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导学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主备:黄杰审核:导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和危害。
3.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问题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频率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好,强,易于获得的声能。
【交流讨论】一、超声波的应用1、声呐2、超声波3、超声波4、超声波5、超声波6、超声波7、超声波8、超声波二、次声的特点和危害1、次声的特点:能传得且容易 ,无孔不入。
2、次声的危害:一定的次声波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3、次声波的来源:4、次声波的监测的意义:预报、预报、监测。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参考答案)主备:黄杰审核:导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和危害。
3.拓宽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问题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
2、频率大于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小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交流讨论】二、超声波的应用1、声呐2、超声波成像(B超)3、超声波清洗4、超声波切割5、超声波探伤6、超声波雾化7、超声波碎石8、超声波焊接二、次声的特点和危害1、次声的特点:能传得很远且容易绕过障碍物 ,无孔不入。
2、次声的危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3、次声波的来源: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火箭发射、原子弹爆炸4、次声波的监测的意义:预报台风、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五篇范例)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教案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2)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2)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2)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噪声的分辨三、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可听声波、超声波、次声波1.活动:将我们的手在空中来回摆动。
我们能听到声音吗?想一想:手在振动,它发声吗?为什么听不到声音?2.阅读教材中“人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解释一下上面的活动中为什么听不到手在空中摆动的声音。
3.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超声波、哪些动物擅长发出或接收次声波?4.人的听觉范围会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
有些年轻人可以听见低于20Hz的声音。
一般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可听频率范围越小。
(二)超声波1.超声波具有以下特点性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超声波的应用(利用哪个特点)1)声呐的应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2)B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3)超声波清洗器以及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特点。
4)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和多普勒效应工作的。
3.什么是多普勒效应(阅读教材p28/多普勒效应)演示实验:闹铃声的多普勒效应找一个机械小闹钟,用一根大约1.5m的尼龙绳一端将闹钟提手系牢固,将闹钟调试到当第 1 页前时间开始闹铃。
然后紧紧抓住尼龙绳的另一端将正在响铃的闹钟在空中作圆周运动(绳端一定要抓牢,甩动后不要移动,以防伤人)。
你站在圆周(不能靠的太近,否则有被闹钟击中的危险)外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注意小闹钟向你而来时的闹铃声与离你而去时的铃声的音调变化。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B.人听不见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C.人能听到的声波才叫可听声
D.超声波能传播至更远的地方
三.计算与论述:
11.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很多,但并不一定都是由于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缘故,也有其 他原因,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 例子并概括说明一下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各种原因.
4.次声波的来源:。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Hz,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人耳不能听到的声波的是Hz的和Hz的。
2.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能准确地判 断方向,是因为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这些 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回来,根据其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
科目
物理
课题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授课时间
设计人
梅艳军
序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
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以及应用和危害。
3、关注科技发展,拓宽自己视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一、声音的分类
知识点:1.可听声: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Hz至Hz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波。例如等动物。
3.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效应而实现的。由此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二.选择:
4.下列属于应用次声波的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听不到声音?1. 环境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源没有振动——声由物体振动产生3. 离声源足够远——响度与声源的关系继续提问:现在我的手在上下振动,周围环境也不是真空,你们离我也足够近,能不能听到我手振动的声音?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手振动的太慢(频率)的关系,也就是说可能和声音的音调有关。
二、新课教学(一)人耳听觉范围过渡设问:你身边有没有这种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呢?蚊子的声音可以听到,而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却听不到。
点评引导: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解释1. 为什么常说狗的听觉比人好?2. 为什么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二)超声波的特点先自行阅读书本,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然后展示图片,分析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哪一个特点?声呐:需要他朝一个方向发射声音方向性好B超:需要了解物体内部的情况穿透性强超声波碎石:需要足够的声能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测距(三)次声波的特点展示自然灾害来临前,小动物都焦躁不安的图片,提问他们是不是得到了什么讯息呢?这个讯息主要来源于哪里?为什么能传播的很远?人耳能不能听到?小组讨论,引出结论1. 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2. 主要来源:核爆炸、自然灾害、交通运输3. 对人体和建筑物都有伤害继续追问:根据次声波的特点,有什么应用?监测核爆炸、预报自然灾害。
三、总结反思巩固提升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对学生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升华,通过课堂开始前的一个设问,引出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的特性,自然而然让学生联想到可能与音调有关。
超声波教学方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超声波的特点,更具直观性。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导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能估测常见物体的尺度
3.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4、知道测量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1、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频率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好,强,易于获得的声能。
【交流讨论】
一、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
2、超声波
3、超声波
4、超声波
5、超声波
6、超声波
7、超声波
8、超声波
二、次声的特点和危害
1、次声的特点:能传得且容易,无孔不入。
2、次声的危害:一定的次声波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
3、次声波的来源:
4、次声波的监测的意义:预报、预报、监测。
【合作探究】。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来、特点、危害及应用。
4.拓展生活知识,关注科学发展。
教学过程:一、思考探究问题“人能听见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但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音调→频率,依据频率可以将声波划分成哪几种?看一看,想一想?蝴蝶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蚊子飞行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见声音吗?蝙蝠捕食的时候,什么部位发生振动?你能听到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大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部分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差别较大,蝙蝠、海豚、猫等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等能听到次声波。
二、听觉频率范围总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 之间。
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特点:优点:波长短,反射性好,能量集中,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缺点:容易衰减,传不远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特点:波长长,不易衰减,传得远次声波危害:较强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利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有次声波。
