始认识到“夷狄”也有可取之处,要 以夷之“长技”来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
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 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考点分层突破
命题点二 康梁维新思想及特点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 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一、重点关注知识点本单元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重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丛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命题。

二、要点分析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2)、其出现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3)、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学习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4)、《资政新篇》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4).对人民革命的态度相同;异:(1).阶级立场和成分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4).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5).开展运动的方式不同3、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体:主体、本质;(2)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3)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4)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5)“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6)“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4、什么是“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2019届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件)(114张)

2019届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件)(114张)
救亡图存 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由理论到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 实践
戊戌变法 运动的实现 _________
返回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 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 底决裂。
(2)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 朝的封建统治 林则徐、魏源
海国图志 》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在《__________
代表 主张 作用
的思想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级洋务派)
返回
内忧外患 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_________
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 法图存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 属于人民
变法通议 》 梁启超 《__________
严复
(3)实践:戊戌变法。
返回
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
(1)特点:
中西融合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
济的发展 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思想文 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
化上
民权 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 产阶级______
(1)学造器物。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 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2)仿行制度。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
君主立宪制,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

2019届高三岳麓版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 (共56张PPT)

2019届高三岳麓版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 (共56张PPT)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魏源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
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
【考情分析】
在新课标全国卷中,维新思想是高频考点,选择题、 非选择题均有涉及。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不拘泥于教材 表述和教材结论,学科特色突出。加强对爱国主义和民 族主义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 呼应现实热点问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等学科 素养在试题中均有体现。因此在备考中,在把握维新思 想主干的同时,更要注意拓展知识,多角度的分析问题, 提升学科素养。
专题知识体系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和 魏源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 最重要的是他们
解析:重商主义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 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 获得的财富。马建忠认为:“外贸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而外贸顺差就是财富增殖”,故A项正确。
•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 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 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31张PPT)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31张PPT)

中国最早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者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王 韬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 发展工商业 —— 商战救国
……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 改革制度 —— 君主立宪制 ,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兴办学校,学习西学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魏源
地主 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器物
资产 阶级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派(戊戌变法) 制度 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单 元 线 索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3、意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景: 内忧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口 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比较:
“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异同
同:师夷长技,维护清朝统治
异: ①目的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后者重在镇压农民起义。 ②结果不同:前者未付诸实践。 后者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第一步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 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 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 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 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 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 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 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 其责?”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概览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一、“师夷长技”的主张昏睡百年,睁开双眼。

学习西方,抛弃旧观。

师夷长技,则徐魏源。

寻求真理,《资政新篇》。

介绍世界,《瀛环志略》。

举办洋务,为解忧患。

中体西用,制度不变。

自强求富,企业创办。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

甲午战败,洋务破产。

二、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要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 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 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 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代表⎩⎪⎨⎪⎧ ①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 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2)影响: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归纳提升]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

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

而且,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一、“师夷长技”思想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解读 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

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文学革命论 幕。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孔乙己》是新文学的典
范。
4.影响: (1)猛烈冲击了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 封建思想 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__________的 民主与科学 洗礼。 (3)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
(3)谭嗣同:批判封建_____________ 君主专制政体 和纲常名教,主张 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翻译《_______》,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 天演论 存”的天演法则。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 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 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 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师夷长技”的主张
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出
___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 (2)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_________
师夷长技 _______”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以制夷
【知识脉图】
考向一 【论从史出】 材料一
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
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
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
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 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 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回顾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1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回顾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1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

3.(2018·南京、盐城模拟)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 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 材料表明该学者(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解析 材料反映了林纾批评新文化运动中“覆孔孟,铲伦常”即“打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 ‘叛亲蔑伦’,‘人头畜鸣’”可知,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 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在材料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抓关键 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 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 ★定方法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一般可采用: (1)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得出答案。 (2)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 的选项。 (3)推理法。当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可 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历史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_尊__孔__复__古_ (2)阶级: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思想:辛亥革命使__民__主__共__和__思想深入人心。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青__年__杂__志__》。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_民__主__与__科__学__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_兼__容__并__包__,_ 方针,__北__京__大__学__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019版高考大一轮浙江专版:专题14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9版高考大一轮浙江专版:专题14 第32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一
考点二
2.魏源 (1)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 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 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2), 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 战胜敌人)。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 由恶而进于善”,体现出西方进化论思想,材料借西方进化论 思想和儒家《春秋》论证恢复“君政”的不合理性。材料没有 反映出表达寻求治国平天下公理的愿望,故A项错误;也没有 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故B项错误;“君政”与“民政”相 互冲突,故C项错误;这一言论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反对“君 政”,表达了政治改良的愿望,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考情播报
考查频 度
1.“顺乎世界之潮流”
b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b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考
(3)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 试
标 2.新文化运动
准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b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b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d
和科
(3)共同: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行了猛烈批判

