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走出去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主要包括市场拓展、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三个方面。
1. 市场拓展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国门,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这一战略中,企业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或并购,进入新兴市场,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业务,通过收购当地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 资源整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国外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资源整合,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力。
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工厂,以获取当地的优势资源,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3. 技术引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
例如,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通过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了高端的电动汽车技术,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许多机遇,这些机遇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
1. 资本市场开放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企业可以更方便地通过IPO、债券发行等方式融资,提升企业的实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股权合作或股权交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政府支持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在出台各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会和市场空间。
3.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中央企业必须“走出去”
中央企业必须“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覆盖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
这种重要地位决定着在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央企业应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有国际竞争力和相对比较优势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短缺压力,确保能源安全。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需要足够的能源和原材料做支撑。
我国人口众多,使总量可观的资源人均后极其有限。
有资料表明,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会越来越严重。
要突破资源瓶颈,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国外获取有关资源。
200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我国资源进口量剧增。
例如,2005年原油进口量为12682万吨,比1997年增长2.58倍;铁矿石进口量为27526万吨,比2000年增长2.93倍。
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
在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行业,中央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种地位决定了中央企业应该成为获取国外资源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全球合作,资本全球融通。
由于经济全球化,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这样才有活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增速连续5年达到20%以上。
但必须看到,我国应对全球化的形式单一,突出表现在外资进入和对外投资在规模上的严重失衡。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系 ,研发 、设计及创新 中心 ,境外能
源和资源供应链体系。逐步放松资本 管制 ,推动 “ 私人资本流出” ,实 现
国 际收 支 自主项 目的基 本平 衡 。改革 的思 路 , 是 “ 活存 量 、 整 增量 、 应 盘 调 先 内后 外 、开 放 竞 争 ” 。要 研 究 制 定
为特征的韩国生产体系 ( 如半导体产 业) 就受到严重打击 ,而为美国信息 技术产业代工的台湾大厂就顺利渡过 危 机。然而 ,l 年 后,美 国金 融危 0 机爆发 ,台湾 中高端代工的生产体系
济发展。一方 面,外 向型经济发展 ,
开 了 1 亿 中国人 市场 经 济 、国 际化 、 3 知识经济 的 “ ” 窍 ,另 一 方 面 ,中 国 顺利跨越 “ 收入陷阱” 低 ,成 为人 均 G P达 到 4 0 D 00美元 的世 界第 二大 国 。 然而 ,在 金融 危机 后 ,加工 贸易 生产 体 系和一 般 贸易 生产 体 系各 自有
模应保持在 60 - 80 亿美元左右 , 00 -0 0 多余 的部 分应逐 步从央行 资产负债
表 中剥离 出来 , 照 “ 汇 于 民” 的 按 藏 原 则 多元 化 管理 和运 用 。除用 于 金融
易生产体 系。如 中国台湾就是以中高 端代工为基本特征 ,积极参与美欧工 序分工体 系的一种外 向型发展模式。
和招商引资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 扰中国发展的外汇短缺和资本短缺缺 口; 二是通过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和市
场 化 要素 组合 方式 ,促 进 中国经济 体
去”的主体选择 、人才培养以及海外
投 资 风 险管 理体 系 。关键 要 为建 立 中 国 的全球 和 区域 生产 体 系 ,培 育 一批 具 有 国 际竞争 力 的跨 国公 司集 团 ,提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儿了。
像是吃饭要有盐,企业想要发展,也得有点国际视野。
不过,走出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爬山,没点准备可不行。
那么,咱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理清目标,明确方向1.1 确定市场首先,走出去之前得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目标市场在哪里。
就好比你去旅行,得先想清楚想去哪个城市,才能开始收拾行李。
企业在选择市场时,可以考虑一些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非洲等,这些地方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再者,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简直就像拿到了一张地图,心里有数,才能不走弯路。
1.2 设定战略明确目标后,接下来就得制定战略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法规等等。
就像打麻将,不能只看手里的牌,还得注意对手的动作。
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战略,比如合作、并购、或者独立运营。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2. 加强品牌建设2.1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像人的名片,出去在外,别人一看到你的品牌,就能联想到你的产品和服务。
想让品牌深入人心,得注重品牌的宣传和形象塑造。
利用社交媒体、线上营销等手段,可以让品牌更快地传达到目标受众手中。
这就好比你在聚会上主动介绍自己,别人才能更快记住你。
2.2 文化适应走出去,也意味着要学会适应当地的文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企业在推广产品时,得考虑这些差异。
比如说,某些国家对颜色有特别的禁忌,或者对某些产品的使用方式有自己的理解。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时,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这可是成功的关键。
3. 建立本地化团队3.1 招募当地人才光靠总部的人可不行,建立本地化团队尤为重要。
就像烹饪一样,有了当地的食材,才能做出最地道的美味。
招聘当地人才,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还能搭建与当地相关部门、客户的良好关系。
他们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也能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环境。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然而,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
首先,在制定走出去战略时,企业需要具备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外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这包括市场的规模、增长率、消费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
通过与本国市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本地化运营。
走出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复制自己在国内的模式。