可用于预报地震、台风,或为监测核爆炸提供依据。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发热,从而将两张塑料膜粘合在一起,常见的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对塑料袋进行封口的。
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可以制造倒车雷达。
1.蜜蜂每秒振翅三、四百次,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人们凭听觉能发现蜜蜂而发现不了蝴蝶,这是因为()A.蝴蝶飞得快,人们来不及发现它B.翅膀振动的振幅太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很小C.翅膀振动的频率太高,超出人们的听觉限度D.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不能引起人们的听觉2.美国一所监狱常常出现闹鬼现象:里面的犯人和狱警经常出现恶心呕吐,严重的产生幻觉,科学家和志愿者利用高科技对该监狱进行研究,发现罪魁祸首是监狱边火车经过雨滴下落振动而产生的()A.超声波B.次声波C.微波D.光波。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个关于“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中,我希望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情景,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测距仪、次声波发生器、振动物体(如鼓、铃铛等)、声音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观察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什么是声音,引出今天的主题。
2. 讲解:用PPT展示人耳的听觉范围,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眼镜、次声波检测地震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2. 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概念。
2. 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分类,如次声波、超声波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图片和例子。
2.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播放相关的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定义和分类。
3. 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4. 展示:教师通过PPT课件和视频或音频材料,展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实例。
5. 总结: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练习与思考:1.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音频材料,判断哪些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与拓展:1. 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二章:次声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次声波的定义、产生和特点。
2. 探讨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次声波的定义和产生方式。
2. 探讨次声波的特点,如低频、长波长等。
3. 分析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次声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2. 举例法:教师通过实例,展示次声波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次声波的图片和例子。
2.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播放相关的次声波的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引起学生对次声波的兴趣。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2.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
3.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4.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来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CD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歌曲或自己发现的“好声音”。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传播方式:(1)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来传播的。
(2)在水中,声音是通过水的振动来传播的。
(3)在固体中,声音是通过固体的振动来传播的。
2.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体振动致使周围介质分子的运动,形成一定的机械波,将声能传递出去,在其余物体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得物体产生共振,即“应声”。
3.人耳的听力范围:(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千赫兹,这称为“听觉范围”。
(2)超出人耳听力范围的声音,称为“次声音”或者“超声波”。
三、练习(15分钟)1.请同学们列出人耳可听到的最低频率和最高频率,计算出音程范围。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人耳能够听到哪些常见的声音。
3.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比如狗叫声、老鼠叫声等)4.请同学们听一听CD中的“超声波”,感受一下它的声音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四、实验(20分钟)请同学们动手实际操作,做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且请其他同学听听,看看是否真的听不到。
五、课堂小结(4分钟)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并总结出一条学以致用的座右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同学们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理解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学习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人耳听不到,学习如何制造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实践操作中受益匪浅。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本次课程时,我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去感知、去探索,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听觉、认知和探索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听懂、识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各种声音玩具(如笛子、鼓、铃等)、耳朵模型。
2. 学具:记录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玩“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觉来识别不同的声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主题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玩具,引导学生注意听这个玩具的声音特点,并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玩具,再次听并进行描述。
3. 主题活动二: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闭上眼睛,听老师指定的同学发出的声音,并用手势指出声音的来源。
4. 主题活动三:让学生带上耳朵模型,感受不同声音玩具在耳朵模型中的声音变化,并讨论其原因。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有所提高,但在描述声音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去感知世界,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收集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觉注意力。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在教学设计中,我以“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次声波、超声波等;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2. 教学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次声波探测器等);2. 学具:实验记录表、课本、笔记本。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实验演示: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2. 活动重点: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如次声波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在课后,我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章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我们将通过学习超声波、次声波等人类无法直接听到的声音,了解其产生原理、传播特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超声波、次声波的定义、特性及产生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声音的传播及人耳听不到的声波的传播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及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定义及特性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及结果记录,评价其实验能力的提升情况。
3. 综合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及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或次声波的音频(如蝙蝠发出的声波),引导学生感受并思考人耳为何无法听到这些声音,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讲解:首先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产生原理,然后通过图表和实例展示其特性及应用场景。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用频率计观察超声波或次声波的频率变化,通过声音传播实验箱观察不同声音的传播路径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人耳为何无法听到这些声音。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反馈和补充,强调本课重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关于超声波、次声波的简报等。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寻找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应用实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学后反思学生应反思本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声音的课《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了解和探索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波和次声波。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发生器、次声波发生器、耳朵模型。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声音,人类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是什么呢?"2. 讲解:简要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解释人耳听不到这些声音的原因。