(1)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提倡_新__道__德__,反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对_旧__道__德__ (3)共同:重点批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提倡_新__文__学__,反 对_旧__文__学__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提升课件 人民版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提升课件 人民版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 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 观点二 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 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 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
——李泽厚《中
【解读】 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虽然把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引入 种注重个人权利的价值取向却紧紧包裹在近代中国人谋求独立富 的社会氛围当中,也就是说这样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相当程度上 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和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文化传统的。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 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 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 会和思想变革。
1.洋务运动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 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 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 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 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 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 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 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 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 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
观点四
“帝国主义”模式 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 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

高考历史一轮 第14讲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练习 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 第14讲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练习 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第14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精品练习解析版)1.《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①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②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③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④学习西方技术旨在抵御外国侵略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为了用西方的武器抵御西方的侵略,为了用西方的态度款待西方,为了学习西方的技术抵制西方。

”“款待”含有“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礼尚往来的意思。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还未意识到政治制度也要学。

【答案】C2.“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属中等题。

本题的重点落在对顽固派观点的掌握上。

题干原材料是“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洋务派主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

而顽固派主张以“诵经史、明大义”,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洋务派的做法对国家无利。

【答案】C3.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戊戌变法是A.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步伐的又一次探索B.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C.康、梁维新派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的实践活动D.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运动【解析】D项明显不正确,可先排除;A、B、C三项从表述本身看都没问题,但入选者必须与题干中强调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联系最密切。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或近代化,A项中的“追赶历史发展步伐”,“追赶”的当然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最先进的东西。

所以,应选A项。

B项是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说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不一定就符合历史潮流;C项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此前洋务运动的目的也是富国强兵,但并不符合历史潮流。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0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2020·某某十校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民报》D.《敬告青年》解析:选D。

材料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文章作者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其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选项中《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发表的文章,故D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 )A.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某某某某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解析:选A。

根据材料“当下的革命阻力已……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表明民众心理对变革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3.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某某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 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某某国家奠定基础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解析:选C。

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某某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得出新文化运动旨在为自由某某国家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是一种手段,不是宗旨,故A项错误;“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B项错误;“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

4.(2020·某某选考质量评估)1898年《苏报》上写道“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从而濒临将亡的境地,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崇白话而废文言”,才能普及教育,使国人具备聪明才智,国家才能得以振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一 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阶级: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内容(1)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4.意义(1)进步性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思维导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考法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典例』(2013·江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从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

A、B、C三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

故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方法突破】★明考点新文化运动★抓关键“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说明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

★定方法历史评价型(结论型)选择题: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史学法、理论判断法、推理反证法、整体印象法、综合透析法、迁移推导法等。

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

【史论链接】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2)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科学和达尔文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则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4)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考法2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研读]史料一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1898年6月) 史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史料三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等思想。

2.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3.史料三中“新的觉悟”指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潮流。

“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1.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2.根据史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1)转变:宣传马克思主义。

(2)因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史论归纳]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思想认识的比较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2)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交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2)途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法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典例』(2018·盐城调研)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方法突破】★明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抓关键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

★定方法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一般可采用:(1)排除法。

通过排除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得出答案。

(2)直选法。

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3)推理法。

当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可先假定某一个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历史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史论链接】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新文化运动1.(2018·南京、盐城模拟)《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解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此时不强调变法思想,故A项错误;由“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宿迁模拟)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8·南京、盐城模拟)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材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解析材料反映了林纾批评新文化运动中“覆孔孟,铲伦常”即“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可知,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7·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质检)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

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

”上述观点在本质上( )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解析古德诺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过于急促,“难望有良好之结果”,民主共和并未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古德诺认为中国缺乏民主基础,主张恢复专制,故B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大多数之人民”无参政能力,而非所有国人,故C项错误;古德诺上述观点为思想领域尊孔复古制造依据,故D项正确。

答案 D考点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由此可见蒋介石( )A.怀疑三民主义B.关注社会主义思潮C.成为马克思主义者D.寻找国共合作理论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蒋介石一向以追随孙中山和三民主义为标榜,故A项错误;1923年10月,正值国共合作前夕,关注社会主义思潮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故B项正确;蒋介石信奉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故C项错误;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并非马克思主义而是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