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法律制度、商业习惯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匹配。
这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组建当地团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同时,企业要注意本地化的企业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可能会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供符合外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创新,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走出去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
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及时应对各种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抵御风险和挑战。
第五,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发展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吸引和引进具有相关行业和市场经验的人才,为企业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迈向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
企业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同时注重本地化运营、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战略选择、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1. 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实力和资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2. 市场开拓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市场开拓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法律政策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为进一步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依据。
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参展展会等。
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品牌建设在“走出去”战略中,品牌建设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与目标市场相符的品牌形象。
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或品牌代言人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4. 人才培养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本文将从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市场多元化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国内市场愈发饱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而市场多元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之一。
通过选择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产业链延伸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实现战略目标。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通过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国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并实现产业链的优化与提升。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具有丰富的科技研发实力和人才优势,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同时,技术创新也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实现自身品牌和产品的国际化。
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面临着知名度不足、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
因此,品牌建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有效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企业能够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应包括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
在实施战略时,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同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应该加强支持力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和实施,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份额。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管理支撑。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落实好、组织好每一项具体的战略举措,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金投向最需要、最有效益的地方,能够使效益最大化。
机制支撑。要有灵活的机制,来保护、激励、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具备后发优势。我国的企业起步时间短、发展水平低,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一条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3、新挑战——目前面临新问题,使“走出去”势在必行。
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
实力差距。我国企业的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与国外企业比较差距较大,投入少,科研水平低,导致企业的实力弱;我国企业的研发费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40、韩国的1/3,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落后于世界水平;只有“走出去”,才能得到世界市场的洗礼,提升实力。
2、新机遇——重要战略机遇期,使“走出去”成为现实可能。
我们正处在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正处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加入WTO的适应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可能性。
体制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已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国家正根据需要逐步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根据需要修改现行法律4000多条;新一届政府提出继续推进深化农村、企业、金融、机构改革;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走出去”的体制环境和政策平台,生产关系适时调整和变革,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面临风险、困惑与未来战略选择
前提下 , 如何规 避经济和法律 风险 夺论 ”“ 国投 资 威胁论 ”“ 、中 、 中国 力有 时都难 以解决 , 为企 业应对 作 显得尤为重要 。 这里 的所谓经济风 威胁 论 ” 的论调 , 已经成 为 我 国企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 以最近 的利 比 险包含几个层 面 , 一是企业 自身缺 业海 外投 资最难逾越 的鸿沟 。 该 亚 内乱为例 , 比亚动 乱是典型的 应 利
国 21 0 1年 新 修 订 的 《 产 投 资 投 资国社 会 层面 的 反对 具有 一 定 减 少损 失, 矿 早做应对准备。 法》 ,规定 了矿 产股份 的 5%归 国 市场 。同时, 0 由于文化心理和 文化 家 所 有 , 蒙 古 企 业 和 国 民 各 占 背景不 同造成 的误解和猜忌 , 企业
再投 资 比重低 ,资 产盈 利水 平不 的。另一方面 , 由于 中资企业投资 者指 出, 比亚投 资损失只 是我 国 利
高, 多并购案接手 后无法达到增 过 度集 中在 资源 类投 资领 域 和全 企业 海 外投 资诸 多黑洞 的冰 山一 很 值 底线 , 些甚至 亏 损 ; 一 四是 海外 球少数 资源 型 国家和地 区, 以运 出 角 , 也是 多数 企业没有购买 出 口信
二、 中国 企 业“ 出去 ” 走 存 投资 和经 营过 程 中暴露 出来的 在的困惑 与问题 0 0
份 。印尼也在 2 1 0 2年 5月针对 资 负面形象 、 乏 正面沟 通等 , 缺 均使 源产 品出 口征收 2 %的高额关税 。 我 国企业 海 外投 资面 临 的文 化风 0
等 国有企业投 资 比重过高 , 常引 有限, 经 对基础设施 建设和促进经济 发展我们 自己的信用评级体 系 , 用 发国家意志和 背景 的猜忌 。 现在 一 增长影响不 明显 , 无疑 引起所在 国 好 第三 方信 用评 估机 构 的相应 成 些 资源性 国家加 大 了对 以资源 开 民众 的不满 , 上环保和生态及 绿 果, 强化海外投 资的转嫁风险 的 加 要 发为 目的的海 外投资 的限制 , 蒙古 色发展意识 日益深入人心 , 自被 保 险意识 ,使企业能够 未雨绸缪 , 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经验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 , 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 从实际 出发, 创立 中国企业 国际化战略 管理 的特有 模式 。