3. 实验一:超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超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超声波的声音。
4. 实验二:次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次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次声波的声音。
5. 实验三:耳朵模型实验。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耳朵模型,理解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人类听不到的,有哪些应用。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教案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超声波、次声波、微波等。
2.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波。
3.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
4. 声音的接收:人耳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2. 教学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人耳听觉范围的界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引发学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探讨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特性。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3. 案例分析:介绍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七、学生参与:1.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情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及其应用。
八、学习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探究报告:评估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应用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口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塑料桶等。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将扬声器放在桌子上,连接音叉,让音叉振动产生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和塑料桶制作简易的乐器,观察和记录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享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2.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应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个课题时,我意图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即超声波和次声波。
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限制。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限制。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分辨和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振动器、频率计等),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
【活动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
我会将一个振动器放在一个扬声器上,然后让学生听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振动器的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声音的产生过程。
接着,我会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种声音。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些声音的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实践活动。
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扬声器和一个振动器。
学生需要通过调整振动器的频率,来产生超声波和次声波,并尝试分辨出这两种声音。
在实践活动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辨和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用心去感受声音的特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来探索声音的奥秘。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1.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特点;2.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其限制;3. 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1.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掌握其特点;2. 掌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理解其限制;3.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理解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次声波和超声波演示器材。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录音,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并引导学生思考次声波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引导学生理解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地震预测、航海定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次声波、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请简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几个次声波和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解释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人
张辉
审核人
何燕
审批人
苏阳平
课题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复习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复习重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复习难点
拓宽知识视野,关注科技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
2.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A.不会发声B.发声响度太小
C.发声频率太低D.发声频率太高
9.对于声音有些动物比人敏感,是因为()
A.这些动物只能听到超声
B.这些动物只能听到次声
C.这些动物发声范围大
D.这些动物听觉范围大
2、填空题
1.在军事上美国称他们研究出了一种声波枪,如果这种声波,用于战术攻防,目标在于打击敌人,使他们失去战斗力,则宜用声波枪,如果用于战略攻防,如捣毁敌人的工厂、指挥中心、经济中心、战略要地等宜使用声波枪。(选填“超”、“次”)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不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4.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
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
5.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复习过程
知
识
巩
固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HZ至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2.超声波是指。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有。
3.次声波是指。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
习
题
一、选择题
1.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
B.超声波的穿能力比较好,可以穿任何物体
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7超声波具有、、的特点。
8.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物
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他们都
死于风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的。
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教学反思
4.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却听不到蝴蝶飞舞这是因为:。蝙蝠飞行时依靠发出的产生的回声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
5.地震前会有一些预兆,好多小动物如鸡、狗、老鼠等会有异常行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小动物听到了地震前地壳发出的
6.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地形或确定鱼群、潜艇等水下目标的位置的仪器叫,它是模仿了(填一生物名)的生理功能制成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发现超声波的好,传播远,可以利用超声波制成仪器来侦察水面和水下的军舰或潜水艇。这种仪器叫做。
3.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5~6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Hz,是声波。蝙蝠在飞行时,翅膀发出的声音是声波,而它的嘴能发出频率高于Hz的超声波,并利用来避开障碍物或者捕食小昆虫。
习
题
6.下列属于应用次声波的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7.地震是地球发生的剧烈振动,而人耳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 )
A.声音不够响B.声音是噪声而不是乐音
C.频率低于20Hz D.频率高于20000Hz
8.夏天的傍晚,乘凉的人们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听不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原因是蝙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