江苏 商会 4 0亿元 资本 投 向 昆明 0
2 1 国江 苏商会 联席会议 暨 全球 苏 商 大 会筹 备 会 9 日在 昆 明举 行 。近 百 名来 自全 00全
国各地江苏商会及全球杰出苏商代表齐聚春城 , 共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 大 背下 的发 展 大计 , 以及苏商 在桥 头堡建 设 中的合 作机 遇 。云南省 委常 委 、 昆明市 委 书记 仇
文化无法兼融的风险 。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 跨地域文化 的巨大差异。 四是人 才缺 乏 。人才 问题可 能 是 国 内企业 走 向世界 所 面I 临的最 大 障碍 。 国际运 作相 当
复 杂 , 国内 的企业 经理 人普 遍 缺 乏相关 的财 务 和法 律 经 验 , 缺 少 这方 面 的专 业人 才 , 而 更 往
重 要 的角色 。
然 而 , 国企 业在 国际化 的过程 中也暴 露 出 了诸 多 问题 。 中
首先 是 战 略模糊 。很 多 中 国企业 意 图进 军 海外 时 没有 制 订 一 个 清 晰 的战 略计 划 , 些 一
投 资决 策带 有浓 厚 的机会 主 义色 彩 , 由于这 些 失误 , 仅 没 有 获 得 预 想 的收 益 , 而付 出 了 不 反
去” 往往 倾 向于 照搬 西方 企业 的 发 展 模 式 。事 实 上 , 国企 业 与 西 方 企 业 在 有 着 很大 的差 中
异, 分别有着不同的竞争优势 , 西方企业 的成功经验和有关理论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中国
企 业要 想在 全球 竞争 中胜 出 , 必须 要 根据 自身 的特点 , 择 “ 出去 ” 就 选 走 的市 场进 入模 式 , 创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条基本路径
Liaoning Economy一、“劳务走出去”我国很早就实施了劳务走出去战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组建了几家对外承包公司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1980年1月,国务院确定了扶持对外承包公司创业的方针。
此后,国家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派员工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我国的劳务输出取得了重大进展,1979年我国的劳务输出仅为2190人,1984年劳务输出人员数量上升至4.9975万,1995年迅速上升至26.43万,至2018年为99.7万。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累计对外劳务输出人员为1712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伊拉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
海湾战争结束后,劳务输出从中东向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进入了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
近年来,外派劳务人员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好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外派劳务也有了新的方向,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外派劳务人员的主要区域。
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的范围已扩展至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就劳务输出的企业来说,位居前列的有广东南粤人力资源公司、中远海运对外劳务合作公司、广东珠海国际公司、福建中福对外公司、江门市对外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鸿跃人力公司等。
劳务输出的主要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
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占外派劳务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产品走出去”劳务输出后不久,我国企业也开启了产品走出去的历程。
最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
1996年,我国出口商品排名前十位的是玩具、皮鞋、针织毛衫、衣箱盒柜、橡胶鞋、电脑、非针织女装、音频通讯产品、非针织男装、塑料制品。
除电脑和音频通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外,我国商品总体上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底端。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分析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展海外业务。
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向全球范围内扩张的一次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外部市场、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复杂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和应对策略,为日后的企业国际化道路起到指导作用。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市场机遇海外市场多样化,对原材料、技术和服务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依赖性。
(2)成本优势中国企业在国内拥有大规模的生产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3)技术储备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如高铁、移动通信、核电等领域,这些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
2.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间具有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开拓业务,需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并加以妥善处理。
(2)政策限制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都存在不同的限制,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行业监管意识,并避免不必要的政策风险。
(3)管理难度海外市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难度也较为复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海外管理机制和团队,积极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条件。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1.直接投资通过直接在海外投资获得当地制造、销售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在当地的经营。
这种方式可保持企业对业务的掌控,但需要承担比较高的风险和更大的投资成本。
2.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海外拥有更大影响力的企业,与其合作在当地开展业务。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风险,但需要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了解和选择。
3.并购通过收购当地企业,从而实现海外市场的渗透和快速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快速进入当地市场,但需要承担较高的收购风险。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品牌形象的营建至关重要,需要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品牌意识的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国际投资合作国际投资合作NVESTMENT COOPERATION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文/肖凯聪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走出去”企业铁肩担道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开发和产能合作,以海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携手海外合作伙伴,走出一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的特色之路,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企业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走上去”“融进去”,从对外投资建设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已成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途径。
从世界经济范围来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继续扩散蔓延,大变局之中的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分化变革,世界经济复苏后劲不足,将处于长周期下行区间,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衍生风险不断迭加。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中国“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优势凸显。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国家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一大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重要亮点,这些项目不仅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走势方向,也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加持续、健康、强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树立新思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建立共同繁荣意识,以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使国际秩序走向朝着健康友好的关系脉络发展。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同其他国家一道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并积极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为友好关系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之后,中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在经济上,中国始终鼓励与支持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国顺利加入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86年中国申请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议的缔约国身份,之后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众多多边组织活动,配合参与联合国及下属多边机构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活动,同时主动增进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合作。
走出去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标准表述】[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开放的必然选择]首先,走出去是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开放不只是向外国企业开放国内市场,同时也应该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比如现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个开放战略。
其次,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初的战略选择是把加工业引进来,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也要根据产业梯度转移原理,再将它转移到其他国家去。
再次,走出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临的问题]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包括寻求更低的成本、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要素资源、更先进的技术等。
总的来看,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对外投资发展历程较短,经验较为不足,总体收益并不理想。
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提升“走出去”质量,打造高水平跨国公司的主客观因素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一,全球投资环境的不明朗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寻求持续复苏的关键时期,国际有效需求总体不足,欧债危机阴霾未散,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
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导致我国企业跨国投资风险陡增,遭遇贸易壁垒的可能性增大,企业投资风险增加。
第二,竞争失序问题严重影响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与效益。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快,势头猛,但较为遗憾的是,不同的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或并购目标常常趋向一致,相关企业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与合作,严重影响对外投资整体效益。
第三,国际化能力不足制约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提升。
从战略目标规划能力角度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起步较晚,一些企业在走出国门前,缺乏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国际化治理能力角度看,我国企业在大型投资管理、大型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经验。
在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时,往往按本土化的模式进行管理,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对市场反应滞后等现象。
从国际化人才储备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缺乏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定位,企业吸引、获取并成功留住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人才发展和培训机制方面有待加强。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这种走出去的趋势既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一、案例分析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也是中国走出去的典范。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战略定位和创新能力。
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华为注重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会责任活动,赢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2.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腾讯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如收购韩国游戏公司Neople和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
腾讯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腾讯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海外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
3.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海尔通过跨国并购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如收购美国家电公司GE Appliances和意大利家电公司Candy Group。
海尔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全球化战略和品牌管理能力。
海尔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海尔注重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会责任活动,赢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二、策略探讨1. 树立全球化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树立全球化意识,意识到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和机遇。
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应该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的全球化深化,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成为了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和战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路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前,中国企业应该对自身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和规划,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优势和劣势。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行业优势中国在许多行业领域都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建筑业、航空业、电力设备、高铁等。
在这些行业中,中国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
2.市场需求在择业国家和地区时,中国企业应该根据该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例如,东南亚地区、非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而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高端技术产品的需求更为突出。
同时,基于历史和文化因素,中国企业也应该不断寻找和开拓与自身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相关的市场。
3.政策环境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政策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企业应该对其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根据当地的政策环境来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
同时,中国国家政策支持也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保障。
4.文化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会面临文化差异问题。
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中国企业应该要学习和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以此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和竞争力。
二、战略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前,中国企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战略规划,包括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等方面。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规划:1.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的市场和需求,中国企业应该进行恰当的市场定位,以保证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一些企业可以选择走高端路线,推出高端产品,获取更高利润,而一些企业也可以走规模化路线,实现成本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已是现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一种潮流。
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实现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从国外输入国内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缓解中国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资源开发型海外投资,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目前,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向境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可以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为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绕过贸易壁垒、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委员会统计,中国企业在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两项数字上,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
每年受此影响的出口商品达到400亿一500亿美元。
应对反倾销的方法,除了借助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求得解决以外,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绕开贸易壁垒,将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变为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到海外设立企业,利用内部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这不但有利于缓解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五)“走出去”战略有利于输出成熟技术并获得先进技术,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在纺织、机电等拥有相对优势的中国企业,通过投资于相对欠发达或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既输出了技术,占领了市场,又获得了投资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世界经济正向着全球一体化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的国际化扩大了世界市场,也加剧了世界市场的竞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呈现出不可遏制的国际化趋势。
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资木主义世界总产值的40%,控制了50%的国际贸易,80%的工艺研制,90%的生产技术,75%的国际技术转让,并控制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
跨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日益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代表着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国拥有的跨国企业数量及其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
因此,促进跨国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对于已经加入WTO的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的跨国企业,追赶世界经济潮流,使之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简单的分析,然后对企业投资战略和政府支持战略作详细阐述。
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企业通过合资经营或独资经营享有部分或全部股权、管理权的海外投资行为。
对外间接投资则为证券投资,其目的只为获得金融资产收益,而FDI目的是为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
本文未加特别说明的对外投资均指对外直接投资。
2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与问题2.1 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1979年11月,北京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成立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在境外开办的合资企业,它标志着我国海外企业的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发展一直十分迅猛。
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如中国网通、中化、中国航油、华为等跨出国门,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办工厂,涉及领域也较为广泛,有轻工、电子、石化、服装等等。
按照投资金额比例划分,资源开发型投资占19.4%,生产加工型项目占11.5%,贸易型投资型占60.1%,其它占9.9%。
从行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约占20%,第二产业约占15%,第三产业约占65%。
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的对外投资有50%左右集中在港澳地区,其次是美国、俄罗斯、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说,截至到2002年6月底,中国已批准海外投资企业6758家(其中生产加工型企业占50%以上),遍步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近100亿美元。
而在加入WTO的2002一年里,中国公司海外投资就高达24亿美元。
2.2中国海外企业所存在的问题2.2.1对外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海外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管理乏力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中国的对外投资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1 .1),但与世界投资的总规模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仍处于低水平。
据统计,200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6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对外投资量却只有9.7亿美元。
表1.1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金额简况单位:万美元资料来源:根据外经贸部发展司有关数据整理2.2.2投资于高新技术的企业比例较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不够,技术当地化的优势并不明显。
即使是当前形势不错的家电行业,许多产品核心技术仍然依靠不断的引进,这将严重制约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2.2.3资金障碍中国许多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而且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很不发达,庞大的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且被巨额的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
因此在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金融系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2.4人才障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但国际型经营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甚至有些国有企业还存在人才外流问题。
2.2.5国内相关配套法规未能跟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调查表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并不高。
这除了与企业内部环境有关外,还和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
从外部环境说,审批手续的繁琐,法律制度的缺乏,都成了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当然,除上述问题外,还有许多,如中国的企业对国际市场调查研究不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优势等等。
所以,作为第十个五年(2001-2005)计划“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谓任重道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大有垄断全球高新技、自然资源和财富之势。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岂能坐以待毙。
3 对外投资的可行性3.1中国是世贸组织成员,可享受诸多投资优惠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根据WTO的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限制和取消关税壁垒,消除歧视待遇,提高本国市场准入程度。
境外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将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将不断扩大,参与国际竞争也将得到比以前更公平的待遇。
3.2中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在过去20几年里保持了高速增长。
据报道,我国目前GDP已超过1万亿美元,同比去年增8% ,居世界第6位。
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达到6207.9亿美元,为世界第6大贸易国。
外汇储备近年来也稳步增长,截止2002年底已达到2864亿美元。
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分析,从经济资源来看,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占世界比重达17.5%,超过美国;如果中国经济保持目前的势头,到2020年,GDP将占世界GDP的22%。
另外,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的政局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使自己成为了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据报道,截至2002年6月底,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有40.5万家,投资总额高达419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
英国经济学人资讯社(EIU)发布报告称,2003年中国吸引的FDI将超越2002年的527亿美元,达574亿美元。
3.3中国一些行业的企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许多行业(如纺织、家电等)的中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有效协调国外子公司生产经营的组织能力。
据统计,我国有10大类,6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主要涉及家电、电子通讯、纺织皮革、医药、化工、材料、机械设备等,2000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35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制造业的5%,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除产量外,技术方面,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我国的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纺织、医疗和食品加工等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外在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
这些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而这些行业的企业也已经有许多开展了对外投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上汽集团斥资6000万美元购入大宇汽车股份、中国网通收购亚洲全球电信、上海华源在墨西哥建立棉纺织厂、首都钢铁总公司除了在海外兴办钢铁公司外,其经营领域还涉及机械工程设计、航运、海产、服装和综合贸易等多个行业领域等。
而中国最为成功的跨国投资企业海尔,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15个设计中心,营销网点53000个,产品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海外设厂最多的企业。
而海尔集团国际化最具代表性的一步是在美国建厂,建于南卡州坎姆顿市的海尔工业园,占地600亩,是海尔目前在国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2000年3月,工业园的冰箱项目正式投产,这是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的一家企业。
4 对外投资的必要性4.1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使中国的跨国投资与其经济地位相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FDI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该体系涵盖了6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所拥有的50多万个国外分支机构,其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约25%。
1998年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的年销售额达11万亿美元(远远高于7万美元的世界出口额)。
发达国家政府都积极鼓励其国内企业参与跨国投资来壮大自己,形成了一大批实力雄厚,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并且这些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里巨大经济利益。
目前,尽管我过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对外贸易量等指标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对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不仅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低(1997年仅占0.58%),而且,对外投资占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值为5.5%,发展中国家为3.3%,而中国仅为0.9%)。
显然,我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是极不相称。
面对未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只有以牙还牙,积极参与到国际投资的潮流中去,否则,中国将失去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4.2对外投资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发挥规模经济、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加入WTO以来,由于保护期的存在,大部分行业未受到外国商品的严重冲击,但随着贸易壁垒大量减少和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些企业除了要与国内同行竞争外,还要与国外跨国公司争夺市场。
目前许多行业形成了买方市场,造成各厂家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还许多工人下岗。
我国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把国内过剩的劳动力、原材料等出口到国外市场,创造外汇收入。
而且,还可以促进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充分利用、配置。
据悉,海尔已经在美国,意大利等地建立起12家海外工厂,56个贸易中心,15个设计中心,营销网点53000个,产品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3 获取国外生产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人才培养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导致了一些矿产资源后备储量增长速度已经跟不上消耗速度。
据调查,我国45种主要矿产现有的储备,到2010年后能保证需要的仅为24种,到2020年只剩下6种。
中国每年都要向国外进口大量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如石油,钢铁,某些有色金属以及其它物品。
发展对外投资则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也保护了国内资源。
另外,在国外设立企业,本国外派人员可以直接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上得到锻炼,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收集更新,更全面的信息,提高中国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企业跨国投资还可以使中国企业利用国外资金市场筹集资金,也就是国外利用外资。
这种方式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短缺,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
4.4全球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变的越来越方便。